二年级语文上册《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沪教版
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长城和水道教材分析:这首诗写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
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曲折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水道,从到,开通了水道,便利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傲慢。
教学目标:1. 熟悉课文中的是10个生字,积累关于词语,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曲折、银光闪闪”等词语。
2. 能准确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节奏。
3. 能了解万里长城和水道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傲慢。
4. 激发同学的爱国情感,通过课外更多的闻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同学民族傲慢感。
教学重点、难点:1. 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曲折、银光闪闪”等词语。
2. 能了解万里长城和水道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傲慢。
通过课外更多的闻名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同学民族傲慢感。
教学过程:一. 初步了解,揭示课题1.熟悉长城,介绍长城师:你知道这是哪里吗?(出示图片)从古到今全部的人类建筑中最闻名的应当就的万里长城了,长城距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东起省的山海关(出示词卡:山海关;引读)西到省的(出示词卡:,引读)全长1万3千多公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随机贴板书:万里长城(西)山海关(东)2.熟悉水道,介绍水道,随机教同学字“首、京、堂”师:再来看看这幅图,熟悉它吗》(出示图片)京杭大水道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水道,它北起首都(出示词卡:首都;指导读音“京”后鼻音;首:第一:首都:指一个国家最高领导机关所在的地方,我国的首都在引说;首,还可以做量词,我们可以说一首什么个别同学沟通)它南至天堂(出示词卡:天堂;指导书写“堂”)天堂是指神仙住的地方,可见,是个多么奇异的地方。
京杭大水道纵贯南北,经过,,,,,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随机贴板书:(北)首都京杭大运河(南)天堂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媒体图片,你能未能说一说,长城和水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随机教学:壮美)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板:15 长城和水道二. 感知课文,读通课文过度:课文是如何描绘长城和水道的呢?1.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读了课文大家肯定很想去那里看看吧?好吧,我们的旅行就要开头了,可是谁来驾驶飞机呢?(出示:驾驶;个别读)如谁能发觉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飞机就有谁来驾驶。
《长城和运河》教案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建筑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的方式,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相关知识。
(2)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研究长城和运河的建筑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强的情感。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城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
2. 运河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
3. 长城和运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建筑特点及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建筑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建筑特点。
2. 谈话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对长城和运河的认识。
3. 演示法:展示长城和运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观实地,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长城和运河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引导学生欣赏我国古建筑之美。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长城和运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分享心得体会。
4. 案例分析:分析长城和运河的保护现状,提高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建筑特点的掌握程度。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参与程度,分析其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的运用情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的对祖国文化的热爱、自豪感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长城和运河的相关图片,用于课堂演示。
2. 视频:寻找长城和运河的纪录片或介绍视频,增加课堂的直观性。
长城和运河语文教学教案
长城和运河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学习《长城和运河》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两大著名地标,感受它们的历史悠久和雄伟壮丽。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和建筑风格。
1.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壮观。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和收集有关长城和运河的历史文化知识。
1.2.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第二章:长城2.1 课文内容简介本节课将学习关于长城的课文,课文从长城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建筑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展现了长城的雄伟壮丽。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长城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和建筑风格。
2.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和收集有关长城的历史文化知识。
2.2.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第三章:运河3.1 课文内容简介本节课将学习关于运河的课文,课文从运河的起源、历史作用、沿岸风光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展现了运河的美丽和重要性。
3.2 教学目标3.2.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运河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和作用。
3.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运河的美丽和重要性。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方式,了解和收集有关运河的历史文化知识。
3.2.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长城和运河的教案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的教案教学设计教案长城和运河的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展示长城和运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1.2 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城和运河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1.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知识点讲解2.1 长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1.1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1.2 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建筑,也是中国的象征之一。
2.1.3 长城的修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朝达到鼎盛。
2.2 运河的地理和历史价值2.2.1 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人工水道,连接了黄河和长江流域,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2.2.2 运河的修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元朝达到鼎盛。
2.2.3 运河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3.1 长城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3.1.1 展示长城的自然风光,如八达岭、慕田峪、金山岭等。
3.1.2 介绍长城的历史文化,如长城的修建背景、历史变迁、军事作用等。
3.1.3 分析长城的象征意义,如民族精神、国家统一等。
3.2 运河的地理和历史价值3.2.1 展示运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扬州、苏州、杭州等。
3.2.2 介绍运河的地理和历史价值,如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
3.2.3 分析运河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如隋唐盛世、元明清繁荣等。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了解长城和运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4.1.2 掌握长城和运河的地理和历史价值。
4.1.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4.2 过程与方法4.2.1 通过观察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2.2 通过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2.3 通过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 培养学生对身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沪教版语文二上15长城和运河
15 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识记:1、认识生字10个。
2、积累词语8个。
运用:1、掌握诗歌节奏,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驾驶飞机看到长城、运河及把长城比作巨龙,
把运河比作丝带。
理解:1、了解长城和运河起点和终点。
2、知道长城和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我看到什么,把长城、运河各比作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长城和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搜集长城和运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中华民族人间奇迹。
沪教版小学语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沪教版小学语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沪教版小学语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一、说教材(一)说教材《长城和运河》是沪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长城和运河。
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
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运航。
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小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抓住长城和运河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壮丽而宏伟的景象。
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学习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重点抓好识字教学。
根据《课标》要求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提示填空。
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
教学难点: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本课安排两课时二、说教法《长城和运河》是一首诗歌,歌颂了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诗歌抓住长城和运河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雄伟的蓝图。
语言文字生动,读来让人浮想联翩。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二年级的孩子读进文中,走进诗中,放手让孩子去品味、欣赏、诵读。
三、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理解;通过学生自读自评、小组比赛读、男女生分别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最后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四、说教学程序(一)复习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觉得似曾相识,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欣赏了几幅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勾起对两大人间奇迹景色的畅想。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篇一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理解长城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激趣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发表后教师归纳小结)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
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导读。
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
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长城和运河语文教学教案
长城和运河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长城和运河》。
(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及文化意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
(2)运用诗歌朗诵、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长城和运河》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长城和运河》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描述的长城和运河的意境的理解。
(2)生字词的准确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展示长城和运河的景色,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长城和运河的了解。
2. 新课教授:(1)朗读诗歌《长城和运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分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及文化意义。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准确运用。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用词语造句。
(2)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尽量运用生字词。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长城和运河》。
2. 家庭作业:以“我眼中的长城和运河”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诗歌朗诵的表现。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背诵诗歌的情况以及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
七、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长城或运河,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诗歌中所描述的景色。
2. 邀请一位有关长城和运河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和文化。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城和运河》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长城和运河》教案
导读: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板书:长城和运河
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初读指导
二、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正确朗读课文
检查自学情况
三、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导读
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出奇景呢?
讲读
比较:A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B我看见一个奇异的景象。
你觉得长城怎样?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讲读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作(),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篇1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
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分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
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文本。
浅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是凸现年龄段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
我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对“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
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二是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人文情怀。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使之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三是美读成诵,深入感悟。
因为这篇文章是一首能参杂进不少情感的诗歌,配上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读课文的兴趣。
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理解。
进而会背诵课文。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篇2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录音机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听写词语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二、学习课文1、学习第1、2节(1)课文录音,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引读)(2)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这应该怎么读呢?(3)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文《长城和运河》教案
《长城和运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长城和运河》。
(2)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和文化价值。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增强对长城和运河的认识。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长城和运河在我国历史、地理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地理和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熟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提高记忆力。
2. 生字词学习:(1)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词,注意字音和字形。
(2)结合语境,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课文解析:(1)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思路。
(2)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和文化价值。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长城和运河的壮美。
2. 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长城和运河的异同,深入理解两者在我国历史、地理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2. 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解析课文内容。
(2)第二课时:背诵课文,拓展学习长城和运河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课文朗读和背诵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关注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沪教版《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沪教版《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沪教版《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人激趣1 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 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3 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1 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2 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2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1 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 讲读。
3 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 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7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长城和运河的教案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的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建筑特点等。
(2)学会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参观等方式,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
(2)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研究长城和运河的建筑特点。
(3)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有关长城和运河的史实进行判断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惜文化遗产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 运河的地理分布和历史文化价值3. 长城和运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 长城和运河的保护现状及面临的挑战5. 长城和运河相关的传说和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运河的地理分布、历史文化价值及其保护现状。
2. 教学难点:(1)长城和运河的建筑技术及其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地位。
(2)如何评价长城和运河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历史文化价值等。
2. 谈话法:引导学生探讨长城和运河的保护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长城和运河相关的传说和故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长城和运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讲解稿。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搜集长城和运河的图片、资料。
3. 教学场地准备:教室、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长城和运河的历史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长城和运河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长城和运河的建筑特点。
《长城和运河》的教学设计(优秀11篇)
《长城和运河》的教学设计(优秀11篇)《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二、精读第二部分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2)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2.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
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等。
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驾驶篮异像绵峪蜿蜒扁棉浴碗诞篇折绸朽州飘拆调巧洲漂附板书:2.长城和运河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古代劳动人奇迹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民的创造(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篇二教学内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长城和运河》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长城和运河》【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和运河两项宏伟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能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等词语。
能了解万里长城和运河的起点和终点,知道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通过课外更多的中国建筑的介绍,进一步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歌曲磁带.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00多年,是人类历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79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
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
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万里长城!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京杭大运河(出示填空:万里长城_________。
京杭大运河_________。
)那么这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壮丽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
驾驶谱写不朽创造绸带曲折蜿蜒嘉峪关奇迹(1)指名读。
(2)说说字音、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
峪:读“yù”。
嘉:上半部是“士”。
创:左半部为“仓”。
不朽:指诗歌千古传诵。
谱写:编写歌谱。
(3)齐读出示的生字词。
3.再读课文,读通顺。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奇迹”讲了哪些内容?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2.讲读。
3.比较: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文阅读】
长城砖
绵延万里的古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在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失去它的作用。
于是,长城砖觉得它们是世界上最低下、最无能、最可怜的砖了!它们十分羡慕那些盖起了一幢幢高楼的红砖,也羡慕那些筑成了一座座厂房的青砖,甚至对农民盖围墙用的那些碎砖,也有点羡慕呢!
这天,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有一块普普通通的长城砖,忽然被人们掀下来,送上飞机,运到美国一座大城市去展览。
这块自惭形秽的砖,居然被送进一个垫着软缎的玻璃匣里,陈列在展览大厅的镀金架上!
从美国各地赶来参观的人,排成一条望不到头的长龙,经过那个镀金架子,每人只允许停留7秒钟,他们急忙发表着各自的感想——
“啊,我终于看到了伟大的长城砖了!”一位大学教授激动地说,“它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比我们美国的历史要长10倍呢!”
“确实了不起!”一位宇航员神采飞扬地说,“我在宇宙飞船上,从天外观察我们的星球,用肉眼只能辨认出两个工程:一个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
“但是,这两者是不能相比的!”一位金发女郎接着宇航员的话说,“万里长城是2000多年以前的人类,用相当原始的工具建造起来的——我不说中国人而说人类,因为这项伟大工程是全人类的骄傲!”
“是的,是的!”一位尖嗓子的男孩兴奋地喊道,“我们的历史老师也说过,万里长城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里程碑!”
“长城砖啊!我们看到了你,就仿佛看到了祖国!”一对华侨老夫妻互相搀扶着走过来,热泪盈眶地说,“你坚强、刚毅、庄重,包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你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砖啊!”
……
匣子里的长城砖,听着人们热烈的赞美,由惊讶而深思:“啊——我们往往只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真正价值,才妄自菲薄;只是因为不知道自尊,才失去自信啊!”
自读思考:
1.用自己的话说说在不同的人眼里长城砖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2.长城砖为什么伟大呢?说说你的理解。
大运河的历史故事
大运河是由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开始凿造的,经过两汉至南北朝相继扩建,到隋炀帝杨广时期初具规模,之后又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再次扩建,基本形成现在的大运河。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将这五大水系联结起来。
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工程最大,航线最长的人工河。
它比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开凿于1859年,1869年通航,全长170公里)长十倍,比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开凿于1881年,1920年通航,全长81.3公里)长二十多倍;它和万里长城一样都是古代中国迄今并存,蜚声国际的重大工程。
开凿运河,并非一朝一代所能完成。
这一中华大地上功绩显赫、影响深远的伟大工程,开创于春秋时期,高潮于隋代,到元代初步定型,明清时期为鼎盛时期,直至清代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大运河与黄河完全分离。
大运河的河段并非全部由人工开凿,有许多地方利用了天然的河流和湖泊,这样不仅减少了资金和劳力的投入,缩短了开挖时间,同时还解决了新开河道往往缺乏水源的难处。
从南至北,大运河共被人为地分成七段:
从杭州至镇江一段,叫江南运河;
从扬州到淮阴一段,叫里运河;
从淮阴到台儿庄,叫中运河;
从台儿庄到临清,叫鲁运河;
从临清到天津,叫南运河;
从天津到通县,叫北运河;
从通县到北京,叫通惠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