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4年4月自考犯罪学(一)试题00235

合集下载

全国2014年4月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4年4月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和答案
C.防卫过当D.特殊正当防卫
正确答案:D(1分)P94
考点:本题考查特殊正当防卫。
解析:特殊正当防卫是指公民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没有必要的限度的限制,对其防卫行为的任何后果均不负刑事责任的情形。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它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考点:本题考查刑罚的目的。
解析:刑罚目的,是指国家制定、适用、执行刑罚的目的,也即国家的刑事立法采用刑罚作为对付犯罪现象的强制措施及其具体使用和执行所预期实现的效果。
预防犯罪,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刑罚的目的。刑罚预防犯罪的目的还包括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
11.根据刑法第93条的规定,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是【】
A.10年B.15年
C.20年D.25年
正确答案:C(1分)P185
考点:本题考查数罪并罚。
解析:新《刑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1.刑法的空间效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A.一国刑法在什么时间内适用B.一国刑法在什么地域适用
C.一国刑法对什么人适用D.一国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适用
正确答案:D(1分)P28
考点:本题考查刑法的空间效力。
解析:刑法的空间效力所解决的是一国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适用的问题。从各国刑法及国际条约的规定来看,一国刑法不仅能使用于本国领域内的行为,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能适用于本国领域外的行为。

全国XX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参考答案(1)

全国XX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参考答案(1)

全国XX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参考答案(1)课程代码:0023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36.是指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规范不同的异质文化接触、碰撞而产生的对抗现象。

37.是古典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在1764年发表的《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和刑法人道化原则,他认为刑罚的目的是对犯罪的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

38.是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其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39.是指没有科技含量或科技含量较低的加固目标措施。

40.是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41.从研究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出发,在环境设计上堵塞犯罪的可能,或者造成一种不能实施犯罪的环境,达到限制消除犯罪目的的预防理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XX年犯罪增多,犯罪年龄降低。

(2)女性犯罪成员总数中的比重趋增。

/(3)流动人口犯罪突出,闲散人员犯罪增多,职业犯罪比重上升。

44.(1)研究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政策。

(2)对本地区、本部门一个时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并监督实施。

(3)组织、指导各部门各单位落实综合治理措施。

(4)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后进。

(5)办理党委和政府交办的有关事项。

45.具有变态人格的人,因其在情感和意志活动上严重偏离正常,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常人差,违法和危害行为常常有以下特点:(1)其违法行为一般带有偶然性的特点,事前较少预谋,手法也不甚隐蔽。

(2)其违法行为往往只顾眼前,不计后果,动机目的短浅,一般不为常人所理解。

(3)在危害社会的同时,常常既造成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同时也对自身造成不利和危害。

2018年4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4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1.保安处分适用对象中的特殊危险者不包括 A.累犯 B.常习犯 C.未成年犯 D.常业犯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刑事司法对策的是 A.少捕政策 B.宽严相济政策 C.教育感化政策 D.有错必纠政策
23.在刑事立法对策范畴中起刑罚制定、适用和执行作用的是 A.确立科学的刑罚哲学 B. 建立合理的刑罚体系
1 8.美国犯罪学家科恩提出的理论是 A.帮伙亚文化理论 B. 紧张理论 C.控制理论 D.不同机会理论
19.古典犯罪学派的核心理论是 A.刑罚个别化论 B.威慑理论 C.隔离主义 D.报复主义
20。研究发现,在家庭中曾受虐的孩子成人后多有虐待自己孩子的倾向。这种被害人与犯罪 人的角色转换类型是 A.报复型 B.双重角色型 C.暴力循环型 D.认同型
2/5
C.对犯罪规定合理的刑罚 D.合理划定犯罪圈
24.我国罪犯矫正工作已初步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人性化,并日益趋向
A.科学化 B.现代化
C.社会化 D.信息化
25.监狱矫正的行刑社会化是指
A.监狱资源社会化 B. 监狱向社会开放
C.社会成员参与监狱管理 D.监狱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26。对罪犯实施心理矫治的首要环节是
3.下列选项中,属于贝卡利亚犯罪原因观的是
A.天生犯罪入说 B.社会失范说
C.自由意志说 D.社会标签说
4.古典犯罪学派认为“刑从罪生,无罪无刑,罪是因,刑是果。”的观点是
A.意志自由论 B.报应刑论
C.行为中心论 D.犯罪预防论
5.在龙勃罗梭的犯罪人分类中,身上仅有轻微退化特征的犯罪人被称为
A.有犯罪倾向的犯罪人 B.激情犯罪人
11.近期频发的与中学生凌虐事件有密切关系的微观社会环境是 A.家庭环境 B.学校环境 C.社区环境 D.职业环境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35全国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3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以下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属于微观性预防的是()A. 倡导主文化B. 克服社会弊端C. 提高家庭结构的合理性D.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在下列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不.属于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是()A. 搭建自行车棚B. 开展就业指导C. 加强旅馆业的管理D. 被害预防3.在下列措施中,属于美国三级犯罪预防理论第一层次的有()A. 转处B. 通过旅游、运动等方浙00235# 犯罪学(一)试卷第2页(共12页)式改造青少年C. 刑罚预防D. 邻里照看4.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分析社会治安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治安应达到的要求,是社会治安治理的()A. 最终目标B. 战略目标C. 阶段性目标D. 长期目标5.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措施属于()A. 罪前预防B. 罪中预防C. 罪后预防D. 重点预防6.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径是()A. 犯罪预防B. 犯罪控制C. 打击犯罪D. 改造罪犯7.在犯罪研究中,凡是两个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变动方向同增同减的,叫做()A. 先行关系B. 后行关系C. 逆相关关系D. 顺相关关系8.犯罪意向调查推测的对象是()浙00235# 犯罪学(一)试卷第3页(共12页)A. 被害人的亲属B. 犯罪人的邻居C. 公安人员D. 具有犯罪倾向者9.根据损失与犯罪行为的关联程度,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可以分为()A. 货币损失和实物损失B.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C. 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D. 身体创伤和精神创伤10.没有固定职业或稳定生活来源和居无定所的被害人是()A. 孤独型被害人B. 挫折型被害人C. 职业型被害人D. 流动型被害人11.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率最高、犯罪行为最集中的年龄阶段被称为()A. 初犯年龄B. 累犯年龄C. 差别年龄D. 高峰年龄12.犯罪人犯罪意识的外化表现是()A. 犯罪心理B. 犯罪现象C. 犯罪行为D. 犯罪动机浙00235# 犯罪学(一)试卷第4页(共12页)13.支配犯罪行为发生的是()A. 生理病变B. 生理异常C. 犯罪动机D. 潜意识14.体格性格分型说是西方犯罪学者提出来的()A. 犯罪遗传生物学观点B. 犯罪体质生物学观点C. 犯罪心理学观点D. 犯罪精神病学观点15.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严打”是在()A. 1983年B. 1985年C. 1992年D. 2000年16.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变化,这是犯罪的()A. 消长律B. 起伏律C. 辐射律D. 自组织律17.犯罪人犯罪的年龄主要集中在()A. 儿童时期B. 青少年时期浙00235# 犯罪学(一)试卷第5页(共12页)C. 中年时期D. 老年时期18.犯罪研究表明,影响犯罪人年龄之区域性差别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发展水平B. 人口结构C. 地域文化D. 政治环境19.导致腐败现象增多的原因之一是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的()A. 适用B. 限制C. 泛化D. 遵循20.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从社会制度上()A. 限制了犯罪现象的产生B. 保障了犯罪现象的产生C. 诱发了犯罪现象的产生D. 刺激了犯罪现象的产生21.犯罪研究应坚持的基本观念是唯物观、辩证观和()A. 和谐观B. 阶级观C. 系统观D. 人生观浙00235# 犯罪学(一)试卷第6页(共12页)22.在选定的现实社会生活环境中,由实验者引发和控制某种社会事件,吸引被试者的注意力,并观察其反应的研究方法是()A. 模拟实验法B. 实验室实验法C. 现场实验法D. 心理实验法23.犯罪动力的本质是犯罪的推力和引力与犯罪的控制力、阻力的()A. 合力B. 助力C. 差力D. 压力24.引起犯罪动机产生的因素是()A. 直接犯罪原因B. 间接犯罪原因C. 犯罪的社会根源D. 犯罪的文化根源25.德国学者李斯特提出了犯罪原因的()A. 一元论B. 二元论C. 三元论D. 多元论26.下列人物中提出犯罪根源于私有制的早浙00235# 犯罪学(一)试卷第7页(共12页)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是()A. 柏拉图B. 托马斯·莫尔C. 奥古斯丁D. 孟德斯鸠27.犯罪学中犯罪行为概念的外延()A. 比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小B.比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大C. 与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相等D.与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规定完全不同28.研究犯罪原因的目的在于()A. 发现犯罪与其他现象的联系B. 发现犯罪现状与发展趋势C. 发现犯罪类型与规律D. 发现犯罪行为的轨迹与危害29.犯罪调查中的非随机抽样包括偶遇抽样、判断抽样、配额抽样和()A. 整群抽样B. 等距抽样C. 滚雪球抽样D. 分类抽样30.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理论是()A. 刑罚预防论B. 法律预防论浙00235# 犯罪学(一)试卷第8页(共12页)C. 环境预防论D. 社会防卫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2019年04月自考(000235)犯罪学(一)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9年04月自考(000235)犯罪学(一)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9年04月自考(000235)犯罪学(一)学试题及答案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35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广义犯罪学较之狭义犯罪学,研究范围增加了A.犯罪现象B.犯罪原因C.犯罪预防D.犯罪规律2.对犯罪学属于“正题法则”学科的定位,说明犯罪学研究的是A.自然科学B.事物规律C.行为规范D.人文科学3.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研究的犯罪概念A.前者范围更大B.范围一致C.后者范围更大D.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4.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点是A.推进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促进对现象之间关系的精确分析B.能够比较深入、比较全面地认识研究对象,有助于探讨事物的本质特征C.可以用来研究十分复杂的犯罪现象和犯罪问题D.能够用来研究内在的心理问题和其他社会互动过程5.下列属于加罗法洛的“法定犯罪”行为的是A.杀人B.强奸C.盗窃D.堕胎6.意大利犯罪学派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A.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犯罪B.运用思辨的方法研究犯罪C.运用普查的方法研究犯罪D.运用演绎的方法研究犯罪7.犯罪学在新中国的发展起步于A.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B.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C.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D.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8.将犯罪原因归结为人的与生俱来的、源自于人类祖先的、被称为原罪的恶的意志,其突出表现在A.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犯罪研究B.中世纪时期的犯罪研究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犯罪研究D.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的犯罪研究9.对犯罪统计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官方犯罪统计具有权威性B.官方犯罪统计避免不了犯罪暗数的存在C.被害者调查没有瑕疵D.自我报告的调查对象更适用于青少年犯罪10.在犯罪学研究的资料收集阶段,关注所选择对象典型性的实地研究方法是A.个案研究B.局外观察法C.参与观察法D.非结构访谈11.对犯罪行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学之犯罪行为概念内容最为广泛B.犯罪学之犯罪概念内容范围大于刑法学之犯罪概念内容范围C.刑法学之犯罪概念内容以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为本质属性D.除罪化行为仍需要犯罪学予以关注12.与安乐死、高利贷、赌博等属于同一类型的犯罪是A.卖淫B.强迫卖淫C.贩毒D.制造毒品1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彻底禁绝了A.流氓团伙B.娼妓制度C.反革命破坏D.拐卖人口14.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现象呈现出最为显著的规律是A.犯罪数量起伏较小B.暴力犯罪持续上升C.犯罪主体变化较小D.智能型犯罪持续上升15.对犯罪数量的描述正确的是A.犯罪学研究使用的犯罪数量与其概念范围相一致B.人们一般常用的犯罪数量都是明数加暗数C.“漏斗效应”的存在导致人们一般采用警方统计的数量作为犯罪数量D.警方没有隐瞒犯罪数量的动机16.对于“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承受者”这一表述理解错误的是A.从承受者的性质而言,承受者可以是国家B.社会完全可以作为独立的承受者C.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人D.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或间接承受者17.从对被害人所从事职业的研究中,可以直接反映出被害人的A.人口统计学特征B.心理特征C.被害后果特征D.责任特征18.斯德哥尔摩模式中,被害人可能发展为犯罪人的角色转换属于A.报复型B.认同型C.堕落型D.暴力循环型19.被害人在被害后可能遭受来自媒体的纠缠和报道现象属于A.第一次被害人化B.第二次被害人化C.第三次被害人化D.第四次被害人化20.犯罪生物学理论起始于A.身体形态与犯罪的关系研究B.家族遗传研究C.人的神经系统研究D.染色体异常研究21.对人的监禁性保安处分措施是A.强制劳作B.保护观察C.限制居住D.更生保护22.侦查合理性的完整表述是A.依法定罪,保护实体正义B.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C.禁止侵犯人权D.既保护实体正义,又遵守程序正义23.罪犯矫正人道化原则不包括的内容是A.刑罚目的B.刑罚过程。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含答案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含答案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35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 )A.保罗?托皮纳尔B.贝卡利亚C.保罗?费尔巴哈D.加罗法洛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是( )A.对犯罪现象的研究B.对犯罪原因的研究C.对犯罪对策的研究D.对犯罪矫治方法的研究3.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 )A.技术性B.客观性C.综合性D.复杂性4.在犯罪学研究中,研究者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体事实资料的方法是( )A.访谈法B.问卷法C.观察法D.临床诊断法5.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 )A.刑法学B.社会学C.统计学D.生物学6.提出“自由意志论”的犯罪原因观的是( )A.实证犯罪学派B.古典犯罪学派C.犯罪生物学派D.犯罪心理学派7.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中提出了( )A.犯罪原因三元论B.天生犯罪人论C.自然犯罪概念D.犯罪饱和律8.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 )A.消长律B.犯罪饱和律C.辐射律D.起伏律9.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 )A.犯罪原因“单元论”成为主流B.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C.注重犯罪的单向研究D.犯罪社会学研究思路复兴10.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 )A.研究犯罪动态B.研究犯罪工具C.研究犯罪构成D.解释犯罪原因11.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又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了犯罪具有( )A.阶级性B.相对性C.社会性D.动态性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A.犯罪率B.相对暗数C.绝对暗数D.明数13.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 )A.性别B.犯罪类型C.再犯的可能性D.文化程度14.在犯罪学的初创时期,犯罪学家对犯罪人进行分类,其目的是( )A.研究犯罪预防B.研究犯罪现象C.研究犯罪原因D.促进犯罪学学科发展15.在建国初期已基本绝迹或发案极少而80年代后又死灰复燃的犯罪是( )A.杀人B.制贩毒品C.抢劫D.抢夺16.改革开放后,我国盗窃案显著特点是( )A.作案目标进一步缩小B.集群犯罪严重C.连续犯罪减少D.重大案件迅速下降17.建国后,我国第三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于( )A.50年代初B.60年代初C.“文革”期间D.改革开放后18.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A.男性犯罪的成因B.女性犯罪的成因C.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D.青少年和中下层人犯罪的成因19.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 )A.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依据B.生活提供出路C.生产提供条件D.安全提供保障20.个体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内外两个控制系统的强度同犯罪诱因之间的( )A.力量等同关系B.力量平行关系C.力量对比关系D.力量对等关系21.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往往是通过诸多( )A.直接原因B.间接原因C.相关因素D.中介环节22.失业使失业者不能承担正常的( )A.法律义务B.社会责任C.社会道义D.社会角色23.犯罪的个体原因外化的结果就是( )A.犯罪行为B.犯罪动机C.犯罪结果D.犯罪条件24.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体被称为( )A.犯罪条件B.犯罪空间C.犯罪工具D.犯罪时间25.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象因素的是( )A.犯罪原因B.犯罪根据C.犯罪条件D.犯罪的相关因素26.被害人由于自己的弱点落入犯罪人手中以致在受到侵害时不反抗,使犯罪易顺利实施,这是犯罪的( )A.易感性B.诱发性C.受容性D.无意识性27.综合性犯罪预测、多项犯罪预测和单项犯罪预测分类所根据的标准是( )A.犯罪预测的内容B.犯罪预测的性质C.犯罪预测的条件D.犯罪预测的方式28.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是( )A.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B.各级政府C.各级党委D.政法部门29.以下措施不属于我国犯罪防控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 )A.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B.倡导主文化、遏制反文化C.贵重物品标刻D.建立人力防控系统30.之所以说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促进了欧洲18世纪的刑法改革是因为这一理论主要着眼于( )A.刑罚报应B.社会防卫C.保安处分D.预防犯罪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自考都是选择题

犯罪学历年自考选择题:自考都是选择题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3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 C )A. 刑事侦查学C. 犯罪学B. 刑法学D. 罪犯矫正学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或预测犯罪人未来行为方向或研究、预测特定罪犯矫正效果的方法是( D )A. 全面调查C. 典型调查B. 抽样调查D. 个案调查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 B )A. 消除犯罪条件C. 消除贫困B. 鉴别犯罪人D. 严密立法在当代犯罪学的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D )A. 犯罪环境学C. 犯罪心理学B. 犯罪经济学D. 犯罪社会学菲利认为,犯罪饱和法则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A )A. 犯罪数量的周期性变动C. 犯罪结构的周期性变动B. 犯罪危害的周期性变动D. 犯罪性质的周期性变动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的实证学派学者是( C )A. 龙勃罗梭C. 加罗法洛B. 菲利D. 胡顿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非依据主题灵活设问的访谈被称为( C ) A. 直接访谈C. 结构式访谈B. 间接访谈D. 非结构性访谈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D )A. 财产矛盾B. 利益观念C. 社会分工D. 私有制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统计规律的是( C )A. 恒比定律B. 差别规律C. 漏斗效应D. 反射效应10. 反映犯罪现象的影响和传播规律的是( C )A. 起伏律B. 消长律C. 辐射律D. 因果律1 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 C )A.50年代初期B.60年代中后期C.80年代初期D.2000年以后1 暴力犯罪的情感特征一般是( A )A. 冲动性B. 冷静性C. 有同情心D. 好奇性1 影响犯罪行为方式是隐蔽还是公开的是( B )A. 犯罪行为的动力机制B. 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C. 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D. 犯罪行为的评估机制1 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C )A. 男性犯罪的成因B. 女性犯罪的成因C.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D. 老年人犯罪的成因1 犯罪动机是( A )A. 犯罪的直接原因B. 犯罪的条件C. 犯罪的相关因素D. 犯罪的根源1 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直接原因的是( A )A. 犯罪意识B. 犯罪工具C. 犯罪时间D. 犯罪对象1 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是( A )。

全国2014年4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及其答案(在最后)

全国2014年4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及其答案(在最后)
A.结果本位主义B.行为本位主义
C.危险本位主义D.举动本位主义
27.保安处分的适用基础是
A.人身危险性B.犯罪可能性
C.结果严重性D.改造可能性
28.我党政法工作的一贯方针是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B.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C.实事求是,有错必纠D.宽严相济
29.在我国监狱制度中出现了矫正的最初萌芽的朝代是
17.将犯罪学的研究重点由犯罪行为的法律内容转移至犯罪人的学者是
A.菲利B.享悌
C.费尔巴哈D.龙勃罗梭
18.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损失的主要衡量标准是
A.直接物质损失B.间接物质损失
C.身体损害D.精神损害
19.被害人被害后,在诉讼过程中所受的损害以及受到的其他社会组织、他人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被称为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和答案评分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狭义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识别犯罪人B.惩罚犯罪人
A.暴力犯罪B.财产犯罪
C.无被害人犯罪D.经济犯罪
12.基于未成年犯罪人身心尚未成熟,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我国对未成年犯罪人一贯坚持的方针是
A.非犯罪化B.严惩
C.挽救D.教育
13.作为最基本的犯罪事实,反映了其所产生的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治安状况的是
A.犯罪状况B.犯罪特点
C.犯罪规律D.犯罪形态
40.(本题13分)试论当代古典犯罪学理论及其对策主张。
五、材料分析题(15分)

犯罪学(00235)自考复习资料

犯罪学(00235)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综合知识一、名词解释1、广义犯罪学:P2 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2、犯罪学:P4 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现象:P4 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4、犯罪原因:P5 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5、犯罪对策:P5 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由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6、犯罪组织形式:P84 指犯罪群体实施犯罪时人员的构成形式。

7、犯罪方式:P84 指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8、犯罪类型结构:P89 指按一定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各种有机结合,是整体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

9、犯罪后果:P89 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10、犯罪动态:P90 指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11、犯罪的起伏率:P113 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变化。

12、犯罪的消长率:P114 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13、犯罪的辐射率:P116 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14、犯罪人:P117 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达到了刑事法律规定的事实标准的一切人。

15、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P136 是产生犯罪的源泉,它由犯罪人的需要。

欲望和客观环境的诱发及刺激因素等构成。

16、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P138 它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运作机制对犯罪行为的作用方向相反,具有抑制、约束作用。

17、犯罪条件:P147 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8、犯罪诱因:P148 指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在的现象。

19、犯罪动力:P156 即犯罪发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力关系的称谓。

4月全国犯罪学(一)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全国犯罪学(一)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全国犯罪学(一)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3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率先提出“被害人学”概念的是以色列律师( )A.汉斯·冯·亨蒂B.施奈德C.艾连·伯修D.门德尔松2.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 )A.研究各种社会动态B.侧重研究犯罪现象C.侧重研究社会发展规律D.侧重研究越轨行为3.以犯罪原因为其研究对象的是( )A.广义犯罪学B.刑法学C.刑事侦查学D.狭义犯罪学4.新中国犯罪学研究始于对( )A.暴力犯罪的研究B.女性犯罪的研究C.青少年犯罪的研究D.反革命犯罪的研究5.犯罪的产生与国家、法律紧密相连,表明了犯罪具有( )B.稳定性C.阶级性D.普遍性6.我国改革开放后,在下列犯罪类型中增长最快的是( )A.抢劫B.强奸C.投毒D.杀人7.认为不能适应统治阶级文化及其行为模式就会陷入犯罪的观点的人是( )A.菲利B.加罗法洛C.塞林D.坦嫩鲍姆8.犯罪学研究表明,失业与犯罪之间( )A.呈正相关关系B.无关系C.有一定关系D.呈负相关关系9.犯罪学研究表明,经济转型过程中常常伴随着( )A.犯罪的增长B.经济的增长C.人口的增长D.物价的增长10.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个人的生活道路、生活态度和行为具有长期的、稳定的( )A.控制作用B.渗透作用C.诱惑作用11.变态人格一般始于( )A.老年时期B.童年或少年时期C.中年时期D.青年时期12.激起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动力是( )A.犯罪动机B.犯罪原因C.犯罪条件D.犯罪机会13.季节对犯罪( )A.没有影响B.有直接影响C.有间接影响D.有重要影响14.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与犯罪的发生有( )A.直接关系的因素B.排他关系原因素C.间接关系的因素D.必然关系的因素15.被害的受容性是指犯罪被害人在遭受犯罪侵害时的一种( )A.拒绝状态B.抵制状态C.顺应状态D.反抗状态16.遭到犯罪侵害且承受实际侵害后果的人是( )A.既然被害人B.潜在被害人C.特殊被害人D.复合性被害人17.并非由于自身性格、素质等原因,而是无意间进入被害情境且受到犯罪侵害的人被称( )A.潜在性被害人B.状态性被害人C.机会性被害人D.有责任的被害人18.趋势外推法所根据的预测原理是( )A.可知性原理B.连续性原理C.因果性原理D.可控性原理19.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被称为( )A.相关定量法B.时序分析法C.特尔菲法D.线性外推法20.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综合治理具体内容之间辩证关系的原则( )A.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B.谁主管谁负责C.属地管理D.系统实施2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包括打击、防范、管理、建设和、( )A.预防B.矫治C.转处D.教育改造22.我国人民调解的三级网络构成是( )A.调解委员会、司法人员、调解人组B.调解委员会、调解小组、调解员和纠纷信息员C.司法人员、调解小组、调解员D.调解小组、调解员、纠纷信息员23.我国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之目的在于( )A.限制犯罪机会B.抑制犯罪动机C.预防重新犯罪D.特殊预防24.认为只有使犯罪人确定地、及时地受到与其他犯罪严重程度相对称的刑罚才能防止其再次犯罪的人是( )A.施奈德B.贝卡利亚C.迪尔凯姆D.龙勃罗梭25.从犯罪预防阶段上看,“TAP”观是( )A.罪前预防理论B.罪中预防理论C.罪后预防理论D.其他阶段预防理论26.犯罪预防规划的二元模式的提出者之一是( )A.米勒B.塔尔德C.萨瑟兰D.捷帕·迫·沃德27.社会责任说认为( )A.绝情是一种社会责任B.留恋是一种社会责任C.无奈是一种社会责任D.依恋他人是一种社会责任28.犯罪学创立的标志是( )A.古典犯罪学派的出现B.实证犯罪学派的出现C.犯罪心理学派的出现D.犯罪地理学派的出现29.一定时间和地区的犯罪总和,被称为( )A.犯罪率B.发案率C.犯罪数量D.定罪率30.建国初期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A.青少年犯罪多B.敌对分子多C.初犯多D.女性犯罪突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00235犯罪学(一)真题及答案(2016年10月份)

00235犯罪学(一)真题及答案(2016年10月份)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犯罪学(一) 试卷(课程代码00235)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犯罪学的研究基础是A.犯罪现象B.犯罪行为C.犯罪原因D.犯罪对策2.最先提出自然犯罪与法定犯罪区分的学者是A.菲利B.加罗法洛C.李斯特D.塔尔德3. 下列选项中关于20世纪之后现代西方犯罪学的研究特点,表述错误的是A.学派单一,理论一元的景象B.犯罪社会学理论成为研究的主流C.犯罪预防理论得到更多研究D.青少年犯罪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4.18世纪之前中国的犯罪问题研究历程可划分为A.先秦时期和封建制时期B.商周时期和先秦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封建制时期D.先秦时期和宋元时期5.从事科学研究或课题研究的计划、手段和过程的总称,被称为A.行为方式B.思维模式C.研究方法D.技术手段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定量研究方法优点的是A.能够对研究对象进行更加准确的认识B.能够推进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化,促进现象之间关系的精确分析C.可以用来研究十分复杂的犯罪现象和犯罪问题D.能够对大量的对象进行研究7.德国著名犯罪学家李斯特在犯罪三原因论的基础上,提出犯罪原因二元论,将犯罪原因归结为A.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B.生理原因和社会原因C.心理原因和自然原因D.文化原因和自然原因8.通过调查研究来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是A.当面访谈法和电话访谈法B.自填问卷法和结构访问法C.个别发送法和集体填答法D.个案研究和非结构访谈法9.对于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在侦查、起诉、审判、矫正等环节,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有效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自考试卷00235《犯罪学》(一)真题及答案(2017年10月份)

自考试卷00235《犯罪学》(一)真题及答案(2017年10月份)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犯罪学(一) 试卷(课程代码00235)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将犯罪现象和犯罪人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其核心在于揭示A.犯罪规律 B.犯罪原因C.犯罪对象 D.犯罪预防2.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二者都从实质意义上界定犯罪B.犯罪学对犯罪的认识是刑事政策学研究的基础C.从预防犯罪对策角度看,犯罪学的研究内容比刑事政策学广泛D.刑事政策学是犯罪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没有独立性3.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A.发展经济 B.制定法律C.改善教育 D.奖励美德4.龙勃罗梭在分析犯罪原因时认为,气候A.会影响犯罪 B.决定犯罪的产生C.仅对犯罪原因有影响 D.仅对犯罪的类型有影响5.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居于主导地位的犯罪学理论流派是A.犯罪人类学流派 B.犯罪生物学流派C.犯罪社会学流派 D.犯罪心理学流派6.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分类法、事实归纳法属于典型的A.定量研究法 B.定性研究法C.描述性研究法 D.探索性研究法7.犯罪学研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A.定量研究法 B.定性研究法C.同期群研究法 D.二次分析法8.当代犯罪学研究在调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更加注重研究对象的A.比较问题 B.抽样问题C.统计问题 D.访谈问题9.为把握犯罪现状、结构和变化趋势而采取的借助专门的方法和手段对犯罪现象量化谚查和分析的方法称为A.犯罪测量 B.犯罪统计C.研究设计 D.官方统计10.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A.违法性 B.社会性C.形式多样性 D.社会危害性11.犯罪学中犯罪行为概念的外延A.比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小B.比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大C.与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外延相等D.与刑法学中犯罪行为的规定完全不同12.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动机冲突最激烈的犯罪人是A.初犯 B.职业犯C.累犯 D.惯犯13.将犯罪人分为预谋犯罪人和激情犯罪人,其分类标准是A.精神状态 B.情绪状态C.需要或动机状态 D.反社会程度状态14.关于犯罪预防特征的错误表述是A.以犯罪原因的研究为逻辑前提B.针对犯罪原因与条件采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C.目的是减少和消除各种犯罪原因和条件D.社会性措施与专门性措施15.提出“恒比定律”的学者是A.阿克斯 B.安倍淳C.塔尔德 D.阿道夫·雅克·凯特莱16.犯罪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A.李斯特 B.菲利C.本杰明·门德尔松 D.汉斯·冯·亨蒂17.最有效的解决犯罪黑数的方法是A.犯罪被害人调查 B.犯罪嫌疑人调查C.监管实地调查 D.社会大众调查18.环境污染所造成的被害对象具有广泛性、不特定性的特点,该类被害为A.再次被害 B.重复被害C.共同被害 D.多次被害19.对于入面部长相、头盖骨形状、身体整体结构、体型等内容与犯罪关系的研究属于A.遗传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 B.体质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C.神经系统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 D.生化因素与犯罪关系的研究20.属于犯罪心理学理论的观点是A.体格性格分型说 B.文化冲突论C.智能低下理论 D.道德发展论21.根据挫折一攻击理论,犯罪行为,特别是暴力犯罪行为是对挫折的A.内罚性反应 B.外罚性反应C.非合理化反应 D.合理化反应22.1939年,美国社会学家塞林提出了著名的A.亚文化论 B.亚文化群论C.文化冲突论 D.文化解组论23.当今世界各国在行刑及罪犯矫正工作中尊重和保障罪犯作为人的地位和基本权利,其遵循的罪犯矫正原则是A.人道化原则 B.矫治化原则C.社会化原则 D.教育化原则24.关于联合国推广的犯罪预防体系表述错误的是A.刑罚和行政手段预防是控制犯罪的主要手段B.社会预防是先前预防犯罪的主要手段C.只有犯罪正规控制系统才能达到最佳的犯罪治理效果D.犯罪正规控制系统存在效果不明显和费用上涨的缺点25.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碍犯罪实施的犯罪预防是A.情境防 B.人防C.物防 D.技防26.依据犯罪预防所作用的对象以及地位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将犯罪预防划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A.惩戒预防 B.保护预防C.控制预防 D.重点预防27.针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等特点而采取的管束性措施被称为A.保护性预防 B.改造性预防C.疏导性预防 D.堵塞性预防2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最基本手段是A.防范 B.教育C.打击 D.管理29.属于三级犯罪预防理论第二个层次的犯罪预防是A.提高建筑物的可见度 B.邻里照看C.不良青少年的转处问题 D.村民巡逻30.1956~1965年我国的犯罪总体状况是A.犯罪数量剧增 B.发案率高C.反革命犯罪所占的比重增加 D.发案率低,群众安全感高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全国自考犯罪学一试题及含解析

全国自考犯罪学一试题及含解析

全国 2018 年 1 月自考犯法学(一)试题课程代码: 0023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题1 分,共 30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切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从学科性质上看,犯法学与刑法学的差别在于犯法学是一门( )A.规范性科学B.事实性或陈说性科学C.理论性科学D.形式性科学2.在剖析犯法原由时,龙勃罗梭以为天气 ( )A.会影响犯法B.不会影响犯法C.决定犯法的产生D.仅对犯法的数目有影响3.现代犯法学对于犯法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 )A.犯法的社会预防B.犯法的心理预防C.犯法的个体预防D.犯法的法律预防4.贝卡利亚以为,预防犯法最靠谱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 ( )A.发展经济B.拟订法律C.改良教育D.奖赏美德5.加罗法洛同意“天生犯法人论”,提出了 ( )A.犯法原由三元论B.自然犯法的看法C.齐心圆说D.犯法饱和法例6.功利主义理论,或称“幸福计算”理论是 ( )A.贝卡利亚学说的核心B.边沁学说的核心C.费尔巴哈学说的核心D.萨瑟兰学说的核心7.在一准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所有犯法行为的总和,被称为( )A.犯法率B.犯法现象C.犯法行为D.犯法明数8.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犯法地区散布取决于 ( )A.社会要素B.自然要素C.犯法人的要素D.社会要素与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9.犯法学研究方法的明显特点是 ( )A.外显性B.客观性C.综合性D.主观性10.犯法学对事物之间拥有的有关关系进行统计剖析,被称为( )A.横向比较剖析B.纵向比较剖析C.描绘性剖析D.解说性剖析11.在犯法数目统计方面,犯法学常用的指标是 ( )A.发案数B.立案数C.裁决数D.犯法明数与犯法暗数之和12.在我国的犯法数目统计中,公安机关的立案数约占所有立案数的 ( )5% B.65%C.75%D.90%13.犯法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危害了公共利益,表示犯法拥有 ( )A.阶级性B.相对性C.社会性D.政治性14.新中国社会治安的“黄金时代”是指 ( )~1955 年~ 1965 年~1976 年 D.改革开放此后的期间15.以下看法中,属于犯法生物学理论看法的是 ( )A.体格性格分型说B.模拟论C.中性化说D.智能低下理论16.犯法行为的运作体制是犯法人追求犯法结果的 ( )A.内容系统B.组织系统C.实践系统D.形式系统17.在犯法原由系统中,以犯法现象为中心,与全部犯法现象都发生联系的要素组类是( ) A.犯法情境 B.犯法的一般原由C.犯法的详细原由D.犯法本源18.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 ( )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19.经济发展与犯法数目之间( )A.存在着同步增加的规律B.存在着一种必定的联系C.其实不存在必定的联系D.没有任何关系20.家庭对犯法的影响主要表此刻对个体 ( )A.体质发育的影响B.人品形成的影响C.生理异样的影响D.脑组织损害的影响年,美国社会学家塞林提出了有名的 ( )A.亚文化论B.亚文化群论C.文化解组论D.文化矛盾论22.世界各国权衡犯法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 ( )A.被害数目B.被害率C.被害风险率D.被害死亡率23.被害人因为自己的刺激行为而导致犯法人实行犯法损害的驱动性是 ( )A.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引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24.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有名理论是 ( )A.裸露理论B.幸福计算理论C.社会控制论D.社会防卫论25.不具备被害要素和条件,纯粹是因为有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 ( )A.状态性被害人B.流动型被害人C.时机性被害人D.大意型被害人26.将犯法展望区分为犯法主体展望、犯法对象展望、犯法形式展望、犯法手段展望、犯法构造展望、犯法率展望等种类所依照的标准是 ( )A.犯法展望的内容B.犯法展望的时间C.犯法展望的条件D.犯法展望的空间27.在犯法展望的定量剖析中,依照连续性原理与数理逻辑进行推测的方法是 ( )A.特尔菲法B.对照类推法C.有关推测法D.比率推测法28.经过针对形成犯法的心理和实行犯法的门路,将犯法心理和犯法行为截止在萌芽阶段的犯法预防是 ( )A.惩戒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拥塞性预防29.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举措中,教育是保护社会治安的 ( )A.首要环节B.踊跃举措C.战略性举措D.重要举措30.在犯法防控系统中,第一个层面的防控举措旨在 ( )A.预防从头犯法B.限制犯法时机和条件C.限制犯法工具和手段D.克制犯法动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题2 分,共 10 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起码有两个是切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00235犯罪学-重点内容

00235犯罪学-重点内容

00235犯罪学基础内容-名词解释1.犯罪学:犯罪学就是研究犯罪问题的综合性科学,准确地讲,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据以确立对策防卫社会和改造罪犯的刑事社会科学。

2.犯罪人:犯罪学中的犯罪人,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危害了社会,社会应当对其采取矫治措施的人。

3.犯罪社会学理论:犯罪社会学理论是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与犯罪之间关系的学说,它侧重于以社会因素解释犯罪原因。

4.作为一个系统的犯罪原因:作为一个系统的“犯罪原因”可以定义为:引起犯罪发生和变化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整体。

5.犯罪预防:犯罪预防就是调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限制、消除犯罪的原因,控制“犯罪场”,减少或防止犯罪现象的发生。

6.被害人:被害人或刑事被害人,是指其人身和财产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或法人)。

7.犯罪人类学理论:犯罪人类学理论,是以人类学为基础,从人体特征出发研究犯罪原因的学说。

意大利医生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是这一理论的创始人,其代表著作是《犯罪人论》。

龙勃罗梭的学生、意大利学者菲利和加洛法罗是其主要支持者。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天生犯罪人论。

”他认为,犯罪者是人类隔世遗传的产物,是向野蛮人退化的返祖现象。

原始人类和低等动物的残忍本能在他们身上的再现导致其实施犯罪行为。

菲利提出,犯罪是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三因素犯罪原因论,加洛法罗提出了自然犯罪论。

他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人定犯罪两种。

8.犯罪预测:犯罪预测,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一定社会内未来犯罪现象的种类、数量、发展趋势以及特定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等内容所进行的有根据的推测和估计。

9.综合治理社会治安: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就是在各级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机关、工厂、学校、部队、街道、农村等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政法机关的专门工作和群众工作相结合,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行政的、教育的、文化的、道德的和法律的等各种手段,预防犯罪,打击犯罪,挽救失足者,教育和保护青少年,不断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和条件,增强防卫,减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犯罪学考前密卷00235(含答案)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犯罪学考前密卷00235(含答案)

2014年10月全国自考犯罪学考前密卷00235(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犯罪研究方法的显著特征是【】A. 系统性B. 客观性C. 综合性D. 主观性【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2题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A. 纽带作用B. 辅助作用C. 核心作用D. 基础作用【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3题在犯罪防控系统中,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A. 抑制犯罪动机B. 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C. 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D. 预防重新犯罪【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4题为了促进犯罪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全面准确地研究【】A. 犯罪工具B. 犯罪地点C. 犯罪原因D. 犯罪载体【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5题犯罪人犯罪意识的外化表现是【】A. 犯罪心理B. 犯罪现象C. 犯罪行为D. 犯罪动机【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6题预防重新犯罪属于犯罪防控系统的【】A. 第一个层面B. 第二个层面C. 第三个层面D. 第四个层面【正确答案】 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7题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A. 惩戒性预防B. 控制性预防C. 保护性预防D. 堵塞性预防【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8题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是【】A. 发案数B. 相对暗数C. 恒比数D. 绝对暗数【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9题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A. 西南倾斜现象B. 东北倾斜现象C. 西北倾斜现象D. 东南倾斜现象【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0题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是【】A. 精神分析理论B. 挫折攻击论C. 智能低下理论D. 隔世遗传理论【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1题社会责任说认为【】A. 绝情是一种社会责任B. 留恋是一种社会责任C. 无奈是一种社会责任D. 依恋他人是一种社会责任【正确答案】 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2题推导出著名的“犯罪饱和法则”的犯罪学家是【】A. 加罗法洛B. 菲利C. 萨瑟兰D. 弗洛伊德【正确答案】 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3题激起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力是【】A. 犯罪动机B. 犯罪原因C. 犯罪条件D. 犯罪机会【正确答案】 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1分第14题【】是犯罪的推动因素和维持机制,是犯罪发生和存在的根据。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试题课程代码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试题课程代码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试题课程代码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绝密★ 考试结束前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35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首次提出“犯罪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A.杰立米·边沁B.切萨雷·贝卡利亚C.亨利·麦凯D.保罗·托皮纳尔2.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是A.狭义犯罪学B.广义犯罪学C.犯罪原因学D.犯罪预防学3.犯罪学是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原因,探索防控犯罪对策的一门综合性的A.自然科学B.哲学C.社会科学D.环境科学4.重点调查又称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个案调查D.典型调查5. 18世纪以前的西方犯罪研究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古希腊罗马时期、封建神学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和A.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C.资本主义垄断时期D.帝国主义时期6.下列人物中属于刑事古典学派的是A.孔子B.胡顿C.费尔巴哈D.萨瑟兰7.在龙勃罗梭的犯罪人分类中,身上仅有轻微退化特征的犯罪人被称为 A.有犯罪倾向的犯罪人B.激情犯罪人C.机会犯罪人D.精神病犯罪人8.在研究总体中,每隔相等单位抽取一个样本的抽样方法是A.系统抽样B.分层抽样C.整群抽样D.分段抽样9.1982年,张某因自广东贩卖牛仔裤至北京被定投机倒把罪;今天,此类行为则被视为正当的市场行为。

2002年4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2002年4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35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 )A.保罗·托皮纳尔B.贝卡利亚C.保罗·费尔巴哈D.加罗法洛2.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的基础是( )A.对犯罪现象的研究B.对犯罪原因的研究C.对犯罪对策的研究D.对犯罪矫治方法的研究3.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 )A.技术性B.客观性C.综合性D.复杂性4.在犯罪学研究中,研究者直接感知、记录研究对象的具体事实资料的方法是( )A.访谈法B.问卷法C.观察法D.临床诊断法5.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犯罪学脱胎于( )A.刑法学B.社会学C.统计学D.生物学6.提出“自由意志论”的犯罪原因观的是( )A.实证犯罪学派B.古典犯罪学派C.犯罪生物学派D.犯罪心理学派7.加罗法洛于《犯罪学》一书中提出了( )A.犯罪原因三元论B.天生犯罪人论C.自然犯罪概念D.犯罪饱和律8.菲利在其犯罪原因论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著名的( )A.消长律B.犯罪饱和律C.辐射律D.起伏律9.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 )A.犯罪原因“单元论”成为主流B.广义犯罪学成为主流C.注重犯罪的单向研究D.犯罪社会学研究思路复兴10.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 )A.研究犯罪动态B.研究犯罪工具C.研究犯罪构成D.解释犯罪原因11.犯罪既危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又危害了公共利益,表明了犯罪具有( )A.阶级性B.相对性C.社会性D.动态性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A.犯罪率B.相对暗数C.绝对暗数D.明数13.与犯罪人初犯年龄密切相关的是( )A.性别B.犯罪类型C.再犯的可能性D.文化程度14.在犯罪学的初创时期,犯罪学家对犯罪人进行分类,其目的是( )A.研究犯罪预防B.研究犯罪现象C.研究犯罪原因D.促进犯罪学学科发展15.在建国初期已基本绝迹或发案极少而80年代后又死灰复燃的犯罪是( )A.杀人B.制贩毒品C.抢劫D.抢夺16.改革开放后,我国盗窃案显著特点是( )A.作案目标进一步缩小B.集群犯罪严重C.连续犯罪减少D.重大案件迅速下降17.建国后,我国第三次刑事犯罪高峰发生于( )A.50年代初B.60年代初C.“文革”期间D.改革开放后18.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A.男性犯罪的成因B.女性犯罪的成因C.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D.青少年和中下层人犯罪的成因19.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 )A.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依据B.生活提供出路C.生产提供条件D.安全提供保障20.个体犯罪的可能性取决于内外两个控制系统的强度同犯罪诱因之间的( )A.力量等同关系B.力量平行关系C.力量对比关系D.力量对等关系21.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往往是通过诸多( )A.直接原因B.间接原因C.相关因素D.中介环节22.失业使失业者不能承担正常的( )A.法律义务B.社会责任C.社会道义D.社会角色23.犯罪的个体原因外化的结果就是( )A.犯罪行为B.犯罪动机C.犯罪结果D.犯罪条件24.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体被称为( )A.犯罪条件B.犯罪空间C.犯罪工具D.犯罪时间25.涉及到犯罪分子犯罪时的时空、工具、对象因素的是( )A.犯罪原因B.犯罪根据C.犯罪条件D.犯罪的相关因素26.被害人由于自己的弱点落入犯罪人手中以致在受到侵害时不反抗,使犯罪易顺利实施,这是犯罪的( )A.易感性B.诱发性C.受容性D.无意识性27.综合性犯罪预测、多项犯罪预测和单项犯罪预测分类所根据的标准是( )A.犯罪预测的内容B.犯罪预测的性质C.犯罪预测的条件D.犯罪预测的方式28.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是( )A.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B.各级政府C.各级党委D.政法部门29.以下措施不属于我国犯罪防控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 )A.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B.倡导主文化、遏制反文化C.贵重物品标刻D.建立人力防控系统30.之所以说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促进了欧洲18世纪的刑法改革是因为这一理论主要着眼于( )A.刑罚报应B.社会防卫C.保安处分D.预防犯罪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狭义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识别犯罪人B.惩罚犯罪人
C.揭示犯罪发生的原因D.抓捕犯罪人
2.认识到犯罪原因不是单一的,并提出三原因说的犯罪学学者是
A.龙勃罗梭B.菲利
C.贝卡利亚D.边沁
3.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犯罪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或者说主要方法是
A.人类学研究方法B.生物学研究方法
C.社会学研究方法D.心理学研究方法
4.贝卡利亚的犯罪学思想和刑罚理论不包括
...
A.“自由意志”说B.行为中心论
C.罪刑法定D.罪刑相适应
5.“炎热的月份或炎热的国家以暴力犯罪居多;寒冷的月份或寒冷的国家以财产犯罪居多”。

下列选项中谁提出的理论最能支持以上论述
A.边沁B.达尔文
C.李斯特D.龙勃罗梭
6.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多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A.社会性的因素B.家庭因素
C.人性中的“贪”和“利”D.自然地理因素
7.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分类法、事实归纳法属于典型的
A.定量研究方法B.定性研究方法
C.描述性研究方法D.探索性研究方法
8.纵向研究法的一种主要研究形式是
A.同期群研究法B.调查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D.逻辑推理法
9.犯罪学研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
A.定量研究法B.定性研究法
C.同期群研究法D.二次分析法
1O.一些行为,如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人实施的严重危害行为,具有实质的社会危害性,却被排斥在法定犯罪行为之外,这种行为被称为
A.待刑罚化犯罪行为B.准犯罪行为
C.待犯罪化行为D.除犯罪化行为
11.在犯罪学中,包括安乐死、卖淫、吸食毒品、赌博等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类型中的
A.暴力犯罪B.财产犯罪
C.无被害人犯罪D.经济犯罪
12.基于未成年犯罪人身心尚未成熟,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我国对未成年犯罪人一贯坚持的方针是
A.非犯罪化B.严惩
C.挽救D.教育
13.作为最基本的犯罪事实,反映了其所产生的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治安状况的是
A.犯罪状况B.犯罪特点
C.犯罪规律D.犯罪形态
14.马克思曾经指出,“剥削阶级的法律本身不仅能惩罚犯罪,而且也能捏造罪行。

”这句话表明犯罪现象具有
A.社会性B.历史性
C.阶级性D.文化性
15.在犯罪数量当中,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是
A.明数B.暗数
C.案发数D.报案数
16.犯罪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
A.门德尔松B.李斯特
C.龙勃罗梭D.菲利
17.将犯罪学的研究重点由犯罪行为的法律内容转移至犯罪人的学者是
A.菲利B.享悌
C.费尔巴哈D.龙勃罗梭
18.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损失的主要衡量标准是
A.直接物质损失B.间接物质损失
C.身体损害D.精神损害
19.被害人被害后,在诉讼过程中所受的损害以及受到的其他社会组织、他人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被称为
A.共同被害B.再次被害
C.重复被害D.多次被害
20.据调查,儿童时期受虐待的女性在成人后被逮捕的可能性更大;在被虐待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成人后有虐待自己孩子的倾向。

这种被害人与犯罪人角色转换形式是
A.双重角色型B.认同型
C.暴力循环型D.报复型
21.早期古典犯罪学理论与近代新古典犯罪学理论相比较,其更加强调的犯罪原因为
A.体质因素B.遗传因素
C.理性人的自由意志D.相对的自由意志
22.现代古典犯罪学派的核心理论是
A.威慑理论B.隔离主义
C.特殊威吓主义D.刑罚个别化理论
23.以下不属于
...受迪尔凯姆失范理论影响而产生的理论是
A.犯罪生态学理论B.紧张理论
C.控制理论D.挫折——攻击理论
24.青少年犯罪人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在一种可能使他们学习犯罪并将其作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的环境长大成人,因而犯罪是一种通过模仿他人的习得的行为。

最能与以上论断契合的理论是
A.遏制理论B.社会控制理论
C.模仿理论D.差别交往理论
25.刑事惩罚对策是以国家刑罚权为中心展开的,其核心是
A.设定合理的刑罚目的,发挥刑罚的功能
B.消除和削弱形成人的消极个性的引起犯罪的原因、条件和因素
C.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正,从而预防犯罪
D.制止、预防犯罪,防卫社会
26.美国刑事政策以预防犯罪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在定罪上采取
A.结果本位主义B.行为本位主义
C.危险本位主义D.举动本位主义
27.保安处分的适用基础是
A.人身危险性B.犯罪可能性
C.结果严重性D.改造可能性
28.我党政法工作的一贯方针是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B.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C.实事求是,有错必纠D.宽严相济
29.在我国监狱制度中出现了矫正的最初萌芽的朝代是
A.西周B.汉朝
C.南北朝D.明朝
30.19世纪晚期后,占主导地位的刑罚目的观是
A.威慑犯罪B.打击犯罪
C.教育犯人D.矫正犯人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无被害人犯罪
32.犯罪的暗数
33.保安处分
34.罪犯矫正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5.简述贯彻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6.简述犯罪现象的历史性。

37.简述犯罪矫正人道化的主旨及主要体现。

38.简述日本犯罪预防的成功经验。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分)
39.(本题10分)结合实际试论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

40.(本题13分)试论当代古典犯罪学理论及其对策主张。

五、材料分析题(15分)
41. 2011年5月,刚刚离婚的广州某高校教师王某在某网站上结识了杨某。

杨某自称是一名现役军官,北京人,正想寻找一位情投意合的女子成家。

两人一拍即合,随后通过QQ进行裸聊。

在裸聊过程中,杨某截取了毫无防备的王某的裸体照片数张。

得手后,他原形毕露,将王某的裸照发到她手机上,声称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就要将照片发给王某的亲戚、同事和学生。

王某得知后非常恐惧,为防止照片外泄,她先后数次转账给杨某人民币5万余元。

见王某软弱可欺,杨某更加变本加厉地要求与她发生性关系。

无奈之下,王某只好乘飞机来到杨某所在地西安,在杨某威逼下与他发生多次性关系。

事后,杨某非但没有按约定删除王某的裸照,反而继续向她勒索钱财。

王某这才醒悟过来,于是报警。

根据上述案情,试用个人被害因素理论分析被害人王某的被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