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_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时间的计算》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时、分、秒,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实际计算的能力,包括加减乘除运算。
3.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的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3.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4. 实际问题解决教学重点:1.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教学难点:1. 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2.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的熟练运用教学准备:1. 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2.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时间知识,如时钟的认读、时间的表达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时间是如何计算的么?”引起学生对时间计算的思考。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通过实例,讲解时间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3. 引导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时间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际应用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时间计算知识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所学的时间计算知识进行总结。
2. 强调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时间计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的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关注的细节: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时间的计算》教案(精选10篇)
《时间的计算》教案(精选10篇)《时间的计算》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2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 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 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过程性目标:1.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秋天来了,你们最喜欢的集体活动是什么?要秋游了,你们的心情会怎样?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一)时间的换算1、三年级(2)班的同学们决定去淘气堡秋游,可是看了这个时间安排表却犯了愁。
(教师出示淘气保图)星期一----星期三每个同学可以玩2小时星期四----星期五每个同学可以玩100分钟2、哪一天去才好呢?你们能帮帮他们吗?3、你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吗?你是怎么想的呢?4、你们真聪明!老师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3时=()分 3分=()秒 240分=()时1时=()分 2分=()秒 180秒=()分240分等于4时,180秒等于3分,你是怎样想的?汇报。
(二)时间的计算。
1、因为去秋游,小明这天起了个大早,(出示主题图)你知道,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吗?2、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你是怎样想的?请把你的好方法讲给组里的小朋友听。
(小组讨论)3、谁愿意介绍你的好方法?汇报:① 数钟面上的大格,有3个大格就是15分。
②数小格,15个小格是15分。
③ 45-30=15(分)你说的真好,用计算的方法时,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
4、同学们,你们真棒!这么多算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汇报。
5、小结:大家认为用算式计算比较方便,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1、三(2)班同学8时从学校出发,8时40分到了淘气堡,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2、做一做2、出示图片营业时间早9:00开门晚8:00关门现在才8:40分,同学们还要等多久呢?你能帮他们算算吗?你是怎么算的?和同桌讲一讲。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时分秒《时间的计算》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时分秒《时间的计算》人教版课题时间的计算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已学的24时计时法和生活中经过时间的感受,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不同方法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关键知道时间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实际计算。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自学互学探究新知1、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时间单位?2、这些时间单位如何换算呢1分=()秒1时=()分3、利用时间单位的换算,解决熊大与熊二的问题。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
同学们,请你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4、板书课题。
1、生活中我们是用什么记录时间的呢?2、出示例2动画: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3、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已知的数学信息呢?4、出示离家的时钟。
5、读出钟面上的时间。
6、读出到校的时间。
7、怎样求出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指名汇报。
(时、分、秒)指名汇报1分=(60)秒1时=(60)分思考后指明汇报,说明判断依据。
2时=(120)分时钟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指名汇报(小明离家和到校的时间)听老师的讲解指名汇报(7:30)指名汇报(7:45)教学过程三、交流归纳强化理解四、反馈练习深化自学五、课堂小结8、这道题的计算方法对吗?如何验证呢?自学指南:想:如何计算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久?写:把思考过程记录在本上。
算:动笔计算,求出小明从家到校用了多久。
议:组内交流算法,文字总结计算方法。
1.利用数格子的方法要借助于钟表的钟面,看一看分针走了多少个大格,就是几个5分钟;或者是走了多少个大格零多少个小格,分两部分数出时间。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会根据1 时=60 分,1 分=60 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口答。
1.钟面上有()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1 圈是()分。
3.1 时=()分4.1 分=()秒答案:(1)60,5(2)1 时,5 分,1 分(3)60(4)60 (二)讲授新课1.学习例1。
3 时=()分怎么想?想:1 时是60 分,3 时是60 加60 加60,就是180 分。
2.做一做。
①5 时=()分,怎么想?(5 个60 连加的方法;或者也可以这样想:在180 分的基础上再加 2 个60 分,即180+120=300)②2 时=()分③3 分=()秒④4 分=()秒答案: ①300 ②120 ③180 ④2403.学习例2。
看下面每个钟面上所指的时刻,算出中间经过的时间。
出示:下第二节课上第三节课下第三节课①下第二节课是____时____分,上第三节课是____时____分,课间休息____分。
②上第三节课是____时____分,下第三节课是____时____分,一节课的时间是____分。
辅导方法:先出示前两个钟面的时刻,让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
说一说是怎么想的?第①题因为时针都在同一个大格里,只要算出分针从1 到5 走了20 个小格,就能准确填出课间休息20 分。
第②题先填出10:25 和11:05 两个时刻,由于时针不在同一个大格内,所以学生算起来较困难。
先让学生看时针在相邻的两个格内,若分针两次指的地方相同,说明正好是1 小时,而现在分针指的是1,还没有到5,说明经过的时间不够1 小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1.2时间的计算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1.2时间的计算人教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时、分、秒,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会使用钟表来读取和计算时间。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时间的计算,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认识和换算。
2. 钟表的读取和计算。
教学难点1.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2. 钟表计算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时间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演示法:使用钟表模型,演示时间的读取和计算。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时间的计算方法。
4.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时间场景,如起床、上学、吃饭等,引导学生关注时间。
2. 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吗?我们是如何知道时间的?二、新课导入1. 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2. 讲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利用钟表模型,演示如何读取和计算时间。
三、课堂练习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答案,重点讲解易错点。
四、巩固提高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时间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强调钟表读取和计算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时间的运用,与家长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演示、练习和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了时间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学会了使用钟表读取和计算时间。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热烈,教学效果良好。
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 (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2)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24时计时法的基本概念,掌握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的方法,并能够正确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转换方法。
2. 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24时计时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时钟模型)。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时钟,引导学生观察时钟的运行规律。
2. 提问:“你们知道一天有多少小时吗?”引发学生对时间单位“小时”的思考。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24时计时法的概念:介绍24时计时法是一种将一天24小时连续编号的方法,从0时(即午夜12点)开始,到23时结束。
2. 转换方法:讲解如何将普通计时法(12小时制)转换为24时计时法。
- 上午的时间不变,只需去掉“上午”二字。
- 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去掉“下午”或“晚上”二字,并在原来的时间基础上加上12小时。
3.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进行转换。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实际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时钟模型。
2. 教师给出时间,学生操作时钟模型,展示对应的时间。
3. 教师巡查,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24时计时法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课件、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24时计时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运用24时计时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计算》教案
时、分、秒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并认识“秒”的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和钟面上时间的表示方法。
完成下面填空。
(1)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圈是()分,即()时。
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圈是()秒,即()分。
(2)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们学习过时、分、秒,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有关时间的计算。
二、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探究时、分之间的单位换算。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汇报结果:(1)60+60=120分(2)2时就是2个60分,即2时=120分。
(3)钟面上时针走了两大格,分针就会走两圈,就是120分。
教师板书:2时=(120)分小结:每相邻的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时化成分,几时就是几个60分相加;分化成秒,几分就是几个60秒相加。
2.课件出示例2。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拨7时30分到7时45分之间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时间的变化。
(2)引导学生探究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续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方法一:7:30时,分针指向6;7:45时,分针指向9,数一数钟面上的小格,发现从7:30到7:45分针走了15个小格,即15分钟。
方法二:时针始终在7和8之间,整时数没有变化,而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大格是5分钟,共5×3=15(分钟)。
方法三:由于离家与到校的时间都是7时多,所以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小结: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用数小格或数大格的方法,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三、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
1.3 时间的简单计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标题: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 健康上网快乐多北师大版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诱惑性也使得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在六年级上册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将着重探讨如何健康上网,让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和快乐的同时,也能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第一部分:网络的优势与风险1.1 互联网的优势-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促进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提高社交能力- 提供娱乐和放松的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压力1.2 互联网的风险- 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学习和生活- 接触不良信息,影响心理健康和价值观- 遭受网络欺凌和隐私泄露的风险第二部分:健康上网的原则与策略2.1 健康上网的原则- 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学习、娱乐和休息- 选择有益于学习和成长的内容,避免接触不良信息- 保持良好的网络礼仪,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益2.2 健康上网的策略- 设定固定的上网时间,遵守家长和老师的监管- 使用网络安全工具,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 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学会辨别真伪和筛选信息第三部分:快乐上网的实践与体验3.1 快乐上网的实践- 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参与线上社交活动,拓宽人际关系和交流圈- 尝试创作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培养创造力和自信心3.2 快乐上网的体验- 参与有益的网络游戏,提高思维和反应能力- 观看优质的电影和纪录片,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利用网络音乐和艺术资源,培养审美和情感表达能力结论: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互联网的优势和风险,并学会如何健康上网和快乐上网。
他们应该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上网时间,选择有益的内容,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并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同时,他们也应该体验到网络带来的快乐和便利,拓宽人际关系和交流圈,培养创造力和自信心。
通过健康上网和快乐上网的实践,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第2课时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认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换算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换算: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2. 时间的计算:时间的加减法计算。
3. 时间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认识和换算,时间的加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时间的换算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等。
(2)时间的计算通过举例,讲解时间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如:2小时30分钟 1小时20分钟=3小时50分钟。
(3)时间的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时间换算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如:小明每天上学需要30分钟,他从家出发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时间的应用,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时间换算及计算方面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时间计算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计算小学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1. 能够理解和运用时间单位:秒、分、时
2. 能够进行时间的加减法运算
3.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教学材料:
1. 黑板/白板
2. 游戏卡片或数字卡片
3. 练习册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具体的时间,比如“10:30”,让学生说出这个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让学生想一想这个时间离现在还有多久。
资料分析:
让学生观察一个数字卡片,上面写有一个具体的时间(比如“9:45”),让学生说出这个时
间是几点几分,然后让学生用另外一个数字卡片表达这个时间之后的时间,比如“在这个
时间之后再过15分钟,是几点几分?”
案例分析:
请学生观察黑板上写的两个时间(比如“8:20”和“9:45”),让学生计算这两个时间之间相
隔多久,然后让学生表达一个新的时间,比如“在8:20的基础上再过1小时10分钟,是
几点几分?”
游戏互动:
教师出示一些游戏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事件(比如“7:30”、“10:15”、“1:40”等),让学
生从这些时间卡片中挑选一个时间,并在黑板上计算这个时间之后几点几分是什么时候。
练习巩固:
让学生打开练习册,完成书上关于时间的练习,包括时间单位转换、时间的加减法运算等。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时间的计算,可以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从家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学校放学后再过半小时是几点几分?”等。
小结:
时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学习时间的计算,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时间计算的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3 24时计时法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3 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24时计时法,能正确地将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相互转换。
2. 能够运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24时计时法计算时间差、制定时间表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24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
2. 时间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1.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
2. 时间的加减运算。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转换方法及时间的加减运算。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转换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普通计时法,引出24时计时法的概念。
2. 讲授: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3. 演示: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转换方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24时计时法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时间的加减运算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转换方法,引出时间的加减运算。
2. 讲授:讲解时间的加减运算方法。
3. 演示: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加减运算。
4. 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时间的加减运算方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时间的加减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课时:综合练习与实际应用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24时计时法的概念、转换方法及时间的加减运算,引出综合练习与实际应用。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2014
标题:三年级下数学教案-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2014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4时计时法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24时计时法的概念2. 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3. 24时计时法的时间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时间计算。
2. 教学难点:时间计算中的进位和借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24时计时法。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钟表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一天有多少小时?如何用数字表示一天中的每个时刻?2. 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24时计时法是一种将一天24小时分为24个等份,每个等份为1小时的计时方法。
在这种计时法中,午夜0点表示为0时,中午12点表示为12时,下午1点表示为13时,晚上11点表示为23时。
3. 讲解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24时计时法采用两位数字表示时间,第一位数字表示小时,第二位数字表示分钟。
例如,上午9点30分表示为09:30,下午3点15分表示为15:15。
4. 讲解时间计算(1)小时数相加:将两个时间的小时数相加,若超过24,则减去24。
(2)分钟数相加:将两个时间的分钟数相加,若超过60,则向小时数进位。
(3)借位:当分钟数不足60时,需要从小时数借位。
5. 练习题(1)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2)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3)计算经过一定时间后的时间。
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24时计时法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时间计算。
7. 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年、月、日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运用,及时发现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时间的计算年级:数学三年级教材: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时间计算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时、分、秒的换算。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时钟模型或实物。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让他们说出时钟的三个指针分别代表什么。
2. 提问:我们知道一天有24个小时,那么一个小时有多少分钟呢?一分钟有多少秒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通过课件或黑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举例说明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一部电影播放时间为1小时50分钟,那么这部电影播放了多少秒呢?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自己每天上学、放学所需的时间,并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
2.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一部喜欢的电影或动画片的总播放时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应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
师:本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生:纷纷发言。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
师:大家同意小张的算法吗?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师:这道题换汤不换药,之前的问题,我们能提取出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求得经过时间。而这道题给了我们结束时间和经过时间,来求开始时间,这三个条件,我们只需知道两个,就可以求出另一个,对不对?
生:自愿上台演板
生:打课本,做练习题。
生:一样。
生: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本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备初步的学习能力,但他们的心理、思维发展水平还不高,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没有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讨论、操作、概括、自主探究得到新知识。
本节课我重在用复习的方式自然地导出课题,不仅能够有效引起学生地有意注意及学习兴趣,而且在这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教学过程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利用童话故事创设情境,提炼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总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够在本节课达到教学目标。
9:50下课,10:10上课,我们休息了多长时间?......
让学生帮老师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童话情境,引出数学问题,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让理性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有趣,逐步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通用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通用8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通用8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篇1教学目的:1、知道时间可以分钟面时间、经过时间两个方面,从而正确把握有关时间计算的概念。
2、正确计算一天之内的经过时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认识两种时间概念:1、我们学习了两种记时法,老师这儿有一句关于时间的话,来看一下:妈妈上午8时,上班一天工作8小时。
(板书:8时、8小时)(1)读一读,问:它们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请你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
(2)老师要在学生说的根底上加以标准:8时:它表示上午的一个时刻,那时我们正在上课,它还可以写成8:00;8小时:它指的是一段时间。
出示钟面(画一画)……指出:8时,是表示的某一时刻,用“时”来说,它是一个钟面时间。
(板书:钟面时间—时)而8小时,是从8:00开场数8个小时,到下午4时下班,这一段时间里经过了8个小时,它不是一个详细的时刻。
)(板书:经过时间—小时)(3)指板书说:时,一般是指钟面上的几时,它表示的是钟面时间;小时,它一般表示的是从某一个时间开场到另一个时间完毕,它是一个经过时间。
(用点●和箭头在钟面旁加以区分)2、判断,仔细听老师说的话,想:这是钟面时间还是经过时间?老师晚上10时睡觉;老师晚上睡10小时。
3、提醒课题:这节课我们要通过一些钟面时间来简单地算经过时间。
二、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1、出示:老师今天早上7:00上班,一直到中午11时下班,上午要上班几小时?(1)出示题目:这里的早上7:00、中午11时是什么时间?问题求上午要上班几小时是什么时间?(2)学生计算。
(3)交流:用什么方法比拟好?(实物投影反应)板书:11-7=4(小时)11:00-7:00=4(小时)讨论:4的单位是时?还是小时?可以写成4:00吗,为什么?(4)结:像这样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直接用后面的几时减前面的几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62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过程性目标:
1.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自拍的录像(请一名同学当导游,浏览太原的著名景点)、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小导游,她要带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我们美丽的太原,你们想认识她吗?
(播放录像,出现一位漂亮的小导游。
)
导游: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桃南小学的学生,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想采访大家,星期天你们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和我过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吗?
出示:快乐的星期天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1.时间的换算。
(1)导游:你们知道今年是太原建城多少周年吗?(2500年)对,我们家乡太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现在就跟随我一块儿去看看吧!
(播放录像:游览太原2500年的变化,滨河公园、龙潭公园的场景。
)
(2)导游:现在我们来到了春秋大鼎,它记载着太原2500年悠久的历史。
瞧瞧去!我游览了两个小时了,你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
生:2小时是120分。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小时是60分,2小时是2个60,是120分。
(3)导游:你们真聪明!可kitty猫不服,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
出示题:
3时=()分3分=()秒
240分=()时1时=()分
2分=()秒180秒=()分
指名说。
问:240分等于4时,180秒等于3分,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
[评析: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中感受时间。
通过对事情与时间的关系的体验中,逐步建立时间的观念。
]
2.时间的计算。
师:小导游又来了,走,瞧瞧去!
(播放录像:在山西剧院的场景)
(1)情境教学。
导游:同学们,这几天正上演迪斯尼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呢,很好看,你们想看吗?一起走吧!
(进电影院,小导游和售票员阿姨的对话。
)
导游:请问阿姨,《海底总动员》几点钟开始呢?
阿姨:10:45分开始。
导游:谢谢阿姨。
导游:现在是10:30分,电影10:45分开始,我再过多长时间才能看上电影呢?
出示钟面:
(2)讨论算法。
师: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你是怎样想的?请把你的好方法讲给组里的小朋友听。
(小组讨论)
师:谁愿意介绍你的好方法?
汇报:①数钟面上的大格,有3个大格就是15分。
②数小格,15个小格是15分。
③45-30=15(分)
师:你说的真好,用计算的方法时,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
……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这么多算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汇报。
小结:大家认为用算式计算比较方便,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评析:这里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组织了学生探索性的学习活动。
通过直观演示观察钟面,教学经过的时间。
然后小组内讨论时间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出现了算法多样化。
(3)情境练习。
(播放录像:在儿童科技中心的场景)
导游:还有更好玩的地方,走吧!
(录像:游览科技城)
导游:同学们,现在是2:40,我是2:00进去参观的,你知道我参观了多长时间吗?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我算算吗?
生:用了40分钟。
师:你是怎么算的?和同桌讲一讲。
(同桌交流算法)
(4)小结。
(播放录像:小导游的结束语)
导游:今天我和大家游览了太原2500年的变化,我的收获很多,你们呢?也一样吧!我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把我们太原建设得更加美丽!记得有空和我联系呀!
三、钟表王国
师:你们出色的表现,吸引了钟表王国的国王,今天王国里要举行盛大的比赛,邀请聪明的你们去参加,想去吗?走吧!
1.拨表比赛。
(教科书第63页的第4题)
师:王国里正举行拨表比赛,按要求拨表,填出答案。
汇报。
2.智慧大比拼。
师:机器猫表要来考考你们,经过了多长时间,你会算吗?
出示:
3.运动会比赛。
师:看,热闹的运动会,都有哪些项目?你想参加哪个?请算出你参加的比赛项目用多长时间,算对了,就可以参加比赛去了!
出示:
生:我想参加50米跑,用1小时。
……
4.比速度。
师:这里有三只可爱的小动物在比速度,它们都认为自己最快,想请你们当评委,帮它们排排名次,好吗?
出示:
先出让学生猜测谁的速度快,自由说。
再出示:跑相同路程所需的时间。
12:00—12:45
1:05—1:15
3:55—4:15
学生计算,汇报。
5.联系生活,连一连。
中央台的新闻联播1小时30分
做眼保健操5分钟
一集蓝猫三千问30分钟
看一场电影20分钟
6.请小朋友计算下面经过的时间。
吃饭:7:15—7:35
锻炼:9:25—9:45
看书:3:10—3:55
看少儿节目:5:40—6:00
问:你自己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我们几点上的课?现在是几点?上了多长时间?
评析:练习部分重视了教具、学具的作用,通过观察和直观演示,把直观教学和时间的计算对应起来,增强了学生对时间的想象力。
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课小结
师:这是kitty猫的作息时间表,看它把时间安排的非常合理,不浪费时间。
我们也要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做个时间的小主人!
五、课外作业
设计一张漂亮的星期日的作息时间表。
总评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这节课的设计具备了以下两个特点:
1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课的开始,本节课就联系生活,从太原市建城2500周年,这一学生熟悉的事情入手,通过游览、看电影等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中,体验所经历的时间。
在此基础上,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来算出还要等多长的时间,电影才开演,从而出现了算法多样化。
2注重实践活动,重视直观教学。
由于本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这一概念给学生计算时间带来思维上的干扰。
所以,教学中,教师注重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拨一拨,借助钟表的模型直观加以验证,说明其算法的准确性。
使学生在活动中对时间观念获得更充分的体验。
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在这节课前,我结合太原建城2500年发生的变化,拍摄了一段关于时间计算的dv。
本节课我采用了播放录像的形式,在录像中一个小导游,首先带领大家游览古城太原的滨河公园、龙潭公园,参观了象征太原建城2500年的龙潭大鼎,在游览中让小导游提出数学问题:“2小时等于多少分?”进行时间换算的教学。
通过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然后是让小导游带领大家去看电影“海底总动员”,根据电影开演的时间10:45,和到电影院的时间10:30,求需要等待的时间,引出时间的计算的问题。
采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讨论时间计算的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最后,小导游又带大家去儿童科技城玩,通过小导游的提问,巩固时间计算的方法。
课的最后,我设计了钟表王国的情境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巩固练习今天所学的知识,练习形式多样化,充满了童真、童趣,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本着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原则,整节课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和珍惜时间的思想品德教育。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