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专题:全域旅游的发展历程及创建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中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中国提出了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旨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示范区则是具体实施全域旅游理念的重要载体。
那么,什么是中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读。
一、背景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其中提出了开展全域旅游试点,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2019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旨在进一步规范示范区创建工作,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
二、创建标准1.基本要求示范区所在地区具有较强的旅游资源、文化底蕴和综合实力,且具有建设示范区的发展愿景和政策支持。
2.内涵要求(1)发挥旅游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示范区应该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转型。
(2)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完善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包括旅游信息服务、旅游市场主体管理和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等。
(3)资源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示范区要注重资源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区域治理,保持旅游目的地的整洁、美丽和安全。
(4)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能力示范区应该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化旅游综合体。
(5)市场运营能力示范区要具备市场经济运作能力,完善旅游市场主体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品牌形象,促进旅游消费的持续增长。
3.创建标准(1)旅游区域化示范区应该具有较高的区域化、连通性和多业态融合的特征。
具体要求包括:区域范围大、区域特色明显、区域内交通连通性好、业态多元化等。
(2)旅游集约化示范区应该充分利用旅游资源,通过旅游产业集聚和资本集聚,提升旅游业综合效益。
具体要求包括:旅游资源利用率高、旅游產業集聚度高等。
(3)旅游品牌化示范区应该具有明显的旅游品牌特征,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全域旅游的解析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陈楷健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全域旅游的发展历程全域旅游的发展架构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的内涵与要求全域旅游的概念及其定义全域旅游的支撑基础全域旅游的核心理念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全域旅游目的地类型及其发展模式全域旅游的实施举措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日益增长的环境压力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雾霾、水土污染、食物中毒等问题日益严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旅游产业被推到了前台◆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汽车和房地产等引擎产业后劲不足,工业产品出口量下滑,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呈现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城乡统筹的进一步加强党的十七大指出:“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居民于当地就业,发展当地经济,逐渐缓解城乡差距。
◆国家政策的重视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休闲需求,促进旅游休闲产业健康发展,国务院先后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与《国民经济休闲纲要(2013-2020)》◆旅游模式的转型升级传统的景区化模式已满足不了国民的旅游休闲要求旅游者可选择的空间更大传统的观光旅游急需突破◆第三产业地位的提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持续飙升,已超第二产业国民休闲欲望需求增加信息渠道的增多,私家车的普及,日常工作压力的增长导致了国民休闲欲望增加全域旅游的概念及其定义政界定义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学界定义全域旅游的核心内涵是在旅游资源富集地区,以旅游产业为主导或引导,在空间和产业层面合理高效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以旅游产业来统筹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持续增强区域竞争能力的创新模式——杨振之全域旅游是一种发展新模式新战略、一种旅游目的地新形态新品牌、一种新的综合改革平台和载体、一种新的复合型空间和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全域旅游发展历程

全域旅游发展历程全域旅游是指以整个地区作为旅游产品的创造和提供单位,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
下面就全域旅游发展的历程进行介绍。
全域旅游发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的全域旅游理念来自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该地区的旅游管理机构意识到单一景点或城市的旅游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为此开始积极推广当地的风景、文化、自然资源等,吸引游客来到普罗旺斯地区旅游。
这样的开展模式为全域旅游的开展提供了先例。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为此,全域旅游在21世纪初逐渐兴起。
2007年,中国国务院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战略部署,将哈尔滨、厦门、大连等地纳入全域旅游试点城市。
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开始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
随着全域旅游的不断推进,地区间的旅游合作也逐渐加强。
国家间、地区间签订了一系列旅游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旅游品牌,开展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推广活动。
例如,亚洲各国联合开展“亚洲一体化旅游”计划,加强旅游合作,共同推动亚洲旅游业的发展。
这样的合作进一步促进了全域旅游的发展。
全域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旅游企业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在线预订、在线支付等服务,方便游客进行旅游行程的安排,提升旅游体验。
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旅游宣传推广的重要渠道,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等传播信息,吸引更多游客参与旅游。
全域旅游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域旅游能够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地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全域旅游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地区税收收入。
同时,全域旅游还能提升地区形象,增加地区知名度,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全域旅游经历了从起源到发展的过程。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四个基本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四个基本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指以旅游业发展为核心,以优质旅游资源为支撑,以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为保障,以提升旅游产业综合实力为目标,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加快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特殊区域类型。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标准是制定全域旅游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它涉及到资源整合、产业发展、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四个基本标准是:1. 旅游资源丰富度: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一个基本标准是其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这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多方面的资源。
资源的丰富度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也是提升旅游业发展潜力的基础。
2. 旅游产业基础硬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二个基本标准是其具备良好的旅游基础硬件设施。
这包括交通设施、旅游接待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等。
良好的基础硬件是提供优质旅游服务的基础,也是满足游客需求的重要保障。
3.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三个基本标准是其具备较大的旅游产业发展潜力。
这包括旅游业发展前景、旅游产业链条完整度、旅游消费能力等。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大小决定了示范区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战略地位。
4. 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第四个基本标准是其具备创新的旅游管理体制。
这包括法规政策的创新、管理机构的优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等。
创新的管理体制能够为示范区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总体而言,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标准是为了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对资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潜力和管理体制的要求,可以为示范区明确发展目标、规划发展路径,促进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
同时,创建标准也为各地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继续写相关内容1000字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的解读在于为各地区提供了发展的方向和指导,以推进旅游业全面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
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

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全域旅游是指以整个地区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范畴,以提升旅游体验和地区综合发展为目标的旅游发展模式。
其主要特征是将不同景点和旅游资源整合,打造旅游综合体,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和体验,既满足游客的需求,也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全域旅游的内涵丰富多样,包括资源集约化、环境协调性、产业多元化和生态恢复等方面。
首先,资源集约化是指在整个旅游地区内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将多元化的景点和旅游资源有机整合,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和最大化的旅游价值。
其次,环境协调性是指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规划和管理,使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避免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再次,产业多元化是指利用全域旅游的机会,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最后,生态恢复是指通过全域旅游的开发和管理,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提升旅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域旅游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创新阶段。
起步阶段是全域旅游概念提出后的初期阶段,主要是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开展一些试点项目,探索全域旅游的可行性和潜力。
发展阶段是在起步阶段的基础上,全域旅游开始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广,相关政策和规划逐步完善,旅游业开始稳步增长。
成熟阶段是全域旅游得到大规模推广和普及的阶段,各个旅游地区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形成旅游品牌和特色。
创新阶段是在成熟阶段的基础上,全域旅游开始进行创新和转型,通过科技、文化、人才等方面的创新,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创新性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在全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完善规划和管理,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
企业要加强创新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品牌价值,通过强化合作和竞争,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全域旅游的推广和发展,提高旅游意识和素质,共同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
总之,全域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

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全域旅游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发展理念,强调地域综合性和多元化,追求旅游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以提升整个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全域旅游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整合当地的文化遗产、自然景观、社会资源和人文特色,打造一个综合性、多样化的旅游目的地,提供更多元化丰富的旅游体验和服务。
全域旅游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全域旅游强调地域性,旅游资源不再局限于某个景点或特定区域,而是整合整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发和推广。
这样可以打破传统旅游的划分界限,提升整个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全域旅游注重地域文化,强调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不同地区的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和人文特色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通过展示和开发这些特色,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再次,全域旅游倡导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和互动。
地方旅游发展需要与当地的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密切配合,形成产业链,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佳化。
同时,还要注重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全域旅游倡导创新和合作,注重旅游业的发展与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合作,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
全域旅游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源整合阶段,通过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提升地区的旅游吸引力。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识别、保护和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
第二阶段是市场推广阶段,通过推广地区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
这个阶段要注重宣传和推广,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访。
第三阶段是提升服务质量阶段,通过不断的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提高地区的旅游竞争力。
这个阶段要注重培养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旅游服务。
第四阶段是加强合作与创新阶段,通过加强各方的合作,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同时也要注重创新,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全域旅游_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

全域旅游_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全域旅游成为全球旅游业的主流发展趋势,旨在整合旅游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在全域旅游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本文将以北京为例,探讨其在全域旅游中的理念创新和成功经验。
一、概念解析全域旅游是一种将不同地域间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全景观的旅游体验的发展模式。
它突破了传统旅游局限于某个景点或特定区域的局限性,通过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品链条,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二、北京的全域旅游发展历程北京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文化与历史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早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就认清了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以文化旅游、自然风光旅游、人文旅游为主的全域旅游格局。
例如,北京的长城、故宫、天坛等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的到来。
同时,北京还致力于保护和开发优质的自然景观资源,如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以及山水风光如八达岭长城等。
三、理念创新:全链条旅游服务全域旅游的理念创新在于提供全链条的旅游服务。
北京在旅游体验上推崇“全方位、全程、全景观”的理念。
首先,在旅游出发前,北京提供便捷的旅行服务,包括交通、住宿、签证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
游客可以在提前预订门票、酒店等需求,无论是在线还是线下,都能得到贴心的服务。
其次,在旅游过程中,北京注重游客的全方位体验,提供各类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包括城市观光、名胜古迹、购物娱乐、农村旅游等多元化选择。
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游客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旅游线路。
此外,北京还注重游客的全程服务,提供导游、翻译、登记、讲解等服务,以满足游客的各项需求。
最后,在旅行返回后,北京提供贴心的旅游回访和评价服务,以不断改善和优化旅游服务质量。
四、成功经验:文化与创新结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北京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
专题之四 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与条件

新兴旅游领域,还有很多文章可做。大城市里的高档 酒店全行业亏损,而乡下的主题酒店、精品酒店、高 端民宿非常火爆。
同样是住宿业,莫干山下的洋家乐,地处浙江湖州, 区位并不好,离杭州三个小时,离上海三个小时,高 速公路下来是县级公路,县级公路下来是沙石路,沙 石 路 还 要 走 20 分 钟 才 到 。 裸 心 谷 一 个 晚 上 住 宿 费 是 6000元,还订不到。周边景观基本上是到处都能够看 到的景观,可是将环保、娱乐、户外连接起来,形成 了乡村度假的格局。所以就能够卖这样的价格,这说 明我们现在不是没有消费能力,而是产品不对路。
古迹得以留存,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不便,交通如 果便利,这些古迹早没了。其次,边远地区比较贫 困,穷的连破坏的力量都没有。因穷而留,因为穷, 留了一片好山水,留了一片好文化。因留而起,现 在时代不同了,留下的东西又起来了,因起而富, 老百姓有钱了,因富而保,这时候老百姓的保护意 识也有了。古迹现在已经毁的差不多了,所以这篇 文章很难做大,但是可以把它做深。
旅游就是吃喝玩乐,不能让游客在旅游途中去接受 系统性的知识,这相当于读书上学。游客应该在旅 行中接受很多片断的、碎片化的知识,如果自己悟 出来了,就能把它串联起来。
旅游就是要让游客觉得好玩,觉得轻松,不要动辄 说文化的厚重,这不是旅游的要义。
11
(5)度假营地
目 前 国内有 600 家度假 营 地,规 划 到 2020 年 达 到 2000家营地。中国现在的民用汽车保有量1.4亿辆, 其中私家车将近1亿辆,如果1万辆私家车需要一个 营地,我国营地需求量的底线应该是1万家营地。
6
(3)生态风景道
生态风景道实际上就是绿道,在我国南方已经很多 了,如贵州遵义绿道,沿着赤水河谷162千米,串 联了12个古村古镇,修建了16个驿站,凭着这一条 绿道,就可以形成一个顶级的休闲度假产品。但是 在北方则普遍没有开展起来,主要原因是气侯原因。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对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规范和指导,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旅游区域的整体形象和品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区域规划、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建设、旅游服务水平等,下面将就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区域规划。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首先需要进行区域规划,确定示范区的范围和边界,明确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定位。
在区域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文化遗产、乡村风貌等因素,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确保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二、旅游资源开发。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需要充分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特色产业等。
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提升旅游资源的品质和附加值,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三、旅游设施建设。
为了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需要加大旅游设施的建设力度。
这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旅游购物场所、娱乐设施等。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设施的便捷性、舒适性和环保性,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四、旅游服务水平。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重要内容。
这包括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导游服务、安全保障服务、旅游投诉处理服务等。
要求服务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游客营造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五、宣传推广。
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需要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工作,提升示范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举办文化节庆、开展旅游宣传推介会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推动示范区的旅游经济发展。
六、监督管理。
为了确保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的贯彻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示范区的日常监管和考核评估。
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对示范区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全域旅游通俗概念

全域旅游通俗概念全域旅游通俗概念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域旅游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那么什么是全域旅游呢?本文将从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全域旅游进行详细解读。
一、定义全域旅游是指以地理空间为基础,以整个区域内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为核心,以旅游业为主导,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和服务,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
二、特点1. 地理空间为基础:全域旅游以地理空间为基础,突破了传统单一景点或单一城市的局限性。
2. 整合资源和服务:全域旅游要求整合各种资源和服务,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3. 以人为本:全域旅游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遗产,并强调与当地居民互动体验。
4.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推动全域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历程全域旅游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法国,随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北美和亚洲等地。
2010年,中国国家旅游局正式提出了“全域旅游”的概念,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目前,全球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全域旅游。
四、影响因素1.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全域旅游的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
2. 人才储备:要建立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的人才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3. 建设基础设施:要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4. 文化传承:要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五、总结全域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它以地理空间为基础,整合各种资源和服务,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球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全域旅游,政府应加大对全域旅游的支持力度,建立一支专业化、多元化的人才队伍,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遗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

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然而,传统的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旅游体验的追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域旅游应运而生,成为了旅游行业的一种新趋势。
本文将从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整合其他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种旅游发展模式。
与传统旅游相比,全域旅游不再局限于建设旅游景点和景区,而是将整个区域作为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和发展。
全域旅游的核心要素包括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态、旅游空间等。
旅游目的地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域旅游模式下,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发展需要打破传统旅游景点的限制,注重整体形象和品牌的建设。
同时,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也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态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域旅游模式下,旅游业态不再是单一的旅游产品,而是包括休闲、娱乐、文化、体育等多个方面。
这些业态的规划和发展需要注重与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和品牌的契合。
旅游空间是全域旅游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全域旅游模式下,旅游空间不再是简单的景点和景区,而是包括整个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文化遗产、社会资源等多个方面。
这些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可以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
全域旅游的优势在于可以实现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和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区域内的整体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同时,全域旅游也可以促进区域内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的意义在于可以满足人们对于旅游体验的追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第一阶段:以“旅游小镇”为代表,强调旅游资源的特色化和独特性。
在这个阶段,全域旅游的主要任务是发掘和利用区域内的特色资源,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
第二阶段:以“旅游度假区”为代表,注重旅游设施的完善和服务的质量。
在这个阶段,全域旅游的主要任务是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全域旅游发展历程

全域旅游发展历程旅游是人们追求休闲、放松身心的一种活动,全域旅游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人们已经开始通过旅游来寻找乐趣和文化体验。
然而,全域旅游的真正发展始于工业革命之后的19世纪。
19世纪末,随着交通和通信的进步,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旅游开始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活动。
当时,人们主要是为了获得新的体验和认识其他地域的文化而旅游。
各国政府也开始意识到旅游的经济潜力,并积极扶持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20世纪初,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交通的进一步便利化,旅游业开始迅速发展。
不仅仅是欧美国家,亚洲和其他地区的旅游业也逐渐崭露头角。
全域旅游的概念也越来越被提出,人们开始认识到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可以促进地区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全域旅游发展历程当中,有几个重要的里程碑。
首先是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确立,这个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全球旅游业的组织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开始。
随后,各国开始意识到旅游业对经济的重要贡献,纷纷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全域旅游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出,旅游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地区或景点,而是将整个地域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这种全域视野和综合性的发展理念使得旅游业更加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并对相关产业链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前,全域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地都在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创新和发展。
从城市旅游到乡村旅游,从自然景观到文化遗产,全域旅游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旅游观念。
总的来说,全域旅游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早期的文化追求到现在的综合发展的转变。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旅游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界的支持和合作,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使全域旅游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并产生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全域旅游分析

利益共享:旅 游收益由社区
居民共享
文化保护:保 护和传承当地
文化
环境友好:注 重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
产业融合模式
旅游与文化融合: 挖掘地方文化特 色,打造具有文 化特色的旅游产 品
旅游与农业融合: 发展乡村旅游, 推广农业体验活 动
旅游与工业融合 :利用工业遗址 、工动,吸 引游客参与
全域旅游的实践案例
04
国际案例
瑞士:阿尔卑斯 山旅游区,注重 生态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
加拿大:班芙国 家公园,强调自 然景观与文化遗 产的保护和展示
新西兰:霍比屯 电影拍摄地,将 电影文化与旅游 相结合
澳大利亚:大堡 礁,保护海洋生 态和推广海洋旅 游
国内案例
浙江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打造 全域旅游示范区
陕西西安: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 融合,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云南丽江: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 相结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海南三亚:滨海度假与生态旅游 相结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成功经验与启示
案例一:浙江安吉全域旅游
成功经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居民受 益
YOUR LOGO
WPS,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全域旅游分析
汇报人:WPS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全域旅游的 概念
02.
全域旅游的 特点
03.
全域旅游的 发展模式
04.
全域旅游的 实践案例
05.
全域旅游的 挑战与对策
全域旅游的概念
01
启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企业积极参 与,居民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全域旅游的发展历程

全域旅游的发展历程全域旅游是指将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功能连成一片的概念,旨在推动地区间的旅游资源互联互通与共享。
下面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历程。
全域旅游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一些国家开始意识到单一旅游景点的发展模式对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开始将相邻的旅游景点进行联通,以形成更大范围的旅游地区。
这一模式的出现标志着全域旅游概念的初步形成。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90年代全域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个时期,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全域旅游概念也更加完善。
旅游局和相关机构开始提出将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发展战略,以推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化。
2000年以后,全域旅游概念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在英国,政府提出了“旅游胜地”计划,将一系列旅游景点连接起来,以提供更全面的旅游服务。
在西班牙,政府推动将整个地中海沿岸线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目的地,引领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潮流。
进入21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全域旅游在技术支持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通过构建互联网平台,将各个旅游景点、旅游设施以及旅游服务机构进行互联,游客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旅游信息和实时服务。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全域旅游也逐渐成为国际旅游发展的趋势。
全球范围内的旅游合作与交流加强,不同国家之间开始互联互通,形成大范围的旅游目的地。
国际旅游组织等机构也开始倡导全域旅游的理念,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目前,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
通过将各个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推动地区间的旅游互联互通,实现旅游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全域旅游概念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已经为旅游目的地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总之,全域旅游的发展经历了从初步形成、逐步完善到技术支持的阶段,最终成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
全域旅游的推动,使得地区间的旅游资源得到合理整合和优化,提高了旅游服务水平,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全域旅游发展的标准

全域旅游发展的标准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为了推动全域旅游的持续发展,以下是关于全域旅游发展的标准的几点建议:旅游设施旅游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包括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等设施。
在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提升,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同时,要注重设施的环保和节能,确保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其他特色资源。
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通过合理开发和规划,提升旅游资源的品质和吸引力。
同时,要注重保护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旅游服务旅游服务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包括旅游咨询、旅游活动组织、导游服务等内容。
全域旅游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旅游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专业的服务。
同时,要注重服务的创新和升级,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旅游环境旅游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保障,包括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
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加强旅游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保持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要注重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营造宜人的旅游氛围。
旅游效益旅游效益是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
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实现旅游效益的最大化,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要注重效益的可持续性,确保旅游业与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

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指在国家战略部署下,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通过全面提升旅游区域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为了规范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标准,提升旅游品质,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优化旅游环境,以下是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区域规划。
1. 区域范围,全域旅游示范区应当明确划定区域范围,包括主要的旅游景点、景区、乡村、城市等,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和体验区域。
2. 区域定位,明确区域的旅游定位,根据地域特色和资源禀赋确定区域的主导旅游产品和主题,形成独特的旅游品牌。
二、旅游资源整合。
1. 优化资源配置,充分整合区域内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2. 旅游产品创新,结合区域特色,开发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体验。
三、旅游环境提升。
1. 城乡环境整治,加强对景区、乡村、城市等旅游环境的整治和提升,打造干净、整洁、美丽的旅游环境。
2. 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停车场、卫生间、游客中心等,提升游客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四、旅游服务水平。
1.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旅游服务氛围。
2. 旅游安全保障,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健全安全保障机制,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五、宣传推广。
1. 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旅游品牌,提升区域的旅游形象和美誉度。
2. 多元宣传,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包括线上线下宣传、活动营销等,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参与。
六、管理机制。
1. 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全域旅游示范区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合作的管理体系。
2. 监督考核,建立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各项标准的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各地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科学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措施,不断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品质和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专题:全域旅游的发展历程及创建标准

【全域旅游专题】全域旅游的发展历程及创建标准2016-06-06 21:05奇创旅游规划推荐574次上期回顾上期我们探讨了全域旅游的背景:为什么?时代在召唤、产业在期待、业界在探讨是什么?全域旅游是指导旅游产业结构转变的战略理念,其核心理念是旅游业不能单一发展或孤立发展,一个旅游目的地应充分合理规划利用本地旅游资源,并有效的和其他产业融合,建设一个可吸引旅游者逗留时间长,消费高,并能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旅游城市或县镇。
本期:我们来认识一下全域旅游的动态,包括:发展历程、空间分布以及创建标准。
发展历程概念提出阶段2008浙江绍兴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城旅游”发展战略,启动全城旅游区总体规划招标,上海奇创旅游咨询运营机构中标。
2009江苏《昆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提出“全域旅游,全景昆山”。
2010四川大邑县发展全域旅游的高端形态,启动全域旅游休闲度假战略规划。
2011在《杭州市“十二五”旅游休闲业发展规划》中,创新性地提出了旅游全域化战略;浙江桐庐提出全域旅游的全新理念;四川甘孜州提出了全域旅游概念。
2012四川甘孜州委明确提出,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山东一些县域将“全域旅游”确立为发展方向,如蓬莱、日照五莲县等,山东沂水县确立“建设全景沂水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湖南资兴市推进旅游业由“区域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地方试点探索阶段2013宁夏回族自治区明确提出要“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省),把全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打造”;桐庐成为浙江省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诸城市列为山东省全域旅游试点市;重庆渝中区启动《全域旅游规划》。
2014五莲县、临沂市、莱芜市、滕州市、沂水县成为山东省全域化旅游改革试点;河南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
国家示范推进阶段2015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同时李金早局长提出:“在2000多个县中,每年以10%的规模来创建。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