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的注意事项课件
吸痰技术完整ppt课件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避免过粗或 过细。
02
吸痰时动作轻柔,避免用力过猛 或插入过深。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 吸痰不超过3次,以免加重患者缺 氧。
03
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 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吸氧,并注
意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
04
观察患者反应及分泌物性质
01
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面色、 呼吸、心率等变化,如有异常立
定期消毒设备
加强患者口腔护理
定期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和护理,减 少口腔内细菌数量,降低呼吸道感染 风险。
对吸痰设备及相关用品进行定期消毒 ,确保设备清洁卫生,降低感染几率 。
出血处理措施
轻柔操作
在吸痰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动作 轻柔,避免过度刺激患者气道,
减少出血风险。
观察出血情况
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如出血 量、颜色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
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பைடு நூலகம்。
03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吸痰频率和方 式,保持呼吸道通畅。
02
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量 及气味,及时做好记录。
201 4
04
对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 可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等辅助治
疗。
04
吸痰技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感染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吸痰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 守无菌操作规范,包括戴无菌手套、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等,以减少交叉感 染的风险。
考核标准与流程
• 综合评价: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结果,对学员的吸痰 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考核标准与流程
理论考核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由专业教师出题并阅卷评分。
实践考核
由专业教师或临床医护人员担任考官,对学员的吸痰技术操作进 行评分。
吸痰术操作及注意事项ppt模板

气管导管I.D(mm) 5.5
10 6.0
10 6.5
10~12 7.0
12 7.5
12 8.0
吸痰管O.D(Fr)
四、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核对
告知
实施
整理
评估
准备
整理
观察与 记录
核对 医嘱、患者的床号、姓名
评估
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 痰液的量和粘稠情况 呼吸状况:有呼吸困难和发绀,SpO2是否下降,有无痰 鸣音 口、鼻腔黏膜情况,有否活动性假牙 心理状态、合作能力 了解呼吸机参数设定
NS (标明口鼻、气道)
不同型号吸痰管
大小、长度、有否侧孔
型号(Fr) 管径(mm) 长度(cm)
4
1.3
36
6
2.0
36
8
2.7
36/50
10
3.3
36/50
12
4.0
36/50
14
4.7
36/50
16
36/50
实施
打开吸痰盘各种盒盖
(相对无菌)
撕开吸痰管开口
戴手套 取下吸痰连接管,连接吸痰管 打开负压试吸力,湿润导管
实施
2.吸痰:插管至合适深度,开放负压,左右旋转, 向外退出,吸净痰液。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先吸气管,再吸口、 鼻腔,吸痰罐要严格分开使用,吸口鼻后的管 不能吸气管。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后给于100%O2两分钟。
3.肺部听诊:湿罗音有无减少或消失
整理
冲洗吸痰管及连接管,分离吸痰管,丢于感染性垃圾 袋桶内,连接管接头浸入盛消毒液玻璃小瓶内 脱下手套 关闭吸引器 擦净口鼻分泌物 整理用物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洗手
三、吸痰术分类
吸痰术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救治效果
吸痰术后,患儿呼吸道恢 复通畅,心肺复苏成功进 行,最终患儿恢复意识并 脱离生命危险。
案例三:吸痰术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康复对象
一位因脑卒中导致偏瘫的老年患者, 长期卧床导致肺部感染和痰液积聚。
康复效果
经过吸痰术治疗后,患者肺部感染得 到有效控制,呼吸功能得到改善,康 复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吸痰术应用
吸痰术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吸痰术基本概念与原理 • 吸痰术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 吸痰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吸痰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 临床实践与技能提升建议
01
引言
Chapter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介绍吸痰术的基本概念、操作方 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医护人员对 吸痰术的掌握程度,确保患者安 全。
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处理方法与技巧
低氧血症处理
立即给予高浓度吸氧,必要时 使用呼吸兴奋剂或机械通气辅
助呼吸。
呼吸道黏膜损伤处理
如发生呼吸道黏膜损伤,可给 予止血药、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感染处理
如发生感染,应根据病原菌选 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 加强支持治疗。
心律失常处理
如发生心律失常,应立即停止 吸痰,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 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如危重、昏迷 、年老体弱、麻醉未清醒前等病人。同时,也适用于需要保 持呼吸道通畅的手术或治疗过程。
禁忌症
对于有颅底骨折、鼻咽部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 常等疾病的病人,应谨慎或避免进行吸痰术。此外,对于极 度衰弱、意识丧失等病人,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适合 进行吸痰术。
口鼻腔内吸痰法-护理基本技能培训课件PPT课件

三、操作规程
1、备齐用物,准备病人,吸痰器放于 适当位置,核对病人。 2、试吸 (1)向病人解释吸痰目的。 (2)打开开关,检查吸痰器。 (3)协助病人转向操作者一侧略后仰。
(4)打开吸痰管包装袋,右手握包 装露出吸痰管尾端,左手握住吸痰管 接头,两手将吸痰管与吸引管对准衔 接。
(5)左手持吸引管,右手撤掉包装 袋,用镊子夹住吸痰管的前端,吸取 少许生理盐水,湿润吸痰管的前端并 看吸力。
4、观察
(1)吸痰前调节氧流量。
(2)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是否改善。 观察生命体征及病人有何不适。
(3)观察痰的性质、颜色,吸痰器贮 液瓶内液体不超过瓶体的2/3。酌情 调低氧流量。
5、吸痰后 (1)擦净病人面部。 (2)倾倒贮液瓶的内容物。 (3)整理用物 6、记录:痰量和性质。
四、注意事项
1、一次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5秒,连续吸 引总时间不超过3分钟。吸引负荷不可过 大,以免损伤呼吸道粘膜,一般成人为不 超过0.053mpa,儿童不超过0.03mpa, 新生儿不超过0.013mpa 。 2、贮液瓶内痰液应及时倾倒,瓶内液体 不能超过瓶体的2/3量,以免将液体吸入 气泵内损坏机器。
(3)吸引管及贮液瓶内要定时消毒, 痰液(在吸痰前吸痰瓶内放含氯消毒 液,比例为1:1000)消 操作应准确、轻柔、敏捷,吸痰过程 要注意观察呼吸。
口鼻腔内吸痰法-护 理基本技能培训课
件
一、目的和适应症
目的: 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 道通畅。 适应症: 1、无力咳嗽、排痰而出现呼吸困难的患 者,如昏迷、危重、气管切开、年老、麻 醉术后等患者。 2、 窒息时的抢救,如溺水,吸入呕吐物 等患者的急救。
二、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 :评估病人整体情况(病情、意识、呼 吸道分泌物、口腔、鼻腔及合作程度) 2、环境:舒适、安静、整洁 3、护士准备 :着装、仪表、态度 4、用物准备: (1)负压吸引装置 :电动吸引器(置500ml清水,按 吸痰量投放含氯消毒剂,以达到有效消毒浓度) (2)治疗盘内放治疗碗、弯盘、吸痰导管、玻璃接 头、镊子或止血钳、纱布数块、生理盐水、必要时备 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等。
吸痰的护理-PPT

了解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
吸痰管的选择
六、计划
• 护理目标
• 1、及时有效清理病人的呼吸道,解除病人的呼吸 困难,缺氧症状缓解。
• 2、病人呼吸平稳,有安全感,愿意配合。
• 护士准备:穿戴整齐,洗手,带口罩。
• 用物准备:电动吸引器、治疗盘铺治疗巾内放1个 治疗碗放NS: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数根,根据气管 口径不同,选择不同型号的吸痰管,吸痰管最大外 径应小于气管内径的1/2。无菌纱布,一次性手套、 弯盘,生理盐水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 手电、听诊器等。
八、 评价
• 1、病人呼吸道的分泌物呕吐物被及时吸出。 • 2、病人呼吸平稳,缺氧症状缓解或解除。 • 3、护士操作规范,未发生呼吸道粘膜损伤。 • 4、病人有安全感愿意配合,护患沟通有效。
九、吸痰注意事项
• 1)提倡适时吸痰:即在听到或观察到患者 有痰时及时吸痰,不定时吸痰,以减少吸 痰带来的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的痛苦
七、 操作步骤
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 纯氧2min,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 度调至原来水平。
8.在经口鼻腔吸痰。 9.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如需再次吸痰应重 新更换吸痰管。 10.吸痰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痰液情况、血氧饱 和度、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11.擦净患者面部,保持患者舒适卧位 。 12.整理用物。 13.洗手,作好记录。
❖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难,可有突然 的呼吸困 难,紫绀加重。
❖湿化过度—分泌物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 吸引。病人烦躁不安,紫绀加重。
无菌吸痰术
2017年
思考
• 病人年老有痰无力咳出 • 病人因呼吸道分泌物过多而喘憋、发绀 • 病人胸部损伤有痰不敢咳嗽 • 病人昏迷无法自行咳痰 • 气管切开病人呼吸机发生高流量报警 • ······· • 作为一名责任护士,当遇见上述情况时你会 • 想到什么护理操作呢?
吸痰操作法ppt课件

1、吸痰管选择:吸痰管外径小于气管导管内 径的1/2,比气管导管长4~5cm;
2、正确调节负压:成人0.04~0.06mPa,小儿 0.02~0.04mPa;
3、吸痰前后按呼吸机纯氧键1~2分钟或用呼 吸皮囊加压给纯氧10~15次(或根据病情延 长时间);
4、吸痰管插入时不要给予负压,动作轻柔,
作间歇吸引,每次吸引不超过15s,切忌上
4、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呼吸及 氧饱和度的变化,避免病人缺氧。
完整版ppt课件
9
评价
1、吸痰前后呼吸音改变; 2、分泌物清除情况; 3、呼吸型态变化; 4、病人反应。
完整版ppt课件
10
细节要牢记
1、手卫生很重要,吸痰前后要洗手;
2、人文关怀很重要,吸痰前后做好解释,床 单位整理不能忘;
13
气管插管病人
完整版ppt课件
14
气管切开病人
完整版ppt课件
15
气切套管 囊上引流
完整版ppt课件
16
完整版ppt课件
17
吸痰操作法
完整版ppt课件
1
目的
通过合适的负压吸引方法将有或没有 人工气道的病人呼吸道内潴留的分泌物吸 出,维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防治感 染。
完整版ppt课件
2
评估
吸痰指征: 1、直接观察到气管导管内有分泌物; 2、喉部有痰鸣音或肺部听诊可闻及痰鸣音; 3、气道高压报警、低潮气量报警; 4、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频率过快。
下提插吸痰管。 完整版ppt课件
6
人工气道吸痰注意事项
确定吸痰管插入深度的方法 (符合一项即可): 1、吸痰管深度接近气管导管的长度; 2、气管导管通畅,吸痰管已无法再深入; 3、病人出现咳嗽反射。
(医学课件)护理操作吸痰

低氧血症
原因
吸痰过程中,痰液被吸出,呼吸道内的氧气可能会减少,导致低氧血症。
处理
吸痰前后应给予充足的氧气吸入,吸痰时间不宜过长,一次吸痰不超过15秒,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低氧 血症,需给予氧气吸入。
支气管痉挛
原因
由于吸痰过程中对呼吸道的刺激,可能导致支气管痉挛。
处理
应立即停止吸痰,给予患者支气管舒张剂,观察生命体征,如症状未缓解,需请医生治疗。
吸痰操作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对于长期卧床、术后病 人、意识障碍等病人,吸痰操作可以预防和治疗肺部并发症。
吸痰操作可以用于急救,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在急 救中,吸痰操作可以快速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为病人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保障。
案例分享
• 患者为老年男性,因感冒后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呼吸衰竭。入院后诊断为重症肺炎合 并呼吸衰竭,给予吸氧、抗感染等治疗措施,但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症状持续不缓解。
• 考虑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影响通气和氧合,需要进行吸痰操作。护理人员使用合适的吸痰管,在无 负压的情况下插入气道,当吸痰管到达气道后,打开负压吸引器,将分泌物从气道内吸出。
• 吸痰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如面色、呼吸、心率等。同时注意吸痰的 次数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导致病人不适或损伤呼吸道黏膜。
咳嗽、咯血等不良反应。
呼吸道烧伤、气管食管瘘等:这些患者吸痰 操作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
等。
禁忌症
严重咯血、心脏病及全身情况衰竭:吸痰操 作的刺激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心跳 骤停、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吸痰术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流程
2024吸痰术ppt课件课件完整版

02
常用吸痰方法与技巧
经口鼻腔吸痰法
• 适用范围:适用于神志清楚、能够配合的病人。
经口鼻腔吸痰法
操作步骤
评估病人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及鼻 腔情况。
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取得合作。
经口鼻腔吸痰法
准备用物,携至床旁,核 对床号、姓名,协助病人 取舒适体位。
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 ,连接是否正确。
观察患者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心率等变化,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操作后观察记录
观察患者情况
观察患者呼吸是否通畅,面色是 否红润,有无异常情况。
记录吸痰效果
记录痰液量、颜色、性质等,评 估吸痰效果。
设备处理
及时清洗、消毒吸痰设备,确保 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手卫生与记录
进行手卫生处理,并详细记录操 作过程及患者反应。
老年人多伴有基础疾病和慢性病变, 吸痰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 耐受能力。
加强护理和观察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吸痰后应加强 护理和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
选择适当的吸痰方式
根据老年人的病情和耐受能力,选择 经口、经鼻或经气管切开处等不同方 式进行吸痰。
意识障碍患者吸痰方法选择
口腔吸引
对于意识障碍且无法配合的患者 ,可采用口腔吸引法,将吸痰管
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病 情变化,如出现心率、血压 、呼吸、血氧饱和度明显改 变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 及时通知医生。
人工气道吸痰法
• 适用范围:适用于昏迷、无法自主排痰或人工气道建立后 的病人。
人工气道吸痰法
操作步骤
评估病人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及人 工气道情况。
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取得合作。
《吸痰护理》ppt课件

在吸痰过程中,应避免让患者处于 平卧位,以免影响吸痰效果和导致 患者窒息。
吸痰的压力和频率
压力控制
吸痰时应控制适当的压力,压力过大会对呼吸道造成损伤,影响患者的呼吸功 能。一般建议使用小于300mmHg的压力进行吸痰。
频率适度
吸痰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痰液量来决定,不宜过于频繁,以免对患者造 成不必要的损伤和不适。一般建议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两次吸痰之间应间隔 2-3分钟。
了解患者年龄、病情、意识状态等基 本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吸痰方式。
选择合适的吸痰设备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01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呼吸道通畅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型号的
吸痰管。
选择合适的负压吸引器
02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负压吸引器,以确保有效的吸痰效果。
准备必要的辅助设备
03
准备要的辅助设备,如手套、口罩、消毒液等,以确保操作
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吸痰前的准备
01
02
03
确保患者舒适
在吸痰前,确保患者处于 舒适的状态,如有必要可 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检查吸痰设备
确保吸痰管和负压吸引器 处于良好状态,没有损坏 或堵塞。
准备消毒液
准备消毒液,对吸痰管和 相关设备进行消毒处理。
吸痰操作
01
02
03
04
插入吸痰管
将选择好的吸痰管插入患者呼 吸道,深度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观察患者情况
观察患者症状是否有所改 善,呼吸道是否通畅。如 有需要,可调整吸痰的深 度和频率。
03
吸痰护理的注意事项
吸痰时患者的体位
患者体位
吸痰时应将患者置于舒适的体位, 如半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吸痰法及吸痰机的使用ppt课件.ppt

吸痰时动作需轻柔,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要立即停 止吸痰。
吸痰机的使用方法
年老、昏迷及麻醉后等患者因咳嗽无力或咳嗽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以致 不能将痰液咳出,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肺不张,严重者可 发生呼吸困难,紫绀,甚至窒息死亡。因此必须及时吸出呼吸道的分泌物,保 持呼吸道通畅。电动吸引器吸痰法:一、所用器具:电动吸引器一台、无菌痰 管一根、无菌等渗盐水一瓶、弯盘、镊子、无菌纱布、电源插板。二、方法: 1、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用等渗盐水试吸捣导 管是否通畅。2、将患者的头转向操作者一侧,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帮助张口, 用镊子夹持吸痰管插入口腔颊部、咽部,将口腔、咽部分泌物吸尽。如自口腔 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吸引,吸痰动作要轻,将吸痰管从深部左右旋转,向上 提出,以吸净痰液。吸痰的注意事项项:一、使用前需检查吸引器效能是否良 好,各管连接是否正确,吸气管和排气管不能弄错。二、储液瓶内吸出液不宜 过满,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吸入马达内损坏机器。
年老、昏迷及麻醉后等患者因咳嗽无力或咳嗽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以致不能将痰液咳出,呕吐物 误吸入气管,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肺不张,严重者可发生呼吸困难,紫绀,甚至窒息死亡。因此必须及 时吸出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电动吸引器吸痰法:一、所用器具:电动吸引器一台、无菌 痰管一根、无菌等渗盐水一瓶、弯盘、镊子、无菌纱布、电源插板。二、方法:1、接通电源,打开开 关,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用等渗盐水试吸捣导管是否通畅。2、将患者的头转向操作者一侧, 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帮助张口,用镊子夹持吸痰管插入口腔颊部、咽部,将口腔、咽部分泌物吸尽。如 自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吸引,吸痰动作要轻,将吸痰管从深部左右旋转,向上提出,以吸净痰液。 吸痰的注意事项项:一、使用前需检查吸引器效能是否良好,各管连接是否正确,吸气管和排气管不能 弄错。二、储液瓶内吸出液不宜过满,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吸入马达内损坏机器。三、电动吸引器连 续工作时间不宜过久,每次不可超过两小时。四、每次吸痰不宜超过15秒,吸痰管每日更换一次。五、 小儿吸痰时,吸痰管要选择较细的,吸力要小。六、吸痰过程中及吸痰完毕后应随时用纱布擦净面部的 分泌物,并观察口腔粘膜有无损伤。
吸痰课件PPT课件

02
常用吸痰器具及使用方 法
手动吸痰器结构及使用方法
结构:手动吸痰器主要由吸痰管、负压球、连 接管等部分组成。
01
02
使用方法
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或鼻腔,直至遇到 阻力。
03
04
挤压负压球,产生负压,将痰液吸入吸痰 管内。
缓慢抽出吸痰管,避免过快抽出导致痰液 飞溅。
05
06
清洗并消毒吸痰器各部分,以备下次使用 。
检查完好性
检查吸痰管包装是否完好 ,有无破损、漏气等现象 。
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过期或已开封的 吸痰管,确保使用安全。
规范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操作前准备
清洁操作台面,准备好所需的无 菌物品和器械。
无菌操作
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吸痰操作,确保 操作过程中不污染无菌物品和器械 。
注意事项
避免跨越无菌区,保持无菌物品和 器械的清洁干燥。
停止吸痰。
给予氧气吸入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氧气吸入, 改善缺氧症状。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 呼吸道通畅。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提高操作技能
加强医护人员吸痰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操作 水平。
加强患者教育
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排痰方法,减少痰液潴 留。
吸痰课件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吸痰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用吸痰器具及使用方法 • 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 • 操作步骤与技巧指导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吸痰基本概念与原理
吸痰定义及目的
定义
吸痰是指利用负压吸引原理,经 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 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的一种治疗手段。
吸痰ppt课件图文

提高公众对吸痰的认识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吸痰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吸痰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
指导正确吸痰方法
向公众普及正确的吸痰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感染 和其他并发症。
强调预防措施
强调预防吸痰的重要性,鼓励人们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吸痰的风险 。
THANKS
感谢观看
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确保患 者正常呼吸。
减轻患者因呼吸道堵塞引起的不适感 ,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
通过吸痰,可以减少细菌滋生,预防 和治疗肺部感染。
02
吸痰的方法
口咽吸引法
01
总结词
通过口腔吸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的吸引方法
02 03
详细描述
口咽吸引法是通过口腔吸除口腔和咽喉部位的痰液和分泌物的吸引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昏迷、口腔手术或口腔创伤的患者,可以保持呼吸道通 畅,防止痰液阻塞。
目的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 通气,预防和治疗肺部感 染。
吸痰的原理
负压吸引
通过吸引器产生负压,使 气道内的液体或固体物质 被吸出。
压力调节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 节吸引器的负压,以避免 损伤气道黏膜。
注意事项
吸痰时应避免过度吸引, 以免造成气道黏膜损伤、 出血或感染。
吸痰的目的
保持呼吸道通畅
提高患者舒适度
注意事项
鼻腔吸引法可能会引起鼻部疼痛、出血等不适反应,操作时应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
经气管插管吸引法
总结词
通过气管插管吸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的吸引方法
详细描述
经气管插管吸引法是通过气管插管吸除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痰液和分泌物的吸引方法。该 方法适用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痰液阻塞。
2024版护理操作吸痰课件(最新)pptx

护理操作吸痰课件(最新)pptx目录CONTENCT •吸痰操作基本概念与原理•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吸痰操作方法与技巧•吸痰操作中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吸痰操作后观察与记录要求•护理人员培训与考核标准01吸痰操作基本概念与原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呼吸困难。
吸痰目的吸痰定义:吸痰是指利用负压吸引原理,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手段。
预防肺部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舒适,提高生活质量。
吸痰定义及目的呼吸道分泌物形成与排呼吸道分泌物形成呼吸道分泌物主要由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的黏膜细胞分泌产生,其主要成分为水、电解质、黏液和细胞碎片等。
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分泌物可通过咳嗽、吞咽等动作自行排出。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昏迷、无力咳嗽或痰液黏稠时,需要借助吸痰操作来帮助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吸痰操作原理:吸痰操作主要利用负压吸引原理,通过吸痰管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吸出。
操作时需选择合适的吸痰管,轻柔、迅速地插入患者呼吸道,避免损伤黏膜。
010203吸痰操作适应症昏迷、无力咳嗽或痰液黏稠的患者。
肺部感染、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患者。
01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患者。
02需要进行呼吸道清洁的其他情况。
02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患者病情评估评估患者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肺部感染等病史,以判断吸痰操作的必要性和风险。
评估患者症状观察患者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以判断呼吸道分泌物的量和性质。
评估患者体征检查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吸痰操作的耐受性。
80%80%100%呼吸道状况评估检查患者是否有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等影响呼吸道通畅的情况。
观察呼吸道分泌物的量、颜色和性质,以判断是否需要吸痰以及选择合适的吸痰管。
通过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等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以指导吸痰操作和后续治疗。
评估呼吸道通畅度评估呼吸道分泌物评估呼吸功能评估患者焦虑程度评估患者合作意愿评估患者认知能力患者心理状况评估判断患者是否愿意配合吸痰操作,以及是否需要采取强制措施。
吸痰ppt课件图文

吸痰ppt课件图文•吸痰基本概念与原理•常用吸痰方法与技巧•吸痰操作注意事项与并发症预防•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在吸痰过程中重要性目录CONTENTS•案例分析:成功实施吸痰操作经验分享•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目录CONTENTS01吸痰基本概念与原理定义及作用定义吸痰是指利用负压吸引原理,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手段。
作用吸痰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对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负压吸引器产生的负压,通过吸痰管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吸出。
原理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等。
评估患者选择合适的吸痰管、负压吸引器等。
准备用物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取得患者的配合。
解释告知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如头偏向一侧等。
摆好体位连接吸痰管与负压吸引器,调节负压,将吸痰管轻轻插入患者口腔或鼻腔,边旋转边吸引,直至分泌物吸尽。
吸痰操作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等情况,记录吸出物的性质、量等。
观察记录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粘稠、不易咳出者。
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难者。
术前、术后呼吸道准备者。
禁忌症明显的呼吸困难、紫绀者。
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者。
大咯血者。
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者。
02常用吸痰方法与技巧操作步骤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或鼻腔,轻轻旋转并提拉,吸出痰液。
准备工作洗手、戴口罩、准备吸痰用物(吸痰管、手套、治疗巾等)。
注意事项操作前需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黏膜;操作后及时清洁患者面部和口腔,保持呼吸道通畅。
准备工作检查吸引器性能,连接吸痰管,调节负压。
操作步骤将吸痰管插入患者气管内,启动吸引器,吸出痰液。
注意事项机械吸痰法适用于痰液较多、黏稠或位置较深的患者;操作前需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吸引器和吸痰管;操作时注意负压调节,避免负压过大损伤黏膜;操作后及时清洁吸引器和吸痰管,避免交叉感染。
吸痰护理PPT课件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是指整个吸痰操 作在密闭情况下完成,吸痰管与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套管连接在一起成为机械通气管 路中的一部分,并通过袖套与外界环境隔 绝。这种吸痰方式因不需脱离呼吸机或停 止机械通气而避免肺通气量的下降和 PEEP失效。
密闭式吸痰器
负压控制阀
储液瓶内的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一般不应超过瓶的 2/3
插管时遇到阻力不可粗暴盲插,要分析原因 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带无菌手套吃吸痰
管的手不被污染 吸痰管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套管内
径的1/2 冲洗水瓶应注明吸引气道、口鼻腔之用,不可混用
谢谢大家
吸痰时负压调节应适宜,不可带负压插入 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吸痰前后,应增加氧气的吸入, 每次吸痰时间应小于15秒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所用物品应每天更换1~2次,吸痰导管应每次 更换
做好口腔护理,每日1-2次 如病人痰液黏稠,可协助病人变换体位,配合叩击、
雾化吸入、震动排痰等方法,使之易于吸出。
有研究认为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为气管插管或 气管切开套管长度再延长1cm为宜。这种吸 痰方式既可吸尽人工气道外气管深部的痰液, 又可避免碰触气管分叉处隆突对气管黏膜造 成的损伤,并且减少了刺激性咳嗽、痰痂堵 塞及肺部感染,吸痰效果好。
吸痰持续时间
在插入吸痰管时不应使用负压,负压吸痰时 间应小于10s,整个吸痰时间应小于15s为 佳。
CS的优缺点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优势包括:有效预防吸痰 引起的低氧血症,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缺点有:影响吸痰效果,加重气管内出血。 密闭式吸痰较开放式吸痰花费更多。
吸痰注意事项
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病人呼吸道是否通畅,以及 面色、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的变化; 吸出物的性状、量及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射器吸痰法
• 在无吸引器的情况下,可用20ml或100ml注 射器,接头处连一橡皮导管,其尖端放入口 腔、鼻腔或气管套管内,边抽动注射器活塞 边使导管后退,吸出痰液或呕吐物。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
• 该装置利用管道通路到达各病室单位,应用 时装上吸痰导管,开动小开关,即可抽吸
注意事项
•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 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 引,应间隔 3-5 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 1.构造 主要由马达、偏心轮、气体过滤器 、压力表及安全瓶和储液瓶组成。安全瓶和 储液瓶是两个容量为1000ml的容器有2根玻 璃管,并有橡胶管相互连接。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 2.原理 接通电源后,马达带动偏心轮,从吸 气孔吸出瓶内的空气,并由排气孔排出,这样 不断地循环转动,使瓶内产生负压,将痰吸出 。
• 3.用物 电动吸引器1台,无菌治疗盘或盒内放 有盖罐2只,各盛有无菌生理盐水及12-14号 消毒吸痰管数根,气管插管备6号吸痰管,纱 布,止血钳,无菌持物钳置于盛有消毒液瓶内 ,多头电插板,弯盘,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 器,拉舌钳,床栏上系一盛有消毒液的玻璃瓶 。地面置一水桶,以盛污吸痰管。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 4.操作方法 • (1)检查吸引器各部连接是否完善,有无漏气。接通电源,打
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一般成人吸痰负压约40 -50 kPa,小儿吸痰约13-30kPa,将吸痰管置于水中,试验吸 引力,并冲洗皮管。 • (2)将病人头部转向护士,铺治疗巾于颌下。 • (3)插入吸痰管,其顺序是由口腔前庭→颊部→咽部,将各部 吸尽。如口腔吸痰有困难时,可由鼻腔插入(颅底骨折患者禁 用),其顺序由鼻腔前庭→下鼻道→鼻后孔→咽部→气管(约 20-25cm),将分泌物逐段吸尽。若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 可由插管或套管内插入,将痰液吸出。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 开口器先将口启开,再行吸引。 • (4)气管内吸痰,待病人吸气时,快速将导管插入,自下而上 边退边左右旋转导管,消除气道分泌物,并注意观察病人的呼 吸。在吸引过程中,如病人咳嗽厉害,应稍等片刻后再行吸出 。并随时冲洗吸引管,以免痰液堵塞。 • (5)吸毕,关闭吸引器开关,弃吸痰导管于小桶内,吸引胶管 玻璃接头插入床栏上盛有消毒液瓶内备用,将病人口腔周围擦
目的
• 目的: 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 道通畅。
适应证
• 吸痰法适用于危重、年老、昏迷及麻醉后咳 嗽无力、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而不能 将痰液咳出者以及误吸呕吐物的病人,吸痰 法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时动作 应准确、轻柔、敏捷
分类
• (一)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 (二)注射器吸痰法 • (三)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
•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 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 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
•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 1.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病人呼吸道是否通畅,以及面色、生命体 征的变化等,如发现病人排痰不畅或喉头有痰鸣音,应及时吸 痰。
• 2.如为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先将口启开,再进行吸痰 ;如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需经气管插管或套管内吸痰 ,应严格无菌操作;如经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插入吸痰 。
管应每次更换,并作好口腔护理。 • 7.如病人痰液黏稠,可协助病人变换体位,配合叩击、雾化吸入
等方法,通过振动、稀释痰液,使之易于吸出。 • 8.储液瓶内的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一般不应超过瓶的2/3,以免
• 3.吸痰管的选择应粗细适宜,不可过粗,特别是为小儿吸痰。 • 4.吸痰时负压调节应适宜,插管过程中,不可打开负压,且动作
应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 5.吸痰前后,应增加氧气的吸入,且每次吸痰时间应小于15秒,
以免因吸痰造成病人缺氧。 •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所用物品应每天更换1~2次,吸痰导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
• 5.注意事项 • (1)吸引器所用电压与电源电压要相符,否
则易损坏电动机和影响吸力。 • (2)吸痰动作要轻、稳。一次吸痰时间不应
超过15秒,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3分钟 。 • (3)治疗罐 治疗巾每日更换消毒一次,吸痰 管每次更换使用。 • (4)储液瓶内的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不应超 过瓶的2/3,以免痰液吸入马达,损坏机器。 储液瓶洗净后,应盛少量的水,以防痰液粘附 于瓶底,妨碍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