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细微之处见真情

合集下载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李仪祉为水利呕心沥血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李仪祉为水利呕心沥血

李仪祉出生于贫民家庭,其祖父一生务农,父亲为陕西关中地区一位有影响的知识分子。

1909年,李仪祉被派往德国柏林留学,考入皇家工程大学土木科,主要学习铁路工程和水利工程两科。

他目睹当时欧洲各国水利建设的发达景象,又痛感中国水患的频繁、水利工程的凋敝和水利科学技术的落后,从此改入柏林但泽大学,专门学习和研究水利科技,立志振兴中华水利事业。

毕业回国后,他先后担任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教务长,陕西省水利局长、建设厅长等职。

数十年中,他兴办文化教育、建设水利工程、开创水工实验、倡导科学治水;他筹划黄河治理、关注长江问题、指导华北灌溉、勘察淮河工务……在旧社会,水利建设说说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一般的有心人最多也只能做些调查研究工作。

李仪祉却以他热爱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一生为水利事业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忘我工作,终于取得卓越的成就。

1922年,李仪祉回到故乡,任陕西省水利局长兼渭北水利工程总局总工程师。

他亲自到各地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陕西地方水利作了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建设陕西水利的报告,其中包括著名的“关中八惠”计划,即在关中地区建设包括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梅惠渠等在内的八大灌溉渠道。

然而,由于时局不宁,筹款无着,直到1927年,李仪祉的计划始终未能得以实施。

此后,陕西连年大旱,赤地千里,饿殍载道,震惊中外。

1930年,李仪祉在主持陕西政务的杨虎城将军的支持和华侨的资助下,终于解决了经费问题。

于是他于次年开始修建泾惠渠,至1932年夏开始放水灌溉,当年就有50万农田受益。

接着,他又筹划修建了洛惠渠、渭惠渠……直到1938年3月8日李仪祉逝世时止,上述三渠和较小的梅惠渠都已逐步建成,他的多年理想部分地变成了现实。

此后,他担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为实际治理黄河水患倾注了大量心血。

除了黄河,李仪祉还曾为我国其他主要流域的综合治理出谋划策。

1928年,他担任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1929年,担任导淮委员会委员兼总工程师,查勘淮河,视察运河,并以浙江省建设厅顾问的身份设计杭州湾新式海塘;1931年,兼任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委员和总工程师,往返于江、汉、陕、沪等地,“主办江河复堤工程”;1935年,为全国的水利事业奔波各地数十次之多;1936年,又兼任扬子江水利委员会顾问,足迹遍及长江上中下游……在水利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中,李仪祉从查勘设计到筹款施工,无不亲自办理。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人民的勤务员时传祥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人民的勤务员时传祥

在共和国的英模录上,铭刻着一个叫时传祥的普通淘粪工人的名字。

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为首都干净美丽的环境作出过贡献。

国家主席刘少奇曾握着他的手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时传祥,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因家乡遭遇灾荒,他14岁便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淘粪工。

那时的城市清理厕所主要靠人工来做,因而产生了“淘粪工”这一行业。

时传祥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粪勺挖、用粪罐提、用粪桶背、用粪车运,清理城里的粪便。

旧北京城的路非常难走,时传祥每天推着送粪的破轱辘车,由六部口到广安门,再到姚各庄、小井一带。

他来回二三十里,常常是“一步三歪,步步打转”。

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都要每天往返4趟,一个月挣不到3块银元。

他们住的地方更是简陋,13个伙伴跟一头驴睡在一起,即使这样的住所还时常待不住。

他们常常是吃在马路上,睡在马路上,头枕半块砖头,一条破棉裤补了又补,穿了整整8年。

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清除了粪霸等恶势力,时传祥真正感到翻身得了解放。

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

此时,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为他们规定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而且想办法减轻淘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轱辘车全部换成汽车。

时传祥所在的崇文区清洁队,就有了11辆汽车,清洁工人只需把粪掏好装上车,再由汽车送至郊外。

运输工具改善之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

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淘粪背粪达5吨。

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因此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

时传祥为了干好淘粪工作,动了不少脑筋,也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辛劳。

老北京平房很多,老四合院里人口密度非常大,茅坑浅,粪便常常溢出来,气味非常难闻。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卑微的心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卑微的心

记得前些天看电视,是一次模特大奖赛,开始无意地看,到后来,当出现小小的戏剧化的情节时,我紧紧地盯住了电视机。

那是20个模特在参赛,当第一轮比赛之后,主持人说,这一轮,我们评一个最差模特,所谓最差,就是她的综合气质、她的着装、她的台步都是最差的。

我觉得这是件很尴尬的事情,以前大赛总是评前三名,或者最上镜奖,最有人气奖,最适合做广告模特奖,但从来没有一次大赛会评选最差的模特奖,我觉得这对于所有模特来说简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10分钟后,最差模特评选出来,当场公布。

我为那个女孩子难过,她是14号。

主持人说,请14号往前走一步。

我看到她走了出来,如果是我,也许我会哭,但她是面带微笑走出来的。

我真替她捏出一把汗,真替她难过。

主持人和评委你一句我一句说着她如何表现得差,说她着装搭配得怎么不合理。

她静静地听着,点着头。

人家说对了,她会说,我知道了,下次一定会注意。

真难为她了,就那么微笑地听着。

而其他的模特,有的居然笑起来,是一种幸灾乐祸的笑。

少了一个对手,她们的竞争会轻松一些;而这个女孩子,坦然面对着最差,以微笑来接受评委的意见。

接着第二轮第三轮的比赛。

我以为她会自暴自弃,反正是最次了,可她的表现一次比一次好。

到最后,你能想到比赛结果吗?她是那次模特大赛的冠军!事后有记者问她,怎么会顶住那么大的压力来对待评委们的责难?她笑着说,因为我始终有一颗卑微的心,成功了不会骄傲,失败了会继续努力。

其实事后她才知道,评选最差是评委们的一个陷阱,他们要看看心中最好的模特的心理素质,如果她过不去这一关,那么这个冠军会易手他人。

正是那颗卑微的心,让她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多么难得啊!得意时不狂傲,失意时不绝望,用一颗卑微的心对待生活,努力地往前奔,能做到这一步,应该是人生的另一种境界吧。

微小的成就使人骄傲,丰富的内涵则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

得意时不狂傲,失意时不绝望,有内涵、有自信的人从来都是低头向着大地的禾穗。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兄 弟 匾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兄 弟 匾

传说古时候,有个老汉日子过得挺好,乡亲们都佩服他有办法,纷纷登门求教。

老汉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朝正屋墙上的一块朱红匾指了指,这匾上写着“勤俭”两个大字。

乡亲们明白了,原来“勤俭”两字就是老汉过好日子的办法。

后来,老汉得了病。

他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说:“儿啊,我死后,你们兄弟俩要照匾上的字过日子。

”不久他就死了。

转眼兄弟俩长大成人,由于不团结,就分了家,他们分家可真彻底,一家分一间偏房,连正屋中间也打上竹笆,抹层泥,一家一半。

匾也隔成两半。

哥哥住西边,只能看见匾上的“勤”字;弟弟住东边,只能看见匾上的“俭”字。

可兄弟俩并没有忘掉父亲的嘱咐。

只是老大光顾“勤”字而忘掉了“俭”字;老二光顾“俭”字而忘掉了“勤”字。

老大夫妻俩起早摸黑,上山种田,成天忙忙碌碌,手脚不停。

屋前鸡兔,后塘鹅鸭,栏栅里还圈着肥头肥脑的大猪。

地里架上豆角棚种上瓜,收得也不少,可是他们不注意节俭,大手大脚,一开春,米桶肉罐就空了。

幸而还没有碰上荒年,要来个荒年可怎么得了呀!“爸爸说得对不对呢?”老大夫妻俩总是闷闷不乐想着。

老二夫妻俩计算着吃又计算着穿,从不浪费一点儿。

身上总是穿着补补缝缝的旧衣裤,连巴掌大的布片片也都缝起来做裤杈穿。

吃的又是什么呢?该吃稠的喝稀的,该喝稀的喝口汤,连一小块盐巴颗粒也砸开分几颗吃。

可是他们俭而不勤,一到开春,米桶肉罐都空啦。

还没碰上荒年呢,要来个荒年该怎么办呢?“爸爸说得对不对呢?”老二夫妻俩也总是闷闷不乐地想着。

一天,舅公走来一看,哎哟哟,不对不对!怎么每个人都耷拉着脑袋呀?一问,哦,原来抱怨爸爸呢。

他想了想,不觉哈哈一笑,把四个人拉到门口,指着正屋中间的匾说:“勤是摇钱树,难填无底洞;俭是聚宝盆,没余聚不成。

勤俭兄弟匾,一字不能少,要勤又要俭,团结家业盛。

”两兄弟一听,连连称是,两妯娌也羞得满脸通红。

于是舅公领着大家拆去隔墙,把匾洗刷干净,安放好。

从此,兄弟俩齐心合力,既勤又俭,日子越过越好,后来人们就把“勤俭匾”称为“兄弟匾”了。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模范团长李国安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模范团长李国安

37年前,李国安别亲离土,只身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成了一名年轻的骑兵战士。

在内蒙古工作、生活了37个春秋的他曾走遍了大漠、戈壁、草原,对这片土地的缺水情况有着深切的感受。

他亲眼目睹了一些地区沙进人退、水干草枯的景象。

由于缺水,许多群众不得不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许多边防哨所的战士常年忍受着缺水的煎熬。

边疆军民缺水、盼水、找水的情景,一直使李国安寝食不安。

1990年,给水工作团团长的担子沉甸甸地压在了李国安的肩上。

“一定要把内蒙古北部高原地下水搞清楚。

”这是周恩来总理22年前的心愿。

李国安重温周总理的指示,顿觉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责任的重大。

他想:这些年来,我们团穿林海、跨草原、越戈壁、战风沙,哪里无水哪安家,然而边防军民缺水吃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我们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加快找水打井的步伐。

位于阿拉善大漠深处的边防某团,吃水要到100公里外去拉。

当年,该团“天堂”哨所的战士们在执勤之余,用铁镐铁锹挖呀,好不容易挖了一口“井”,一天只能渗出半桶水,还是苦水。

20多年过去了,几经努力,井虽打了一眼又一眼,却没有彻底解决全团官兵的吃水问题。

李国安上任不久,就和团党委研究决定,为这个团打几口深水井。

他们派出技术过硬的钻井四连,开进了阿拉善大漠。

一天,四连钻机许多部件需要更换。

求援电话打到2 000多公里外的团部,可所需零部件团部仓库和驻地商店都没有。

怎么办?李国安把正熟睡的机关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召集起来,进行了简短动员后,当夜便派出3个采购组,连夜乘火车、飞机到天津、无锡、上海等地购买零件。

钻机很快又转起来,一口甜水井终于成功了,干部战士欢呼雀跃着把李国安抛向了空中。

正当李国安满怀信心,准备甩开膀子在给水事业上奋力拼搏的时候,不幸却突然降临到他的身上。

1994年春,李国安因患腰椎管肿瘤,下腰部3块椎骨各被切除了1/3,留下了一条无法愈合的骨槽,但他围着一条15厘米宽的钢转腰,提出要考察4 000公里边防水文地质情况。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农夫的幸运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农夫的幸运

从前,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农夫。

他只有很小的一块田地,但是他却非常珍惜,一直都很认真地耕种。

有一年,他的收成很不好,到了春耕的时候只剩下一小袋种子,他视如珍宝。

播种的当天,天刚一亮,他就从床上爬起来,来到了他那块田里。

他十分小心,生怕遗失了每一粒种子。

到了正午时分,太阳毒辣辣地烘烤着他的脊背,他感到很疲乏,便停下来在树旁休息。

当他坐下的时候,一把种子突然从袋子里洒了出来,掉到了树干下的一个树洞里。

虽然只是一把种子,但对这个农夫来讲,每一粒种子都是宝贵的,丢失了都是损失。

农夫心疼不已,他拿着铲子,开始挖这株树的树根。

天气越来越热,汗水沿着他的脊背和眉毛滴了下来,但他还是不停地挖。

当他终于挖到种子时,他发现它们掉在了一个被埋着的盒子上面。

他捡起了种子,又顺便打开了那个盒子,在打开的那一刻,他惊呆了,原来盒子里装满了黄金,那些黄金足够让他过好下半辈子。

从此以后,这个原本贫穷的农夫成了一个富有的人。

当人们对他说:“你真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他却笑着说:“不错,我是很幸运,但这些都源于我的辛勤劳作和对种子的珍惜。


世上也许真有一夜暴富的事,但是真正的财富,终归是靠自己用辛勤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勤劳的人,也许不那么会投机取巧,但他们的汗水不会白费,上苍终归要用财富回报他们。

所以,我们要深信:即使是意外的报酬,也应源于辛勤的劳作。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张溥抄书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张溥抄书

张溥是明朝人,因天资较差,常常过目即忘。

但张溥小时候并不垂头丧气,而想办法来克服这个缺点。

有一次,他在读书过程中偶尔发现了一篇有关董遇读书故事的文章,其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一句话给了他很大启发。

他想:人家读一篇文章,有个七八遍就能够背诵了,而我读了一二十遍却还只能断断续续地背个大概,这差异不能不承认。

可是,我再怎么笨,只要多背几遍,保证每篇文章都读一百遍,不也能行吗?从此,他就开始这么做了起来。

古时候的私塾先生要求学生背诵的都是“四书”、“五经”之类,而这些枯燥乏味的文章,要重复地读上一百遍,别说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就是一个大人也会觉得厌烦的。

可张溥硬是不厌其烦地坚持下来。

口渴了,他就舀一瓢凉水喝;嗓子哑了,他就把声音放低一点……苦读了一段时间,他终于能连贯地背出文章来了,这使他异常高兴;可是白天背得挺熟的,第二天一觉醒来,又忘得差不多了,这使他十分焦虑。

他决心寻找出一种更为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天上课时,先生叫张溥背诵文章。

开始几段,他背得好好的,先生也挺满意的,可没背一会儿,他就背不下去了。

这下他可急了:昨天还当着父亲的面背得很流利的,今天怎么就背不出来了呢?而他越急,就越想不出来,最后只好低着头等着挨先生的责打了。

先生见张溥愣在那里,非常生气,便拿戒尺使劲地在张溥的手掌上抽打了几下,直打得张溥白嫩的小手掌红肿了起来。

打完了,先生余怒未消,说:“你怎么这样不用功?罚你回去把这篇文章抄十遍,明天交给我!”张溥挨了打,可他一点儿也不怨恨先生,只怪自己不争气。

回到家草草吃过晚饭,他就在灯下铺好纸,研好墨,挥笔抄起书来。

文章较长,他抄得又认真,等他抄完,已经是半夜了。

第二天到校,他把抄的书交给了先生,没想到先生又让他接着背昨天的文章。

这下可把张溥急坏了:这下完了,我只顾抄书,没有特意背呀!可看着先生那严厉的样子,他只得硬着头皮背了起来。

谁知奇迹发生了:上句刚一出口,下句居然就跟着跳了出来,一会工夫就把全篇文章顺利地背了出来,而且还没有一次停顿,没有背错一个字。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郑成仙造石桥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郑成仙造石桥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以编簸箕为生的普通工匠郑成仙,一家大大小小十几口人,全都靠他编簸箕挣钱养活,生活极为艰难。

郑成仙用荆条编簸箕的手艺,是从小跟父亲学会的,长大以后越编越熟练,越编越好越结实。

因为使用起来又顺手又结实,不但邻村的人爱,甚至远乡的人家,都乐意买他的簸箕。

日久天长,郑成仙编的簸箕就成了远近闻名的产品了。

有一天,他起了个大早,挑着两摞新编好的簸箕去县城赶集,不到晌午,所有的簸箕就都卖光了。

眼看天阴了,他顾不得吃饭,揣着钱提着扁担就往家里赶。

走着走着,电闪雷鸣下起了暴雨,他只好在一个破门楼底下躲雨。

过了一会儿,雨过天晴了,他又急急忙忙地赶路。

当他走上河堤要过河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的木桥由于年久失修,木板糟朽,已经被这场大雨冲得不像桥样儿了。

他只好小心翼翼地拄着扁担一点一点挪动,费了好半天工夫,才胆战心惊地过了桥。

站在桥头,回头看看那座破烂不堪的木桥,他一边喘气一边想,要是不小心掉进河里,翻滚的洪水还不把人吃了?太危险,真是太危险了!要是换成石头桥就好了,又坚固又不怕雨水冲,还永远沤不了。

来往行人都可以方便安稳地过河,特别是小孩,大人就不必担心他们的安全了。

郑成仙一边走一边这么想着,可是造石桥的钱从哪里来呢?等着县太爷发慈悲,得等到哪辈子呀?要大伙凑钱,都这么穷,谁凑得起呀?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就是从自己身上找办法。

我不是会编簸箕吗?多编簸箕多卖钱,攒点出来,等攒够了,拿出来建造石桥不就行了吗?从下定决心靠自己编簸箕攒钱造石桥开始,他就瞒着家人,不声不响地暗暗使起劲来。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坐在院里编簸箕,屋里堆不下了,就堆在院子的角落里,然后都拿出去卖掉。

卖了之后再接着编,编好了再去卖。

就这样,他起早贪黑地辛勤劳动,没过几年,背也驼了,腰也弯了,双手的厚茧长了掉,掉了长,手指也越来越粗了。

街坊邻居见他这么不要命地编簸箕赚钱,都说他财迷心窍了。

当人们知道郑成仙赚钱是为了要造石桥时,又都说他傻了。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李向群抗洪献身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李向群抗洪献身

年仅20岁,参军20个月,党龄只有8天的李向群,家富不忘报效国家,舍生忘死为民献身,于1998年8月22日累死在荆江大堤上,可歌可泣,英名永存。

1998年6月13日,李向群回家探亲。

也就是从那个时日开始,我国开始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

李向群虽然回到了家里,但他每天晚上都打开电视关注着各地的水情。

一天晚上,他又打开了电视,看到漓江水位在不断上涨,我国南北的汛情也在发展。

作为军人的李向群意识到,部队很可能要去参加抗洪抢险。

他越想越坐不住了,觉得应该提前归队。

父母听向群要提前回部队,有些舍不得。

母亲挽留儿子说:“你刚回来几天,在家多待几天吧!”李向群有点调皮地说:“儿子现在是部队的人了,现在部队要抗洪抢险,我能待得住吗?”6月22日,休假仅8天的李向群为抗洪提前返回部队。

一位战友笑着说:“你急个啥?真是瞎积极。

”李向群却说:“国家养兵千日,现在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1998年8月17日上午,与洪水搏斗了一夜的李向群,悄悄来到营部找到卫生员。

他向卫生员要感冒药,一试表,发烧挺厉害。

卫生员给他开了两包药,让他签个字,回去休息。

李向群想,签了名就不能上大堤了,一点感冒用不着休息。

他要求卫生员给他保密。

8月19日上午,李向群仍然没有退烧,听到天兴堤段又出现8个管涌群后,又和战友们奔向天兴堤。

其实他请个假就可休息,但是他觉得堤上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制伏洪魔的力量,况且,自己已是一名共产党员了,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应该轻伤不下火线。

在天兴大堤,李向群看到浑浊的江水从管涌口喷出,扛起沙袋就跑,两袋、三袋、四袋,忘记了病痛,渐渐地,他的脚步慢了下来,头不怎么痛了,可昏沉沉的。

突然,他觉得好像碰到什么东西,一看,是指导员和排长。

排长责怪李向群,说:“休息一下,不要劳累过度了。

别人扛一包,你老是扛两包,这怎么行!”指导员看到李向群脸色发青,用手一摸他的额头,真烫手,就对排长说:“把他送回去!”李向群不肯走,分辩说:“这点小病不算什么!”指导员说:“你带病坚持抢险,精神可嘉,但这种做法不可取。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用微笑把痛苦埋葬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用微笑把痛苦埋葬

二战期间,一位名叫伊丽莎白·康黎的女士,在庆祝盟军于北非获胜的那一天,收到了国防部的一份电报:她的独生子在战场上牺牲了。

那是她最爱的儿子,那是她唯一的亲人,那是她的命啊!她无法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严酷事实,精神接近了崩溃的边缘。

她心灰意冷,痛不欲生,决定放弃工作,远离家乡,然后默默地了此余生。

当她清理行装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封几年前的信,那是她儿子在到达前线后写的。

信上写道:“请妈妈放心,我永远不会忘记你对我的教导,不论在哪里,也不论遇到什么灾难,都要勇敢地面对生活,像真正的男子汉那样,能够用微笑承受一切不幸和痛苦。

我永远以你为榜样,永远记着你的微笑。

”她热泪盈眶,把这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似乎看到儿子就在自己的身边,那双炽热的眼睛望着她,关切地问:“亲爱的妈妈,你为什么不照你教导我的那样去做呢?”伊丽莎白·康黎打消了背井离乡的念头,一再对自己说:告别痛苦的手只能由自己来挥动。

我应该用微笑埋葬痛苦,继续顽强地生活下去。

我没有起死回生的能力改变它,但我有能力继续生活下去。

后来,伊丽莎白·康黎写了很多作品,其中《用微笑把痛苦埋葬》一书,颇有影响。

书中有这样几句话:“人,不能陷在痛苦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遇到可能改变的现实,我们要向最好处努力;遇到不可能改变的现实,不管让人多么痛苦不堪,我们都要勇敢地面对,用微笑把痛苦埋葬。

有时候,生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气与魄力。

”一个脆弱的心灵,不敢凝视美丽,因为他知道所有的美丽都会褪色;一个强壮的心灵,敢于面对哀愁,因为他知道所有的哀愁都将淡远,有一天,转化成大爱。

遇到快乐的事微笑是本能,遇到悲伤的事依旧微笑是坚强,这种微笑是最美丽、最有力量的微笑。

2023年勤劳节俭事迹材料8篇

2023年勤劳节俭事迹材料8篇

2023年勤劳节俭事迹材料8篇勤劳节俭事迹材料1今年13岁的易斯,现就读于__县城关中学x级1班。

她乐于助人、品学兼优,曾荣获“三好学生”、“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人才艺术大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9月,她以初中新生第一名的成绩升入城关中学。

前不久,她还被评为“__省美德少年”。

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居住在县城文星街A栋楼房的住户,几乎都认识易斯。

因为所住单元楼住户多,物业管理工作人员每周只对楼道打扫一次,楼道很容易脏。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易斯只要看到楼梯脏了,就会主动拿着扫帚等工具,从自家门前一直打扫到楼底,一坚持就是6年。

直到现在学习变得更紧张了,打扫的次数才有所减少。

在学校,易斯也是劳动的一把好手,干活从不怕脏、怕累。

刚上初中的时候,学校要进行义务劳动,每次中午一回家,她就把所有的劳动工具整齐地摆放在家门口,以免出门忘记。

厉行节约点滴做起她出生于书香之家,父母都是教师,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了她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她认识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必须节约。

在家里,哪个房间里没人、开着灯,她总是第一个前去关灯,还不忘批评道:“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哟!”甚至家里人洗澡、洗衣服,她也常常会提醒,别洗得太久,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您的浪费正是别人的眼泪!春节期间,她在老师的带领下到中央电视台参加“魅力校园”新春音乐会。

午餐时桌上有两种汤,一种棕色,一种白色。

她看大家都在喝棕色汤,也舀了半碗,结果一尝,呀,好酸!像是放了很多醋。

”老师见状提议她尝尝白色汤的味道。

她一抬头看见墙上写着“尽量吃好,不浪费粮食”她想:“要是白色汤也不好喝,咋办?”她硬着头皮将棕色汤喝完便没敢再尝白色汤了。

老师直夸她是个懂得节约的好孩子。

处处热心乐于助人初中一年级时的一天中午,易斯拿着崭新的黑板擦进了家门,妈妈何翠兰误以为她把学校的黑板擦带回家,大声地训斥道:“你拿这个干什么?”易斯看着妈妈生气的脸,立即明白了她生气的原因。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日行一善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日行一善

他父亲是位大庄园主。

7岁之前,他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

20世纪60年代,他所生活的那个岛国,突然掀起一场革命,他失去了一切。

当家人带着他在美国迈阿密登陆时,全家所有家当,是他父亲口袋里的一沓已被宣布废止流通的纸币。

为了能在异国他乡生存下来,从15岁起,他就跟随父亲打工。

每次出发前,父亲都这样告诫他:只要有人答应教你外语,并给一顿饭吃,你就留在那儿给人家干事。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海边小饭馆里做服务生。

由于他勤快、好客,很快便得到老板的赏识。

为了能让他学好外语,老板甚至把他带回家里,让他和他的孩子们一起玩耍。

一天,老板告诉他,给饭店供货的食品公司招收营销人员,假如乐意的话,他愿意帮助引荐。

于是,他获得了第二份工作,在一家食品公司做推销员兼货车司机。

临去上班时,父亲告诉他:“我们祖上有一条家训,叫‘日行一善’。

在家乡时,父辈们之所以成就了那么大的家业,都得益于这四个字。

现在你到外面去闯荡了,最好能记着。

”也许就是因为那四个字吧,当他开着货车把燕麦片送到大街小巷的夫妻店时,他总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帮店主把一封信带到另一个城里,让放学的孩子顺便搭一下他的车。

就这样,他乐呵呵地干了四年。

第五年,他接到总部的一份通知,要他去墨西哥,统管拉丁美洲的营销业务,理由据说是这样的:该职员在过去的四年中,个人的推销量占佛罗里达州总销售量的40%,应予以重用。

后来的事,似乎有点儿顺理成章了。

他打开拉丁美洲的市场后,又被派到加拿大和亚太地区;1999年,被调回了美国总部,任首席执行官。

就在他被美国猎头公司列入可口可乐、高露洁等世界性大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候选人时,美国总统布什在竞选连任成功后宣布,提名卡罗斯·古铁雷斯出任下一届政府的商务部部长。

这正是他的名字。

现在,卡罗斯·古铁雷斯这个名字已成为“美国梦”的代名词,然而,世人很少知道古铁雷斯成功背后的故事。

前不久,《华盛顿邮报》的一位记者去采访古铁雷斯,就个人命运让他谈点儿看法。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故事一年级作文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故事一年级作文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故事一年级作文
我给大家讲个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故事哦。

从前呀,有个叫小明的小朋友。

小明的家不是很有钱,但是他可懂事啦。

他有一双小鞋子,都已经穿了很久很久啦。

那鞋子呀,前面都有点破了个小洞洞,就像小嘴巴一样张着。

可是小明还舍不得扔掉呢。

他的妈妈说:“小明呀,鞋子破了,妈妈给你买双新的吧。

”小明摇摇头说:“妈妈,不用呢,这个洞洞不碍事的,我还能穿。

要是把这个鞋子扔掉,它会很伤心的。


还有呀,小明每次吃饭的时候,都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的,一颗米粒都不会剩下。

有一次,他的弟弟吃饭的时候,掉了好多米粒在桌子上。

小明看见了,就把那些米粒一颗一颗地捡起来,然后放到自己的嘴里吃掉了。

弟弟就问:“哥哥,你为什么要吃我掉的米粒呀?”小明笑着说:“弟弟,这些米粒可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不能浪费呢。

每一粒米都很珍贵的,就像小珍珠一样。


小明穿衣服也是这样。

他有一件小外套,都已经洗得有点发白了,但是他还是特别喜欢穿。

别的小朋友都穿得花花绿绿的新衣服,小明也不羡慕。

他觉得自己的旧衣服穿着可舒服啦,而且还带着一种特别的味道,那是妈妈洗过的味道呢。

小明就是这样一个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小朋友。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像小明一样哦,不浪费东西,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于爱党的故事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于爱党的故事

于爱党是一个农民的女儿,父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常常住院治疗,家境并不富裕。

1999年,于爱党考入河南中医学院,遇到了同宿舍残疾同学李秀玲。

李秀玲家在农村,因患先天性脊椎断裂症,身高只有1.3米左右,腿脚还有伤残。

看着上趟厕所都举步维艰的秀玲,于爱党心里很不是滋味,便主动与她接近。

熟识后于爱党才知道,秀玲不仅身患疾病,还有一个残缺不全的家。

当年,她的母亲带着两个哥哥嫁给了父亲,但在秀玲刚满10岁时,母亲和哥哥们因嫌弃她残疾就离家出走了,只剩下年近60岁的老父亲与她相依为命。

父女俩仅靠一年两季的收成艰难度日。

秀玲艰难而曲折的经历,深深触动了于爱党。

于爱党暗下决心,只要自己在校一天,就要帮秀玲一天。

在学校的5年中,于爱党每天都起得很早,帮秀玲准备好洗漱用品后,搀扶着她去厕所;上课时,于爱党充当拐杖,扶着秀玲走下3层楼的宿舍,再爬上5层楼的教室。

爱党担心原本身体不好的秀玲因吃不好营养不良,便把父亲每月给她的200元生活费拿出来,与秀玲共用。

秀玲断裂的脊椎时常压迫神经,致使她的右脚冰冷麻木,尤其到了冬天,这种症状就更加严重。

为减轻秀玲的痛苦,促进腿脚部位的血液循环,于爱党经常帮她按摩揉搓。

1999年冬天,于爱党的父亲又一次因为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急需她的照顾。

当天早晨天还没亮,于爱党就起床先帮秀玲买了些食品送到宿舍,然后立即赶到医院去看爸爸。

在医院照顾爸爸期间,还经常赶回学校照顾秀玲。

2000年8月,眼看就要开学了,但秀玲还是凑不够下一年的学费。

于爱党不忍心看着秀玲就这样失去继续上学的机会,很想帮她。

可就在不久前,于爱党的父亲因治病花去了家里多年的积蓄,姐姐又出车祸,被撞断了6根肋骨,医疗费就花了1万多元。

于爱党还有3个弟弟,两个读高中、一个读大学,都是急着用钱的。

于爱党深知家中的困难,但如果秀玲不能毕业,其前途就更渺茫了。

想到这,于爱党还是硬着头皮向父亲求助。

善良淳朴的父亲听了秀玲的故事,也很感动,就把给上大学的弟弟准备的2 000多元学费交给了于爱党。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荀巨伯重义轻生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荀巨伯重义轻生

荀巨伯是汉桓帝时的贤士,一向恪守信义,笃于友情。

他听说千里之外的一个好友得了重病,心急如焚,匆匆安排了家事,收拾好行装,便赶去探视。

他晓行夜宿,戴月披星奔波了半个多月,才到达好友居住的县城。

谁知进城以后,只见街上冷冷清清,悄无一人,觉得很奇怪。

他好不容易才找到好友的住处,发现好友躺在床上,面色惨白,连声低呼:“水!水!”荀巨伯忙从桌上取过土碗,四处寻水,好一会才在厨房水缸里找到了一点水,马上装入碗内,递到友人口边。

友人呷了几口,精神稍好一些,抬头见是荀巨伯给他递水,惊喜地问道:“你什么时候来的?”荀巨伯答道:“刚到。

”友人见荀巨伯满面风尘,为看望自己不惜千里奔波,深为感动。

但想到目前情况紧急,又焦急地对荀巨伯说:“胡兵马上就要来攻城,城里的人都跑光了,你还是赶快走吧,晚了就走不了啦!”荀巨伯诚挚而又坚定地说:“你重病在身,旁边没一个亲人,作为朋友,我现在能够离开吗?”友人感动地说:“贤弟盛情,令人感动,我是将死的人了,怎么能够连累你呢?还是快点走吧!”说完,又吃力地把手一挥。

荀巨伯恳切地说:“我不远千里来看你,你却要我走。

弃义以求生,我荀巨伯是那样的人吗?”正说到这里,突然听到门外有人高喊:“这里有人!”友人听见喊声,焦急地对荀巨伯说:“胡人来了!你快从后门逃走吧!”说到这里,由于情绪激动,又禁不住连声咳嗽。

荀巨伯忙把土碗递到他口边。

正在这时门突然被踢开,一个身材魁梧、身着胡装、手执钢刀的大汉,带领几个随从冲了进来。

友人十分着急,荀巨伯却镇定如常。

大汉见屋中只有两个男子,一个卧病在床,一个亲为递水,便走上前去,大声地问荀巨伯道:“我大军一到,一郡尽空,你是何人,竟敢独自停留?”荀巨伯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在下荀巨伯,因友人重病在身,无人照顾,因此千里探视,不忍离去。

望刀下留情,要杀就杀我,千万不要伤友人之命!”大汉想不到一郡尽空,竟有人愿舍己救友,颇为感动,便对随从们说:“我等不该入此有义之国,走!”说完,向荀巨伯一拱手,转身出门而去。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让人三尺又何妨

(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让人三尺又何妨

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张,一户姓吴,邻里关系一直很和睦。

有一天,吴家因砌新房,侵占了张家三尺宅基地,两家各不相让,最终对簿公堂。

张家有个儿子叫张文瑞,在朝廷当官。

为官清正廉明,体恤百姓,处世待人宽容大度,官缘、人缘都非常好。

张文瑞官高权重,长住京城,极少回乡。

老家的亲属认为张大老爷做了大官,又陪伴在皇上左右料理朝廷大事,一定很有权势和威风,因此就骄傲起来。

他们常仰仗老爷权威而横行乡里,特别不讲理。

这天,正赶上家里要盖新房,张文瑞老家的亲属为扩大地盘和邻居吴家吵了起来,两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吴家认为张家仗势欺人,不讲道理,咽不下这口气,偏不相让!张家认为自己有后台,不行就打官司,十有九赢。

于是张父连夜写信给儿子,要求他出面给当地县衙写封信,县太爷的官衔低,敢不服从宰相的命令?那时,县衙门里面作出判决,哪个小子敢违抗?没想到,书信送给了张大老爷好几个月了,也没接到回信。

这是怎么回事呢?张家的人慌了手脚,邻居家又不依不饶,只好暂时停下工程,等着京城来信。

左等右等,大老爷的信终于来了,张家人拆开一看,全傻眼了。

原来,信上只写着一首小诗:“万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后像泄了气的皮球,都蔫蔫地低下了头。

这下他们不但知道了张大老爷的主张,还明白了他的用意。

就是说,张文瑞要自家大大方方地先让出三尺地界,不许再与邻居争抢了。

他还规劝家里的亲人,要放开心胸朝前看,不要效法秦始皇的霸道。

人生在世,总有一死,犯不上活着的时候争争夺夺的又费力又生气。

当年的秦始皇吞并六国占领多么大的地盘,后来他一死,还不是都丢光了吗?只有他修的万里长城直到今天还保存着。

人去物留,平添多少感慨!因此,张家立即让出三尺。

吴家十分感激张家的宽宏大量,也主动退让了三尺。

从此,张吴两家相敬如宾,两家中间便多了一条小街,人们称之为“六尺巷”。

按常理,吴家侵占了张家的宅基地,张家完全可以凭借张文瑞的权势打赢这场官司,但张文瑞不但没有斤斤计较,反倒主动退让,最终使邻里之间化干戈为玉帛。

勤劳节俭的事迹5篇

勤劳节俭的事迹5篇

勤劳节俭的事迹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思想汇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ought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勤劳节俭的事迹5篇事迹材料中所陈述的事实应当是可以查证的,不应当含糊其辞或者模棱两可,我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字句精准,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勤劳节俭的事迹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

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

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1、朱元璋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季文子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

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

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

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

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

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

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3、苏轼之房梁挂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家,不仅能并肩战斗,而且在生活上也能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在这几位老战友中,朱德年龄最大,他担任委员长时,都70多岁了。

毛泽东一见到朱德,总是亲切地打招呼说:“老总啊,身体可好吧!可以不看的文件就不必看啰!可以不参加的会议就不要参加啦!”
年迈的朱德对毛泽东也十分体贴。

一次,毛泽东正在休息。

在房前值勤的战士看到朱德的小车从远处开了过来,赶紧打了个让汽车通过的手势。

不料,汽车在很远的地方慢慢停了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警卫员正纳闷,只见朱德拄着拐杖下了车,走近警卫员,轻声说:“主席刚刚休息,让他好好歇一会儿。

”说着,挥手让汽车从别的地方绕道走,自己步行通过了主席的住处。

周恩来也十分尊重朱德,见了面总要亲热地称呼“朱老总”,还要赶去搀扶他。

一次,朱德打电话给总理,说准备去他那里,商量工作。

可正当朱德穿衣服,准备出门时,周总理已经赶来了。

他一边往里走,一边说:“应该我来,应该我来。


离开朱德的房子时,周总理发现走道上有一块石头,就弯下腰捡起来,认真地对朱德的警卫员说:“这些都应该捡干净,朱老总出来,绊倒怎么办?”
周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成年累月忙着,很少休息。

朱德总惦着总理,一有电影票,他就想方设法约总理去看,好让他换换脑筋,休息休息。

一件件细微小事中,凝聚着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俗话说:于细微处见真情。

三位开国元勋彼此关照,互相尊重,在生活琐事上也相互关切,体现了团结友爱的战友情情谊和亲密无间的同志关系。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处理好与同学、朋友、亲人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