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法融道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法融,俗名任志刚,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原籍甘肃天水市,生于公元1936年。

家中世代务农,家境贫寒,幼年丧父,弟兄3人,任法融为最小者。

其外祖父为清末秀才,颇精儒学,以教学为生,其母在外祖父教育影响下,亦通读儒家四书,并常阅读佛、道教经典书籍。

任法融]现任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民族宗教委副主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陕西道教协会会长,山西道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陕西周至楼观台道观监院。

任法融会长是我国著名道教学者,慈善家,著名书法家,传统文化专家、著名易学专家,国际风水大师。

1943年任法融7岁时入乡塾读书,1950年14岁时因家庭生计困难而废学,在家习农事并从其慈母课读儒家四书,身体渐成长,文化涵养亦渐增长。

1955年冬,年已19 岁的任法融到陕西陇县道教宫观“龙门洞”游览,见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幽美,又听说元代的著名道士丘处机(长春子)曾在这里修炼得道,心颇慕之,因而在山中盘桓数日。

当时龙门洞常住有廿多位道士,任法融见他们个个朴素善良,勤于道家修炼,便请得该观监院同意留居,每日随道众干农活,闲暇时便借阅道书。

渐读便渐对道教产生信念,与道教结下不解之缘。

尔后,正式入道,拜全真龙门正宗廿八代玄裔王嗣林道长为师,随师学道。

2013年3月当选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王嗣林道长擅长斋醮法事经韵,精通道教科仪,任法融虽从师学经韵,但却不愿终生作经忏道士。

他认为,经韵是诵经的表达仪式,只是阐道宣传的外表形式,而道教的精神实质,一是修真体道延年益寿,二是穷宇宙造化之源,明万类消长之理,既有哲理性,又有实用性,不但对己身有益,而且对人类幸福、社会稳定、天下太平都有积极作用。

因此,他虽习经韵但不重经韵,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读道书、研道意。

从1955年至1958年(1958年曾参加全国民主青年代表会议,为陕西省青年代表)这3年中,他利用农作之暇,细读《道德》、《南华》、《四品》、《阴符》、《素书》等道教经书,自感获益不浅。

1957年冬,任法融拜别师父,离开陇县龙门洞,到陕西周至县楼观台道院挂单。

当时楼观台总理为梁宗和道长,颇谙儒、道经籍,赞扬任法融读了不少书,但还必须精读儒家五经,以打好治学的基础。

于是任法融认梁宗和道长为师,在梁道长指导下,认真学习了《左传》、《尚书》、《易经》。

在习儒学6年之后,任法融觉得儒学虽然渊博,但道教徒还是对博大宏深的《道德经》感到亲切。

从1964年至1966年,任法融认真阅读《道藏精华录》中所载60余家高人对《道德经》的注释,这使他大为开阔了知识的视野,深化了对《道德》的理解。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楼观台道教徒受冲击,大部分殿堂、园林被文管、园林部门占住,大部分道教徒被遣散。

任法融时年31岁,仍坚持在楼观台,与道众垦荒种地谋生。

在十年浩劫中,他们的生活十分困难,处境十分危险,但任法融处险不惊,遇难不悲,心胸豁达,信仰虔诚,一直没有放弃对《道德经》的研究;通过十年浩劫,他更领略了世事之艰苦,人生之困苦,从而更深地豁然彻悟《道德》的深玄妙理。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用道教义理重新注释《道德经》。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拨乱反正,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陕西楼观台又重归道教自己管理。

1980年,任法融担负起了募筹资金,招工维修楼观台的责任。

在尔后的5年中,他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依然利用间暇之时,注释《道德经》。

相传楼观台为道教圣地,老子曾在此讲授《道德经》。

楼观台古遗有石刻《道德经》,称之为“楼正本”,是此书的一种著名版本。

任法融道长便是以此为底本,从事注释。

5年间,注写三遍,约40万字,1986年又刻意求精,重新改写,1987年冬脱稿,篇幅10万字,1988年由陕西三秦出版社发行。

据该书“内容提要”介绍说:“任法融道长用数千年来道家真传的正统观点注释了‘楼正本’《道德经》。

”“笔者用无极图和太极图从纵横两个方面、微观宏观两个领域对《道德经》的基本思想作了高度的概括,对老子的自然观、人生观、社会观(尤其是宇宙论、养生论和政治论)之玄理奥义作了深入浅出、与众不同的解释。

”此书的特色,就在于作者是一位虔诚的全真派教徒,他用道教义理及虔诚信仰的情感来注释《道德经》。

欲知道教徒如何看待和理解《道德经》,就请看此注释本。

任法融不仅是一位道教界的学者,而且是一位干练的道观监院,自从1984年被楼观台道众推选为监院后,每天忙于管理宫观事务、进行正常宗教活动、依法与占住宫观殿堂房舍的部门交涉落实政策,培养新入道的年轻道教徒,带领道众从事农业生产以谋自养,接待港澳台及国际著名人士来访等等,诸事纷繁,心力均劳。

任法融道长任劳任怨,全力以赴,办事胸有成竹,井井有条,不几年便使古楼观恢复了原来的风貌,成为道教宫观中道风蔚然的楷模。

由于他一贯爱国爱教,信仰虔诚,作风朴素,办事干练,而且是当今道教界中少有的学者之一,故而他在周至县、陕西省乃至全国道教界中享有良好声誉,受到道教界人士的拥戴,1985年被选拔为周至县政协常委员;1986年被推选为第四届中国道协常务理事,任法融在风水研究上也有一定深度,他还和中国风水协会主席陈帅佛、南岳衡山第一奇人天源大师(易洪永)是多年朋友,同年陕西省道教协会成立被推选为会长;1988年任陕西省政协常委,1990年被选为周至县政协副主席;1992年3月,中国道协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被推选为中国道协常务理事,并任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

2005年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第8-10届全国政协委员;10届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

第11届、12 届全国政协常委。

天源大师【原名·易洪永】与任法融有不解的缘份,多次得到其指点。

南岳衡山第一奇人,国际知名易学专家,全球周易十大名人,世界顶级堪舆大师,衡阳市南岳区易洪永工作室总经理。

天源大师多年来成功为国内外众多企业策划数百起,使企业摆脱困境,走向可持续快速发展之路,被众多企业个人(政界要员、商界精英、娱乐名人等等)聘为终身咨询顾问。

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唯独道家之经典,因其博大精深,若有却无,似实而虚,甚或飘忽迷离,本人胸墨浅淡,难以参透。

近几年赋闲家居,因我与楼观台任法融道长的俗家弟子张永亮(终南山兴华居士)私交颇深,有幸与任法融道长会悟,留影,接受馈赠《道德经释义》,观赏其书法真迹,目睹其行笔运墨之态势,深深地为任道长仙风道骨之气度,深邃广袤的思想,畅酣淋漓,融道于中的书法作品所折服。

本人尚可涂鸭,为学之道是诸体皆习,博采众家,不唯一家,以企自成一体,主张书作应本之于质,取之于心,发之于气。

酙酌任道长之书品,了解其求学为道之路,斗胆以为,与鄙人之学路,薄论似乎有某种契合,浅见拙识油然而生,已到了不吐不快之地步。

任法融治学与其人一样,踏实、勤苦,不走捷径,自幼师从外祖父学文习书,从颜体入手,兼学诸家,其路端正,基础厚实。

其后利用出家学道之机缘优势,潜心临习前贤之碑贴,数十年如一日,手不释经,笔不洗墨,终于修练成道学门中之领袖哲人;其学说,出于老庄,
承继先贤,见解独到,气韵空前,其书法作品,因其融道于中,也赫然光耀于书林,令名家瞠目,使后辈学者如追仙觅道,可望而不可及。

究其原因,鄙人以为,书法,形可摹仿,而胸怀,心迹,气质因人而异,学书者须观其形,悟其神入于心,内化而融入我胸,以我气发出,才会在继承之基础上进而有所创造。

时至今日,任道长一幅幅墨宝展之于案,谁能说出属于何体哪家?。

不佞妄论,可否看作浓凝道学神韵自成一家之任派书法吧。

文如其人,字亦如其人。

人的本质意识决定其言语行为。

同样,书家的道德修养支使其运笔之轨迹,构字之骨架,结体之布局,墨迹之浓淡。

任道长之书作,可透视出他宽阔的胸怀,施善于众,普济苍生的道德理念,对天地万物的深知卓识,对人世是非善恶的体察关照。

聊举几例,发点猜想,以飨读者。

一个“道”字,犹如一学道者架一叶扁舟云游四海,或访名山大川,或拜哲人圣贤,探究民间善恶祸福之本源,天南海北四季物候之繁衍变化,终归明理悟道,修成正果。

而“德”字则如修行之人盘膝打坐,参禅悟道,静养其德,广施其福。

细观“三宝”二字,可否这样理悟:俗人以“玉”为贵,以“贝”(钱)为求,以“尔”(华丽)为饰,而任道长却认为,修道、养德、蓄气才是人生至宝,正所谓人之三宝精气神。

欲求展翅高飞,得先敛首蓄尾,修身向善,处下不强,居后不争,须知清静无为方可大有为,以待羽翼丰满,能力兼备,方可随心所欲,驰骋于天地之间。

道经云:水处下不争。

任道长书“下”字乍一看,似一帘瀑布,使人蓦然想起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蕴含的飘逸洒脱之气势,进而敢问李太白属儒家,还是道家?又联想起唐朝香闲严大师与宣宗李忱的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其中之哲理不言而喻;经书读得愈深透,便可清心明理,豁然开朗;跨越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登峰居高临下,便能参透世间万事万物生息变化之理。

欣赏任道长书法作品之深邃含义,渐渐地便可借以理悟任道长关于“道”的特征要义。

“虚无”。

一张白纸谓之“无”,胸中之气为之“虚”,其灵虚之气,一旦酝酿成形,发之于笔端,落之于纸上,便成为真真切切的带着精气神的书作。

此所谓虚中蕴实,实源于虚,虚实相生是也。

纯一不杂的,不可动辄便想成名成家,获奖得利。

鄙人多有体验,为文作书时若心存杂念刻意而求,其作品大都存有瑕疵,污垢,何谈精美。

而任道长心底洁净,其诗文书作正如其名一样,将道的玄理奥义,融汇于书法作品之中,以其纯粹之心,创作出一幅幅表现素朴、平易人格的书作。

“清静”、“恬淡”。

翠竹环绕,碧树掩映,仙气笼罩的楼观台,真乃修道养德著书立说之佳境。

聆听道长宏论,靠近书案观其挥毫泼墨,方知晓道长内心之清静,处世之恬淡,这种气度,付之于笔端,其墨宝当然皆为极品。

“无为”。

道家有论:“无为而大有为”。

作为道学大师的任法融其做书乃无为而又有为,无为而作,有为而用。

其品多为馈赠之礼,而遇见刻意有为之求者,往往要收取不菲之润笔费,以之用于道家事业的发展,弥补济生施舍经费之不足,此所谓以“无为”之心成大为之事。

“柔弱”、“不争”。

说到德,《书·洪范》云:“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柔克”。

品赏任道长的书作,可清楚地参悟出其正直的品质,平易近人,为人循循善诱柔弱而暗含刚强的性格,以此贯之于笔墨,其态势,大气磅礴;其用笔,虚实相生;其墨色,浓淡相宜;其节奏,疏密相间;其结构,相让不争;其韵律,刚柔相济。

这些不正是道德经精神内涵的外现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