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 云母屏风上映着 幽暗的烛影, • 银河渐渐疏落, 启明星要消失了。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 嫦娥应该后悔偷 吃了灵药, • 眼望着碧海青天, 夜夜心情孤寂。
深入理解
•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Leabharlann 生字注音、组词qǐ
qiǎo
xiāo
dù
乞
乞求 乞讨
巧
巧手 灵巧
霄
云霄
渡
渡河 渡船
霄汉
pí ng
zhú
xiǎo
tōu
屏
屏风
烛
烛光
晓
同校 破晓
偷
偷看 偷空
屏幕
烛火
嫦
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
娥
李商隐
云母 屏风 烛影深, 长河 渐落 晓星沉。 嫦娥 应悔 偷灵药, 碧海 青天 夜夜心。
今夜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人们都 情不自禁地来到户外观看碧蓝的天空。 那长长的银河间两颗特别耀眼的星星, 分明是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了。 • 家家户户都仰望着秋夜的月亮,那 么虔诚地向织女求取智慧和巧手。不惜 在针眼里穿了一条又一条的红丝线,还 是不厌其烦。
•
思考:人们在乞巧时会有哪些美好的心愿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乞巧”“嫦娥”flash
“乞巧”“嫦娥”课堂作业
• 一、填空。 • 1、林杰根据____(节日)流传的神话故事《 》创作了古诗 ______。 • 2、古诗《 》是李商隐根据______(节日)流传的神话故 事《 》创作的。 • 二、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 1、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一比,再组词。 度( ) 愉( ) 烧( ) 屏( ) 渡( ) 偷( ) 晓( ) 拼( )
浇水 围绕 求饶
“咏柳”(1-4)大家来认字
偷
tōu
组词:偷拿,小偷 造句:小偷小摸的行为非常可耻。
愈合 输赢 愉快 榆树
理解诗意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沈。
• 烛光的灯影深深的照映在云母屏风上,银河慢慢 斜落,星星也慢慢沉落。
理解诗意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 嫦娥应该后悔当初偷服了灵药,只有碧海青天天 天陪着她那颗孤独的心。
理解诗意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 每家每户都在对着天上的织女星求取智慧好运, 用来求取好运的红丝线有几万条。
嫦娥
“咏柳”(1-4)大家来认字
烛
zhú
组词:烛光,蜡烛,烛火 造句:我最喜欢听”烛光里的妈妈“
这首歌。
竹子 独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咏柳”(1-4)大家来认字
晓
xiǎo
组词:知晓,破晓 造句:”破晓“就是天刚刚亮的时候。
霄
xiāo
组词:云霄,碧霄 造句:”碧霄“指的就是天空,天上
29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29古诗乞巧嫦娥29古诗两首乞巧嫦娥古诗两首《乞巧》和《嫦娥》是人教版的精读课文。
也是小学教学的重担课文。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乞巧》原文朝代:唐代作者: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译文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嫦娥》原文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译文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的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
(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1.教师激趣。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牛郎织女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牛郎织女【解释】: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
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
也泛指一对恋人。
【出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示例】:尝笔唐人《七夕》诗,咏~,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
【牛郎织女神话故事】概说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我国人民最的关于星的故事。
南北朝时代写成的《荆楚岁时记》里有这么一段:“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
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遂废织纴。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
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
”【相关记载】关于织女,古书里还有几处提到她。
《后汉书·天文志》:“织女,天子真女。
”《史记》:“三星,在天纪东端,天女也。
”《焦林大斗记》:“天河之东,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谓之织女。
”天河就是我们在夜里看到的那条横贯天空的光带;我国古人也把它叫做“银汉”、“星河”、“天杭”、“银潢”、“明河”、“高寒”等等。
现在天文学家叫它“银河”。
织女星在银河的东边,它的西名是Vega。
从前我国人把天空分作二十八宿和三桓,现在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公定把天空分作88个“星座”。
织女星是天琴星座里最亮的恒星。
附近银河里有五个几乎一样亮的恒星排成十字架的形状,那五个星属天鹅座。
银河的西边稍为南一点有三个星排得很近,中间那个比较亮一些的星就是牛郎星,也叫牵牛星,我国古称“河鼓”、“何鼓”、“黄姑”,西名叫Altair。
牛郎是天鹰座里最亮的恒星。
它和两旁那两个亮度小一点的星,有时候被人们合起来称为“扁担星”。
神话里说旁边那两个星是牛郎和所生的孩子。
天鹅在银河里漂游,河畔有一位姑娘在织布,对岸有一个牧人带着两个小孩子在放牛。
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
宋代词人秦观也被牛郎织女这个悲里带欢、欢里带悲的故事激动了文思;他把这可歌可泣的故事的意境用长短句很巧妙地表达出来。
人教版三年级下29、古诗两首-《乞巧》《嫦娥》课件
七 夕 今 宵 看 碧 霄 ,
碧 霄
浩瀚无际的天空
资料袋1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很久以前,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一天, 老牛让牛郎去树林边,会看到一位美丽的姑娘 和他结为夫妻,牛郎纳闷,但还是去了,事情 和老牛说的一样,他们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可 是好景不长,老牛交待完事情就死了,织女也 被抓走了,牛郎带着儿女批着牛皮追织女就快 追到,王母拿下簪子划了条天河,他们被隔开 了。他们互相挣扎着,以泪洗面,王母感动就 让他们每年见一次,就形成了现在的七夕 。
今夜是一年一度的 七夕节,人们都情不自 禁地仰望那深蓝的天空。 因为牛郎织女将在这天 晚上在鹊桥上相会。
诗歌翻译
七夕今宵看碧霄 今夜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人们都 情不自禁地仰望那深蓝的天空。
牵牛织女渡河桥
因为牛郎织女将在这天晚上在鹊桥 上相会。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资料袋2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 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 “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 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 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 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 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嫦 娥
嫦娥
zhú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xiǎo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云母
屏风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
暗的烛影,
银河渐渐疏落,启
明星要消失了。
三年级古诗两首乞巧嫦娥知识点
三年级古诗两首乞巧嫦娥知识点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古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乞巧》和《嫦娥》这两首古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两首古诗的知识点。
《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作者与背景《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的作品。
林杰,字智周,自幼聪慧过人,可惜英年早逝。
这首诗是他描绘七夕节民间乞巧盛况的诗作。
诗句解析“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开篇点明了时间是七夕之夜,人们仰望天空,看到那浩瀚的银河。
传说中,每年的七夕,牛郎织女会在鹊桥相会。
这里的“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描述了家家户户的女子对着秋月穿针引线,向织女乞求灵巧的手艺。
她们把红丝穿了一条又一条,展现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乞巧”是七夕节的传统习俗,女子们在这一天向织女乞求智慧和灵巧。
诗歌主题这首诗通过描绘七夕节的乞巧场景,反映了古代女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灵巧技艺的追求。
同时,也展现了民间七夕节的热闹氛围。
艺术特色1、想象丰富:诗人通过想象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为乞巧的场景增添了浪漫神秘的色彩。
2、场面描写生动:对家家户户女子乞巧的场面描写细致入微,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那热闹的场景。
《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作者与背景《嫦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
他生活在晚唐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他的很多诗作都反映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句解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描绘了室内的环境,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西斜,晨星也逐渐隐没。
通过这两句诗,营造出了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人联想到嫦娥偷吃了长生不老药,飞到了月宫,从此只能在碧海青天中度过孤独的日子,心中应该充满了悔恨。
这里借嫦娥的孤独悔恨,抒发了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和孤寂之情。
(三年级语文教案)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嫦娥)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理念:《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
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
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
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
而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重点难点: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结合神话故事和课后资料袋理解第一首古诗《乞巧》。
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花好月圆,二泉映月平沙落雁的音乐带。
2、收集关于《牛郎织女》,《嫦娥奔月》,了解资料袋关于“乞巧节”的介绍。
3、收集关于李商隐的资料。
教学过程:个案部分一、素养训练:《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 乞巧 嫦娥(李商隐)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李商隐)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与《嫦娥》(李商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诵读并背诵《乞巧》和《嫦娥》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色彩,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互动讨论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运用想象理解和感受古诗意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和神话故事的兴趣,体验古人对生活、自然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古诗《乞巧》和《嫦娥》,了解其创作背景及诗人李商隐。
2. 解析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句,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3. 通过诗歌鉴赏,让学生领略古代诗词的魅力,感悟古人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李商隐及其作品简介,古诗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乞巧》和《嫦娥》的注释和赏析材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关于七夕节和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七夕节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感知:播放音频或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模仿诵读,体会古诗韵律美。
3. 文意解析: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古诗,讲解重点字词含义,梳理诗意脉络。
4. 情境体验: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置身于古诗描绘的情境中,深入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探讨两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享个人的理解与感悟。
6.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学习要点,强调古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五、教学延伸:布置作业:让学生以绘画或短文的形式,表现自己对《乞巧》和《嫦娥》的理解,或者尝试创作一首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小诗。
六、教学总结:本次课程通过学习李商隐的《乞巧》和《嫦娥》两首古诗,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古诗阅读技巧,更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了古人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哲思。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古诗《嫦娥》赏析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古诗《嫦娥》赏析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
”恒又作姮。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
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银河,天河。
4.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
5.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译文】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赏析】此篇讽刺信神仙而求长生者。
以嫦娥为例,说她偷吃不死之药成仙以后,在月宫里永远品味着孤独寂寞的滋味。
诗人在讽刺虚妄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生命哲学问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由这一问题牵连而出的问题是:人应该怎样生活?长寿甚至长生的目的是什么?在爱和长生不老之间,现实的人应该选择什么?作者显然并不赞成嫦娥那样牺牲现世的生活而换取长生不老。
他认为那样孤独寂寞的长生,实际上正是对生命的折磨和摧残。
与其如此,还不如人间儿女们那样有悲欢地热爱、有聚散地执着更有意义。
这首诗的艺术技巧也很成熟。
全诗旨在揭示人生哲理,但完全不用概念化的语言,而是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启发人们去思考。
前人于此诗有自伤不遇、怀人、悼亡、讽女冠等诸说。
刘、余《集解》云:“悼亡说最不可通。
……而自伤、怀人与女冠三说,虽似不相涉,实可相通。
……推想嫦娥心理,实已暗透作者自身处境与心境。
嫦娥窃药奔月,远离尘嚣,高居琼楼玉宇,虽极高洁清静,然夜夜碧海青天,清冷寂寥之情固难排遣;此与女冠之学道慕仙,追求清真而又不耐孤孑,与诗人之蔑弃庸俗,向往高洁而陷于身心孤寂之境均极相似,连类而及,原颇自然。
故嫦娥、女冠、诗人,实三位而一体,境类而心通。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李商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教学目的1.认识“乞、霄、渡”等几个生字,会写“乞、锦、渡”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七夕、浩瀚、银河、传说”等词语。
2.诵读古诗,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能通过想象、描绘诗中情景的方法,表达对牛郎和织女的同情与祝福。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通过想象、描绘诗中情景的方法,表达对牛郎和织女的同情与祝福。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1.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你们知道哪些传统节日?2.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跟“乞巧”有关的古诗。
二、学习《乞巧》1.借助拼音,读准古诗。
(1)自由读诗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
借助字典认字。
(2)小组合作学习,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3)班内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教师重点强调“霄”的读音及字形。
(4)指名读古诗,正音。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读古诗文,然后质疑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2)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班内交流学习情况。
(学生能自学的教师不讲,学生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
)(4)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三、书写生字1.学生观察生字,书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展示优秀作业。
四、作业设计:熟读古诗《乞巧》,试着讲一讲古诗的意思。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二、初读课文《嫦娥》1.学生自由读诗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
通过上下文的联系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教师重点强调“烛”字的读音及字形。
理解“碧霄”“碧空”的意思。
还有哪些词的意思与这两个词相近?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如果你实在理解不了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我来帮助大家解决困难。
(学生可能会提出“深”、“夜”、“步”、“轻”、“影”、“照”等词语。
)2.学生练习读古诗文,教师指导朗读。
指名读诗文,正音。
全班齐读诗文。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教师重点指导“嫦娥奔月”、“仙药”、“机”、“云母屏风烛影深”等词语。
2024年古诗两首《乞巧》《嫦娥》精彩教案(通用
2024年古诗两首《乞巧》《嫦娥》精彩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通用版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古诗两首》,具体包括《乞巧》与《嫦娥》两首经典古诗。
详细内容如下:1.《乞巧》:描绘了七夕佳节,女子们向织女星乞求巧手艺的情景,以及牛郎织女相会的浪漫传说。
2.《嫦娥》:讲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和美好愿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乞巧》与《嫦娥》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感悟古诗的韵律美。
2. 领会古诗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寓意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七夕节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朗读:让学生齐读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意象、寓意和情感。
4. 例题讲解:以《乞巧》为例,讲解古诗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嫦娥》分析其中的意象和寓意。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古诗表达的情感,分享讨论成果。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两首古诗。
六、板书设计1. 《乞巧》《嫦娥》2. 内容:《乞巧》:七夕、乞巧、牛郎织女、浪漫传说《嫦娥》:嫦娥奔月、月亮崇拜、美好愿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乞巧》与《嫦娥》。
(2)分析两首古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3)谈谈你对这两首古诗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2. 答案:(1)见教材原文。
(3)答案开放,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乞巧》与《嫦娥》的基本内容,提高了古诗文阅读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案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乞巧》和《嫦娥》两首诗的背景、意境及作者情感。
2.掌握两首诗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分析《乞巧》和《嫦娥》两首诗的意象、意境。
2.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默写能力。
三、教学难点1.《乞巧》和《嫦娥》两首诗的意象、意境分析。
2.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乞巧》1.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唐代诗人林杰。
(2)讲解“乞巧”的来历。
2.解读诗歌(1)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如“乞巧、灵巧、乞巧楼”等。
(3)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分析诗歌意象(1)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如“牵牛织女、乞巧楼、灵巧”等。
(2)分析这些意象在诗中的意义和作用。
4.理解作者情感(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的理解。
5.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并背诵《乞巧》。
第二课时:《嫦娥》1.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唐代诗人李商隐。
(2)讲解“嫦娥”的传说。
2.解读诗歌(1)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如“嫦娥、灵药、长河”等。
(3)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分析诗歌意象(1)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如“嫦娥、灵药、长河”等。
(2)分析这些意象在诗中的意义和作用。
4.理解作者情感(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的理解。
5.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并背诵《嫦娥》。
第三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乞巧》和《嫦娥》两首诗的理解。
(2)引导学生探讨古典诗词的美。
2.诗歌创作(1)让学生模仿《乞巧》和《嫦娥》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3.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将创作的诗歌进行修改和完善。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 乞巧 嫦娥(李商隐)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李商隐)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与《嫦娥》(李商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诵读并理解古诗《乞巧》和《嫦娥》的诗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再现、诗词解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意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人借神话故事抒发情感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课将主要围绕李商隐的《乞巧》和《嫦娥》两首古诗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七夕节的习俗以及月亮女神嫦娥的故事,并深入领悟诗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哲理内涵。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2. 与《乞巧》和《嫦娥》相关的神话故事资料;3. 准备教学辅助工具,如字卡、图片等;4. 预设一些课堂活动题目及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七夕节的故事引入《乞巧》,介绍节日背景,引出诗题。
2. 诵读指导:带领学生朗读《乞巧》,指导注意平仄音韵,体会古诗韵律美。
3. 解析赏析:逐句解释诗句含义,描绘画面,揭示诗人对民间习俗的赞美与寄寓的情感。
4. 同样方式解析《嫦娥》,结合嫦娥奔月的传说,理解诗人借月抒怀的深意。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的主题、情感表达以及对比分析。
6.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创作绘画,进一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外阅读任务,鼓励学生寻找更多关于七夕节和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乞巧》和《嫦娥》中所体现的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美的向往。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质量、小组讨论的表现等;2. 作业检查:查看学生对古诗的背诵情况,查阅他们的课堂笔记和课后习题完成质量;3. 反馈评价: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收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心得和建议,以期持续改进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诗 句 理 解 ]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即乞巧节 )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 渡喜鹊桥来相会。 家 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 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 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 少有几万条。(比喻)
[ 体 会 本 诗
《乞巧》通过描写人们欢度“ 七夕”时充满美好幻想的情节 ,表达了人们享受欢乐的心情 。
]
回忆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
• 元日 • 清明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 清明 (唐) 杜牧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 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 要消失了。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 她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整体理解 :
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 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 后两句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 (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 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29.古诗两首—《乞巧 》
了解作者:
林杰(831—847)字智周, 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 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 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 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 两首。
[自由朗读]
乞
巧
林 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正音正字:
宵 (xiāo) 霄 (xiāo)
29.古诗两首—《嫦娥》
嫦 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
zhú
李商隐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xiǎo
嫦 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813— 858),唐代文学家。 字义山,号玉溪生, 又号樊南生,怀州 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与杜牧齐名, 称“小李杜”。其 诗风与杜甫更为接 近。
(今宵) 宵:晚上 (碧霄) 霄:天空
形近字辨析:
乞 ( qǐ ) (乞巧 )
气 ( qì) (天气 )
生 字 学 习 ]
乞 (qǐ) (乞巧) 霄 (xiāo) (云霄) 巧 (qiǎo) (巧手)
[
渡 (dù) (渡桥)
乞
巧
霄
渡
[感情朗读]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字词理解] 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 1.乞巧:
初七,又名七夕。
2.今宵:这天晚人林杰描写民间
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 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 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 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 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 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 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 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重点字词:
“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沉”字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 欲落未落的动态。 “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 孤独枯燥的生活,只能见到深 蓝色的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 到孤单。
体会感情:
通过描写嫦娥夜夜孤寂悲凉 的生活,表达作者凄凉孤独的 心境。
再见!
嫦 娥 奔 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 庄稼枯焦,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 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
后来,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他从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死的灵药,把它交给嫦 娥,要她好好保管,想挑一个吉日两人一块吃 。
一天晚上, 嫦娥趁后羿不在 家,从葫芦里倒 出灵药,全吞下 肚子去 ,立时 飘飞升月成仙。
[ 相 关 知 识
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 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 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 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 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少女 们个个都羡慕织女的巧手,所以古 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 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 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穿尽红丝几万条
* 这句是不是说有一千条、
一万条红丝呢?
诗 句 注 释
[ ]
*这里是虚指,是说很
多很多的意思。
讲 故 事 ]
[
[ 相 关 知 识 ]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 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 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 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 亮得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 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 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 更是美不胜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