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提升的单元教学

合集下载

单元整体抓核心本质,深度学习促素养提升——以教学“分数的意义”为例

单元整体抓核心本质,深度学习促素养提升——以教学“分数的意义”为例

-036-2022年第10期(总第314期)课堂引 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展开,而学习主题以数学学科核心内容为线索来确定[1]。

“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的难点,分数的相关知识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分数意义的丰富性。

孙京红在他的文章中指出了分数的多个含义,即比率——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或两个量的关系,商——分数转化为除法之后运算的结果,分数可以转化为一个运算的过程,度量可以将分数理解为分数单位累积的结果[2]。

分数仍然是数。

郑毓信指出,面对数的扩展,我们不应将所涉及的各种数,包括原来的自然数以及后来学习的小数、分数等,看成互不相干的关系,而应将它们纳入同一个数系中[3]。

教师应将学生在学习自然数的过程中形成的“数”的观念延续在分数教学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分数是数”这一理论的认可,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建构起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结构体系以及数内部的结构体系。

因此,“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尤为重要,教师需要提炼出既能继承“数”的概念,又能贯穿整个单元学习的主线,以促进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

一、单元整体设计,一条主线,聚焦数学本质小学阶段的分数、自然数、小数的学习一脉相承、不可分割。

数的概念主要有两种含义,即数本身的含义和比率。

数本身的含义是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比率是用“标准”去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及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虽然比较的标准是变化的,但是其本质和数的含义有相通之处。

整数、小数乃至分数的产生都和“1”的关系非常紧密,即整体与部分,这种关系在分数的认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数自然数的过程中,“1”是最基本的单位,以“1”为基础,每增加“1”就形成一个新的数。

人们对整数的认识,从“1”开始,先有1个苹果,再有2、3、100、200、1000、2000个苹果。

计数单位的累加,包含着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人们对小数的认识,也从“1”开始,先有1元钱,才有0.1、0.2、0.01、0.02元。

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

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碎片化、点状式教学设计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呼唤着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出现。

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其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特点,为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机整合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式。

它强调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将知识点融入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同时,大单元教学设计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科素养。

大单元教学设计还强调教学评价的多元性,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情况。

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不仅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路径,让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成功的关键。

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必须掌握和运用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

在学科学习中,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而学科核心素养正是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现。

只有掌握了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形成正确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

学科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分析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分析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分析摘要:当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导向与价值追求时,教学的逻辑起点和归宿都应该指向素养的形成。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注重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的统整,以探索实践为基础,设计出任务化的情境,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出能够满足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可以突破教材框架、整合单元内容、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方式,是贯彻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推动科学课程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大单元教学;策略1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在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但是,科技的产生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设施做后盾,科技就只会是短暂的。

所以,增加对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投资,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学科素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关键能力,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探索以按部就班的方式来进行,导致学生的科学素养被强制性的分解。

在教学过程当中经常性出现,若学生未有探索的知识认知基础就会被认为这一科学探索不适宜在这一学段开展。

这是显然有悖于科学发展规律的。

另一方面,被阉割的科学情景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生成。

2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2.1统整教材内容,提炼大单元学习主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大单元学习主题,既要将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理念都囊括进去,也要突出在主题情境中单元学习的价值意义。

为了提炼出一个大单元的学习主题,教师必须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整合。

这个环节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总体策划一个学期的内容。

老师们需要仔细阅读与新课程标准有关的每一单元的核心理念,了解教科书的安排意图,并根据学生们的知识、技巧、认知发展的特点,根据周的课时安排,来建立一个新的单元框架。

立德树人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单元与跨学科教学

立德树人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单元与跨学科教学

立德树人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单元与跨学科教学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实现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的策略。

核心素养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则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效途径。

文章首先强调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目前教育中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改进策略。

希望本文能为教育界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跨学科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素养包括了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技能、合作精神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

为实现这一目标,大单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成为重要的教育策略。

一、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深刻思考、提出问题、评估信息,创新能力帮助应对挑战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沟通技能和合作精神则促进与他人的有效交流和团队协作。

这些素养不仅助力学生在学术领域脱颖而出,也使他们能够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和职业环境,成为未来的创新者和领导者。

因此,教育体系应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重要目标。

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知识碎片化传统教育体系通常将知识按学科划分,并按照特定的教材和课程计划进行传授。

这导致学生将知识视为孤立的、零散的碎片,而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他们在不同学科中学到的知识往往难以相互关联和整合。

这种知识碎片化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因为综合素质要求能够将各种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和应对实际生活挑战。

2.学科割裂学科之间的分隔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知识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科的划分使学生将知识局限于特定领域,而不考虑知识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质。

然而,在现实生活和职业中,问题通常不会被局限在一个学科内,而是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因此,学生需要跨学科思维,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落地的“四个重要抓手”--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落地的“四个重要抓手”--单元学习任务设计

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落地的“四个重要抓手”--单元学习任务设计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健康素养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任务设计旨在通过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践和锻炼核心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与单元学习任务设计的关系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实践和锻炼,而单元学习任务设计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激发其内在动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任务设计的“四个重要抓手”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任务设计,华东师大雷浩教授认为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表现或成果、真实情境、排序任务等四个方面:(一)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目标一是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学习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分析出学习水平和核心概念,进而设计出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以更好地指导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I)分析课程标准:深入分析课程标准,理解其中的核心内容和质量要求。

这包括对知识、技能、理解力、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2)确定学习水平。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确定学习目标所对应的学习水平。

这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每个阶段应该达到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3)提取核心概念。

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提取出核心概念和关键术语。

这些概念是学习目标设计的基础,也是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内容。

(4)设计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

基于核心概念和学业质量标准,设计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体现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程大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程大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课程大单元教学设计摘要:音乐课程大单元教学是指将音乐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和主题进行整合和组织,通过有机的教学活动,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

这种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音乐课程大单元教学设计,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将音乐课程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

通过精心策划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欣赏,促进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大单元教学;音乐素养;综合能力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语言。

它不仅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还能够帮助人们表达情感、沟通思想、培养审美能力。

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将音乐课程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课程大单元教学的价值音乐,是一门能够唤醒灵魂的艺术。

它通过声音的韵律与和谐,使人们感受到美与喜悦。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通过大单元教学,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授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这种培养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在音乐技巧上,更重要的是在思维、情感和审美上。

在思维方面,音乐课程的大单元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1]。

在学习不同音乐风格和形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特点和情感表达。

这种思维活动需要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思维方式将得到有效的拓展和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情感方面,音乐课程的大单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音乐是一种直接触动人心的艺术形式,它能够激发人们多种多样的情感。

通过学习和演唱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体验到快乐、悲伤、温馨等各种情感。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索作者:喻俊叶佩佩来源:《化学教学》2020年第05期摘要:從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进出发,提出单元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以“氮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为例,阐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并从选择真实情境、梳理课标要求、挖掘实际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制定课时计划等方面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 单元设计; 元素化学文章编号: 10056629(2020)05005105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1 问题背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学会单元教学设计[1]。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不是单纯知识点传输与技能训练的安排,而是教师基于学科素养,思考怎样描绘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而展开探究叙事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创造优质的教学。

与课时设计重点关注知识点的落实不同,单元教学设计首先需要弄清楚学什么、为什么学(达到什么学习目标)、怎么学的问题,然后以一定主题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单位,由此形成结构化的单元,从而提高课程实施的整体性、计划性和系统性。

这是因为课程的学习与认识某种事物相似,只有整体的考察才能达到整体的把握,才能看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本质的。

而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包含若干个教学内容点,这些教学内容从属于同一个学习主题,各教学内容点依照知识的逻辑结构分层递进,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当下,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单元教学设计尚处在探索阶段,有关单元[2](主要有依据教材章节形成单元、参考课程标准主题构造单元、围绕特定的化学问题解决构建单元和基于专项能力构建单元四种类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案例较为丰富,但围绕如何开展“单元设计”的策略、过程和方法,尤其是如何将单元设计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涉及较少。

受教师对单元设计的理解差异、教材编写顺序和教师自身教学方式等的影响,开展单元教学设计在实践中仍旧面临诸多问题。

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

它融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社会共同价值,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系统性等特点,是学生在未来生活和职业活动中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

核心素养不只是学科内容的学习结果,更是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依据。

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次学习行为,而是伴随学生终生的教育过程,如何促进核心素养发展成为新时代教师教学工作必须面对与解决的课题。

一、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教师对学生期望达到的成就水准,它反映了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并决定着教师进行教学行为时的价值取向。

不同时代教育目标体现着不同时代的育人价值,如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等为教育教学目标赋予了新的内涵。

从学科角度看,不同时期、不同版本教材都有相应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理论、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教学实际状况而对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技能水平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出的期望与要求。

它是课程标准与教科书内容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行为之前对学生需要达到水平或状态进行评估时所依据、所遵循的重要标准。

从本质上说,教学目标是教材内容与教师行为之间最直接的联系,也是课程标准在具体课堂情境中对学生实际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节之一。

二、大单元学习策略大单元学习策略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强调通过大单元主题学习,聚焦学科核心概念,促进学生通过语言和思维表达等活动学习核心概念。

大单元主题教学策略将教师的教学重点从微观知识转化到宏观知识的把握,教师在整合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等的基础上确定主题,并为学生提供可学习和操作的目标与任务,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手段。

大单元学习策略有利于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专业型教师转变,通过聚焦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等方式改变传统“碎片化”“单一化”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有利于教学由关注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有利于提升学生学科思维能力。

利用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利用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视为终极目标。

为达成这一教育目标,实现深度教学,大单元教学应运而生。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

大单元教学实现了由关注单一课堂的教学设计转变为关注教学的整体设计,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让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真正落地。

一、大单元教学的意义与优势(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情境性与具身性,与大单元教学理念相得益彰。

首先,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体现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育教学中合为一体的整体性,相较于三维目标更为综合与完整。

而大单元教学本质上是一个系统,正好体现了核心素养的综合性。

大单元目标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评价体系关注于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强调了学生的品格、态度、价值观,学习活动环环相扣,指向单元目标,是对核心素养综合性的最好呼应。

其次,情境性特征要求教师基于真实情境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而具体的问题。

而大单元教学充分强调了真实情境在深度学习中的重要性,将学生的经验作为逻辑起点,让地理知识在特定的情境下由抽象的符号转变为培养核心素养的媒介。

在大单元教学中,学习任务往往体现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需要基于特定情境思考问题、找到答案,将新知与旧知巧妙结合,内化成为个人的实际经验。

大单元教学将核心素养的培育寓于真实情景中,与其情境性特点完美契合。

最后,具身性特征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活动摒弃以应试为目标、知识背记为要求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推动心智发展,实现身心共同参与。

而大单元教学特别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符合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具身性要求。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地的必然路径。

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3篇

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3篇

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3篇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心得体会1从上学期开始,我初次接触并阅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核心素养开始进入我的视野。

今天我们交流的是这本书中的第三篇“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它当中最具有价值的六项基本策略一一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

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际的路径和方法。

有了正确的教学观念,还得进一步把观念转化成操作的策略。

以上策略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复杂的多向关系。

可以说,任何一项好的策略都同时体现了若干理念,而任何一条好的理念也同时需要多项策略去落实。

整体化的具体策略当中,指出了改变从单个知识点的识记到理解再到应用的认知路径,转变知识导向的传统教学模式,姚嗣芳的单元整合教学法对我很有启发,当中她改变传统的逐课设计模式,变为按单元进行整体预设,把整个单元由几个模块组成,围绕单元核心目标,去掉一些大量无味的朗读知识,枯燥无味的作业,围绕核心目标集中力量,精准出击。

真正做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很值得大家去借鉴学习。

情境化策略,通过联系生活、实物、图像、动作、语言新旧知识的关系、背景知识或场景、问题创设情境。

不论我们采用哪一种教学情境,都要抓住教学情境的实质和功能,才能促使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比如在我平常的科学课上,也时常为学生准备一些实验道具,举一些生活事例,结合多媒体图像教学,学生表现的学习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活动化策略中,我重点阅读了有关于科学方面的,了解到了科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即: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求证,只有学生参与了这两项环节,才能真正的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产生,也让我在科学教学中有了更一步的认识。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一系列关键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技巧等。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整体设计目标在整体教学设计中,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明确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整体设计目标中。

具体包括:1. 确定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和意义;2. 明确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3. 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纳入教学目标中,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素养水平。

二、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要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融入到课程内容中,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升相关素养。

具体包括:1. 选择与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提升相关素养;2. 设计能够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相关素养;3. 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三、教学方法设计在教学方法设计中,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

具体包括: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2. 运用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3. 结合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四、教学评价设计在教学评价设计中,要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素养提升情况。

具体包括:1. 制定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相关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2. 结合考试、作业、项目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情况;3. 鼓励学生参与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对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五、教学资源支持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支持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具体包括:1. 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2. 联合相关机构和企业,丰富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体验;3.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活动,拓展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空间和载体。

结构化:促进核心素养生成的单元整体教学样态建构

结构化:促进核心素养生成的单元整体教学样态建构

结构化:促进核心素养生成的单元整体教学样态建构篇一结构化:促进核心素养生成的单元整体教学样态建构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生成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结构化的单元整体教学,促进核心素养的生成。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

这些素养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这些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思路整体规划,突出主题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需要从整体上规划教学内容,突出单元主题,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整合和重组。

例如,在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主题是“春意”,教师可以将《春晓》、《咏柳》、《村居》等课文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探究春天的特点。

分解目标,逐步提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单元主题,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任务。

同时,要注意各任务之间的联系和层次性,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难度和深度。

例如,在“春意”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学习任务:(1)阅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2)探究春天的特点,收集相关的词语、句子和段落;(3)运用所学的知识,描绘自己身边的春天景色。

构建结构化教学流程在实施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需要构建一个清晰、有序的教学流程。

这个流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单元主题;(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3)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学习成果;(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与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与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与方法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与方法引言在当今的教育领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它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和素质。

与传统的课程重点不同,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沟通与合作技巧以及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等。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和方法应运而生,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与方法。

1. 定义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的基本能力,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批判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信息分析。

- 创新能力: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 社交与合作技巧:学生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 跨学科综合能力: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互相结合,解决复杂问题。

2. 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优势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有以下优势:- 融汇了多个学科的内容:通过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入一个单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联系与应用场景。

- 培养综合能力: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提供了学生运用各种技能和能力的机会,促进了跨学科的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 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通过设置开放式的问题和任务,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力。

- 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合作: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生需要进行批判思考和团队合作,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社交技巧。

3. 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需要经过以下步骤设计:- 确定主题和目标:教师需要确定一个主题,该主题既能够跨学科,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主题设定学习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 组织学习内容:在单元中,教师需要选择相关学科的内容,并将其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为例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为例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为例摘要: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

文章探讨如何进行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在分析其现实困境与价值意义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教学设计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引言语文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作用。

当下,语文教师必须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资源和实践活动,尝试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使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上得以实现。

一、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困境(一)教学目标未扣住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受自身专业素质的影响,对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的方向性与针对性把握不到位,无法有效落实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没有足够真实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过程,语言直觉和感受不够强化,很难建构语感。

由于教学目标设计不到位,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原因,致使教师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变成空谈,这样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就得不到培养。

(二)教学内容浅显,不符合学生实际课程改革对于学科内容体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但通过大量的教学设计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不敢大胆重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计仍拘泥于教材,停留于浅层次的学习,缺乏重组与整合,未进行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对文本背后的人文或情感元素未深入了解,只是单一地依靠教材内容来分析讲解,纯粹是照本宣科。

倘若教师未充分发挥智慧和扩大视野,不能在处理文本时融入语文核心素养,长此以往,势必会限制学生的知识积累,更深远的是影响学生关键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法单一,未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落实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展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有些初中语文教师整堂课都采用讲授法来进行教学,学生被动思考问题、被动回答问题,课堂效率低下。

长此以往,学生思维能力将被限制发展,创新性愈来愈缺乏,思考问题时难以跳出常规。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一、概述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视野下,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对于初中语文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

单元教学设计,作为整体把握教材、有效实施教学的重要策略,有助于教师系统规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应立足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具有整体性、连贯性和层次性的教学单元。

本文旨在探讨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策略,通过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要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出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方法和路径。

同时,本文将关注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反馈,以期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学科核心素养,简而言之,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学生通过学习所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对于初中语文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几个方面。

这些核心素养不仅涵盖了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还强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文化意识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需要通过语文学习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有助于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和理解,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在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中,我们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意识,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关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关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关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摘要: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要按照“拟定单元目标—设置评价要素—实施单元教学”的逻辑顺序来进行教学设计,以实现“教学评一致”,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

本文针对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进行了以下分析,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教学;教学设计;统编版教材是按单元组合的,教师的教学也要从单元整体出发,按照“拟定单元目标—设置评价要素—实施单元教学”的逻辑顺序来进行教学设计,以实现“教学评一致”,从而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拟定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具有导向、测评、调控、激励等多重功能,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拟定教学主题,以及教学时间分配的重要依据。

教师在拟定单元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既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又要依托单元语文要素,使学生能够踮起脚摘到“桃子”。

(一)着力核心素养培育《课程标准》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中华文化包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大主题,在教材中主要以人文主题的形式加以体现。

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立志继承并弘扬中华文化。

语言运用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语感、语言经验、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容,对祖国语言文字产生深厚的情感。

思维能力是一种认知表现,是学生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以及归纳判断能力的通称。

具体包括直觉、形象、逻辑、辩证、创造等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刨根问底的良好习惯。

审美创造能力也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能通过语言文字去发现美并感受美,进而运用语言文字去表现美和创造美。

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是语文学科着力培养的四大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摘要:指向核心素养是英语教学过程中根据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而开展的创新型教育改革模式,会根据英语的教学需求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对现有的教育理念进行合理的分解。

创建完善的层级教育目标以及多模态资源,有效实现对新知识的归纳、整合,并将其融入到单元教学的创新整改当中,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指向核心素养;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引言:小学英语教育过程中核心素养培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小学英语内容的细化分析,通过单元整体的教学方式在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教学形态进行细致的改革。

有效凸显小学英语教育发展的各类优势,使其在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为后续教育提供更加完善的科学技术支持。

1.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目的核心素养培养不仅是我国教育领域改革过程中所推出的创新型培养需求,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在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基础上,充分体现思想的根本性转变。

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之下,小学英语教学应对其进行全面性的改革,不仅是对现有语言类教育学科的深度讲解,更是通过对学生身体素养的培养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有效完善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小学英语整体单元教学过程中根据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加强对人文素养、创新思维以及辩证思维的讲解水平,充分突出以单元为体系的整体性教学策略,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时间以及空间限制,更新陈旧的教学理念[1]。

单元整体教学是在整体语言教学与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上而研发出的全新型教育理论,目前为止在我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在此过程中根据小学英语单元的教材内容,通过创新型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专项培养,进而将英语单元的整体教学思路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及完整的优化,将其分为单一模块的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推动小学英语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教育发展。

2.指向核心素养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2.1设立明确的主题教育方向主题教育方向是根据探究英语教材本单元教学标题而设立的整体教学方向,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根据指向学科素养的教学需求,通过构建完善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1. 引言1.1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一系列基本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综合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能够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在教学设计中引入核心素养理念,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1.2 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揭示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本研究,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核心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探讨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的要素和原则,并总结实施步骤,从而为教师提供具体指导和方法。

本研究将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示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效果,为教育实践提供可行性和参考价值。

最终,结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的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本研究旨在为教育领域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2. 正文2.1 核心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核心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指将核心素养概念融入教育实践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的过程。

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资源整合能力等几个方面,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达到教育目标。

在教育实践中,核心素养的应用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教师可以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设计任务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实施

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实施

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3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中提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此外,2023年颁布义务教育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也一再提到了促进课程内容结构化、实施单元教学的问题。

单元教学如何实施,又与核心素养有何关联,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

01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缘由与内涵当代社会发展变化中,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衷。

我们处在科技发展增速史无前例的时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推动着社会生产生活不断发展。

面对人类知识的急剧增长,一方面,学校里的学习不可能将知识“全面覆盖”;另一方面,一个学生基础教育中学习的知识无法满足一生所需,人的一生一定要不断地自主发展才能适应社会。

正如赫伯特•西蒙(HerbertSimon)曾指出的一一“识知”(knowing)的意义已从能够记忆和复述信息转向能够发现和使用信息。

学生需要对学科中起到支撑作用的核心知识有更本质的理解,需要运用思维方式、探究方法理解知识的意义、价值与局限,才会在未来广阔、开放、不确定的环境中迁移、应用、创新知识,才能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发展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即发展核心素养。

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有两个关键要点是我们必须关注的。

第一,我们要选择学科中重要的关键的核心内容组成有结构的体系,人类的知识不断更新、累积,学校里的课程内容无法简单地线性增长,只能选择学科结构中关键的、核心的内容。

第二,让学生依托这些关键的核心内容形成对自然、对社会的基本观念,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自主发展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义务教育的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用核心概念、主题或任务作为线索来串联全部课程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水的净化方法 教学难点:对吸附和蒸馏净化水原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任务 活动 核心 素养 学科 能力 模拟水被 污染的过程 水的净化 鉴别硬水 和软水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探究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问题】杂质是如何进入水中的?
课标要求
认识水的组成。
提取信息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1. 认识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和水 的循环。
2.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经过证据推理,从宏观和微观角度
认识水的组成,体会研究纯净物组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 结合水电解的实验,培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推理得 出结论的思维能力。
【追问】如何除去这些杂质,你的方法是什么?请你设 计实验方案?
除杂 方法 除去的 杂质 剩余的 杂质
副板书: 1.难溶性杂质 2.可溶性杂质 3.微生物、细菌
净 水 过 程
污水
污水
沉降 过滤
吸附 蒸馏 消毒
大的固 体颗粒
小的固体颗粒 高锰酸钾 氯化钙
固体小颗粒
高锰酸钾 氯化钙
高锰酸钾
氯化钙 (高锰酸钾)
【小结】电解水的实验可以得出: 1.生成氢气和氧气,V正:V负=1:2
2.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带火星的 木条复燃
有氧气生 成
实验步骤 实验装置 3.旋转集气 管2的活塞, 放出少量气 体点燃,在 火焰上罩一 个冷而干的 小烧杯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火焰为淡蓝色, 放热,烧杯壁 有氢气生 上有水雾 成
实验步骤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两玻璃管中 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1.给注满水 的电解水装 置同直流电 源,观察电 极上和集气 管1和2内产 生的现象
第三节水资源的 开发、利用和保护
从化学回归社会
单元教学目标
• 通过水的污染和净化的活动探究,了解过滤、蒸馏、吸附等净化 水常用的方法,增强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及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水的组成,体会研究 纯净物组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观察分析现象、归纳推理得 出结论的思维能力。
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
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
化学核心素养的“结构”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化学学科 核心素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中考说明中的3方面能力
自学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
实验能力
观察能力
探究实验能力
【任务1】模拟水被污染的过程
【任务1】模拟水被污染的过程 【任务1】模拟水被污染的过程,向250mL的烧杯中加 入100mL的水,然后依次加入氯化钙、高锰 酸钾和泥沙。
杂质 氯化钙 现象 白色固体溶在水中
高锰酸钾
泥沙
溶到水里,液体紫红色
不溶水,液体浑浊
【问题】如何将这杯污水变成纯净水?
副板书: 1.难溶性杂质 2.可溶性杂质 3.微生物、细菌
氯化钙 (高锰酸钾)
剩余的水
【任务3】谈谈你对净水过程的体会。
净水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海水淡化的装置
练习:
【问题】蒸馏后的水和经过滤、吸附处理后 的水,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异?
演示 实验
硬水和软水
阅读 教材
硬水的危害 硬水软化的方法
中学化学 九年级
第4章
上册
最常见的液体——水
第二节:水的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 并记录,分析 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两玻璃管中 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1.给注满水 的电解水装 置同直流电 源,观察电 极上和集气 管1和2内产 生的现象
V正:V负= 1:2
实验步骤 2.将带火星 的木条,放 在集气管1上 方,旋转活 塞放出少量 气体
实验装置
带火星的木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研究纯净物
组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研究纯净物组
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
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
用途 存在 制备 存在
水的物理变化
从宏观、微观角 度分析水的三态 变化。
引出 水的化学变化
电解水实验
水的化学变化


通过布置任务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水污染的严重后果和防治水污 染的方法和重要意义,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策略分析
1.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了解研究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2. 设计层层递进性问题, 深入研究水的组成。
3. 通过布置任务自主学习,加深了对水资源现状的认识,树

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V正:V负=1:2
水通电条件 下生成了氢 气和氧气
电解水的实验
结论: 1.两电极上均产生气 体,正极产生气体是 氧气,负极产生气体 是氢气。 2.V正:V负=1:2
观察实验现象, 并记录,分析得 出结论
【任务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推测有关水的组成
结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推导过程
结论: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 2:1。
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提升的单元教学
第四章 最常见的液体——水
什么是核心素养呢?
• 最早提出核心素养的是上海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组织者—— OECD(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7年启动了 “素养的界定与遴 选:理论和概念基础” 研究项目。其中是这样界定的:“素养不只是知识
解决问题能力
思维能力
单元教学价值析


以水为载体研究混合物分离
以电解水为例研究纯物质组成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水的净化
研究内容
研究混合物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研究纯净物组成的 一般思路和方法
核心素养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第二节水的变化
4. 构建知识网络图,促进对水的认识。
课时安排
中学化学 九年级
第4章
上册
最常见的液体——水
第一节:水的净化
课标要求
1.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2.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分。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1. 通过水的净化的探究实验,了解过滤、蒸馏、吸附、沉降等 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体会混合物分离和提纯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 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和简易鉴别方法,了解对硬水进行软的 简单方法。 3. 知道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初步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