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及心得900字

合集下载

《四世同堂》读后感15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15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15篇《四世同堂》读后感1有些人看了那些带点爱国主义的东西总觉得仿佛是一种口号与宣传,总觉得很假很空洞。

生在这个时代,你不能怪他们。

但是我相信老舍在1944年写下这本书时他是真诚的,对北平,对国家,对未来,对中国人他是饱含着感情和希冀的。

理想也好,爱国也好,传统的教养和流传下来的美德在今天看来似乎都不值一哂。

小羊圈胡同现在在哪儿呢,大概在推土机的轰鸣下变成了一地瓦砾废墟,然后变成了一座四方的高楼,卖十万一平。

那里有没有祁瑞丰李四爷,有没有冠晓荷大赤包?我不知道。

似乎有又似乎没有。

但是我隐约觉得祁瑞丰看到冠晓荷可能会很亲热地打招呼,大赤包和李四也说不定在业主微信群里很聊得来。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再固守那些迂腐老旧的东西好像有点不合时宜了。

毕竟我们要发现人性中好的东西发扬正能量,何必搞得嫉恶如仇势利短见盯着那点短处不放呢。

大家一团和气说不定什么时候还能帮上忙呢不是,毕竟都是住在十万一平房子里的人。

祁瑞丰幸而能吃上英国饭而不用吃日本饭得以保全清白,钱默吟也幸而没有饿死也没有被抓得以保证他脊梁的挺直。

尽忠尽孝两难之愁百转千回,刚烈贞节的话说出来铮铮有声。

我佩服他们。

但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么多幸运。

小崔有什么千愁万绪我们不知道,就糊里糊涂地被砍了头,孙七还没来得及说点豪言壮语就给一脚踹进活埋坑里了。

日本人那,残暴极了。

国破城亡,就为了这你们二位先上路吧。

大赤包李空山高亦陀,是人人唾弃的汉奸。

大赤包疯死在狱中,另外两位不知去向,如果老舍有余力顾及到他们想必下场不会很好。

今天的大赤包,凭着她这心狠手辣不要脸不要皮和交际场上的如鱼得水饭局麻将桌上的巧舌如簧,即使也下了狱可能也是在秦城。

至于李空山高亦陀我毫不怀疑他们会坐在某个上市公司的老板桌后面继续着那一套把戏。

日本子确实可恶!我愿意老舍不朽,继续说着老北京的故事,让我看到还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

然而老舍死了,像天佑一样自溺在了太平湖,太平湖也找不到了。

《四世同堂》读后感(精选15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精选15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精选15篇)《四世同堂》读后感1《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全书分小羊圈、偷生、事在为人三部。

小说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

描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侵略中国期间人们经历的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

看完全书,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爷、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志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活动那段历史,一种愤怒感与一种爱国感油然而生,我为汉奸们所做的一切感到愤怒与惋惜,为国家的灾难所感到悲痛,但是,当看到有人为国家做事,反抗敌人时,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拜,感到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要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去尽力做,使我们的祖国不受侮辱和侵略。

《四世同堂》读后感2读完这本书,我感觉置身于那战雨纷飞的地方。

老舍这部书中以一种朴实无华的叙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沦陷区一群普通人特别是祁家四代人的生活。

通过祁老人、瑞丰、瑞宣、韵梅、钱诗人、小文夫妇、李四爷、白巡长、孙七、小崔、马老太太、常二爷、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弟等性格迥异、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民族存亡之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苟且偷安、助纣为虐、卖国求荣的鲜明对照。

本书让我们看见了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的人间百态: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

其实日军占领北平后,客观地说,并没有什么令人发指的罪行。

没烧圆明园,也没抢故宫,也没有大面积的屠杀等等。

《四世同堂》读后感9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9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9篇《四世同堂》读后感1“一朵花,长在树上,才有它的美丽;拿到人的手里就算完了。

北平城也是这样,它顶美,若是被敌人占据了,它便是被折下来的花了。

”“假若北平是树,我就是花,尽管是一朵闲花。

北平若是丢失了,我想我就不再活下去。

”就是这样朴实而又非常到位、形象的话语,深深吸引着我,引领着我一口气读完了老舍先生的巨作《四世同堂》,四世同堂,是中国这株文化古树上鲜亮的花,家丁兴旺、和平和顺,就像今年的花谢了明年还要开,一代一代安安稳稳传下去。

老舍先生把这株古树栽植在北平这座文化古城,栽植在中华大地饱受日本侵略的大幕之下,虽然北平城里没有硝烟、没有枪炮,可始终笼罩着被欺辱、被践踏、被扼住咽喉的窒息里,这株古树的儿女在这种环境下挣扎,它却无法保护,枝枝叶叶七零八落,四世同堂,成为了幻想。

古老的北平、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城楼,美丽的三海、白塔,都成了别人的玩物。

然而,被压迫百多年的中国产生了这批青年,他们要从家庭与社会的压迫中冲出去,成个自由的人。

他们要打碎民族国家的铐镣,成个能挺着胸在世界上站着的公民。

到国家呼救得时候,没有任何障碍能够拦阻的住他应声而至;像个羽毛已成的小鸟,他会毫无栈恋的离巢飞去。

钱默吟老人是一位横草不动竖草不拿的诗人,在和平时期,他以花草、诗词和酒为伴,过着隐士一般的日子,可当国难当头,他挺起诗人并不健壮的胸膛,昂起头毫不畏惧的应战,“他须把血肉之躯掷给敌人,用勇敢和正义结束了这个身躯。

”当他在狱中遭受非人的折磨,他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紧紧拴在一起,他告诉自己,“须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去保全性命,好把性命完全交给国家”,钱诗人就这样宁死不屈,把生命像一口唾液似的,在要啐出去的时节,又吞咽下去。

爱和平的人没有勇敢,和平便变成屈辱,保身便变成偷生。

他从此忘记了原有的安逸,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抵抗侵略的战斗中,用抵抗来为世界保存一个和平的、古雅的、人道的,文化。

老人像一部中国的古书,厚重、正直、庄严,他所表现的不只是一点点报私仇的决心,而是替一部文化做正面的证据。

老舍《四世同堂》读后感10篇

老舍《四世同堂》读后感10篇

老舍《四世同堂》读后感10篇《四世同堂》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

这是一部表现抗战北平沦陷区一般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 全书共三部。

下面给大家带来老舍《四世同堂》(读后感), 希望大家喜欢!老舍《四世同堂》读后感1《四世同堂》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 日寇铁蹄下和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

狠狠地鞭挞了附敌作恶者丑恶灵魂, 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 反映出老百姓们的英勇无畏。

书中的人物冠晓荷是住在小羊圈里的住户, 他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 看到日寇的侵略, 千方百计的想和日本人做朋友。

他, 对日本人毕恭毕敬, 向他们的背影深鞠躬, 给日本人下跪, 却因为“消毒”丢了性命。

他的太太外号叫大赤包, 她希望中国被日本打垮, 找关系给日本人做事。

她的性情火爆刚烈, 对自己的同胞毫不留情, 但最后和冠晓荷的结局一样, 在他们依偎的日本人手中死去。

我佩服书中的祁家老三祁瑞全, 他是一个满腔热血的大学生, 见到日本的入侵, 他不想做亡国奴, 而决定离开北平, 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国家, 做一个抗战的英雄。

他回到北京后, 他已经不是一个急躁的学生, 而变为了有丰富的阅历和抗战斗(阅历)的地下工, 他受组织委派, 潜回北平, 做情报工作, 他在北海公园刺杀了给日本人做特务的招弟, 在抗战胜利时, 与邻居们共享快乐。

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国人, 他不怕为国捐躯, 只希望为战争胜利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老舍《四世同堂》读后感2《四世同堂》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 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 荣辱沉浮, 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说到《四世同堂》, 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

“汉奸”, 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 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

他们风光, 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 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

四世同堂读后感精选五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精选五篇

【导语】⽼舍先⽣是⼀位有着复杂思想的⼈,⽂如其⼈,这使⽼舍先⽣笔下的⼈各有各的⼼理,各有各的思想。

《四世同堂》展现了漫长的⼋年,发⽣在⼩⽺圈的⼈们⾝上、⼀切北平⼈⾝上、⼀切中国⼈民⾝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争。

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读后感频道!【篇⼀】四世同堂读后感精选 祁家⽼⼤和⽼⼆,瑞宣和瑞丰,他们⼀样:⽣活在祁家,有⾃⼰的家庭,有⾃⼰的⽣活和⼯作。

但他们也很不同。

瑞宣愿意全⼼全意去为别⼈着想,尽⼒帮助⾝边的⼈;⽽瑞丰,更多的是去巴结有势⼒,有前途的冠家,图的是地位与财富。

瑞宣拥有祁家祖传的纯朴,那么瑞丰更多的就和冠家⼀样,名利与地位,虚伪,不为别⼈着想,只想着让⾃⼰更加厉害。

⽼⼤和⽼⼆,亲兄弟并不志同道合——经常擦出⽕花,其实⽼⼤的⼀切都做得很好——他⽓得要喊出来,与⽼⼆动⽓。

⽼⼆就会换种意思句句说到⽼⼤最看不起,最⾃私的地⽅——也许是冠家,与他们合得来罢了。

⽽且⽼⼆还会挑话茬,让⽼⼤很不舒服,于是⼤声反驳,⽼⼆就会故意去让长辈知道,让长辈当靠⼭。

⽼⼤就得忍让,还要控制长辈的情绪和整个局⾯,想说的⼜到⼼⾥去了。

⽼⼆永远不会成长——他的⼼⾥永远都是名利、⾦钱、地位,与冠家的关系。

总是想着这些,何时去为国家努⼒!他长不⼤,也永远不会长⼤,那个有“抱负”的弟弟,他的“抱负”,⼤哥有吗?⼤哥的抱负与纯朴,他有吗? 这是兄弟,也不是真正的兄弟,他们还会是兄弟吗?【篇⼆】四世同堂读后感精选 年轮,是⼀种特殊的符号,是⼤树特有的印记,⼀圈套⼀圈,⼀层围⼀层,年年增加。

默默记录着世事变迁,任凭⾬⼤风吹。

历经沧桑,辱宠不惊。

祁⽼太爷就像是⼀棵⼤树⽀撑着整个家。

⼀⼤家⼈是他的依靠,他也是⼀⼤家⼈的依靠。

有他在,⽆论发⽣什么事,都有主⼼⾻,内⼼都有⼀种依靠和⿎励,让他们不要害怕,勇往直前。

祁⽼太爷从⼩就经历了⼤⼤⼩⼩的战争,对于他来说/,战争不只是恐惧,更多是未⾬绸缪。

他坚信在皇城根底下,三个⽉什么事都不会解决。

《四世同堂》读后感15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15篇

《四世同堂》15篇《四世同堂》15篇《四世同堂》1 去年生日同学送的《四世同堂》,三部,一年过后,有点惭愧,才看了一部!开场看时,就想着到时候看完了能写篇,就像初中还是高中那时候常写的。

此刻摆在自我的床头,却总有些原因,让你静不下心看第二部,那就先写写感受,看后事如何?第一部,《惶惑》。

瑞宣、瑞丰、瑞全,祁家的三兄弟,有着不一样的性格,走着不一样的道路。

记得当时看到瑞宣的一段独白时,自我就发了一个动态,与其说当时自我特能理解瑞宣的感受,倒不如说那一刻的自我就是瑞宣。

文章写道:瑞宣认识他自我,他觉得他的才力,智慧,气魄,全没有什么足以傲人的地方,他只能尽可能的对事对人尽到他的心,他的力。

他不肯用坏习气减少他的石子的坚硬与力量。

他明白在人世间,他的尽心尽力的结果与影响差不多等于把一个石子投在大海里,可是他并不肯所以而把石子可惜的藏在怀中,或随意的掷在一滩臭水里。

当然,我不是瑞宣,我不可能遭遇这样的状态。

可是就像瑞宣认识了他自我一样,我仿佛也看到了自我。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自我做事不够细心慎重,也没多大的智慧与才气,从小到大,最怕填你的特长是什么?最怕问你擅长什么?普普统统、平平淡淡。

可是,却总有那么一股劲,坚持着自我,保存着初心,我还能做点什么,我至少还可以改变点什么,我觉得,人就是要这样吧!哪怕你只是在做一件很小的事,连你都不觉得它重要,可是,做了,好过走向一条相反的道路。

或许,就是因为大多都是这样的人,大多人都有着一样的一个初心,大多的初心都是朝着一个好的将来,此刻我的眼里,我们的眼里,大多都是完美。

《四世同堂》2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我终于把《四世同堂》看完了,总共有1200来页,分为三部,分别是《惶惑》、《偷生》和《饥荒》,真实地纪录了____战争期间中国首都的社会现状,展现了满目疮痍的真实图景。

最令人震撼的还是____鬼子对中国的侵略行径,特别是文化侵略,更是深化骨髓的膏肓。

中国为什么会千疮百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人敢站出来,青年人中虽然有一局部充满了战斗热情,愿意用自身的大无畏付出来改变社会现实,比方瑞全,他可以远离家乡,积极投入战斗,为解放事业奉献青春和鲜血。

《四世同堂》优秀读后心得感悟作文(精选5篇)

《四世同堂》优秀读后心得感悟作文(精选5篇)

《四世同堂》优秀读后心得感悟作文(精选5篇)《四世同堂》优秀读后心得感悟篇1终于把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一口气读了下来。

这是一篇不错的长篇小说,虽然小说最后以悲剧结尾,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看出那些爱国的人民对祖国的忠诚和爱戴。

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

瑞宣是祁老太爷的长孙,虽然他同瑞全一样希望去参加革命,但终究放不下这个家。

瑞全则不同,他毅然帮助王排长离开北平,亲手杀了自己的初恋做了特务的招弟,把一个新一代的青年刻画的淋漓尽致。

书的另一个重点,便是汉奸了。

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

他们这些汉奸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

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让别人称她冠所长。

冠晓荷,他对日本人永远是必恭必敬,直到临死,日本人要将他活埋的时候,他也没有异议,就连日本官兵对于他的这些态度都称之为“良民”。

祁瑞丰,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也都是中国人的败类啊!我想,这篇小说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去享受没有战乱,生活美好的每一天!让我们去热爱祖国,去热爱生命,这才是老舍先生写下它的初衷。

而不要像那些背离祖国,悲惨的汉奸一样,被世后万人唾弃。

《四世同堂》优秀读后心得感悟作文篇2《赠汪伦》是我过古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给他的好友汪伦的作品。

汪伦很仰慕李白的诗名,并且听说李白喜爱赏花和饮酒,于是写信给李白说自己住的地方有“万家酒店、十里桃花”。

李白非常高兴,但是去了之后才知道被汪伦骗了。

但是李白没有生气,李白暂住在这里的时候,经常和汪伦论诗,所以他们慢慢地成为了好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四世同堂读后感10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10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10篇篇一:四世同堂读后感对有现在人来说,四世同堂是家庭和睦、子孙满堂的代名词,它是一种幸福,一种美好:老人含饴弄孙,悠闲自在;小孩子轻松愉快、茁壮成长。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就是描写了一个北京普通老百姓祁老太爷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但不幸的是,由于战争,他的这种幸福被敌人强行夺走。

这场战争直到今天提起来仍令人毛骨悚然,它就是日本侵华战争。

日本侵华,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日本侵略这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想必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倒背如流。

但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的罪行真的震撼了你的心吗?说实话,在没读这本书之前,面对南京大屠杀,面对那冰冷的30万,除了感慨日本人的野蛮外,我便无其他的感觉。

毕竟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毕竟我没有经历那一场屠杀。

直到我读了这本书,直到钱默吟入我的视线。

他善良、友好,虽然贫穷,却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作为一个文弱的诗人,平时连一只蚂蚁都不肯踩死。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被日本军带走以后,被拉去做电椅,被用皮鞭抽,脸被打肿后,连东西都看不清,嘴里的牙齿所剩无几。

更可悲的是,儿子在他被捕后因病去世,妻子不堪打击而自杀身亡。

这就是侵华,日本侵略者在把亡国奴的称谓强加给中国人之后,硬是把幸福的家庭搞得家破人亡,把平平凡凡的人摧残得不成人形。

看着钱默吟那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模样,听着那皮鞭落下、皮肉裂开的声音,心里冒出一阵钻心的痛。

对于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不能忘却,而且我们也更应该清楚,国亡了,我们何去谈幸福和尊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中国人是勇于反抗的。

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千千万万个爱国青年。

书中描写了这样一群人,像瑞全一样,受过教育,有爱国心,怀揣着一股激情,不甘心当亡国奴,奔赴战争前线,为人民谋幸福;像瑞宣一样,为了家庭忍辱负重,在敌人的魔爪下斗争着,拯救着那些被敌人压迫的人。

他们不仅要把自己的家艰难的维持下去,而且还要忍受着亡国的折磨。

他们的身体虽在家里,但心早已飞到了战争的前线。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感悟(通用5篇)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感悟(通用5篇)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感悟(通用5篇)四世同堂阅读心得感悟篇1《四世同堂》把我带入硝烟弥漫的北平感受战乱背景下人的本性。

《四世同堂》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而期间人们经历的便是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其中一个关键词自然是被中国人民深恶痛绝的日本鬼子,他们所做的种种令人发指的事以及他们近乎变态的心理,使每一个描写他们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齿、紧缩双眉,但使我钦佩的是,老舍先生并没有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种冷幽默表面上轻描淡写、若有若无,蜻蜓点水般描写,但就是这么几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们令人恶心的心态,通过这些文字,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老舍先生轻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没有全盘否定日本人民,这从书中小羊胡同1号门的一位日本老妇的言行举止便可看出。

可见,对于日本人,作者还是很理智的。

在经历那样一个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练后,展现得如此真实,区区一个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却已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不同心态的中国人,已成为了那个年代整个中国的一个缩影,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卖国贼大赤包、祁瑞丰……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小说带我经历了震惊、愤怒、喜悦,最后仍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的结局。

结局给我们传递的是善意的力量,让我们相信在逆境中,人的坚持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感悟篇2老舍先在序中生写道:在这年月而要安心写百万字的长篇,简直有点不知好歹。

算了吧,不再说什么了!是不是可以说,是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使老舍先生完成了这部作品。

《四世同堂》,百万余字,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

我跟随着这三部曲,随着老舍先生细腻笔触刻画出的小人物的心理和生活状态,走进了战争时的北平,沦陷中的北平,觉醒中的北平。

阅读四世同堂心得体会(7篇)

阅读四世同堂心得体会(7篇)

阅读四世同堂心得体会(7篇)阅读四世同堂心得体会篇1我慢慢的松了一口气,轻轻的合上了最后一页书,背负着历史的厚重,仿佛置身于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那小羊圈……一幕幕,清楚的在我眼前跳动,让我为之震撼。

《四世同堂》是一部描写抗日战争,揭露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罪行,讴歌弘扬中国人民伟大爱国精神老舍先生用犀利的笔法将每个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谨慎持家的祈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热血青年瑞全,乐于助人的李大爷,无耻的瑞丰和冠小荷,阴狠得大赤包等等,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小羊圈的各色人等的荣辱观,生死存亡,记述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以小羊圈内人们与日本人及罕见的顽强斗争为例,表现出中国人英勇反抗日本人,为争取抗战的胜利作斗争。

读《四世同堂》尤使我愤怒的是那一帮汉_,贪财好色之徒,尤其是大赤包和冠小荷,为了权势钱而出卖自己的亲人,让人既可恨又可悲,但是又让我觉得可喜,最后他们都惨死了,没有一个完整的活下来。

小说以钱默吟先生抗战胜利后惊奇地出现在乡亲们的面前,并与祁老人及一家老小庆祝抗战的胜利而结束,这是完美的结束,是现实,也是读者包括我愿意看到的。

阅读四世同堂心得体会篇2在这和平的时代,战争的痛已经远离我们,硝烟弥漫的社会我们已经无法体会,但通过老舍笔下的四世同堂,我们可以领略那个与今日截然不同的世间。

本部小说在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为主线,描绘了小羊圈胡同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物的荣辱浮沉、生存死亡,是现实社会的缩影。

作品记叙了日寇统治下人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与惶惑,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英勇无畏、愤而反抗的爱国精神。

用炉火纯青的技艺刻画了那个时代北平的生活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在战争的岁月里,如何生存是件极其困难的事,在夺去这、截去那——每一点事都会被管束的生活里,心中正确的信念与希望的火光是至关重要的。

在一个人心惶惶的时间,眼前的利益时最大的毒药,是思想的控制器;而至于不可泯灭的希望,冲出过去才是最大的障碍——惋惜不能改变的过去,后悔已经定格的一切,倒不如踏实于现在,让改变从今日起航。

四世同堂感悟心得

四世同堂感悟心得

四世同堂感悟心得四世同堂感悟心得篇1《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书籍,没日没夜的看了几天,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

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

“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

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

“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

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很多人的潜质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同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

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

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

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

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日本人的恨。

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

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

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

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

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

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五篇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五篇

《四世同堂》读书心得五篇《四世同堂》是老舍最著名的长篇小说,这部百万字的巨著描述了卢沟桥事件爆发的一九三七年至日本投降的八年间北京普通市民遭受到的残酷压迫与统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四世同堂》读书心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四世同堂》读书心得一老舍是我国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很多,除了骆驼祥子,就是《四世同堂》了,这部小说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勇敢地站起来,遇到外敌时应该奋起反抗,而不是顺从,否则就是自掘坟墓。

在我们国家遭遇日本侵略者的炮火和欺负是,很多老百姓为了得到一时的利益就放弃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让更多的同胞遭受困难,这些人必将受到人民的唾骂!故事讲述了北京沦陷区里祁家、钱家、冠家等各阶层普通人为了生存而做出的不同选择,祁家人和钱家人对日本人十分痛恨,钱家二少爷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而冠家人去出卖自己的同胞,从日本人手中获得好处,当胡同里所有的老百姓都艰难地生活着时,冠家却因为勾结日本人生活的有滋有味。

后来的钱家人为了报仇和日本人周旋,进行了反抗。

在书中,我们看到冠家人一开始讨好日本人,做出了禽兽不如的事情,而后来对日本人没有利用价值了,便被日本人无情的抛弃和迫害,他们种下的恶因也因此收获了恶果。

可见,对待敌人,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哪怕是做出些牺牲,也不能改变自己的意志,这是民族存亡的精神信仰。

在日本侵华的时候,个人与国家命运的选择摆在了所有人面前,而此时,国难当头,却仍然有很多意志力不坚定的人为了个人利益出卖民主和国家,为敌人做事,这是我们国家的耻辱!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向我们展示了面临外辱的时候,哪些人可以坚定信念,不忘国耻,哪些人会出卖同胞,卖国求荣,这些汉_必将遭受惩罚!《四世同堂》读书心得二看完了整本书之后,我不禁佩服起老舍的伟大,十分朴实的语言,却有一种非常好的代入感。

寥寥数笔之间,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位位人物,实在是让人惊叹不已。

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北平里面的一个小村庄——小羊圈里,主要讲述了在小羊圈里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

《四世同堂》读后感(15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15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15篇)《四世同堂》读后感1我轻轻合上书的最后一页,心里已是热血澎湃,仿佛自己置身于硝烟弥漫的北平……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有年过半百只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欺负而家破人亡,放弃知识而立志报仇的钱老人,有受过新中国教育却被旧中国古老陈旧的封建思想紧紧缠住的.祁瑞宣,有没受过多少教育却很真很纯一心为国的市井小民孙七和小崔,也有为了升官发财,虚伪的贼大赤包、祁瑞丰……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但最终,经历了这么多震惊、愤怒、喜悦,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本书的再一个亮点在于背叛者了。

老舍先生笔下的他们让人读后对于他们的行为不禁咬牙切齿,而对于他们的死却又无法觉得痛快。

书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无法用只言片语来判断他们。

他们因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来而死。

这些背叛者们即使到了临死仍执迷不悟。

大赤包在狱中仍一直相信日本人一定会让她出去,一直做着风光无限的梦,但梦终究还是梦,最后她还是惨死在狱中当我读到几位背叛者的惨状后,我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慢慢感到疑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及至死亡的边缘仍执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里推呢?或许这是源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渴望。

《四世同堂》讲的是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

读了《四世同堂》我更加的热爱我的祖国,这部小说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

大家只要心连心就能战胜一切!《四世同堂》读后感2早就仰慕《四世同堂》这本厚重大书的美名,只是因为几年前年纪太小,没有翻开这本书,而今天我有幸仔细阅读它,领略大师笔下塑造的世界。

四世同堂读后感(通用15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通用15篇)

四世同堂读后感(通用15篇)四世同堂读后感1《四世同堂》是我初中时阅读的第一本书,寒假的时候又重温了一遍,老舍先生的文字永远是那么质朴而生动。

这是一本描写抗日战争的书,但它描述的不是正面战场,而是北平城中一大家子的生活。

这是相当少有的,毕竟大家都关注着闪闪发光的英雄,平民百姓的心理活动常常被忽略。

故事发生的场景很小,但是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人物不少,但读后却会清楚地记得每个人。

历史的镜子:书中借取40年代北平西城普普通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亡城的缩影,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中心线索,细致地刻画了北平人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如何挣扎在生与死的缝隙里以及他们缓慢而艰辛的觉醒过程,并且分析了在国破家亡的严峻时刻,国民们的精神素质和种种心态。

可以说,《四世同堂》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面镜子。

沉默有时候是最保险的:书中太多的人物给我留下了印象。

一辈子想着保全自身最终却选择反抗的祁老人;被家庭拖累的祁家长孙瑞宣;为抗日战争无私奉献的进步青年瑞全;奉承日本人最终下场凄惨的汉奸冠晓荷和大赤包。

四世同堂中精彩的人物数不胜数,细细去品味,更能品出百般滋味。

日本人的种种行为罄竹难书。

他们掠夺一切资源、抢粮食棉被和煤炭、禁锢思想、强制学生学日语,六十岁以上和六岁以下的人不发粮证、甚至把那些冻死、饿死、病死的人运到城外喂狗。

也正是在最严酷的迫害下,中国人才丢掉幻想,进行反抗。

那些丑恶的灵魂在老舍的笔下显得血淋淋。

与此同时,老百姓依然英勇无畏,他们愿意为祖国付出一切,也正是这种精神,最终的胜利才站在我们这一边,这是中国人所独有的气节。

感谢老舍先生,不仅因为他留下的经典著作,更重要的是,他把那个时代国家最苦难的一面保留下来,让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铭记国耻,明白幸福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

四世同堂读后感2城市已经仿佛无法呼吸,他必须找个空旷的地方去呼吸,去思索。

淡淡的西山,已不像夏天雨后那么深蓝,也不像春秋佳日那么爽朗,而是有点发白,好像怕冷似的。

2023四世同堂读后感12篇

2023四世同堂读后感12篇

2023四世同堂读后感12篇四世同堂读后感1高中的时候,看过茶馆的话剧,那个时候觉得老舍先生的东西还真是意识流啊,情节太零散,找不着主旨,后来问我娘,我娘说,老舍的东西可不就是看不懂么,于是我就对老舍的东西死了心了。

谁知道后来我家黄磊拍了四世同堂的电视剧,于是想说拿本书来恶补一下。

老舍在序里面写,这本书是他写的最好的一本了,等到看完了全本,我着实的认同这一点,真的是一部很好的小说。

其实在最开始描述整个大家庭状况的时候,小说还是挺平淡的,小羊圈里的人物也挺多的,甚至都记不清都有谁,不过随着故事的发展,几乎每个人的命运都得到了交代,并且结合着他们的家境,性格,形成了一个个独立可是又紧密相连的故事。

而老舍对于北平人,或者说是老北京人的描述,是非常到位甚至传神的,那种慵懒,自在,风雅,还带一点不想生事的懦弱,都是北平人,那些沦落了的皇族底下的人,那些在皇城根下土生土长的人们,在炮火和压迫之下,却有着不同的表现,一类是吃日本饭,做日本官,想方设法飞黄腾达的汉奸们,另外一类是抛弃了琴棋书画奋不顾身战斗的钱先生们。

应当说,钱先生在四世同堂这部小说里面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就像冠晓荷大赤包是汉奸的代表性人物一样,钱先生是一个由儒雅平和的老先生,变身成为战斗机一样对敌人冷酷的革命者,在北平这样一座死城里,因为有了这些钱先生们,才使得一部分人的心还活着,也正式因为有钱先生,抗战的最后才会有高第等人的觉醒和反击。

书中的男主人公,瑞宣,起初的时候我总觉得他太过懦弱,虽然他有思想,有理智,有气节,可是也许是在几千年的家庭观下,他走不出那个家庭的牢笼,去为更加伟大的事业奋斗,而他那种文人特有的,对于名声的执着也是让我有写不齿的,尤其是在书的快结尾,老三瑞全让他去做老师,鼓舞学生的时候,他却为了怕别人当他是汉奸而想要拒绝,好在最后瑞宣还是做了他该做的事情,成为了另一个钱先生。

老实说,虽然在书的前半段,北平沦陷了,日本人用一种可笑又可恨的策略来统治它,但可能是看过关于抗战的东西太多了,心中还是没有心潮澎湃的感觉,但是到了后半段,尤其是天佑死的时候,心中的不甘和恨却被一层一层的激了起来,因为他是那么一个,跟斗争、反抗等字眼毫不相关的人,他是老老实实的生意人,甚至是想要忍辱偷生就可以了的人,却被日本人逼死了,死的那么冤枉和不体面。

读《四世同堂》有感

读《四世同堂》有感

读《四世同堂》有感读《四世同堂》有感(1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四世同堂》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四世同堂》有感1近来,读完了老舍先生的革命小说著作——《四世同堂》,书中几个家族的命运牵动了我的神经,思绪也伴随着卷入了他们几代人的离合悲欢,如感同身受一般,握着拳、皱着眉又或突然叫着好地细细看完了一页又一页。

我厌恶着那时侵略而来的日本,向我们挥舞着帝国主义罪恶的屠刀;我厌恶着像冠先生、瑞丰、蓝东阳那般投敌而去的汉奸、走狗,带着侵略者狰狞地扑向自己的同胞;我怨着那怯懦无为的民国政府,守不住诺大的北平城;我怨着那明哲保身的祈老人,以及与他一道那数万万被压迫着不敢发声的中国人。

可剩下的一群人,我却只有尊敬和热爱。

当中有代表了革命立场、信念坚定的老大瑞宣、老三瑞全,有从未被汉奸父母同化动摇丝毫的冠家小姐高第,他们这群年轻人,就是那个黑暗年代的希望,也是读者对故事后续发展仅剩的美好期待。

我在今天——日本投降七十三周年的纪念日里,最想要纪念的便是故事中的钱家老二——钱仲石。

故事里的这个家庭虽然姓“钱”,可却不爱钱,与世俗污秽、金银铜臭没有半分的牵扯,他们反抗地最迅速、革命地最坚决、抵抗地最彻底,而结局也最悲壮,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钱家老二从来没有“具体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从登场到受难死去,都是以“形象”的方式借由书中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或是对话展现出来。

首先是他最早的外貌性格形象,作者通过冠家小姐高第对他的情愫引出,他“长相英俊可爱,喜欢机械和汽车”,在高第心里“哪怕是个汽车夫,也比跪下向日本人求官做的强得多”,是女孩子暗自倾心的“理想英雄”,这些描写顿时让我对仲石的角色充满了好奇;然后是他奔赴革命的形象,从他的父亲钱默吟老先生和瑞全的对话中引出,“他来和我告别,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我的儿子——一个开汽车的——可是会在国破家亡的时候用鲜血去作诗!我丢了一个儿子,而国家会得到一位英雄!”,他的形象瞬间高大了,这位依然没有正式登场的年轻人,竟是如此的果决勇敢,毅然成为小羊圈胡同里最早奔赴战场的战士;最后是慷慨就义的形象,从小崔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引出,“他摔死了一车日本兵”、“北平人也不都是窝囊废”,钱仲石就这么死了,在书里还没有正式“亮过相”,没有半句台词,仿佛一个微末的“小角色”,被作者急匆匆地用壮烈的死亡把生命画上了句号,但他果然成为了一个英雄。

老舍《四世同堂》精彩读后感

老舍《四世同堂》精彩读后感

老舍《四世同堂》精彩读后感老舍《四世同堂》精彩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老舍《四世同堂》精彩读后感1《四世同堂》是我看过最过瘾的中国现代文学书。

没日没夜看了好几天,对我的影响已经不稳定很久了。

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鲜活。

他们在小羊圈胡同玩着自己的悲欢离合,由于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开,他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说到《四世同堂》,不得不提汉奸的代表形象。

“汉奸”,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他们只是目光短浅、贪财的恶棍,为了钱出卖自己的国家和灵魂。

他们的风景,让人看着讨厌;但是人死了,看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幸福。

“卖国贼”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迷失方向的穷人。

其实他们的出生是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不是因为日本人的撤退而死亡。

他们活在很多人的潜能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一样了。

“卖国贼”已经不流行了,如果他们不流行,也不代表他们已经不存在了。

钱尹默老师是整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

不知道为什么书里总有人忽略这么一个强势的老人。

抛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谈,光凭他的力量和勇气就足以成为整本书不可忽视的景观。

钱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头脑的人,是那个时代少有的革命战士。

在这本书缓慢的节奏中,钱尹默是一个紧凑而神秘的形象,这给这本书增添了许多铿锵的力量。

正因为在千千有成千上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中国才最终站出来,走向光明的未来。

中国人讨厌日本人。

看《四世同堂》,你会更确定你对日本人的仇恨。

但当时的中国人是无奈的,新旧社会交替带来的困惑是无穷无尽的。

人们迷失了,不知所措。

所以有的人革命牺牲了,有的`人背叛惨死了,没有一个人彻底活下来。

战争结束后,没有胜利的喜悦,反而更加惨烈。

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悲剧。

人们一直很好奇老舍为什么给你一个不是结局的结局。

人们对故事的突然结束感到惊讶,但不知道结局。

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风大”就足以表达老舍的意思。

历史的车轮向前转,历史的浪潮起起落落,风也起,但不一定吸沙,可能打雷,可能下雨,无边无际。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通用10篇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通用10篇

四世同堂阅读心得通用10篇四世同堂阅读心得通用1看得好慢终于看完,以瑞宣和瑞全的对话结束,虽然简单,但是给人无限希望,因为瑞宣也尝试投入战争了,软弱犹豫的人有了方向就有了斗志。

后续中关于之后十三段的概述,是令人惋惜的:小妞子饿死了,金三爷竟然举报了钱先生,钱家孙子也被日本人带走,这样错乱的人情是难过的我喜欢韵梅,这个坚强善良勤劳朴实的女性,一出场就受祁老爷重用,恰当地处理家庭人际关系,不得罪任何人,但是慢慢地这个角色不断地放大,她不再局于厨房,她活动在小羊圈,活动在北平,她心里有大海山河,她心里的家事是处理国事的保障。

这个在天未亮的街道低头走去领粮也怕犬吠怕日本人怕死尸车的人啊,谁不心疼呢。

好希望韵梅可以得到瑞宣的真爱,希望瑞宣对跟她讲大事,希望他们是可以说真心话的朋友,希望韵梅不再讨好迎合任何人,她一定要去看大海呀,她值得一个温柔且爱她到心坎的人。

我讨厌瑞丰,讨厌天佑太太用银币救下的那个自私的人,到底要怎样的教育放纵才会培育出这样一个毫无家国情怀,一味巴结他人,而向家人无限索取的人,不过他的结局都是应该的是注定的。

只是最心疼小崔啊,我想要是小崔当时就放下瑞丰没去广场,就不会遇害了吧。

可能之后死的结局是注定的,但是为送瑞丰这样一个冷血无情的人太不值得了。

一号房那个日本老太太,以及英国府的富善先生,超越自身国籍的情感是深沉和感动的`。

战争带给人的除了伤害没有其他的,一次胜利是无数鲜血和一个个破碎的家庭换来的。

看到冠晓荷的结局是解气的可笑的,到死都指望着日本人,只是活该,一同被活埋的孙七是正直的,我是多么希望孙七在填土前勇敢地把铁锹砸向一个日本人,可是没有。

隐忍再隐忍的北平人啊,历尽苦难也不要丢了善良。

李四爷和四大妈是最无私善良乐于助人的,可是人们在自己吃苦后又为何还要把矛头指向他们呐,为什么总是一点坏就盖过所有好呢?后续说瑞全杀了特务招娣,这样应该是带着怨恨和不忍的吧,被家庭教育被社会风气害了的招娣也是讨人厌的,为什么同样环境的高娣没有呢?我又想到芳华里面的最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并珍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世同堂读后感及心得900字《四世同堂》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作者真实的技术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下面是XX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哈姆莱特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四世同堂》是我读的最过瘾的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书籍,没日没夜的看了几天,给我的冲击却是久久不能平静的。

故事里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他们的生活因为日本人的到来和离去而发生了质的改变。

说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里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汉奸形象。

“汉奸”,这个在那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他们只是目光短浅的爱财小人,为了财出卖了国家和自己的灵魂。

他们风光,人们看着恨;但他们死,人们看着却不是想象中的痛快。

“汉奸”是可悲的,因为没有了对国家的爱对自己的尊重,他们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怜人。

其实,他们因为日本人的到来而生,却没有因为日本人的撤离而亡,他们存活在很多人的潜质里,只是后来的社会不同了,“汉奸”不流行了,不流行并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钱默吟老先生是全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为什么人们总是忽略书中如此坚强的一个老人。

撇开他的政治观点不说,单单他的坚强勇敢,就足以是全书一抹不容忽视的风景。

钱老是个有知识有文化懂事理的人,这在那个年代是个不可多得的革命战士。

在全书缓慢的节奏中,钱默吟是一个紧凑的神秘的形象,俨然为书增加许多铿锵之力。

中国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钱先生这样的人,才终于站起来走向光明。

中国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着《四世同堂》,你会更加确信自己对日本人的恨。

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又是无助的,新旧社会的交替给人带来的迷茫是无尽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

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牺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惨死了,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来。

战争结束了,没有胜利的喜悦,更多的是悲壮。

然而,《四世同堂》并不是一个悲剧。

人们一直疑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要给大家一个不是结尾的结尾,人们诧异于故事的戛然而止却不知结局。

其实所有的故事都是没有结局的,结尾一句“起风了”,我想就足以表达老舍先生的意思了。

历史的车轮辗转向前,历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风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许打雷,或许下雨,渺渺茫茫。

中国始终推着大车前进,泥泞和伤痕总是有的,但回首过去悲壮的一页,除了记忆和叹息,我们应该看见预示着的光明的未来。

花了几个星期,断断续续读完了《四世同堂》。

老舍真是个北京人,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写出神韵来了。

说看这书能激发出什么爱国热情是假的,我就是觉得做人要有做人的准则。

北平沦陷了,日子还要过,大家都死了不是就怎么怎么好,死也是为了活。

我开始就奇怪,为什么逃出去就是好的,留下来的就是懦弱无能。

在我看来,乱世中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能够保全自身、保全家人,还能为别人多少也做些贡献,也是一种抗争。

而且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容易做到的,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毕竟,绝大部分人心里都有善良,可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

到最后,连瑞宣也想通了,不象以前那么矛盾了。

我说,小说写得残酷。

我以为像尤桐芳心地善良,又有勇气,必会有一番作为。

结果呢,就稀里糊涂地被钱诗人炸死在台上了。

什么都没能做,心中怀着那么大的仇恨,什么都没做成,还不是让日本人害死的,是让大家最最敬重的钱诗人。

大家说钱诗人是导师,太言过其实了。

他做那些事,有多少是为了爱国,又有多少是因为仇恨。

如果他没有钱仲石那么个儿子,没有冠晓荷那么个邻居,谁知道他会不会像牛教授那样啊。

因为国仇家恨把他逼到了那个份上,任何人都会去反抗、去斗争。

老舍也没想把他写成完人,他为了报仇害死了无辜的人,日后也必要为此而忏悔。

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这些人品质低劣是罪有应得。

而像冠晓荷和祁瑞丰,老舍简直都不愿意去批判他们,只说他们是无聊。

他们是北京文化的极端产物,下场可算是滑稽。

一心做汉奸、做特务、做日本人的走狗,最后还是叫日本人给弄死了。

北京人的性格,在太平岁月是最好的,对谁都那么客气有礼。

可是到了战争年代,却只懂得忍,逆来顺受、不敢反抗。

我不是不喜欢钱诗人,我对他就没什么感觉。

但我喜欢他的一句话,大意是:到什么时候都不许灰心,因为一个人要是灰了心,就只能看到别人的不好,而看不到自己的堕落了。

什么时候都要怀着希望,不能绝望。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

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

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

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就是要有待后生的信念。

信心也是一种美德。

20XX年末的一天,在老家逛街,走进了一家面积不大的书店,书不是很多,我看到了《四世同堂》,竟有惊喜之感。

记忆中,早些年读过的《四世同堂》已印象模糊,只留下“四世同堂”这四个字,和书中那个大家庭的老人。

多年了,我不再有读大部头作品的耐心,当年买回的《四世同堂》早已不知去向。

逛街之前,我刚去了姥爷家,今年九十一岁的姥爷也是四世同堂,四世同堂这四个字扑入视线时,我竟然想到的会是姥爷,想到姥爷满头的银发和永远是平静淡然的神态。

重读《四世同堂》,给了我少年读时没有的感受,我想,不只是年龄的原因,或许更多的,是心境。

老舍先在序中生写道:在这年月而要安心写百万字的长篇,简直有点不知好歹。

算了吧,不再说什么了!是不是可以说,是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使老舍先生完成了这部作品。

《四世同堂》,百万余字,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

我跟随着这三部曲,随着老舍先生细腻笔触刻画出的小人物的心理和生活状态,走进了战争时的北平,沦陷中的北平,觉醒中的北平。

那时的北平似乎离我很远,又似乎离我很近。

《四世同堂》,塑造了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人物形象,祁老太爷,祁老太爷的儿子天佑,老是病病歪歪的儿媳妇,三个孙子:瑞宣,瑞丰,瑞全,没上过学的长孙媳妇韵梅,头发烫的象鸡窝,身段象啤酒桶的二孙媳妇胖菊子,重孙子小顺儿,重孙女小妞子。

以及另外住在小羊圈胡同的人家,诗人钱默吟,两个老婆的冠晓荷,好心肠的李四爷夫妇,基督教徒丁约翰,会唱戏的小文夫妇,剃头匠孙七,拉洋车的小崔,棚匠刘师傅......北平沦陷后,小羊圈胡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心理的变化。

老舍先生通过小羊圈一群人的性格,生活,心态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沦陷后整个北平人的动态过程。

以人物的细部特征和对话描写,精妙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比如祁老太爷的儿子祁天佑,“作惯了生意,他的脸上永远是一团和气,鼻子上几乎老拧起一旋笑纹”。

韵梅的“只好低着眼皮笑了一下。

”冠太太大赤包,“她的眉眼一天到晚在脸上乱跑。

”比如瑞宣和钱诗人说到钱的妻弟野求,钱诗人说:“别提野求!他有脑子,而没有一根骨头!他已经给自己挖了坟坑!是的,我知道他的困难,可是不能原谅他!给日本人做过一天事的,都永远得不到我的原谅!我的话不是法律,但是被我诅咒的人大概不会得到上帝的赦免!”钱诗人的这段话和一连串的惊叹号,他和他妻弟的心态一目了然。

书中以景色景物的描写映衬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辅相成,读来更觉自然亲切。

书中第一部《惶惑》的第六章,老舍先生用六个自然段,六次“不知该怎样好!”描写了北平陷落初期,小羊圈胡同的人家乃至整个北平人的惶惑。

小羊圈胡同的其他人,没有了平和的日子,他们在猜测事态的发展,在屈辱和耻辱中等待。

而冠晓荷,大赤包,以及瑞丰之类,他们是自私的,民族和国家对他们来说,是嘴上的名词,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人格,巴结日本人,幻想日本人进驻北平也许会是他们时来运转的好日子,是“有脑子没有骨头的”的中国人。

两个外国人的形象在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一个是英国使馆的富善先生,一个是后来住进小羊圈胡同的日本老婆婆。

富善先生是个喜欢北平,中国化了的英国人,但他到底不是中国人,对中国人的一些文化,观念和思维不能理解,他是个善良的老人,同情沦陷后的中国人,同时也佩服日本人的武力。

这是在北平的外国人,甚至是北平外的外国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吧。

有这样一段话:“富善先生似乎一眼看到了一部历史,一部激变中的中国近代史。

祁老人是代表着清朝人的,也就是富善先生所最愿看到的中国人。

天佑太太是代表着清朝与民国之间的人的,她还保留着一些老的规矩,可是也档不住新的事情的兴起。

瑞宣纯粹是民国的人,他与祖父虽只相差四十年,而在思想上却相隔有一两世纪。

小顺儿与小妞子是将来的人。

将来的中国人须是什么样子呢富善先生想不出。

”“看到祁家四辈人,他觉得他们是最奇异的一家子。

虽然他们还都是中国人,可是又那么复杂,那么变化多端。

最奇怪的是这些各有不同的人还居然住在一个院子里,还都很和睦,倒仿佛是每个人都要变,而又有个什么大的力量使他们在变化中还不至于分裂涣散。

”这是一个英国人眼中的一家北平人,一个中国式的四世同堂,也是当时中国人既传统又在变化中的写照。

住进小羊圈胡同的日本老婆婆,因为是日本人而孤独着,小羊圈里仇恨日本人的北平人,对她也充满了仇恨和防备。

但她又不是日本人,她生爱加拿大,长在美国,又随父亲在伦敦为商。

她说自己是日本人的奴隶。

她对瑞宣说:“我都知道。

我们日本人在北平所做的一切,当然你也知道。

我只须告诉你一句老实话:日本人必败!没有另一个日本人敢说这句话。

我---从一个意义上来说不过去---并不是日本人。

我不能因为我的国籍,而忘了人类与世界。

自然,我凭良心说,我也不能希望日本人因为他们的罪恶而被别人杀尽。

”“对于日本人,我只愿他们因失败而悔悟,把他们的聪明与努力都换个方向,用到造福于人类的事情上去。

战争,给人类造成了灾难和毁灭,我不是政客,也不是军事家,说不出任何有关战争的东西,做为一个老百姓,我只认为战争是可恶的,只要有战争,老百姓就要遭罪。

说句不知深浅的话,如果人类的发展要靠不停的战争来继续,我宁愿只要和平,只要全世界的人都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

如此不知深浅的话,也是我做为一个小老百姓无望中的希望吧。

书中最让我钦佩的人物形象是瑞宣的妻子韵梅,和诗人钱默吟。

韵梅即会持家又懂规矩,还为祁老太爷生了一双重孙,深得老太爷的喜欢,婆婆又病弱,韵梅理所当然的担起了一家老小的吃喝穿戴。

她是天生的好脾气,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家庭责任感任感,促使她劳任怨的照顾着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极尽所能的让全家人过得顺心,她和婆婆一样,本分的做着女人,不参与该属于男人的事,但家中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牵着她们的心。

北平沦陷,抗日战争爆发,动荡的社会,生活的贫困和折磨,让一个纯粹的家庭妇女走出了家庭,她的心里不再只有小家,而是国家。

在韵梅的身上,我看到了北平乃至整个中国的普通女人,由只会围着锅台转,只会顾及一家老小的生活,而变得更具责任感,这个责任感是对国家的。

她们虽然不能象男人一样亲临战地,但她们的勇敢和坚定,是对家人和亲人的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活在自己世界里的钱默吟,与世无争,每天就是浇花,看书,画画,吟诗。

默吟二字是他本来性格的最真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