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构建
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摘要
随着全球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牧场的发展也成为当今世界的
热点。
本文对海洋牧场的可行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首先,本文介绍
了海洋牧场的发展概况以及海洋牧场类型的分类;其次,本文从经济成本、技术因素、资源等多方面探讨了海洋牧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最后,本文
从人员、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就海洋牧场建设项目的实施提出了相关
的建议。
结论支持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可行,但需要针对不同的条件进行因
地制宜的实施。
关键词:海洋牧场,可行性,建设项目
1绪论
随着海洋资源的发展利用,海洋牧场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海洋
牧场是指人为构建的海洋有机体养殖场,主要是捕捞的鱼类,即养殖鱼类
及其他海洋有机体,利用现存的自然资源进行增殖与开发。
海洋牧场的发
展为渔业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潜力,但是其建设较为复杂,因而海洋
牧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更加重要,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2海洋牧场的发展概况
(1)海洋牧场类型的分类。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回顾与展望
摘要: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和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在特定海域科学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
海洋牧场的特点包括以增加渔业资源量为目的、具有明确的边界和权属、苗种主要来源于人工育苗或驯化、通过放流或移植进入自然海域、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和对资源实施科学管理等。
早在1965年,我国学者曾呈奎先生就原创性地提出在海洋中通过人工控制种植或养殖海洋生物,建设“牧场”的理念。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牧场经历了从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建设到系统化的海洋牧场的发展过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海洋牧场的涵义应用过于宽泛、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忽视海洋牧场生态作用以及忽视项目评估和系统管理等问题。
展望未来,我国的海洋牧场建设应在“生态优先、陆海统筹、三产贯通、四化同步、创新跨越”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强海洋牧场建设的宏观引导、推动海洋牧场体系化建设、实施海洋牧场企业化运营,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产业繁荣和保持健康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海洋牧场;增殖放流;人工鱼礁;海洋农牧化海洋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
近40年来,我国以海水养殖为重点的海洋渔业迅猛发展,掀起了海藻、海洋虾类、海洋贝类、海洋鱼类、海珍品养殖的五次产业浪潮,养殖总产量自1990年以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
与此同时,局部水域环境恶化、产品品质下滑、养殖病害严重的问题日趋严重,传统模式的海水养殖业已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现状的要求。
继传统捕捞业、养殖业之后,我国海洋渔业面临新一轮的产业升级,而海洋牧场则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1 海洋牧场理念溯源传统上认为,海洋牧场理念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和日本。
美国1968年提出海洋牧场计划,1972年实施,1974年建成加利福尼亚巨藻海洋牧场。
1971年日本水产厅海洋审议会文件中指出“海洋牧场将会成为未来渔业的基本技术体系,这一系统可以从海洋生物资源中持续生产食物”。
因地制宜 贯通三产 广东“十四五”海洋牧场建设向产业化迈进
行业因地制宜贯通三产广东“十四五”海洋牧场建设向产业化迈进文I黄建清陈丕茂帕洋牧场发展至今,已成阿为一种聚集海洋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实现陆海统筹、三产贯通的海洋渔业新业态。
早在1981年,广东就启动了以人工鱼礁为主体的海洋牧场建设试点。
经过近40年的建设,在渔业资源养护和海洋生态修复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从产业的角度看,目前广东还没有上规模的海洋牧场产业。
笔者从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部门获悉,“十四五”期间,广东在海洋牧场建设上将走产业化道路,既注重资源保护也注重资源利用,实现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统一。
广东率先开展海洋牧场试点建设广东省海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2.3倍;大陆海岸线长4114公里、居全国首位;海岛1963个,岛岸线长2378公里,拥有良好的天然海域生态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
但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出现了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和渔业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影响了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制约了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为破解难题,1981年,广东在惠阳、南澳、深圳、电白、湛江等地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试点工作,是全国范围内最早启动以人工鱼礁为主体的海洋牧场建设试点的省份。
2001年又率先以人大议案的形式大规模推动建设人工鱼礁。
此后,广东建设人工鱼礁的力度不变、政策不退、投入不减、扶持到位,在渔业资源养护和海洋生态修复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当前,广东省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4个,省级大型人工鱼礁示范区3个、省人大议案人工鱼礁区50个、地方人工鱼礁区1个,海洋牧场面积1335.61平方公里。
全省共投入12.2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3.47亿元、省级财政6.50亿元、市县财政2.32亿元,投放报废渔船、混凝土预制件沉箱等礁体的空方量达293.07万空方。
依托海洋牧场开展大规模增殖放流,投入各类资金逾3亿元,放流苗种40.5亿单位。
海洋牧场产业化受限较多广东省海洋牧场主要类型为资源养护型,人工鱼礁区也是公益型礁区,以保护和修护生态资源为主。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第部分术语和分类
———————————————————————————————— 作者:
———————————————————————————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XXXXX—XXXX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
第1部分:术语和分类
Specification formarine ranching construction
Part1:Definition andclassification
送审稿
201x-xx-xx发布
201x-xx-xx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红生、张秀梅、关长涛、王 波、王熙杰、刘洪军、张焕君。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依托海洋牧场建设,推动绿色养殖模式
观察O bservation14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方式,将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构建起科学、生态、高效的渔业发展新模式。
资源禀赋优、产业基础好的山东半岛,是发展海洋牧场的天然主战场。
青岛应依托海洋牧场建设,大力建设海上粮仓。
目前,崂山区共有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1个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即墨区共有1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2个省级海洋依托海洋牧场建设,推动绿色养殖模式推进海洋牧场健康发展,需构建健康的制度安排、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制度环境,并且促进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
牧场示范区,重点开展鲈鱼、许氏平鲉等网箱养殖,海参、鲍鱼等高附加值海珍品底播增殖及牡蛎等贝类筏式养殖。
海洋牧场的发展来源于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市场扩大所带来的需求拉动。
各类海珍品人工养殖的实现,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大幅增加了产量。
放眼全球,我国在海洋牧场产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海参、鲍鱼、黄鱼、乌贼等各类海产品产量显著领先,这些海产品以较为低廉的价格送上了老百姓的餐桌,但是却因为产品差异度不高,海产品供大于求而引发价格下跌。
同时,海洋牧场人工养殖的发展导致生态环境出现变化,野生种群迅速减少,近岸海域出现富营养化,固体废弃物处置不够及时。
如何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科技和政策优势,推动现代高效的绿色养殖模式,继续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鲜活水产品,是海洋牧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
文 毛振鹏海洋渔业绿色发展稳中提质,图为烟台经海008号深远海智能化网箱(图 / 新华社)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构建促进海洋牧场健康发展的制度安排明确的产权制度是海洋牧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海洋渔业部门建立健全海域使用权制度,在此基础上,推广健康可持续的养殖理念,完善产业资源市场交易机制,控制养殖密度,保护海洋环境。
完善产业资源市场交易机制,促进产业资源整合。
产权制度的完善使得产业资源高效益整合成为可能。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NONGYEZIXUN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复生(青岛市即墨区自然资源局,山东青岛 266200)摘 要 现代海洋牧场是海洋渔业的一种新的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对我国海洋渔业的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此,简单介绍了海洋牧场的由来和定义,分析了我国海洋牧场在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基础科学与关键技术、科研投入和专业化人才、产业链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促进海洋牧场朝着信息化、自动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海洋牧场;建设现状;生态养殖近年来,过度捕捞和近海养殖污染已严重影响了渔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渔业经济发展遇到瓶颈,建设海洋牧场被认为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以“统筹兼顾,生态优先”为基本原则,其不仅能提供渔业产品、创造经济价值,而且还可以发挥资源环境养护与海域环境修复等生态作用。
1 海洋牧场概述海洋牧场的构想最早在1971年提出,日本水产厅给出的定义为“海洋牧场是未来渔业的基本技术体系,是可以从海洋生物资源中持续生产食物的系统”。
此后,美国、英国、挪威等欧美国家也陆续开展了海洋牧场建设,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曾呈奎院士是我国海洋牧场的最早研究者之一,他于1981年提出了“海洋农牧化”的设想,这是国内关于海洋牧场的最初构想。
目前,国内学者对海洋牧场有着不同的定义,2017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给出的定义为: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1]。
2 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我国“海洋强国”发展战略中,海洋被视为资源富集的“聚宝盆”。
近年来,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辽宁、山东、广东等渔业大省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一大批国家级规范化海洋牧场陆续建成,并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前言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范围与方法 (4)二、项目概述 (5)2.1 项目基本情况 (6)2.2 项目目标与任务 (6)2.3 项目预期成果 (7)三、市场分析 (8)3.1 市场需求分析 (10)3.2 市场竞争分析 (11)3.3 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13)四、项目实施计划 (14)4.1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5)4.2 项目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17)4.3 项目资金筹措与投资估算 (17)4.4 项目采购与招标方案 (18)五、项目组织与管理 (19)5.1 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 (20)5.2 项目团队组建与人员配置 (22)5.3 项目实施与运营管理 (24)六、风险评估与控制 (25)6.1 风险识别与评估 (26)6.2 风险应对措施与预案 (28)6.3 风险监控与报告机制 (29)七、项目效益评价 (30)7.1 经济效益评价 (32)7.2 社会效益评价 (33)7.3 环境效益评价 (35)7.4 综合效益综合评价 (36)八、结论与建议 (37)8.1 结论总结 (39)8.2 建议与意见 (40)8.3 后续工作规划 (41)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新兴的海洋产业,不仅有助于提高海域资源利用率,还能促进海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海洋牧场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为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通过本报告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推动该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1 研究背景在全球经济发展与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海洋牧场建设作为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缓解陆地资源压力、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政协提案
关于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政协提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海洋牧场是一种新型的渔业养殖方式,通过在海洋中放养和养殖海产品,来满足人们对海鲜产品的需求。
然而,目前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规模小、效益低、技术落后等问题。
为此,政协委员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提案,旨在提高海洋牧场效益,增加海产品供给,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二、现状分析1.规模小、产能不足目前我国海洋牧场多集中在沿海地区,由于规模较小,产能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海洋牧场的规模化经营是提高养殖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2.技术不足、设施落后在海洋牧场建设和管理方面,我国技术水平相对滞后,设施设备落后,影响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3.环保和监管问题海洋牧场的规模化养殖可能会对海洋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养殖污染、海洋生态破坏等问题,需要加强环保和监管措施。
三、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意义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有利于提高海产品的供给能力,满足人民对鲜美海鲜的需求,有助于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渔民收入和增加就业机会。
海洋牧场也有利于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建议1.加大投入,推动规模化发展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扶持和引导海洋牧场规模化发展,提高海产品的养殖规模和产能。
2.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加强与国外先进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海洋牧场养殖技术和设施,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3.加强环保与监管建立健全的海洋牧场环保监管体系,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加强对海洋牧场的生态影响评估和监测。
4.加强科研支撑加大对海洋牧场科研的投入和支持,推动养殖技术的创新和提升,逐步实现自主研发,建立我国的海洋牧场技术研发体系。
五、结语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政协提案,呼吁加大对海洋牧场建设的支持和投入,推动海洋牧场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提高渔业产业竞争力,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海洋牧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休闲型海洋牧场景观化构建分析
休闲型海洋牧场景观化构建分析摘要: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海洋牧场占有相当大的权重,是沿海城镇人民群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生态需求,其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也受到了诸多瞩目。
本文概述了休闲型海洋牧场,探讨了休闲型海洋牧场景观要素,并分析休闲型海洋牧场景观化构建方式,以期能够通过景观建设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休闲型;海洋牧场;景观工程引言:海洋牧场是指在特定海域,在遵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建设改善海域生态环境,与城镇、渔业、旅游业相互结合,在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同时,为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1休闲型海洋牧场概述现阶段我国的海洋牧场在渔业及旅游业方面有所发展,但在城镇居住、景观构造方面涉及较少,建筑形式和景观类型较为单一。
传统休闲型海洋牧场以休闲垂钓和观光活动为主,通过人工景观建设或修复工程为主,开展各类渔业项目,提供观光游览、滨海旅游等休闲娱乐项目,提升海洋牧场渔业资源与经济效益。
不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海洋牧场的景观格局还是趋于统一,休闲活动的内容千篇一律,景观丰富度不足。
主要是因为景观工程以经济利益为主要驱动,没有考虑到人与自然的生态理念,很多项目都站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层面上。
而海洋牧场景观在构建过程中就为后续发展定下了基调,景观生态规划的水平和质量,将直接决定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前进格局。
需要进一步增强休闲型海洋牧场的景观化构建,才能加快海洋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同发展。
2休闲型海洋牧场景观要素2.1自然景观无论何种海洋牧场,最基础的景观要素都是自然景观,作为注重自然环境的景观建设,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两大主体之一。
休闲型海洋牧场的自然景观可以分为地质、水体和气候三种。
休闲型海洋牧场的地质条件主要是地形、地貌所呈现的特征以及部分海底沉积物,地形与地貌是休闲型海洋牧场的局部和整体结构,景观在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景观对地形地貌环境的影响。
海洋牧场构建模式
海洋牧场构建模式主要包括生境构建、资源养护、管理维护和休闲渔业等方面。
其中,生境构建是海洋牧场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主要采取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海藻场和海草床等方式。
这不仅可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还有利于提高渔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具体来说,生境构建是为了提高海洋生物栖息地的质量和数量,从而吸引更多的海洋生物聚集。
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可以模拟自然礁石的环境,为海洋生物提供遮蔽和繁殖的场所。
同时,建设海藻场和海草床可以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除了生境构建,资源养护也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捕捞管理、增殖放流等措施,可以保护海洋渔业资源,避免过度捕捞和资源枯竭。
同时,对于已经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也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以恢复其生态功能。
管理维护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海洋牧场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确保海洋牧场建设的规范化和可持续性。
同时,也需要加强渔民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渔业技能和环保意识,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休闲渔业也是海洋牧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发展休闲渔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海洋文化,增加海洋牧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休闲渔业也可以为渔民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促进渔村经济的发展。
总之,海洋牧场构建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生境构建、资源养护、管理维护和休闲渔业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可以实现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路径与建议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 涉及了生物、环境、生态、信息以及物理、地质等多个学科, 具体建设内容体现了生态化、信息化、工程化、多元化等几个方面。
2018年, 有学者提出了“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包括了生境修复、苗种繁育、初级生产力提升、全过程管理、产品高值化利用、绿色能源利用、休闲渔业等一系列关键环节, 其特点突出体现在理念现代化、装备现代化、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四个方面”, 为探讨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建设路径与政策建议提供了借鉴。
(一)加快构建海洋牧场技术支撑体系相对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 中国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起步较晚、科技力量薄弱, 牧场建设相关的基础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尚未形成全面、系统、成体系的科研成果。
因此, 应尽快组织科技力量、整合资源, 成立国家级的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联合开展攻关并构建中国现代化海洋牧场技术支撑体系。
1. 种质保护技术本土优质的种质是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保护中国原种水产种质资源的同时, 建立海洋牧场种质资源库, 系统研究种质长期、安全保存的关键技术, 同时加强对牧场关键生物的增殖放流技术、标志技术、培育与扩繁技术、驯化技术以及敌害防控技术的研究, 研发相应装备, 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 实现牧场海洋生物的统一协调供给。
2. 生境修复技术加强对海草床、海藻场修复技术、底质修复技术、种群重建技术、景观设计技术的研究。
开展滩涂、海湾和岛礁海底生境的修复与优化, 建立海藻场和海草床的物质能量流动模型, 揭示流场与生物分布、饵料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构建富营养化海域物质消减和资源化利用技术、退化生境修复技术。
研发功能渔礁, 并根据海洋环流存在的生态特点改良建立创新性的水体交换工程学技术, 形成底质环境改良系列方法。
3. 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海洋环境水质关键理化因子的实时在线监测系统, 研发解决海洋生物的远程监控、声光探测、行为控制以及追踪等技术难题。
岛礁型海洋牧场聚鱼生境协同营造技术
岛礁型海洋牧场聚鱼生境根据功能属性可以划分为产卵功能区、饵料功能区、藻场功能区和鱼礁功能区等。
不同功能区的聚鱼增殖机制各不相同。
产卵功能区主要针对乌贼等经济生物,为其提供适宜的产卵附着基,提高生物的繁殖效率,实现“产卵诱鱼”。
饵料功能区通过人类筏式养殖活动增殖经济贝类与藻类等,间接为渔业生物提供天然的生物饵料,提高生物的摄食效率,达到“摄食诱鱼”。
藻场功能区应用人工藻场构建技术,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水质环境,达成“生态诱鱼”。
鱼礁功能区采用投放人工鱼礁修复海洋生境,为水生生物提供避敌、摄食等场所,实现“空间诱鱼”。
然而,不同功能区的生态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且不同功能区位于不同岛屿或同一岛屿的不同区域,空间上存在“孤立、不联通”等现象。
由于上述问题,导致各个功能区存在能量利用率较低、生态稳定性不高等问题。
因此,归纳总结当前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的运作特点与生态学原理,并研究应用海流输运实现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的能量联通,有助于实现不同功能区的建设水平与协同发展,进而提高海洋牧场的能量利用率,最终实现高效的聚鱼生境协同营造技术。
1. 产卵功能区岛屿生境是海洋生物重要的产卵场,通过建设岛礁型海洋牧场可以有效修复海洋经济生物的产卵场生境,提高渔业生物的产卵率与孵化率,最终实现海洋生物聚集增殖的目标。
曼氏无针乌贼和金乌贼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头足类,由于产卵场退化,其种群资源量显著衰退。
为了从根本上修复乌贼这一重要渔业资源,人工附着基被视为原位增殖、保护乌贼种群的关键技术。
许多学者依据乌贼的产卵习性,针对附着基的材质选择、模型优选、结构设计以及效果验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李星颉等探究了不同组合形式的竹篾笼对曼氏无针乌贼的附卵效果。
通过室内实验发现金乌贼更适应硬质、细长型的附着基。
赵厚钧等研究了金乌贼在不同材料附着基的产卵偏好,指出柽柳和黄花蒿等材料可以替代乌贼笼进行金乌贼的增殖保护。
刘长琳等通过对比试验发现海参筐架附卵效果较好,具有附卵量大且集中、操作简单、生态环保、价格便宜等优点。
海洋牧场建设技术
1 术语和定义1.1 海洋牧场 marineranching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
1.2 生境 habitat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所在的具体栖所的生态环境。
1.3 人工鱼礁 artificialreef用于修复和优化海域生态环境,建设海洋生物生息场的人工设施。
1.4 海草床 seagrassbed在近岸浅水区域沙质或泥质海底生长的高等植物海草群落。
1.5海藻场 seaweedbed附着基上附着生长的大型海藻群落。
1.6 牡蛎礁 oysterreef由牡蛎固着于硬基质表面生长或沉积形成的礁体。
1.7 珊瑚礁 coralreef由活珊瑚和(或)死亡珊瑚骨骼共同构成的礁体。
1.8 移植 transplantation将国内或同一地理分布区的水生生物从一个水域移入到另一个水域,或者将水生植物栽种到某水域的活动。
2 基本原则2.1 生态优先:将生态系统保护理念置于首位并贯穿海洋牧场建设的全过程。
2.2 因地制宜:根据海域的自然禀赋、环境状况建设不同类型的海洋牧场。
2.3 分类施策:根据不同类型的海洋牧场实施有针对性的建设策略。
2.4 功能协调:实现环境保护、资源养护和持续产出等协调发展。
3 规划布局3.1 规划布局包括海洋牧场的建设目标、建设类型、建设选址、建设内容和投资及效益分3.2 综合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等因素确定海洋牧场的建设目标。
3.3 依据SC/T9111标准,确定海洋牧场的建设类型。
3.4 搜集规划区域的历史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与渔业发展状况及相关规划等资料,在拟建设海域开展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水质、沉积物和生物资源等本底调查,确定海洋牧场建设的海域地理位置、功能区划分和空间布局。
3.5 根据海域的自然资源、环境状况,确定生境营造、增殖放流、设施装备等建设内容。
中国特色海洋牧场亟待构建
这 些 国家不尽 相 同 ,甚至 相去 甚远 。建 设 海洋牧 场 必 须从我 国基 本 国情 出发 ,必 须要 有 中 国特 色。
首先, 须 认 识 我 国粮 食 供 求 处 于 紧平 衡 的
环境 、 科技 、 投 融资、管理诸 多方面。未来一段 时间, 推 动海 洋牧场 发展 ,一要提 高科 技 管理创 新能 力 ;二 要 完善 建设 管理标 准体 系 ;三要 构建 民产学研 合作 机
因此 , 中 国特 色的 海 洋牧 场 就是 从 保 障食 物 安
全 的基 本需 求 出 发 ,充 分认 识 海 洋资 源环 境 约束 趋
紧 的现 实 ,根 据 生 态 学原 理 和 海域 特 点 ,构 建 以 沿 海 渔 民为利 益主 体 的海 洋运行 体 系。 此外 ,海 洋牧 场还是 一项 系统5 - 程 ,涉及政 策 、
制 ;四要 丰 富投 融资 渠道和 主体 在这 多方合 力的 基 础上 ,我 国海 洋牧 场的建设将会 有更大的空 间。圆
现 实。 海洋 生物 资 源作 为优质 的蛋 白质 来 源应 该也
能 够服 务于 粮食安 全保 障 ,海洋牧 场建 设应 着 眼于
这一 战 略 问题 ,以持 续提 供 更 多、更丰 富的海 洋食
播 、移植 等方式将经 中间育成或人工驯 化的生物 苗种 放流 入海,利 用天 然饵料 或微 量投饵育 成,并进行 高 水平 的生物管理和环境控 制 ,扩 大海洋生物 资源量 ,
实现可持 续捕捞 。 与捕捞 相比 ,海 洋牧场 注重对生物 资 源的养护和 补 充;与海水养殖相比 ,海洋牧场可实
海洋牧 场是 在特 定 海域 里 , 为有计 划地 培 育和
管 理 渔 业 资 源 而 设 置 的人 工 渔 场 。主 要 通 过 放 流 、 底
海洋牧场生境修复和生物资源养护技术构建与应用
海洋牧场生境修复和生物资源养护技术构建与应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海洋牧场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养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牧场构建
海洋牧场建设暨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是海洋生态产业化的一项实践,对于调整渔业产业结构、促进海洋产业优化升级、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增殖和优化渔业资源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贯彻落实“减船转产”政策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切实修复和保护海州湾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经农业部批准,2002年起江苏省率先在连云港市海州湾海域规划实施人工鱼礁建设工程,2008年开始发展以人工鱼礁建设为主的海洋牧场建设。
项目实施以来,通过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科学合理规划、不断规范和加强制度建设与项目运行管理、规范有序的扩展建设规模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切实保护与修复了海州湾的生态环境与资源。
一、江苏省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的背景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湾渔场是众多海产经济动物的产卵场和索饵场,历史上盛产鱼、虾、贝、蟹等近百个品种,其中海参、鲍鱼、扇贝等珍贵海产品是江苏省海州湾的主要产地之一。
珍贵的岩礁鱼类如鲷类、六线鱼等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声誉。
长期较高的捕捞强度(仅连云港市就有大小作业渔船5200多艘)和单一的捕捞作业形式(长期底拖网作业)下出现了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渔船单产下降,渔获质量也
大不如前,多种传统经济鱼类种质下降,资源锐减,已形不成渔汛。
随着沿海工业的发展以及浅海相关产业的兴起,造成的海洋水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产卵场退化、海洋生物栖息地和生存环境丧失或改变等现象,对渔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海州湾海洋生态资源系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优势生物种质资源。
与日本、韩国、朝鲜等周边国家有关海洋经济专属区的渔业谈判结果使得我国在东、黄海失去了相当大的传统作业渔场,在该海区作业的众多渔船将面临停产的困境。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海产品质和量的需求日益增加,人类保护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的意识也不断增强。
面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等情况,国家和江苏省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实行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实行限制网目大小,取缔严重危害渔业资源的渔具,逐步淘汰近海拖网渔船,鼓励外海和远洋渔业生产以及伏季休渔政策等。
这些措施对减缓渔业资源的衰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捕捞强度过大的问题。
为了保持沿海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地正纷纷建造人工鱼礁、海洋牧场等,营造一个适宜鱼类生长的环境,以让鱼类有栖息之地。
人工鱼礁渔场的建设,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
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建造人工鱼礁,我国近几年也在海南、广东、浙江、辽宁等地开始有计划地建造人工鱼礁,这是
近海渔场改造的一个有力措施,也是今后近海渔业发展的方向。
因此,通过开展人工鱼礁建设来修复和改善江苏海州湾的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引导当地渔民减船转业,合理调整渔业产业结构,走耕海牧渔的道路是势在必行的。
二、江苏省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条件
海洋牧场的选址通常要考虑海洋区划、周围海域的功能尤其是对于主要航道、锚地及水下工程设施等的避让及地址、水质、生物资源状况、敌害生物等因素。
江苏海州湾是一个半开阔海湾,海底自西向东缓倾,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群众渔业渔场之一,是众多海产经济动物的产卵场和索饵场,历史上盛产鱼、虾、贝、蟹等近百个品种,其中海参、鲍鱼、扇贝等珍贵海产品是江苏省的唯一产地,珍贵的岩礁鱼类如鲷类、六线鱼等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声誉。
其海洋环境优越,生物资源丰富。
海岸类型主要是粉砂淤泥质海岸,其次是基岩和沙质海岸。
这里是江苏省具备建设人工鱼礁适宜底质条件的海区,水深适宜,海洋灾害较少,且规划选取的礁区建设用海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并考虑了航道避让等因素。
此外,人工鱼礁建设项目暨海洋牧场建设项目有国家政策、法规等的有力支持,是得到农业部批准实施的重要项目,是江苏省落实“减船转产”政策、加快渔民转产转业的重要建设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公益性事业。
2006年,国务院通过的《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要求“积极推进以海洋牧场建设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综合开发,建立海洋牧场示范区,以人工鱼礁为载体,底播增殖为手段,增殖放流为补充,积极发展增养殖业,并带动休闲渔业及其他产业发展,增加渔民就业机会,提高渔民收入,繁荣渔区经济”。
2008年,在之前多年人工鱼礁建设的基础上,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要求,不断丰富和扩展项目建设内容,进一步发起了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
三、江苏省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自海州湾人工鱼礁建设开展以来,农业部渔业局、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连续8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768万元,先后如期完成了一期工程(2003-2006年)和二期工程(2007-2008年)、三期工程(2009年)及四期工程(2010年)的建设。
截至2010年底累计投放三角形、十字形、回字型等混凝土鱼礁6890个、改造后的旧船礁190条、浮鱼礁25个,总投放规模为111457.2m3,分布大小规模不同礁群21座,形成人工鱼礁调控海域面积达60km2。
共人工增殖放流了中国对虾苗等6亿尾,吸纳转业渔民700余人。
此外,根据牧场海藻场建设需要,在礁区内成功开展了鲍鱼、牡蛎、贻贝等试养、深水网箱养鱼以及江蓠、海带、紫菜等人工附苗,并均试验成功,为下一步海藻场的大规模建设奠定了基础。
项目建设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湾海域实施,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指导,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统一规划、组织实施,上海海洋大学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负责参与实施计划的制定和礁体设计、礁区规划、礁体投放指导、投礁后的生态环境调查和鱼礁区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负责参与渔业资源增殖状况的调查和苗种放流及跟踪监测;赣榆县鱼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协助鱼礁投放水域的海上生态和资源调查及礁区的日常维护和养护,经过多年的摸索,走出了一条“官——产——学——研”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了出各方的优势,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