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业水平测试试卷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4学年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4学年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有关晶体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NaCl晶体中,距Na+最近的Cl-形成正八面体B.在CaF2晶体中,每个晶胞平均占有4个Ca2+C.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与碳碳键数目比为1∶2D.由E原子和F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F或FE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X,在一定的温度下4X(g) 3Y (g) + Z (g),达到平衡时,有30%的发生分解,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是A.3.4 mol B.4 mol C.2.8 mol D.1.2 mol3、向Na2O2、Na2CO3、NaHCO3、NaCl中某几种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置的盐酸,有气体放出,将生成的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气体体积减少一部分;将上述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有气体放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2CO3、NaClB.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HCO3C.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O2、NaHCO3D.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2O2、NaCl4、分子组成为C10H14的苯的同系物,已知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但能发生取代反应B.该有机物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能使溴水褪色C.该有机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该有机物有4种不同结构5、HC≡CCH2CH3与CH3C≡CCH3互为A.同系物B.同分异构体C.同位素D.同素异形体6、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 + nB(g)pC(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K值一定增大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B(g)的浓度,K值增大C.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K值不变D.K值不会随反应条件的改变而改变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只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才是离子化合物C.并非只有非金属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D.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共价化合物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B.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C.冰融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D.氧化钠熔化时离子键、共价键均被破坏9、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性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A.NH3·H2O B.NaOH C.Na2CO3D.MgCO3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NaCl(熔融)NaOH NaAlO2B.SiO2H2SiO3(s)Na2SiO3(aq)C.Cl2HCl NH4ClD.CaCl2CaCO3CaSiO311、常温下,向1L0.1mol·L-1 NH4Cl溶液中,不断加入固体NaOH后,NH4+与NH3•H2O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不考虑体积变化和氨的挥发,且始终维持常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M点时,n(OH-)-n(H+) = (a-0.05)molB.随着NaOH的加入,c(H+) / c(NH4+)不断增大C.M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原溶液小D.当n(NaOH)=0.1mol时,c(OH-)>c(Cl-)-c(NH3•H2O)12、实验中需2mol/L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Cl的质量分别A.1000mL,117g B.950mL,1.2 gC.任意规格,117g D.500mL,1.2g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与环丙烷(C3H6)互为同系物B.乙烯和聚乙烯均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C.皮肤沾上浓HNO3变成黄色,立即用饱和NaOH溶液冲洗D.丙酸、乙酸甲酯和2-羟基丙醛(CH3CHOHCHO)互为同分异构体1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8gH218O与D20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N AB.精炼铜,若阳极失去0.1N A个电子,则阴极增重3.2gC.取50mL14.0mol/L浓硝酸与足量的铜片反应,生成气体分子的数目为0.35N AD.标准状况下,22.4LHF所含有的分子数目小于N A15、电池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各种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2023-2024学年贵阳市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可得
卫星2的轨道半径较大,因此卫星2的周期较大,故C正确;
D.根据
可得
卫星2的轨道半径较大,因此卫星2的角速度较小,故D错误;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电压表:V1(量程5V,内阻约5kΩ);V2(量程15V,内阻约15Ω);
电源:E1(电动势为1.5V,内阻为0.2Ω);E2(电动势为4V,内阻约为0.04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约为100Ω),R2(最大阻值约为10Ω),
电键S,导线若干
(1)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_____,电压表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电源_____.(填器材的符号)
2、B
【解析】AC.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
根据
解得
即电压表的读数为110 V,通过负载电阻的电流
则副线圈的输出功率
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也是220 W,AC错误。
B.根据
解得
即电流表的读数为1 A,B正确;
D.由 可知,角速度
原线圈所接交流电的周期
副线圈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不变,仍为0.02 s,D错误。
7、如图甲,在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一长直导线MN和一矩形导线框abcd,导线MN固定,导线框在MN的右侧.导线MN中通有电流i,i的变化如图乙所示,规定从N到M为电流正方向.导线MN通电过程中导线框始终静止,则()
A.0~t1时间内,导线框中产生adcba方向感应电流,且大小不变
B.0~t1时间内,导线框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且大小不变
A.0B.
【市级联考】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测试调研二物理(必修)试题

【市级联考】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测试调研二物理(必修)试题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所示,上下开口、内壁光滑的金属管和塑料管竖直放置。
小磁块先后在两管中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并落至底部。
则关于小磁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磁块下落时间长的管是塑料管B.在两个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都守恒C.小磁块在下落时间短的管中做自由落体运动D.小磁块落至底部时速度大小相等第(2)题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方向竖直向下,磁场中有光滑的水平桌面,在桌面上平放着内壁光滑。
底部有带电小球的试管。
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试管向右匀速运动,带电小球能从试管口处飞出。
关于带电小球及其在离开试管前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带负电B.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C.洛伦兹力对小球做正功D.维持试管匀速运动的拉力F应逐渐增大第(3)题我国多次成功使用“冷发射”技术发射长征十一号系列运载火箭。
如图所示,发射舱内的高压气体先将火箭竖直向上推出,火箭速度接近零时再点火飞向太空。
从火箭开始运动到点火的过程中()A.火箭的加速度为零时,动能最大B.高压气体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火箭的动能C.高压气体对火箭推力的冲量等于火箭动量的增加量D.高压气体的推力和空气阻力对火箭做功之和等于火箭动能的增加量第(4)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绝热膨胀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增大B.单晶体和多晶体都有确定的熔点C.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D.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是因为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第(5)题如图所示,从倾角θ=37°的斜面上方P点,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以10m/s的速度垂直撞击到斜面上,过P点作一条竖直线,交斜面于Q点,则P、Q间的距离为(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10m/s2)( )A.5.4m B.6.8m C.6m D.7.2m第(6)题关于物理学家和他们对物理学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确定了原子核的存在B.麦克斯韦预言并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并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发光原理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第(7)题6G通信能力将达到5G的10倍以上,5G向6G的发展是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数字李生”的一个过程,只要有卫星信号就能够实现6G通讯。
2024学年湖南省醴陵市化学高二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湖南省醴陵市化学高二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被称为人体冷冻学之父的罗伯特·埃廷格(Robert Ettinger)在1962年写出《不朽的前景》(The Prospect Of Immortality)一书。
他在书中列举了大量事实,证明了冷冻复活的可能。
比如,许多昆虫和低等生物冬天都冻僵起来,春天又自动复活。
下列结论中与上述信息相关的是A.温度越低,化学反应越慢B.低温下分子无法运动C.温度降低,化学反应停止D.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2、下列说法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雷雨肥庄稼——自然固氮B.从沙滩到用户——由二氧化硅制晶体硅C.干千年,湿万年,不干不湿就半年——青铜器、铁器的保存D.灰肥相混损肥分——灰中含有碳酸钾,肥中含有铵盐3、将足量HCl通入下述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A.K+、SO32-、Cl-、NO3-B.H+、NH4+、Al3+、SO42-C.Na+、S2-、OH-、SO42-D.Na+、Ca2+、CH3COO-、HCO3-4、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B 2mL2%CuSO4溶液中加入4~6滴2%NaOH溶液,振荡后加入0.5mLⅩ溶液,加热煮沸未出现砖红色沉淀X中不含醛基C 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通入乙烯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了加成反应D 淀粉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变蓝淀粉没有水解A.A B.B C.C D.D5、下列能发生酯化、加成、氧化、还原、消去5种反应的化合物是A.CH2=CHCH2COOHB.C.D.CH2=CH-CH2-CHO6、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自然科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条的制作口诀是“一碱、二矾、三钱盐”,其中的“碱”是烧碱B.黑火药的最优化配方是“一硫二硝三木炭”,其中的“硝”是硝酸钾C.过滤操作要领是“一贴二低三靠”,其中“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D.“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2025届成都树德中学高二上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5届成都树德中学高二上数学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解青少年视力情况,统计得到10名青少年的视力测量值(五分记录法)的茎叶图,其中茎表示个位数,叶表示十分位数,则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4.6B.4.5C.4.3D.4.22.若双曲线22221x y a b-=(0a >,0b >)的一条渐近线经过点()3,1,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23B.623 D.23.已知椭圆的长轴长为10,焦距为8,则该椭圆的短轴长等于( ) A.3 B.6 C.8D.124.若函数()ln f x kx x =-在区间()1,+∞上单调递增,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A.(],2-∞- B.(],1-∞- C.[)2,+∞D.[)1,+∞5.已知点12,F F 分别是椭圆221259x y+=的左、右焦点,点P 在此椭圆上,1260F PF ∠=,则12PF F ∆的面积等于3 B.33C.63 D.36.已知命题:p “若a b >,则33a b >”,命题:q “若a b >,则11ba>”,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p ⌝B.qC.p q ∧D.()()p q ⌝∨⌝7.已知双曲线C :()222210,0x y a b a b-=>>的右焦点为(),0F c ,一条渐近线被圆()222x c y c -+=截得的弦长为2b ,则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C.2D.8.已知双曲线2222:1(0,0)x y C a b a b-=>>的右焦点为F ,双曲线C 的右支上有一点P 满是||||||OP OF PF ==(点O 为坐标原点),那么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A.1B.4+19.抛物线2y x 的焦点坐标是()A.()0,1B.()1,0C.10,4⎛⎫ ⎪⎝⎭D.1,04⎛⎫ ⎪⎝⎭10.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60,在y 轴上的截距为2-,则此直线的方程为( )A.2y =+ B.2y =+C.2y =-D.2y =-11.已知函数39,0(),0x x x f x xe x ⎧-≥=⎨<⎩( 2.718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若()f x 的零点为α,极值点为β,则αβ+=()A.1-B.0C.1D.212.已知12,F F 分别是双曲线22:14x C y -=的左、右焦点,动点P 在双曲线的左支上,点Q 为圆22:(2)1G x y ++=上一动点,则2||PQ PF +的最小值为()A.6B.7C.35+D.5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测试语文试卷

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测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18到19世纪,清王朝的主流通货是白银和铜钱。
白银主要以银块的方式流通,以重量计算价值。
政府并不管控白银的供应,因此各地流通的白银,其成色、单位各有不同。
政府负责提供的铸币是铜钱。
中央和各省铸局负责铸造铜钱,铜钱的样式和成色都有统一规定。
与这种二元货币体系相对应,银钱的比价时常会发生变化。
而这往往是受地方金融市场银钱供给的影响,政府的调控能力有限。
②在清代的经济生活中,白银和铜钱流通的范围并不相同。
铜钱币值较小,重量较大,主要用于集市、城镇等地方市场中的小额交易。
而白银价值高、重量轻,主要用于跨省的远途贸易。
在财政领域,农民缴税通常采用铜钱,而州县、各省上解的税款往往需要兑换成白银,中央发给各地的兵饷一般也是白银。
③因此,清代白银的流动一般沿着两条线展开,其一是跨省的远途市场贸易,其二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调度。
18世纪时,中国的远途贩运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当时国内市场中长途贸易量每年约8000万两。
比较起来,政府财政体系中流动的白银也数额庞大,18世纪清王朝的银库库存一般在2000万~4000万两。
④白银的财政调拨与市场流动是相辅相成的。
国家财政像水泵一样,从各级货币市场的“贮水池”中集散白银,发挥着再分配各地货币的作用。
这些重新分配的白银,会通过长途贸易在各地市场间回流,并再度进入财政体系,实现循环。
18世纪,位于膏腴之地的省份,每年都要在中央的主导下,向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协济银两。
这些银两以兵饷的方式散入边地,又通过货物(主要是粮食)的流通回到经济核心地区。
因此,恰恰是财政与市场的相互配合,实现了白银在王朝经济体系内的循环流动。
⑤在18世纪,白银流动的主要方式是实物押运。
在财政领域,白银调拨实行鞘解制度,即依数额大小由相应官员押解,途中派兵保护。
在市场领域,商人则往往要依靠镖局等机构实现异地白银的押运。
2024学年天津市物理高二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天津市物理高二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题图所示,闭合线圈abcd 处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区域ABCD 中,下列哪种情况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A .线圈向右匀速运动且bc 边未出磁场B .线圈向下加速运动且cd 边未出磁场C .线圈向左匀速运动穿出磁场的过程中D .线圈向上减速运动且ab 边未出磁场2、以10m /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24m /s a 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s 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A .12.5 mB .2mC .10mD .0.5 m3、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二类永动机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违背了热力学第一定律B .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将使自然界的能量不断减少,形成“能源危机”C .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D .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4、用图示装置进行电磁感应实验,下列操作不能形成感应电流的是( )A.电键闭合和断开的瞬间B.电键闭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C.电键闭合后线圈A在B中插入或拔出D.只电键保持闭合5、如图,电机通过缆绳把物体(视为质点)从楼下提升至楼顶,上升过程中楼下有人通过拉绳控制物体与墙壁的距离,避免与墙壁碰撞.如果在缆绳和拉绳的共同作用下物体匀速竖直上升,拉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保持不变,则在提升物体过程中,缆绳上的拉力大小F1和拉绳上的拉力大小F2的变化情况是A.F1增大,F2增大B.F1减小,F2增大C.F1增大,F2减小D.F1减小,F2减小6、一列横波沿x轴传播,图中实线表示t =0时刻的波形,虚线表示从该时刻起经0.005 s后的波形,若该横波周期大于0.005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时刻,x=4 m处的质点的振动方向一定与x=8 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相反B.该横波周期一定为0. 02 sC.t=0时刻,x=4 m处的质点向上运动D.如果波向右传播,波速不一定为400 m/s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2024届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PQS 是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周轨道,圆心O 在S 的正上方,在O 和P 两点各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和b ,从同一时刻开始,a 自由下落,b 沿 圆弧下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与b 同时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相同B .a 比b 先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不同C .b 比a 先到达S ,它们在S 点的动量不同D .a 比b 先到达S ,它们从各自起点到S 点的动量的变化相同2、真空中有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A 和B ,相距为r ,带同种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 和3q ,它们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为F ,相互接触后又放回原处,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 ) A .34F B .316F C .43F D .163F 3、如图所示,长为2L ,板间距离为L 的水平极板P ,Q ,现有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从左边的极板中点处,以速度0V 平行极板射入,欲使粒子不打在极板上,可采取的办法有A .在极板间加垂直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04mv B 17qLB .在极板间加垂直纸面向内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04mv B 17qL>C .在极板间加垂直极板指向P 极板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217m E 4qL v >D .在极板间加垂直极板指向Q 极板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217m E 4qLv <4、功率相同的下列四种用电器,分别接入家庭电路中,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它们的电流产生的热量最多 的是( ) A .洗衣机B .电风扇C .电视机D .电烙铁5、如图所示,带箭头的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其等势面已知a 、b 、c 三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a E 、b E 、c E ,电势分别为αϕ、b ϕ、c ϕ.则( )A .a b E E <,b c ϕϕ=B .a b E E >,a b ϕϕ>C .a b E E >,a b ϕϕ< D .c a E E =,b c ϕϕ=6、下列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A .水的体积很难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没有间隙的表现 B .气体总是很容易充满容器,这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的表现 C .用力拉铁棒很难拉断,这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的表现 D .压缩气体时需要用力,这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的表现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湖南省道县补习学校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道县补习学校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是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使用a 、b 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 V ,当使用a 、c 两个端点时,量程为0~100 V .已知电流表的内阻R g 为500 Ω,满偏电流I g 为1 mA ,则电阻R 1、R 2的值( )A .9500Ω;90000ΩB .90000Ω;9500ΩC .9500Ω;9000ΩD .9000Ω;9500Ω2、如图所示,半径R =1m 的圆O 的内接三角形abc 为直角三角形,∠a =30°、∠b =90°、∠c =60°;一匀强电场方向与圆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 、b 、c 三点电势分别为1V 0V 1V a b c ϕϕϕ=-=-=、、。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圆上的电势最高为33V B .圆上的电势最低为233-V C .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33V/m D .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为c 指向O3、交流发电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电动势为e =E m sinωt ,若将电枢的转速提高一倍,同时将电枢所围面积减小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其电动势变为( ) A .e =E m sin2tω B .e =2E m sin2tω C .e =E m sin2ωt D .e =2E m sin2ωt4、一个量程为0~150 V 的电压表,内阻为20 kΩ,把它与一个大电阻串联后接在110 V 电路的两端,电压表的读数是5 V .这个外接电阻是( ) A .240 ΩB .420 kΩC .240 kΩD .420 Ω5、按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各元件后,闭合开关S ,L 1、L 2两灯泡都能发光.在保证灯泡安全的前提下,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向左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L 1变暗 ②L 1变亮 ③L 2变暗 ④L 2变亮.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6、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净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 A .小球上原有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 .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C .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D .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的,不遵循电荷守恒定律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A. 需要营养B. 能够呼吸C.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D. 能够生长和繁殖2. 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牛顿第二定律?A. F=maB. F=mvC. F=m/aD. F=a/m3. 英语中,“to be or not to be” 出自莎士比亚的哪部作品?A. 《罗密欧与朱丽叶》B. 《哈姆雷特》C. 《威尼斯商人》D. 《麦克白》4.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A. 辛亥革命B. 戊戌变法C. 五四运动D. 抗日战争胜利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中秋节C. 圣诞节D. 端午节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______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7. 在数学中,勾股定理表明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即 a² + b² = c²。
其中,a和b是______边,c是______边。
8. 化学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指原子质量与______原子质量的比值。
9. 在中国历史上,______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10. 英语中,动词的时态变化反映了动词在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其中“现在进行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其构成形式为:主语+be动词+动词的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举例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描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并说明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4. 论述现代科技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它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潜在影响。
五、作文(20分)15.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的许多工作,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将为人类带来新的机遇。
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我们的文明之所以会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汉字是不容忽视的核心因素之一。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突出表现在汉字的延续性上,汉字超越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一直使用至今。
这个文字系统虽然在形体上有所变化,但其内部深层结构从未发生根本的改变,所记录的语言古今一脉相承,所形成的文献丰富而连续。
一个能读古书的现代人,如果打开2000多年前西汉人抄写的古书,阅读障碍很小,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
日本知名学者白川静在20世纪70年代初曾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就是汉字文化,汉字所具备的各种特质,给中华文化添上了浓烈的色彩。
”中国地大物博,方言有很多种,民族语言也有很多种,统一的文字构筑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重要基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就下令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保证了政令的传达和思想文化的统一。
秦朝之后,汉字又经历了漫长的字体演变。
虽然天下分合、朝代更替,但汉字作为通用文字的传统再未动摇。
历史上,进入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都会主动拥抱汉文化,学习汉字。
南北朝时期,为了让拓跋鲜卑融入中原文化,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将汉语确立为官方语言,要求学汉语、用汉字、穿汉服,对促进民族融合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华民族不是单纯的人种血缘的融合,而是文化认同的实体,汉字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世界上使用表音文字的国家,不论是罗马帝国还是查理曼帝国,一旦分裂为使用更小的表音文字系统的民族国家,就很难再统一为一个文化连续的国家。
2024学年抚州市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抚州市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B.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与互为同位素D.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2、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备及收集乙烯B.石油分馏C.实验室制硝基苯D.实验室制乙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料电池化学能100%转化为电能B.酶催化发生的反应,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一定越快C.为减缓浸入海水中的钢铁水闸的腐蚀,可在其表面镶上铜锭D .向0.1mol/L 氨水中加入少量水,溶液中432(NH )(NH H O)c c +⋅增大 4、下列物质中,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时能产生红色沉淀的是 ( ) A .CH 2=CHCH 2OH B .CH 3CH 2CHOC .CH 3COCH 3D .HOOCCH 2CH 35、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1.1 mol·L −1KI 溶液:Na +、K +、ClO − 、OH −B .1.1 mol·L −1Fe 2(SO 4)3溶液:Cu 2+、NH 4+ 、NO 3−、SO 42−C .1.1 mol·L −1HCl 溶液:Ba 2+、K +、CH 3COO −、NO 3−D .1.1 mol·L −1NaOH 溶液:Mg 2+、Na +、SO 42−、HCO 3− 6、下列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①1s 22s 22p 3 ②1s 22s 22p 63s 23p 3③1s 22s 22p 5 ④1s 22s 22p 63s 23p 2 A .③>④>②>① B .④>③>②>① C .④>③>①>②D .④>②>①>③7、下列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 A .BB .CC .AlD .Si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虽然固体氯化钠不能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B .纯水的pH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 .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c (OH -)增大D .在纯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可抑制水的电离9、下列各组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高低比较中,错误的是( ) A .2s < 2pB .3p x < 3p yC .3s < 3dD .4s > 3p10、阿魏酸在食品、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试卷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调剂(t iáo) 广袤(mào) 祷告(dǎo) 杳无音信(yǎo)B.荆棘(jīng) 呻吟(yín) 兑现(duì) 骇人听闻(hài)C.亢奋(kàng) 切磋(cuō) 尴尬(gān) 叱咤风(chì)D.踌躇(chóu) 焦灼(zhuó)窥探(g uī) 数见不鲜(shù)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辐射棉絮锻炼归根结蒂B 膨胀暇想倩影自命得意C.囊括蹂躏横亘逆来顺受D.洗漱嬉闹商榷惴惴不安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红楼梦》对贾府这个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这个钟鸣鼎食的诗礼之家“树倒猢狲散”的没落过程。
B.《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围绕蜀、魏、吴三国展开了三方角逐的宏大场面,表现了对建立一个仁德爱民、统一强大的政权的向往。
C.塞万提斯一生左冲右突,期盼有所建树,但都事与愿违,晚年蜗居在一个下等公寓,潜心文学创作,苦口婆心,完成了《堂吉诃德》的写作。
D.巴尔扎克通过他那深邃的眼光看到当时封建贵族社会已经日薄西山,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资产者统治的社会,金钱取代一切成了人们的上帝。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创新是人的天性,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的,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电子化、机械化,都是不断创新。
B.“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性的文章应当写得波澜起伏。
所谓“波澜"就是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来构思的一种技巧。
C.对于什么是美,从古至今人们有过许多不同的解释,迄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承认美的存在,也不影响我们对美的追求。
D.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源泉,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是流行文化的“晴雨表"和“温度计"。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不同时代、不同文体的古代抒情散文抒发的感情不一,语言也各具特色:有的典雅华丽,;有的沉郁顿挫,;有的娓娓道来。
所有这些,至今读来仍能。
①气韵流动②质朴自然③令人回肠荡气④感人肺腑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
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丁刚夜深人静时,捧一本莎士比亚的剧本细读,让经典的纤指轻轻拨动心灵的琴弦……在这个繁忙的网络时代,不知还有多少人会有这样的阅读经历。
人文经典是文明的土壤,是文明延续的血脉。
它饱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气质,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基础。
经典之中,跃动的是文明的灵魂。
一种文明能否长青,取决于人文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读什么经典,拥有怎样的人文经典阅读经历。
现代社会的通病,往往与经典的远去相关。
很多人把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应对社交媒体互动,年轻一代花费在电视、客户端和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学校课本中仅存的那一点点人文经典,也早就沦落成为考试的工具。
目光由此开始变得短浅,精神多了一些浮躁,胸怀也变得越加狭小……不止一位美国学者认为,美国文明的真正衰落将从年轻人读书时间,尤其是阅读经典时间大幅减少开始。
当年轻人被现代科技层出不穷的成果搞得眼花缭乱,他们也越来越相信所有的进步都是技术的。
但是,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进步实质上却是人文的。
美国《时代周刊》专栏作家斯坦因为美国大学人文教育的衰退而深感焦虑,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大学新生应当是为了学习伟大的书籍,不应是为了要跟上那些伟大的应用程序而走进校门。
”美国学者马克·鲍尔莱恩则将不再喜欢阅读的年轻人称作是“最愚蠢的一代"。
他在同名著作中略带悲伤地写道,那些坚信“书籍早已被互联网所取代”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在丢弃人类文明的成果啊。
当阅读经典成为奢侈,甚至成为痛苦,文明的光亮也就会变得逐渐黯淡。
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弗格森近年来不断提醒人们注意,能够让西方文明避免衰落的关键就在于人文教育。
文明的传承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继承与培养的。
我们不可能服用一种药丸,就一劳永逸地成为某种文明的成员,而只能通过持续不断、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来延续文明的精神,其主要方式之一就是阅读经典,因为一种文明密码的关键部分往往就隐藏在经典之中。
美国专栏作家弗兰克·布鲁尼在《大学真正的价值》一文中写道,他不知道《李尔王》该如何满足劳动力的需求。
但是学习莎士比亚戏剧是一个石阶,帮助我们进入一种更有知觉、更缜密的存在,“大学就应当是这样一座金矿”。
文明是有根的。
世界上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们,如今有很多都在忙于寻找不同文明的来源,文明的兴衰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时髦话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寻找一种文明延续的路径与探索一种文明崛起的道路,已经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故事,更不是美国或西方的故事,而是一个世界的故事。
现在,这个沿着历史长河走来的故事正不断地叩问着我们这些现代人的心灵:当经典越来越远,文明之根还会有多深?(选自201 5年4月23日《人民日报》23版) 6.下列关于“人文经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文经典是文明的土壤,是文明延续的血脉,经典之中,跃动的是文明的灵魂。
B.人文经典饱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构成了民族和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基础。
C.人文经典阅读的缺失会让人的目光变得短浅,精神多了浮躁,胸怀变得狭小。
D.学习人文经典,必须认真学习莎士比亚戏剧,这样才能找到通往文明的石阶。
7.对“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种文明能否长青,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阅读什么经典,拥有怎样的人文经典阅读经历。
B.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文明的真正衰落将从年轻人读书时间,尤其是阅读经典时间大幅减少开始。
C.有人认为,坚信“书籍早已被互联网所取代"的年轻人,放弃经典阅读,就是在丢弃人类文明的成果。
D.文明的传承只能通过后天的继承和培养,阅读经典就是人文教育中用来延续文明精神的主要方式之一。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年轻一代花费在电视、客户端和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这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B.课本中仅存的少量人文经典已沦落为考试工具,因此学生们把大量的闲暇时间用来应对社交媒体互动。
C.年轻人越来越相信所有的进步都是技术的,但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进步实质上却是人文的。
D.在全球化的今天,寻找文明延续的路径与探索文明崛起的道路,是全世界人民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日:“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日:“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日:“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日:“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日:“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将王翦破赵破:攻破B.臣愿得谒之谒:拜会C.秦之遇将军遇:遭遇D.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1 O.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请荆卿日乃遂私见樊於期B.可以解燕国之患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C.今闻购将军之首太子闻之,驰往D.秦王必喜而善见臣伏尸而哭,极哀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日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D.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1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端,一连用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营造了紧张的气氛。
B.荆轲提出用樊将军首级与督亢地图作为信物取得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非凡的智谋。
C.樊於期明白荆轲的行动计划后,甘愿自刎献头,体现了他的豪爽慷慨、义勇刚烈、热肚直肠。
D.太子丹不忍心杀樊於期,樊於期自杀后他又伏尸痛哭,这些均反映了他的懦弱和妇人之仁。
二、非选择题(第1 3至22小题,共7 6分)1 3.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1 4.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1)江间波浪兼天涌,。
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把吴钩看了,,无人会,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 .是夕阳中的新娘;,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再别康桥》)(4)臣少多疾病,,,至于成立。
(李密《陈情表》)1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每空2分,共4分)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出身寒微,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无人赏识,屡试不中,报国无门。
在这首诗中;作者借松写人,寓意深长。
“刺’’字不但准确勾画出小松向上冲刺的外形特点,而且把小松的精神也表现出来了;“不识"“始道"两个词语则讽喻那些之人。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15分)绿色的太阳崔合美①公共汽车沿着乌鲁木齐至阿勒泰的公路,绕过白雪皑皑的天山,驶进了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我俯在车窗边,睁大好奇的眼睛,饱览着大漠风光、边塞景色。
和万里之外的江南家乡那明丽秀巧的小桥流水柳如烟的景色相比,天山北麓的漠漠沙海,以它那壮阔的风貌,对我是很有吸引力的。
瞧,那无垠无涯的大沙漠,那从沙堆里蹦出来的旭日,那远处的几峰驼影,那一行横空南飞的秋雁……像是一帧帧画幅,嵌到车窗口,陪我在沙漠里穿过了一天,两天,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