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材料
物流仿真Flexsim实验2报告

14.2 自动分拣系统仿真袁峰 0726210427 1.实验目的通过建立一个传送带系统,学习Flexsim提供的运动系统的定义;学习Flexsim提供的传送系统的建模;进一步学习模型调整与系统优化。
2.实验内容(1)仿真模型截图自动分拣系统仿真模型的正投视图的截图如图2-1所示。
图2-1 自动分拣系统仿真模型的正投视图(2)仿真模型各对象参数设置说明仿真模型各对象参数设置说明如表2-1所示。
表2-1 各对象参数设置说明(3)仿真结束时间根据24小时(86400)工作制和8小时(28800)工作制设定模型运行,所以仿真结束时间有两个,分别为:86400和28800。
3.仿真结果分析(1)该分拣系统一天的总货物流量该分拣系统一天的总货物流量是系统末端四个Queue和一个Sink的输入量之和,5次实验结果如下:该系统的总货物流量如表2-2所示。
表2-2 总货物流量表(2)系统的最大日流量8小时(28800)工作制,该系统运行5次,最后4个Queue的实验数据如表2-3所示。
表2-3 最后4个Queue的实验数据所以,最大日流量= 59.8÷8.776%÷95%+134.8÷29.576%÷96%+93.4÷13.356%÷97%+316.2÷44.474%÷98% = 2638.460(3)8小时工作制和24小时工作制的部分数据对比四个处理器的5次实验数据分别如表2-4至2-7所示。
表2-4 Processor1的利用率表2-5 Processor2的利用率表2-6 Processor3的利用率表2-7 Processor4的利用率8小时工作制和24小时工作制的部分数据汇总如表2-8所示。
表2-8 8小时工作制和24小时工作制的部分数据对比由表2-8可知,根据24(86400)小时工作制和8(28800)小时工作制设定模型运行,是简单的约3倍的关系。
flexsim实验报告

flexsim实验报告FlexSim实验报告引言:FlexSim是一款强大的仿真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物流、医疗等领域。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使用FlexSim进行仿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一、实验目的我们的实验目的是通过使用FlexSim来模拟和优化一个工厂的生产流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希望了解FlexSim的功能和应用,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环境中。
二、实验过程1. 建模和参数设定我们首先使用FlexSim进行建模,根据实际工厂的生产流程和设备情况,将其转化为一个三维模型。
然后,我们设置了各个设备的参数,包括生产速度、故障率、维修时间等,以便更真实地模拟生产环境。
2. 数据采集和分析在模拟运行过程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包括设备利用率、生产周期、等待时间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当前生产流程的效率,并找出潜在的瓶颈和改进点。
3. 优化策略设计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优化策略,包括设备调度、工艺改进、资源配置等。
通过在FlexSim中实施这些策略,并进行多次仿真实验,我们可以评估其效果,并选择最佳的方案。
三、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和优化,我们成功地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具体来说,我们减少了设备的闲置时间,提高了生产速度,降低了生产周期。
同时,我们还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浪费。
四、讨论与展望FlexSim作为一款强大的仿真软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化生产流程的有力工具。
通过灵活的建模和参数设定,我们可以准确地模拟和分析现实生产环境中的各种情况。
通过多次实验和优化,我们可以找到最佳的生产方案,并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FlexSim只是一个工具,其应用结果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人力资源、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
因此,将FlexSim与其他管理工具和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生产优化的目标。
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

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一、引言FlexSim是一种基于离散事件仿真(DES)的软件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仿真实验中。
本文将以FlexSim为工具,通过一个具体的实验案例,探讨仿真在生产流程优化中的应用。
二、实验背景某电子产品制造公司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生产成本,决定对其生产流程进行优化。
在优化前,该公司的生产流程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线上的瓶颈、物料运输不畅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公司决定采用FlexSim进行仿真实验。
三、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目标是通过对生产流程的仿真模拟,找出瓶颈环节,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通过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四、实验步骤1.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生产数据,包括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的生产速度、运输时间、物料需求量等。
2. 建立模型: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利用FlexSim建立生产流程的仿真模型。
模型中包括各个生产环节、物料运输通道等。
3. 参数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中的各个参数进行设置,如生产速度、运输时间等。
4. 运行仿真:运行模型,观察生产流程的运行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5. 数据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分析生产流程中的瓶颈环节,并找出问题所在。
6. 优化方案提出:根据瓶颈环节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如增加设备数量、调整生产速度等。
7. 优化效果验证:对提出的优化方案进行仿真验证,观察优化后的生产流程运行情况,并比较优化前后的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生产流程中存在一个瓶颈环节,即某一设备的生产速度过慢,导致整个生产线的运行效率下降。
通过调整该设备的生产速度,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通过增加运输通道的数量,减少物料运输时间,也可以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
六、优化方案与实施基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以下优化方案:1. 增加设备数量:通过增加设备数量,可以提高生产线的生产速度,减少生产时间。
2. 调整生产速度: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设备的生产速度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整个生产流程的需求。
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

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Introduction本次报告主要通过Flexsim仿真实验来模拟一个物流仓库的运营情况。
在实验中,我们将会探究在不同情况下,物流仓库的运营效率会如何受到影响,并通过结果来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物流仓库的运营效率。
实验场景描述在我们的物流仓库,我们需要处理两个不同来源的货物:进口和国产。
这两种货物有不同的来源和运输方式。
进口货物需要通过集装箱船从港口运输到我们的仓库,而国产货物则可以由卡车或火车运输。
物流仓库内有3个主要区域:进口货物区、国产货物区以及出口货物区。
我们需要将进口货物和国产货物分别存储在对应的区域内,并在后续的运输过程中将它们分别转移到出口货物区。
实验目的通过对实验场景中不同方案的模拟,探究如何优化物流仓库运营效率。
实验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比较卡车运输模式和火车运输模式之间的效率差异2. 探究不同储存、运输设施数量对物流效率的影响3. 探究两种货物进出库数量对物流效率的影响4. 给出改进方案并提高仓库运营效率实验流程1. 构建实验模型首先,我们需要在Flexsim中构建仓库的模型。
我们需要创建进口货物区、国产货物区和出口货物区,并添加合适数量的储存货架以存储货物。
我们需要在储存节点上添加一个储存规则来确保货物被正确存入。
我们还需要添加合适数量的卸货站、存货站、装货站,以及使用不同方式运输货物的工具(卡车或火车)。
2. 进行实验我们将运行多个不同的实验,以探究不同方案对运营效率的影响。
在每个实验中,我们将记录以下数据:货物进出库数量、货物运输时间、工作人员和工具空闲时间。
3. 分析和提取结果我们将比较实验结果并从中提取结论。
我们将分析不同方案的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
实验结果分析我们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并分别分析了它们的结果。
1. 比较卡车运输模式和火车运输模式之间的效率差异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比较了使用卡车与火车运输货物的效率。
仿真实验室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仿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设立了仿真实验室,旨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验环境和实践操作机会。
本次实训,我选择了“物流仿真模拟实习”作为实训项目,通过学习仿真软件Flexsim的操作和应用,掌握物流仿真建模的基本方法。
二、实训目的1. 掌握仿真软件Flexsim的操作和应用,熟悉通过软件进行物流仿真建模。
2. 记录Flexsim软件仿真模拟的过程,得出仿真的结果。
3. 总结Flexsim仿真软件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三、实训设备PC机,Windows XP,Flexsim教学版四、实训步骤1. 实验一(1)从库里拖出一个发生器放到正投影视图中,如图1所示:图1(2)把其余的实体拖到正投影视图视窗中,如图2所示:图2(3)连接端口连接过程是:按住“A”键,然后用鼠标左键点击发生器并拖曳到暂存区,再释放鼠标键。
拖曳时你将看到一条黄线,释放时变为黑线。
图3(4)根据对实体行为特性的要求改变不同实体的参数。
我们首先从发生器开始设置,最后到吸收器结束。
指定到达速率、设定临时实体类型和颜色、设定暂存区容量、为暂存区指定临时实体流选项、为处理器指定操作时间(5)重置,编译,运行得到如下图所示:(6)保存模型。
2. 实验二(1)装载模型1并编译(2)向模型中添加一个分配器和两个操作员五、实训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并成功完成了物流仿真模拟实习。
以下是对实训结果的分析:1. 仿真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物流系统,为物流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2. 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可以分析不同物流方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
3. 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利用Flexsim软件进行物流仿真建模,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奠定了基础。
六、实训感受与收获1. 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仿真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Flexsim的仿真实验报告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基于Flexsim的仿真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工业工程一班******学号:***********4 基于Flexsim的仿真实验1.实验报告2.提交Flexsim的仿真图基于Flexsim的仿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1实验目的Flexsim是一个基于Windows的,面向对象的仿真环境,用于建立离散事件流程过程。
Flexsim是工程师、管理者和决策人对提出的“关于操作、流程、动态系统的方案”进行试验、评估、视觉化的有效工具。
Flexsim 能一次进行多套方案的仿真实验。
这些方案能自动进行,其结果存放在报告、图表里,这样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丰富的预定义和自定义的行为指示器,像用处、生产量、研制周期、费用等来分析每一个情节。
同时很容易的把结果输出到象微软的Word、Excel等大众应用软件里。
另外,Flexsim具有强力的商务图表功能,海图(Charts)、饼图、直线图表和3D文书能尽情地表现模型的信息,需要的结果可以随时取得。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flexsim软件的以下相关内容:●如何建立一个简单布局●如何连接端口来安排临时实体的路径●如何在Flexsim实体中输入数据和细节●如何编译模型●如何操纵动画演示●如何查看每个Flexsim实体的简单统计数据我们通过学习了解flexsim软件,并使用flexsim软件对实际的生产物流建立模型进行仿真运行。
从而对其物流过程,加工工序流程进行分析,改进,从而得出合理的运营管理生产。
1.2实验要求(1)认识Flexsim仿真软件的基本概念;(2)根据示例建立简单的物流系统的仿真模型;(3)通过Flexsim仿真模型理解物流系统仿真的目的和意义1.2.1实验2.多产品单阶段制造系统仿真与分析某工厂加工三种类型产品的过程。
这三类产品分别从工厂其它车间到达该车间。
这个车间有三台机床,每台机床可以加工一种特定的产品类型。
一旦产品在相应的机床上完成加工,所有产品都必须送到一个公用的检验台进行质量检测。
基于Flexsim的仿真实验报告

《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结课报告实验名称:基于Flexsim的仿真实验报告专业名称:物流管理实验报告 (2)一、实验名称 (3)二、实验要求 (3)三、实验目的 (3)四、实验设备 (3)六、实验步骤 (4)1 概念模型 (4)2 建立Flexsim模型 (4)3 优化实验: (19)七、实验体会 (20)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物流仿真实验二、实验要求⑴根据模型描述和模型数据对配送中心进行建模;⑵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进行利润分析,找出利润最大化的策略。
三、实验目的1、掌握仿真软件Flexsim的操作和应用,熟悉通过软件进行物流仿真建模。
2、记录Flexsim软件仿真模拟的过程,得出仿真的结果。
3、总结Flexsim仿真软件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四、实验设备(1)硬件及其网络环境笔记本电脑、局域网或广域网。
(2)软件及其运行环境Flexsim,Windows 7。
五、实验对象本次实验基于对某生产供应链的实际情况,为解决其中一些不好的运营状况,对厂商的产品生产、供应、配送过程的一些数据进行思考讨论,得出一些更合理的运营数据,为验证我们所设想的运营数据在实际的运营中是否合理,我们创建了这些厂商的运营仿真模型,并为模型设置我们小组思考讨论所得的参数。
六、实验步骤1 概念模型2 建立Flexsim 模型第一步:在模型中加入实体从模型中拖入3个发生器、6个处理器、3个货架、3个暂存区和1个接收器到操作区,如图:第二步:连接端口根据配送流程,对模型进行适宜的连接,所有端口连接均用A连接,如图:第三步:发生器的参数设置为使发生器产生实体不影响后面处理器的生产,尽可能的将时间间隔设置尽可能的小,并对三个发生器做出同样的设定。
打开发生器参数设置窗口,将时间到达间隔设置为常数1,同时为对三个实体进行区别,进行设置产品颜色,点击触发器,打开离开触发的下拉菜单,点击设置临时实体类型,设置不同实体类型,颜色自然发生变化。
并对另外两个发生器进行同样的设置,如图:第四步:处理器(供应商)参数设置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数据对其进行设置,为了描述的需要,将三个处理器看作供应商一、供应商二、供应商三。
生产物流实验系统flexsim仿真报告

供应链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围绕生产物流实验系统展开,进行制造系统的建模、仿真分析与设计优化研究实践。
重点研究运用仿真软件Flexsim,对生产物流实验系统的生产运行过程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并进行系统改造的方案论证。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对照实验系统,参考有关系统资料及参考案例,在对系统的基本布局、工作特点、工作流程、及实验生产设备等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Flexsim工具进行建模,并对其生产过程进行仿真。
通过仿真分析了解有关生产实验系统方案是否满足预期运行目标的需要,并且针对仿真生产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与瓶颈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最终完成对于该生产系统的整体产能及物流运作分析,为系统改造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生产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基础知识研究结合有关实验系统的生产运作原型,深入研究制造系统的运作控制,及其系统建模与仿真相关知识;熟悉掌握Flexsim建模仿真工具及其安装运行环境,为具体的实验与分析应用做好前期的理论与技术知识准备。
2. 系统总体了解结合所给的实验系统资料及建模仿真设计型实验参考案例,了解本实验系统的物流过程、实验加工与物料处理过程运行控制规则,及具体实验流程等相关方面。
在此基础上拟定自己的不同于所给参考案例的实验方案,为进一步的建模与仿真分析做准备。
3. 系统建模及初步的仿真运行调试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Flexsim建模,对各个相应的系统仿真模块进行设计,完成细节上的充分考虑,通过初步调试,验证并确定最终的系统仿真模型。
4. 系统仿真与分析针对实验所期望解决的问题,分析仿真数据结果;根据结果对模型进行必要的参数设置与调整;比较不同参数设置下的仿真数据结果,得出分析结论或理想的系统设计方案。
四、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要求记录基本操作步骤以及所得仿真分析数据。
分析模型参数设置及仿真结果数据,得出分析结论或理想的系统设计方案。
五、思考题1.若考虑AGV小车在装运物料a2的途中同时装运物料c到达总装线4,则相应的小车运行速度如何设置比较合适?在给定的Flexsim模型上,加入5个网络结点,分别位于物料a2的队列K1,物料c货架K2,2台组装机K3K4和一个总结点K5,K5连接K3K4,并形成以K1-K2-K5-K1这样的循环单向路径,以达到AGV小车从K1处取得物料a2,再到K2取得物料c,最后到K5分配物料a2和c到相应的组装机K3K4,最后再通过K5返回到K1,以此循环下去。
Flexsim仿真软件实习报告

Flexsim仿真软件实习报告⿊龙江⼯程学院FLEXSIM实训零售配送中⼼设计与仿真报告书院部名称:汽车与交通⼯程学院学⽣姓名:专业名称:物流⼯程班级:物流⼯程13-1时间:2016年11⽉28⽇⾄2016年12⽉2⽇1.实训⽬的掌握FLEXSIM软件建模和仿真的步骤,能对实际的案例进⾏建模仿真并运⾏成功。
分析整体过程的瓶颈,针对问题改进模型。
2.实训题⽬零售企业配送中⼼以摘果式分拣模式分拣供应商送达的A、B、C、D类产品。
其中A、B、C三类产品由同⼀家供应商送达,D 产品由另⼀家供应商送达。
产品到达后,A、B、C类产品依其不同类型进⾏划分,经由分离器分离处理,把产品按其不同的类型分开,再送到不同的货架上等待配送。
D产品由于其周转速度快送达配送中⼼后直接进⼊暂存区等待配送。
配送时,由2名拣选⼯作⼈员分2组进⾏拣选,拣选A、B类产品各2个进⾏打包,由传送带送出。
拣选C、D类产品各2个进⾏打包,由另⼀条传送带送出。
另已知,A、B、C产品以整箱的形式到达配送中⼼,平均每15秒到达⼀箱产品,标准差为2秒;D产品以平均每20秒,标准差为3秒到达暂存区。
全部服从正态分布。
产品运送过程需要使⽤两辆叉车,其中⼀辆叉车实现将暂存区的产品放⼊货架,另⼀辆叉车负责将货架的产品进⾏分拣。
3个货架,每个货架均有10层,10列,货架长20⽶。
布局如下图所⽰。
3.实验过程及内容3.1产品到达设置1. 产品A,在“发⽣器”选项卡中设置到达⽅式为“到达时间间隔”,临时实体类型为“Box”,到达时间间隔设为:“正态分布,均值15,标准差2,随机数流为1”(如图1)。
在“触发器”选项卡的“创建触发”选项内设置临时实体颜⾊为红⾊,设置临时实体类型为1。
2. 产品B,在“发⽣器”选项卡中设置到达⽅式,临时实体类型,到达时间间隔与产品A相同。
在“触发器”选项卡的“创建触发”选项内设置临时实体颜⾊为绿⾊,设置临时实体类型为2。
3. 产品C,在“发⽣器”选项卡中设置到达⽅式,临时实体类型,到达时间间隔与产品A相同。
Flexsim仿真课设实验报告

实验一多产品多阶段指导系统仿真与分析一、目的通过本次上机实验,熟悉和使用Flexsim的基本操作,并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实现相应的功能。
二、问题描述有一个制造车间由4组机器组成,第1,2,3,4组机器分别有3,2,4,3台相同的机器。
这个车间需要加工四种原料,四种原料分别要求完成4、3、2、3道工序,而每道工序必须在指定的机器组上处理,按照事先规定好的工艺顺序进行。
假定在保持车间逐日连续工作的条件下,对系统进行365天的仿真运行(每天按8 小时计算),计算每组机器队列中的平均产品数以及平均等待时间。
通过仿真运行,找出影响系统的瓶颈因素,并对模型加以改进。
系统数据四种原料到达车间的间隔时间分别服从均值为50,30,75,40分钟的正态分布。
四种原料的工艺路线如表6.1 所示。
第1种原料首先在第3组机器上加工,然后在第1组、再在第2组机器上加工,最后在第4组机器上完成最后工序。
第1种原料在机器组3、1、2、4加工,在机器组3、1、2、4加工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0、36、51、30;第2种原料在机器组4、1、3加工,在机器组4、1、3加工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6、48、45;第3种原料在机器组2、3加工,在机器组2、3加工的平均时间分别为72、60,第四种原料在机器组在1、4、2加工,在机器组1、4、2加工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0,55,42如下表所示。
该组机器处的一个一个服从先进现出FIFO(FIRST IN FIRST OUT)规则的队列。
前一天没有完成的任务,第二天继续加工,在某机器上完成一个工序的时间服从Erlang分布,其平均值取决于原料的类别以及机器的组别。
例如表11.1中的第2类原料,它的第一道工序是在第4组机器上加工,加工时间服从66的Erlang分布。
概念模型图:三、建模过程双击打开flexsim软件,出现以下界面:点击左上角文件下方的新建图标,如下图所标示可出现以下图示界面:上图左边所示实体库即为本次建模所要用到的对象,根据问题分析得知,本次建模需要用到12个处理器:分为1,2,3,4组,每组分别有3,2,4,3个处理器。
物流系统仿真_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Flexsim仿真软件,对物流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以评估系统性能,找出潜在瓶颈,并提出优化方案。
通过本实验,我们希望达到以下目标:1. 熟悉Flexsi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 学会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物流系统模型。
3. 利用仿真技术分析物流系统性能,找出系统瓶颈。
4. 提出优化方案,提高物流系统效率。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物流系统——某电商企业的仓库配送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以下是实验内容的具体描述:1. 模型建立:- 设计物流系统模型,包括收货区、存储区、拣选区、打包区、发货区等模块。
- 定义各个模块的实体类型、数量、处理时间等参数。
- 设置仿真时间、运行时间等仿真参数。
2. 仿真运行:- 使用Flexsim软件运行仿真模型,收集系统运行数据。
- 分析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如订单处理时间、系统吞吐量、库存水平等。
3. 性能分析:- 分析仿真结果,找出系统瓶颈,如拣选区拥堵、打包区等待时间过长等。
- 分析系统性能与仿真参数之间的关系,如订单处理时间与订单量、存储容量等。
4. 优化方案:- 针对系统瓶颈,提出优化方案,如调整拣选路径、增加拣选人员、优化存储策略等。
- 重新运行仿真模型,评估优化方案的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系统性能指标:- 订单处理时间:平均订单处理时间为45分钟。
- 系统吞吐量:平均每小时处理订单量为10单。
- 库存水平:平均库存量为150件。
2. 系统瓶颈分析:- 拣选区拥堵:由于拣选路径不合理,导致拣选人员频繁往返,导致拥堵。
- 打包区等待时间过长:打包区设备数量不足,导致订单积压。
3. 优化方案:- 调整拣选路径:优化拣选路径,减少拣选人员往返次数,提高拣选效率。
- 增加打包区设备:增加打包区设备数量,缩短订单打包时间。
- 优化存储策略:采用先进先出(FIFO)存储策略,减少库存积压。
4. 优化效果评估:- 优化后的订单处理时间缩短至30分钟。
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

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利用FlexSim仿真实验优化生产流程》摘要:本实验利用FlexSim仿真软件对某生产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了优化实验。
通过建立生产流程模型,模拟了不同生产方案下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生产调度和资源配置方面,FlexSim仿真软件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生产优化方案。
1. 引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通过合理的生产流程和资源配置来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了企业管理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FlexSim仿真软件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优化工具,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 实验方法本实验选择某生产企业的生产流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FlexSim仿真软件建立了生产流程模型。
在模型中,包括了原材料进货、生产加工、半成品存储、成品包装等环节。
通过调整不同的生产参数和资源配置方案,模拟了多种生产方案下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情况。
3.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产方案下,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存在明显差异。
通过对比分析,找到了一种优化的生产调度和资源配置方案,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4. 实验结论通过FlexSim仿真软件的应用,我们成功地优化了某生产企业的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
因此,FlexSim仿真软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生产优化方案。
5.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FlexSim仿真软件在生产优化方面的应用,探索更多的优化方案,为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生产管理方案。
综上所述,本实验利用FlexSim仿真软件对某生产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了优化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
这将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生产优化思路,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Flexsim仿真软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和要求1.开展实验的目的在于加深对物流系统仿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系统仿真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利用仿真工具和手段解决实际工程、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同时仿真实训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实验任务的情况,综合打分。
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3.实验报告要严格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撰写,需在封面注明课程名称、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等信息。
4.实验报告正文以模型为单位,每个模型至少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模型描述、模型布局、建立连接、参数设定和代码编写以及仿真模型运行结果。
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
5.实验报告做好后,用A4纸张打印出来,左侧两颗钉装订,及时上交给指导老师。
值:getitemtype(item)Case:case 1: colorwhite(item);break;case 2: colorblue(item);break;case 3: colorblack(item);break;default: colorarray(item, value);break点击应用贰..鼠标双击发生器,点击临时实体流在输出—发送至端口处选择:根据临时实体类型值执行不同的Case值勾选使用运输工具后选择—按下列条件请求运输工具选择:根据临时实体类型值执行不同的Case值getitemtype(item)Cases:case 1: portnum = 1; break;case 2: portnum = 2; break;case 3: portnum = 2; break;default: portnum = 1; break;点击应用点击重置——运行三、实验结果(结论)操作员1将发生器产生的蓝色临时实体2和黑色临时实体3,分别搬运到暂存区2和暂存区3;操作员2将发生器产生的白色临时实体1搬运到暂存区1。
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

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集美大学实验课程: Flexsim仿真实验姓名: 阮达毅学号: 2007956028 班级: 物流0791班学院: 航海学院报告成绩:实验项目1 混合流水线系统仿真与分析1建立概念模型1.1概念定义多对象流水线生产有良种基本形式。
一种是可变流水线,其特点是:在计划期内,按照一定的间隔期,成批轮番生产多种产品;在间隔期内,只生产一种产品,在完成规定的批量后,转生产另一种产品。
另一种是混合流水线,其特点是:在同一时间内,流水线上混合生产多种产品,按固定的混合产品组组织生产,即将不同的产品按固定的比例和生产顺序编成产品组。
一个组一个组地在流水线上进行生产。
1.2模型描述一个工厂有5个不同的车间(普通车间,钻床车间,铣床车间,磨床车间,检测车间),加工3种类型产品。
每种产品都要按工艺顺序在5个不同的车间完成5道工序。
假定在保持车间逐日连续工作的条件下,仿真在多对象平准化中生产采用不同投产顺序来生产给定数量的3种产品。
通过改变投产顺序使产量、品种、工时和负荷趋于均衡,来减少时间损失。
如果一项作业在特定时间到达车间,发现该组机器全都忙着,该作业就在该组机器处排入一个FIFO规则的队列的暂存区,如果有前一天没有完成的任务,第二天继续加工。
1.3系统数据普通车间钻床车间铣床车间磨床车间检测车间机器数量 3 3 2 3 1普通机床钻床铣床磨床检测产品1 5 5 4 4 6产品2 4 4 3 4 3产品3 4 5 3 4 1总数(个) 每批量(个) 时间间隔(min)产品1 1000 10 3产品2 500 5 3产品3 200 2 3 1.4概念模型毛坯普通机床钻床铣床成品检测磨床2建立Flexsim模型第1步:在模型中生成所有实体:从左边实体库中依次拖拽出所有实体(一个Source,5个Queue,12个Processor,一个Conveyor,一个Sink)放在右边模型视图中,调整至适当的位置第2步:修改名称:双击左边暂存区,弹出实体属性的对话框,在名称栏里修改成相应名称第3步:连接端口:第4步:给Source指定临时实体流到达参数:第5步:给暂存区GeneralQueue设定参数第6步:给普通车间处理器组设定参数第7步:给钻床车间处理器组设定参数:第8步:给铣床车间处理器组设定参数:第9步:给磨床车间处理器组设定参数:第10步:给测试车间处理器组设定参数:第11步:设置模型停止时间:2系统分析与改进:1.改变123种类产品的投产顺序,输出相应的仿真报告,: (1).生产顺序:先生产1类型产品,再生产2类产,再生产3类产品 (2).生产顺序:先生产1类产品,再生产3类产品,再生产2类产品 (3).生产顺序:先生产2类产品,再生产1类产品,再生产3类产品 (4).生产顺序:先生产2类产品,再生产3类产品,再生产1类产品 (5).生产顺序:先生产3类产品,再生产1类产品,再生产2产品 (6).生产顺序:先生产3类产品,再生产2类产品,再生产1类产品仿真时间3000分钟因为第四种投产方案(4).生产顺序:先生产2类产品,再生产3类产品,再生产1类产品的MEAN值最大所以第四种投产方案最优2.为系统添加一个Processor添加了Processor后,产品数量MEAN植增大,改善了原来的模型。
flexsim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1. 实验目的学习配送中心建设流程和运营管理。
编写项目建议书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配送中心的运营绩效评价。
2. 实验内容运用Flexsim 软件,模拟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阶段,运营阶段,绩效评估.3. 实验过程及内容 3.1实验背景:某快运公司在南京的物流园区建立一个配送中心,用来满足凯蒂服饰的配送业务需求,为凯蒂服饰公司的仓储、分拣、配送等作业提供服务。
该配送中心作为服装供应链中间一环,其上游连接服装企业,下游连接销售门店,模型如下:3.2作业区域设置服装供应链系统假设和配送中心系统运作流程描述如下: (1)将配送中心抽象出四个业务作业流程P1、P2、P3、P4。
P1表示入库验收作业,P2表示分拣作业,P3表示流通加工作业(如包装、刷标志、贴标签等),P4表示出库发货作业;(2)服装送至配送中心。
在Pl 作业环节,每单位货物耗用时间为uniform(120,20)s ;(3)然后依次经过其它各个作业环节:在P2环节,每单位货物耗用时间为uniform(5,2)min ;在P3环节,耗用时间为normal(300,30)s ;在P4环节,耗用时间为normal(6,1)min ;最后货物在集运区等待装车发运; (4)每两个作业环节之间需要uniform(60,lO)s 的调整时间;(5)当有订单或需求到达时,按照需求提货出库,订单到达时间间隔服从随机分布uniform(500,lO)min ;每个订单的需求量为normal(80,5)个单位的产品。
服 务企业销 售 门 店 收 货区集装化和装运配送中心 P2 P4 P1 P33.3 建模仿真设计完成后的整体布局图参数设置:1、发生器,订单的到达服从均匀分布U(30000,600)2、分离器设置订单的需求量服从正态分布:N(80,5)3、P1处理器在Pl作业环节,每单位货物耗用时间为uniform(120,20)s;4、P2处理器在P2环节,每单位货物耗用时间为uniform(5,2)min;5、P3处理器在P3环节,耗用时间为normal(300,30)s;6、P4处理器在P4环节,耗用时间为normal(6,1)min;7、包装箱发生器7.合成器参数仿真周期设为一个月(2592000)和一天(86400),使用复演法做多次独立的仿真试验,然后通过观察、统计、分析实时状态图和导出的仿真实验数据,得到最终的仿真结果。
《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

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Flexsim 仿真实验》报告专业 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指导老师 张洪亮实验(或实训)时间 十九周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2016 年7月7日班级 流131学号 139094152一、实验(或实训)目的、任务1基本掌握全局表的使用2理解简单的仿真语言3简单使用可视化工具二、实验(或实训)基本内容(要点)运用Flexsim软件了解多产品加工生产系统仿真的过程。
模型介绍:发生器产生四种临时实体,服从整数均匀分布,类型值分别为1、2、3、4, 颜色分别为绿色、蓝色、白色、黄色,进入暂存区 1 ;临时实体到达的时间间隔exponential(O,1O,O)然后随机进入处理器进行加工,可以使用的处理器有四个,不同类型的临时实体在处理器上的加工时间不同,详情如下表:加工结束后,进入暂存区2存放,并由叉车搬运至货架。
同时,在各个处理器附近用可视化工具显示该处理器的实时加工时间三、实验(实训)原理(或借助的理论)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系统、模型和系统仿真系统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对象的组合。
可以分为工程系统和非工程系统。
系统模型是反映内部要素的关系,反映系统某昔日方面本质特征,以及内部要素与外界环境关系的形同抽象。
模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象模型,二类是抽象模型,包括概念模型、模拟模型、图标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通过Flexsim可成功解决: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等候时间和排队长度,有效分配资源,消除缺货问题,把故障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把废弃物的负面 影响减至最低,研究可替换的投资概念,决定零件经过的时间,研究降低成本 计划,建立最优批量和工件排序,解决物料发送问题,研究设备预置时间和改 换工具的影响。
Flexsim 软件的基本术语:Flexsim 实体,临时实体,临时实体类型,端口, 模型视图。
四、 所使用到的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图纸或软件等 计算机Flexsim 软件五、 实验(或实训)步骤 步骤一:模型布局双击Flexsim 图标打开应用程序,此时可看到Flexsim 菜单、工具条、实体库和正投影模型视窗,将发生器、暂存区、处理器、叉车和货架拖至模型窗口步骤二:连线连接端口来安排临时实体的逻辑路径。
物流仿真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物流系统的优化和效率提升对于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物流仿真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物流系统分析和优化工具,在物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物流仿真软件,模拟和分析物流系统的运行情况,探讨物流系统优化方案,为实际物流系统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采用Flexsim仿真软件,对某一物流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和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物流系统模型:根据实际物流系统情况,利用Flexsim软件建立物流系统模型,包括物流节点、设备、运输线路等。
(2)设置系统参数:根据实际物流系统参数,如设备数量、运输能力、作业时间等,设置仿真模型参数。
(3)运行仿真实验:运行仿真实验,收集系统运行数据,如系统运行时间、作业效率、资源利用率等。
(4)分析仿真结果: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
2. 实验步骤(1)安装Flexsim软件:在计算机上安装Flexsim软件,并进行初始化设置。
(2)建立物流系统模型:根据实际物流系统情况,利用Flexsim软件建立物流系统模型,包括物流节点、设备、运输线路等。
(3)设置系统参数:根据实际物流系统参数,如设备数量、运输能力、作业时间等,设置仿真模型参数。
(4)运行仿真实验:运行仿真实验,观察系统运行情况,收集系统运行数据。
(5)分析仿真结果: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仿真结果(1)系统运行时间:通过仿真实验,得到物流系统运行时间约为X小时。
(2)作业效率:系统作业效率达到Y%。
(3)资源利用率:系统资源利用率达到Z%。
2. 分析与讨论(1)系统运行时间较长:分析系统运行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运输线路不合理、设备配置不合理等因素导致。
(2)作业效率较低:分析作业效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物流节点作业时间过长、设备利用率不高等因素导致。
物流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和要求1.开展实验的目的在于加深对物流系统仿真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系统仿真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利用仿真工具和手段解决实际工程、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同时仿真实训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实验任务的情况,综合打分。
成绩评定实行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3.实验报告要严格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撰写,需在封面注明课程名称、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等信息。
4.实验报告正文以模型为单位,每个模型至少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模型描述、模型布局、建立连接、参数设定和代码编写以及仿真模型运行结果。
正文字体为宋体小四、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
5.实验报告做好后,用A4纸张打印出来,左侧两颗钉装订,及时上交给指导老师。
值:getitemtype(item)Case:case 1: colorwhite(item);break;case 2: colorblue(item);break;case 3: colorblack(item);break;default: colorarray(item, value);break点击应用贰..鼠标双击发生器,点击临时实体流在输出—发送至端口处选择:根据临时实体类型值执行不同的Case值勾选使用运输工具后选择—按下列条件请求运输工具选择:根据临时实体类型值执行不同的Case值getitemtype(item)Cases:case 1: portnum = 1; break;case 2: portnum = 2; break;case 3: portnum = 2; break;default: portnum = 1; break;点击应用点击重置——运行三、实验结果(结论)操作员1将发生器产生的蓝色临时实体2和黑色临时实体3,分别搬运到暂存区2和暂存区3;操作员2将发生器产生的白色临时实体1搬运到暂存区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Flexsim仿真实验》报告专业物流工程班级流131姓名潘霞学号139094152指导老师张洪亮实验(或实训)时间十九周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6年7月7日一、实验(或实训)目的、任务1基本掌握全局表的使用2理解简单的仿真语言3简单使用可视化工具二、实验(或实训)基本内容(要点)运用Flexsim软件了解多产品加工生产系统仿真的过程。
模型介绍:发生器产生四种临时实体,服从整数均匀分布,类型值分别为1、2、3、4,颜色分别为绿色、蓝色、白色、黄色,进入暂存区1;临时实体到达的时间间隔exponential(0,10,0)然后随机进入处理器进行加工,可以使用的处理器有四个,不同类型的临时实体在处理器上的加工时间不同,详情如下表:加工结束后,进入暂存区2存放,并由叉车搬运至货架。
同时,在各个处理器附近用可视化工具显示该处理器的实时加工时间。
三、实验(实训)原理(或借助的理论)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系统、模型和系统仿真系统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对象的组合。
可以分为工程系统和非工程系统。
系统模型是反映内部要素的关系,反映系统某昔日方面本质特征,以及内部要素与外界环境关系的形同抽象。
模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象模型,二类是抽象模型,包括概念模型、模拟模型、图标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通过Flexsim可成功解决: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等候时间和排队长度,有效分配资源,消除缺货问题,把故障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把废弃物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研究可替换的投资概念,决定零件经过的时间,研究降低成本计划,建立最优批量和工件排序,解决物料发送问题,研究设备预置时间和改换工具的影响。
Flexsim软件的基本术语:Flexsim实体,临时实体,临时实体类型,端口,模型视图。
四、所使用到的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图纸或软件等计算机Flexsim软件五、实验(或实训)步骤步骤一:模型布局双击Flexsim图标打开应用程序,此时可看到Flexsim菜单、工具条、实体库和正投影模型视窗,将发生器、暂存区、处理器、叉车和货架拖至模型窗口。
步骤二:连线连接端口来安排临时实体的逻辑路径。
连接方法:发生器与暂存区1——“A”连接;暂存区4分别与处理器5、6、7、8——“A”连接;处理器5、6、7、8分别与暂存区12——“A”连接;暂存区12货架“A”连接。
暂存区12与叉车S连接。
步骤三:参数设置1.设置临时实体类型和颜色的设定双击打开“发生器”的属性窗口打开“触发器”选项卡在“创建触发”下添加“设置临时实体类型”;然后在选择根据“不同的case值设置颜色”,分别将类型1/2/3/4的临时实体设置成绿色、蓝色、白色及黄色;并在发生器下“临时实体到达时间间隔”设为exponential(0,10,0)2设置临时实体流向双击打开“暂存区4”的属性窗口打开“临时实体流”选项卡在“输出发送至端口”下选择“随机端口”其余实体的临时实体流向均选择默认设置,即发送至“第一个可用端口”,不做修改。
3处理器加工时间在Flexsim软件菜单栏>“工具”下拉菜单中添加如下一个全局表:表名设为:jiagongshijian;行数、列数都为4。
如下图:3处理器加工时间的实现击打开“处理器5”属性窗口,在“加工时间”下拉菜单中选择“按照全局表查询”,具体设置如下图:同理:对处理器6、7、8做同样的设置,区别在于表格列的查询分别设置为2、3、4。
如下图所示:处理器6:处理器7:处理器8:4.调用叉车进行搬运在暂存区12,临时实体流选项卡下,输出发送至端口下勾选“使用运输工具”步骤四:添加可视化工具1.在视觉类实体中拖拽可视化工具“文本”双击打开其属性界面,在文本显示下拉菜单中选择“显示实体统计”,进行如下设置依次拖至文本于窗口,进行处理器6、7、8的可视化设置。
2.调整可视化工具,方便对文本进行直观的观察设置好如图步骤五:点击“重置”按钮,运行模型,查看运行结果六、实验(实训)结果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七.思考题解答如何显示处理器的实体统计工作的情况?如图双击处理器打开属性管理,找到上图所示文本,打开,将数字改为Number即可。
八、实验(或实训)总结、评价通过对Flexsim应用软件的操作,掌握了此软件基本的使用方法。
在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时,能够利用软件做出模型。
在操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但是经过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很容易的解决了障碍。
另外,细心,条理清晰是必不可少的品质。
各项实物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连接对象和顺序一旦出错便会导致完全不同的实验结果。
因此,只有熟练的勾画模型的整体概念,并正确的链接,设置参数,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通过对Flexsim的了解感受到,这是对学习物流专业十分有力的工具,其优越的仿真性使系统模拟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省去了繁杂的步骤,节省了不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
同时通过此次实践学习,感受到仿真的乐趣,其运作的各种实体图形给我们带来很多仿真都没有的新鲜感。
而且操作简单加深了我们对物流的认识并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Flexsim仿真实验二》实验报告一、实验(或实训)目的、任务1.熟练运用用Flexsim的A连接2.熟练的运用分拣传送带进行分拣3.深入理解运动系统的建模思想二、实验(或实训)基本内容(要点)某企业生产四种类型的产品,四种产品的到达时间分别为:normal(6,2)、固定值7、指数分布exponential(6,1)、exponential(7,3)。
四种产品经过环形分拣线,按颜色顺序进入相应的传送带然后进入相应的货架。
假定发生器产生四种临时实体,类型值分别为1、2、3、4,颜色分别为白色、绿色、红色和黄色,请建立模型。
三、实验(实训)原理(或借助的理论)Flexsim由位于美国犹他州奥勒姆市的Flexsim Software Products公司出品,是一款商业化离散事件系统仿真软件。
Flexsim已成功地应用在多个领域,特别适合于生产制造、仓储配送、交通运输等物流系统领域。
Flexsim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并具有3D显示功能。
建模快捷方便和显示能力强是Flexsim仿真软件的重要特点。
该软件提供了原始数据拟合、输入建模、虚拟现实显示、运行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对结果进行优化、生成3D动画影像文件等功能,也提供了与其他工具软件的接口。
Flexsim提供了仿真模型与ExperFit 和Microsoft Excel的接口,通过ExperFit对输入数据进行分布拟合,可以同时在Microsoft Excel中方便地实现和仿真模型之间的数据交换,包括输出在运行模型过程中动态修改的运行参数。
四、所使用到的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图纸或软件等计算机Flexsim软件五、实验(或实训)步骤步骤一模型布局1.构建环形分拣线。
将分拣传送带拖至视图中,双击进行属性设置。
依次添加6个section如上图所示。
2.拖入分拣传送带之后进行相应的参数设置,使之成为椭圆形状,中共有六段分拣传送带。
3.分拣传送带的第三、四、五、六部分,的类型分别设置为“弯曲”、“平直”、“弯曲”及“弯曲”。
如图,设置好的分拣带如下图:4.此外,在布局过程中为了显示立体效果,将分拣传送带Z轴的高度提升至3,并调整视图。
调整好的视图如下:将环形分拣带旋转90度:5.拖入传送带,四条传送带进行倾斜摆放,靠近分拣传动带的一端高度设置为3,另一端与货架的第一层高度持平。
6.以传送带12为例:设置好之后,将四条传送带按如下图放置:步骤二连线1.将4个货架21、22、23、24和4个发生器17、18、19、20拖入视图平行摆放。
发生器17、18、19、20与分拣传送带——“A”连接;分拣传送带与传送带15、传送带16、传送带17及传送带18——“A”连接;传送带15和货架24——“A”连接;传送带16和货架23——“A”连接;传送带17和货架22——“A”连接;传送带18和货架21——“A”连接;步骤三四个发生器设置以发生器17和20为例,根据要求,设置产品的到达时间间隔,临时实体的颜色和类型如下图:四种产品的到达时间分别为:normal(6,2)、固定值7、指数分布exponential(6,1)、exponential(7,3)。
发生器产生四种临时实体,类型值分别为1、2、3、4,颜色分别为白色、绿色、红色和黄色。
步骤四分拣传送带端口设置在分拣传送带临时实体流选项卡下设置分拣传送带的出口,使之与后面传送带的位置相匹配,通过尝试确定了分拣传送带的四个出口,具体如下:步骤五传送带设置题目中要求传送带12、13、14及15分别运送类型为1、2、3、4的产品,故本案例中采用拉式入策略:传送带12拉入类型为1的产品传动带13拉入类型为2的产品传送带14拉入类型为3的产品传送带15拉入类型为4的产品以传送带12为例,具体设置如下:步骤六运行仿真模型六、实验(实训)结果七.思考解答题系统重置运行后,为什么所有的颜色的包裹只流向第一个货架?答:每个发生器的临时实体未改,全为1,而不是每个发生器各自对应各自的货架,即发生器3的临时实体为1,发生器4的临时实体为2,发生器5的临时实体为3,发生器4的临时实体为4。
八、实验(或实训)总结、评价通过这个几次的物流仿真实验,我们不仅可以初步掌握物流系统仿真的基本理论,同时可以掌握实际仿真的步骤与方法。
物流仿真是针对物流系统进行系统建模,并在电子计算机上编制相应应用程序,模拟实际物流系统运行状况,并统计和分析模拟结果,用以指导实际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运作管理评估对象系统:配送中心、仓库存储系统、拣货系统、运输系统等的整体能力的一种评价方法。
仿真是对已经存在或尚未真实存在并且处于规划设计中的系统,构造系统模型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的复杂活动。
在信息时代,仿真被赋予继理论推导和科学试验之后的第三种新型科研方法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各个环节。
尤其在物流这个新兴产业和新兴学科中,仿真成为不可或缺的支持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