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全书4_第四章 磨炼你的脸皮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达目的不讲廉耻

礼仪廉耻是讲脸面的本质,如果对这一本质加以破坏,那么从根本上就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不要脸之人,这一越轨行为使一切遵从礼仪规范的人不知如何对付。

好比两人比武,一个按规则行事,一个不讲任何规则;前者点到为止,后者只知拼命。

越过了一套规范,可能越轨者被规范制伏,也可能越轨者制伏规范,但只要看一看,中国历史上,以不要脸的方式来制伏要脸的方式的事件是不胜枚举的。

厚黑的力量,在人们没有发现它之前就一直在驱动着历史的车轮。这个车轮又滚动出多少历史故事来。让我们从这些历史故事说下去,看看这个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厚黑”的存在。

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厚黑者。一次,他的马践踏了田里的麦苗,他装模作样要拔剑自杀,说是自己违反了自己订的军法,应该军法从事,但实际是用割下几根头发来代替了割头。像他这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厚黑者,真的会自己割头吗?他为了平息士兵闹军粮的风波,杀了他的粮官,为了妒忌杨修的冒犯,杀了杨修,还杀了孔融、皇后和皇子。他的厚黑达到了极点。

其次,要算刘备。刘备心虽没曹操黑,但他脸皮厚。他依附于曹操,依附于吕布,依附于刘表,依附于孙权,依附于袁绍,东蹿西走,寄人篱下却不示弱。连曹操也佩服他,拿他没办法。所以在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操说:“天下其他人都不足为英雄,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两人罢了。”

到了三国后期,又出了一个厚黑高手,那就是司马懿。后来,天下居然被他夺得。那时诸葛孔明还健在,他决心完成先帝刘备的遗愿,几次攻打魏国,但魏国的司马懿十分狡猾,躲着不出来与孔明硬拼。孔明一时也没有办法可想,只能应用激将法。他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的衣服,意思是你司马懿连女人都不如,算什么男子汉,有种的出来打一打。可是,司马懿竟乐呵呵地收下了这套女人的衣服,一点不计较对他的侮辱。就是这个厚黑的司马懿,最后打下了天下。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当人们目睹种种丑行而贻笑大方时,寡廉鲜耻者不就会名誉扫地、身败名裂吗?也不一定,管它呢,官位坐住了,钱财捞到了,名誉之类一张脸皮的事,值多少钱?值几品官?

当然,一个人不要脸皮时,旁人也只能是无可奈何了。

脸皮薄的人要吃亏

有个朋友为办一个手续,连跑了几个地方,不知为什么总是解决不了问题。有人说要送礼。他不懂送礼也不愿送礼,只有愤愤然骂上两句,自己苦恼不堪。

一位朋友了解此事后,指点他去直接找某主任。他到办公室却扑了个空,追到家也没人——还被势利的保姆“赏”了几句。他顿时火起,却又“好男不跟女斗”,只得裹着满腹懊恼回到家,发誓再也不去找人、求人了。

那位朋友知晓后,哈哈大笑,说:“你呀,就这么不济事!在外边办事情哪有这么容易的!我找人办事是一求二求三求,不行再四求五求六求。事实不可谓不详尽,道理不可谓不充分。现在,我不但脸皮厚了,连头皮都变硬了!”

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这位朋友。第二天,他又“厚”了脸皮去找某主任。结果是出人意料的顺利,主任只照例问了一些问题便为他办了手续,烟都未抽一支。

人生一世,存活下去,需要办数不清的事,需要请无数人帮忙。万事不求人是不可能的。既要求人,脸皮薄了是不行的。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句话有其客观合理性。初涉世事的年轻人往往“脸皮薄”,放不下“清高”的架子、自然也就不能为社会所接纳,不能与环境相适应,自然也就难以真正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当然,我们说脸皮薄了不行,绝不是在为“厚黑学”打廉价广告,绝不是要大家放弃原则和人格尊严。厚颜过度则曰无耻。但对于我们所说的“脸皮特薄者”而言,懂得“脸皮薄了不行”,洗掉身上的迂腐与矜持,才能锲而不舍,以柔克刚,取得求人、办事的成功。

一次有位作家出差广州,在广州汽车站候车室等车,偶然一个脸上皱纹满布、浑身臭气、挂着几件破烂衣服的老头,向他伸出颤抖的手,口中像念经似地细语:“您行行好,赏几个钱。”原来是个讨吃的。

看到他那副可怜的模样,这位作家便摸出两元钱给他。他咧嘴一笑说:“多谢!多谢!”

收下了,又转到身旁的另一个人,这个人讨厌地赶他走,但他却死死地乞求……突然间,他跑了几步到一边去了,目光注视着门口。原来门口走进了两名治安民警,作家感到奇怪,“既然是没饭吃,怎么见到警察就一溜烟逃了呢?”

作家仔细琢磨,直到他从乞丐眼前再次经过时,认真地观察一番,才知道他讨吃是假,骗钱为真。因为他背上的那个麻包袋里,讨来的钱已有半袋多,讨饭的人有碗饭吃就心满意足了,他好像总是不能满足。想起他那咧嘴一笑,确实是由于欺骗得手而发出的窃笑。

也难怪他见治安人员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溜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叫花子三天羞,过了三天舍不得丢。看来叫花子之流油水是很足的,听说美国人已看好这一职业,专门设立了叫花子技艺学校,只有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才有资格挂牌营业——乞讨。

前不久,报纸上登载了一封读者来信,内容是:有一位老太婆从乡下来到广州,对行人说道:“我丈夫收入微薄,所以我虽然大把年纪,还不得不出来赚钱补贴家用。”说着即伸出她那枯干的手指头,一直要求行人买她的盆景。

有人出手买下了她的全部盆景。次日到附近的花店,发现他昨天买下的一模一样的盆景,价格却比花店里贵五倍。

人们为了虚荣和自尊的需要,往往对弱者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大方,殊不知对方竟是一只不动声色的老虎。

拿乞丐来作例证,或许有点儿过分,乞讨与求人不能相提并论,像那些专干坑蒙拐骗勾当的假“叫花子”,其卑劣手段更不值得效仿。但在某些方面,还是可以取法借鉴的。

那就是:脸皮薄,做人要吃亏。

死要面子活受罪

1913年年初,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实现其皇帝梦,极力拉拢各方面势力。一天,他在总统府设宴招待蒙藏王公。宴会席位安排采用宫廷旧制,袁世凯自取皇帝尊位,一人独占一大桌子,设于大厅靠后正中央,左右两侧各有十来张桌子,由蒙藏王公和袁总统的部下分坐,席面上除汉、满菜外,又增了几道蒙古风味的菜。

宴会开始以后,袁的一位幕僚品尝几样菜,均觉味道差,难于下咽。突然,他看到桌子另一头放着一盘他最喜欢吃的烤鸭,馋得他垂涎欲滴,急忙伸手用筷子去夹,结果夹不动,又用筷头去扎,感到硬邦邦地扎不进去。他心里正在纳闷,邻座的—位官员悄悄对他说:“哎,别夹了,这鸭子是假的,是摆在那里做样子让人看的,不是让吃的。”

后来,那位幕僚才弄清楚,由于袁世凯财政拮据,为缩减宴会开销,又要面子,摆阔气,才想出这一怪招——在桌上添一盘涂漆的木头烤鸭。

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一个秀才,家境贫寒,其妻衣着不整。某日,家中来了一位客人,秀才害怕客人笑话,就让妻子扮成女仆,客人来到时,他向妻子喊道:“仆人,泡龙井茶。”

其妻送上一碗凉水,秀才大怒道:“好不晓事的仆人,如何送上一碗清水来?”其妻也大怒道:“要有龙井茶,除非你将我——你的老婆拿去卖了。”

人们都把穷当成是没面子的事,生怕别人说自己寒酸,被人看不起。这是可以理解的。坏就坏在有些人过于看重面子,劳心费力地把寒酸相遮掩起来,打肿脸充胖子,结果反倒闹出许多笑话,更加丢人现眼。

鲁迅塑造的孔乙己也是这样的人,身穿大褂,满口之乎者也,但在人们的眼里是一点不被瞧得起的,鲁迅写道: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一脸皱纹时常夹些伤痕;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伤疤了。”他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地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