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正比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刻理解《正比例与反比例》这一课的重要性。

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北师大版教材,将为我们展开正反比例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第五章《正比例与反比例》。

这一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它们的性质以及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并能够判断生活中的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难点是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生活中的实例,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行驶的汽车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商品的单价和数量的关系,让学生感受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存在。

2. 讲解概念:然后我会根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我会用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

4. 随堂练习: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们记忆和理解。

六、作业设计(1) 行驶的汽车速度和时间;(2) 商品的单价和数量;(3) 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身高。

答案:(1) 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2) 成正比例,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3) 不成比例,因为年龄和身高之间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1) 如果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那么它们之间是成____比例的;(2) 如果两个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那么它们之间是成____比例的。

答案:(1) 正;(2) 反。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认识正比例。

2、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听过《数青蛙》这段顺口溜吗?现在请同学跟着老师,打着节拍说一下这段顺口溜。

2、指名学生发言:老师发现你说的又快又准,你有什么窍门吗?3、启发学生编类似的顺口溜.4、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编号的顺口溜。

5、学生一遍打节拍,一遍展示自己编号的顺口溜。

二、探究新知1、师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研究“变化的量”时采用的方法是什么?(观察——发现——思考)2、出示探究一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并说一说: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

3、学生按照“观察——发现——思考”的步骤探究讨论。

(先从左到右看,然后上下对比着看)4、指名学生发言5、比较总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是随着边长的扩大而扩大,随着边长的缩小而缩小;但是,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而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一定。

6、引出课题——正比例。

师生共同总结正比例的意义。

7、问:怎样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看两种相关联的量所对应的数的比值是否一定)三、应用提高:1、出示问题:观察下表中的每组数,说一说:每组中的数与它所处的位置数是3、指名学生回答。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第一课变化的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变式练习5分钟(一)填空。

1.比例尺=():()2.比例尺1:100表示()1厘米代表()的100厘米。

也可以说,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还可以说,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二)判断1.线段比例尺是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2.在一幅平面图上,用4厘米表示40千米的距离,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00。

3.图上距离一定小于实际距离。

4.比例尺的前项一定小于后项。

二、体会什么是变量师: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发生变化。

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等都在变化,象这样的会变化的量,这些都是变化的量。

我们都称为变量。

(板书课题)三、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互相关联的变量。

师:往往一些量的改变会引起另外一些量的改变,比如:身高的改变会引起体重的改变;购物时,单价或数量的改变,会引起总价的改变;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化的量”1.妙想体重变化情况(1)说说表中出现了哪些量?它们是怎么样变化的?说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今后他的年龄和体重还可能怎么样变化?小结:人的年龄和体重是互相关联的两个量,人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2.骆驼的体温变化(1)出示骆驼体温变化统计图,先观察认识统计图中反应出哪些信息。

(2)依次回答书中的三个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3)小结:请说说骆驼的体温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3.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的近似关系。

(1)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2)这两个量的关系跟前两种情况比有什么不同?(3)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两个量的关系吗?前两个例子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吗?(4)小结:用语言表达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的近似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画图时,,1.出示教材P49第1题,引导学生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

复习阶段本题的重点在画出图像和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即“淘气长度是笑笑长度的3倍,他花的钱是笑笑的几倍”,要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有条理的说明,对于部分学生应降低要求,举例说明也可。

2.出示教材P49第3题,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关系解决问题。

3.向学生出示“你知道吗”内容,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图像。

4.组织学生对上述两道题目进行改编,分别出一道与正比例和反比例有关的题目。

如:(1)笑笑有50元,到市场上购买彩带,发现有不同类型的彩带,单价分别为1元、2元、3元每米,她购买各种类型的彩带各能购买多少米?(2)有一种地砖的面积为0.2m²/块,用1.引导学生用正反比例知识思考以前的问题:出示乘法算式,引导学生思考。

2.引导学生用字母关系式bc⨯说一说三个量之aa=)0b(均不为、、c间的正反比例关系。

3.引导学生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释积不变规律、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等。

4.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一种商品的总价与数量一定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成正比例关系,但这是理想状况下的,现实生活中,如遇到商品打折、满减赠送等,则不一定成正比例。

kyx=⨯(k÷一定)(kkxy=一定)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单元复习》导学案这个问题中,因为是不变的,所以这个问题与有关。

四、总结延伸1.观察两组乘法算式,填空并回答。

(1)这两组乘法算式分别有什么规律?(2)能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释吗?2.用字母关系式)0cba=⨯说一说三个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

a(均不为b、、c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关系。

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关系。

当一定时,和成反比例关系。

3.我发现:正反比例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哪些规律或性质有联系?我是这样思考的……4.想一想:在实际生活中,一种商品的总价与数量一定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我是这样想的……。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_正比例_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_正比例_教案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丰富的实例,通过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表示正比例关系,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正比例。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变化的量,什么是变化的量?你们能不能举一些例子说说两个相互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对,有些相互关联的两个量之间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两种变化的量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一)学习(1)、(2)题1、课件出示(1)题下面是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情况边长/cm 1周长/cm 4(1)表示变化情况①写出关系式观察,表中有哪两种量?根据以前的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什么关系?②根据关系式,口答填表③画图像,课件演示师:先按表中的数据来描点。

这四个点的位置关系怎样?如果放上一条直线来看,你能发现什么?师:如果再增加几个这样的点会怎样呢?这8个点的位置关系怎样呢?师:边长和相对应的周长还有吗?(有)有多少个?(无数个)想象一下,如果把图像所对应的这些点都描上,所有点的位置关系怎样?(课件演示连接直线)也就是说,正方形周长与边长关系的图像是什么?(是直线)师:现在我们取的边长最小值是0.5厘米,边长可以取比0.5还小的值吗?(可以)边长有没有最小值?(没有)边长能是0吗?(不能)对,边长是0的正方形是不存在的。

但边长最小值趋近于0,所以这一点描空心圈(闪动)师:由于数据所限,我们只取了这几个点,边长还能取更大的值吗?(能)边长有最大值吗(没有)所以这条线可以无限伸长。

(2)探索变化规律①观察关系式、表格、图像,你发现这两种量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可以小组内研究研究)生:边长增大,周长也随着增大。

师:具体说说你是怎样观察出来的?②还能发现什么规律?生:比值都相同.师:比值都是几?比值相同还可以说比值一定③能用关系式表示正方形周长与边长比值一定这一变化规律吗?正方形周长/边长=4 (一定)(板书)④完整说说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教学内容:1、整理正、反比例有关知识2、北师大版教科书第33页和第34页练习二的第1、2、3、4题。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难点:正、反比例的异同。

教学过程:活动一:回顾与交流1、学生回顾自主整理的有关正、反比例知识,制定学习目标。

2、四人小组交流,然后各组记录员在卡纸上写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待用以全班交流。

(交流提纲:举例说说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各小组代表发言,其余学生可补充或质疑。

4、一学生概括总结“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有相关联的两种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变化方向相同,且两种量中相对应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并且它所成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反比例:变化方向相反,且两种量中相对应两个数的乘积一定,并且它所成的图象是一条曲线。

活动二:练习(打印练习卷,学生先独立做,再小组交流,然后反馈。

)1、判断下列各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口述理由。

(1)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

()比例关系(因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 4 (一定),也就是商一定,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2) 小丽步行上学的平均速度与所花时间()比例关系(因为:速度×时间=路程(—定),也就是积一定所以:小丽步行上学的平均速度与所花时间。

北师大正比例教学设计(通用6篇)

北师大正比例教学设计(通用6篇)

北师大正比例教学设计(通用6篇)北师大正比例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正比例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师大正比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

哪种袜子更便宜?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

(板书:正比例)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

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4)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正比例与反比例(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2. 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3. 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及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习用品、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正比例和反比例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举例说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现生活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实例,并进行判断。

5. 小结:总结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特点,强调判断方法。

6.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意义、判断方法。

2. 典型例题及解析。

3. 课后作业要求。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判断正比例和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2. 提高题: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本节课通过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意义、判断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4章《4.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4章《4.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教案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较为简单、应用较为广泛的函数,它的研究方法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为后面的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都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整个初中阶段,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存在于一次函数中。

三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也为方程、不等式、函数解法的补充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一次函数概念的抽象过程,体会模型思想,从实际问题中得到函数关系式,并感受它们之间的一种依存关系。

(2)能根据所给的实际生活背景,列出简单的一次函数关系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具体情境中列出相应的一次函数表达式,从而抽象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难点:根据具体情境所给的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二、教法与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自学交流的方式。

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理特征,一方面运用现实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上,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尽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过程设计下面是我说课的重点,也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整节课我共设为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复习回顾:1、什么叫函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 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 ,y是 .2、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有:、、。

3、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y,长为5,宽为x,则长方形的面积表示为y= . 设计意图:复习函数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数学《正比例》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66页练习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相关联的两个量及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会解决按比例分配的简单数学问题。

2.有一些朴素的正、反比例概念。

学生在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比如坐车时间越长,行走的距离就越远等。

多媒体运用: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函数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容易与一次函数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和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和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实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列举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归纳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课件,以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2.实例:准备一些与正比例函数相关的实例,以便于学生分析。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 正比例函数图象及其性质 教案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 正比例函数图象及其性质  教案 教学设计

给出四个正比例函数1,3,3,2
y x y x y x y x ===-=-
的图象,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正比例函数,3y x y x ==的图象都经过第一、三象限;
正比例函数13,2
y x y x =-=-的图象都经过第二、四象限。

通过动态演示,得出正比例函数(0)y kx k =≠,当0k >时,函数图象经过第
一、三象限;当0k <时,函数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给出函数图象上的一个点,通过观察不同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的变化过程,得出正比例函数(0)y kx k =≠,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再次通过动态演示,观察根据k 的变化,函数图象的变化过程,得到|k|越大,直线越陡,y 随x 值变化而变化的越快。

2.总结与归纳
用表格的形式归纳得出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简单性质。

三、课堂小结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本节课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并对重点用红色标注。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正比例》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正比例》北师大版
其次,在讲解正比例函数图像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图像与实际情境之间的联系理解不够深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图例和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特点。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但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针对这个问题,我应该在讨论前给出明确的讨论要求,并在讨论过程中加强引导,确保学生们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在应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设置如下练习: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正比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品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保持不变的情况?”(例如,买苹果时,单价固定,买的越多,总价越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正比例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正比例》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正比例概念的理解普遍较好,能够通过实际情境抽象出正比例关系。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正比例关系的识别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仍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比例关系。同时,可以让学生们自己举例,增强他们对正比例关系的识别能力。

北师大版《正比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正比例》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目标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难点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过程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是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二)情境二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

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小结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它们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我们就说两个量正比例。

(四)想一想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师小结:(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乐乐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乐乐的年龄/岁 6 7 8 9 10 11 爸爸的年龄/岁32 33(1)把表填写完整。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3)爸爸的年龄=乐乐的年龄+26。

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教学案例案例背景:新课程所倡导数学学习,是让孩子们利用己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生动活泼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要“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从探究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因此,在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建构,演绎课堂的精彩。

案例描述: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比一比,看谁的眼睛最亮?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刚才大家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了一个量在变化另一个量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那这样的两个量之间还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继续来研究。

二、问题引领自主学习请看大屏幕,这是老师班级同学上次研学时的留念,老师把它装裱在相框里。

他是一个(正方形)。

关于正方形你都知道些什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材料: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材料,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边长和面积是不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思考: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周长与边长是怎么变化的?面积与边长又是怎么变化的?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可以在你的练习本上写一写、算一算,然后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三、互助合作释疑解难1.师: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自学导航:(1)先把表格填写完整。

(2)表中(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认真观察比较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怎样变化的?(4)根据表中的信息,写出三个相对应路程与时间的比,并算出它们的比值?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请同学们结合自学导航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在作业单上。

那个小组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成果?2.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为什么?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3.想一想:什么样的情况下两个量成正比例?案例思考:一、在生活情境中引入新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 第二课时 正比例(一)》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  第二课时  正比例(一)》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正比例(一)教学内容:正比例北师大数学六年级下P41-43教学目标:1.结合“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路程、时间与速度”等情境,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能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正比例。

2.经历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意义,能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正比例。

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意义,能从变化中看到“不变”,认识正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相关联的两个量的变化情况。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变化的量,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相关联的量,谁来说说什么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样的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吗?2.两种相关联的量还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关系(教师引导)出示教材表(1),根据右边的图象把表格填完整,并根据问题观察表中填好的数据,思考应该怎样解答?(1)填表,观察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变化关系,并用语言表达。

(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2)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板书:周长÷边长=4(一定))也就是说周长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是不变的。

2.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关系(教程同上,学生先自主学习再交流)(1)填表,说说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

(2)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吗?3.比较这两组变量的有什么区别。

三、正比例的意义。

1.出示路程与时间表格:(1)你能把表格写完整吗?(独立完成)(2)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填的?(小组交流)(3)观察路程与时间这两种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交流)(4)教师引导学生从比值不变的角度认识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路程÷时间=90(一定),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比例》
教学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教学重难点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

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是否有关系?它们的变化分别有怎样的规律?规律相同吗?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

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是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二)情境二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

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小结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它们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我们就说两个量正比例。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师小结:
(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乐乐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
乐乐的年龄/岁 6 7 8 9 10 11 爸爸的年龄/岁32 33
(1)把表填写完整。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爸爸的年龄=乐乐的年龄+26。

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活动二:练一练。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2)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3)小麦每公顷的产量一定,小麦的公顷数和总产量。

(4)矿泉水瓶中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

2.根据下表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值,判断当底是6厘米的时候,它们是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高的变化而变化,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的比值不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成正比例。

(也可以用公式进行说明)
3.圆的面积与半径成正比例吗?你是怎么想的?与同伴交流。

4.分别举一个成正比例和一个不成正比例的例子,同桌相互说说。

活动三: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