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学、 空军 工程 大学 等一 些高 等 院校和 科研 院所 _ 2。 2 5 其 ] -
中 , 京 航 空 航 天 大学 的研 究 比较 早 , 国 内具 有 一 南 在 定开创 性 。2 0世 纪 9 0年代 中期 中 国科 学 技术 大学 强 激光 技 术 研 究 所研 制 出 了 国 内首 台实 验 用 的 激 光 冲 击 处理 机 , 次研 究 建立 了根 据 冲击 区表 面质 量 特征 首
调 .并对强 化位置 的表 面粗糙 度和尺 寸精度 基本 没有 影 响 ; 不 规则 工 件 、 对 薄件 、 孑 边 强化 也 很 有 效 ; ) 小 L 6 对 消 除焊 缝 和激 光 熔 覆 等 处 理后 的残 余 拉 应 力 很 有
效 。与其 它消 除残 余拉 应 力 的方 法 比 , 激光 冲 击强 化
的强 化 机 理 、 关键 技 术 、 套设 备 和在 航 空 发 动 机上 成
的应 用工 艺进 行 了大量 研 究 . 主要 研 究 内容 和成 果 如
显 微 结构组 织 以提 高 其力 学 性能 , 此 揭开 了用激 光 从
冲击 强化 应用 研 究 的序 幕 E] 世 纪 9 l。上 o 0年 代 在美 国 高 频疲 劳研 究 国家计 划等 支持 下 , 国利 佛 莫尔 国家 美 实 验 室 和 G M C公 司 等 联 合 深入 开 展 了激 光 冲 击 E、 I
理 、 面涂 层约 束 层应 用 和 强化 工况
激 光 冲击 强 化 技 术 最 初 开 发 于 2 O世 纪 7 0年代 初 的 美 国贝 尔 实 验 室 。 17 9 2年 ,美 国 巴特 尔 学 院
了一 系列 系统 而 富有 创 新性 的研 究 g 3 , 受 到设 备 2o但 7] -

激光冲击强化的应用及问题

激光冲击强化的应用及问题

激光冲击强化的应用及问题作者:罗成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8期摘要:激光冲击强化技术(LSP)是利用强激光束产生的等离子冲击波,提高金属材料的抗疲劳、抗腐蚀以及耐磨性能的新型技术。

本文在阅读了一定的相关文献后,对激光冲击强化的原理进行了简单描述,对激光冲击强化在高周疲劳和精密成型两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稍微提及。

同时,对激光冲击强化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就自己的看法进行了提出。

关键词:LSP;高周疲劳;精密成型接触疲劳是两构件互相接触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小片或小块状金属剥落而引起的表面失效。

随着科技的进步,激光冲击强化是近些年来越来越普遍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

目前此种技术在各个国家都有应用,比如在美国,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关键结构件的表面强化。

一方面,它能提高金属的各方面性能,另一方面,它又能使得工序简单,影响小。

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激光冲击强化原理激光冲击强化原理图如下图所示,由高功率的脉冲激光通过约束层作用于目标材料的约束层上从而产生等离子体使得金属表面产生生塑性变形,获得表面残余压应力,从而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强度。

目前,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在某些领域零件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此项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在与之同时的迅猛扩张,笔者主要介绍在高周疲劳与精密成形这两个领域的近期发展情况。

1.高周疲劳20世纪80年代,据美国调查,有95%以上的事故造成的原因都是由于疲劳断裂而引起的。

在20世纪初,美国首次在发动机叶片上应用成功并且专门设置了激光强化技术的生产线。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激光强化方面起步较晚,但是一直以来,我国都没有停止过对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方面的研究,直到近些年来,我国才取得巨大的进展。

2008年在西安研究而成的连续脉冲激光冲击强化设备标志着我国拥有了使用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能力。

2.精密成型既然激光冲击强化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提高金属的疲劳性能,自然而然的在精密成形方面会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内外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 的发展状 况与研究成果;并针对 国 内外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 的现状 ,提 出了一些现在需要解决 的
强化 工艺 问题 ;最后对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 的应用前景进行 了展 望。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等 离子体;冲击 波;疲劳寿命 ;表 面改性
中图分类号 :0439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激光 冲击强化是 一种 利用激光诱导等 离子体 冲击波来提 高材料疲 劳寿命 的新 型表 面改性技术 ,具有 强化效 果显
著 、可控性 强、适应 性好 等优点 ,对提 高结构可 靠性 和部 件疲劳强度 、延长材料使 用寿命 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 ,该展 。本文 简要介 绍 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 的基 本原 理、特点与应用领域 ;总结 了国
Review
2018年 ,第 45卷 ,第 2期
D0l:10.12086/0ee.2018.170690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 的应 用现状 与发展
吴嘉俊 .一,赵 吉宾 ,乔红超 1,陆 莹 1,孙博 宇 1,胡太友 1,2,张旖诺 1,2
l中国科学院沈 阳 自动化研究所装备制造技术研究 室 ,辽宁 沈 阳 110016; 中国科学 院大学工程科学 学院 ,北 京 100049
E-mail:jbzhao@sia.cn
引用格式 :吴嘉俊 ,赵 吉宾 ,乔 红超 ,等.激光冲击强化技术 的应用现状 与发展 [J】.光 电工程 ,2018,45(2):170690
The application slaw s and velopm ent of laser shock processing
Wu Jiajun 一,Zhao Jibin ,Qiao Hongchao ,Lu Ying ,

激光等离子体冲击强化研究进展

激光等离子体冲击强化研究进展

化 技术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最初开 发于 2 世纪 7 o o年代 材料表面物理及机械性能的技术 。在激 光冲击 波产生 后
初的美国贝尔实 验室 , 国著 名物 理学 家钱 临 照教授 早 迅速膨胀的等离子 体被 限制 在金属 表面 和约束 层之 间 , 我
塑 壅 竺 墨 ■ 垫 苎塑
蒸 最 形 同时在工件表面 产生 残余 应力 , 防止 板料 发生 翘 曲等宏 量 , 汽 温 度 继 续 升 高 , 后 将 导 致 蒸 汽 分 子 电离 ,
成一种高温高压的 等离子体 。该 等离子 体吸收后续 激光 同和激光功率 密度的 不同 , 光冲击 波 的压 力峰值 范围 激
从 尽管冲击后冲击 区表 面的粗 糙度 降 低 , 但这 只 是附 带结 能 量 对 外 膨 胀 爆 炸 , 而 形 成 冲 击 波 。根 据 激 光 形 式 不
开 发与研究
摘 要 : 文 综 述 了 本 激 光 冲 击 强 化 技 术 的 机 理 和 模 型 , 析 了 激 光 分 在 6 O年 代 也 提 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 方 面 的 思 想 。 1 7 92
年 , 国 巴特 尔 学 院 美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付 宏 涛
(B tel M e ra atl e mo il I si t n t ue)的 F i n t ar d a
oc Ma uat i eh oo rga )取 un g 在 1  ̄2 n 内将 光能转 变成冲击 波机 械能 , 0 0s 实现 了能量 F re n fc r gT cn l yP o rms , 得 了 许 多 解 的高效利用 。并且 由于 激光 器的 重复频 率 只需几 Hz 以 重要进展 , 决了提 高激光 冲击 强化生 产效 率和可 移动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摘要:本文主要从作用机理、强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系统的介绍了激光表面强化技术。

关键词:激光表面强化、冲击波、晶粒细化Laser Shock Processing Technology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Laser shock processing (LSP) from the respect of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Keyword:LSP ,shock wave, grain refinement1 引言激光冲击强化技术((Laser shock processing,简称LSP)作为一种新兴的表面改性处理技术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也是当代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科学发明之一。

在激光表面处理技术应用之初,科学家们意外发现激光脉冲可以产生肉眼无法察觉的冲击波,如果冲击波能够连续作用于金属表面,会在金属表层形成压应力,这种压应力远大于材料本身的屈服强度,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定深度的高幅值残余压应力层,使表层材料得到硬化,晶粒细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材料的性能的强化处理[1]。

激光表面处理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处理方法,包括主要激光相变硬化(Laser Hardening)、激光熔覆(Laser Cladding)、激光表面合金化(Laser Alloying)、激光冲击强化处理(Laser Shock Processing,LSP)、激光冲击成形技术(Laser Shock Forming,LSF)等[1]。

作为一项相较于传统工艺,清洁高效的高新技术,目前激光表面处已经广泛应用于军工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例如微精密设备的小孔强化,损伤叶轮修复以及水下设备的抗腐蚀性强化和焊缝延寿等。

激光冲击强化对变形控制的影响研究

激光冲击强化对变形控制的影响研究

激光冲击强化对变形控制的影响研究一、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概述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是一种利用高能激光脉冲对材料表面进行处理的先进表面改性技术。

该技术通过激光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产生高速等离子体,进而对材料表面施加冲击波,以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抗腐蚀性和耐磨性,因此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能源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1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原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高能激光脉冲在材料表面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的膨胀产生冲击波,这些冲击波穿透材料表面,引起材料内部的塑性变形,从而实现材料表面的强化。

激光冲击强化过程中,材料表面的温度升高,但不会超过材料的熔点,因此不会对材料造成热损伤。

1.2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应用场景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激光冲击强化技术被用于提高飞机发动机叶片、外壳等关键部件的疲劳寿命和抗腐蚀性。

- 汽车制造:在汽车制造领域,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可以提高汽车发动机部件、传动系统等的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

- 能源工业:在能源工业,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用于提高风力发电机叶片、核电站压力容器等设备的耐久性。

二、激光冲击强化对变形控制的影响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在提高材料性能的同时,也对材料的变形控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精确的激光冲击处理,可以实现对材料变形的有效控制,这对于精密制造和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1 激光冲击强化对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激光冲击强化过程中,材料表面受到冲击波的作用,导致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晶粒细化、位错密度增加、相变等,这些微观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如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

2.2 激光冲击强化对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在改善材料表面性能的同时,也会对材料表面粗糙度产生影响。

激光冲击处理后的表面粗糙度通常会降低,这是因为激光冲击波能够去除材料表面的缺陷和不平整,从而实现表面平滑化。

科技成果——激光冲击强化技术

科技成果——激光冲击强化技术

科技成果——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航(沈阳)高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简介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是利用强激光束产生的等离子冲击波,可在深度大于1mm的零部件表面产生压缩表面残余应力,提高零部件的抗损伤裕度及疲劳性能,与冷挤压、喷丸等金属材料表面强化手段相比,具有非接触、无热影响区、可控性强以及强化效果显著等突出优点。

目前国外发达制造企业已广泛使用该项技术,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激光冲击强化装备专用激光器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现阶段国内各研究机构拥有的激光冲击强化专用激光器设备都处于实验应用阶段,重复频率低,光束质量差,各参数调整困难,系统可操作性低,离激光冲击强化工业化应用有相当的距离。

激光冲击强化工艺具有众多的优越性,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要想走出研究而达到工业化应用的程度,就必需立足于国内的相关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冲击强化工艺技术和设备,并将其作为产业化来发展。

技术开发单位突破多领域关键零部件表面强化方面的瓶颈,建立激光冲击强化的示范应用平台,提高多领域关键零部件的抗疲劳和抗拉应力腐蚀等性能指标,进一步解决我国多领域关键零部件疲劳断裂问题。

进而在金属零部件表面处理市场,特别是在关键产品防疲劳失效市场上进行推广,从而突破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缩小与国外的技术差距。

本着仿真与实验相结合,材料加工机理、工艺规划与装备研制并行进行的原则进行。

在约束层厚度、涂层厚度和激光参数以及激光冲击强化工艺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掌握复杂曲面零件激光强化的规律,从而在激光强化工艺指导下明确激光强化参数、路径规划和相关配套装置与单元的特点与要求,研究出相应的关键零部件关键工艺技术及软件。

技术指标开发出激光冲击强化装备,并摸索出适合的激光冲击强化工艺参数。

通过该项装备的开发及应用,可以在关键零部件表面获得比常规强化技术更深的残余压应力层,从而大幅度提高关键零部件的疲劳寿命。

项目所需实现的具体考核指标包括:(1)激光冲击强化装备的考核指标:激光器形式为单路,重复频率为1-2Hz,单脉冲能量大于20J,脉宽为10-20ns,工作光斑为边长3-5mm的方形光斑,约束层厚度1-4mm(可调);激光强化设备可以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动化加工。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摘要:首先简介了激光冲击强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优势;然后简述了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扼要介绍了我国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研究现状和近期取得的主要进展;最后对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我国激光冲击强化设备和技术已基本成熟,可以进入工业应用。

关键词:激光冲击强化;冲击波;表面处理;疲劳长期以来,我国多型航空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由于发动机叶片打伤、疲劳断裂和腐蚀等造成的重大故障和事故,直接影响了发动机使用安全性和寿命,成为我军航空装备的重大问题。

飞机结构连接件、壁板及小孔边等裂纹也成为限制寿命的重要因素。

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结构大量采用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主要失效形式疲劳和腐蚀均始于材料表面,所以金属材料表面的结构和性能直接影响着材料的综合性能。

为此,人们采用喷丸、滚压、内挤压等多种表面强化工艺来改善金属表面性能。

利用强激光诱导冲击波来强化金属表面的新技术称为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简称LSP ),由于其表面强化效果好,自产生之日起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1998年该技术被美国研发杂志评为全美100项最重要的先进技术之一。

美国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航空发动机高频疲劳研究计划中,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列为工艺技术措施首位。

2005年,研制激光冲击强化系统的MIC 公司获美国国防制造最高成就奖。

美国将该技术列为第四代战斗机发动机关键技术之一,足见该项技术的重大价值。

1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简介当短脉冲(几十纳秒内)的高峰值功率密度(9210/W cm )的激光辐射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吸收层(涂覆层)吸收激光能量发生爆炸性汽化蒸发,产生高压(GPa)等离子体,该等离子体受到约束层的约束爆炸时产生高压冲击波,作用于金属表面并向内部传播。

在材料表层形成密集、稳定的位错结构的同时,使材料表层产生应变硬化,残留很大的压应力,显著的提高材料的抗疲劳和抗应力腐蚀等性能,这就是激光冲击强化,其原理如图1所示。

激光冲击强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激光冲击强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激光冲击强化研究现状与展望高玉魁;蒋聪盈【摘要】激光冲击强化是一种新型的表面改性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喷丸强化技术有诸多突出优势.对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原理进行分析,总结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各个工艺参数,并对激光冲击强化后材料表层性能变化进行阐述.讨论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并对该技术在未来的运用进行展望.【期刊名称】《航空制造技术》【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激光冲击强化;残余应力;表层改性技术;延寿;表面完整性【作者】高玉魁;蒋聪盈【作者单位】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上海200082;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上海200082【正文语种】中文高玉魁博士,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航空航天先进材料与制造技术、表面完整性和结构完整性、残余应力、表层改性等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

激光冲击强化(Laser Shock Peening,LSP)是一种利用短脉冲激光束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提高材料的抗疲劳、磨损和应力腐蚀性能的技术。

激光冲击强化可以同时做到在材料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表面硬度,改善组织结构等效果[1]。

相比于传统的喷丸强化,激光冲击强化具有非接触、无热影响区和强化效果突出等特点。

同时,激光冲击强化不会破坏材料表面完整性且产生的残余应力场深度较深。

激光冲击强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科学家发现,激光可以产生冲击波,从而使材料表面产生塑性变形[2]。

1972年,美国科学家Fairand等研究了激光冲击后材料表层的微观结构变化和位错,提出激光冲击可提高7075铝合金抗疲劳性能和抗应力腐蚀性能[3]。

1973~1981年,美国Battelle学院Clauer 等研究了激光冲击的工业运用,提出用激光冲击强化来替代传统的喷丸强化[4]。

1987年以来,以Fabbro为首的法国科学家在法国汽车工业的支持下对激光冲击强化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探索了激光冲击产生冲击波的机理和模型、激光冲击后材料性能的变化等,提出了冲击波峰值和压力的估算公式[5]。

激光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激光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激光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激光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它以高度集中、高度定向、高度一致的光束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激光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引出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应用。

近年来,激光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迅速发展。

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打标等技术的出现和成熟,极大地提高了工业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激光技术可以实现对复杂材料的高精度切割,避免了传统切割方式带来的损耗和误差,大大提高了效率。

激光焊接技术可以实现对金属材料的无损焊接,消除了传统焊接方式产生的焊缝和气孔,提高了焊接质量。

激光打标技术可以实现对各种材料的非接触式标记,广泛应用于商品标识、二维码等方面。

随着激光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不断推广,未来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同时,激光技术在医疗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激光手术技术可以在无创伤的情况下实现对病灶的准确切除,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术后恢复速度。

激光治疗技术可以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如近视、白内障等,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

激光美容技术可以用于皮肤抗衰老、祛斑、祛痣等方面,有效改善皮肤质量,提升美容效果。

此外,激光技术在医学检测、成像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

激光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也日益重要。

激光通信技术可以实现高速、大容量的信号传输,提高通信速度和带宽。

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的高分辨率探测与跟踪,广泛应用于测距、测速、导航等领域。

激光光纤技术可以实现长距离、高质量的光信号传输,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光传感等方面。

未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现代通信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虽然激光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激光技术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一些领域的推广应用。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对残余应力的分析大多采用有限元方法,Braisted 首次引入 有限元方法计算激光冲击强化残余应力,随后提出了轴对称模型 用以计算激光喷丸产生的残余应力,在模型中综合考虑了压力衰
行激光连续冲击,发现其防护效果和抗剥离能力效果明显。
5.2.2 约束层
约束层对冲击强化效果的影响比较明显,延长了等离子体的 喷射时间,增加了冲击压力和冲击时间。约束层主要采用 K9 光 学玻璃、有机玻璃、硅胶、合成树脂和水等。玻璃类约束层对冲击
(2)激光喷丸成形是在激光冲击强化和机械喷丸的基础上发 展而来的,它与冲击强化的主要区别是最终目的不同。喷丸成形
波峰压力达到数万个大气压;应变率达到 107S-1,比喷丸强化高 出万倍,比爆炸高出百倍。(2)超快。塑性变形时间仅仅几十纳秒。 (3)无机械和热应力损伤。激光冲击强化后的金属表面不产生畸 变和机械损伤,而且激光脉冲短,只有几十纳秒,瞬间完成与冲击 过程,且大部分能量被能量吸收层吸收,传到金属表面的热量很
*来稿日期:2009-06-04
62
石朝阳等: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第4期
4 激光冲击强化模型
激光冲击强化模型包括冲击波压力模型、残余应力模型以及 应力-应变输出模型。冲击波压力模型有很多,他们都认为激光辐
5.2.1 能量吸收层
能量吸收层(如黑漆、铝箔)对强化效果的影响基本可以归结 为,它与靶材的热物性行为之间差别,这种差别使等离子体产生






等离
金属靶材
子体
黑漆 涂层
图 3 激光冲击强化示意图
P
Laser pulse Vaporised metal
Confined ablation Laser pulse Water overlay Vaporised metal

激光冲击强化的研究现状.ppt

激光冲击强化的研究现状.ppt
❖2 国外研究现状
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贝尔实 验室,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临照 教授早在60年代也提出过这方面 的思想。
1972年 美国巴特尔学院 Fairand等 利用高功率激光诱导产生的冲击波
改善7075铝合金材料机械性能。 80年代后期 欧洲、日本等 陆续投入此项技术的
研究 美国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通用电
激光冲击强化的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具体技术成果
年份 2006年
2007年
针对产品 LY2航空铝合金试件
成效
提高铝合金叶片疲劳寿命2倍,比喷丸 强化提高叶片寿命高1倍; 激光冲击强化可以提高不锈钢叶片疲劳 寿命1.5倍以上。
航空发动机九级篦齿盘均压 孔
镍基高温合金试件低循环疲劳寿命在 800MPa应力水平下提高6倍; 试件振动疲劳寿命提高2~4倍。
激光冲击强化的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单位 研究成果
备注
中国科 学技术 大学
1996年 吴鸿兴等 国内首台试验用激光冲 击强化处理装置
根据冲击区表面质量特 征定性对激光冲击强化 效果进行直观判断的检 验方法
所采用的钕玻璃激光器性 能限制 只能单次冲击 可靠性不高 只能用于试验 不能满足实际工件的生产 和修理需求
2002年以来
美国已在航空部件制造也开始大规模推广使用激光冲击强化技术。 据美国国防部估计,在美国空军现有飞机寿命期内,用激光冲击强化可节约60亿美元的维 修成本。
机构名称
应用产品
备注
美国MIC公司 美联邦航空局
军用和民用喷气发动机 叶片
波音777等飞机的零部件
提高安全性能,每月可节省数百万美元的飞机保养 费和数百万美元的零件更换费

激光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展望

激光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展望

激光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展望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激光加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展望一、国外激光加工技术及发展动态以德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为代表的少数发达国家,目前主导和控制着全球激光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方向。

其中,德国Trumpf、Rofin-Sinar公司在高功率工业激光器上称雄天下;美国IPG公司的光纤激光器引领世界激光产业发展方向。

欧美主要国家在大型制造产业,如机械、汽车、航空、造船、电子等行业中,基本完成了用激光加工工艺对传统工艺的更新换代,进入“光加工”时代。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激光技术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天地,应用领域涵盖通信、材料加工、准分子光刻及数据存储等9个主要类别。

根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2013年全世界总的激光销售超过1000亿元。

其中全球激光器市场销售额较2013年增长6.0%,达到93.34亿美元。

美国市场借助出口方面的出色表现有所增长;欧洲凭借德国的出口增长仅维持收支平衡;亚洲市场,东盟国家的增长抵消了中国的经济放缓以及日本的零增长。

二、国内激光产业发展现状1.国内激光产业整体格局国内激光企业主要分布在湖北、北京、江苏、上海及深圳等地,已基本形成以上述省市为主体的华中、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四大激光产业基地,其中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约300家。

2014年我国激光产业链产值约为800亿元。

主要包括:激光加工装备产业达到350亿元(其中,用于切割、打标和焊接的高功率激光设备占据了67%的市场份额);激光加工在重工业、电子工业、轻工业、军用、医疗等行业的应用达到450亿元。

预计在今后三年,我国激光产业平均行业复合成长率将不低于20%。

我国激光加工产业可以分为四个比较大产业带,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华中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这四个产业带侧重点不同,珠三角以中小功率激光加工机为主,长三角以大功率激光切割焊接设备为主,环渤海以大功率激光熔覆和全固态激光为主,以武汉为首的华中地区则覆盖了大、中、小激光加工设备。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研究及其在航空叶片上的应用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研究及其在航空叶片上的应用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研究及其在航空叶片上的应用1.引言1.1 概述概述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是一种应用激光技术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的先进工艺。

通过短脉冲激光的高能量、高功率作用下,在材料表面产生极短时间内的热和冷却过程,以实现材料表面硬度的提升和性能的改善。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在航空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航空叶片的强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航空叶片上的应用。

首先,将对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原理、特点和相关研究进行阐述,包括激光冲击强化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当前的研究现状。

其次,将重点探讨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在航空叶片上的应用,包括航空叶片表面硬度的提升、耐磨性和抗腐蚀性能的改善等方面。

最后,总结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在航空叶片上的应用前景,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及其在航空叶片上的应用。

这对于提升航空叶片的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航空领域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如下内容: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对整篇文章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让读者对文章的组织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下面是文章结构的具体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分为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概述部分简要介绍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研究及其在航空叶片上的应用的背景和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则给出了整篇文章的组成结构。

目的部分说明了本文的目的和意义,即对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在航空叶片上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正文部分分为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研究和航空叶片上的应用两个小节。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研究部分主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方法、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实验和数据分析。

航空叶片上的应用部分则探讨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在航空叶片上的具体应用情况,包括其对叶片性能的改善、飞行安全性的提升等方面的影响。

结论部分分为总结和展望两个小节。

我国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学科方向的历程、现状、挑战与建议

我国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学科方向的历程、现状、挑战与建议

我国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学科方向的历程、
现状、挑战与建议
历程:
1. 光纤激光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得以快速发展。

2.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开展光纤激光研究,1990年首次成功制备出高功率光纤激光器。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不断发掘新的应用潜力。

现状:
1. 我国的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已经成为国防、工业制造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支撑。

2. 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性的成果。

3. 随着技术不断提升,光纤激光器的功率密度、效率、稳定性等方面也在不断提升,应用范围也逐渐拓展。

挑战:
1. 激光器的高功率化、高可靠化、高效率化、高重复频率化等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在材料、工艺、控制等多层面上进行技术创新和突破。

2. 激光器波长范围、光束质量、温度控制等方面的改进和优化也面临着挑战。

3. 需要完善光纤激光器的性能测试和评估标准,加强对激光器的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

建议:
1. 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挖掘光纤激光器的物理机理,发掘新的技术突破点。

2. 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发展。

3. 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吴嘉俊;赵吉宾;乔红超;陆莹;孙博宇;胡太友;张旖诺【摘要】激光冲击强化是一种利用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冲击波来提高材料疲劳寿命的新型表面改性技术,具有强化效果显著、可控性强、适应性好等优点,对提高结构可靠性和部件疲劳强度、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该技术受到了广泛重视,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与应用领域;总结了国内外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发展状况与研究成果;并针对国内外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现在需要解决的强化工艺问题;最后对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Laser shock processing is a new type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that can improve the fatigue life of materials by using laser-induced plasma shock waves.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gnificant strengthening effect, strong controllability and good adaptability. Laser shock process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struc-tural reliability, the fatigue strength of parts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materials. In recent years, the technology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developed rapidly.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fields of laser shock processing,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laser shock processing.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ser shock processing at home and abroad, some problems of the technology that need to be solved now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laser shock pro-cessing is forecasted.【期刊名称】《光电工程》【年(卷),期】2018(045)002【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激光冲击强化;等离子体;冲击波;疲劳寿命;表面改性【作者】吴嘉俊;赵吉宾;乔红超;陆莹;孙博宇;胡太友;张旖诺【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室,辽宁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室,辽宁沈阳 110016;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室,辽宁沈阳 110016;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室,辽宁沈阳 110016;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室,辽宁沈阳110016;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室,辽宁沈阳 110016;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室,辽宁沈阳 110016;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39材料的主要失效形式有:磨损、腐蚀、疲劳等,一些调查数据显示[1]:因磨损、腐蚀、疲劳等源于材料表面的失效形式占了80%以上,可见材料表面的结构和性能对材料综合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摘要:首先简介了激光冲击强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优势;然后简述了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扼要介绍了我国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研究现状和近期取得的主要进展;最后对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我国激光冲击强化设备和技术已基本成熟,可以进入工业应用。

关键词:激光冲击强化;冲击波;表面处理;疲劳长期以来,我国多型航空发动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由于发动机叶片打伤、疲劳断裂和腐蚀等造成的重大故障和事故,直接影响了发动机使用安全性和寿命,成为我军航空装备的重大问题。

飞机结构连接件、壁板及小孔边等裂纹也成为限制寿命的重要因素。

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结构大量采用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主要失效形式疲劳和腐蚀均始于材料表面,所以金属材料表面的结构和性能直接影响着材料的综合性能。

为此,人们采用喷丸、滚压、内挤压等多种表面强化工艺来改善金属表面性能。

利用强激光诱导冲击波来强化金属表面的新技术称为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简称LSP ),由于其表面强化效果好,自产生之日起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1998年该技术被美国研发杂志评为全美100项最重要的先进技术之一。

美国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航空发动机高频疲劳研究计划中,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列为工艺技术措施首位。

2005年,研制激光冲击强化系统的MIC 公司获美国国防制造最高成就奖。

美国将该技术列为第四代战斗机发动机关键技术之一,足见该项技术的重大价值。

1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简介当短脉冲(几十纳秒内)的高峰值功率密度(9210/W cm )的激光辐射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吸收层(涂覆层)吸收激光能量发生爆炸性汽化蒸发,产生高压(GPa)等离子体,该等离子体受到约束层的约束爆炸时产生高压冲击波,作用于金属表面并向内部传播。

在材料表层形成密集、稳定的位错结构的同时,使材料表层产生应变硬化,残留很大的压应力,显著的提高材料的抗疲劳和抗应力腐蚀等性能,这就是激光冲击强化,其原理如图1所示。

靶内传播的冲击波图1激光冲击强化原理示意图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和其它表面强化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鲜明特点:(1)高压,冲击波的压力达到数GPa,乃至TPa量级,这是常规的机械加工难以达到的,例如,机械冲压的压力常在几十MPa至几百MPa之间;(2)高能,激光束单脉冲能量达到几十焦耳,峰值功率达到GW量级,在10~20ns内将光能转变成冲击波机械能,实现了能量的高效利用。

并且由于激光器的重复频率只需几Hz以下,整个激光冲击系统的负荷仅仅30KW左右,是低能耗的加工方式;(3)超高应变率,冲击波作用时间仅仅10S ,这比机械冲压高出10000倍,几十纳秒,由于冲击波作用时间短,应变率达到71比爆炸成形高出100倍。

激光冲击强化与传统的喷丸、冷挤压相比,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国外又称其为激光喷丸,该技术具有非接触、无热影响区和强化效果显著等明显的技术优势。

主要的优势包括:(1)激光冲击强化在预防裂纹产生和降低已经产生裂纹的扩展速率方面效果更好。

国内外的许多实验表明,激光冲击强化对裂纹扩展处于初始裂纹稳定扩展阶段和中期裂纹稳定扩展阶段早期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降低裂纹扩展速率几十倍以上,使初始裂纹稳定扩展阶段后移,并可提高疲劳扩展门槛应力强度因子。

2004年,美国进行了7075-T351铝合金未处理试样、喷丸试样和激光冲击处理试样的裂纹产生及扩展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激光冲击比喷丸强化减缓裂纹扩展时间2~3倍,激光冲击强化最大提高疲劳寿命50倍。

国内研究表明,激光冲击比喷丸强化提高某典型铝合金叶片高频疲劳寿命约2倍;提高镍基高温合金疲劳寿命30倍。

效果好的主要原因是激光冲击强化可以获得更深的残余应力层。

激光冲击获得的残余压应力层可达1~2mm,是喷丸的5~10倍;(2)激光冲击强化适用于对表面不规则部件、薄件、小孔、沟槽和大结构件局部进行强化。

挤压、撞击强化只适合平面或规则回转面,喷丸强化对表面不规则部件实施较困难或效果受影响,对薄件强化可能引起变形,对表面粗糙度或尺寸都可能产生影响,对大型结构件强化设备要求很高;而激光冲击强化能克服这些不足,可达性好,光斑可调,并对强化位置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基本没有影响;挤压强化等对小孔边强化不太适合,而激光冲击强化很有效;(3)激光冲击强化对消除焊缝和激光熔覆等处理后的残余拉应力很有效。

与其它消除残余拉应力的方法比,激光冲击强化有无热影响、效果显著和可达性好等优势。

2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最初开发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贝尔实验室,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临照教授早在60年代也提出过这方面的思想。

1972年,美国巴特尔学院(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的Fairand B.P.等人首次用高功率脉冲激光诱导的冲击波来改变7075铝合金的显微结构组织以提高其机械性能,从此揭开了用激光冲击强化应用研究的序幕。

1978年秋,该实验室的Ford S.C等人与美国空军实验室联合,进行激光冲击改善紧固件疲劳寿命的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强化可大幅度提高紧固件的疲劳寿命。

当时由于缺少可靠的、高脉冲频率的大功率激光器而未能实用化。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欧洲、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展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研究。

但从公开报道的资料看,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只有美国将激光冲击强化实际应用。

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高频疲劳研究国家计划等支持下,美国利佛莫尔国家实验室和GE、MIC公司等联合深入开展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理论、工艺和设备的研究,使激光冲击强化技术获得了很大发展,逐步走向了实用,用于F110、F101、F414等发动机的生产和修理。

其中,F110、F101发动机在使用中发生多次风扇叶片故障,迫使F101每飞25小时和F110每天第一次飞行前要做一次能够发现0.127mm裂纹的精细检查,采用激光冲击强化解决了这一问题。

进入21世纪之后,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美国空军为提高激光冲击强化生产效率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设置了4个重要的制造技术计划(Air Forc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Programmes),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解决了提高激光冲击强化生产效率和可移动式生产等工业应用问题。

2002年以来,美国已将激光冲击强化大规模用于航空部件的制造和修理中,例如,美国MIC公司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用于军民用喷气发动机叶片以改善其疲劳寿命,不但提高了飞机发动机的安全可靠性,而且每月可节约飞机保养费几百万美元、节约零件更换费几百万美元。

美国预计仅仅战斗机发动机叶片的处理,就能节约成本超过10亿美元。

2003年,美联邦航空局(FAA)和日本亚细亚航空(JAA)将激光冲击强化批准为飞机关键件维修技术,当年这项技术即被用于波音777飞机的零部件处理。

2004年,美国激光冲击技术公司(LSP Technologies, Inc., LSPT)与美国空军实验室开展了F/A-22上F119发动机钛合金损伤叶片激光冲击强化修复研究,对具有微裂纹、疲劳强度不够的损伤叶片,经过激光冲击处理后,疲劳强度为413.7MPa,完全满足叶片使用的设计要求379MPa,取得了巨大成功。

此外,对叶片楔形根部进行激光冲击处理后,其微动疲劳寿命至少提高25倍以上。

目前,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已大量用于F119-PW-100发动机整体叶盘等部件的生产。

LSP公司还提出了对飞机蒙皮铆接结构强化的专利,应用可移动激光设备在飞机装配现场对铆接后的铆钉及其周围强化,效果明显。

从2005年开始美国又将激光冲击强化逐步扩大到大型汽轮机、水轮机叶片以及石油管道、汽车关键零部件等的处理。

据报道仅石油管道焊缝的处理就能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收益。

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研究,主要进行了理论探讨和针对钢材、铝合金材料等的试验研究。

开展了激光冲击强化研究的单位主要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江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军工程大学等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探索研究比较早,初步验证了激光冲击强化是有作用的,在国内具有一定开创性。

华中理工大学对LY12铝合金冲击前后的试件做了疲劳实验,并进行了初步的微观机理研究,表明激光冲击强化使位错密度提高21倍、表面产生49.43MPa的残余压应力。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对铝合金LY112铆接试件的铆钉孔进行激光冲击强化实验,表明激光冲击强化能稳定提高铆接结构疲劳寿命约80%,该所从俄罗斯引进了可进行单次冲击试验用的激光器设备,但由于俄罗斯并未专门研制激光冲击强化用激光器,该激光器不能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江苏大学对激光冲击强化的研究工作比较多。

中国科技大学强激光技术研究所研制出了国内首台实验用的激光冲击处理机[12],但是该设备只能单次冲击,且可靠性不高,仅能用于实验,不能满足航空部件的生产和修理需要。

江苏大学从激光冲击强化机理、涂层约束层应用和强化工艺试验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研制了有重复频率的钕玻璃激光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该激光器仍不稳定,不能长期工作,因此仍不能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近年来,尽管需求越来越迫切,但受设备和关键技术的限制,国内的研究不够活跃。

针对重大的应用要求,空军工程大学与西安天瑞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大学、西安蓝鹰电器设备公司和镭宝光电公司等多家单位合作,对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强化机理、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和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已研制出适合强化高温合金、钛合金等高强度材料用的HGN-1、HGN-2型高能脉冲激光器,以及脉冲能量为25J,重复频率达到1Hz的YAG激光器及其强化生产成套设备,制定了航空部件冲击强化工艺操作流程和质量检查规范,并在西安蓝鹰电器设备公司建立了激光冲击强化示范生产线,为该技术在航空工业上的应用上奠定了基础。

3 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国内近期研究进展近几年,针对激光冲击强化工业应用存在的问题,在中国科技大学、江苏大学和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基础上,空军工程大学联合西安天瑞达光电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和镭宝光电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从高功率激光器及其配套设备、激光冲击强化机理、激光冲击强化关键工艺、质量控制和强化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将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简述如下:3.1 激光冲击强化机理和效果研究强化机理和效果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工艺参数选择提供支撑。

2004~2006年,研究了激光诱导爆轰波的物理过程,建立了激光支持爆轰波的物理模型,计算了作用在构件上的冲击波压力时空分布,并进行了二维仿真,同时计算了等离子体点燃时间和爆轰波产生时间,根据仿真计算和试验结果,为了保证强化效果,确定理想的脉宽范围是10~20ns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