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自然灾害事件成灾机制的研究具有量比的含义。一方面是致灾 物质运动所具有的速度、动能和冲击力;另一方面是人为设施的承 受能力。比较复杂的是人为设施的承受能力临界限度的确定,往往 受到许多可变的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导致其理论计算的临界限度总 是大于实际可能承受的临界限度,因此不得不对人为设施的承受能 力附加保险系数。
2、如滑坡:具有临床弹性冲动加速效应(后缘拉张、前缘剪切、 中部锁固段滑床上部岩体以“弹性冲动”或“弹性回跳”的加速 方式骤然暴发);临床峰残强降加速效应(滑床两侧岩体受扰动 后骤然大幅度降低抗滑阻力,使滑体在瞬间获得相当高的加速 度);外加波动震荡影响的坡体震荡加速效应。与重力关系不大, 而与应力释放的加速效应有关。
触发或诱发因素:自然界部分物质具备了进入急剧位移条件 后,常因某种能动作用而于瞬间进入急剧位移状态。上述起触 动作用的因素称诱发因素。
ຫໍສະໝຸດ Baidu
滑坡体
1、诱发因素对自然灾害事件来说仍然属于“外因”,导致自然界 物质瞬时进入急剧位移运动状态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其内部潜在能 量的积累和瞬间的转换(促成已具有的潜在能量在瞬间发生变 化)。
准、要求以及认识的差异性)
(1)灾害事件延续性分类:爆发、迁延、过度型 (2)成因机制分类: (3)现象特征分类:灾害过程显示的现象特征划分。我国通常划
分7类:旱、洪涝、震、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农业灾害、林业 灾害。 3、建议分类: (1)骤发型: (2)缓发型:均有显性与隐性分类 三、自然灾害分级 1、划分意义: 2、等级划分标准的原则或依据:事件强度、破坏程度
据国外部分记载,这一时期欧洲、南美、日本等地,发生地震, 洪、旱等重大灾害也是很频繁的。为什么这一时期灾害如此严重, 科学上尚无定论。天文学家根据太阳黑子数量的历史记载,发现这 一时期太阳黑子数量最少,表示太阳活动最弱,称之为蒙德极小期。 这一天文因素与嘉荫期灾害群发是否有因果关系,科学上尚在努力 研究之中。除了这一群发期之外,还发现有夏禹灾害群发期(四千 年前)、两汉灾害群发期(公元前200一公元200年)等。
事件,前者为诱发,后者为延续的现象。
2、不同的自然灾害链
(1) 滑坡 洪灾
如智利1960年5月21-30号连续
大震
三次7.7、7.8、8.5级大地震
海啸
(2)
暴雨 溃坝
地震 崩塌 暴雨 溃坝
(堆石坝) ……
(反复)
洪灾 洪灾
原因:构造、深切河谷、多震、暴雨、生态恶化等
(3)由热带气旋引发的自然灾害链更普遍:
九 寨 沟 的 长 海
“海子”前端堤埂的形成除与钙华的不断堆积有关外,在九寨沟 内的峡谷段,沿陡峭的山坡常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由此造 成的堵塞也有利于湖泊的形成。
4、过量的暴雨和洪灾:过量暴雨 洪灾 5、火山:熔岩流(掩埋、高温火烧、洪水雪灾等)、碎屑流(泥
流、急流、重力流、弹道抛射物、)、喷气(毒)、气浪(热 浪)、尘流(尘罩、气候变化)、火山地震(崩塌、海啸、地热 异常等) 例如: 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1931、12、13-28,尘雨; 阿贡火山:1963年,毒气,热灰温度高达110度,暴雨挟硫酸 灰、 毒气袭击巴厘岛; 1917年,萨尔瓦多博克龙火山:滚烫的湖水淹没15个镇子,10 万间茅屋,付之一炬; 墨西哥钦乔纳尔火山:1982年3-4月,使82、83年日射量减少 20%;
第三章 自然灾害分类
一、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
1、“天灾”与“人祸”: (1)《老子》、《左传》中有对天灾人祸的认识; 《左传•僖公十三年》中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 《左传•宣公十六年》中称:“凡火,人火为火(祸),天火为
灾”。 (2) 陈高庸《中国历代天灾与人祸表》(民国28年编撰):
自然灾害主要涉及震、水、旱、饥谨、潮灾、螟、蝗及瘟疫 等;
冲、淹、埋、挟、淤、磨、刻、堵等。 3、自然灾害的成灾机制,不仅在于不同自然灾害事件之间存在个
性和共性,而且在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同种自然灾害之 间也存在个性和共性。共性来自于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所固有的 物质运动的性质和特点,个性则受制于自然灾害事件发生的自然 -社会背景。
陕西安康地区平利古县城的变迁
3、对洪水来说,暴雨、连续阴雨、融冰化雪等只是提供洪水源; 造成溃堤和急流奔泻的真正原因在于积累水体的激越膨胀(后续 洪流的冲击、雷击、气流脉冲、泻流的降荷减压等)。
4、存在“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情况。
五、自然灾害事件的成灾机制 1、地震为例:
原生效应、次生效应、衍生效应(也有地域分异现象) 2、水灾为例:
日本则把19世纪70年代、90年代、20世纪的20年代和40年代划 为干旱时段。国外有些学者将1920-l925年,1944-1948年,1959 年-1961年,划分为地中海地区的干旱时段(或干旱时节)北非的 干旱时段是1920-1925年,1945-1950年。
灾害群发幕和群发节现象的成因如何,也是科学上热烈 研究的 课题。例如有些人很注意太阳黑子22年磁周期与群发幕的关系,有 些人注意厄尔尼诺现象与灾害群发节可能的时序关系和物理联系。
3、地震的震级和烈度:M=lgA(震中距100km处标准地震仪记录的水 平最大振幅(微米)的常用对数值)
1)Ms表示(面波震级) 2)地震烈度分类:基本烈度、场地烈度和设计烈度 4、滑坡体、暴雨、气旋、洪水、海啸(津浪)、尘暴、塌陷沉降、酸雨
第四章 自然灾害链和自然灾害群发
一、自然灾害链
1、概念: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后,由它诱发并再发一连串的其他灾害
二、自然灾害群发:
1、概念:一段时间内(10-100年),于一些地区发生多种多 次重大自然灾害灾害事件并造成重大损失的现象。 2、举例:
17世纪(第四小冰期)明末清初的自然灾害群发现象及其特 点: (1)低温;(2)频繁的旱灾;如1628-1641,陕“十亡之 九”,冀“尸骸遍野”,豫“民饿死者十之五六”,“流亡十 之三四”(3)尘暴;如1639-1644,“白昼如夜,相对不相 见”;(4)震;3次8级地震、1668山东郯城8.5(5)火;(6) 蝗虫、瘟疫、饥荒;如海河流域75/100年,蝗灾,迁安“秋七 月飞蝗蔽日,积地尺余厚”。“弥望千里,绝无人烟”。
3、成因分析:
内在联系:不同认识、缺乏足够的观测资料;有些存在密切 联系易于理解。
高层次联系:太阳活动(如1627-1726,太阳活动极弱期对 应火山爆发增多,随之降温;厄尔尼诺出现在极弱之末);九 大行星地心会聚的参数变化与千年尺度的自然灾害现象和百年 尺度的自然灾害相对频繁期有同步演变关系。
任振球在2008年《中国环境报》撰文指出,天文参数变化的 调制和地球系统内部的反馈放大,是形成各种不同时间尺度的 自然灾害群发现象的基本原因,天文参数的变化是根本原因。
三、自然灾害的发生基础 1、发生基础:自然灾害发生所必备的能量积累条件和能量转换 条件。
2、例如:1)滑坡:2)洪水:人类历史以来,这种基础受到 人类施加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逐渐上升,历史时期以 来形成有洪即灾的自然基础。
有“大水入城”、“舟行树梢”、“水高齐檐”等描述。 四、自然灾害的启动机制
就地震灾害而言,我国根据本世纪全国记录划分了四个地震群发 幕:1)1897-1912年,1920-1937年,1946-1957 年,19661976年,最后一幕生了唐山、海城、邢台、 龙陵、松潘等13个7 级以上地震,造成了严重伤亡和损失。1976年以后连续十·年我国 未发生达到7级地震,中强地震也很少。2)从1985年起我国又进 入了一个新的地震群发幕。
土地盐渍化
风灾 海岸侵蚀 潮涌海啸
气旋风暴
瘟疫
暴雨 崩塌、滑坡、泥石流
洪灾 瘟疫
“咸潮所经,禾稼并槁”,“禾稼淹没,地变为咸卤”,“养淡需数年才能 复植”。1696年,长江三角洲,10万人丧;1969年7月28日,汕头、登 海,60吨机帆船入陆几十里。
08年川西震区范围
地震、洪水灾害毁灭古人类遗址 如:齐家文化(喇家遗址典型):甘肃、青海交界处官亭盆地
失或损害。
《春秋繁露》:“天地之物,有不常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 灾者,天之谴也。” “天谴论”、“阴余论”等灾害观。 2、自然灾害有潜在性和突发性、周期性和群发性、复杂性和多 因子性等特征 1)潜在性和突发性:发生前的孕育期,用来积累和转换能量, 以打破原有的平衡和稳定性。 2)周期性和群发性:如明清大旱(1636-1642、1720-1723、 1875-1878);17世纪100年里,海河流域先后70年蝗虫灾害、 34年瘟疫、83年饥荒。 3)复杂性和多因子性:有同一时间尺度上的周期性、不同时间 尺度上的自相似性、层层嵌套等特征。
自然灾害具有群发现象。有研究者以17世纪华北地区为例(气 候异常,灾害频繁 17世纪是华北地区近3000年来气候最恶劣的时段, 各种气候灾害频繁),对自然灾害群发问题作了初步探讨,认为自然 界各要素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灾害群发的内因,太阳活动和行星 会合是自然灾害群发的外因。
太阳活动是太阳表层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 的基本标志。太阳活动与自然灾害发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某 些自然灾害有太阳黑子活动的11年或22年周期,而且经常与太阳周 的极大年或极小年相关。
1963年《中国地质史料》一书中指出公元1600-1700年期间自 然灾害十分严重而频繁的现象,称其为“嘉荫期”或“明清灾害群 发期”。1)这期间是中国二千年来最寒冷的时期;2)1653年至 1697年的44年间东部七大流域有六次洪水泛滥;3)1668一1695 年的27年间,华北发生3次8级,2次7级和3次6级地震,二千年来 震灾最重的时期;4)1662年黄河出现历史上最大的洪水;5) 1637一1641年的连年大旱是我国近50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6)此 外,滑坡、蝗虫、瘟疫、大风沙等灾害也十分严重。
2. 现代认识: 自然灾害:长时间自然能蕴蓄或主要受自然力操纵支配
的,人已失去控制能力的自然事件或过程对人类社会带来的伤 害。
人为灾害:人为操纵或人为直接责任带来的,包括技术 事故造成的损失。
二、自然灾害分类 1、分类意义:理论、研究、评价、措施等。 2、分类差别:一般按时间、成因、现象分类(分类原则、标
第二章 自然灾害的本质
一、认识自然灾害本质的意义
有助于确定自然灾害的背景、条件、可能性、强度和破坏程 度;建立有效监测系统,通讯预报网络;拟订方案、计划、措 施;估价损失,控制可能的灾损限度。
二、自然灾害的本质 1、双重属性 自然属性:自然界部分物质以特殊方式进行的自然运动(事件)
或自然界局部特殊过程。 社会属性:自然事件或过程对其所及范围内人身和财产造成的损
喀拉喀托火山(Krakatau)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和爪 哇间的巽他海峡,东经105.423°,南纬6.102°,海 拔813米。
1883年8月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在遥远的澳大利 亚都能听到火山的爆炸声,强大的海啸横扫苏门答 腊和爪哇海岸,火山碎屑涌浪也越过40公里的海峡 到达苏门答腊,超过36000人死亡。
网状火山渣
火山渣
浮岩由火山玻璃、
矿物和气泡组成,
一种轻的、类似
海绵状的火山岩。
浮 岩
岩浆中分离出大
量气体泡,被
“冻结”在浮岩
中。
克里特岛距离锡拉岛只有60英里,弗里德里希认 为,大约3600多年前,锡拉岛上一座火山突然猛烈 喷发,其喷出的烟柱上升到高空,数千吨火山灰甚至 随风飘散到格陵兰岛、中国和北美洲。火山喷发还引 发了大海啸,高达12米的巨浪席卷了克里特岛,摧毁 了沿海的港口和渔村。而且,火山灰长期飘浮在空中, 造成一种类似核大战之后的“核冬天”效应,造成这 一地区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作物连续歉收。克里特文 明可能因此遭受了毁灭性打击,迅速走向衰亡。
例如我国黄河中游地区、太湖流域和江淮流域下游地区的旱涝 变化与太阳活动具有共同的变化周期,其中l1年周期尤为突出。我 国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现,长江中上游和黄河流域,在太阳 活动峰年前后常常发生洪涝和大水,而在太阳活动的谷年附近,则 常常发生干旱。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受旱面积则与太阳活动的22年周 期显著相关:所有的干旱都发生在单周的极小年附近;在双周的极 小年附近一次干旱也未发生过;从太阳活动周第5周(1798年)至 第21周(1964年),上述规律无一例外。太阳活动不仅与气象灾 害有关,还与地震发生有一定关系。如我国新疆、华北等地 、地震 发生和地震迁移有11年活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