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期叠加”新常态下全域旅游建设路径探析
石泉县全域旅游规划及其路径探索
石泉县全域旅游规划及其路径探索石泉县,这座位于陕西安康西部的小城,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当前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石泉县旅游资源概述石泉县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境内的秦岭山脉赋予了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如云雾山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山峰峻峭,云雾缭绕,仿佛人间仙境。
而汉江穿境而过,江水悠悠,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情。
此外,还有燕翔洞、中坝大峡谷等知名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
石泉县的历史文化同样源远流长。
这里曾是子午古道的重要驿站,留下了许多古老的传说和历史遗迹。
石泉老街保存完好,古色古香的建筑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二、石泉县全域旅游规划的目标石泉县全域旅游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将石泉打造成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加强旅游品牌推广,提高游客满意度和重游率,同时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石泉县全域旅游规划的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好石泉县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前提。
在规划和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2、特色突出原则深入挖掘石泉县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打造具有差异化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
3、产业融合原则推动旅游业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形成多业共生、互促共荣的发展格局。
4、以人为本原则关注游客的需求和体验,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旅游服务。
同时,也要注重当地居民的利益,让居民在旅游发展中受益,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四、石泉县全域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1、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根据石泉县的资源分布和交通条件,构建“一心两带三区”的旅游空间布局。
未来5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未来5年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预示着中国推进“全域旅游”的步伐将更加务实、坚定。
向全域转变从“点上发力”到“遍地开花”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要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是要从原来孤立的点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方向迈进,让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目前,国家旅游局已公布了两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内先行先试国家信息化相关政策,以全域旅游开创旅游发展新格局。
一年多以来,国家旅游局围绕全域旅游发布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等多个文件,除此之外,在“十三五”旅游规划文件中均围绕全域旅游开展工作部署,加大了政策扶持的力度。
同时,全域旅游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云南省委书记陈豪、贵州省省长孙志刚、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咸辉等多位党政“一把手”纷纷力推,全域旅游已成为各地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全域旅游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提到,除了发展模式的转变,全域旅游时代也带来了管理体制的革新,“从过去部门的单一的管理体制,要过渡到现在的综合管理体制,适应这个综合产业、综合需求的一个体制”,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7年两会部长通道谈到的就是“1+3+X”的综合管理模式。
“1”是指旅游局“升格”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旅发委”)。
从2009年海南省旅游局更名为海南省旅发委,到2017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旅发委,9年来全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
“3”是指“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局旅游分局”。
国家旅游局与各地工商、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治安环境。
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一、综合改善旅游体验乡村旅游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自然风光和丰富多样的乡土文化资源。
为了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需要综合改善旅游体验。
首先,在农村景区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保障游客的安全。
其次,在旅游设施建设方面要遵循环保、低碳的原则,建造具有乡土特色的旅游设施,将自然生态和文化风情融入其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之乡。
此外,在旅游服务方面,需要加强对游客的接待、导览、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不断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和旅游回头率。
二、提升旅游产业水平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本地的旅游产业资源,推动旅游业与农业、手工业、文化艺术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一方面,需要加强旅游业与农业的联动,将乡村旅游与种植、渔业、畜牧等农业产业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经济协同发展。
另一方面,要发挥本地手工艺的特色,开发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多元化旅游业态,培育和壮大乡村旅游中的文化产业。
同时,要加强旅游人才的培训和管理,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综合素质,促进旅游业的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三、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不仅仅是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是本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增加本地农民和从业人员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此外,乡村旅游还可以促进本地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和亲近感。
还可以推动科技、信息、网络等要素在农村地区广泛应用,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城乡发展的均衡性。
综上所述,全域旅游的助推是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综合改善旅游体验、提升旅游产业水平和推动本地经济的发展三个方面来考虑,通过全域旅游的助推,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体验价值的乡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促进本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近年来,乡村旅游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旅游业的新热点。
乡村旅游不仅能够为农村经济带来增长,还能够促进农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乡村旅游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高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全域旅游模式成为一种值得探索的路径。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个地区内,整合城市和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一个旅游统一体,实现资源共享和互通。
全域旅游将城市和乡村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城市和乡村旅游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全域旅游的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城市的吸引力和乡村的特色,推动农村旅游业的升级。
1. 优化旅游资源布局。
通过统筹城乡旅游资源,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形成城市与乡村旅游互动的格局。
注重保护和开发农村的特色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村旅游产品。
2.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和质量。
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厕所等方面的设施建设,以提高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3.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推行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注册制度,建立健全旅游服务监管机制。
4. 加强宣传推广。
通过多种渠道和媒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乡村旅游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开展电子商务和在线预订服务,提高乡村旅游的便利性。
5. 推动农村文化保护和传承。
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通过旅游活动,加强对乡村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激发农民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增加他们对农村文化的认同感。
全域旅游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全域旅游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和乡村旅游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互通。
通过优化旅游资源布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宣传推广和推动农村文化保护和传承,可以有效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全域旅游模式的推行,将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常态下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探索
新常态下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探索作者:杨静来源:《当代旅游》2019年第02期摘要:新常态背景下国内区域旅游行业发展速度非常的快,坚持全局性、战略性原则,优化和调整资源,加强市场风险防范与控制,加大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
本文先对新常态下的区域利用发展整体思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其发展趋势,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旅游;新常态;整体思路;发展战略;研究在当前新常态下背景下,国内区域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不仅表现为共享性与包容性,而且在经济发展实践中还不断进行转换和做出调整,传统资源配置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调整以及经济方式的逐渐转变,新常态下的区域旅游业内涵更加的丰富。
在这一关键阶段,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既要有方向性、战略性,又要全面而又有前瞻性。
这要求对新常态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更要在新常态下加强区域经济建设,以此来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一、新常态下的区域旅游业整体发展思路目前国内旅游业正处于关键转型阶段,立足于实际,探寻发展战略突破口和培育新优势,积极打造旅游业区域发展新模式和适用“新常态”,成为中国区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加强旅游目的地跨区域建设,全面促进协同发展在跨区域旅游目的地建设过程中,以功能区开发作为基础。
对于生态文化功能区而言,通常以山水人文建设为核心,这是区域旅游业共同发展的润滑区,而且也多为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在旅游目的地跨区域建设实践中,一定要注意各地区旅游业相互联动关系,强化生态功能区与城市群间的协同共进,同时这也是促进我国小康社会规划建设的要求和目标。
作为当前新常态背景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新常态对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
在国家社会经济整体运行速度逐渐放缓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仍保持着高速增长之势,而且在优化调整社会经济结构、拉动就业以及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和改善民生等多领域和多方面作用。
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业已经被赋予了一种特殊地位,并且逐渐成为全面推进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先导产业。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全域旅游开发路径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全域旅游开发路径分析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其核心是通过挖掘农村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农村全域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产业之一,对于提升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全域旅游能够促进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
我国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因素,这些资源大多得不到有效利用。
农村全域旅游的开发,可以将农村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资源进行整合,打造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从而实现农村资源的转化和增值。
农村全域旅游有助于提升农村的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生产已经难以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农村全域旅游的开发能够为农村提供新的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村全域旅游涉及到农家乐、特色农产品加工、民宿等多个领域,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的农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产业融合、产业升级的新模式。
农村全域旅游对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显著的作用。
通过开展农村全域旅游,可以为农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农村全域旅游还能够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改善,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农村全域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产业,对于促进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推动农村全域旅游的开发,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全域旅游开发路径分析1. 挖掘特色优势,打造旅游产品农村全域旅游的开发首先要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通过挖掘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历史文化等资源,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可以开发农家乐、民宿、特色农产品体验、乡村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在挖掘特色优势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避免盲目开发、盲目竞争,以免破坏原有的农村生态和文化风貌。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实施路径及方案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实施路径及方案推动产业结构向清洁、低碳方向转型,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装备更新。
加强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合作交流,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际竞争力。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提高品质,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份额。
数字化技术将深刻改变产业结构调整行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推动行业智能化、信息化升级。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需求。
我国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
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包括多个领域,例如制造业、能源行业、农业、服务业等。
这些行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对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至关重要。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分析逻辑基于行业研究模型的理解,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且不承担信息传递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一、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基本情况(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定义和目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岗位、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并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行业的范围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包括多个领域,例如制造业、能源行业、农业、服务业等。
这些行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对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至关重要。
(三)产业结构调整行业的主要特点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高度依赖技术创新:为了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需要依靠先进的科技和技术手段,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2、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往往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和技术专业人员,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较高。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解析
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解析摘要: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在新发展阶段仍需得到进一步发展。
文章结合全域旅游发展阶段的特点和现实需求,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条件、发展模式及其发展路径,强调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全域旅游发展体系,促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开发条件实现路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条件背景,是顺应当前时代发展潮流, 符合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对于提高区域旅游业的发展竞争力,实现地区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发展条件在2015年12月国家旅游局推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工作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把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作为引领地域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1]。
然而全域旅游创建不应盲目推进,应以县级行政区为主要创建单元,依据区域资源禀赋、产业状况、文化脉络综合考虑,选择适应的开发路径和发展模式。
在此基础上,发展全域旅游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一个旅游区对旅游者产生旅游吸引的核心要素,如果没有旅游资源的吸引,旅游流、旅游流向、旅游流量等都将不会存在,旅游行为便也不会产生。
通常情况下一个区域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类型齐全、特色鲜明、富集程度髙,就足以驱动一个区域的旅游髙速发展,并带动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实现全域旅游。
(2)齐全的配套设施旅游业是以吸引游客就地消费的服务业,这就要求区域要有便捷的互通互联的对内对外的交通系统和齐全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体系,其程度直接关联到游客休闲旅游活动的品质,符合旅游活动放松身心的初衷,其也是旅游产业的经济产出所在。
(3)产业的高度关联生态环境是旅游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区域中一些与旅游业相排斥的高污染、高危险、高噪音产业是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是不允许存在的。
全域旅游要求区域所有的产业都应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旅游业反过来带动其他产业的附加值,通过产业渗透、产业融合推动共同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全域旅游开发路径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全域旅游开发路径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国家重点推行的政策,也是全国各地农村地区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背景下,农村全域旅游成为了一种有力的经济支撑和发展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但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确立和实现正确的农村全域旅游开发路径,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目前,农村全域旅游有两个主要的发展路径,分别是集聚发展和分散发展。
一、集聚发展集聚发展主要指在某一区域内集中开发多个农村旅游景点,通过资源的集中利用,形成旅游经济链,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有以下几个优点:1.集聚发展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最大化地发挥经济效益。
2.集聚发展能够减少开发成本,提高旅游区的整体水平和知名度。
3.集聚发展能够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促进当地社区的发展和稳定。
但是,集聚发展也存在一些缺点:1.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政策等,从而造成旅游业收益的波动。
2.集聚发展容易忽略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潜力,以致于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不平衡。
3.在集聚发展中,各个景点之间过于分散,而缺乏相互联动,导致整个旅游业的发展缺乏协调性。
二、分散发展1.分散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地资源,满足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从而提高整体的旅游业水平和效益。
2.分散发展能够实现区域之间的旅游交流,优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分配,使得各地的农村旅游业均衡发展。
3.分散发展能够减小旅游业的风险度,并提升旅游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
1.需要高额的开发投入,从而在开发初期需要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
2.需要协调各地资源的利用,在管理方面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资金。
3.分散发展的散乱性和分散性不利于形成区域性的旅游品牌,使得旅游资源的整合和使用成为难点。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旅游业乡村全域化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具体而言,应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大力推进农村旅游资源的整合共享,实行资源共享、市场共享、考察共享和管理共享。
【奇创研究】新常态下县域旅游目的地发展模式探讨
新常态下县域旅游目的地发展模式探讨研究县域旅游的发展模式,如同解读县域旅游发展的DNA。
从判断县域旅游经济的内在驱动因素、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等,提炼模式经验,进而明确县域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路径选择。
模式一:资源驱动型:名山名水映衬下的县域旅游基营此类型县域旅游发展起步较早,依托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绝对优势,塑造旅游目的地核心吸引力,带动旅游产品的建设。
随着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这些传统的热门旅游县也面临新变化。
游客的消费方式从单纯的资源观光游向休闲体验游转变,产品更新慢、重游率低、服务配套设施更新慢,成为资源驱动型旅游县在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
提升、重塑顶级资源的驱动因素,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构建“1+N”的产品组合与更新,在引客要素充沛的基础上,做足留客要素,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成为这类县域旅游发展的突破路径。
模式二:交通区位依托型:交通过境地,旅游集散地此类县域旅游的发展,依托于交通条件的变化,客观上成为大量客源的集散地,而并非因为旅游资源或产品的更新而形成的游客集聚。
因此,这一类型的县域旅游在发展初期,往往呈现出“交通过境地”的处境。
随着过境人群的集聚,催生了休闲服务类业态的集聚,最初的旅游产业集聚也以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配套型业态为主,单纯的交通过境地发展成为短暂停留地。
由于重大交通枢纽等条件并非单一县域所能控制,除了积极争取外部交通枢纽在县域内的落地,更需要做好与交通枢纽之间的接驳交通,解决从枢纽到景区“1公里”的畅行问题。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模式三:市场(资本)驱动型:依托市场客源地需求外溢,近程常态化的休闲目的地此类县域旅游发展,虽无交通枢纽形成人气集聚,也无排他性的资源优势大,但坐拥巨大规模的市场客源地,是此类县域旅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例如常州依托长三角市场需求,打造以“常州恐龙园、春秋淹城、嬉戏谷”等三个大型旅游项目,成为中国主题公园之城。
复合式创新视域下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探析
复合式创新视域下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探析作者:陈姝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第6期全域旅游由于其内在的系统性和综合性,能够有效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本文通过对全域旅游的内涵解析,以全产业链的思维和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为抓手,挖掘全域旅游复合式创新的方法和途径,从全域旅游的系统要素出发,提出品牌景区打造、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旅游特色塑造、旅游体验提升、构建旅游公共服务和革新管理机制的多重维度,构建复合式创新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径。
全域旅游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旅游概念。
它既是一种新的旅游观念,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一种推动区域产业结合的新方式。
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新方式,它的核心要务是整合区域产业,带动区域内的其他产业快速发展,突显出旅游业的中心地位。
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
通过借助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产业转型的东风,改变旅游产业的收费模式,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
一、全域旅游的基本内涵全域旅游跟传统的旅游产业有很大的的差别的,传统的旅游产业就是处处建设景点、游乐设施、宾馆酒店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产业,但全域旅游的侧重点主要是在建设完善区域交通、农业、水利、工业和文化等优势资源,在创意设计与优势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与“旅游+”概念提升休闲游憩交互体验,形成自主旅游生态圈,进而撬动旅游发展结构的变革,用“旅游+”包装项目,用互联网刺激和提升项目。
全域旅游涉及景区、乡村、综合体、小镇、城市五个层面,景区景点要结合乡村、结合综合体、结合小镇、结合城市,形成全域旅游的发展架构。
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优势资源的整合,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优势资源互补,加快区域产业融合,确立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带动其他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模式。
发展全域旅游的初衷不止是为了增加游客数量,更重要的是提升旅游产品供给的质量与品质,现在游客旅游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追求的是个性化与特色化,为当地的旅游产品提供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实现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提高游客二次消费的欲望,为当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论全域旅游战略实施的路径与方法
论全域旅游战略实施的路径与方法作者:王国华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3期[摘要]全域旅游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观,一种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全域旅游的核心要务是推进中国当前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旅游观念的创新,并借助国家大力推进的供给侧改革、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建设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促进旅游产业“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
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必须以转变传统旅游观念为切入点,以全域旅游规划创新为抓手,以管理制度变革为核心,倡导共享经济理念,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更多地尊重并保障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自由权,激励全社会参与旅游产业的变革,实现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协同发展;跨界融合;共享经济;路径依赖;制度变迁;非正式制度[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917(2017)03-0012-07全域旅游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旅游新概念。
它既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一种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全域旅游的核心要务是推进中国当前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旅游观念的创新,并借助国家大力推进的供给侧改革、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建设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促进旅游产业“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1]。
从旅游产业发展的时空维度上分析,全域旅游主要是针对过去以旅游景点、景区、遗址遗存、文化遗产地等为核心的单一“门票经济”的旅游范式而提出以人类整个生活场域为旅游时空的一种新的旅游时空观;从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全域旅游既是旅游产业自身在互联网时代的一次重要的转型升级,也是一场涉及文化转型与社会历史变迁的产业革命;从全球经济激烈竞争的现实来分析,全域旅游战略的提出不仅仅是中国旅游产业应对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更是中国旅游产业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消费多样化等竞争环境中的战略选择。
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全域旅游是指以整个区域为旅游目的地,通过资源整合、市场联动、品牌营销等手段,将区域内各类旅游资源统一整合起来,形成相互关联、互相支持的整体旅游产品,提升整个区域的旅游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探索合适的发展路径。
要通过资源整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的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特色农业、民俗文化等,这些资源分散在不同的乡村地区,需要通过整合才能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
可以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导向的方式,统一规划并整合区域内的乡村旅游资源,形成统一的旅游产品线路,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
要通过市场联动提升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通过与旅游企业、旅行社、酒店等市场主体的合作,扩大乡村旅游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可以建立乡村旅游联盟,通过联盟成员之间的协作合作,共同开发、推广乡村旅游产品,同时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升乡村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要通过品牌营销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需要有独特的品牌形象和高品质的服务,通过品牌营销可以塑造乡村旅游的形象和声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和消费。
可以通过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民俗文化品牌等,为乡村旅游赋予更多的内涵和价值。
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短期经济利益。
要加强对乡村旅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让乡村旅游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新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问题与对策分析
新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问题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问题与对策分析引言新县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新县的全域旅游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全域旅游是指将全县范围内的自然、人文、生态等各类旅游资源整合利用,实现旅游业全面发展和全地域覆盖的发展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问题备受关注。
问题意义随着人们旅游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新县全域旅游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加旅游业的盈利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新县全域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关于背景介绍的内容。
接下来是问题意义部分。
请您继续阅读后面的内容。
1.2 问题意义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
游客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观光游览,他们追求更加深度和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而传统的景点、旅游线路等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这些需求,需要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创新。
新县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整合不足、服务品质不高等问题。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精细和科学,往往存在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的现象。
服务质量和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以确保游客能够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研究新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问题意义在于帮助新县更好地把握全域旅游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实施方案。
只有在全面了解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推动新县全域旅游模式的健康发展,提升新县在旅游业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正文2.1 新县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新县位于中国的一个偏远小县城,自然风景优美,人文资源丰富,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旅游目的地。
目前新县的旅游业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景点单一。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全域旅游开发路径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全域旅游开发路径分析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重点方向,而农村全域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策略和手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全域旅游开发路径的分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要注重挖掘农村的文化和历史资源。
中国农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是农村全域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可以通过挖掘土地神话和民间传说等本土故事,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可以开展传统工艺品制作和展示,展示农村的手工艺精髓,吸引游客购买和学习,推动农村工艺品的发展。
要注重开发农村的自然资源。
农村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
可以开展农村生态旅游,推广农村的农耕文化和绿色生态,吸引游客参与农田劳作、采摘果蔬等体验活动。
可以开展农庄、民宿等农村观光旅游项目,让游客在农家乐中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农村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要注重提升农村的服务水平。
农村全域旅游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农村的服务水平。
要注重培养农村的旅游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化的旅游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
要完善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停车场、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
要加强农村旅游管理,加大对乱收费、侵害游客权益等问题的整治力度,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要注重构建农村全域旅游的合作机制。
农村全域旅游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共同参与。
政府部门要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激发乡村旅游的活力;企业要加大投入,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农民要积极参与,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为旅游的主体。
只有形成多方合作的良好机制,才能有效推动农村全域旅游的发展。
农村全域旅游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充分挖掘农村的文化和历史资源,开发农村的自然资源,提升农村的服务水平,构建合作机制,可以实现农村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实施路径及方案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实施路径及方案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全域旅游成为了各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地域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全域旅游意味着不仅仅是开发和推广一些景点或旅游项目,而是要将整个地域的资源和优势进行整合和开发,打造一个全方位的旅游目的地。
以下是实施全域旅游的路径及方案:1.资源整合:全域旅游的核心是整合地域内的一切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遗产、乡村风光等。
通过综合规划和资源整合,发掘潜在的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品牌。
2.品牌营销:建立全域旅游的品牌形象和宣传策略,通过多种渠道和媒体进行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和选择。
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推广活动,提高知名度和口碑效应。
3.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升旅游体验和便利性,要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包括交通、通讯、酒店等。
完善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旅游交通工具和线路,提升通讯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速度,增加酒店和旅游设施供给。
4.文化传承: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要将全域旅游与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结合起来。
通过挖掘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乡村文化等,打造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旅游产品。
同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5.产业升级:全域旅游涉及到各个层面和行业,要实现旅游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发展旅游产业链的上下游,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档次。
鼓励创新和科技应用,推动旅游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6.政策支持:全域旅游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
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游客权益。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合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在实施全域旅游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平衡各方利益,保护环境和生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可以共同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提升地域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热点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然而,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基础设施落后、乡村文化保护等问题。
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发展路径,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全域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开发模式,强调了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全域旅游的核心是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实现开发的整体化和全局化,打破了传统的区域限制。
全域旅游将旅游业的发展视为全域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强调整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同时关注旅游环境、文化和社会经济的整合,以实现整体发展。
因此,全域旅游可以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在全域旅游模式下,需要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景、文化遗产、乡村特色等,实现跨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
全域旅游可以打破传统的地区限制,协调各区域之间的旅游发展,整合资源,推进旅游合作,提高旅游产业比较优势。
同时,全域旅游需要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保护和利用当地资源,注重文化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在全域旅游模式下,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标准,规范旅游业的发展,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在全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和市场开发。
乡村旅游的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位置、人口与社会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对于落后乡村,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促进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同时,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需要考虑目标游客的需求,实行精准营销。
在全域旅游模式下,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包括线上、线下等各种方式,打造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
综上所述,全域旅游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新路径。
全域旅游强调整合资源、促进合作、注重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效解决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实现健康发展。
因此,在推进全域旅游模式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乡村旅游的规划、合作、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关于全域旅游建设的探析与实施要点
关于全域旅游建设的探析与实施要点作者:王绎乔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10期随着“全域旅游”被中央定位为国家战略,并得到了有效的政策支持,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中央对“全域旅游”建设的政策引导,各地掀起了“全域旅游”建设的高潮,与此同时,“特色小镇”也遍地开花,各部委也相继推出特色小镇引导政策,国家旅游局推出的“旅游风情小镇”,住建部推出“美丽宜居小镇”,农业部推出“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工信部和财政部推出“工业文化小镇”、国家林业局推出“森林小镇”、国家体育总局推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改委推出“千企千镇”、国家中药管理局推出“中医药文化小镇”等等。
从各级政府反应来看,这种积极的态度是一种好的现象,但因急于求成,缺乏充分的论证和科学分析,很有可能出现重复性建设或“特色重叠”等大量空心工程,就像前些年各级城市搞“开发区”建设一样,出现一些“空城、鬼城”,如果生态处理不善,还会出现破坏环境的情况。
所以全域旅游建设(包含特色小镇)如不仔细论证,我们将面临着很多问题。
“全域旅游”建设绝不只是特色小镇,可能会涉及到一些特色业态,但未必是以小镇的形式植入,一些特色小镇建设成本太高,收益未必达到预期,如果经济上不能持续,小镇的生命力也就没有保障。
“全域旅游”因其体量太大,在建设分布上必须平衡各种业态比例,避免某种成分太多而出现闲置或空置。
全域旅游综合体中要实现最佳的投资比例关系,使各种业态在旅游接待和旅游服务功能上实现互补,在资源利用上实现高效,并有最佳的收益和回报,必要时可以以特色街区代替特色小镇,或现有乡村的改造实现特色乡村来分散特色小镇的功能,这样一是成本低,二是在特色上还能进一步实现多样化。
一、全域旅游建设的实施要点(一)选址选址是关键,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搞全域旅游开发与建设。
首先要有资源优势,包括自然环境、地理气候、交通位置、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民族特色、经济状况、社会治安状况等。
复合式创新视域下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探析
复合式创新视域下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探析摘要:现代旅游的特色是追求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全球旅游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加游客数量,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实现统一的管理和规划。
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实现以旅游业为核心的其他产业的发展目标,提高游客二次消费的欲望,从而为促进当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全域旅游;复合式创新;发展路径前言全域旅游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旅游概念。
它既是一种新的旅游观念,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一种推动区域产业结合的新方式。
全域旅游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新方式,它的核心要务是整合区域产业,带动区域内的其他产业快速发展,突显出旅游业的中心地位。
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
通过借助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产业转型的东风,改变旅游产业的收入模式,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
1全域旅游的定义、特性与目标1.1全域旅游定义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全民参与、全面满足游客需求的发展模式。
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使旅游业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方向迈进,让旅游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1.2全域旅游发展特性一是管理的统筹性。
旅游不仅是旅游部门的事,而且是全社会的事。
要全面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切实做到全局谋划、全要素动员、全资源整合、各部门联动。
二是产业的优势性。
旅游业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全域旅游地区旅游业应达到实现当地经济贡献率15%和新增就业贡献率20%。
三是发展的融合性。
旅游与各个产业、社会的各个层面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而不是旅游业孤军奋进。
四是供给的丰富性。
旅游不仅仅限于过去意义上的景点、景区,观光、体验、购物、休闲、娱乐、健康等都应该成为旅游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期叠加”新常态下全域旅游建设路径探析作者:徐眩赵小燕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01期摘要:从“五期叠加”新常态下发展全域旅游的意义着手,基于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旅游发展现状,提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全域旅游的发展要从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培育旅游新业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入手,构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全域旅游建设路径图,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推进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升级转型,开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五期叠加;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全域旅游一、引言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提到:“五期叠加”是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要立足旅游“五期叠加”的基本国情和客观现实,实现旅游业自身的发展,为国家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五期是指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正经历旅游发展的黄金期、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期、各类矛盾突显期、游客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期、旅游市场逐渐规范期等五个重要时期。
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更好地激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将成为以生态文明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也将呈现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的新局面。
现代旅游业发源于欧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现代旅游在发展之初就具备了全域旅游的特点,美国的全域旅游主要以国家公园体制为代表。
美国国家公园的设计者乔治,卡特林提出:国家公园的建设要体现大自然的本色之美,要保护园内所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风俗。
作为全球闻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法国,一直在强调发展乡村旅游,其乡村旅游的发展体现了全域旅游的特点。
法国认为乡村旅游是:“农场接待+乡村度假+休闲的空间”,这里的“休闲的空间”指的是除了农场和乡村以外。
一切可以使满足游客的事物、空间,这种旅游方式也叫“生态旅游”或“可持续性旅游”。
我国著名旅游管理专家魏小安从全的消费、全的本质、全的特点、全的超越、全的思路等五个方面全面解析了全域旅游。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厉新建教授等人从市场逻辑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全域旅游的意义和作用,全域旅游的发展重点包括休闲化发展、网络化发展、平台化发展和二元化发展。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曾博伟从全时旅游、全产业链旅游和全空间旅游等不同的角度对全域旅游进行了解读,提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杨振之教授认为全域旅游的核心内涵是以旅游产业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竞争理念和创新模式。
随着全域旅游这一全新的旅游理念渐人人心,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推进全域旅游并不是处处建景点和宾馆,也不是到处进行旅游开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家明教授认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要把建设高品质的旅游景区放在首位,要抓好绿道体系建设、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等的建设:福建师范大学曾祥辉、郑耀星教授等人构建了福建省永定县全域旅游发展内涵图:昆明学院副教授罗伊玲等人提出了武义“全域化”生态养生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构想,并构建了全域化生态养生与美丽乡村旅游共建路径图。
二、“五期叠加”新常态下发展全域旅游的意义现阶段,我国正处在旅游发展的黄金期、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期、各类矛盾突显期、游客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期、旅游市场逐渐规范期等五个重要时期。
而全域旅游发展要从空间全域、行业全域、消费全域、时间全域、社会全域和发展全域六个方面把握好,全域旅游发展不是发展单个的旅游景区和景点,而是将整个区域当成景区来建。
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区域内的各个行业都应该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发展旅游景区和旅游饭店。
当区域内的居民和客人走出家门,也就意味着他的消费已经开始了,而且他的消费涉及到他生活的各方面,也就是消费全域。
全域旅游的发展应该是一年365天时时进行的,如果某一段时间不做,那这个地方的全域旅游也就发展不过来。
全域旅游建设区内的相关政务部门、企业、本地居民都应该参与到全域旅游建设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跨行业、跨部门的,而不应局限于某一行业或某一部门。
从全域旅游发展的六个方面来,发展全域旅游不仅能提高区域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参与度和文明程度,还能有效调整区域内的旅游产业结构,推动区域内各个行业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三、“五期叠加”新常态下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旅游发展现状分析本文选取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为研究实例,是因为该区域的旅游发展具有典型的“五期叠加”特点。
(一)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旅游发展的机遇1.国家政策支持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全域旅游,要从景点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要将一个整体区域当作一个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运作和建设,要努力做到人人代表景区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实现景区内外一体化。
2014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湖南、湖北两省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成“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这标志着洞庭湖地区的开发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其经济发展正处在重要的转型阶段。
走全域旅游的发展道路是对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推进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升级转型的必然选择,能够加速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经济发展迅速,旅游消费水平高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总面积约5.23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万,包括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湖北荆州市、长沙市望城区等市、区在内。
近5年来,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接待旅游者数量及旅游业收入增长速度迅速,详见图1。
近年来,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面临了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竞争力不够、旅游市场不规范等诸多问题。
3.地理位置优越洞庭湖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南连湘、资、沅、澧四水,北接万里长江,是我国的第二大淡水湖,跨湖南和湖北两省。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内有常德桃花源机场、岳阳三合机场(正在建设当中)、武广高铁、京广铁路、石长铁路、洛湛铁路、京港澳高速、杭瑞高速、随岳高速、常张高速、益邵高速、益娄高速和长江水道等,三纵两横的国道和省道贯穿整个区域,是南上北下、承东启西的重要交通动脉。
岳阳、益阳、常德和望城处于湖南省“3+5”城市群“一竖两横加半圆”城际铁路主干线网内。
此外,岳阳市还拥有湖南省唯一的通江达海的国家一类水运临江口岸一城陵矶港,它也是长江八大深水良浅港之一。
4.旅游资源丰富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旅游资源禀赋高、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产业覆盖面广,拥有众多高品位的国家级旅游资源,具体见表1。
5.旅游投资项目多、投资金额大近年来,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内的各个地区引进了多个上亿元的旅游投资项目,详见表2。
(二)面临的挑战1.旅游供给结构性矛盾凸显“十三五”期间,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旅游业发展迅速,以岳阳市一地为例,岳阳市在2017年五一期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了4.96亿元。
随着大量团体和自驾车游客涌入岳阳市的岳阳楼一君山岛景区、张谷英村和平江石牛寨等旅游景点,岳阳市的各条交通要道拥堵现象严重,各大酒店、餐馆、旅游购物商店人满为患。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岳阳市五一期间各大酒店的入住率均达到了92%以上,有些饭店甚至是一房难求。
随着旅游者接待数量的增多,岳阳市的旅游服务水平却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有待进一步完善,旅游供给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2.旅游市场不规范随着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内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旅游市场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旅游虚假广告、低价揽客、旅行社操作不规范、导游人员薪酬制度欠合理等各种问题都有存在,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加强。
3.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辐射能力弱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水产品和农副产品,但是有湖区和水乡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比较少,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旅游产业带,旅游业的辐射作用不大,没有成为带动作用明显的支柱产业。
4.游客素质有待提高虽然国家出台了《游客文明旅游承诺书》、《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等用以制约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但是在文物上乱涂乱刻、乱扔垃圾、在非捕捞季节垂钓、不遵守摄影规定、踩踏草地等不文明行为在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内的旅游景区随处可见,虽然景区工作人员和导游人员进行了提醒和规劝,但许多游客依然我行我素,完全没有环境保护意识。
四、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全域旅游建设构想“五期叠加”新常态下,环洞庭湖经济生态圈的旅游发展必须立足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旅游资源及旅游市场现状,全域发挥旅游+功能,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促使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旅游发展向“区景一体、产业一体”转变。
(一)全域化整合资源,构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全域旅游建设路径图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全域旅游的发展应从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出发,全域化整合资源,以“全域、生态、发展”为核心,从旅游规划创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方面构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全域旅游建设路径图,以推动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二)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全域旅游发展的对策1.政府主导,制定全域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是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要求的必然要求,这对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稳定增长和惠及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相关部门要建设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非常完整的旅游格局,经济圈内各县、市、区、乡镇、村要规划和完善区域内的旅游发展整体规划,并出台全域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将旅游业培育成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经济增长新极,把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打造成为令人流连忘返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2.完善公共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首先,要在政府主导下加大对环洞庭湖公路的建设力度和投资力度。
串联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内重点港口、重要旅游景点和重要城镇,构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公路网,形成减灾防洪的水道、改善洞庭湖区出行的车道、展示秀美大湖风景的游道、绿色低碳的绿道和体验赛事的赛道。
在编制城乡公路建设规划过程中,要优先考虑连通出入旅游景区的道路,并开通中心城区到环洞庭湖生态圈内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旅游客运班线。
随着自驾车游的增多,区域内各旅游景区还要增设私家车停车。
其次,要以旅游厕所革命为契机,加大力度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旅游咨询、门票预订、景点展览、游客休憩、旅游商品购买、旅游投诉和旅游集散等功能为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为旅游者提供门类齐全、标准规范、体系完备、安全舒适的旅游公共服务。
3.积极推动“旅游+互联网”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旅游目的地景点、酒店、美食的不断记录、分享和探索,“旅游+互联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通过旅游APP等形式寻找和发现美景、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