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全)
《论语》十二章 重点字词小结(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小结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
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3.而: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其:
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复习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复习版)一、必须掌握的字词句(1)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2)不亦说乎说:愉快。
(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省:反省,自我检查。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6)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古今异义词语: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
今义:表示确数。
饮水水,古义:冷水。
今义:指所有的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一词多义:为:①可以为师矣。
(当、做)②为人谋而不忠乎(替)而:①人不知而不温(表转折)②温故而知新(表顺承)③博学而笃志(表并列)④三十而立(表修饰)乐:①不亦乐乎(快乐)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③乐亦在其中矣(乐趣)④回也不改其乐(乐趣)二、课外知识拓展1、三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2、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XXX《论语》十二章一、原文子曰:“君子食(名作动,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有道而正(使动,使……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听闻)道,XXX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明白)于义,小人喻XXX。
”《里仁》子曰:“XXX(形作名,贤人)XXX(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XXX则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
”《雍也》XXX:“士不可以不XXX(胸怀宽广),任重而道远。
仁(名状,把“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章》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竹筐),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XXX问仁。
子曰:“克(约束)己复礼为仁。
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XXX。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XXX曰:“请问其目(细则)?”子曰:“非礼(名动,符合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XXX曰:“回虽不敏(聪明),请事(付诸行动)XXX矣。
”《颜渊》XXX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XXX(不)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二、字词+句型(一)通假字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通“智”,智慧)(二)词类活用1.正人食无求饱(名作动,吃饭)2.就有道而正焉(使动,使……正)3.见XXX(形作名,圣人;形作动,看齐)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名状,把“仁”)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名动,符合礼制)(三)一词多义1.克(1)克己复礼(约束)(2)克终者XXX(能够)(3)既克,公问其故(克服)(4)克期完成(限定)(5)虽多忌克(妒忌刻薄)(四)古今异义1.温文尔雅古义: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粗俗貌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一个字XXX:一句话(五)特殊句型1.判断句(1)止,吾止也。
《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
《论语》十二章一、原文子曰:“君子食(名作动,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有道而正(使动,使……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听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形作名,贤人)思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任重而道远。
仁(名状,把“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章》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竹筐),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约束)己复礼为仁。
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细则)?”子曰:“非礼(名动,符合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聪明),请事(付诸行动)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不)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二、字词+句型(一)通假字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通“智”,智慧)(二)词类活用1.君子食无求饱(名作动,吃饭)2.就有道而正焉(使动,使……正)3.见贤思齐焉(形作名,贤人;形作动,看齐)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名状,把“仁”)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名动,符合礼制)(三)一词多义1.克(1)克己复礼(约束)(2)克终者盖寡(能够)(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4)克期完成(限定)(5)虽多忌克(妒忌刻薄)(四)古今异义1.文质彬彬古义: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文雅貌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一个字今义:一句话(五)特殊句型1.判断句(1)止,吾止也。
《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归纳
《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小结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
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
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
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3.而: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其:
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
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
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
《论语》十二章——文言现象
出自本文的名言警句:
①用于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②用于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③用于思想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用于思想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用于日常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①学习方法(第一、四、五、十二章)
②学习态度(第七、九章) ③修身做人(第一、二、六、八、十一、) (第三、十章分别讲述了孔子自己学习和修养 的过程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5)传不习乎 传:动词活用为名词,传授的知识 6)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7)曲肱而枕之 枕: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枕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8)不义而富且贵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表并列)
达标练习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温故而知新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来表达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学 以 致 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人不知而不愠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 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古今异义
1.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2.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3.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4.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点总结高中
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点总结高中一、通假字。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说”通“悦”,愉快。
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二、古今异义。
1. 学而时习之。
- 古义: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习,复习。
- 今义:学习;练习。
2. 吾日三省吾身。
- 古义:泛指多次。
三,表示多次,不是确数。
- 今义:数词,三。
3. 温故而知新。
- 古义:旧的知识。
故,旧的,原来的。
- 今义:过去的,老的(此义项使用范围缩小)。
4. 可以为师矣。
- 古义:可以凭借。
可,可以;以,凭借。
- 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5. 饭疏食饮水。
- 古义:粗劣。
疏,粗劣。
水,冷水。
- 今义:疏通、疏散;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6.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义:普通的人,男子汉。
-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含贬义)。
三、一词多义。
1. 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 而。
-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就)-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并且)3. 知。
-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知道、懂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懂得)- 是知也(通“智”,智慧)4. 乐。
- 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四、词类活用。
1. 学而时习之。
-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 吾日三省吾身。
-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 温故而知新。
- 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4. 传不习乎。
- 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 饭疏食饮水。
- 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6.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五、特殊句式。
1. 省略句。
- 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指代温故而知新这个道理)- 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指代自己)2. 判断句。
- 贤哉,回也!(“也”表判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
《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一、通假字说:同“悦”,愉快。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三、一词多义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替)②可以为师矣(成为,做)而:学而时习之(表顺承,然后,就)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表修饰)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但是、却)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然后、就)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并且、和)知:①人不知而不愠(了解)②知之者不如好知者(懂得)③温故而知新(得到)乐:①不亦乐乎(愉快,快乐)②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称代词,他的)人不堪其忧(指示代词,这、那)回也不改其乐(人称代词,他的)乐亦在其中矣(指示代词,这)仁在其中矣(指示代词,这)四、特殊句式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句,人不知吾而吾不愠)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可以之为师矣)贤哉,回也!(省略句,主谓倒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判断句)。
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点总结高中
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点总结高中一、通假字。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
1. 可以。
- 古义:可以凭借。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今义:表示许可。
2. 从而。
- 古义:是两个词,“从”是跟从,“而”是连词。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今义: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
3. 饭疏食饮水。
- 古义:粗劣。
“疏食”指粗粮。
今义:疏通、疏散等。
- 古义:冷水。
今义:泛指一切水。
4. 匹夫。
- 古义: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含轻蔑意)。
三、一词多义。
1. 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 而。
-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就)-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并且)3. 知。
-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知道,懂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4. 乐。
- 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四、词类活用。
1.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2.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3. 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4. 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5. 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五、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 贤哉,回也!(“也”表判断)2. 省略句。
- 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指代温故而知新这种情况)- 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指代自己)六、重点句子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字词
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趣
四、一词多义 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3.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其: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饭疏食饮水 • 饭:名词-动词,吃饭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一词多义
• 为: • 可以为师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当义
• • • • 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转折 顺承 并列
• 其 • 仁在其中矣 •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总结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 古:可以、凭借 •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 古:粗劣 • 今:疏通、疏散
• 饭疏食饮水 • 古:冷水 •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普通人 •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吾日三省吾身 • 古:多次 •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 学而时习之 • 时:名词-状语,按时
• 吾日三省吾身 • 日:名词-状语,每日
• 温故而知新 •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