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使用工具》教学设计
第1课 《使用工具》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使用工具》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而本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及其中蕴含的机械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和工具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为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使用过的工具;第二部分,选用什么工具好。
这两部分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使用工具》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使用工具》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正确使用常见的工具,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各种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工具的使用方法,他们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使用常见的工具。
2.了解工具的作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并正确使用常见的工具。
2.难点:了解工具的作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工具的使用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工具,如螺丝刀、锤子、剪刀等。
2.准备相关案例,如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使用工具》。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工具,如螺丝刀、锤子、剪刀等,并简要介绍它们的作用。
同时,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工具,如拆卸和组装玩具等。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工具的作用是什么?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发挥创新精神,提出新的想法。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增强工具安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使用工具时,可能会存在操作不规范、选择不当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及正确选择和使用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工具安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工具的用途、使用方法及正确选择和使用。
2.教学难点:工具的安全使用,以及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和重要性。
2.演示法:教师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3.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工具的使用。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工具使用的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工具及其使用说明书,安全防护用品。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套工具。
3.教学场地:宽敞的操作场地,确保学生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工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工具,介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特点,让学生对工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演示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进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相互交流心得,分享使用工具的体验。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工具也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的激发和调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进行观察和探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使用工具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践、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工具,引发学生对工具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分享: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交流和讨论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强调使用工具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可以采用图示、流程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分享和总结来进行。
重点关注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使用工具》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使用工具》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1.1使用工具》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具的分类、功能和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常见的工具,了解它们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各种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工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常见的工具,了解它们的作用。
2.学会正确使用工具,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各种常见的工具,了解它们的作用;学会正确使用工具。
2.难点: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能熟练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工具。
2.示范法:教师示范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模仿。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常见的工具,如锤子、螺丝刀、钳子等。
2.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或视频。
3.准备工具使用的方法图示或说明书。
4.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情境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各种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名称和作用,如锤子用于敲打,螺丝刀用于拧紧螺丝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模仿。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操作姿势和操作要领,确保安全。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完成简单的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互相学习。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的内容,强调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使用工具》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使用工具》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1.1 使用工具》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具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工具。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工具,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并能够熟练地使用它们。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一些工具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工具的认知还比较片面,不够系统。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工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工具的特点和用途,学会正确使用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各种工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2.难点:学会正确使用工具,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工具,了解工具的用途。
2.示范法:教师演示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模仿。
3.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工具,准备示范用的材料。
2.学生准备:带好学习用品,如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工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如锤子、螺丝刀、胶水等,并讲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模仿。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手法和姿势,确保安全。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5.拓展(5分钟)学生尝试使用工具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如拆装一个小玩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使用简单的工具,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工具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指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工具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通过对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工具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工具,并能够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2.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采用观察、操作、思考、实践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工具和材料。
2.学生准备:带好笔记本和笔,准备好一颗学习的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工具的思考,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工具?它们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放大镜、尺子、天平等,并简要介绍这些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的工具,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如:“请你们用放大镜观察一张纸,看看能发现什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使用工具》教案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使用工具》教案《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使用工具》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称工具名称工具名称工具名称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三、选用什么工具好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 使用工具》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 使用工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是《1.1 使用工具》。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具的起源和分类,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工具。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各种科学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所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然而,对于工具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科学实验中工具的使用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具的起源和分类,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具的起源和分类,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实验中工具的使用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工具的使用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古代人类使用工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具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探究工具的起源和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了解工具的起源和分类。
3.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动手操作教材中的实验,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4.讨论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看法。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工具的起源和分类起源:古代人类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发明了各种工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工具,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各种常见工具的图片和介绍,以及一些简单的制作和修理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工具的使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但部分学生对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各种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各种工具的图片和实物,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2.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工具,掌握其使用方法。
3.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制作等活动,探究工具的原理和作用。
4.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工具的图片和实物,以及相关资料。
2.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
3.准备教室环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熟悉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名称、特点和作用,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介绍,使学生对工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选择一种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制作和修理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工具的使用。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完成这个任务?让学生发挥想象,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使用简单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不是很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一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的掌握。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常见工具的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工具操作的视频或动画,用于演示和指导。
3.准备实践操作的材料和工具,用于学生动手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使用工具。
例如,讲述一个发生在家庭中的小故事,描述家庭成员在使用工具时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常见工具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工具的名称。
接着,呈现工具操作的视频或动画,让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对工具的认知清晰明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的实践操作材料和工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完成指定的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科版科学六上1.1《使用工具》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1.1《使用工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些常用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学会使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和“实践教学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讨论,从而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工具使用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互动交流。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6.拓展延伸:设置一个生活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主要包括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使用工具》教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主要讲述了工具的定义、分类和用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技能和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于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工具的分类和用途可能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工具的基本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具的定义、分类和用途,学会使用常见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工具的定义、分类和用途。
2.教学难点: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工具的形状、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4.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Toolbox(工具箱)、各种工具(如锤子、螺丝刀、剪刀等)、PPT、教学视频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真实的修理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展示一个坏了的椅子,询问学生如何修理。
让学生思考:修理椅子需要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教学视频,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图片、名称和用途。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工具的分类,如手动工具、电动工具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Toolbox(工具箱)和一些损坏的物品(如损坏的手表、坏掉的玩具等)。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使用工具箱中的工具修理这些物品。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工具,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并能熟练地使用它们。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工具,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些常见的工具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工具的认知还比较片面,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常见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学会使用工具,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工具的兴趣,意识到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常见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工具。
2.示范法:教师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实践,互相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工具实物或图片,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对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工具?它们有什么作用?”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工具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工具。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手法和技巧,确保安全。
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实践,互相学习,提高动手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使用工具》教科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1 使用工具》教科版 (1)一. 教材分析《1.1 使用工具》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使用工具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特点,学会使用工具进行观察、实验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特点。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进行观察、实验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和掌握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特点。
2.学会使用工具进行观察、实验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工具。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测量尺等。
2.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如植物叶片、昆虫等。
3.制作PPT,展示各种工具的图片和用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各种工具,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特点,让学生对工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展示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如何正确操作、注意事项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工具进行观察、实验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
例如:问学生在使用放大镜时,应该如何调整焦距才能看清楚物体?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举例说明,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使用工具》教学设计
《使用工具》教学设计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中心小学马莹一、教学内容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而本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及其中蕴含的机械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和工具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为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使用过的工具;第二部分,选用什么工具好。
这两部分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科学知识】①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②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③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科学探究】①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
②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科学态度】①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
②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技术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变化。
2.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3.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记录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等。
5.教学实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使用工具》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工具,理解工具的设计原理,并能熟练地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有所差异,教学中需要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作用原理;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各种工具,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工具的设计原理,并熟练地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工具;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各种工具及其使用说明书,教室环境布置;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准备好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工具?它们有什么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作用原理,同时展示工具的使用方法。
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工具的使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工具使用的印象。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使用工具》教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常见的工具,如螺丝刀、扳手、钳子等,并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具使用经验,但可能对一些特殊工具的使用还不是非常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时机。
五. 教学方法1.实物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工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工具的形状、用途等。
2.操作示范法:教师进行工具操作的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工具,如螺丝刀、扳手、钳子等。
2.准备工具使用说明书或者相关资料。
3.准备实践活动场地,确保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工具,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用途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名称、形状和基本用途,让学生对工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进行工具操作的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跟随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到的工具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工具使用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时机,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使用工具 |教科版
一、基本信息
课题
使用工具
上课教师
学科(版本)
章节
第一单元第一课
学时
年级
六年级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机械是指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简单机械是指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2、过程与方法: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订书针、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教师总结
作业
38’00”- 40’00”
巩固知识
完成作业纸中的作业
完成作业纸
投影学生作业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会使用一些工具来解决问题却讲不出用这种工具的原因。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难点分析: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选择合适的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2、教学重难点解决措施:通过微视频学习,学生观察工具,学生选用工具,学生使用工具这样的过程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五、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三、学习者分析
1、六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一点的基础,对工具的使用也有一点经历,但是对工具的概念和范围还不是很清楚。
2、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完成同样的事,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省力。
2、现在我们要完成下面三件事情,你会选择这里的哪些工具?怎么用?(一只柴油桶我们花很大的力气也搬不上去,用一块木板就可以轻松的滚上去,一块大石头我们花很大的力气也搬不动,用一根木棍就可以轻松的把它撬动起来,一面国旗我们用一根绳子和一个滑轮就可以把它升到十多米高的旗杆顶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工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回忆我们曾经使用过的工具,以填调查表的形式展示出来。
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工具有观察和使用的经历,让学生统计工具,可以引发学生对工具的一些思考。
观察后思考是产生科学问题的前提。
第二部分:选用什么工具好。
面对身边种类繁多的工具,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来研究呢?教科书选取了一组典型的有结构的材料: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等工具。
让学生试一试,要想将木板上的图钉、铁钉和螺丝钉拔出来,选择什么工具会更方便、省力,用不同的工具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在交流探讨中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完成同样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省力。
教科书后面呈现的几项工作涉及到了滑轮、斜面、杠杆等机械。
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轮子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便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通过以上的实践研究活动,学生对工具和机械进行了再一次的观察和使用,这为科学问题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所以教科书在最后安排了让学生提出关于简单机械的问题这一活动。
这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关于机械的已有认识的好时机,可以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单元前评价内容。
学情分析
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简单机械了。
使用各种机械,就如同延长了人类的臂膀,增强了人类的工作能力。
随着各种机械的广泛使用和进步发展,人类的本领越来越大,完成了许多宏伟的工程。
机械是神奇的,它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常用的一些工具就是一些简单机
械。
学生都使用过工具,所以,他们对简单机械并不陌生。
但是,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甚至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工具,或者没有意识地去研究这些工具,因此选择这些学生熟悉、常用的工具作为学习研究机械的开端,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降低学习的门槛,将机械单元的研究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
尝试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评价任务
1.对使用过的工具及用途进行统计,完成统计表。
2.会选用不同的工具解决问题并说明原因。
3.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准备
为每位学生准备:记录用的表格和笔。
为每组学生准备:各种常用的工具一套(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等),钉有三个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各种工具。
如斜面、滑轮、剪刀、杆秤、撬棍、螺丝刀。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做事常常使用工具来帮忙,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轻松和方便。
注意到了吗?这就是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工具。
【设计意图:以出示实物的形式引起兴趣,统领整个单元;引发学生更好地观察和思考,更能激起学生对工具的回忆,为下个环节填表格作好铺垫。
】
二、讨论完成调查表
1.你曾经使用过哪些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
比一比,哪些同学想的更多。
2.小组讨论填表。
3.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我们常使用工具来做一些事情,回忆我们曾经使用过的工具,以填表的形式展示。
学生对生活中工具的观察和使用的经历是需要说出来,写出来与伙伴共享的,我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填一些,然后再统计,期望他们在描述中对工具产生一些问题。
】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探究工具的用法)
1.你们已经了解了一般工具的用法,我们亲自来用一用吧。
老师这里有钉了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从木板中取出来,请问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4.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促使学生不断地深究工具的最恰当使用方法即使工具的科学性,自然而然地总结出:完成同样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省力。
】
5.小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法,完成同样的事情必须选择最合适的工具才能省力又方便。
四、知识的应用
1.大家学会了如何选择工具吗?尝试为老师解决几个问题吧!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便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仔细观察书P3的三幅图(也可用多媒体课件出现)
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选择对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得多。
做工时选择工具要讲究学问,巧妙地使用工具能使我们的工作更轻松,生活更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工具进行了再一次的观察和使用,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回归于生活中。
】
五、课外延伸
对于简单机械还有什么要解决的问题吗?
教学反思
我以研讨→探究→研讨的模式来设计教学,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也动口,自主获取新知,并能运用于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同事们的反映来看,本节课达到了各项教学目标,本课特点有三个:
一是导入时,我添加了几件工具,以统领整个单元。
这是本单元第1课,所
以我增加了一些机械以引起趣味性,学生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尤其是男生,他们认为这些工具本来就不复杂。
经过我的解说和指导,学生更快明白了看似复杂的机械其实很简单,也很实用。
对整单元的知识产生了总体印象。
二是探究的第三部分,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课前准备好了很多工具。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讨论的气氛很浓烈,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之后,每组学生都选用了一套最合适的工具。
三是安全和时间问题是比较难掌控的,这里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只有及时地提醒学生,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探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