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验与借鉴意义
资产证券化的美国经验及借鉴
资产证券化的美国经验及借鉴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4年第11期文│巴曙松牛播坤杨现领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它的兴起与美国金融自由化的过程密切相关。
回望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金融体系,前期高速发展的住房市场在金融体系内积累了大量长期贷款,金融机构资产负债错配严重;面对经济滞涨,联储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但改革推进过程中,信贷机构的流动性出现严重困难。
为了化解信贷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继续支持居民购房,美国政府推动了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
与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情形类似,在当前中国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进程中,银行负债的稳定性趋于下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凸显。
同时,庞大的信贷存量、日趋严格的资本约束,均要求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盘活存量。
资产证券化可帮助金融机构减轻资产负债表负担,提高资金流转效率;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大量ABS产品的发行丰富了金融基础产品种类,为金融行业提供了新的业务蓝海。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脉络,可以供市场参考。
为住房而生通常所称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以储贷协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长期面临资产负债错配问题,而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些机构为解决错配带来的经营困难,将未到期的长期贷款打包出售,由此产生了资产证券化产品。
历经40余年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结构、基础资产、定价方法等方面日渐成熟,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之一。
在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房屋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一直是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最主要品种,而非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相对占比较低。
2006年美国共发行7539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其中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4841亿元,占64%;非信贷类ABS产品365亿元,仅占4.8%。
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产生、发展与房地产市场融资问题密切相关,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金融机构资产负债错配则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与借鉴
之间的监 管竞争 ,从而争相讨好 金 融界 ,单 方面给银行松绑 ,以吸引
银行 加 入 或 不 加入 F D 的会 员 。 E
如 F D 按 照 巴 塞 尔 协 议 l进 行 监 E l
管 , 而 O C 和 F C 则 按 巴塞 尔 C DI 协 议 l 管 。 大 通 银 行 就 曾 因 为 监
能长期在银 行驻守 ,但如 非必要 ,
并 不经 常打 扰 银 行 的 日常 工 作 ,甚 至 可能 在 银 行 下 班后 独 立 工 作 。
按揭贷款危机爆发 ,眼见和耳 闻了 种种美国监管部 门和 金融 机构对这 场危机 的态度和处理意见。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与借
同 时 , 联 邦 存 款 保 险 公 司
0 _ 一OI fOl 善 我1o融 监 管l∽ l’某 借 l 生 o 中突 。 尽∞1E OCC 可 o l r 1 l 金 I 制 寻= —些 ∞I — 策 l 譬 l D、 叶 l0 政 l 管F 国 体 I 求
鉴 。 其 间 ,正 好 赶 上 美 国 次 级 房 屋
提名 、参议院通过 ,但 由于 与政 府
换 届 错 开 ,使 得 行 政 部 门对 其 施 加
5 论丛 20・ 6I 西部 07 此 它 并 不 管 理 证 券 经 营 机 构 的 具 体 业 务 ,也 不 管 理 上 市 公 司 的 经 营 行 为 ,而 只 要 求 投 资 银 行 、 上 市 公
口
特
约
研
资金 ,而通过特殊 的制度安排 ,如
通 过 支 付服 务 和 收取 监 管 对 象 费用 获 得收入 。而成立于 1 2 9 9年 大 危 机 中 的联 邦 储 备 银 行 则 对 其 会 员银 行 、金 融 控 股 公 司进 行 监 管 。 它主
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启示与借鉴
1 . 独 立审 批人 制度 的建 理 上 ,主要采 用有 五种 形式 ;风 险递延 ;破产 清算 ;清偿 债权 ;债
1 9 9 7 年 亚洲 金 融 危机 之 后 ,亚 洲各 国商业 银 行 开始 高 度重 视 券 互换 ;债 务减免 。最 后 ,催 收 的过程 中 ,信 贷业 务人 员确认 借款 银 行 的风 险管理 。各 类商 业银行 都设 立三 类风 险管 理部 门 ,分别 派 的可 能性 ,对于 具有持 续可 能性 的企业 实行 包括 增加贷 款 、延长 使 遣 高级 管理 人 员负责 。风 险管 理委 员会会 有很 好 的独立 性 ,直接对 用期 限支持 方案 ,从而 促进 企业 发展 ,最终 化解 贷款信 用风 险 ;若 银 行 的董事 会 负责 。此外 ,他 们三者 相互 合作 ,共 同监 控 ,为银 行 企业无 法继 续经营 下去 ,尽早 制定 收款计划 。 提 供 了稳 健 的 、有 效 的风险监 管体 制 。 3 . 要重 视方 法制度 的创新 3 . 1 先 进 的风 险管 理工具 和监控 技术
在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方面,新加坡 的商业银行基本上形成共识 ,
循三个步骤 , 即“ 了解相应政策——分析财务报表——贷款分类管理 ” 。 2 . 2重视 商业银 行不 良贷款 的消 化和 处理
济 资本 ,评 估行业 信用 集 中风险 。西方 商业银 行一 般将情 景分 析 、 经济 资本等 相关 风 险参数水 平及 变化情 况 ,更好 地实现 了风 险度 量
目前 国内银行 正着 手全 面 的风 险管 理体 系 。 信 用风 险 管理方面 ,
金融混业经营的国际比较及中国借鉴
金融混业经营的国际比较及中国借鉴随着经济金融发展,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和渗透程度日益提高,金融机构经营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和大型化等趋势。
全球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呈现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发展态势,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金融业分别于1999年、1986年、1984年、1992年、1990年、1987年以及2001年正式从分业经营转变为混业经营,德国、荷兰、卢森堡和瑞士等发达国家长期实施混业经营,尚未全面推行混业经营模式的国家,也在进行积极探索。
主要模式当前各国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模式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全能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这两类金融机构统称为金融集团。
全能银行主营业务为银行业务,其业务范围不仅可以涵盖金融业,还可以投资非金融企业股权,并通过股权、投票权等对实体企业经营施加影响。
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同一控制权下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中至少两个金融子行业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公司。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局限于金融业,部分国家和地区允许金融控股公司涉足非金融业务,但对非金融业务占金融控股公司业务比重有上限限制,这也是全能银行与金融控股公司最本质的差别。
除此之外,全能银行允许对银行客户进行非金融股权投资,但金融控股公司不允许。
全球全能银行的典型代表是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金融集团均是金融控股公司。
按照母公司能否直接开展金融业务,金融控股公司可以划分为经营性金融控股公司、非经营性金融控股公司和混合型金融控股公司。
前者是指母公司层面要从事具体业务经营,后者是指母公司不直接从事具体业务经营,但有投资功能,主要业务是收购、兼并、转让并持有子公司的参与权,协调内部资源形成集团发展合力。
需要指出的是,德国是经营性金融集团,英国和加拿大采取经营性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台湾推行非经营性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国际经验混业经营是一把“双刃剑”。
国外pe机构的经营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国外pe机构的经营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简称PE)逐渐成为国外投资领域的热门选择。
PE机构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运营策略,逐渐崭露头角,并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参与投资和产业整合。
PE机构是一种由一群专业投资者组成的实体,通过投资并购、股权投资等手段,参与到各种企业的经营中,以实现资本增值并获得丰厚的回报。
与其他传统的投资机构相比,PE机构具有较高的投资自由度和较长的投资周期。
PE机构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注重对企业的全面评估,包括行业趋势、市场前景、管理团队、财务状况等方面的考察。
PE机构一般会选择具备潜力和增长空间的企业进行投资,通过引入资金、专业知识和资源,帮助企业实现增长和价值提升。
在国外,PE机构的经营模式多样化,主要包括股权投资、收购兼并、私有化、挖掘潜在价值等。
PE机构通过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营销推广、技术改进等方面的工作,为企业创造更长期的价值。
同时,PE机构还通过资本整合、资源整合等方式,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提升。
PE机构的投资策略和战略规划多样化,有些专注于特定行业或地区,有些则具备广泛的投资领域和全球化的布局。
然而,PE机构的经营模式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风险。
例如,市场变化、行业竞争、管理团队能力等都可能对投资项目的实施和投资回报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PE机构需要准确把握市场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投资措施以降低风险。
总而言之,国外PE机构的经营模式是一个多元化、专业化的领域,通过投资和经营的方式,为企业创造长期价值,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结构优化。
然而,PE机构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风险,需要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趋势,以更好地实现投资目标和产业整合。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的介绍。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编写示例:第一部分:引言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对国外pe机构的经营模式进行介绍和分析。
新加坡金融监管经验及借鉴
新加坡金融监管经验及借鉴新加坡金融监管局(MAS)是新加坡的金融监管部门,其任务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预防通货膨胀,促进金融服务部门稳健发展”,为了实现其任务,MAS集中央银行职能和监管职能于一身。
一、新加坡金融监管的目标MAS的总体目标是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并分别设定了稳健的金融机构,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公平、有效、透明、有序的市场,交易透明、公平的金融中介机构,能获得充分信息的消费者五个分目标。
(一)金融体系稳定MAS的总体目标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但并不追求“零故障”。
一方面,MAS认为防范风险是金融体系的命脉,期望能减少金融机构倒闭的风险和影响,要求金融机构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足够的内部监控、完备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和损失。
另一方面,MAS认为追求零风险而过于严格的监管将严重削弱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创新力和进取心,要求金融机构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
(二)稳健的金融机构MAS认为主要金融机构尤其是大型银行的遇险或倒闭,对系统稳定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影响。
MAS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对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监测和缓解,充分评估主要金融机构是否有强大可靠的恢复和解决问题的计划,并帮助其改进。
此外,为了防止金融机构被洗钱、恐怖主义所利用,MAS还要求各金融机构有强大的反洗钱系统和反洗钱能力。
(三)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活动的基础,金融基础设施发生故障,可能会由于资金流动受到遏制、在机构间传导冲击等原因放大系统性风险。
MAS认为基础设施的稳定对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有重要意义,要求金融基础设施提供平台具备应急预案和灾难备份,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通过提高金融基础设施的有效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
(四)公平、有效、透明、有序的市场MAS认为维护金融体系的信心需要一个公平、有效、透明、有序的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大多数市场效率低下和行为不当的根源。
MAS致力于阻止、监测和惩处恶意串通、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欺诈等不公平交易行为,要求任何可能会影响到市场价格的重大信息能得到及时披露。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Ke r s A stMa a e n o o t nI t a o a c nr t aa s; x e e c u g t me t u g so o m fr t n o y wo d : s n g me t C r r o ; e t n o t s n l iE p r n e e ihe n ; g et m ft s ma o f e p a i n r i l n a ys i l n S i  ̄ o i
并 作为政策性和商业性并存 的机构永久存在和经营。 这些特点和 国内 A MC具有相似性 ,因此韩 国 K M O的永久性实践值得借 AC
鉴。
年开始 , 中国先后成立了信达、 长城 、 东方和华融四家政策性金 融
资产管理公 司 , 收购 、 管理和处 置 国有银行 不 良资产 。 自成立 以
Cop r o ( ro a n AMC n PI. hn .Ho v r h s e o e t nfr t n o e r l fA C hs b e h me g t h e s i t )i . C ia k we e,te i u ft a s ma o ft oe o M a e n t e l l h.T i ts , s h r o i h s i i sh i
AM C 、
中图分 类号 :2 66 F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8 8 (0 0 0 - 0 3 0 17 - 0 9 2 1 )2 08 - 2 导 和干预 , 极促进金融公 司的重组 , 积 逐步加强 A MC经营权 限 ,
9 0年代 以来 , 随经济运行周期波动 以及改 革的深入 , 伴 中国 银行业在规模扩 张同时也暴露 出万亿规模 的不 良资产 问题 ,9 9 19
中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借鉴论文
中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借鉴论文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不仅影响到商业银行体系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而且还在宏观上影响到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的潜力与质量。
而在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众多因素中,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已经成为关键性因素之一。
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外银行业竞争态势的加剧,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正日益突显,有些则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因此,研究国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成功案例,对优化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两种模式的比较1.英美模式由于英国和美国的股市比较发达,银行的中小股东较多且高度分散、股市流动性强,银行资产结构中股市的地位举足轻重,因而英美模式的公司治理更多地依赖于银行外部市场的力量和相应完善的立法及执法机制,强调银行财务数据的充分公开,增强透明度,禁止内部人交易,用股票市场监督经理活动。
2.德日模式德国和日本等控制导向型的公司治理则由于银行资本主要于占据支配地位的财团,因而更多地依靠债务约束和经营者的“团队精神”,以及法人股东在银行非正常状态下的控制力。
客观地说,上述两种模式在不同国家、不同的环境下均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各自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且,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近年来,两种模式也在不断互动、不断融合,以进一步提高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具体来说,英美模式中,机构投资者开始成为主导性的投资者,并且更为积极地参与公司事务,监督公司管理层。
德日模式中外部的监督也在增强,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稳步发展,许多大型公司也开始公开上市,信息披露在不断加强,中小股东的合法权利不断增多。
(二)典型案例从我国商业银行社会定位看,更倾向于德日模式。
因此,下面的介绍将以德日模式的典型代表——德意志银行为例。
德意志银行成立于1870年,是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从事全能银行业务,在国际银行业中占据显著地位。
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比较及其借鉴意义
制度 , 到管理层次清楚 、 做 职责 明确 、 程序规范 . 合同 使
的签 订 、 行 、 核 、 纷 处 理 都 处 于 有 效 的控 制 状 态 履 考 纠 最 大 限度 地 规 避 合 同风 险 、 障 企业 权 益 . 根 本 上 提 保 从 高合 同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 同时 . 断 完 善合 同法 律 审 不 查 标 准 等 . 企 业 在 合 同 管 理 建 设 中更 上 一 个 台 阶 使
Ke r s t t- w e s e s f r in ma a e n d d a e s n r m h a i g y wo d :s e o n d a s t ; e me n n
中 图分 类 号 : l 3 7 F 2 ・
摘 要 : 达 国 家 国 有 资 产 管理 历 史 比较 悠 久 。 过 了解 发 达 国 家 的 国有 资 产 管理 模 式 , 助 于我 国 国有 资 产管 理 模 式 的 创 发 通 有 新 。 简单 介 绍 了 国外 几 种 典 型 的 国有 资 产 管 理模 式 , 以期 能 为 我 国 有 资 产 管 管理 体 制 的 变 革 能 有 所 启 发 。 .
维普资讯
价 值 工 程 20 0 7年 第 1 期
国外 国有资产 管理模 式 比较 及 其借 鉴 意 义
For i n St t -O wn d As e sM a g m e tM o e Co p e eg a e e s t na e n d m ar
范 化 和 科 学 化
要 从 完 善 制 度 人 手 。制 定 切 实 可 行 的合 同 管 理 制 度 。 保 合 同管 理 工 作 有 章 可循 I 确 4 1 过 健 全 合 同 管 理 。通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本文首先总结了德国在跨国公司“引进来”和“走出去”管理方面积累的诸多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际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吸引境外跨国公司“走进来”的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跨国公司“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德国在长期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过程中以其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日臻成熟的政府服务理念吸引了大量国际跨国集团落户,同时,德国本土也迅速涌现出一大批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
德国在跨国公司的“引进来”和“走出去”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对于促进我国的企业走出去发展,提升国际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德国跨国公司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一)以最优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为主要手段吸引跨国公司德国政府并没有为吸引外资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
德国在吸引外资方面主要靠其良好的投资环境,主要体现在高效劳动生产率(虽然德国的工资成本高,但因劳动生产率高,实际工资成本相对降低)、高素质的技术及工作人员、良好的基础设施、合理的工业结构、优美的自然环境及绝佳的地理位置(地处欧洲中心)等方面。
此外,有关股权转让所得利润免税的条款也吸引境外投资者。
德国政府虽然没有制定总体优惠政策,但各联邦州有各自的优惠政策。
(二)制定有效的法律措施促进本土跨国公司实现境外投资便利化1、德国政府对本国国民(包括自然人和企业)向境外投资,原则上一视同仁,不论其投资者类型、投资方式、投资类型和投资国别,而且一般并无审批和登记等要求(敏感性行业如军事工业等例外)。
投资者如向银行贷款,则由承贷行对项目进行评审。
德国央行汇总统计所有通过银行汇出资金的数据(时间、数额及用途)。
2、德国政府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签订投资促进与保护双边协议来保障德国企业在国外的经济利益。
amc化解债务(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逐渐成为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挑战。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资产管理公司(AMC)作为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AMC的背景、运作模式、参与化解债务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AMC的背景1. 金融风险管理需求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面临诸多风险,如不良贷款、地方政府债务、互联网金融等。
为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此背景下,AMC作为一种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应运而生。
2. AMC的起源与发展资产管理公司起源于美国,最初用于处理银行的不良资产。
我国AMC成立于1999年,主要任务是收购、管理、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AMC已从最初的单一业务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的业务结构,涉及不良资产经营、资产管理、投资、金融服务等领域。
二、AMC的运作模式1. 收购不良资产AMC通过收购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实现风险转移。
收购方式包括直接收购、债权转让、资产包购买等。
2. 资产管理AMC对收购的不良资产进行分类、评估、处置等管理,以提高资产价值。
资产管理方式包括资产重组、资产置换、资产出售等。
3. 投资与金融服务AMC利用自有资金或募集资金,对优质资产进行投资,同时提供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
三、AMC参与化解债务的优势1. 专业化优势AMC具有丰富的金融风险管理经验,能够准确识别、评估和处置不良资产,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提供专业化服务。
2. 政策优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风险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AMC参与化解债务。
如《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等。
3. 资金优势AMC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能够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提供资金支持。
4. 网络优势AMC与各类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等保持着广泛联系,有利于推动债务化解工作的顺利进行。
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998年年底,为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我国政府宣布组建专门负责处理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1999年4月一10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并开始运作。
它们的运作模式、它们所面临的风险及它们所肩负的使命都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本文试就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营情况作一介绍,以期对我国这方面的工作有所启示。
一、国外对不良资产的管理模式世界许多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曾经或正在为严重的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所困扰。
各国都根据其金融业的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不良贷款进行处置,以保证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
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法案》,依法成立债务重整信托公司(RTC),负责管理、处置经营失败的储贷会及其资产和负债。
RTC通过对储贷会不良债权的收购、出售、转让、证券化等方式,对资产进行重组。
RTC 从成立到1995年底完成其使命而结束,在整整六年零四个月中,经国会批准由财政部划拨损失基金累计达1051亿美元,处理了747家储贷会,帐面价值超过4580亿美元资产的储贷会基本恢复正常运营。
在东欧国家中,波兰在每家国家银行都设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沉淀资产”的独立部门,按照1992年6月划定的标准,将“可疑”或“亏损”的资产连同相应的准备金转移到该部门,由国家银行牵头,其他债权人和外部投资者共同参与,对企业不良债务进行清理。
银行负责管理“沉淀资产”的部门要求借款企业限期做出改革方案并提出还款时间表,如果该方案没有有效执行,企业将被强行破产清算。
捷克于1991年3月建立了统一银行,将2/3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不良贷款连同一部分负债转移到该银行帐户上,并将这些贷款转换为利率比再贴现率高4个百分点的巴年期长期贷款,使企业界获得长期资金。
境外投资基金业发展与借鉴
境外投资基金业发展与借鉴丁玉明2004年6月目录内容简介第一章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第一节基金业发展过程概述一、投资基金创始阶段(19 世纪60 年代-- 20 世纪20 年代)二、投资基金发展阶段(20 世纪20 年代-- 20 世纪70 年代)三、投资基金蓬勃兴起阶段(20 世纪70 年代-- 20 世纪80 年代)四、投资基金国际化阶段(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第二节契约型基金的代表国家-- 英国一、英国基金业发展概述二、单位信托基金的运作三、英国投资基金的监管第三节公司型基金的代表国家-- 美国一、美国发展概况二、美国共同基金的类型与运作三、美国投资基金的监管第四节中国香港地区一、基金业发展概况二、香港投资基金的运作三、香港基金业的监管第五节国外投资基金发展的成功经验一、推行严格的法制管理二、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三、参与货币市场的投资四、实行多样化的基金业务五、向衍生金融市场发展第二章现代组合投资理论在基金投资中的运用第一节马柯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一、模型概述二、有效边界三、最优证券组合四、马柯维茨均值方差模型的应用和局限第二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假设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解释与特性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应用与局限第三节组合的构建方法一、空间上的分散和组合二、时间上的分散与组合三、行业上的分散与组合四、规模上的分散与组合五、投资品种上的分散与组合六、价格上的分散与组合第四节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风格一、从基金分离定理看基金投资风格的形成二、基金投资风格的分类三、各种投资风格的基金的特点第五节指数化基金一、指数基金的概念二、指数基金的理论基础三、指数基金的优点四、指数基金的缺点第六节基金投资组合结构分析一、股票投资比率二、股票投资集中度三、行业投资集中度第三章基金费用结构分析与完善建议第一节基金费用分析一、基金销售和赎回费用二、基金管理费和托管费三、基金的交易费用第二节有效市场理论和基金费用一、有效市场理论二、有效市场理论与基金费用率第三节基金费用结构分析一、基金管理费用结构设计原则:激励——约束平衡二、基金管理费用结构的理论分析三、基金的费用结构不能代替外部监管四、对基金费用率的合理监管第四章西方关于基金业绩评价理论的简介第一节基于CAPM 模型的评价方法第二节基于Fama 和French 理论基础上的评价方法第三节其它评价方法第四节总结第五章境外基金立法和监管的经验第一节各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比较一、基金法律形态的比较二、基金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比较三、基金立法模式比较第二节基金监管制度介绍第三节各国投资基金立法和监管经验一、基金法律监管体系是逐步发展、完善的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基金立法和监管的基础三、基金立法和监管的趋势是促进基金市场的公平竞争第六章基金业创新:境外ETFs的发展与借鉴第一节 ETFs的产生和发展一、ETFs的产生背景二、ETFs的发展现状三、ETFs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第二节 ETFs的成功原因分析与借鉴一、ETFs的优势分析二、ETFs对证券市场的促进作用三、ETFs满足各类投资者的多种投资需求四、ETFs的成功关键分析五、中国金融业发展ETFs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七章加快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第一节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经验一、基金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法制环境二、以制度优势和投资业绩获得投资者认同三、加强监管,保证行业的规范和发展第二节中国基金业发展空间巨大一、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为基金的大发展明确了方向二、社会公众的投资理财需求能够保证基金的大发展三、基金法的发布实施为基金的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第三节加快发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建议一、要尽快拓展基金管理公司受托资产管理业务二、基金管理公司要在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发挥更大作用三、相关部门要继续大力支持基金业的发展四、证监会要进一步依法加强监管五、基金管理公司加强自律、提高服务意识和加大创新力度内容简介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初创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规范于90年代末期,在短短的十余年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从无到有,经历了初创到规范、规范与发展并重的历程。
国际游资监管经验借鉴与政策建议
制定预防 “ 热钱” 的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
国际游 资管 理措 施概述
国际游资管理的方法和形式有多样。 就其方式而言, 可以划分为直接资本控制和间接资本控制; 就其内容而言 可 以划分为对银行资本的管制和对非银行资本的管制, 以 及对汇率双重或多重管制等。
1发 达 国家 防止 国际游 资 大进 大 出的 措 施 .
制, 不涉及外 资公 司占 比例等 问题 。 股 但是 , 六十年代 中期,
澳大利亚针对国际资本的管理措施日趋严格, 规定如果外
国公司资 金不足 , 只能通 过 出售股 权进 行 融资 ; 六十年 代后
期, 澳大利亚政府财政、 货币当局制订了限制本 国公司将股
1 接 资本 控 制 . 直
直接资本控制在多数 时候可以减少短期资本流动。 其 主要措施包括 : 资本流动实行外汇管制和数量限制; 对 对 汇率实行双重或多重安排 。 在许多国家, 政府设立专门机
构 对进 入 本 国的直接 投 资进 行 逐笔 审核。 双 重和多 重汇 在
限制本币兑换成外币汇出等; 临时陛的监管措施主要有: 实 施歧视性准备金要求( 对外汇存款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施 , 征收手 段可 以较 为灵 活、 其 隐蔽。 欧洲 货 币体系的 机 如
制, 只有当实际汇率偏离目标汇率 时才对货 币兑换进行征 税, 或对 目 标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差额进行征税。
3 对银 行 资 本 流 动 的管 制 .
国际资本 流动 的主 要渠 道 是银 行 体系, 因此 加 强银 行
票转 让 给外 国公司的相 关政 策 ; 十年代 , 大利亚 进一 步 七 澳
嘉吉公司全球战略投资的经验与启示
嘉吉公司全球战略投资的经验与启示摘要:作为全球著名的国际大粮商之一,嘉吉公司业务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活动主要围绕农产品全产业链展开,注重产业链中后端产业投资,构建全球农产品供应链,重视信息收集和风险管理。
维持嘉吉公司持久投资、利润持续增长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力实施本土化战略;二是利益相关方形成良好合作;三是有健全的融资体系和较强的融资能力;四是积极拓展新兴市场,践行着眼长远的投资理念。
相比而言,我国粮农企业大部分投资项目集中在生产环节,农业产业链掌控能力弱,海外融资难度大、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科学投资决策的能力。
因此,需要借鉴嘉吉全球战略投资的经验做法,坚持经济效益优先的投资目的,合理确定对外投资的重点区域,选择适宜的投资模式,积极探索集群投资,重视履行社会责任,持续提升投资决策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关键词:全球战略投资,供应链管理,粮农企业,嘉吉公司嘉吉公司成立于1865年,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贸易出口商、动物营养品和农产品制造商。
它通过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分销和贸易环节的效率及附加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供应。
嘉吉全球战略投资在决策模式、供应链管理、信息收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值得总结,这些对于我国粮农企业海外投资具有借鉴意义。
一、嘉吉公司产业发展与投资区域分布嘉吉公司业务涵盖广泛,围绕农业和食品从事生产、加工、贸易,品种包括谷物、棉花、肉类、糖及相关配料等,此外,还涉及饲料、化肥生产等业务。
从产业发展看,主要涉及农业、食品、工业、金融四个领域。
农业方面,嘉吉公司为食品和动物营养品制造商提供谷物、大豆、油籽及其他农产品的采购、加工和配给服务,同时也为种植户和养殖户提供相关农产品及服务。
在食品方面,嘉吉公司为食品制造商、食品服务公司和零售商提供高质量的食品配料、肉类家禽产品及健康配料,比如全饲料、预混料、肉禽类、食品和饮料配料等。
工业方面,嘉吉公司为能源、盐、淀粉和钢铁产品的工业用户服务,开发和销售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可持续性产品,从而形成以生物、钢铁、能源、制盐等为代表的工业产业链。
国外财务管理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跨国经营已成为常态。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国外财务管理现状、特点及趋势的分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国外财务管理现状1. 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国外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如美国、英国、德国等。
这些制度涵盖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财务规划、预算编制、资金筹集、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绩效评价等。
2. 财务信息化程度高国外企业普遍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财务管理,如ERP系统、大数据分析等。
这些技术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运营成本。
3. 财务风险控制严格国外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非常重视,建立了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这包括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和控制。
4. 财务报告透明度高国外企业财务报告透明度较高,信息披露充分,便于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国外财务管理特点1. 国际化国外财务管理强调国际化,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便于跨国经营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
2. 多元化国外财务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如金融、税务、审计、投资等。
企业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复杂的财务管理问题。
3. 创新性国外财务管理不断推陈出新,如采用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提高财务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4. 可持续性国外企业注重可持续发展,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纳入财务管理,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平衡。
四、国外财务管理趋势1. 财务管理职能转变随着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需求不断提高,财务管理职能逐渐从传统的核算、报告向战略规划、风险控制、绩效管理等方向发展。
2. 财务共享中心兴起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一种新兴的财务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应。
3. 财务数字化转型加速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趋势,企业将更多地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财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模式借鉴
目录从国外经验看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1)国外国有资产几种典型的管理模式 (7)国外管理国有企业的经验借鉴 (9)德意奥的控股公司制度 (15)中国领先企业海外经营的投资方式选择 (18)产业组织政策模式国际比较与借鉴 (20)从国外经验看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24)德国监事会制度评介 (39)中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比较 (42)从国外经验看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如何有效管理国有资产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西方国家国有资产的经营和管理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程中,不同国家在国有资产的成因、国有资产在该国经济中所占比例和所起作用、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及成效等许多方面呈现出形形色色的多样性。
对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事物和现象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梳理,将会对找寻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途径提供有益的启示。
从历史渊源来看——各国在市场前提下发展国有经济尽管自然垄断和外部性为国有资产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最合理的解释,同样,出于国家安全等战略性考虑以及承担有风险的新兴领域的开发往往也是国有经济有所作为的基本理由,但各国国有经济的发展状况却大不相同。
在美国,人们始终怀有对政府的不信任,而且,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政府从来都反对把国有化作为控制经济的主要手段或实现既定目标的工具,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认为国有化会动摇资本主义统治的基础。
因此,美国没有像有些国家那样出现过建立国有企业或国有化的高潮。
尽管从总体来说,美国的国有经济不算发达(联邦政府经营管理的企业80多个,产值在美国经济中仅占1%),但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方面,国家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次大战后美国政府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财政拨款迅速增加,1954-1976年,国家用于科学技术研究的投资占全国科技研究费用的2/3,其中对尖端科学技术研究的投资占80%-90%。
正是由于政府的巨额投资,使美国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导致一些新兴产业部门崛起,对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淡马锡金融资产管理模式及其借鉴
淡马锡金融资产管理模式及其借鉴
刘庆卫
【期刊名称】《新金融》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状况提出了对国有金融资产的管理应该采取控股公司的形式.它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解决我国国有金融资产没有明确的产权主体等问题.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刘庆卫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49
【相关文献】
1."淡马锡模式"对国企改革的借鉴 [J], 周嫦;罗芬
2.新加坡淡马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经验及借鉴 [J], 张正勇
3.新加坡淡马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经验及借鉴 [J], 张正勇
4.淡马锡模式对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J], 樊鼎之; 徐桠楠; 李蔚雯
5.淡马锡模式对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J], 樊鼎之;徐桠楠;李蔚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在东欧国家中,波兰在每家国家银行都设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沉淀资产”的独立部门,按照1992年6月划定的标准,将“可疑”或“亏损”的资产连同相应的准备金转移到该部门,由国家银行牵头,其他债权人和外部者共同参与,对企业不良债务进行清理。
银行负责管理“沉淀资产”的部门要求借款企业限期做出改革方案并提出还款时间表,如果该方案没有有效执行,企业将被强行破产清算。
捷克于1991年3月建立了统一银行,将2/3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不良贷款连同一部分负债转移到该银行帐户上,并将这些贷款转换为利率比再贴现率高4个百分点的巴年期长期贷款,使企业界获得长期资金。
国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理的经验借鉴2.中欧的银行重组快速转轨的中欧国家,捷克、匈牙利以及波兰。
他们处理无偿还能力或有坏帐的银行的经验可值得借鉴,因为他们的国情与中国相似,都是经济转轨国家,都向着市场化经济发展。
这三个国家中,捷克的金融结构与中国最为相似,银行贷款与GDP的比率都相对较高。
捷克的四大银行占据了市场贷款的70%和存款的80%。
1990年捷克银行改革之初,当时所有国有企业的营运资金全来自短期、低利率的循环银行信贷,称为1uz贷款。
捷克成立了集中的处置银行K0ndidac耐Banka,目的是按商业化原则重组这些1-0z贷款。
所有1nz贷款转移到处置银行时都附带着企业在另一家银行的一定数额的存款。
然而,国有企业仍从其原银行获得银行服务和薪贷款。
经过几个阶段,其他的贷款中鼓评为坏帐的从最大的捷克银行转移到Kon舯lidacnj Banka进行处理,政府再对原银行重新资本化。
尽管这些方法当时看似合理,但是,捷克的解决方案依然没能确保国内银行体系的稳定。
无论是为贷款债务人建立一个独立的处置银行,还是对银行资产负债的几次清理,都没能为捷克的四大银行提供坚强的金融支持。
最根本的原因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银行体系的基础没打好。
首先,这些银行宣布私有化后,政府依然在这些银行中占有主要股份,因而大银行并没完全独立于政府。
其次,银行依然能留住客户,并因为私有化与一些客户的联系更为密切,因而,激励问题也没有解决。
在私有化过程中,银行通过其投资资金取得了一些客户的所有权,从而银行作为资本持有者的利益与银行作为债务持有人的利益出现了冲突。
当遭遇一次小规模的货币危机时,捷克公司就会陷入困境,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会恶化。
但捷克政府的保护政策使得国内银行能够获得一个高价差,从而赚取合理的利润差额。
即使银行可以自身进行资本化,由于软性贷款仍然继续,坏帐问题还是无法解决。
有人估计,捷克银行重组的总成本高达GDP的大约30%,目前为止,它是转轨经济中重构成本最高的国家。
相比而言,匈牙利银行的私有化政策则通过将控股权尽快出售给外国投资者进行的。
这种出售需要银行的重新资本化,以使银行的净值和特许权价值对外国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匈牙利国内银行进行了两次重大的重新资本化,以及几次小规模的资本化。
第一次重大的重新资本化,并不充分,一方面因为使用的工具流动性不足或者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因为重新资本化的银行依旧为表现不良的客户服务。
第二次重要的重新资本化利用市场工具,并最终取得了成功,紧随其后进行了面向独立的国外所__ 有者的私有化。
这些重新资本化过程以及私有化策略使得匈牙利的银行体系成为转轨国家中最强大的。
匈牙利的经验说明了独立性的重要,既要独立于政府,又要独立于不良客户。
对银行的长远经营而言,继承银行的不良客户比继承不良贷款更糟。
对亏损国企拥有最多暴露头寸的匈牙利银行Ma鼾ar Hitel,在完成了重新资本化但未找到外国战略投资者前。
它的贷款资产组合分为优良资产和不良资产。
坏帐及这些客户的存款与优良资产部分分开,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与这些客户打交道,希望可以收回部分坏帐。
只将好银行程有化,这一策略吸引了外围的战略投资者,他们显著地提高了银行的资本金。
波兰的经验表明,让银行主导企业重组是不适当的。
cmy&H01le(1996)的研究表明,金融机构破产时重组是其首选。
重组的主要工具是债权一股权互换,实力弱小的银行多选择此种方式。
此外,Gnly &HoUe调查的例子中,1/3采用向问题企业提供新的银行贷款。
在分析一家波兰银行的案例时,胁jn 和kven(2000)发现,向三家大型军事产业客户新增的贷款超过了银行重新资本化的总额,这使银行对这些企业的头寸暴露在金融重组后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
与捷克的情况一样,波兰的方案不仅没有打破银行与其不良客户的联系,反而加强了这种联系。
因此波兰的经验强调了银行剥离无生存能力客户的重要性。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思考2、瑞典是1992年银行业已陷入严重困境的情况下,借鉴美国的经验成立了多个资产管理公司分散处置各家银行的不良资产,但不同于美国RTC模式的政府果断介入和果断退出,基于本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新的发展。
一是成立多家资产管理公司;二是不完全由国家一手包办,银行可有自己的自行成立、自行管理的资产管理公司;三是资产管理公司采取了商业化转型的办法,让国有的和各银行自行成立的这些资产管理公司继续发挥作用。
4、中东欧国家大体上采取集中、分散和混合三种模式处置不良资产。
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都是采用集中模式,即由政府出资设立或直接经营独立的机构———整合银行(CB),负责统一处理银行的不良资产;中欧和巴尔干地区国家大都采用分散模式,由债权银行专门设立机构或小组来处理自身的不良资产;波兰、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则采用混合模式既有财政主导的重组,又有银行主导的重组。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出路:国际比较与现实选择1990年,依靠低利率和高投资率拉动的瑞典经济出现通货紧缩,房地产泡沫破裂,经济的周期性衰退给银行造成了大量的损失。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1992年是瑞典银行危机的高峰期,不良贷款占当时银行总贷款的比重为11%。
瑞典政府在银行不良资产处理中迅速借鉴美国RTC经验,并进行了一定发展。
瑞典政府要求两家问题最严重的银行(Nordbanken和Gota)先各自设立资产处置机构,而其他经营状况相对较好的银行则分别设立下属的处置机构。
在Nordbanken和Gota这两家银行的下设机构对自身资产有了一定了解之后,瑞典政府在1992年和1993年分别推动成立了两家资产管理公司Securum和Retriva,Securum源自Nordbanken银行的资产处置部门,Retriva则源自Gotha银行。
一年后,这两家公司逐步合并了其他资产管理公司,进入商业化不良资产收购、处置轨道,但仍担负政策性资产和问题机构处置职能。
到1996年底,瑞典已成功解决了不良信贷资产问题,在1996年7月,瑞典政府开始逐步取消对国内银行的担保。
此时,Securum和Retriva剩余资产中房地产类资产的价值开始凸现,于是,瑞典政府安排这两家公司首先合并,成为一家商业性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Venantius,并将剩余约100亿克朗的资产(主要是房地产)注入,合并后的Venantius不久即完成其他类别的资产处置,并彻底转型为房地产投资持股公司,同时兼营商业化不良资产处置业务。
论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经验2瑞典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花费650亿克朗巨额,对那些经营状况恶劣的银行进行了资本重组,初步稳定了金融状况。
同时,将那些巨额的不良资产分解出来,并建立一家专门负责管理、运营和消化这些巨额不良贷款的机构SECURUM公司。
由于有效的运作,SECURUM经过5年时间的有效治理,提前完成了消化不良资产,化解银行危机的重任,也因此提前解散。
在处理不良资产过程中,SECU—RUM的任务是先把所有的贷款转成资产,然后把这些资产变成易销售的资产,最后卖掉。
具体处置策略如下(如表1所示)。
3波兰·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波兰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经济衰退(如表所示)。
波兰政府于199Z年推出“国有企业与银行重组计划”,对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大规模的清理。
以减少银行的负担,避免银行产生系统风险。
资料采源:Montes--Negret and Papi,1997年,94页波兰主要是通过银行主导的企业重组来实现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具体方式包括法庭和解、银行和解、破产、清算、债权出售、归还债务等。
二是以瑞典的Securum 为代表的以政府出资设立资产管理公司, 但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完毕后资产管理公司不解散, 而是转型为商业性资产管理公司或投资银行。
这种模式兼顾资产处置速度和回收率, 有利于资产管理公司根据不良资产处置市场需求灵活掌握处置节奏和进度, 同时, 由于资产处置的成效是其未来转型的基础和前提,可以对资产管理公司起到有效的激励约束作用。
瑞典的Securum 成立于1992 年, 原计划运营10 ) 15 年, 结果1995 年就成功处置完毕, 转型为商业性资产管理公司。
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方式的选择研究3.1.2波兰工业发展暑(IDA)采用的资产处置方式波兰是中东欧转孰经济国家的典型代表。
转孰经济是指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一种经济形态。
转轨经济国家主要指中东欧的前中央计划国家、波罗的海国家、俄罗斯及前苏联的其他联邦国家,包括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立陶宛、哈萨克斯坦等25个国家。
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经济体制转型,波兰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经济哀退,使银行体系中早己存在的不良资产问题迅速恶化。
根据波兰国家银行的数字显示,1990、1991、1992年不良资产率分别为10%、20%和28%。
为了避免情况的进一步恶化,挽救银行危机,波兰政府于1992年推出“国有企业与银行重组计划”,对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大规模的清理。
首先,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和发行债券向国有银行注资。
同时在9家国有银行分别设立“不良资产处理部”,接管己经被定为可疑和坏账的贷款,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回收。
其次,对少数符合条件参加重组但社会和政治影响太大的困难国有企业,政府将其银行债务转到“工业发展署(IDA)”,由该机构负责处置{41。
波兰工业发展署采用的具体处置方式包括法庭和解、银行和解、破产、清算、债权出售、归还债务等。
(1)法庭和解协议法庭和解是波兰破产法中规定的重组程序,其目的是在清算程序之外为那些经过重组可以恢复竞争力的企业提供一条通道。
法庭和解的重点是为债务入减债,重组协议中不要求列入运行重组方面的内容。
但事实上.进入这一通道的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状况没有因法庭和解而得到明显改善。
(2)银行和解协议银行和解协议在功能上与法庭和解协议是相同的,目的都是为了给那些有重组价值的债务人企业在清算程序之外再开辟一条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