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中图版

合集下载

地理中图版必修1精品: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 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理中图版必修1精品: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 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参与作用 的大气成 分 云层和较 大颗粒的 尘埃 空气分子 或微小尘 埃 颗粒较大 的尘埃、 雾粒、小 水滴
光线类 型
作用特点
实例
反射
夏季多云 各种波 无选择性, 的白天气 长同样 云层越厚, 温不会太 被反射 反射越强 高 波长较 晴朗的天 向四面八 短的蓝 空呈蔚蓝 方散射 紫色光 色 各种波 长同样 被散射
多 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_______ ;高纬度地
区相反。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图表解读 1.读教材图 2 - 1 - 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据图分析:
(1)根据电磁波的波长,太阳光可分为哪几类?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 方面? (3)大气对太阳辐射是如何选择性吸收的?
异这样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温度很高;夜间, 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温度下降很快。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目标定位 1.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作用。
2.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
大气辐射之间的关系。 3.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 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提示:(1)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 (2)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吸收作用。
(3)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强烈地吸收太阳辐
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大气中的水 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
较长的红外线。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总结课件 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总结课件 中图版必修1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章末总结(教师用书独具)
1
内容索引
知识结构 问题解答
2
知识结构
3
4
问题解答
5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教材P32 探索 发现当开灯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干沙的温度较高,而水的温度较低;关
灯一段时间后,干沙温度降低的比水温降低的快,并最终温度相等。
这是因为干沙的比热较小,吸热较快,放热也较快,而水的比热较大,
被迫抬升
徐徐爬升
缓慢移动
16
锋面图 图 示
天气图
17
过 境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前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 晴朗
单一气团 控制,天 气晴朗
天 过
气 境
特 时
征 过 境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
升,冷却凝结产生云、 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
雨,多为连续性降水或 等天气现象
雾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位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 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 团的位置,气温上升、
8
教材P43 思考 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密度大,就会斜插到暖 气团下部,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同时,该地被冷气团控制,出 现降温天气。 教材P45 思考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大气 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可以把热量和水分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 区,从而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以交换,调节全球 的水热分布。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 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3
②中纬与高纬环流 在北半球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 的影响下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极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 成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向南流出逐渐向右偏转为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 的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 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形成中纬与高 纬环流。 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所以环流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第2课时热力环流和风课件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第2课时热力环流和风课件中图版必修1

【典题训练】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 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空气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 空气_______。 (2)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 _______。 (3)用“→”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 是_______,说明判断的依据。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 (白天或夜间)。
受水平气压梯度 力与_地__转__偏__向__ 力共同影响时
风向与等压线 __平__行___
图示
受力状况
风向
受水平气压梯度 力、_地__转__偏__向__ 风向与等压线之 力和_摩__擦___力共 间_成__一__夹__角__ 同影响时
图示
结束
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解题关键:由A、B点气压高低倒推A、B的冷热状况。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突破。 具体分析如下:
答案:(1)B 上升 A 下沉 (2)④ ⑤ (3)画图略。(近地面由A流向B,高空由B地的高空流向A地的高 空;垂直方向是A地下沉,B地上升) (4)B B处空气上升,为城区。 (5)白天
(3)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中,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由于大气的垂直运动引起了同一水平方向上气压高低发生 了不同,同一水平方向上,空气由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 地方,就产生了大气的水平运动。
分析热力环流形成时应关注的两个关系
低压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第1课时水循环课件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第1课时水循环课件中图版必修1
__下__渗____
人类对水循环原理的应用分析 (1)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 径流在局部地区可以施加某些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水循 环的规律,恰当地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化害为利。例如, 一个地区修建水库,引水灌溉,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等都属于 化害为利、造福人类。
A.降水强度大、时间短
B.地面坡度大
C.植被覆盖状况差
D.降水强度小、时间长
【解析】(1)选A,(2)选D。第(1)题,甲、乙、丙分别为陆 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三大水循环均有降水和 蒸发环节。第(2)题,④环节为下渗,降水的多少、时间长短、 强度等都会直接影响下渗量。除此之外,地面坡度大小、植被 覆盖状况等也会影响下渗量。其中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 坡度小,植被覆盖状况好有利于下渗。
(2)海陆间循环主要包括哪些环节?为陆地上带来大量水资源 的是哪个环节? 提示:海陆间循环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和径 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为陆地上带来大量水资源 的环节是水汽输送。 (3)李白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试从水 循环的角度解释其是否科学。 提示:不科学。黄河之水注入海洋后,又通过海水蒸发、水汽 输送、降水等环节循环不止。
【典题训练】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 )
A.①②大的条件是( )
结束
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同步课件: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1 .pptx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同步课件: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1 .pptx

一二
2.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剖面图 (1)分类:按照运动方向,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2)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地壳变形、变位。 (3)褶皱:如图中A、B处,岩层因受力而发生弯曲,形成褶曲,一系列 褶曲称为褶皱。岩层发生褶皱,就会出现高山和谷地等地貌形态。
一二
(4)断层 如图中 D 处,断裂面两侧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地垒:如图中 E 处。常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庐山等 地堑:如图中C处,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陕西渭河平原
合作学习
EZUOXUEXI
D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2.地质作用的分类
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项目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 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
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 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项目
内、外力作 用的关系
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一定时 间和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从整个地 壳的发展史看,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 主导作用
注意:在地表形态的塑造中,内、外力同时起作用,它们作用的结 果往往交织在一起。只不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 用占优势而已。
首页
Z H 自主预习 IZHUYUXI
合作学习
EZUOXUEXI
D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地质作用及类型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整合课件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本章整合课件中图版必修1

解答。听课时关键应该弄清楚老师讲解问题的思路。
三、听问题。
对于自己预习中不懂的内容,上课时要重点把握。在听讲中要特别注意老师和课本中是怎么解释的。如果老师在讲课中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解答, 大家要及时地把它们记下来,下课再向老师请教。
四、听方法。

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老师讲课的结论而且要认真关注老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上语文课学习汉字,一般都是遵循着“形”、“音”、“义”
月均温 温 0 ℃以 最热月均温 10~20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最热月均温 0~10 ℃ 苔原气候
最热月均温 0 ℃以下 冰原气候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第三步:“以水定型”——确定气候类型
依据 因素变化及结论
年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水 少雨型
季节 分配
夏雨型
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极地)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 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 草原气候
的研究方向;分析小说,一般都是从人物、环境、情节三个要素入手;写记叙文,则要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方面进
行叙述。这些都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其他的科目也有适用的学习方法,如解数学题时,会用到反正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消元
法;因式分解法等,掌握各个科目的方法是大家应该学习的核心所在。




四、地质图的判读
1.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中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地形是向
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含什么化石,化石是
什么地质年代形成的;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复习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复习课件
①低纬环流: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 ②中纬环流: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西风带、副热带高 气压带。
单元总结提升 │ 章节核心
③高纬环流: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 带。
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⑤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 赤道低气压带 ) 、热带沙漠气候 ( 副热带高气压带 ) 、温带 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⑥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 气候 (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冬季受信风带控制 ) 、地中 海气候 (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 制)。
(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 )
单元总结提升 │ 整合拓展
[答案] (1)C (2)B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河流补给来源。结合图中降 雨量可知,该区域降水较少,位于我国较干旱的西北地区。该 区域的河流夏季补给主要是雨水和冰雪融水。第(2)题,主 要考查区域特征。结合上题分析,该区域位于西北地区,山麓 地区水资源较丰富,草类茂盛,地表风沙多;柑橘主要生长在 亚热带地区;牦牛生活在青藏高原上。
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300mm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mm
单元总结提升 │ 整合拓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续表)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③确 定具 体的 气候 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练习题
一、选择题
(原创题)城市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人类对地表影响最强烈的地方,致使人地关系表现多
样。

据此回答1~3题。

1.如果下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③处进行植树造林,对于城市空气起到的作()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
D.减湿和减温
2.中心城区的年降水量一般高于郊区,主要是由于中心城区()
A.绿化面积不断扩大
B.建筑密集,上升气流强
C.空气质量不断改善
D.大气中固体尘埃含量低
3.水汽压高低可以反映水汽含量的多少。

下图是“某城市近地面水汽压等值线图”,哪种原因可导致等值线
数值自外向内减小()
A.城市绿地面积比郊区大
B.城市地面蒸发能力弱
C.城市地面可供蒸发的水分少
D.气旋过境
(原创题)读图,回答4~5题。

4.形成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地面状况
D.洋流
5.在图2所示的几种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中与图1甲地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近几十年来,有不少地区的近地面大气热量收支平衡遭到破坏。

下图反映了某区域以A地为中心,半径约15千米范围内,近10年气温距平增高情况(单位:°C,同期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增高约0.2°C)。

回答6~7题。

6.导致图中气温距平增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降水量的变化
B.工业生产的发展
C.农业生产的发展
D.全球气候的变化
7.上题所述地区的盛行风最可能是()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原创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或创造能力越来越强。

例如2008年8月8日~24日北京第29届夏季奥运会期间,中央气象台就成功实施了人工消云减雨措施,为保证奥运会的正常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天气条件。

如果下图表示“海陆间大循环模式图”,据此回答8~9题。

8.目前,人类水循环各环节中干预最强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北京奥运会期间实施的人工消云减雨措施是针对哪一环节的干预()
A.①
B.②
C.③
D.④
哥伦布航海期间,每天都用船上的象限仪观察北极星,只要数据为28°,他就坚信自己航向正确,读“哥伦布航海线路图”和“所使用的象限仪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按哥伦布的最初计划,他将一直沿()
A.4°34′N航行
B.28°N航行
C.41°34′N航行
D.62°N航行
11.为加快航速,下列洋流中哥伦布航海时可利用的是()
A.加那利寒流
B.拉布拉多寒流
C.本格拉寒流
D.东格陵兰寒流
(原创题)下图是“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

据此回答12~13题。

12.结合图示,该地区内力作用的表现主要有()
A.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风化作用
B.变质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搬运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侵蚀作用
13.下列关于该地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2009·广东湛江模拟)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B.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
D.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的差异
15.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读“自然界碳、水两种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②表示的地质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侵蚀作用②沉积作用③形成河口三角洲④形成喀斯特地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火山喷发能使地球升温,也会使地球降温②火山喷发能淹没城镇和农田,对人类有害无益③开采石油能加快其中一种物质循环④植树造林能加快其中一种物质循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8.(2009·江苏南京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读“世界略图”,回答以下问题。

(1
(2)在①②③④⑤五地气候中受洋流影响最明显的是地。

影响①地和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3)②地常年盛行风,该地的盛行风是(填字母)
A.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
B.由副极地低气压带吹向副热带高气压带
C.由副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D.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4)与③地比较,①地海陆间水循环活跃,表现在、等主要环节上。

(5)④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其形成原因是。

(6)在上图的右侧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要求用表示高压带,表示低压带,箭头表示风向)。

19.(原创题)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M处能否勘探到石油,原因是;该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为循环,该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是
①,②。

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岩可转化为②处的
岩。

(3)图中N处是否适合修筑公路,理由是
(4)假设该地处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则b处洋流按性质划分属,对沿岸的气候起到的作用。

(5)假设该地处在南半球太平洋的西岸,则b洋流是。

(6)假设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季通过风(风向)输送到陆地水汽最多,这是因为该地属于气候,其形成原因是。

答案
1.C
2.B
3.C
4.C
5.B
6.B
7.D
8.D
9.B 10.B 11.A 12.C 13.A 14.D 15.A 16.C 17.C
18(1
(2
(3)西南(西) D
(4)降水陆地径流
(5)④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介于世界最大大洋和世界最大大陆之间,海
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季风环流;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带来丰沛降水
(6)如右图
19(1)不能该地地质构造为向斜,不利于储存油气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较紧实,不容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2)海陆间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和补充塑造地球的表面形态岩浆沉积
(3)不适合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等不良后果
(4)暖流增温增湿
(5)东澳大利亚暖流
(6)夏东南亚热带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