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1-3章)(DOC)

复习题型:共计38~39题,计算题较少,原理题很多(1)选择题15’(2)填空题10’(3)名词解释3’x5(4)作图题10’x1(5)问答题20’x1(根据原理应用自主进行选择作答)第1章1.P3图1.1 无线网络的分类2.无线传感器的定义P3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目的是协作地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用户;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功能:协作式的感知、采集、处理和发布感知信息。
3.P4图1.2 现代信息技术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之间的关系无线传感器网络三个功能: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对应的现代信息科技的三大基础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应的构成了信息系统的“感管”、“大脑”和“神经”。
4.P5 P6★图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宏观架构传感器网络网关原理是什么?无线传感器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汇聚节点(sink node)和管理节点(manager node)。
汇聚节点有时也称网关节点、信宿节点。
传感器节点见后2要点介绍。
Sink node:网关节点通过无线方式接收各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并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有线的或无线的方式将数据传送给最终用户计算机。
网关汇聚节点只需要具有处理器模块和射频模块、通过无线方式接收探测终端发送来的数据信息,再传输给有线网络的PC或服务器。
汇聚节点通常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它既可以是一个具有足够能量供给和更多内存资源与计算能力的增强型传感器节点,也可以是一个带有无线通信接口的特殊网关设备。
汇聚节点连接传感器网络和外部网络。
通过协议转换实现管理节点与传感器网络之间的通信,把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转发到外部网络上,同时发布管理节点提交的任务。
5.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组成P5图1.4 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功能模块组成传感器网络节点由哪些模块组成?---作图、简答传感器模块负责探测目标的物理特征和现象,计算机模块负责处理数据和系统管理,存储模块负责存放程序和数据,通信模块负责网络管理信息和探测数据两种信息的发布和接受,电源模块负责节点供电,节点由嵌入式软件系统支撑,运行网络的五层协议。
南邮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提纲

南邮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提纲
南京邮电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义及基本特点
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和体系结构
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场景和领域
二、网络组网与拓扑控制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方式和拓扑结构
2.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的部署策略
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拓扑控制算法
三、传感器节点的能源管理
1.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量消耗的主要原因
2.能源管理的目标和关键问题
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能源管理算法
四、数据传输与路由选择
1.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式
2.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多跳传输和路由选择
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选择算法
五、自组织与自适应技术
1.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自组织和自适应机制
2.自组织与自适应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
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自组织与自适应算法
六、安全与隐私保护
1.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2.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安全保护机制
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隐私保护技术
七、物联网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融合
2.物联网与无线传感器网络融合的应用场景
3.物联网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协同机制
八、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与挑战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的主要挑战及解决方案
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
以上是南京邮电大学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提纲的一个大致框架,供你参考和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具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来细化和扩展相关内容,助力你更好地复习和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这门课程。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题1、简要描述WSN的网络结构及传感器节点结构;2、传感器节点在实现各种网络协议和应用系统时,存在哪些限制3、传感器网络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请列举四个;4、传感器网络涉及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有非常多的关键技术有待研究;请列举其中5个关键技术;5、与传统网络的路由协议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具有哪些特点6、图所示的网络中,大写字母表示节点,如节点A,节点右侧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节点的可用能量;图中的双向线表示节点之间的通信链路,链路上的数字表示在该链路发送数据消耗的能量;源节点是一般功能的传感器节点,完成数据采集下作;汇聚节点是数据发送的目标节点;如果采用最小能量消耗路由和最小跳数路由,请给出路径;7、定向扩散DD是WSN中一种基于查询的路由机制,请给出DD的三个阶段,并简要说明;8、在设计WSN MAC协议时,造成网络能量浪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9、在S-MAC中,相邻节点之间如何维持睡眠/侦听的调度周期的同步10、在T-MAC中,如何动态调整活动/睡眠时间,减少空闲侦听11、DMAC在设计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2、WSN拓扑控制的主要研究问题是什么13、简述LEACH算法的工作过程及其簇头选举方法;14、在拓扑控制算法TopDisc中,利用颜色来区分节点的状态,从而形成骨干网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的网络,请利用三色算法,标记节点的颜色;15、IEEE 802.15.4中,根据设备具有的通信功能,可分为哪两类设备IEEE 802.15.4有哪两种通信模式16、IEEE 802.15.4在物理层提供几个通信频段每个频段有几个信道17、为什么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节点定位简述基于距离的定位算法三边测量算法、三角测量算法的工作原理18、举例说明一种与距离无关的定位算法;19、简要描述近似三角形内点测试法APIT进行定位的基本思想和具体步骤;20、在NTP协议中,需要同步的客户端首先发送时间请求消息,然后服务器回应包含时间信息的应答消息;T1表示客户端发送时间请求消息的时间以客户端的时间系统为参照,T2表示服务器收到时间请求消息的时间以服务器的时间系统为参照,T3表示服务器回复时间应答消息的时间以服务器的时间系统为参照,T4表示客户端收到时间应答消息的时间以客户端的时间系统为参照,δ1和δ2分别表示时间请求消息和时间应答消息在网上传播所需要的时间;假设时间请求消息和时间应答消息在网上传播的时间相同,即δ1=δ2,求出客户端时钟和服务器时钟的差值,客户端时钟该如何调整21、NTP协议中消息传输延迟分为哪些部分22、简述WSN时间同步协议RBS的同步机制;23、WSN的安全协议SPINS中,通过什么方法实现加密数据的语义安全性24、WSN的安全协议SPINS中,节点A和节点B之间需要安全通信,但初始时两个节点没有任何的共享秘密,所以它们决定通过彼此都信任的基站来协助建立安全通道;假设A和B都与基站S存在共享密钥K AS和K BS,则A、B之间如何建立安全通道25、简述WSN安全的广播认证协议μTESLA的基本思想;26、简述随机密钥预分配的基本原理和三个步骤;27、在下图中,用一些小黑点表示若干节点;每个节点有2个单位的通信范围;位置在0, 0的灰色节点如何用GPSR协议发送数据包给位于坐标9, 9的灰色节点指出需要经过的节点; 28.假设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圆圈表示每个节点的通信和干扰范围,也就是说,每个节点能够侦听到邻近的左右节点;不采用RTS/CTS方式a节点B正在向A发送数据,节点C想要与D通信;是否允许C与D进行通信例如,是否会发生碰撞C最终能否进行此次通信b节点C正在向B发送数据,节点E想要与D通信,是否允许E进行此次通信E能否进行此次通信c节点A正在向B发送数据,节点D正在向C发送数据,同时还可以允许哪些节点进行通信d节点A正在向B发送数据,节点E正在向F发送数据,同时还可以允许哪些节点进行通信29、传感器网络应用设计1、桥梁、建筑物的结构监测2、环境检测3、跟踪定位。
第4章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习题解答

第4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习题解答4-1传感器节点在实现各种网络协议和应用系统时,存在哪些现实约束?答:传感器节点在实现各种网络协议和应用系统时,存在以下一些现实约束。
1.电源能量有限传感器节点体积微小,通常携带能量十分有限的电池。
由于传感器节点个数多、成本要求低廉、分布区域广,而且部署区域环境复杂,有些区域甚至人员不能到达,所以传感器节点通过更换电池的方式来补充能源是不现实的。
如何高效使用能量来最大化网络生命周期是传感器网络面临的首要挑战。
如何让网络通信更有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转发和接收,不需要通信时尽快进入睡眠状态,是传感器网络协议设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通信能力有限无线通信的能量消耗与通信距离的关系为:其中,参数n 满足关系2<n <4。
n 的取值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传感器节点部署贴近地面时,障碍物多干扰大,n 的取值就大;天线质量对信号发射质量的影响也很大。
考虑诸多因素,通常取n 为3,即通信能耗与距离的三次方成正比。
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能耗将急剧增加。
因此,在满足通信连通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单跳通信距离。
由于节点能量的变化,受高山、建筑物、障碍物等地势地貌以及风雨雷电等自然环境的影响,无线通信性能可能经常变化,频繁出现通信中断。
在这样的通信环境和节点有限通信能力的情况下,如何设计网络通信机制以满足传感器网络的通信需求是传感器网络面临的挑战之一。
3.计算和存储能力有限传感器节点是一种微型嵌入式设备,要求它价格低功耗小,这些限制必然导致其携带的处理器能力比较弱,存储器容量比较小。
为了完成各种任务,传感器节点需要完成监测数据的采集和转换、数据的管理和处理、应答汇聚节点的任务请求和节点控制等多种工作。
如何利用有限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完成诸多协同任务成为传感器网络设计的挑战。
4-2举例说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
答: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能够广泛应用于军事、环境监测和预报、健康护理、智能家居、建筑物状态监控、复杂机械监控、城市交通、空间探索、大型车间和仓库管n E kd理,以及机场、大型工业园区的安全监测等领域。
(完整版)无线传感网络技术题库

12、十进制数126其对应的十六进制可表示为(D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复习资料、选择题1、I/O 端口的输出电压为(B ) A. 3V B. 3.3V C. 5VD. 12V 2、ZigBee 网络中存在设备类型不包括( B )。
A.协调器B.无线网卡C.终端设备D.路由器 3、实验板上LED1和LED2与CC2530的连接如下图所示,LED1和LED2的负极端分别通过 个限流电阻连接到地(低电平),它们的正极端分别连接到 CC2530的(A )端口。
4、basicRfCfg_t 数据结构中的 Panld 成员是(C )。
6、basicRfCfg_t 数据结构中的 channel 成员是(D )。
7、在 basicRf 无线发送数据时,“basicRfConfig.myAddr=SWITCH_ADDR; ”的作用是(A )。
A.配置本机地址B.配置发送地址C.配置发送数据D.配置接收数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C )。
A •传感器B . 感知对象C.无线APD .观察者9、二进制数 110011011r r H . r r - f.► __、r对应的十八进制数可表示为 (C ).A. 192HB. C90HC. 19BHD. CA0H10、定时器 1是一个( )定时器,可在时钟()递增或者递减计数。
CA • 8 位, 上升沿B. 8位,上升沿或下降沿C . 16 位, 上升沿或下降沿D. 16位,下降沿11、basicRfCfg_t 数据结构中的 panld 成员是(C )。
A •发送模块地址B .接收模块地址C.网络IDD .通信信道A. P1 0 与 P1 1B. P1 1 与 1 2C.P1 0 与 P1 2LED-LIHK LED刿〃 LED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A.发送模块地址B.接收模块地址C.网络 IDD.通信信道 5、引起中断的原因或是发出中断申请的来源叫做中断源。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题2016

第二部分无线传感器网络一、概述1、WSN的体系结构、节点的体系结构、协议栈2、WSN的特点3、WSN的关键技术二、WSN设计影响因素1、WSN设计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IEEE802.15.4使用的ISM频段三个中心频率,调制方式3、形成传感器节点功耗的三个主要部分是?4、节点功耗能量模型及其每部分的含义三、物理层1、常用的两种扩频技术2、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有什么区别3、正弦波调制的方案公式4、三种调制方式5、IEEE802.15.4采用的调制方式有什么6、无线信道中形成失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7、什么叫多径效应,对无线信道带来哪些影响8、信道的差错率包含哪两方面的含义?9、信噪干扰比(SNIR)与信道质量的关系如何?10、圆盘图表单元模型和统计信道模型哪种更能真实的反映WSN的信道特性?为什么?11、无线信道中信号衰减的计算。
四、MAC层1、简述CSMA/CA机制的基本原理2、IFS、DIFS、SIFS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引入DIFS、SIFS3、网络分配向量(NAV)机制的原理,为什么说它是WSN协议中最实用的一种机制4、S-MAC的工作原理5、B- MAC的工作原理6、B-MAC中空闲信道评估(CCA)机制目标是解决什么问题7、CC-MAC通过迭代节点选择算法(INS)来获得两个高度相关节点的最大距离,其最终的目的是什么?8、构成TRAMA协议的3个主要机制是什么,分别完成什么主要功能五、差错控制1、WSN的差错控制方式有哪些?各自的工作原理2、HARQ技术可分为I型和II型,有什么区别3、说明BCH码(n,k,t)中t对编码时延和编码功耗的影响4、FEC方案可以延长WSN节点的传输跳距,它是如何做到的?六、网络层1、WSN中路由选择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2、洪泛协议主要问题是数据内爆和数据重叠,请分别解释之3、请详细说明信息协商传感协议(SPIN)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4、请详细说明定向扩散路由协议(DD)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

一、填空题:第一章1、电磁波是由同相震荡且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以波的形式传递能量和动量,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和磁场)构成的平面。
2、信道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信道即(信号传输的媒质),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广义信道按功能可以分为(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
3、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包括(Zigbee技术)、(RFID 技术)、(GPRS技术)、(WIFI技术)等。
4、构成物联网体系结构的三个层次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5、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任务管理节点)等几部分构成。
6、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大量的传感器节点以(自组织)或者(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
7、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主要分为五层:(物理层)(MAC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第二章:1、模拟调制的调制方式分为(AM)、(FM)、(PM)。
2、数字调制的调制方式分为(ASK)、(FSK)、(PSK)。
3、物理层帧由(同步头)、(帧长度)和(PHY负载)构成。
4、扩频通信方式有(DS)(FH)(TH)和(Chirp)5、(ISM)频段是对所有无线电系统都开放的频段,发射功率要求在1W以下,无需任何许可证。
6、造成多径传播的原因主要有(反射)(散射)(衍射)和(折射)7、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香农)公式8、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和(扩展频谱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
9、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理层遵循(IEEE802.15.4)标准。
10、物理层实体主要包括(基带处理电路)、(射频前端电路)和(传输媒质)。
第三章:1、MAC层有四种不同的帧形式:(信标帧)、(数据帧)、(确认帧)、(命令帧)。
2、MAC帧一般格式由(帧头)、(有效载荷)和(帧尾)构成。
3、分配型MAC协议采用(TDMA)(CDMA)(FDMA)和(SDMA)等技术,将一个物理信道分为多个子信道动态或静态的分配给节点,以避免冲突。
无线传感器复习题

无线传感器复习题第一章1.无线传感器节点一般包括那三种组件无线模块、传感模块、可编程模块2.ZigBEE 标准定义了哪几种传输方式?周期数据传输、间歇性数据传输、重复低时延传输3.无线传感器网络概念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各种检测对象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网关节点,以实现复杂的指定范围内目标检测与跟踪,具有快速展开,抗毁性强等特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4.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5.三种主要的标准化:ZigBEE 标准、WirelessHART 标准、6LowPAN 标准第二章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在以下6个应用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1.军事应用2.环境应用3.医疗应用4.家庭应用5.工业应用6.智慧城市第三章1.简述影响传感网设计的因素有哪些?A. 硬件限制、B.容错(可靠性)、C. 可扩展性、D. 生产成本、E. 传感网拓扑、F. 操作环境(应用)、G . 传输媒介、H. 能量消耗(生命周期)2.无线传感设备有哪几个基本部件组成的?每个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传感单元:感应单元具有从外界收集信息的能力。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传感器产生模拟信号,然后被ADC 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处理单元。
处理单元:控制传感器节点执行感知操作、运行相应的算法并控制与其他节点无线通信的整个过程。
收发机单元:实现两个传感器节点间的通信。
能量单元:为传感器节点的每个部件供电。
定位系统:提供传感器节点的物理位置。
移动装置:与传感单元协作,完成操作,并由处理单元控制传感器节点的移动。
供能装置:热能、动能和振动能量的能源采集技术来产生能量。
3.无线传感器网络预部署策略应满足那些需要?(1)、减少安装成本(2)、消除任何预组织与预计划的成本(3)、增加组织的灵活性(4)、提升自组织与容错性能4.对于一个收发机而言,数据通信功耗简单模型有哪几部分构成?发射机输出的功率、收发机电子器件消耗的能量5.请写出发射机和接收机简化能量模型的功耗计算公式。
无线传感网络复习题

III. 简答题
17.简述竞争型MAC协议和分配性MAC协议的优点。
答案要点:基于竞争的MAC协议有以下优点:可根据需要分配信道,所以这种协议能较好的满足节点数量和网络负载的变化。能较好的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不需要复杂的时间同步或控制调度算法。分配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有如下优点:无冲突。无隐蔽终端问题。易于休眠,适合于低功耗网络。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层根据不同的应用将路由协议分为五类:、、、和。
13.RFID电子标签按工作频率可分为、、和。
14.数字调制的调制方式为、、。
15.IEEE802.15.4标准的物理层数据帧结构由、和构成。
16.信道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广义的信道按功能可以分为和
答案要点:目前最常见的Zigbee芯片为CC243X系列、CC253X系列和MC1322X系列。常见的Zigbee的协议栈分为3种:非开源的协议栈、半开源的协议栈和开源的协议栈。常见的非开源的Zigbee协议栈的解决方案包括freescale解决方案和micrchip解决方案。TI公司开发的ZStack协议栈是一个半开源的Zigbee协议栈,是一款免费的Zigbee协议栈,它支持Zigbee和ZigbeePR,并向后兼容Zigbee2006和Zigbee2004。Freakz是一个彻底开源的Zigbee协议栈,配合cntiki操作系统,cntiki的代码全部为C语言编写,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容易上手。
C. 433MHz
D. 2.4GHz
5.中国使用的Zigbee工作的频段是:()
A. 915MHz
B. 2.4GHz
C. 868MHz
D. 433MHz
6.下面属于容错设计中的检测和诊断的是:()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RFID技术复习题样本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RFID技术复习题一、填空题1.传感器网络三个基本要素: 传感器、感知对象、观测者(顾客)。
2.无线通信物理层重要技术涉及: 介质选取、频段选取、调制技术和扩频技术。
3.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 大规模网络、自组织网络、可靠网络、以数据为中心网络、应用有关网络。
4、无线传感器网络核心技术重要涉及: 网络拓扑控制、网络合同、时间同步、定位技术、数据融合及管理、网络安全、应用层技术等。
5.传感器节点由传感器模块、解决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四某些构成。
6.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成模块分为: 通信模块、传感模块、计算模块、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
7、传感器网络支撑技术涉及: 时间同步、定位技术、数据融合、能量管理、安全机制。
8、传感器节点通信模块工作模式有发送、接受和空闲。
9、传感器节点能耗重要集中在通信模块。
10、当前传感器网络应用最广两种通信合同是: zigbee、IEEE802.15.4。
11.ZigBee重要界定了网络、安全和应用框架层, 普通它网络层支持三种拓扑构造: 星型(Star)构造、网状(Mesh)构造、簇树型(Cluster Tree)构造。
12.依照对传感器数据操作级别, 可将数据融合技术分为如下三类: 特性级融合、数据级融合、决策级融合。
13、信道可以从侠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 侠义信道(信号输出媒质), 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广义信道(涉及除除传播媒质还涉及关于转换器)广义信道按照功能可以分为(模仿信道)和(数字信道)。
14.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选取频段有: 868MHZ、915MHZ、2.4GHZ、5.8GHZ。
15、无线通信物理层重要技术涉及: 介质选取、频段选取、调制技术和扩频技术。
16.IEEE 802.15.4原则重要涉及: 物理层和MAC层原则。
17、传感器网络中惯用测距办法有: 到达时间/到达时间差(ToA/TDoA)、接受信号强度批示(RSSI)、到达角(AoA)。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述1、什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
2、传感器网络的终端探测结点由哪些部分组成这些组成模块的功能分别是什么(1)传感模块(传感器、数模转换)、计算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电源模块和嵌入式软件系统(2)传感模块负责探测目标的物理特征和现象,计算模块负责处理数据和系统管理,存储模块负责存放程序和数据,通信模块负责网络管理信息和探测数据两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另外,电源模块负责结点供电,结点由嵌入式软件系统支撑,运行网络的五层协议。
3、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功能分别是什么(1)网络通信协议:类似于传统Internet网络中的TCP/IP协议体系。
它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
(2)网络管理平台:主要是对传感器结点自身的管理和用户对传感器网络的管理。
包括拓扑控制、服务质量管理、能量管理、安全管理、移动管理、网络管理等。
这些管理平台使得传感器节点能够按照能源高效的方式协同工作,在节点移动的传感器网络中转发数据,并支持多任务和资源共享。
(3)应用支撑平台:建立在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管理技术的基础之上。
包括一系列基于监测任务的应用层软件,通过应用服务接口和网络管理接口来为终端用户提供各种具体应用的支持。
第二章微型传感器的基本知识1、传感器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基本转换电路组成。
敏感元件是传感器中能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
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信号(一般指电信号)部分。
基本转换电路可以对获得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运算调制等。
另外,基本转换电路工作时必须有辅助电源。
2、集成传感器的特点是什么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强、性能好。
3、如何进行传感器的正确选型(1)测量对象与环境:分析被测量的特点和传感器的使用条件选择何种原理的传感器。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题-cumt-信科10-1班.

⽆线传感器⽹络复习题-cumt-信科10-1班.⼀、填空题1. ⽆线传感器⽹络的组成模块分为:通信模块、、计算模块、存储模块和电源模块。
2. 在开阔空间⽆线信号的发散形状成3. 传感器⽹络的⽀撑技术包括:、数据融合、能量管理、 (7安全机制。
4. 传感器节点通信模块的⼯作模式有、和空闲。
5. 传感器节点的能耗主要集中在模块。
6. TDOA测距⽅法通常采⽤的信号为:(11 射频信号、 (12超声波信号。
7. 当前传感器⽹络应⽤最⼴的两种通信协议是 zigbeeIEEE802.15.4。
8. 主动反击能⼒是指⽹络安全系统能够主动地限制甚⾄消灭⼊侵者, 为此需要⾄少具备的能⼒有:⼊侵检测能⼒、 (15隔离⼊侵者能⼒、 (16消灭⼊侵者能⼒。
对传感器⽹络物理层的攻击主要有:(15隔离⼊侵者能⼒、 (16消灭⼊侵者能⼒。
9. ZigBee 主要界定了⽹络、安全和应⽤框架层,通常它的⽹络层⽀持三种拓扑结构:星型 (Star结构、 (17⽹状(Mesh 结构、 (18簇树型(Cluster Tree结构。
10. ⽆线通信的能量消耗与通信距离的关系符合公式: E=k*dn 。
11. 传感器⽹络中常⽤的测距⽅法有:到达时间 /到达时间差 (ToA/TDoA、接收信号强度指⽰ (RSSI、到达⾓ (AoA12. 根据对传感器数据的操作级别, 可将数据融合技术分为以下三类:特征级融合、数据级融合、决策级融合13. 传感器⼀般由敏感原件、转换原件和基本转换电路组成。
⼆、将下列英⽂的含义写出,并解释其含义1. 信标:anchor/beacon2. 传感器灵敏度:sensitive of sensors3. 邻居节点:neighbor nodes4. 接收信号强度指⽰:receiv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5. ⾮视线关系:non line of sight6. 测距:rang measurement7. 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8. 定位精度:accuracy of localization9. 信标节点:锚点通过其它⽅式预先获得位置坐标的节点10. ⽹络连接度:⽹络连接度是所有节点的邻居数⽬的平均值,它反映了传感器配置的密集程度。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后习题含答案

1-2.什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
目的是协作地探测、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
1-4.图示说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系统架构。
1-5.传感器网络的终端探测结点由哪些部分组成?这些组成模块的功能分别是什么?(1)传感模块(传感器、数模转换)、计算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电源模块和嵌入式软件系统(2)传感模块负责探测目标的物理特征和现象,计算模块负责处理数据和系统管理,存储模块负责存放程序和数据,通信模块负责网络管理信息和探测数据两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另外,电源模块负责结点供电,结点由嵌入式软件系统支撑,运行网络的五层协议。
1-8.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功能分别是什么?(1)网络通信协议:类似于传统Internet网络中的TCP/IP协议体系。
它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
(2)网络管理平台:主要是对传感器结点自身的管理和用户对传感器网络的管理。
包括拓扑控制、服务质量管理、能量管理、安全管理、移动管理、网络管理等。
(3)应用支撑平台:建立在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管理技术的基础之上。
包括一系列基于监测任务的应用层软件,通过应用服务接口和网络管理接口来为终端用户提供各种具体应用的支持。
1-9.传感器网络的结构有哪些类型?分别说明各种网络结构的特征及优缺点。
(1)根据结点数目的多少,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可以分为平面结构和分级结构。
如果网络的规模较小,一般采用平面结构;如果网络规模很大,则必须采用分级网络结构。
(2)平面结构:特征:平面结构的网络比较简单,所有结点的地位平等,所以又可以称为对等式结构。
优点:源结点和目的结点之间一般存在多条路径,网络负荷由这些路径共同承担。
一般情况下不存在瓶颈,网络比较健壮。
缺点:①影响网络数据的传输速率,甚至造成网络崩溃。
②整个系统宏观上会损耗巨大能量。
武汉理工大学期末无线传感网络复习资料

无线传感网络复习提纲一.填空题。
(40分)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标准定义是,无线传感网络是大量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目的是协作地探测、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
2.无线网络可以分为有基础设施网和无基础设施网;无基础设施网又可以分为移动Ad Hoc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
3.传感器组网的六个特点:自组织性、以数据为中心、应用相关性、动态性、网络规模大、可靠性。
4.无线传感网络的拓扑结构,按照其组网形式和方式来看,有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
5.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可以分为平面网络结构、分级网络结构、混合网络结构以及Mesh网络结构。
6.从无线网的角度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体系由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3个部分组成。
(p32)7.OSI参考模型的七层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8.在分布式系统中,时间同步涉及到物理时间和逻辑时间另个不同的概念,物理时间表示人类社会使用的绝对时间,而逻辑时间体现了事件发生的顺序关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P53)9.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位问题的含义是指自组织的网络通过特定的方法提供节点的位置信息,这种自组织的网络的定位可分为节点的自身的定位和目标的定位,节点的自身定位是确定节点的自身位置的过程,目标定位是确定网络覆盖区域内的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目标的坐标的位置。
(P58)10.位置信息有多种分类的方法,通常位置信息有物理位置和符号位置两大类。
物理位置是指目标在特定的坐标系下的位置数值,表示目标的相对或绝对的位置,符号位置指目标与一个基站或多个基站接近程度的信息,表示目标与基站之间的联通关系,提供目标大致的所在的范围。
(P58)11.在多传感器系统中所用到的传感器可以分为有源传感器和无源传感器两种,有源传感器发射某种形式的信息,然后接收环境和目标对该信息的反射或散射信息,无源传感器不发射任何形式的信息,完全靠接收环境和目标的辐射俩形成源信息。
无线传感网复习题

无线传感网复习题无线传感网第一章无线传感网概述1.无线传感网络:是由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其目的是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用户。
2.无线传感网和Ad hoc 网络的区别?(5个方面)(1)移动性Ad hoc网络是移动通信网络,它能很好的处理移动节点间的组网问题;而无线传感网中传感器节点在布设后几乎不移动或很少移动。
(2)能量问题无线传感网的能量利用率往往关系到整个网络的生存周期;而Ad hoc网络的能量问题并非关键问题。
(3)网络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往往是大型网络,且一般不支持识别码。
(4)通信方式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的是广播式的通信方式;而Ad hoc一般采用点对点方式。
(5)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由于能量有限或处于恶劣环境下,经常容易失效,而Ad hoc网络基本不考虑这一问题。
3.汇聚节点比传感器节点具有更强的处理和存储能力汇聚节点用于沟通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联系4.无线传感网的通信结构?协议栈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还有能量管理平台、移动管理平台、任务管理平台2.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协议(P19)1.MAC协议分类:基于竞争的MAC,混合型固定分配MAC,跨层2.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MAC层协议主要研究内容:(1)能量问题:侦听/休眠交替策略: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工作状态按照能量消耗大小排序依次为发送、接收、侦听、休眠,能量依次递减。
合理选择侦听休眠的时间。
介质访问控制层本身应采用尽量简化的协议,避免协议本身的开销带来能能耗的增加。
(2)多跳网络问题:由于无线传感网络采用多跳方式来组成网络,相互之间没有覆盖关系的网络节点可以共享相同的信道进行通信,由此产生多个节点发送的数据可能会产生碰撞的问题,所以对于MAC层协议来说,需要一个避免碰撞冲突的机制。
“串音”现象,会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消耗,需要节点之间的协调来降低发生串音的概率。
无线传感器网络期末复习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期末复习题《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与应用》复习题一、填空题: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和。
2.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了、和的三种功能。
3.无线传感器网络包括四类基本实体对象:目标、观测节点、和。
4.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架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和。
5.无线传感器节点通常包含四个模块,他们是: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
6.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协议栈包括物理层、、、传输层和,还包括能量管理、移动管理和任务管理等平台。
7.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层和物理层协议采用的是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的协议。
8.无线通信物理层的主要技术包括、、调制技术和。
9.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三种影响信号传播的基本机制:、绕射和。
10.无线传感器节点处于、接收状态、侦听状态和时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是依次减少的。
11.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根据信道的分配方式可分为、和混合式三种。
12.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不同的应用可以将其路由协议分为五类,你知道的有:、、。
(任意给出3种)。
13. IEEE 802.15.4标准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即和。
14. Zigbee的最低两层即物理层和MAC层使用标准,而网络层和应用层由 Zigbee联盟制定。
15. Zigbee协议中定义了三种设备,它们是:、和Zigbee终端设备。
16.Zigbee支持三种拓扑结构的网络,它们是:、和。
17.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方法有很多,按照网络应用的深度可以划分三种:、和。
18.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方法有很多,按照时间同步的参考时间可以划分为和。
19.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方法有很多,根据需要时间同步的不同应用需求以及同步对象的范围不同可以划分为和。
20.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和。
21.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的非测距定位算法有、 APIT算法、以及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重点

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要素包括:答:传感节点感知对象观察者2.无线传感网络的特征是什么?答: 1)低功耗,微型化,高度集成,低价格的传感节点;2)节点密集布设;3)协作式网络; 4)自组织网络; 5)无线网络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优势:答: 1)精度高; 2)灵活性强; 3)可靠性高; 4)经济性好4.无线传感器网络从原理功能角度分类的技术包括:答: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与组网技术、分布式数据聚合/ 融合技术、数据管理技术、节点定位技术与时间同步技术。
5.无线传感器网络从工程实现角度分类的技术包括:答:无线传感器节点硬件制造技术,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节点供电技术和节点及网络的能量有效性设计技术。
6.无线传感器网络从网络运行与应用角度分类的技术包括哪些?答: 1)网络布设与休眠调度技术; 2)无线传感网络广域互联技术; 3)结合行业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技术。
*7. 无线信号功率耗损包括:答:路径耗损,多径衰落耗损,阴影衰落。
*8. 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能耗包括:答: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的耗损9. 无线传感器固定目标网络的布设目标答:无线传感器固定目标网络的布设又分为确定性布设和随机性布设,在确定性传感器节点布设中,最感兴趣的是如何用最少的传感器节点完全覆盖目标区域,随机布设所关心的是,在单位区域内至少需要多少传感器节点才能达到一定的概率覆盖传感区域。
10.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模型有几种?各是什么?答: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模型有 4 种,布尔覆盖模型,一般覆盖模型,协作覆盖模型,概率覆盖模型。
11.确定性传感器节点布设的目标是什么?答:用最少的传感器节点尽量覆盖监控目标区域。
12.随机传感器节点布设的目标是什么?答:研究传感器节点密度问题,即决定在单位区域内至少需要布设多少传感器节点,才能达到以一定的概率覆盖该区域。
13.最小的暴露路径:对于入侵者而言,目的是为了要选择一条被发现概率最小的路径14.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层,导致能量消耗的潜在因素有哪些?答:冲突,空闲监听,串听,控制开销15.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无线通信模块的状态分为:答:发送状态,接收状态,空闲监听状态,休眠状态16.简述传感器网络休眠机制的主要思想答:休眠机制的主要思想是,当节点周围没有感兴趣的事件发生时,计算与通信单元处于空闲状态,把这些组件关掉或调到更低能耗的状态,即休眠状态,避免空闲监听和串听导致节点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以达到有效节能手段。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题(2)

复习题(二)一、简答题1、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存在哪些限制条件?2、简述CSMA/CA的基本访问控制,并说明随机退避时间的计算方法。
3、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时间同步的作用是什么?4、简述TPSN时间同步协议的设计过程。
5、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节点定位的作用是什么?6、什么是传感器网络的信息安全?7、简述传感器网络休眠机制的过程和目的。
8、简述Zigbee的技术特点,并说明为什么在家居智能化网络中通常选择Zigbee技术?二、分析设计题1、试画出时间同步机制中采用的发送者-接收者同步模式和接收者-接收者同步模式,并分别说明它们的工作方式和各自的优缺点。
2、2002年,英特尔公司率先在俄勒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线葡萄园。
传感器节点被分布在葡萄园的每个角落,每隔一分钟检测一次光照、土壤温度、湿度或该区域有害物的数量,以确保葡萄可以健康生长。
请你根据现有掌握的技术和方法,设计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详细阐述其工作原理。
3、2002年,由英特尔的研究小组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巴港大西洋大学的科学家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于监视大鸭岛海鸟的栖息情况。
位于缅因州海岸大鸭岛上的海燕由于环境恶劣,海燕又十分机警,研究人员无法采用通常方法进行跟踪观察。
请你根据现有的技术和方法,设计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详细阐述其工作原理。
4、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的优质高产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有着卓越的技术优势,它可用于监视农作物灌溉情况、土壤、空气等环境状况。
请你根据现有的技术和方法,设计一套可行的智能农业解决方案,并详细阐述其工作原理。
5、北京市科委计划项目“蔬菜生产智能网络传感器体系研究与应用”正式把农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示范应用于温室蔬菜生产中。
在温室环境里单个温室即可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测量控制区。
请你根据现有的技术和方法,设计一套可行的智能温室大棚解决方案,并详细阐述其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什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
目的是协作地探测、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
1-4.图示说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系统架构。
1-5.传感器网络的终端探测结点由哪些部分组成?这些组成模块的功能分别是什么?(1)传感模块(传感器、数模转换)、计算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电源模块和嵌入式软件系统(2)传感模块负责探测目标的物理特征和现象,计算模块负责处理数据和系统管理,存储模块负责存放程序和数据,通信模块负责网络管理信息和探测数据两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另外,电源模块负责结点供电,结点由嵌入式软件系统支撑,运行网络的五层协议。
1-8.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功能分别是什么?(1)网络通信协议:类似于传统Internet网络中的TCP/IP协议体系。
它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
(2)网络管理平台:主要是对传感器结点自身的管理和用户对传感器网络的管理。
包括拓扑控制、服务质量管理、能量管理、安全管理、移动管理、网络管理等。
(3)应用支撑平台:建立在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管理技术的基础之上。
包括一系列基于监测任务的应用层软件,通过应用服务接口和网络管理接口来为终端用户提供各种具体应用的支持。
1-9.传感器网络的结构有哪些类型?分别说明各种网络结构的特征及优缺点。
(1)根据结点数目的多少,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可以分为平面结构和分级结构。
如果网络的规模较小,一般采用平面结构;如果网络规模很大,则必须采用分级网络结构。
(2)平面结构:特征:平面结构的网络比较简单,所有结点的地位平等,所以又可以称为对等式结构。
优点:源结点和目的结点之间一般存在多条路径,网络负荷由这些路径共同承担。
一般情况下不存在瓶颈,网络比较健壮。
缺点:①影响网络数据的传输速率,甚至造成网络崩溃。
②整个系统宏观上会损耗巨大能量。
③可扩充性差,需要大量控制消息。
分级结构:特征:传感器网络被划分为多个簇,每个簇由一个簇头和多个簇成员组成。
这些簇头形成了高一级的网络。
簇头结点负责簇间数据的转发,簇成员只负责数据的采集。
优点:①大大减少了网络中路由控制信息的数量,具有很好的可扩充性。
②簇头可以随时选举产生,具有很强的抗毁性。
缺点:簇头的能量消耗较大,很难进人休眠状态。
1-13.讨论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潜在的应用。
(1)用在智能家具系统中,将传感器嵌入家具和家电中,使其与执行单元组成无线网络,与因特网连接在一起。
(2)用在智能医疗中,将传感器嵌入医疗设备中,使其能接入因特网,将患者数据传送至医生终端。
(3)用在只能交通中,运用无线传感器监测路面、车流等情况。
2-2.传感器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2-5.集成传感器的特点是什么?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强、性能好。
2-7.传感器的一般特性包括哪些指标?灵敏度、响应特性、线性范围、稳定性、重复性、漂移、精度、分辨(力)、迟滞。
2-15.如何进行传感器的正确选型?1.测量对象与环境:分析被测量的特点和传感器的使用条件选择何种原理的传感器。
2.灵敏度:选择较高信噪比的传感器,并选择适合的灵敏度方向。
3.频率响应特性:根据信号的特点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响应频率,以及延时短的传感器。
4.线性范围:传感器种类确定后观察其量程是否满足要求,并且选择误差小的传感器。
5.稳定性:根据使用环境选择何时的传感器或采用适当的措施减小环境影响,尽量选择稳定性好的传感器。
6.精度:选择满足要求的,相对便宜的传感器。
2-17.简述磁阻传感器探测运动车辆的原理。
磁阻传感器在探测磁场的通知探测获得车轮速度、磁迹、车辆出现和运动方向等。
使用磁性传感器探测方向、角度或电流值,可以间接测定这些数值。
因为这些属性变量必须对相应的磁场产生变化,一旦磁传感器检测出场强变化,则采用一些信号处理办法,将传感器信号转换成需要的参数值。
3-2.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为什么要进行调制和解调?调制有哪些方法?(1)调制和解调技术是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调制对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
采用什么方法调制和解调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通信系统的质量。
调制技术通过改变高频载波的幅度、相位或频率,使其随着基带信号幅度的变化而变化。
解调是将基带信号从载波中提取出来以便预定的接收者(信宿)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2)根据调制中采用的基带信号的类型。
可以将调制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
根据原始信号所控制参量的不同,调制分为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
3-4.试描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理层帧结构。
3-6.根据信道使用方式的不同。
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时分复用无竞争接入方式、随机竞争接入方式、竞争与固定分配相结合的接入方式。
3-7.设计基于竞争的MAC协议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当结点需要发送数据时,通过竞争方式使用无线信道。
如果发送的数据产生了碰撞,就按照某种策略重发数据,直到数据发送成功或放弃发送。
3-8.试写(画)出CSMA/CA的基木访问机制。
并说明随机退避时间的计算方法。
3-9.IEEE802.11MAC协议有哪两种访问控制方式?每种方式是如何工作的?(1)分布式协调功能(DCF)、点协调功能(PCF),期中DCF是基本访问控制方式。
3-10.通常有哪些原因导致传感器网络产生无效能耗?空闲侦听、数据冲突、串扰、控制开销3-11.叙述无线传感器网络S-MAC协议的主要特点和实现机制。
(1)S-MAC协议的适用条件是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量不大,网络内部能够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融合以减少数据通信量,网络能容忍一定程度的通信延迟。
它的设计目标是提供良好的扩展性,减少结点能耗。
(2)周期性侦听和睡眠机制、流量自适应机制、冲突和串音避免机制、消息传递机制。
3-12.简述路由选择的主要功能。
(1)寻找源结点和目的结点间的优化路径。
(2)将数据分析沿着优化路径正确转发。
3-14.常见的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有哪些类型?并说明各种类型路由协议的主要特点。
(1)能量感知路由协议、基于查询的路由协议、地理位置协议、可靠的路由协议。
(2)能量感知路由协议:从数据传输的能量消耗出发,讨论最少能量消耗和最长网络生存期等问题。
基于查询的路由协议:主要用于需要不断查询传感器结点采集的数据,通过减少通信流量来节省能量,即数据融合技术与路由协议的设计相结合。
地理位置协议:主要应用于需要知道目的结点的精确或大致地理位置的问题中,把结点的位置信息作为路由选择的依据,从而完成结点的路由选择功能,并且降低维护路由协议的能耗。
可靠的路由协议:应用在对可靠性和实时性等方面有特别要求的问题中。
3-15.如何设计传感器网络的定向扩散路由协议?4-2.传感器网络常见的时间同步机制有哪些?RBS、Ting/Mini-Sync、TPSN4-3.简述TPSN时间同步协议的设计过程。
TPSN时间同步协议采用层次结构,实现整个网络结点的时间同步。
所有结点按照层次结构进行逻辑分级。
表示结点到根结点的距离,通过基于发送者-接收者的结点对方式。
每个结点与上一级的一个结点进行同步。
从而最终所有结点都与根结点实现时间同步。
TPSN协议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生成层次结构,每个结点赋予一个级别。
根结点赋予最高级别第0级。
第i 级的结点至少能够与一个第(i-1)级的结点通信;第二个阶段实现所有树结点的时间同步。
第1级结点同步到根结点。
第i级的结点同步到第(i-1)级的一个结点,最终所有结点都同步到根结点,实现整个网络的时间同步。
4-6.简述以下概念术语的含义:锚点、测距、连接度、到达时间差、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视线关系。
锚点:指通过其他方式预先获得位置坐标的结点,有时也称作信标结点。
网络中相应的其余结点称为非锚点。
测距:指两个相互通信的结点通过测量方式来估计出彼此之间的距离或角度。
连接度:包括结点连接度和网络连接度两种含义。
结点连接度是指结点可探测发现的邻居结点个数。
网络连接度是所有结点的邻结点数目的平均值,它反映了传感器配置的密集程度。
到达时间差:两种不同传播速度的信号从一个结点传播到另一个结点所需要的时间之差。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结点接收到无线信号的强度大小。
视线关系:如果传感器网络的两个结点之间没有障碍物,能够实现直接通信,则称这两个结点问存在视线关系。
4-9.RSSI测距的原理是什么?4-10.简述ToA测距的原理。
4-11.举例说明TDoA的测距过程。
4-12.举例说明AoA测角的过程。
4-13.试描述传感器网络多边定位法的原理。
4-14.简述Min-max定位方法的原理。
4-15.简述质心定位算法的原理及其特点。
★4-16.举例说明DV-Hop算法的定位实现过程。
4-17.什么是数据融合技术?它在传感器网络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数据融合也被称作信息融,是一种多源信息处理技术。
它通过对来自同一目标的多源数据进行优化合成,获得比单一信息源更精确、完整的估计或判断。
(2)①节省整个网络的能量②增强所收集数据的准确性③提高收集数据的效率4-18.简述数据融合技术的不同分类方法及其类型。
(1)依据融合前后数据的信息含量进行分类:无损失融合、有损失融合(2)依据数据融合与应用层数据语义的关系进行分类:依赖于应用的数据融合、独立于应用的数据融合、结合以上两种技术的数据融合(3)依据融合操作的级别进行分类: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4-19.什么是数据融合的综合平均法?4-20.常见的数据融合方法有哪些?综合平均法、卡尔曼滤波法、贝叶斯估计法、D-S证据推理法、统计决策理论、模糊逻辑法、产生式规则法、神经网络方法。
4-21.无线通信的能量消耗与距离的关系是什么?它反映出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的什么特点?(1)通常随着通信距离的曾加,能耗急剧增加。
(2)在传感器网络中要减少单跳通信距离,尽量使用多跳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方式。
4-22.简述节能策略休眠机制的实现思想。
当结点周围没有感兴趣的事件发生时,计算与通信单元处十空闲状态,把这些组件关钟或调到更低能耗的状态,即休眠状态。
该机制对于延长传感器结点的生存周期非常重要。
但休眠状态与工作状态的转换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并且产生时延。
所以状态转换策略对于休眠机制比较重要。
如果状态转换策略不合适,不仅无法节能,反而会导致能耗的增加。
4-23.简述传感器网络结点各单元能量消耗的特点传感器结点中消耗能量的模块有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和通信模块。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进步。
处理器和传感器模块的功耗都很低。
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处于发送、接收、空闲或睡眠状态。
空闲状态就是侦听无线信道上的信息,但不发送或接收。
睡眠状态就是无线通信模块处于不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