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看不见的大力士(教学方案)

合集下载

《看不见的大力士》教学设计

《看不见的大力士》教学设计
难。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 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实验结果,促
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 通过亲身实践来验证和理解大气
压强的概念和原理。
03
实践与探索
实验设计与操作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的存在 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02
03
04
教学目标明确
教师能够清晰阐述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教学内容充实
教师能够系统、全面地讲解课 程内容,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教学方法得当
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 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
教学态度认真
教师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反馈。
改进措施与建议
加强课堂互动
仿生学
借鉴自然界中生物的隐形机制,研究人工合成材料在隐形技术中的 应用。
纳米技术
关注纳米材料在隐形技术中的潜在应用,如纳米吸波材料等。
创新思维培养与拓展
想象与创意
01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具有创新性的隐形实验或应用场景

批判性思维
02
引导学生对现有的隐形技术进行评估和改进,提出自己的见解
和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 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 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
课程安排与时间
知识讲解(15分钟)
讲解大气压力的基本概念、原理 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看不见 的大力士”的科学内涵。
课程导入(5分钟)
通过趣味实验或故事导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年级语文教案)9看不见的大力士

(六年级语文教案)9看不见的大力士

9看不见的大力士六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压缩空气的几种用途。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压缩、承受”等20个词语的意思。

3、能区分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这两种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

4、认识小标题,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学习科普文的方法阅读课文,抓住知识要点,体会写法。

难点:理解压缩空气在风镐、弓形支柱、神奇飞毯上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初读课文。

2、了解什么是压缩空气以及课文介绍的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

教学过程●一、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今天我们学习《看不见的大力士》,请同学们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带点字的意思:覆盖启发(3)“看不见的大力士”是指()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1人1小节),注意正音。

(2)将下列生字用小黑板写出,注意不写错字。

揿铆(3)说说“覆”、“启”的意思,说说“压缩”、“复杂”的反义词,“承受、启发、构造、喷射”的近义词。

(4)“看不见的大力士”是指什么?(压缩空气)3、再读课文,填表。

段落小标题压缩空气的用途原理2 3 44、讨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你觉得这篇课文在文章结构上与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认识小标题)(2)各段课文各写了什么内容?●二、讲读第一段。

1、讨论:这一段是用什么例子来向我们介绍压缩空气的?这样介绍有什么用处?2、填空:压缩空气不但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上面这个句子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三、课堂作业。

《语文课堂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详细了解课文介绍压缩空气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2、体会行文的严密生动,运用总分段式介绍压缩空气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过渡。

第一段告诉我们,压缩空气有许多奇妙的用处,那么有哪些用处呢?请默读第二段。

看不见的大力士语文教案

看不见的大力士语文教案

看不见的大力士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看不见的大力士》。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看不见的大力士》。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看不见的大力士》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4. 投影仪或白板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大力士的形象。

(2)提问:你们对大力士有什么样的了解和认识?2. 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4.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5. 欣赏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词佳句。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看不见的大力士》。

(2)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大力士。

2. 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画出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的句子,进行解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他们对生字词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看不见的大力士语文教案

看不见的大力士语文教案

看不见的大力士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盲人的关注和理解。

2. 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盲人的日常生活。

2. 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角色。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盲人的日常生活,如他们如何辨别方向、如何使用交通工具等。

2.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角色,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第二章:讲述故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2. 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表达故事内容。

教学活动:1. 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如盲人的感受、其他角色的互动等。

2. 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表达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章:讨论故事主题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如友情、勇气等。

2. 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表达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主题,如友情、勇气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2. 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表达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第四章:写作练习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帮助学生表达对故事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1. 教师给出写作题目,如“我眼中的盲人”。

2.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情感体验。

教学活动:1. 教师给出写作题目,如“我眼中的盲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盲人的看法和情感体验。

2.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学习内容。

2. 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情节、主题以及自己的学习收获。

2. 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情节、主题以及自己的学习收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看不见的大力士(通用3篇)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看不见的大力士(通用3篇)

浙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看不见的大力士(通用3篇)浙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看不见的大力士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小标题,了解它的作用,了解课文生动而严密的写法特点。

2.正确区分一般的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它们的作用,学习初步运用。

(二)教学过程1.回顾定向。

回顾《冬眠》、《意想不到的灾害》的写作特点。

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

2.阅读研究。

自由默读,边读边想边划批。

课文在结构上、写法上哪些特点?灯片出示比较研究:生产的帮手灵巧的建筑师神奇的“飞毯”这些小标题有什么用?(分清段落,点明段落内容。

)风镐和铆钉枪靠压缩空气生产的帮手压缩空气可以造房灵巧的建筑师没有轮子的汽车神奇的“飞毯”这两组小标题有什么异同?(内容一样,但右边的采用拟人、比喻,显得更生动形象,语言更简洁明了。

)出示句子比较的灯片:①当这个半圆形的橡皮管子挺起来后,不就变成一要弓形的支柱了呢?②这种汽车是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轮子的呢?也是用看不见摸不着的压缩空气。

这两个问句各是什么问句?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在课文中将其他设问句划出读读。

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打足气的足球变得硬梆梆的,再也压不瘪了。

这种房子搬运起来方便,只要把气放掉,把橡皮管子卷起来,往卡车上一放就可以了。

把下列句子改为自问自答的设问句:①“生产的帮手”中的第4自然段。

②“灵巧的建筑师”中搬运房子的内容。

独立做--出示学生作业灯片--评价修改订正。

比较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严密合理。

①“灵巧的建筑师”的第2自然段。

②是删去“把半圆内胎的两头封住”、“如果把很多这样的支柱排在一起”两个分句后的课文。

思考、议论:删去这两个分句有什么问题?从中体会课文有什么特点?3.小结归纳。

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生动的小标题;设问的过渡和吸引作用;生动而严密的文句。

)4.迁移作业。

(1)用关联词写句子。

不是......而是......即......又......只要......就......(2)模仿课文给《意想不到的灾害》拟小标题。

看不见的大力士语文教案

看不见的大力士语文教案

看不见的大力士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盲人的关注和理解。

2. 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盲人的基本情况,让学生了解盲人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2. 引导学生思考盲人在生活中所展现出的强大力量和勇气。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盲人的日常生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盲人的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盲人的关注和兴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盲人的理解和关注程度。

2. 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参与度。

第二章:阅读理解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盲人的同理心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学生阅读一篇关于盲人的文章或故事。

2.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检验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活动:1. 教师分发文章或故事,学生独立阅读。

2.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共同讨论。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第三章:写作练习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盲人的关注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学生根据自己对盲人的理解和观察,写一篇关于盲人的短文。

2.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盲人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活动:1. 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盲人的话题或问题,学生进行思考。

2. 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写作思路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盲人的关注和尊重程度。

第四章:小组讨论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加深学生对盲人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每组讨论一个关于盲人的问题或话题。

2. 每组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教学活动:1. 教师提出关于盲人的问题或话题,学生分组讨论。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学生对盲人的理解和尊重程度。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小学科学教案:《看不见的“大力士”》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看不见的“大力士”》教学设计

看不见的“大力士”科学概念目标:1.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大气压是很大的。

2.分析生活现象,能用大气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科学探究目标:1.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沟通。

2. 通过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

2.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

3.培养学生科学学习中敢于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初步了解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教学难点:用大气压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杯子和一张硬纸片?杯子倒置硬纸片会掉下来吗? 如果杯内装满水会怎样?那么我们大家一起动手试一试吧!二、讲授新课:(一)体验大气压的存在1、活动:覆杯实验(1)小组自主探究。

(2)活动交流,分享成果。

大家都成功了吗?你们组有什么发现?水的分量你感觉到了,那么是谁托住了这些水?——空气,它向上托着硬纸片。

(3) 演示覆备实验慢慢地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你又有什么发现?空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力的作用。

同学们科学上把空气也称为大气。

大量现象表明,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

(二)了解大气压科学史:对于大气压强的认识,让我们跟着科学家们的足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三)感受大气压是很大的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伽利略意大利人(1564-1642)提出空气是有重量的托里拆利 意大利人 1643年6月20日 托里拆利实验 大气压=760毫米高的水银柱=10.336米高水柱 帕斯卡 法国人 1646年发明水银气压计,还发明了注射器、水压机 格里克 德国 马德堡市市长 1654年5月8日 马德堡半球实验大气压这么大,那么放在瓶口的鸡蛋能被瓶子吞掉吗?讨论:瓶子怎样才能吞鸡蛋?活动:瓶吞鸡蛋实验学生交流分享(四)学以致用我们知道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大气压是很大的。

看不见的大力士语文教案

看不见的大力士语文教案

看不见的大力士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盲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感受,培养关爱弱势群体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学会借助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搜集有关盲人的资料,拓宽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 了解盲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感受,培养关爱弱势群体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盲人的感知世界与正常人的差异。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关于盲人的资料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辅导。

3. 合作学习(1)课文讲述了哪个盲人的故事?(2)这位盲人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3)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4. 分享成果5.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组内互相检查。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学会运用。

6. 情感体验7. 课堂小结8.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搜集更多关于盲人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9. 板书设计看不见的大力士盲人的困难→克服困难→成长与收获10.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盲人的真实故事,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采访盲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

2. 课堂展示:每组分享自己的采访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提问,讨论如何帮助盲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七、课文解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看不见的大力士语文教案

看不见的大力士语文教案

看不见的大力士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盲人的特点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学会用适当的语言与盲人沟通,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盲人的尊重和理解,消除对盲人的歧视。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困境,勇敢面对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学会与盲人沟通的技巧,换位思考,关爱他人。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看不见的大力士》。

2. 生字词卡片。

3. 盲人生活图片或视频。

4. 讨论话题:如果你是盲人,你会怎么办?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看不见的大力士》的大意。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盲人吗?盲人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组内讨论,用生字词造句。

(3)教师选取优秀造句进行展示和点评。

4. 讨论与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盲人,你会怎么办?(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盲人的特点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

我们要学会尊重和理解盲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我们要学会用适当的语言与盲人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面对生活困境时,我们要勇敢面对挑战,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1)请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盲人的小短文。

2. 课外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盲人学校或与盲人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

浙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看不见的大力士》优秀教案

浙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看不见的大力士》优秀教案

看不见的大力士【设计思想】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总目标,以学生的生活背景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压缩空气的几种用途。

2、本课8个生字,理解“压缩、承受”等20个词语的意思。

3、区分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这两种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

4、认识小标题,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有能力的学生能运用小标题写说明文。

【重点难点】运用学习科普文的方法阅读课文,抓住知识要点,体会写法。

理解压缩空气在风镐、弓形支柱、神奇飞毯上的工作原理。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初读课文。

2、了解什么是压缩空气以及课文介绍的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学习字词。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看不见的大力士》,它在哪儿呢?请大家观察一个气不足的篮球。

2、谁能把它“揿瘪”?学习这两个字。

“揿”动作演示,就是“按”,“瘪”,就是指物体表面凹下去,不饱满。

(学习时,还是看实物比较好。

)把“瘪”与“扁”作比较理解。

3、教师充气,使球变硬,引出——硬邦邦。

学生读第一节,找出使球变硬的原因句子。

这个大力士就是——压缩空气。

压缩了的空气,不但能承受巨大的重量,还有很多奇妙的用处呢!4、请同学们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学习情况:A、指名朗读,注意正音:“揿铆、风镐、榔头”以实物理解比较好。

B、说说“覆”、“启”的意思。

C、说说“压缩”的反义词,你知道的压缩东西:压缩饼干,压缩包……D、“承受、启发、构造、喷射”的近义词。

5、再读课文,填表。

段落小标题压缩空气的用途原理2 3 46、讨论表格的内容。

(1)你觉得这篇课文在文章结构上与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认识小标题)(2)根椐小标题,你知道课文各写了什么内容?(小标题的作用)(3)压缩空气不但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

看不见的大力士(大气压)教案.docx

看不见的大力士(大气压)教案.docx

课程类型:科学实验课授课人:陈学渊课程时间:40分钳教学对象:中班同学课程主题:看不见的“大力士”1. 了解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并能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大气压的关系(知识性耳标)2. 经历观察、探究、合作交流等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性目标)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善于发现的品质,提高科学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性目标)(教学目标写的还可以)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大气压的概念教学难点:观察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并能与实际生活和联系教学准备:玻璃杯、蜡烛、打火机(或火柴)、托盘(水盆)、自来水、塑料片、吸管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大气压强?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大气压强。

”二、大气压的存在(25分钟)实验①:(5分钟)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办法不碰杯子把杯子里的水转移到另一个杯子里呢?请同学自告奋勇到台上尝试:用吸管浸入水中,手指扌恩住上端,提起来把水转移过去。

实验②:覆杯实验(10分钟)1. 一个空的玻璃杯上可以轻易放置一块塑料片,但是把玻璃杯倒置塑料片就掉了下来;2. 把杯子装满水。

把准备好的塑料纸片盖在杯子上;3. 用手掌劲压住塑料片,快速把杯子倒过来;4. 慢慢地松开手。

塑料片被牢牢地吸在杯子上。

老师演示完毕让台下同学自告奋勇上台实验二、实验小结(5分钟)水在吸管里不漏出来,纸片牢牢地贴住杯子,这些看似违背常理的现象我们该怎么解释呢?同学们可以自己猜一猜,也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谁在作怪呢?(这里可以给学生2-3分钟时间讨论一下,讨论结束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再进行补充说明)这个看不见的大力士有个名字叫“大气压”,关于大气压,老师要先讲一个故事。

三、科学故事(5分钟)故事内容:(故事内容可以不用写在教案上,教案上只要写出要讲的故事名称就行)在17世纪那个时候,德国有一个热爱科学的市长,名叫格里克.他是个博学多才的军人,从小就喜欢听听伽利略的故事;爱好读书,爱好科学;一直读到莱比锡大学.知识面很广,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什么数理、法律、哲学工程等等,无所不知,无所不通。

《看不见的大力士》教案(精选2篇)

《看不见的大力士》教案(精选2篇)

《看不见的大力士》教案(精选2篇)《看不见的大力士》篇1佚名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压缩空气的几种用途。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压缩、承受”等20个词语的意思。

3、能区分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这两种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

4、认识小标题,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学习科普文的方法阅读课文,抓住知识要点,体会写法。

难点:理解压缩空气在风镐、弓形支柱、神奇飞毯上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初读课文。

2、了解什么是压缩空气以及课文介绍的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

教学过程一、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今天我们学习《看不见的大力士》,请同学们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查,解释下列词语带点字的意思:覆盖启发(3)“看不见的大力士”是指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1人1小节),注意正音。

(2)将下列生字用小黑板写出,注意不写错字。

揿铆(3)说说“覆”、“启”的意思,说说“压缩”、“复杂”的,“承受、启发、构造、喷射”的。

(4)“看不见的大力士”是指什么?(压缩空气)3、再读课文,填表。

段落小标题压缩空气的用途原理2344、讨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你觉得这篇课文在文章结构上与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认识小标题)(2)各段课文各写了什么内容?二、讲读第一段。

1、讨论:这一段是用什么例子来向我们介绍压缩空气的?这样介绍有什么用处?2、填空:压缩空气不但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上面这个句子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三、课堂作业。

《语文课堂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详细了解课文介绍压缩空气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2、体会行文的严密生动,运用总分段式介绍压缩空气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过渡。

第一段告诉我们,压缩空气有许多奇妙的用处,那么有哪些用处呢?请默读第二段。

看不见的大力士(2)

看不见的大力士(2)

9、看不见的大力士321.详细了解课文介绍压缩空气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2.体会行文的严密生动,运用总分段式介绍压缩空气的作用。

详细了解课文介绍压缩空气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1.回顾定向。

2.阅读研究。

(1)自由读“生产的帮手”。

出示灯片(风镐、铆钉枪灯片),讨论:风镐是谁干什么的帮手?铆钉枪是谁干什么的帮手?明明是风镐和铆钉枪帮人干活,为什么说压缩空气是生产的帮手?使风镐、铆钉枪工作靠的是什么动力? (压缩空气的膨胀力。

)(2)学习“灵巧的建筑师”。

为什么称压缩空气为“灵巧的建筑师”?它能建造厂房、仓库是靠压缩空气什么特点工作的?(出示课文插图的复印灯片。

)盖塑料薄膜、橡皮支柱,轻轻吹气,几十分钟就可盖好,快;一放气即可装车,甚至可装入背包,巧。

工作原理——依赖压缩空气巨大的承重力。

重点研究“这样的房子用处可多啦!……”这—自然段。

这段几句?围绕哪句的意思写?分哪几方面写?(用处:各行各业可用;随造随拆,搬运方便。

)(3)学习“神奇的‘飞毯”’。

飞毯指什么?与一般汽车比它神奇在哪儿?有什么优点?这种汽车开动靠压缩空气为它提供哪两种力? (工作原理:靠升力与推力。

)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书上讲“将来的汽车是——”,而下面紧接着说“这已经不是神话,而是事实”,究竟是怎么回事?应肯定地告诉学生用压缩空气开动的车、船已经有了,浙江省也早已试制成功气垫船。

3.延伸作业。

、(1)书上介绍了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你们知道它还有哪些用途? -(2)围绕总起句“压缩空气的用处可多啦”,根据课内外知道的知识,写一段话。

(3)完成作业本第3、5题。

得荣县二小六年级语文下册 9看不见的大力士教案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9看不见的大力士教案浙教版

得荣县二小六年级语文下册 9看不见的大力士教案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9看不见的大力士教案浙教版

看不见的大力士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压缩空气的几种用途.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压缩、承受”等20个词语的意思.3.能区分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这两种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

4。

认识小标题,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教学重点:运用学习科普文的方法阅读课文,抓住知识要点,体会写法.教学难点:理解压缩空气在风镐、弓形支柱、神奇飞毯上的工作原理。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会生字词,初读课文。

2.了解什么是压缩空气以及课文介绍的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

教学过程:一、自学课文,初步感知1.今天我们学习《看不见的大力士》,请同学们自学课文.(1)读通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带点字的意思:覆盖启发(3)“看不见的大力士”是指()2。

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1人1小节),注意正音。

(2)将下列生字用小黑板写出,注意不写错字。

揿铆(3)说说“覆”、“启”的意思,说说“压缩"、“复杂”的反义词,“承受、启发、构造、喷射"的近义词.(4)“看不见的大力士"是指什么?(压缩空气)3。

再读课文,填表。

4.讨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你觉得这篇课文在文章结构上与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认识小标题)(2)各段课文各写了什么内容?二、讲读第一段1.讨论:这一段是用什么例子来向我们介绍压缩空气的?这样介绍有什么用处?2.填空:压缩空气不但_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上面这个句子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三、课堂作业《语文课堂作业本》第1。

2.3题。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详细了解课文介绍压缩空气的用途及工作原理.2.体会行文的严密生动,运用总分段式介绍压缩空气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过渡第一段告诉我们,压缩空气有许多奇妙的用处,那么有哪些用处呢?请默读第二段。

看不见的大力士教学叙事【推荐下载】

看不见的大力士教学叙事【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看不见的大力士教学叙事
《看不见的大力士》教学点滴
上星期五,突然从学校旁边的建桥工地上传来刺耳的“啪、啪”声,循
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桩头上,两位工人举着一个像电钻一样的机器在打去上面硬邦邦的土块。

“哎,那就是风镐吧?”我不禁惊喜地问同事。


实在的,教这篇课文好几次了,也仅仅从图片上认识过叫“风镐”的东西,
我想孩子们更不会看到过风镐的工作。

于是,马上决定把《看不见的大力士》一文提前学习。

我就现炒现卖,以此来揭示课题,既学习了“风镐”这个词,介绍了风
镐这种工具,也激发了学生对这个“看不见的大力士——压缩空气”的探
索兴趣。

从初读课文到交流,这位看不见摸不着的课文主人一下子成了大家熟悉的朋友。

还是用单元提示所述的读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的方法,我们先了解知
识要点,再琢磨文章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为了让这无形的压缩空气变得更有形,我们把许多相关的知识搬进课堂,不仅感受了课文中的一些句式,也读懂了风镐、铆钉枪等的工作原理,还补充了用压缩空气建成的轻巧的房子的用处。

尤其在讨论这种没有轮子的汽车的好处时,大家更是七嘴八舌,说得头头是道。

他们说这种汽车能节约能源,不会造成噪音、废气的污染,还不会发生堵车,不容易撞车……学生的那份投入与热情,我想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我们的知识本就是生动的,有生命力的,然而为了考试,多了灌输,课堂上多了严谨与深沉,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九年级语文:看不见的大力士
(教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九年级语文:看不见的大力士(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科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压缩空气的几种用途。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压缩、承受”等20个词语的意思。

3、能区分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这两种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

4、认识小标题,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学习科普文的方法阅读课文,抓住知识要点,体会写法。

难点:理解压缩空气在风镐、弓形支柱、神奇飞毯上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初读课文。

2、了解什么是压缩空气以及课文介绍的压缩空气的三种用途。

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今天我们学习《》,请同学们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带点字的意思:覆盖启发
(3)“”是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1人1小节),注意正音。

(2)将下列生字用小黑板写出,注意不写错字。

揿铆
(3)说说“覆”、“启”的意思,说说“压缩”、“复杂”的反义
词,“承受、启发、构造、喷射”的近义词。

(4)“”是指什么?(压缩空气)
3、再读课文,填表。

段落小标题压缩空气的用途原理
2
3
4
4、讨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你觉得这篇课文在文章结构上与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认识小标题)
(2)各段课文各写了什么内容?
二、讲读第一段。

1、讨论:这一段是用什么例子来向我们介绍压缩空气的?这样介绍有什么用处?
2、填空:压缩空气不但____,而且______。

3、讨论:上面这个句子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课堂作业。

《语文课堂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详细了解课文介绍压缩空气的用途及工作原理。

2、体会行文的严密生动,运用总分段式介绍压缩空气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过渡。

第一段告诉我们,压缩空气有许多奇妙的用处,那么有哪些用处呢?请默读第二段。

二、精读第二段。

1、区分小标题与段意的不同之处。

(1)这段讲了什么?(压缩空气是生产帮手)
(2)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之处。

可见,小标题不一定是一句完整的句子,可以是一个词组,在表达上更灵活。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讲了哪几个例子?
(1)风镐。

(2)铆钉枪。

3、讨论风镐、铆钉枪的原理。

我们已经知道压缩空气有一个特点是:能随巨大的重量,风镐、铆钉枪又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呢?请在书中找出答案。

3、出示:被压紧的空气,总是想胀开来。

压缩空气会膨胀
这里告诉我们压缩空气的另一个特点:压缩空气会膨胀,风镐、铆钉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三、精读第三段。

1、从这个小标题,你知道这一段文章写什么?
2、出示第2自然段,读一读,然后删去“把半圆内胎的两头封住”和“如果把很多这样的支柱排起一排”,在读一读,比较为什么要像树上那样写,从中体会写说明文要写清楚细节,重要细节不能漏。

3、把“当这个半圆形的橡皮管子挺起来后,不就变成一根弓形
的支柱了吗?”这句话改写成陈述句,从而理解这个句子。

4、找出第4自然段中的总起句,并说说分述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总起句的。

5、认识原理:压缩空气能承受巨大的重量。

四、课堂作业:《语文作业本》第4题的(1)、(2)。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第四段。

2、正确区分一般的反问句和设问句,了解他们的作用,学习初步运用。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精读第四段。

这一段将告诉我们压缩空气更奇妙的用处。

1、默读第四段,思考:压缩空气增样使汽车不挨着地面走?(默读后用挂图帮助学生理解,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压缩空气怎样使
汽车不挨着地面前进。


2、说说“飞毯”为什么加引号的?
3、找出这一段中的两个问句。

比一比,他们跟第三段中的反问句有什么不同。

如果一用这两个设问句,文章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认识设问句,了解他们的作用。

三、朗读全文,小结。

四、课堂作业:《语文作业本》第4踏(3),第5—6题。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风镐会膨胀生产的帮手
铆钉枪能承受巨大的重量——搭房子——灵巧的建筑师
◆[2003年4月27日]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