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化学纤维的发展

化学纤维的发展

1832年,法国H.布拉孔诺 (H. Braconnot)将硝酸纤维素,溶解在 乙醇或乙醚中制成粘稠液,再通过细管吹到空气中凝固而成细丝。这是 最早的人造纤维——硝酸酯纤维。
H.布拉孔诺
硝酸酯纤维
C.F.舍恩拜因
1846年德国化学家C.F.舍恩拜因使 用硝-硫混酸制出了硝酸纤维素,它是 一种白色的纤维状物质,物理性质与棉 花基本相同。发现它的爆炸威力比黑火 药大2~3倍,可以用于军事,所以被称 为“火棉”。
奠基阶段
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1966~1980年)
60年代,大力发展聚乙烯醇,生产棉型纤维维尼纶; 70年代,相继形成十多万吨的生产能力,为缓和棉布供应紧张起了一定 的作用。同时聚丙烯腈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开创了腈纶的生产。 进入70年代,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大型乙烯和合成基地的建成, 合成纤维工业蓬勃发展,其中聚酯纤维的发展尤为迅速,为我国化纤工业的 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铜氨纤维 粘胶纤维 醋酸长丝纤维
1899年,由纤维素的铜氨溶液为纺丝液,经化学处 理和机械加工制得的铜氨纤维实现工业生产;
1905年粘胶纤维问世,因原料(纤维素)来源充分 、辅助材料价廉、穿着性能优良,而发展成为人造纤维 的最主要品种。其间,1900年英国托珀姆还开发了金属 喷丝头、离心式纺丝罐、纺丝泵等,从而完善了粘胶纤 维的加工设备。
1916年实现了醋酯纤维、1933年实现再生蛋白质纤 维等人造纤维的工业生产。
聚酰胺66切片
聚酰胺66纤维
聚酰胺6纤维
聚氯乙烯纤维
聚乙烯醇纤维
聚丙烯腈纤维
1939年杜邦公司首先在美国特拉 华州的锡福德实现了聚酰胺66纤维( 见聚酰胺纤维)的工业化生产。
1941年、1946年德国分别进行 了聚酰胺 6纤维、聚氯乙烯纤维的工 业化生产

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分析

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分析
基 础 的 加 强 ,又 极 大 地促 进 了技 术 进步 ,以 大 容 量 、高起 点 、低 投 入 国产 化 聚 酯 及涤 纶 长 丝
工程 与 技 术 ( 3 0 /日到 1 0 吨 /日) 开 发 从 0吨 20 的
与广泛应用为代表 ,中国化纤工业技术产 品全 面升级 ,已完全具备 了国内外两个市场 的竞争
2 世 纪 8 年 代 , 国家 成 套 引进 大规 模 、大 0 0 容量 聚 酯 生 产 技 术 ,重 点建 设 仪 征 化纤 、上 海 金 山二期 工程 。至 “ 七五 ”末 即 1 9 年 ,我 国 90
展 ,在 国际 纺 织 品服 装 市 场 需 求继 续 保 持 增 长趋 势 的 带 动 下 ,化纤 工业 作 为 纺 织 品服 装 的 原 料 产业 也 将 继 续 保 持 增 长 态 势 ,我 国化 纤 及其 制 品凭 借 较 为 明 显 的
l述亍视 I- 评 点 ■ 业
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的 发展趋 势和 前景分析
名副 其实 的世界 化纤 生 产大 国 。 我 国化 纤 工 业 的 历史 是 从 l 5 年 开 始 的 , 97
化 学 纤 维 制造 业 是 现 代 工业 生 产 的 重 要 领 域 ,对 于 国 民 经 济 的 重要 贡 献 不 可或 缺 。2 l年 1 1 月 , 01 ~ 2 全 国化 学纤 维 的产 量 达 36 万 吨 ,同 比增长 l .7 32 3 8 %。
的基础上 ,建立 了南京化纤 、新 乡化纤等一批
粘 胶企 业 。 l 6 年 ,我 国 引进 日本 万吨 级 规 模 93
随 着 工 业 化进 程 的加 快 ,我 国长 期 受 短缺 经济 抑 制 的纺 织 品服 装需 求 迅 速 膨 胀 ,极 大 地 刺 激 了化 学纤 维 制 造 业 的 发 展 。 “ 一 五 ”时 期 ,我 国 化 纤 工业 持 十 续 快 速 发 展 ,综 合竞 争 力 明 显提 高 ,全 面 完 成 了规 划 的各 项 目标 和 任 务 ,有 力推 动和 支 撑 了纺 织 工 业 和相 关 产 业 的 发 展 ,在 世 界 化 纤 产业 中的 地 位 与 作 用进 一

高性能纤维发展概况

高性能纤维发展概况

・—‘业譬j备盥翻幽y纤维技术■■●●—■——■■■————■■■■●●■_7:I;隹丁・)‘/l、.高性能纤维发展概况摘要:高性能纤维是近年来纤维高分子材料领域发展迅速的一类特种纤维材料。

文章概述了高性能纤维的发展过程,对近年出现的高性能纤维品种及其主要特性等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关键词:化学纤维;高性能纤维;纤维特性;产品开发中图分类号:TS102.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025(2005)09—0050—06材料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是衡量社会文明的一种尺度。

纤维是重要的高分子材料,不仅在服饰方面,在装饰、产业用纺织品方面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新的纤维品种不断出现,特别是随着航空航天、新能源、海洋、生物医学、通讯信息、军工等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纤维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促进了对新型纤维的研究与开发。

1从化学纤维到高性能纤维1.1主要化学纤维的发展情况人类最初主要将纤维用于服饰。

纤维发展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以前,最早的天然纤维如棉和丝起源于我国和印度。

粘胶纤维是人造纤维素纤维中最早的品种,1905年英国建成第一个粘胶纤维生产厂。

20世纪30年代末.德国首先研制出聚已内酰胺(PA6)纤维.1944年实现批量生产.其后在日本、原苏联、东欧以及发明聚酰胺66(PA66)纤维的美国等也得到较快发展。

1949年和1953年商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相继在英国和美国问世。

自1972年开始.PET纤维的产量超过聚酰胺纤维而跃居为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

40年代初期,德国和美国科学家几乎同时发现聚丙烯腈(PAN)的良溶剂即二甲基甲酰胺,1950年美国DuPont(杜邦)公司开始生产PAN纤维.原西德、法国、英国、日本等也先后实现工业化生产。

50年代后期,化学工作者利用zigler—Natta催化剂合成出全同立构聚丙烯(PP),进而采用熔融纺丝技术制成作者简介:肖长发,男,1953年生,教授,天津,30叭605D纺织导报chinaTextileLeader.2005No.9天津工业大学肖长发PP纤维.并逐步使之发展成为合成纤维的第四大品种。

中国化纤工业发展历史回顾及展望

中国化纤工业发展历史回顾及展望

中国化纤工业发展历史回顾及展望表1 1960-2001年中国化纤产能、产量增长表自1985年中国举办第一届北京国际化纤会议以来,中国化纤工业就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表1),年增长速度坚持在两位数同时逐年加快,化纤产能、产量差不多按每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

到1995年化纤产量达到320.2万吨,产能408.6万吨,化纤占纺织纤维的比重也提升到47%,中国人均化纤使用量3.8KG。

中国化纤工业的进展,为满足人民穿衣的需要,为满足纺织出口的需要提供了原料的保证,为取消中国相当长时期内纺织品定量供应做出了奉献。

(二)第二时期1996-l998年。

由于化纤行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体制改革较早起步、运作的行业之一,在这一时期,行业经济差不多进入市场化运作,国家资本的投入占不到30%,同时在亚洲金融危机的间接冲击和负面阻碍下,中国化纤市场从总量上讲,己经供大于求,差不多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要紧表现在产品价格连续下降。

请看图1-2:图1:1995-1998年150D DTY涤纶长丝价格走势图以占化纤产量近50%的涤纶长丝为例,150D的DTY价格从1995年4月份开始,直至1998年底,连续40个月连续下跌,期间,季节性反弹不管从时刻段上,依旧从幅度上都不及以往的行情。

图2:1995-1998年聚酯切片价格走势图图2:聚酯切片的情形也一样,从1995年4月份起,至1998年底,价格40个月连续下跌。

市场行情剧烈变化的直截了当恶果是化纤行业的经济效益严峻滑坡。

从表2中能够看出:表21996年1997年1998年到1998年化纤全行业利润仅为1.69亿元,应该讲,濒临亏损的边缘。

亏损企业亏损额高达31.85亿元,全行业亏损面增加到36.37%。

分析缘故是多方面的:第一,我们对市场供求关系的转换来的如此之快,估量不足,预备不够。

其次,更严峻的是对化纤进口市场缺乏有效的研究和监督。

表3、1966-1998年中国化纤产量及进口量对比表从表3中能够讲明,在中国化纤工业高速进展的同时,每年进口数量也以两位数速度增长,1997年达到180.3万吨的高峰,中国化纤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接近30%,进口数量占世界化纤出口总量的42%。

【发展战略】中国化纤工业发展历史回顾及展望

【发展战略】中国化纤工业发展历史回顾及展望

精品资料网()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中国化纤工业发展历史回顾及展望作者:郑植艺发布时间:Sep 23 2002 10:12:57:940AM一、中国化纤工业发展历史回顾中国化纤工业的发展,如果从市场角度分析,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1995年以前,中国化纤工业是在国家处于短缺经济的大环境下,在市场总量供给严重不足、处于卖方市场的情况下,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为主体投资建设发展起来的。

国家在恢复安东、安乐两个人造丝工厂生产以后,在60年代发展了维纶生产;70年代建设了上海石化、天津石化、辽阳石化以及四川维尼纶厂四大合纤基地;80年代投资建设中国最大的化纤企业——仪征化纤,同时上海石化完成了二期工程;1990至1995年,在继续完成仪征及四大合纤基地的多期发展与改造任务的同时,国家开始进行化纤行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区域布局的调整。

自1985年中国举办第一届北京国际化纤会议以来,中国化纤工业就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表1),年增长速度维持在两位数并且逐年加快,化纤产能、产量基本按每五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

到1995年化纤产量达到320.2万吨,产能408.6万吨,化纤占纺织纤维的比重也提高到47%,中国人均化纤使用量3.8KG。

中国化纤工业的发展,为满足人民穿衣的需要,为满足纺织出口的需要提供了原料的保证,为取消中国相当长时期内纺织品定量供应做出了贡献。

(二)第二阶段1996-l998年。

由于化纤行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经济体制改革较早起步、运作的行业之一,在这一时期,行业经济基本进入市场化运作,国家资本的投入占不到30%,同时在亚洲金融危机的间接冲击和负面影响下,中国化纤市场从总量上讲,己经供大于求,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主要表现在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请看图1-2:图1:1995-1998年150D DTY涤纶长丝价格走势图以占化纤产量近50%的涤纶长丝为例,150D的DTY价格从1995年4月份开始,直至1998年底,连续40个月持续下跌,期间,季节性反弹无论从时间段上,还是从幅度上都不及以往的行情。

化学纤维

化学纤维

• 1913 年,德国人制得氯纶,用它制成的内衣具有良 好的保暖和防静电作用,居然可以防治关节炎。 • 德国人还在1924年发明了维纶,不过,这种纤维一 遇到水就要溶解,无法投入使用。直到 1950年,日 本科学家才解决了这个难题,制得了不溶于水的维 纶,从此投入工业生产大量开始使用。 • 1940年,英国人制得了涤纶,并在1950年投入大规 模工业生产。现在人们所穿的挺刮的“的确凉”衣 服便是用它做的。 • 1950年人们还研究出了在工业上制造腈纶的工艺。 腈纶被人叫做“人造羊毛”,用它制成的毛线和毛 毯,摸上去与真羊毛的感觉几乎一样。
大豆蛋白纤维 粘胶纤维 铜氨纤维
甲壳素纤维
锦纶 腈纶
涤纶
醋酸纤维
粘胶纤维
Viscose
制造工艺流程
碱液
C6H9O4ONa
浆粕 浸渍 碱纤维素
CS2
纤维素黄酸酯 OC6H9O4
碱液 硫酸、硫酸钠、硫酸锌 粘胶 C=S
SNa
纤维素再生
纺丝
喷出细流形成 再生纤维素纤维
结构特征
• 化学组成与棉纤维相同 • 聚合度250 ~ 550,结晶度较大(40%~ 50%),取向度 低,结构中空隙含量大。 • 截面呈不规则的锯齿形,有明显的皮芯结构。
• 高强度、耐疲劳性能良好的粘胶纤维。 • 以提高分子的取向度和改善结晶颗粒尺寸与分布的方式, 形成全皮层结构的粘胶纤维。 • 如粘胶帘子线和Tenasco等。
粘胶纤维——源于天然更优于天然
Lyocell纤维
• 加工过程所用溶剂N-甲基吗啉-N-氧 化物(NMMO)可接近100%的回收。 • 比强度高,为38 cN/tex ~ 42 cN/tex • 湿强损失低,小于15% • 手感柔软、悬垂性好 • 有原纤化倾向,纤维表面易发生分 裂小纤维绒

化纤行业概况了解全球化纤市场的发展和趋势

化纤行业概况了解全球化纤市场的发展和趋势

化纤行业概况了解全球化纤市场的发展和趋势化纤行业概况:了解全球化纤市场的发展和趋势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化纤行业作为纺织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纤,即化学纤维,是指人工合成的纤维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全球化纤市场的发展和趋势,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该行业的动态。

一、全球化纤市场的发展1.1 历史回顾化纤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尝试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纤维材料,以替代天然纤维。

随着合成纤维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完善,化纤行业逐渐崭露头角。

在20世纪后半叶,化纤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纺织行业的主导力量。

1.2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全球化纤市场规模庞大,持续呈现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化纤市场的年均增长率达到6%以上,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这得益于化纤产品在纺织、家居、汽车、建筑等众多领域中广泛应用的需求不断增长。

1.3 主要消费地区全球化纤市场的消费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

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是全球化纤产业的最大消费市场。

这些地区的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对化纤产品的需求量大。

二、全球化纤市场的趋势2.1 可持续发展导向在全球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成为化纤市场的重要方向。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环保、可回收的化纤产品,这促使企业研发和生产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化纤产品。

2.2 创新技术应用创新技术的应用对化纤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一些新兴技术如生物基化纤、纳米纤维等逐渐崭露头角,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全球化纤市场中,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更有竞争力。

2.3 区域市场差异化全球化纤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市场差异。

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习惯等因素,会对化纤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开拓全球化纤市场时,企业需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

三、全球化纤行业面临的挑战3.1 原材料价格波动全球化纤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如石油、煤炭等资源,直接影响到化纤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

化学纤维

化学纤维

化学纤维一般地说,人们把细而长的东西称为纤维。

如棉花、羊毛、麻之类的天然纤维的长度约为其直径的1千倍到3千倍。

人类利用天然纤维的历史非常悠久,有资料证明五千年前中国人就开始养蚕取丝。

蚕丝织成的布虽然华丽,但价格昂贵,所以人们一直试图寻找合适的替代品。

1887年,Chardonnet用硝化纤维素制得了第一种人造丝。

这种丝同蚕丝相比,虽然光泽相似,但却不如蚕丝纤细、柔韧。

1935年2月28日杜邦公司基础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部的科学家卡罗瑟斯(Wallace H. Carothers,1896-1937)合成出聚酰胺66。

这种聚合物不溶于普通溶剂,具有263℃的高熔点,由于在结构和性质上接近天然丝,拉制的纤维具有丝的外观和光泽,其耐磨性和强度超过当时任何一种纤维,而且原料价格也比较便宜。

1938年7月杜邦公司完成了聚酰胺66的中试,同月用聚酰胺66作牙刷毛的牙刷开始投放市场。

1938年10月27日杜邦公司正式宣布世界上第一种合成纤维正式诞生了,并将聚酰胺66这种合成纤维命名为尼龙(nylon),这个词后来在英语中变成了聚酰胺类合成纤维的通用商品名称。

尼龙的强度很高,直径1毫米的细丝就可以吊起一百公斤的东西。

尼龙耐污、耐腐蚀的性能也很好。

因此,尼龙一问世就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

二战期间美国陆军收购了全部尼龙产品,用以制造降落伞和百余种军事装备。

而1940年尼龙长筒女袜刚一投放市场就轰动了世界,4天之内四百万双袜子一抢而空。

尼龙是真正投入大规模生产的第一种合成纤维。

在我国尼龙也被称为锦纶,因为在我国是锦州化工厂最早开始生产尼龙的。

从那以后,各种新型纤维一个接一个地被创造出来。

如1940年英国的温费尔德(T.R.Whinfield,1901-1966)首先合成的,产量在20世纪居各种纤维之冠的聚酯(PET)纤维--涤纶(的确良),聚丙烯腈纤维--腈纶、聚丙烯纤维--丙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维尼纶。

它们的出现,使纺织工业大为改观。

常见化学纤维总结

常见化学纤维总结

产国。
常见化学纤维的性能
一、腈纶
聚丙烯腈纤维的性能极似羊毛,弹性较好,伸长20%时回弹 率仍可保持65%,蓬松卷曲而柔软,保暖性比羊毛高15%, 有合成羊毛之称。强度 22.1~48.5cN/tex,比羊毛高1~2.5倍。 耐晒性能优良,露天曝晒一年,强度仅下降20%。能耐酸、 耐氧化剂和一般有机溶剂,但耐碱性较差。纤维软化温度 190~230℃。
二、维尼纶
维尼纶的化学稳定性好,但不耐强酸,耐碱。耐日光性 与耐气候性也很好,但它耐干热而不耐湿热(收缩)弹性最 差,织物易起皱,染色较差,色泽不鲜艳。 维尼纶是合成纤维中吸湿性最大的品种, 吸湿率为4.5% ~ 5%,接近于棉花(8%)。 维尼纶的强度稍高于棉花, 比羊毛高很多。在一般有机 酸、醇、酯及石油等溶剂中不溶解,不易霉蛀,在日光下暴 晒强度损失不大。
MDI or TDI
芳香二异氰酸酯 扩链剂
含-N=C=O的预聚物
嵌段共聚物
聚醚型氨纶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四氢呋喃
开环聚合
相对分子量1500~3500的聚醚
芳香二异氰酸酯
含-N=C=O的预聚物
扩链剂
常用的是乙二胺、 丙二胺和 环己二胺
嵌段共聚物
氨纶的纺丝方法
干法纺丝 生产流程:溶液(经过)----纺丝泵(过滤) ----干燥箱(100℃热风吹过,使溶液挥发)----纺丝----卷绕成型 特性:过程污染大,工艺复杂,成本高。 熔融纺丝 生产流程:高聚物在无溶剂下聚合----造粒----在定温下切片----清洗 除杂----干燥----脱水----进入螺杆压机制成溶体----喷丝板挤出----通过 冷箱冷却----卷绕成型。 特性:流程短、成本低、污染小 湿法纺丝 生产流程:原液----纺丝泵(过滤)----从喷丝板进入温水(90℃以下)---再生槽凝固浴----脱去溶剂----丝条洗涤----干燥----卷绕成型。 特性:此法生产过程污染大、纺速慢、成本高。 化学反应法 生产流程:溶液----经喷丝板至凝固液----添加扩链剂(化学反应)----卷 绕成形----硬化---处理成网状纤维。 特性:此法生产过程污染大、成本高。

合成纤维发展历史

合成纤维发展历史

合成纤维发展历史
合成纤维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以下是合成纤维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1. 1907年:法国化学家奥斯卡·奥塞尔发现了人造丝,也被称为尼龙。

2. 1910年:荷兰化学家奥托·鲍尔发现了人造丝的第一个商业化应用,即人造丝制成的女士袜子。

3. 1930年:美国化学家华莱士·卡罗研制出了第一个合成纤维——聚酯纤维。

4. 1935年:德国化学家朱利叶斯·冯·布尔克发现了合成纤维的另一种类型——聚酰胺纤维,也被称为尼龙。

5. 1941年:美国化学家埃尔默·考丁发现了脲纶纤维,也被称为氨纶。

6. 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合成纤维的生产量大幅增加,尼龙成为最受欢迎的合成纤维之一。

7. 1950年代:莱克斯纳公司开发出了第一种聚酰胺纤维——莱克斯纳。

8. 1960年代:聚酯纤维的生产量大幅增加,成为一种重要的合成纤
维。

9. 1970年代:氨纶的生产量迅速增加,广泛用于弹力纤维制品。

10. 1990年代至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合成纤维的种类和性能不断改进和创新,如芳纶、碳纤维等。

总的来说,合成纤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最初的尼龙到聚酯、聚酰胺、氨纶等多种类型的发展,不断推动了纺织工业的进步和创新。

化学纤维的发展历史

化学纤维的发展历史

化学纤维的发展历史一.世界化学纤维发展简史自古以来,人类的生活就与纤维密切相关。

5-10万年前,随着体毛的退化,人类开始用兽皮、树皮和草叶等天然衣料遮体保温。

以后,人类掌握了将植物纤维进行分离精制的技术。

1万年前,人类已能直接使用羊的绒毛。

在中国、埃及和南非的早期文化中,都有一些关于用天然纤维纺纱织布的记载,这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

例如,亚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在中欧使用。

棉在印度的历史之久犹如欧洲使用亚麻。

蚕丝公元前2640年就已在我国被发现,商朝的出土文物证明,当时高度发达的织造技术中已经使用了多种真丝。

羊毛也已在新石器时代末在中亚细亚开始使用。

因此可以说,现在作为天然纤维广泛使用的麻、棉、丝、毛等,在公元前就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应用。

与天然纤维悠久的历史相比,化学纤维的历史还很短。

尽管Hook在1664年于“Micrographia”一书中已经就提出化学纤维的构思,但由于当时科学家无法了解纤维的基本结构,因此在开发化学纤维时显得茫然无措,这导致这一美好的设想在200多年后才成为现实。

1846年,德国人F.Schönbein通过用硝酸处理木纤维素制成硝酸纤维素。

1855年,G.Audemars获得了世界化学纤维发展史上的第一个专利。

他提出用硝酸处理桑树枝的韧皮纤维,溶解于醚和酒精混合物后通过钢喷嘴进行抽丝。

1862年,法国人M.Ozanam提出了使用喷丝头纺丝的设想。

1883年,英国人J.W.Swan1取得了用硝化纤维素的醋酸溶液纺丝、随后进行炭化生产白炽灯丝的专利。

他还认为这种丝可用于纺织,而把它称为“人造丝”。

同年,法国人Chardonnet 获得了用硝酸纤维素制造化学纤维的最著名的专利,并于1891年在Besancon以工业规模生产硝酯纤维(硝酸纤维素纤维),这标志着世界化学纤维的工业化开始。

随后,各种形式的人造纤维素纤维(包括铜氨纤维、粘胶纤维和醋酯纤维)相继问世。

而硝酯纤维由于纺织用性能不如粘胶纤维而发展缓慢。

化学纤维制造织造业行业概述

化学纤维制造织造业行业概述

化学纤维制造织造业行业概述化学纤维制造织造业是指利用化学方法从化学原料中合成制造纤维,并通过织造技术将其制造成各种纺织品的产业。

这一行业是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行业概述、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前景、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化学纤维制造织造业进行详细分析。

化学纤维制造织造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的化学纤维制造主要集中在原料充足的丝绸生产地,如中国、法国、美国等。

随着合成纤维技术的不断发展,起初主要以合成丝绸为主,逐渐向合成纺织品发展。

在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化学纤维制造织造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纺织工业的重要支柱。

化学纤维制造织造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原材料、纤维合成、纺纱、织造、印染和成品加工等环节。

原材料主要包括化工原料、油品和其他添加剂。

纤维合成是通过化学方法将化工原料合成纤维原料,如聚酯、聚酰胺、聚丙烯等。

纺纱是将纤维原料进行纺纱加工,制成纱线。

织造是将纱线进行编织,制成各种纺织品,如衣物、家纺、汽车内饰等。

印染是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和印花加工,增加产品的价值。

成品加工是对织造好的纺织品进行整理和定型,使其具备所需的性能和质量要求。

化学纤维制造织造业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对舒适性、时尚性和功能性纺织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化学纤维制造织造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新型合成纤维材料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汽车、建筑等领域,极大地丰富了纺织品的品种和功能。

尤其是对于功能性纺织品的需求,如防静电纺织品、防辐射纺织品、抗菌纺织品等,市场潜力巨大。

此外,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纺织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化学纤维制造织造业有望在未来取得进一步发展。

化学纤维制造织造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传统的化学纤维制造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发展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已经成为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化学纤维总结报告范文(3篇)

化学纤维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化学纤维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其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加。

本报告旨在对化学纤维的发展历程、现状、市场前景以及我国化学纤维产业的优势与挑战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化学纤维的发展历程1. 初期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9世纪末,化学纤维的发明为纺织工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最初,化学纤维主要以人造纤维为主,如粘胶纤维、醋酸纤维等。

这一阶段,化学纤维的产量较低,品种单一,主要应用于内衣、袜子等民用领域。

2. 成长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20世纪50年代,随着石油化工产业的兴起,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等合成纤维逐渐成为主流。

这一阶段,化学纤维的产量和品种迅速增加,广泛应用于服装、装饰、产业等领域。

3. 成熟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来,化学纤维产业进入成熟期。

这一阶段,化学纤维技术不断创新,产品性能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同时,化学纤维产业开始向绿色、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

二、化学纤维的现状1. 产量和品种目前,全球化学纤维产量已超过1亿吨,其中我国化学纤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

我国化学纤维品种丰富,包括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特种纤维等。

2. 市场需求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化学纤维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特别是在服装、装饰、产业等领域,化学纤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 技术创新近年来,化学纤维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如高性能纤维、环保纤维、生物基纤维等。

这些创新产品具有优异的性能,市场前景广阔。

三、化学纤维市场前景1. 全球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化学纤维产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化学纤维产业应抓住机遇,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2. 绿色环保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的化学纤维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化学纤维产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绿色纤维的发展。

3. 可持续发展化学纤维产业应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化学纤维工艺学

化学纤维工艺学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化学纤维的分类与命名纤维(Fibre)是一种柔软而细长的物质,其长度与直径之比至少为10﹕1,其截面积小于0.05mm2。

对于供纺织用的纤维,其长度与直径之比一般大于1000﹕1。

在纺织纤维中,一类是天然纤维(Natural fiber),如棉、麻、羊毛、蚕丝等;另一类为化学纤维(Chemical fiber)。

化学纤维是指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聚物为原料,经过化学方法和机械加工制成的纤维。

化学纤维的问世使纺织工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过100多年的历程,今天的化学纤维无论是产量、品种,还是性能与使用领域都已超过了天然纤维,而且化学纤维生产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新性能不断涌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1]。

一、化学纤维的分类化学纤维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有很多种,根据原料来源、化学组成、形态结构和纤维性能差别等分类如下:(一)按原料来源分类分为再生纤维(Regenerated fibre)和合成纤维(Synthetic fibres)两大类。

1.再生纤维再生纤维也称人造纤维,是利用天然聚合物或失去纺织加工价值的纤维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而制得的纤维,其纤维的化学组成与原高聚物基本相同。

包括再生纤维素纤维(Regenerated cellulose fibre)(如粘胶纤维、铜氨纤维)、再生蛋白质纤维(Regenerated protein fibre)(如大豆蛋白纤维、花生蛋白纤维)、再生无机纤维(如玻璃纤维、金属纤维)和再生有机纤维(如甲壳素纤维,海藻胶纤维)。

2.合成纤维合成纤维是以石油、煤、石灰石、天然气、食盐、空气、水以及某些农副产品等天然的低分子化合物作原料,经化学合成和加工制得的纤维。

常见的合成纤维有七大类品种:聚酯纤维(涤纶)、聚酰胺纤维(锦纶)、聚丙烯腈纤维(腈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维纶)、聚丙烯纤维(丙纶)、聚氯乙烯纤维(氯纶)和聚氨酯弹性纤维(氨纶)等。

化学纤维制造业行业概述

化学纤维制造业行业概述
智能纤维和功能性材料的崛起
智能纤维和功能性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智能纤维在智能 服装、智能家居等领域崭露头角。此外,功能性材料如防水、防污、抗菌纤维也备 受欢迎。市场对具有高附加值和多功能性的纤维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制造商需要 不断创新以满足这一趋势。
市场需求与趋势
健康与舒适性的关注
全球市场格局的演变
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全球市场格局一直在变化。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化学纤维生产和出口国家之一。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之间的合并和收购活动频繁,以 适应市场需求。
行业发展历史
新兴市场的崛起
新兴市场,如印度、巴西和东南亚国家,正逐渐崭露头角。这些市场具有庞大的人口和潜 在的消费需求,吸引着国际化学纤维企业的投资。这也在全球化学纤维行业中带来了新的 增长机会。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企业不仅要求自身符合环保标准,还要推动 供应商采用相同的标准。通过合作与监督,化学纤维制造业能够确保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的 可持续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可信赖的产品。
循环经济模式
化学纤维制造业正在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这包括产品设计的考虑,以便在寿命结束后 更容易回收和再利用。通过设计创新和合作,行业有望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废弃 物的产生,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这些主题反映了化学纤维制造业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键趋势和前沿发展,有助于 行业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化学纤维技术的演进
化学纤维技术经历了多次革命性的突破,如聚酯、聚酰胺、聚丙烯等纤维的开发和 生产。近年来,纳米纤维技术和智能纤维技术也崭露头角,为纺织业带来了新的可 能性。
行业发展历史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趋势

化学纤维

化学纤维

粘胶纤维
根据力学性能可分为
5 干态 湿态 富强纤维 HWM纤维 强力粘胶
比强度(N/tex)
4 3 2 1
普通粘胶
0
10
20 伸长率(%)
30
2. 溶剂纺纤维素纤维(Lyocell)


Lyocell是以纤维素浆粕直接溶于有机溶剂N-甲基吗啉-N氧化 物纺制形成的新型纤维素纤维。 Lyocell于1989年由国际人造丝及合成纤维标准化局确认, 1992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也确认,并经ISO组织批准,归 属于纤维素纤维 Lyo——希腊文“Lyein”,溶解 Cell——“Cellulose”,纤维素


3. 铜氨纤维
属于溶剂纺纤维素纤维,1899年开始生产 溶剂:铜氨溶液 纤维表面光滑,光泽柔和,有真丝感 主要用于制作高档衣料

4. 醋酯纤维

(1) 二醋酯(74%~92%羟基乙酰化):滤材 (2) 三醋酯(大于92%的羟基乙酰化):纺织 截面为不规则多瓣形,无皮芯结构。 模量较低,易伸长,低伸长下弹性回复性能好 织物柔软,有弹性,不易起皱,悬垂性好 主要用途:女用内衣和绸类面料
物理性质



颜色:一般为乳白色并带有丝光;生产无光产品在 纺丝前需加入消光剂;生产纯白色产品需加入漂白 剂;有色丝需在熔体中加入颜料或涂料。 表面及横截面形状:常规涤纶表面光滑,截面近于 圆型。异型喷丝板则可制成各种特殊形状。 密度:涤纶完全无定型时密度为1.333,完全结晶时 为1.455,一般为 1.38 ~1.40g/cm3。 回潮率:标准状态下为0.4%。低于腈纶和锦纶。织 物洗可穿性好,吸湿性差、透气性差,静电现象严 重。


纺织概论

纺织概论
2、化学纤维的发展历史 粘胶纤维——1904 聚酰胺纤维(锦纶)——1938 聚丙烯腈纤维(腈纶)——1950 聚酯纤维(涤纶)——1953 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氨纶)——1956
三、纤维的分类
1 纤维定义
直径只有几微米或几十微米,而长度比直径大百倍,千倍以上 的细长物质。纺织纤维是用于制造纺织品的纤维。
弹性:弹性很好。织物保型性好,洗可穿。
吸湿性:吸湿性很小(WK=0.4%)。
耐酸碱性:有较好的耐酸碱性。
染色性:因吸湿性差,染色性能较差。
3、锦纶—聚酰胺纤维(Polyamide) 缩写PA
1)纤维来源: 2)纤维形态:
普通的锦纶纤维纵向平直光滑,截面为圆形。 产品以长丝为主,可用于针织物和机织物。短纤维产量小,以毛型短纤为主,可 与羊毛或其它毛型化纤混纺。
纺织概论
绪论
一、 纺织品三大应用领域
1) 服用纺织品 – 服装
2) 装饰用纺织品 – 地毯、床上纺织品、窗帘等
3) 产业用纺织品 – 土工布、降落伞、帆布、缆绳等
纺织品加工过程
纺纱
织造
后整理
纤维
纱线
织物
成品
非织造
二,纺织材料的历史和发展
1、天然纤维的发展历史 距今约40多万年前旧石器时期人类开始使用兽皮和树叶蔽身。 麻纤维的使用:公元前5000年;棉花的使用:公元前3000年 蚕丝使用:公元前2600年;动物毛的使用:公元前3000多年
(二)化学性质:
1、耐碱不耐酸
酸剂染料处理后的涤棉烂 花布
碱性溶液处理后的丝光棉 织物
2、吸湿性好
3、染色性能好
三、棉纤维的分类
(一) 按棉花种类分 长绒棉(海岛棉):长度:33~45mm,细度9000~7000公支 细绒棉(陆地棉):长度:20~33mm,细度7000~4500公支 粗绒棉:纤维粗短,品质较差。

化学纤维生产原理及工艺

化学纤维生产原理及工艺
中空纤维的保暖性和蓬松性优良,某些中空纤维还具有特殊用途,如制作反渗 透膜,用于人工肾脏、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硬水软化、溶液浓缩等。
第三十七页,共61页。
复合纤维
定义:在纤维横截面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混 合的聚合物,这种化学纤维称为复合纤维,或称双 组分纤维。
复合纤维的品种很多,有并列型、皮芯型、海岛型和裂 离型等。
4. 产品结构和生产流程配置不合理,效益低下;
5. 产品开发跟不上市场需求,产品缺乏竞争力; 6. 经营管理机制落后、方式陈旧,市场营销不利; 7. 品种和质量问题。
总之,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化纤行业仍然缺乏强有 力的竞争能力。
第二十五页,共61页。
纤维的应用
从神舟5号看高技术纤维
苯撑苯并口恶唑
差别化、多功能纤维的发展(1970~)
全面超越天然纤维的性能
第九页,共61页。
1910 Rayon(粘胶) 1924 Acetate(醋酯) 1930 Rubber(橡胶)
1936 Glass(玻璃)
1939 Nylon(尼龙) 1939 Vinylon(维纶)
History and Facts
利用高折射率的芯层和低折射率的皮层可制成光导纤维。
若利用岛组分连续分散于海组分中形成海岛型复合纤维,再用溶剂溶去海组分,剩下连续 的岛组分,就成为非常细的超细纤维。
居安思危 – 可再生资源的开发
第十四页,共61页。
纤维的发展趋势
蜘蛛丝-最强的纤维
蛋白纤维 吐丝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特殊酶作用下的快速取向,属液晶纺丝 蚕丝-最美丽的天然纤维 蛋白纤维 室温固化成型 吐丝速度极低,取向的动力何来?
第十五页,共61页。
纤维的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纤维的发展历史一.世界化学纤维发展简史自古以来,人类的生活就与纤维密切相关。

5-10万年前,随着体毛的退化,人类开始用兽皮、树皮和草叶等天然衣料遮体保温。

以后,人类掌握了将植物纤维进行分离精制的技术。

1万年前,人类已能直接使用羊的绒毛。

在中国、埃及和南非的早期文化中,都有一些关于用天然纤维纺纱织布的记载,这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

例如,亚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在中欧使用。

棉在印度的历史之久犹如欧洲使用亚麻。

蚕丝公元前2640年就已在我国被发现,商朝的出土文物证明,当时高度发达的织造技术中已经使用了多种真丝。

羊毛也已在新石器时代末在中亚细亚开始使用。

因此可以说,现在作为天然纤维广泛使用的麻、棉、丝、毛等,在公元前就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应用。

与天然纤维悠久的历史相比,化学纤维的历史还很短。

尽管Hook在1664年于“Micrographia”一书中已经就提出化学纤维的构思,但由于当时科学家无法了解纤维的基本结构,因此在开发化学纤维时显得茫然无措,这导致这一美好的设想在200多年后才成为现实。

1846年,德国人F.Schönbein通过用硝酸处理木纤维素制成硝酸纤维素。

1855年,G.Audemars获得了世界化学纤维发展史上的第一个专利。

他提出用硝酸处理桑树枝的韧皮纤维,溶解于醚和酒精混合物后通过钢喷嘴进行抽丝。

1862年,法国人M.Ozanam提出了使用喷丝头纺丝的设想。

1883年,英国人J.W.Swan1取得了用硝化纤维素的醋酸溶液纺丝、随后进行炭化生产白炽灯丝的专利。

他还认为这种丝可用于纺织,而把它称为“人造丝”。

同年,法国人Chardonnet 获得了用硝酸纤维素制造化学纤维的最著名的专利,并于1891年在Besancon以工业规模生产硝酯纤维(硝酸纤维素纤维),这标志着世界化学纤维的工业化开始。

随后,各种形式的人造纤维素纤维(包括铜氨纤维、粘胶纤维和醋酯纤维)相继问世。

而硝酯纤维由于纺织用性能不如粘胶纤维而发展缓慢。

1857年德国人Schweizer发明了制备铜氨纤维素的方法。

1890年Despassie 提出了由铜氨溶液制备纤维素纤维的方法。

德国在Aachen附近的Oberbruch首先用铜氨法生产纤维素纤维,并且于1899年成立了Enka公司的前身Glanzstoff公司,实现了铜氨纤维的工业化。

以后Bemberg公司进一步发展了铜氨法。

铜氨纤维由于要以价格较高的铜氨作溶剂,在成本上无法与比粘胶纤维竞争,因此只用作少数纺织品和人工肾。

1891年,三个英国人C.F.Cross、E.J.Bevan和C.Beadle发明了把纤维素溶解成溶液的新方法——粘胶法,并于1892年在英国和德国取得专利。

德国H.V.Donnersmarck公司取得了在中欧地区使用此专利的许可,于1901年建厂,但直到1910年仍不能正常生产。

英国Courtaulds公司购买了这一权利,于1904年首先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第一个大规模生产的化学纤维品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将结束时,人们就用切断粘胶长丝的方法生产短纤维。

1921年,德国Premnitz工厂生产出了可用于纺织的粘胶短纤维。

在此期间,还开发了工业用的高强力粘胶长丝。

与此同时,1869年,德国人P.Schützenberger以实验室规模研究成功使用醋2酸酐进行纤维素的乙酰化。

1904年,Bayer染料公司根据德国人A.E.Eichengr ün的发明,申请了纺制醋酯纤维的专利,但拖延了20多年才由IG-Farbenindustrie 和Glanzstoff公司合资在1926年投产。

而美国Cellanese公司在1924年首先实现了醋酯纤维的工业化。

醋酯纤维在纺织领域的用途局限于里子布等,因此发展不快。

但它一直在香烟过滤嘴的材料领域大献身手。

从20世纪初期起,还出现了各种再生蛋白质纤维。

1904年,药剂师F.Todtenhaupt发明了从牛乳中提炼酪素蛋白质进行纺丝制备酪素蛋白质纤维的方法。

但此法直到30年代才由A.Feretti在意大利Snia公司使之在生产上成熟。

40年代初,英国Courtaulds公司也开发了酪素蛋白质纤维。

1938年,英国ICI公司制备了花生蛋白质纤维。

30-40年代,美国学者R.A.Boyer研制成功大豆蛋白质纤维。

1938年,日本油脂公司也开发了大豆蛋白质纤维。

1939年,美国Core Product refining公司将从玉米中提炼的蛋白质进行纺丝制得了玉米蛋白质纤维。

1948年,美国Vaiginia Carolina 化学公司了开发了玉米蛋白纤维。

但早期研制的再生蛋白质纤维因纤维力学性能差、技术难度大等原因,在市场上没有取得重要的地位。

英国的花生蛋白质纤维早在“Atdil IC”1957年停产,美国的玉米蛋白质纤维“Vicara”和大豆蛋白质纤维“Soylon”也只进行过短期生产。

其中日本东洋纺公司的酪素蛋白质纤维“Chinon”1968年成为世界化学纤维的十大发明之一。

但其主成分是酪素蛋白质和丙烯腈的接枝共聚物。

由于原料成本过高,而且其强力不足,耐热性能不好,至今未大量使用。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1938年前),可以称为人造纤维的创新与起步阶段。

由于如第二节所所述,人造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个分支,因此当然也是化学纤维的创新与起步阶段。

其特点是一大批以纤维素和蛋白质为原料的人造纤维品种陆续问世,特别是粘胶纤维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弥补了天然丝的严重不足。

当然,玻璃纤维也有古老的历史,而且在20世纪30年代有了改进,在商业上变得重要起来。

因此,它在第一代人造纤维中也应该有一席之地。

但化学纤维家族中的另一个分支——合成纤维,直至人造纤维工业化半个世3纪以后,随着人工合成高分子的大量问世和现代高分子概念的确立,才登上历史舞台。

1913年,德国人F.Klatte取得用合成原料制造聚氯乙烯纤维的第一个专利。

1931年,德国IG化学公司采用F.Klatte的发明,于1934年实现了聚氯乙烯纤维的工业化,使它成为世界上最早生产的合成纤维。

但由于其耐热性差等缺点,发展缓慢。

合成纤维发展史上最有名的是聚酰胺(尼龙)纤维。

192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W.H.Carothers发表了关于缩聚成链状分子和环状分子的研究。

这一开拓性工作导致了合成纤维时代的真正开始。

1935年春,他用己二胺和己二酸成功合成聚酰胺66,并纺成丝条。

Du Pont公司于1938年建立了中间试验厂,1939年成功生产了当时称为”Nylon”的聚酰胺66纤维,并于1940年投放市场,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生产的纺织用合成纤维大品种。

在这期间,德国IG公司的P.Schlack 成功合成了聚酰胺6,1938年用聚酰胺6首先纺制成粗单丝,1940年又纺成长丝,称之为“Perlon”。

但由于战争关系,直到1950年才进行“Perlon”的大规模生产。

聚酰胺纤维用途广泛,产量至今仍然在化学纤维家族中排名第二。

聚酰胺纤维的问世还开了熔体纺丝技术的先河。

因为以前所有的化学纤维均采用干法纺丝工艺(例如醋酯纤维)或湿法纺丝工艺(例如粘胶纤维、硝酯纤维、铜氨纤维、聚氯乙烯纤维,后者以后也采用干法纺丝)。

1930年,W.H.Carothers发明了脂肪族聚酯,但熔点过低不利于熔体纺丝。

1941年,英国“Calico Printers Association”染整公司的J.R.Whinfield和J.T.Dickson研究成功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并于1944年采用熔体纺丝试制成丝条。

1947年,英国ICI采用熔体纺丝技术实现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工业化。

DuPont公司从英国买了专利,于1953年进行聚酯纤维“Dacron”的大规模生产。

聚酯纤维用途广泛,产量至1972年起超过聚酰胺在化学纤维家族中排名第一。

1894年,法国化学家C.Mouraeu首先制得聚丙烯腈。

由于不能进行熔体纺丝,许多美国和德国公司于40年代开始寻找聚丙烯腈溶剂的研究。

1934年,德国I.G.Farbenindustrie公司的H.Rein以季胺盐和NaSCN、ZnCl2等无机盐的浓水溶液4为溶剂,进行了聚丙烯腈湿法纺丝的试验。

1942年,H.Rein和美国DuPont公司的R.C. Houtz各自确定了以二甲基甲酰胺作聚丙烯腈的溶剂。

DuPont公司于1944年在Wagnesboro建立了一个试生产工厂,1950年选择干法纺丝路线实现了聚丙烯腈纤维“Orlon”的工业化。

聚乙烯醇在1927年在德国合成。

1931年,W.O.Hermann和W.Haeheel开始聚乙烯醇的湿法纺丝试验。

但由于这种纤维易溶解于水,实用价值不大。

1939年,日本樱田一郎通过对聚乙烯醇纤维进行缩甲醛化和热处理等研究,制成了耐热水性能良好的纤维。

该纤维于1950年由日本投入工业化生产。

德国Bayer公司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开发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纤维。

1941年起采用二异氰酸酯加聚法合成了聚氨基甲酸酯弹性体。

1949年,通过反应纺丝法制备了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纤维。

1959年,美国Du Pont公司通过干法纺丝路线实现了聚氨基甲酸酯弹纤维“Lycra”的工业化。

1954年,Zieglerf采用低压聚合方法,制成了可以纺丝的高密度聚乙烯。

G.Natta 改变了催化剂成分,制成了等规聚丙烯。

1957年,Zieglerf-Natta催化剂广泛应用于丙烯聚合。

1960年,意大利Montefibre公司实现了聚丙烯纤维的工业化。

这一期间开发的人造纤维有三醋酯纤维(1954年),开发的合成纤维还有聚乙烯、聚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四氟乙烯等,但产量均不大。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是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和聚丙烯纤维。

近年来,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纤维发展很快,2005年全球生产能力达到45.17万吨。

表1归纳了主要化学纤维的发明和工业化年份。

表1主要化学纤维发展史纤维名主成分发明年份工业化年份硝酯纤维硝化纤维素的碱化物1855年G.Audemars (法)纺丝,脱硝法1891年Chardonnet(法)铜氨纤维纤维素1857年Schweizer(德)铜氨法1890年Despassie由铜氨溶液制纤维1889年Vereinigte Gianzstoft A.G.(德)5粘胶纤维纤维素 1891年Cross,Bevan,Beadle(英)粘胶法1904年Courtaulds(英)醋酯纤维二醋酸纤维素 1869年Schutzenberger(德)三醋酸纤维素合成1903~1905年Miles(英)三醋酸纤维素加水分解1924年Cellanese(美)聚酰胺66 1935年Carothers(美)用己二胺和己二酸合成聚酰胺66并纺成丝条1939年DuPont (美)聚酰胺纤维聚酰胺6 1938年P.Schlack,纺制粗单丝1950年IG (德)聚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941年Whinfield和Dickson(英)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1947年ICI(英)1953年DuPont (德)聚丙烯腈纤维聚丙烯腈1942年,H.Rein(德)、Houtz(美)溶剂二甲基甲酰胺1950年DuPont (美)聚乙烯醇纤维聚乙烯醇缩甲醛 1931年, Hermann和Haeheel(德)聚乙烯醇湿法纺丝试验1939年樱田一郎(日)缩甲醛化和热处理1950年仓敷人造丝(日)聚氨酯弹性纤维聚氨基甲酸酯弹性体1941年,Bayer公司(德)合成聚氨基甲酸酯弹性体1959年DuPont (美国)聚丙烯纤维等规聚丙烯 1954年,G.Natta(意)合成等规聚丙烯1960年Montefibre(意)从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可以称为合成纤维创新与起步、人造纤维快速成长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