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广播新闻节目策划与制作学习笔记
成文胜《广播新闻》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典型题详解(不同体裁的广播新闻报道(之一):广播消息)
第九章不同体裁的广播新闻报道(之一):广播消息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口播新闻口播新闻是指广播中那些以文字稿为基础的消息报道,单纯运用有声语言,没有音响效果。
1.消息标题(1)要以“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式一句话表达要把广播消息内容概括、浓缩后,用一句话,以“主语+谓语+宾语”的格式表达出来。
这一句话是全文要点、信息精华。
符合听觉逻辑和听觉思维规律,适合耳朵收听。
(2)避免使用倒装句、对仗句、欧化语言、评论式语言、模糊抽象语言、统计报表式语言等。
2.消息头(1)应直呼台名广播进行重大新闻直播时,消息头就要这样说:“我是××台记者×××,现在正在××现场给您报道”,表示记者在向听众发布“同步新闻”“即时新闻”。
这种消息头只有听觉文本才有,视觉文本是没有的。
(2)规范新华社电稿、报纸和网络文稿的消息头表述在采用电稿和文稿时,编辑、主持人一般都会对它们做一些删改。
特别是新华社的电稿,有时只用消息的一个导语,这时消息头再用“新华社消息”或“新华社报道”,就不规范了。
(3)学会使用双重消息头双重消息头一般这么表述:“××台消息:据新华社报道”。
双重消息头的前面是表示消息来源,后面是表示对新华社的稿子不仅做了删节,甚至在内容和结构上都做了改动、调整和增减。
(4)正确表述境外新闻的消息头国内电台是接收不到境外通讯社的电稿的,在援引国外媒体的报道时,应改为“据新华社援引法新社报道”“据新华社援引美联社报道”等。
(5)不要把消息头放错位置3.消息导语(1)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要把第一“新闻元素”、“信息精华”开门见山地告诉听众,而不能把它淹没在其他新闻信息里。
要先声夺人,吸引住听众。
(2)多采用将核心事实置后的“延缓式”导语广播消息一般是用将核心事实稍微置后的“延缓式”导语,又称“软”导语。
即,消息中最核心的事实并不急于马上出现,而是常常被放在第二句话或导语的后半部分出现,目的就是提醒听众注意。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
播送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第一局部电视镜头的摄制1、画面的视觉要素电影、电视中画面的视觉形象,由下述五种根本要素构成:一、人物二、环境三、事件四、光线五、色彩2、镜头画面的安排镜头画面的安排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明确画面的主体二、艺术地处理陪休三、环境的衬托作用:在环境中,处在主体前面的对象称前景处在主体后面的对象称背景。
前景:大都安排在画面的边缘,它成像大,色调深,在镜头画面上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2.加强画面的空间感〔拍摄时使用广角可到达此种效果〕3.加强画面的概括力。
把要表现事物中最富有特征的局部安置在前景位置上。
加强画面的概括力。
如:描写战争的镜头中,背景为横七竖八的尸体,主体是冲锋陷阵的战士,背景是硝烟冲天的战场。
这样的安排,把战斗的艰辛和剧烈的充分反映出来。
4.给观众以主观地位感。
如:用门、窗、栏杆和建筑的一角,飞机翅膀等具有地位特征的景物作为前景,让它们在画面占有较大的位置,可使观众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5.加强装饰美,产生均衡感。
背景:一般安排在主体的背后,背景的选择,要注意三个方面:1.选取富有地方特征,时代特征的景物,以利于交代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2.力求简洁,画面不能显得凌乱,以免造成观众注意力分散。
3.力求得与主体形成影调上的比照,使主体具有主体感,加强主体的视觉力度。
四、空白和均衡空白:影视画面中,除了实体对象之外,还有一些由单一色调背景组成的局部,称之为空白。
它形成实体对象之间的空隙。
空白可以起到下面作用:1.突出主体2.创造意境3.组织照应关系4.留下活动的余地均衡:在把画面的各个局部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画面的均衡性。
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有意违反均衡性要求,使画面产生一种动乱感,以到达一定的艺术目的。
3、景别的划分和作用景别:一般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大特写一、远景:展示区巨大的空间,介绍环境、展现事物规模和气势,或者,表现大环境下主体的活动情况。
广播新闻学笔记
第一讲做真正的新闻再强调导语一、1、刚入道的记者写导语经常犯的毛病:⏹导语中没有实质内容;⏹导语庞杂;⏹导语不吸引人。
2、导语中没有实质内容---是因为记者没有或不懂得发现“新闻点”;不懂得选取报道重点和报道的角度。
太善于概括,太善于报道过程。
或者宣传的思维太重,用领导人的言行把新闻掩埋了。
这常常表现在会议报道、报告会报道、新闻发布会报道、数字报道等方面。
解决办法:把最核心的有实质内容的具体事实找出来;发现一则新闻事实对听众的意义是什么(想听的究竟是什么);对新闻事实作出通俗的解释;从现象、讲话、谈话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不要做不假思索的传声筒。
例:导语例1-7.doc简单技巧:什么情景、什么话、什么事、什么问题、什么故事、什么时刻最打动你,印象最深刻,最与众不同,是你最有冲动告知听众的,是你认为对人最有意义的,最需要解释的,最有影响的---------考虑把它放在导语里。
不要只概括表面上的内容,不要把有效信息丢掉,不要唯长官论。
抓住了新闻要点,不但改变了导语,也改变了新闻本身。
3、导语不吸引人----除了缺乏实质性内容,还在于不善于写软导语。
软导语是相对于把最核心和实质内容放在第一段的硬导语而言的,它是把一个情节、一段故事、一个场景等放在报道的最前端,然后引出你要报道的核心内容。
软导语必须能直接引导你进入事件的核心。
软导语更鲜活、更能引起人的兴趣,其最主要目的是帮助听众理解或证实新闻的意义、影响、作用等。
----------这在报道中是经常使用的,尤其在报道政策影响时。
所以,我们必须掌握华尔街日报体新闻的写法。
4、导语写得庞杂,表现两方面,一是五个W交待得太全;二是中国式的宣传语太多但有效信息少。
◆改变的大原则是,只一两个重要信息放在导语中,其他在正文中交待。
使新闻有一个利落的开头。
◆不过,当处理特别重大新闻时,或写作综合新闻且有非常好的事实时,可以把更多的事实要点放到导语里。
二、学会“更新导语”要突出新闻之“新”,有时要利用一些技巧,尤其导语技巧。
自考《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听课笔记(三)
第⼋章⼴播新闻专稿 第⼀节⼴播新闻专稿概述 1. 专稿概念 P204 ⼴播新闻专稿是在新闻⼴播、除⼴播消息以外的所有新闻报道的总称。
2. 专稿类型 P205 3. 专稿基本属性 P205? a.注重内容的深度 b.注重突出“为什么”“如何”这两个新闻要素 c.表现⼿段的多样化(不仅具有反映功能,且具有提⽰事物来龙去脉及其实质的解释功能、分析功能) d.表现功能的多样性(专稿则可以同时调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段) 4. 注重内容的程度 P205? a.不仅报道重要的新闻事实 b.不仅讲究事实具体,⽽且重视情节和细节 c.不仅审视事实的新闻价值,更要重视时代精神 5. 专稿的运⽤范围? 第⼆节⼴播讲话 1. ⼴播讲话定义 P210 ⼴播电台就听众共同关⼼的问题或时间,邀请有关⼈⼠专题讲解的专稿形式。
2. ⼴播讲话的类型 P211 a.新闻性 b.政论性 c.知识性 3. ⼴播讲话的(舆论)作⽤ P211? 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a.密切党与⼈民群众的联系 b.是⼴⼤群众进⾏⾃我教育的好⽅法 c.增强真实、亲切感、收到更好的播出效果 4. 组织⼴告的要求 P212 a.精⼼确定题⽬和物⾊讲话⼈(既要注意讲话题⽬的针对性,⼜要有合适的⼈选。
) b.认真帮助讲话⼈做好播前准备 c.精⼼录⾳制作 第三节录⾳访问 1. 录⾳访问 P214 ⼜称⼴播专访,是以记者与访问对象交谈为基础的专稿形式。
2. 录⾳访问特点 P215 a.题材⼴泛 b.亲切感⼈ 3. 录⾳访问类型 P216? a.因⼈访问 b.因事访问 c.以内问题访问 4. 录⾳要求(如何录制) P218 a.做好采录前的准备 b.讲究访问艺术 c.做好后期制作 第四节⼴播特写和⼴播速写 1. ⼴播特写 P221 是运⽤语⾔和实况⾳响,似特写镜头的⼿法真实、突出地再现客观事物、⼈物及其活动场景某⼀局部的专稿形式。
2. ⼴播特写特征体现 P223 a.注重发觉典型情节和细节 b.着⼒凸显富于特征的横剖⾯ c.按特定的构思把各个横剖⾯集结为有机整体 概括地说,通过⽐较细腻地再现事物的横剖⾯,形象⽽⼜深刻地表现题材及其内在蕴含。
广播节目知识点总结
广播节目知识点总结广播节目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无线电广播节目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广播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改变和创新。
现如今,我们可以通过传统的无线电波广播收听节目,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流媒体平台收听或观看广播节目。
在广播节目制作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节目的策划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制作一个成功的广播节目需要对受众群体有深入的了解,制定相应的内容策略和节目构思。
其次,广播节目的主持人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口才和主持能力,同时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接下来是节目的制作和编辑,这需要专业的制作团队和设备支持。
另外,广播节目的营销和推广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只有通过有效的营销推广,节目才能吸引更多的听众。
在广播节目的内容方面,音乐节目是最为常见和受欢迎的类型之一。
音乐节目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受众群体进行定制,包括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爵士乐等不同类型。
此外,新闻和资讯节目也是广播节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最新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和分析,向听众传递信息并引发讨论。
除此之外,访谈节目、评论节目、广播剧等内容也各具特色,为广播节目的多样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广播节目制作中,还有一些专业的技术和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音频设备是制作广播节目的基础,包括录音设备、调音台、麦克风等。
此外,音频编辑软件也是制作广播节目的重要工具,通过音频编辑软件可以对录制的音频进行剪辑、合成和混音等处理,制作出高质量的广播节目。
另外,广播节目还需要考虑音效和背景音乐的应用,这些元素可以丰富节目的声音效果,提升听众的听觉体验。
在广播节目的播出和传播方面,传统的广播平台是最为常见和传统的形式。
通过广播电台和电视网络,可以将广播节目传输到全国甚至全球的听众群体。
同时,互联网和流媒体平台的发展也为广播节目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渠道,听众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随时随地收听广播节目。
自考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笔记2
第四章⼴播录⾳采访 第⼀节⼴播新闻采访与录⾳采访 1. ⼴播新闻采访定义 P87⼴播采访是写作或制作⼴播新闻报道⽽采集新闻事实的活动。
2. ⼴播采访的内涵 P88 a.需要遵循新闻采访的基本准则,包括调查研究准则和新闻价值准则。
b.按⼴播的特点采集新闻事实。
从便于听知出发,⽤于发掘最重要、具体的新闻事实。
c.既要重视录⾳,有要重视⾮录⾳采访。
3. ⼴播采访的类型 P88 ⼴播采访包括录⾳采访和⾮录⾳采访。
4. 录⾳采访的定义 P90? a.⼴播采访的⼀种⽅式。
b.它采录⾳响是为了⽤来表现内容。
c.在采访过程中,运⽤录⾳也⽤⼀般的访问和观察⽅法。
5. 录⾳采访的本质特点 P90 采录⾳响和运⽤⾳响。
6. 录⾳采访的基本类型 P90 现场录⾳采访、⾮现场录⾳采访。
7. 现场录⾳的定义 P90 在新闻事实发⽣的现场,要即时进⾏的采集实况⾳响和其他新闻事实。
8. 现场录⾳的⽬标 P91 ⽬标的核⼼内容是采集⾳响和其他新闻事实。
9. 现场录⾳的功能 P93 认识功能、表现功能。
认识功能意义有利于加深对于事物的认识,加深对受访⼈内⼼活动的感受和体味。
表现功能意义运⽤⾳响显然更直接、更具体、更客观。
录⾳采访是富于⽣命⼒的采访⽅式 10. ⾮现场录⾳定义 P90 不在现场进⾏的录⾳采访,多数为对特定⼈物的录⾳访问。
11. ⾮现场录⾳如何进⾏ P90? 取决于三个条件 a.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 b.提问的⽅式 c.采访对象愿意让你知道些什么 12. 录⾳采访的意义 P91? 采访录⾳是在⼴播采访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向成熟的; 随着实践的增多、经验的积累,以及录⾳设备的精良,这种采访⽅式越来越趋于成熟。
⽽从发展趋势看,录⾳采访势将成为⼴播采访的主导⽅式。
第⼆节新闻⾳响及其作⽤ 1. 新闻⾳响的含义 P94 指所报道的事物和⼈物,以及相关事物、⼈物和周围环境中的声⾳。
2. 新闻⾳响的存在形态 P95? ⼀)伴随着事物发⽣的⾳响他们本⾝就是新闻事实的有部分。
自考“新闻采访学”复习笔记(第十五章)
自考“新闻采访学”复习笔记(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通讯社新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传媒的其他各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进行运筹和规划。
第一节正确认识新闻策划
一、新闻策划是不是制造新闻
新闻报道策划不能与制造新闻混为一谈。
所谓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一前提下的策划。
新闻报道策划是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实行新闻资源的最佳组合和配置,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
它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学习笔记
2008年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主持人播音员资格考试两个专业都是三门科目。
编辑记者考试科目为三个部份:《综合知识》、《广电基础知识》、《广电业务》。
《广播电视新闻业务》学习笔记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播出的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
它是一个按时间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安排和表现内容,依时间顺序播送内容的多层次系统。
广播的传播符号声音(语言、音响、音乐)电视传播符号1声音(语言、音响、音乐)2图像(文字、示意图、图表、照片、图片、影像)电视影像特征:1.再现性2.时空一体的运动存在方式3.声象一体的信息形式4.限定性显示空间5感性的符号形式6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电视影像要素:1.镜头与蒙太奇2画面构图3光线4拍摄角度5运动镜头6景别广播电视新闻语言表达的原则 1.易于接收接收2可听性3准确性4完整性5通俗性广播优势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2听众广泛覆盖面广3声情并茂参与性强;广播劣势1.不易保存2线性传播选择性差电视优势1.信息符号视听兼并2重构时空现场感强3时效性强电视劣势 1不易保存2选择性差3孤立影像含义的不确定性消息是一种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用于广泛传播各个领域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是各种新闻媒介运用最多最经常的新闻报道形式。
事件消息:以报道刚刚发生或仍在发展变化、一般具有叫明确的时间始终点的新闻事件为主的消息体裁。
非事件消息着重反映的客观事物一般没有明确时间始、终点,报道其发展变化阶段性特点或基本面貌,反映蕴涵其中的典型意义。
人物专题:以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生活经历,进而揭示时代背景、历史潮流、社会全貌的新闻性专题。
事件专题:反映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专题节目。
研究性专题:通过对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综合分析,得出经验教训和规律性认识的新闻专题节目。
谈话节目:一人或多人完全用讲述的方式表现节目内容的节目形式。
现场报道: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拨出方式。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知识点归纳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是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将观众感兴趣的内容转化为具有娱乐性、教育性或信息性的节目。
为了制作成功的节目,需要掌握一些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相关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1.制作策划: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第一步是进行制作策划,包括确定节目的类型、主题、内容和形式等。
制作策划还需要考虑到受众的需求和口味,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
3.剧本创作:剧本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础,它是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蓝本。
剧本创作需要有创意和故事性,同时要符合观众的口味和对节目的期待。
4.节目构思:节目构思是制作团队将剧本实际化的过程。
在节目构思中,团队会考虑到节目的时长、节目形式的转换、节目内容的编排等问题。
5.拍摄和录制:拍摄和录制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核心环节。
在拍摄和录制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场景、角度、灯光、音效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7.演员和主持人的角色: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会有演员和主持人的参与。
演员需要具备演技和表演能力,而主持人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8.营销和推广: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营销和推广,以吸引观众的关注和收视率。
营销和推广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社交媒体推广等方式进行。
9.节目监控和评估:节目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节目的监控和评估,以了解节目的效果和观众的反馈。
监控和评估可以通过收视率、观众调查等方式进行。
以上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一些知识点归纳。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才能制作出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
成文胜《广播新闻》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典型题详解(第一章 广播的前世今生——世界广播事业的发展——第
第一章广播的前世今生——世界广播事业的发展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广播的诞生1.理论的建立推动了技术和设备的发明(1)理论的建立①1864年,英国的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波存在的设想。
②l873年麦克斯韦尔出版了《电磁论》,建立了电磁学理论,这个理论突破了导线传播,论证了电波传播的可能性。
麦克斯韦尔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2)技术和设备的发明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从l884年起,首先用实验论证了电磁波存在的理论,后又发现了产生、发射与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并找到了测量光波和电磁波的科学方法,为电磁学的发展和无线电广播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2.无线电信号的成功传送意大利青年发明家伽利尔摩·马可尼和俄国的物理学家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不用导线传递电信号的仪器—无线电收发报机,同年宣告发明了无线电传送技术,真正使无线电通信进入实际运用阶段。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明,实现了人们远距离传播信息的愿望,但此时的技术还只能传送电码符号。
3.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1)1876年3月10日,美籍苏格兰人贝尔无意中实现人类第一次通过电话传送语音。
(2)1906年12月24日,费森登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镇的无线电广播实验室首次播放歌曲和《圣经》,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有声广播。
一般认为,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传声实验。
因此这一天被定为无线电广播的诞生日。
4.电子管的发明和应用真正使无线电通信成为重要实用工具的是电子管。
1904年,英国科学家弗莱铭经过多年的实验,造出了二极管。
1905年,美国科学家德·福雷斯特发明了三极管。
人们利用那些电子元件与电子管构成相关的电路,来研究和制造新式的收音机,无线电广播才得到普及。
5.收音机的发明与推广为适应多接收者的声音传播,接收终端收音机的发明应运而生,之后收音机的逐渐推广更是促进了广播的普及。
《广播电视新闻》笔记重点整理
绪论1、名词解释: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变动或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
2、广播的显著优势与劣势显著优点:先声夺人,时效性强;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声情并茂,生动感人;群众性强,随身收听效果好。
弱点:广播按顺序播出,选择性差;广播声音不留痕迹,稍纵即逝。
由此决定广播新闻要扬长避短:更快捷,更简练,更新鲜。
3、电视的显著优势与劣势显著优点:直接传播,现场感强;视听兼备,声画并茂;面对面传播,近距离观赏;便于受众参与并介入。
弱点:图像有表面性、浅显型弱点;有些声像事过境迁,无法再现。
因此电视新闻一定要发挥现场报道特别是直播的优势,注意发挥多种传播符号组合的功能。
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1、新闻规律:新闻规律是新闻传播活动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的品格。
2、双重价值律:新闻报道既要讲新闻价值,又要讲宣传价值,这种“双重价值”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新闻报道的特殊规律。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闻报道不仅要反映实际,客观报道,还有改造社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任务,因而在选择什么样的事实进行报道时,必须讲究“双重价值”律。
3、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包括直线律、顺序律、近距离亲切律、完整律、分立对位律等五种。
广播新闻的特殊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三种。
这三种是广播电视新闻共有的特殊规律。
(1)直线律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形态与报纸新闻不同,报纸新闻平面展开在报纸上,按空间顺序编排文字信息,自上至下,自左至右。
(2)顺序律从报道结构与技法看,报纸新闻为了突出重大信息,让人先睹为快,往往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按新闻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编排整条新闻的段落;广播电视新闻在表述事物发展过程时,一定要顺着时间程序,不可打乱顺序段落结构。
(3)完整律人的听觉对于声音语言有一种完整性的要求,这种要求称为完整律。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简版)
广播电视新闻学期末复习笔记一、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一)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二)广播电视要反映和引导舆论(三)广播电视是大众化媒体,具有公共性二、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传播声像符号信息(二)兼具新闻性和视听艺术综合性(三)以信息传播为主,兼具监视环境、文化传承和怡情悦性等多种功能三、广播与电视的共同特点(一)具有直接感受性(二)时效性强,可实现同步传播(三)无远弗届,受众覆盖面广(四)兼具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点(五)时间媒体,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接收(六)接收方式的非竞争性,可群体接收四、广播的传播特点(一)可非专注性接收(二)灵活性强(三)绿色媒体五、电视的传播特点(一)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二)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六、广播电视观念(性质和功能)(一)新闻信息媒介(二)文化教育机构(三)市场竞争主体(四)抑或兼而有之七、广播电视体制广播电视体制是指在一定的广播电视观念基础上建立的关于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法律规则和组织结构的方法。
十、广播电视体制之国家经营型也称政府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它是由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门。
广播电视属全民所有,由政府规定其工作任务,任命领导人。
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款,或兼营广告以筹措经费。
国家经营的电台、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宣传党、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喉舌,也是人民获得信息、知识、娱乐和表达意愿的工具,除执政党、政府之外,任何人、任何团体均无权插手广播电视事业。
电台、电视台以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任,强调电台、电视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以争取社会效益为惟一的或主要的目标。
十一、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一)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二)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三)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四)没有商业广告或商业广告比例较小。
十二、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缺点(一)严肃庄重有余,生动活泼不够(二)信息来源单一(三)有些节目说教味浓(四)节目的知识性、娱乐性不足(五)节目更新慢十三、广播电视体制之公共机构经营型也称公共事业型。
江苏自考 广告媒体策划笔记
广告媒体策划笔记1835年美国莫尔斯研制电报机样机,1938年发明“莫尔斯电码”,1842年建立电报线路,1844年发送世界上第一封电报;1876年英国贝尔发明电话;1873年王成荣和王斌研制中国第一台电报机;1875年丁日昌设第一所电报学堂;1881年4-12月上海天津建电报线路;1915年中华民国颁布第一部无线电电信条例《电信条例》;1900中国第一部电话南京问世;1906年美国人范斯顿创办实验电台首次广播;1908年美国人弗雷斯特在巴黎铁塔广播;1920年美国KDKA电台成立;1922年伦敦ZLO广播站成立;于1927年改为英国广播公司(BBC);中国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台无线电台;又称“奥斯邦电台”,1923年开播;1923年中国人第一座电台—哈尔滨电台开播,创办人刘瀚;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第一座民办广播电台;1928年国民党南京创办了中央广播电台;1939年重庆第一个短波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1949年改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2月改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视觉媒体: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发明最早的文字—圣书体象型文字;3000多年前商代出现甲骨文;5000多年前古埃及人用草纸制作最早的书;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制造植物纤维纸;中国雕版印刷在公元590-640年间;毕昇胶泥活字;现代印刷术创始人1440-1448年德国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2000多年前中国文书抄本,当时的官府用以抄发皇帝谕旨登文件及有关政治情况的刊物,邸报《进奏院状》;欧洲印刷报纸1450年;1609年德国出版最早定期报纸《通告》,每周一次;1622年英国托马斯阿切尔《每周新闻》;1631年雷诺道特“法国报业之父”法国印刷周报《报纸》;1690年美国本杰明哈里斯最早报纸《国外国内公共纪闻报》;1666年《伦敦报》第一个开辟广告专栏;1650年德国人地默特里《新到新闻》第一份日报;中国第一份中文报纸《中外新报》;《羊城采新实录》;1922年中共中央《向导》1931年《红色中华》1938年《新华日报》1941年《解放日报》;1665年萨罗《学者杂志》《美洲杂志》;1703年俄国《新闻报》;中国第一份杂志英国传教士米怜创办于马六甲《察世俗每月统计传》;1884年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份《中西近事汇编》《东方杂志》。
广播编辑节目与制作重点复习
广播编辑节目与制作重点复习第一篇:广播编辑节目与制作重点复习汪妈妈:广播新闻编辑与节目制作第一章广播新闻编辑学定义狭义:主要指一般的编辑业务,如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写作新闻提要、编写串联词、编排节目、录制节目等。
广义:除包括上面所说的具体编辑业务外,还包括整个编辑部的工作,如确定广播宣传方向、拟定宣传报道计划、设置节目、明确节目宗旨,以及加强通联工作等。
第二章广播新闻编辑:通过声音传播,贯穿于整个广播新闻性节目过程中各个工作环节的总称。
其中包括节目的构思策划、稿件选择加工、音响资料处理及多种声音合成播出等。
广播新闻编辑方针:广播新闻编辑方针是广播电台为实现新闻传播意图、统一新闻广播节目编制全过程各个环节的工作而制定的基本原则。
它是电台固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新闻广播领域的体现,是指导新闻编辑人员日常编辑活动的准则,不仅对于新闻采集、稿件选择加工、节目编排和制作具有决定性影响,而且决定着一个电台的新闻广播节目的方向和风格。
广播新闻编辑方针的要求:(1)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政治倾向性;(2)应充分发挥广播优势,体现广播新闻传播的规律和广播特点;(3)应具有开放型,面向广大听众,反映听众意见,吸引听众,便于听众参与。
新闻编辑思想:新闻编辑思想是指新闻编辑在一个时期之内,对自已分管(联系)的那个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所得出的关于宣传报道的见解、主张以及对具体稿件的处理意见。
编辑思想体现在每一篇稿件处理过程的始终,体现在节目的编排制作过程中,有时甚至还贯穿在一个时期的编辑工作中。
新闻编辑思想的重要性:(1)编辑思想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广播新闻的质量,影响到新闻编辑方针的实现;(2)编辑思想是做好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的灵魂。
新闻报道思想:制定报道计划的前提,决定报道计划的方向。
报道计划是报道思想的具体体现和结果,也是报道思想的反映,两者密不可分。
制定报道计划可以是报道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避免工作上的盲目性。
自考“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重点(9)
自考“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重点(9)第八章广播新闻的专稿第一节广播新闻专稿概述1. 广播新闻专稿在新闻广播中运用的、除广播消息以外的所有新闻报道体裁和形式的总称。
2. 广播新闻专稿的分类:口播专稿:广播通讯,广播速写,广播特写,广播调查报告,听众来信来访,广播新闻专稿。
录音专稿:广播讲话,录音拜候,实况广播,录音剪辑。
3. 广播新闻专稿的基本属性(本章重点,注意与广播新闻的特点作对比)注重内容的深度;注重突出“为什么”“如何”这两个新闻要素;表示功能多样性;表示手段综合性。
第二节广播讲话1. 概念:广播电台就挺中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或事件邀请有关人士专题讲解的专稿形式。
2. 类型:新闻性;政论性;知识性。
第三节录音拜候1. 概念:又称广播专访,是以记者于拜候对象扳谈为基础的专稿形式。
2. 表示优势:题材广泛;亲切感人。
其他:记者从容提问,有助于深化主题;后期制作比力简便。
3. 录音拜候的采制要求:做好采录前的准备;讲究拜候艺术;精心做好后期工作。
第四节广播特写及广播速写1. 广播特写及广播速写的概念及区别广播特写:运用语言和实况音响,以类似特写镜头的手法真实、突出地再现客不雅事物、人物及其活动场景某一局部的专稿形式。
广播速写:以白描手法勾勒事物的轮廓和特点的,短小精悍,注重时效的专稿形式。
区别:广播特写着眼于再现事物的局部和人物的个性特点,重视捕获典型情节和细节,侧重于对横剖面做细腻的描述;广播速写主要用于报道新鲜事物,虽然也讲究再现,但更注意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以粗线条的方式精确的叙述事物的瞬间状态。
2. 广播特写的体裁特征(1)注重发掘典型情节和细节。
(2)着力凸现赋予特征的横剖面。
(3)按特定的构想把各个横剖面集结成为有机整体。
3. 广播速写的体裁特征(1)注重拔取最富于特点的事实,以典型情节和细节浓缩时间的过程。
(2)主要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事物,再现典型的情节。
第五节现场实况广播与录音剪辑1. 现场实况广播与录音剪辑的异同同:(1)都是以实况音响为表示内容的主要符号,并与解说词组合成为不成分割的有机整体。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笔记与试题-电子版
,或图像和声音节目的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按传播符号。
声音节目、供人们收听的传播媒介。
.(1)声音广播: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无线和有线无线广播,可以进行长距离传播。
有线广播,无。
调频广播和调幅广播调频和调幅调频广播特点:具有噪音小、音质好、抗干扰强,但覆盖面小。
调幅广播即长、中、短波的声音广播.特点:覆盖范围广,但容易受干扰。
数字广播和模拟广播地面广播和卫星广播(2)电视广播: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甚高频和超高频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地面电视和卫星电视数字广播指采用数字技术的音频广播。
特点:音质纯正,抗干扰强,增加利用频率数,能够提供传输数据等多种业务。
1.广播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初创、发展、繁荣三个时期。
a。
英国科学家麦克韦在总结前人对电和磁的实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磁波理论,并证明这种波是以光的速度向外传播的。
b.1893年西奥多•普斯卡在匈牙利将700条电话线连在一起,进行新闻广播,组成所谓的“电话报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有线广播系统。
c。
1895俄国的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可尼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机。
d。
1906年加拿大费森登教授在美国建立了无线电广播实验室,是人类利用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开端.e.1920。
11.2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KDKA.(1923年中国境内出现最早的广播电台)f.1925 日内瓦成立国际广播联盟,决定把全世界的广播域分为15个波长。
(1925年电视雏形产生)g.90年代中期出现的数字音频广播(DAB)a.迅速在世界各国普遍发展起来。
(数量上)b。
对外广播也迅速发展.1927年,荷兰成为世界上最早正式开办对外广播的国家.c。
调频电台出现。
1935年安蒂文•H•阿姆斯唐发明调频广播后,调频广播电台开始出现.a。
技术进步。
60年代后,广播的技术手段迅速发展,收音机日益小型化,成为“随身听”。
b.立体声。
c。
网络广播异军突起。
d.趋向“榨播”.a.诞生期—1)无限“电视之父”:在电视发展史上,苏格兰人约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播新闻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一、广播新闻节目的版式
板块新闻——采用通版式的新闻节目,也就是在节目时长、标识统一的前提下,每期内容相对完整,不再进行内部分割。
板块新闻的优缺点
优点:在固定时间播出,比较容易培养听众的收听习惯,在听众中树立一种品牌形象;便于节目人员进行计划安排和准备,节目的编排制作较为精良
缺点:时效性比较差;信息量较小,服务性不是很强。
因此,它一般多用于那种专业化不是很突出的综合频率。
滚动新闻——以半小时或一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为一个单元,滚动性播出新闻。
滚动新闻的优缺点
优点:时效性很快;信息容量较大、服务性较强;收听也非常方便
缺点:只适合那种专业化程度比较高或者说受众细分程度比较高的信息频率;一段时间内的信息的重复率较高,难以维持听众的注意力,不利于建立一种固定的栏目品牌形象
二、广播新闻节目的特点
信息的时效性强
信息量大
组合声音多
三、广播新闻节目的构成
频率呼号、标识
栏目片头
开场词
内容提要
单条新闻
结束语
四、广播新闻节目的工作流程
新闻的采集
新闻的写作
新闻的编辑
新闻的编排组合
新闻提要的编写
新闻的播报
1、广播新闻的编排
新闻编排就是指若干新闻稿件在一次节目中的排列组合。
广播新闻编排就犹如报纸的新闻排版一样,实际上体现了节目的编辑方针,当然也是编排思想和编排水平的体现。
广播新闻编排和报纸排版有很大区别,它的关键在于合理安排稿件的次序。
广播只能根据听觉规律,一条线地顺序安排稿件,形成节目安排上的“线性排列”特点。
(1)新闻编排的原则
遵循栏目方针
讲究新闻价值
系统优化原则
适应广大听众
(2)新闻节目的编排要点
①注意突出节目中心
节目中心就是新闻节目的中心内容。
从宏观角度而言,节目中心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旋律。
以正面报道为主。
从微观角度看,节目中心就是指节目中的重点新闻。
重点新闻在一般新闻的烘托下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一般新闻要通过对重点新闻稿件的依附组合,新闻价值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
②精选头条新闻
新闻节目的头条最为重要,也最为听众注意。
在我国,广播节目中头条新闻选择的有政治性、典型性、首因性、规格性。
新闻头条的常见形式
新闻头条不一定是“第一”新闻作品,可以是独立的单篇,也可以是一个集纳体或组合体。
它有如下几种常见形式:
单篇式头条——即以单篇形式存在的新闻节目头条。
这种形式在广播新闻节目中最常见。
集纳式头条——以某一特定的主题为标志,将若干体裁相近的单篇新闻归类集纳起来,作为新闻节目的头条。
比如某台曾经播过一个由两条新闻组成的头条:省科委组织科技技术进山,大力推进山区经济发展。
咸丰山区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兴山富民。
配合式头条——围绕某一主题,将若干单篇新闻组合配合成新闻节目的头条,它在目前的广播新闻中也很受青睐特别是那些新闻编排类的获奖节目一般都采用的是这条头条。
配合式头条的优点
有利于主题深化。
有利于突出导向。
配合头条最常见形式是消息+言论或消息+消息+言论。
有利于活跃节目。
配合式头条虽然是由很多单篇组成的,但这些单篇多在体裁上有异,在表达上有别,视点不一但又能彼此呼应、互不相同,结果使整个节目张弛有度而又不落俗套。
③注意统筹节目时局
统筹节目内容——选稿和编排时要注意全面考虑,在突出专业内容的前提下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听众,尽量做到多种类、多地域、多行业、多层次的新闻信息都有的局面。
统筹节目结构——统筹节目结构的方法
a.重点稿件要排在头条或较为重要的位置,次要稿件则尽量捆绑在重点稿件后
b.相同体裁的稿件要穿插排列,如消息、通讯、音响报道等要分层次间隔安排
c. 稿件要注意长短搭配,体裁多样,形式多变节目中的各种声音的情调、气氛要和报道内容相吻合,做到和谐统一。
④注意符合人的记听规律
日本学者高木重朗在《记忆术》一书中指出:人们在学习的开头和末尾,较为容易记住最重要的内容。
因此,新闻编排时可以让最重要、最具新闻价值的稿件充当头条新闻,同时注意在结尾放置比较重要的稿件,从而创造收听记忆的良好条件;而对不易于引起听众收听的中间部分,则要设法强化或消除、
减少干扰听记的不利因素。
把一次长时段的节目(用广告、片花或间隔音乐)先划分为若干短时段,把中间的平稳化为新的开头和结尾,形成新的波澜,增强对听觉的刺激。
根据人们喜欢听新奇内容的心理,在中间部分编排珍闻、趣闻或内容新颖的音响报道、情节性的稿件,来吸引听众的兴趣
(3)新闻编排的具体方法
组合编排法——将同类题材或内容相近、有内在联系的稿件排列在一起,在节目中形成一个小的播出单元,稿件和稿件之间可以相互印证和补充,有利于强化信息传播的总体效果,加深听觉印象。
花式编排法——将多种内容、多种体裁、多种报道形式编排组合在一次节目里,形成一条完美的收听曲线。
运用这种编排法时就要注意不同内容和体裁的稿件相邻时要气氛和谐,节奏变化要相宜,长短要相间。
配套编排法——在新闻之后配发短评、评论和编后话等广播言论或有关资料,配套编排成节目中既相联又独立的小的播出单元。
对比编排法——把两篇或两篇内容具有对比性或对立性的稿件相挨编排,便于揭示同一事物矛盾的差异,借以揭示矛盾或某种思想观点,一般可以采用正反对比、今昔对比、内外对比、特色对比等等。
比如前一篇报道官员贪污腐败,后一篇报道某干部廉洁奉公。
总之,新闻编排的方法其实是多种多样的,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它的基本原则就是千方百计地要使部分劣势通过编排转化为整体优势,避免出现编排不当,致使好稿相互抵消、干扰,妨碍整体优化的现象。
二、广播新闻提要的编写
在新闻节目中,除了简讯、快讯等小型新闻节目可以不设新闻提要外,凡播出时间在10分钟以上的大型新闻节目都需要设有新闻提要。
1、新闻提要的作用
(1)预告节目内容,吸引听众收听。
(2)提示新闻要点,揭示新闻本质。
(3)强化收听效果,加深听众印象。
2、新闻提要的编写要求
(1)要点突出
提要必须突出新闻的主要内容,将主要条目中的主要新闻事实或其中最重要、最新鲜的部分“画龙点睛”式地告诉听众。
(2)事实准确
提要作为对新闻内容的一种概括性描述,必须忠于原稿的事实与精神,不能断章取义,概括事实不能过高过宽或过窄过低而要准确,提纲契领,抓住事实最重要的部分,高度浓缩概括事实,使新闻的事实基本准确地再现。
(3)导向正确
新闻提要往往是编辑部的一种表态,体现了编辑部对新闻事件的立场和观点,对听众会起到先入为主、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新闻提要应运用各种手段对听众进行正确、健康的引导。
(4)剪辑适当
其实一次重点新闻节目,在30分钟时间内,一般可以播发15到30条新闻。
如果每条新闻都上提要,都会淹没重点;提要过少,又过于单薄。
所以,新闻提要应剪辑适当。
一般情况下,重点新闻节目的内容提要采用该节目播发总条数的三分之一;提要长短可根据新闻内容的轻重、可听性和编排需要决定,每条字数一般在15到2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50字为宜.
3、新闻提要的编写形式
概述式——对新闻的主要事实做概括性的叙述。
如“甘肃省扶贫工作取得成就”
简讯式——简明扼要地交代新闻的基本事实。
如“胡锦涛主持仪式欢迎法国总统萨科齐来我国进行国事访问”
点要式——将新闻中最精彩、最吸引人的事实点出。
如“鄱阳湖重新成为白天鹅栖息胜地”
悬念式——不道出新闻的最终结果,以引起听众的兴趣。
如“南京市园林设计研究所一位助理工程师最近对记者说:‘学习南京市的绿化经验,要注意避免三点不足之处’”
评价式——在概述主要新闻事实的同时,扼要指明新闻的思想意义。
如“新洲民工程新安为抢救落水儿童英勇献身,在武汉市引起热烈反响”
归纳式——把内容相近或正反对比鲜明的两篇或几篇报道编写成一条提要。
如“我国北方各地夏粮喜获丰收”
点题式——直接点出报道的标题。
如“录音通讯:鲁迅故乡的乌篷船”。
预告式——对自然界或人类社会各种情况的预告。
如“今天中午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部分居民将观看到日蚀现象”
三、广播新闻的播报
庄重而不失变化
权威感
时间操控力
灵活应变
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