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体系监测指标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体系监测指标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体系监测指标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监测指标体系

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资源

1、人力资源

1.1 医院总人数:指中医医院的全部在职职工。“在职职工”一律按支付最后一个月工资的在岗职工,不包括临时工、离退休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和返聘人员。

1.2 医生人数:指医院所有取得执业医师证书的在职职工人数。其中:中医医生人数:指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总人数,按GB6565-86《职业分类代码》分类:0-711中医医生。

西医医生人数:指取得临床执业医师的总人数,按GB6565-86《职业分类代码》分类:0-712西医医生。

中西医结合医生人数:指取得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的总人数,按GB6565-86《职业分类代码》分类:0-713中西医结合医生。

1.3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数:指最高学历为药学专业的技术人员数,适当考虑在职岗位。

其中: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数:指最高学历为中药学专业的技术人员数,适当考虑在职岗位。(注册问题?)

1.4 护理人员数:指取得护理专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总数。

1.5 医院领导人数:指担任医院院级领导职务的人员数。

其中:中医药院校毕业人数

经中医药管理培训人数

1.6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数:指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的总数。

1.7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人数:指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人员数。

1.8 省级名中医人数:由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颁发证书认可的名老中医人数。

1.9 地市级名中医人数:由地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颁发证书认可的名老中医人数。

1.10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人数:指由国家中医药管理确定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人员数。

1.11 学术带头人数:指在某一学科、专业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并经相关部门认定的学术带头人员数。

其中以中医科室和中西医科室分类,分别以担任国家级中医药学术团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人数和省级中医药学术团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人数进行分类。

2. 基本资源

2.1 总收入:反映医院全部收入的总和。

2.2 医疗收入:反映医院开展医疗业务活动时的收入。包括门诊

和住院医疗收入。

2.3 药品收入:指反映医院出售药品取得的收入。包括门诊和住院药品收入。

其中:中草药收入:指反映医院出售中草药(饮片)取得的收入。包括门诊和住院中草药(饮片)收入。

西药收入:指反映医院出售西药取得的收入。包括门诊和住院西药收入。

中成药收入:指反映医院出售中成药取得的收入。包括门诊和住院中成药收入。其中院内制剂收入:指反映医院出售院内制剂取得的收入。包括门诊和住院的院内制剂收入。

2.4 总支出:反映医院全部支出的总和。

2.5 床位数:指医院固定的实有床位。“实有床位”包括正规床、简易床、监护床、正在消毒和修理床位、因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床位,不包括产科新生儿床、接产室待产床、库存床、观察床、临时加床和病人家属陪侍床。

2.6 房屋建筑面积:包括自有产权房屋、租赁外系统房屋和私房、其他产权房屋的建筑面积。

其中:医疗业务用房面积:指用于医疗、预防保健、药检、科研、教育(包括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学生风雨操场等)以及行政办公、图书馆、营养厨房、洗衣房、事物杂务、后勤等用房,不包括职工住宅、单身宿舍、职工食堂、福利用房和其他用途的房屋。

中药调剂室面积:指用于中药调剂用房的面积。

中药库房面积:指用于库存中药用房的面积。

中药煎药室面积:指用于煎煮中药的用房面积。

西药房面积:指用于西药调配的用房面积。

西药库房面积:指用于库存西药的用房面积。

2.7重点专科数:指各级重点专科(专病)数。

其中:国家级重点专科: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重点专科(专病)。

省级重点专科:指各省(市)中医药主管部门确定的重点专科(专病)。

地市级重点专科:指各地(市)中医药主管部门确定的重点专科(专病)。

院级重点专科:指医院确定的重点专科(专病)。

2.8专病门诊数:指以某一病种为诊治对象所开设门诊服务的数量。

2.9设备数量:按实有设备数统计。即单位实际拥有的,可供调配的设备,包括单位所有的安装和未安装的设备。不包括已经批准报废的设备和订购尚未运抵医院的设备。

其中:中医设备数:指结合中医理论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仪器设备总数。

2.10中成药品种数:指医院内拥有中成药的品种总数。

其中:院内制剂剂型数:指院内制剂的药物形式数量。

院内制剂品种数:指院内制剂的种类。

二、服务情况

1、门诊

1.1门诊人次:指以挂号的初诊、复诊在内,但不含体格检查的总人次数。

其中:中医诊疗人次:指采用中医中药为主治疗主病主证的诊疗人次。

中西医诊疗人次:指采用中西医两法为主治疗主病主证的诊疗人次。

西医治疗人次:指采用西医为主治疗主病的诊疗人次。

1.2平均每一人次诊疗费用:为门诊收入/门诊人次

1.3门诊总处方数:指门诊所有处方总数

其中:中草药处方数:门诊中草药处方总数

中成药处方数:门诊中成药处方总数

西药处方数:门诊西药处方总数

1.4专病门诊诊疗人次:指专病门诊诊疗的人次总数。

1.5开展中医药技术项目:指临床医疗活动中开展中医药诊疗技术项目的总数。

1.6 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指在门诊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的人次总数。其中将针灸、推拿、理疗和其他进行分类。

2、出院病人:此部分内容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修订印发

中医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1]66号文件)中的“中医住院病案首页”内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第一批中医诊疗设备

2009-08-12 13:3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第一批中医诊疗设备 设备名称医疗器械批号企业名称新型中药煎药设备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中医药膏剂提取包装机组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腿浴治疗器京药监械(准)字2009第2260341号北京天人信医疗保健科技有限公司 腰椎间盘复位机吉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2260243号吉林省福民椎间盘脱出复位技术研究所 足疗仪吉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70070号通化海恩达高科技有限公司多功能艾灸仪黑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70043号齐齐哈尔市祥和中医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智能型中药 熏蒸汽自控治疗仪浙药管械(准)字2004第2260129(换证中)上海三洲巨星节能电气有限公司 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苏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2260473号上海西贝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脑远红外按摩理疗床沪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60384号上海松奇康保健器械有限公司电脑三维多功能牵引装置苏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60089号上海紫骝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射频肿瘤治疗仪国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325455号江苏天马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骨质疏松治疗康复系统苏食药监械(准)字2005第2260328号江苏天马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经络导平治疗仪苏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2260342号南京久益电脑控制仪器有限公司 光电治疗仪苏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2250112号南京小松医疗仪器研究所多频率微波治疗仪国食药监械(准)字2004第3250030号(换证中)南京小松医疗仪器研究所针刺手法针疗仪苏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70177号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苏食药监械(准)字2007第2260105号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肛肠综合治疗仪国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325086号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超声雾化熏洗仪浙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540001号杭州大力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熏蒸床浙食药监(准)字2008第2260155号杭州立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浙食药监(准)字2005第2260425号杭州立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医用多能吸注套扎器鲁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060057号济南戎翔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振动式药物超微粉碎机济南松岳机器有限责任公司智能通络治疗仪 (原名:辨证治疗仪)豫食药监械(准)字2007第2260058号郑州爱博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电脑骨伤愈合仪湘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60126号长沙海凭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智能肛周熏洗仪粤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2540557号广州市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结肠透析机粤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540305号广州市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医用智能汽疗仪粤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60014号广州市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电脑骨伤治疗仪粤食药监械(准)字2007第2260294号广州龙之杰科技有限公司磁振热治疗仪

中医院中医药特色指标考核分析及改进措修订稿

中医院中医药特色指标 考核分析及改进措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XX中医院 中医药特色指标考核分析及改进措施 (XXXX年) XXXX年,医院针对中医药工作的相关薄弱环节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也使相关中医药特色指标有了明显提高,达到了相关标准要求,使医院的中西医结合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 一、医院推进中西医结合工作采取的措施 1、医院公开招聘了13名硕士研究生,其中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人员6人;为引进的肛肠科、皮肤科、肾病科、脑病科、药剂科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办理了正式调入手续,并作为专家聘为所在科室的负责人。 2、针对全院西医人员,在XX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承办了全省“三部六病”和“西学中”培训班,加强了西医人员(尤其是近来招聘的西医人员)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工作;建立了X 个国家级“名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室”,开始了“师带徒”的工作,开创了医院中医药临床人才培养工作的先河。 3、开设了多个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病门诊”;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的“中医临床路径”,结合本科特色,制定了医院各专业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并在临床工作中实施;鼓励中医药科研的立项。

4、加强对中西医结合工作的考核,将中药饮片使用情况纳入了医疗质量考核内容中,提高了全院医师对使用中药饮片的重视程度。 5、各科制定了本专科优势病种的“经验方”,医生基本掌握开“经验方”的要求,基本能够正确使用“经验方”。 6、继续补充中药品种,增加了中药颗粒剂和小包装饮片,使患者有更多的选择,服药也更加方便。 如此这般,经过一年的努力,我院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较去年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相关指标也有了明显提高,全部达标。 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1、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占医师总数的比例 截止2011年底,全院执业医师总数308人,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269人,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但是医院的中医药领军人才比较缺乏,没有“中医药大家”,需要培养医院的中医药领军人才队伍,增强医院的发展后劲。 2、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的比例 全院药学人员为42人,其中中药人员17人,占药学人员总数的比例为%。2011年公开招聘药学人员(西药)1人,占公开招聘总人数的%。 3、指标分析 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占医师总数的比例、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的比例较前继续提高,中医药专业毕业的人员数量继续增加,

评审标准2018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附件7 三级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中医肛肠医院)评审标准(2018年版)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有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与

培训。 第三章专科建设 一、专科建设成效显著,亚专科设置合理,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专科医师应熟练掌握本专科常用中医诊疗技术。 四、专科中医特色突出,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充分利用中医技术方法,优势病种服务量逐年增加。 五、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六、专科综合救治能力较强,独立开展专科常见临床技术,具有专科急危重症及疑难疾病的救治能力,现代诊疗技术应与中医诊疗技术相结合。 七、开展本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 八、有专科研究室,开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专科研究工作,并能将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 第四章临床科室建设

中医药特色指标考核分析.

县中医院 中医药特色指标考核分析 2010年12月我院对全院中医药特色指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如下: 1. 截止2010年12月全院执业医师总数人,其中中医类别人, 占全院临床医师比例 %。 2. 截止2010年12月全院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XX人,其中中药专业技术人员人,占全院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 3. 截止2010年12月全院门诊处方中,中药(饮品、中成药),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例为 %。 分析与改进: 一、部分临床科室中医药人员配备不足,改进意见: 1. 积极申报2011年医院中医药人员的需求计划。 2. 杜绝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进入临床科室和相关科室,扩大中医药人员所占比例。 3. 加大全院两学中人员培训力度,增加投入。 二、加强中医药临床应用。 1. 积极鼓励临床医生开具中药处方。 2. 住院病人增加中医查房(西医人员和中医人员结对查房),为病人开具中药。

3. 提高中医中药在绩效工资中所占比例。

嘉鱼县中医院 中医药特色指标考核分析 2011年12月医院业务院长雷四清带领医务科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对全院中医药特色指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如下: 4. 截止2011年12月全院执业医师总数人其中中医类别人占全院临床医师比例%。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5. 截止2011年12月全院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XX人,其中中药专业技术人员人,占全院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6. 截止2010年12月全院门诊处方中,中药(饮品、中成药),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例为%。 分析与改进: 三、部分临床科室中医药人员配备不足,改进意见: 1、积极申报2012年医院中医药人员的需求计划。扩大中医药人员所占比例。 2、加大全院西学中人员培训力度,增加投入。 四、加强中医药临床应用。 认真落实医院各项发挥中医药特色的鼓励措施。 2011 — 12 — 28

某年中医药特色指标考核分析

**年中医药特色指标考核分析 **年我院对中医药特色指标进行考核: 1、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49%; 2、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54%; 3、领导班子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66.7%; 4、主要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80%; 5、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的比例70%。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院中医药人员配备不足,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偏低,中药人员比例不高,中医医院领导班子、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均达标。 总体看来作为中医医院,中医药从业人员总量不足、结构及其分布不合理。以上大部分数据不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通知要求,**年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为44%,针对以上情况我院已制定相应长期规划,每年结合实际需要,大量招收高学历中医药人才,扩充到我院的人才队伍当中,今年我院招收硕士研究生**人,其中中药硕士**人,今年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较**年提高5%,而中药方面较前有所增长,因为中药人员需求数量有限,波动

范围不会太大,我院正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逐步改善中医药人员比例不足的问题,使中医院真正姓“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老百姓的健康更好的服务。 6、中药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60.04%; 7、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20.12%。 我院中药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比例达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虽然我院中医药人员比例不足,但是我院临床科室负责人大部分是具有中医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很厚实的中医功底,是中医院的中坚力量,我院坚持利用周四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中医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临床大夫的中医水平,我院一些对中医感兴趣的人员曾自发组织“中医论坛”,学习中医经典等相关知识,旨在进一步深化理解中医经典内容,更好地运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用药,中成药应用方便,而且效果不错,很受老百姓欢迎;而中药饮片比例不足,其主要原因: (1)我院中医药人员相对不足,部分临床医生基础薄弱,中医理论不扎实,而开立中药饮片处方需要很深的中医功底,能运用中医理论: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所以中药饮片处方开立不足; (2)我院一部分中医大夫水平有限,不自信,不积极开立中药饮片处方,也是比例不足的一方面原因。 (3)中医药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常见病中药效果很好,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01

xx县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中医药内涵建设,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把我院建成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一、确定我院以中医药为重点方向,创建中医药和谐发展环境。 1、制定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要以中医药特色发展为方向,明确以中医药为发展目标。今后年度工作计划要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制定具体措施和方案。 2、今后医院管理体系中必须建立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考核制度。 二、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有计划配备中医药人才。 1、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按计划配备充足的中医药人员,今后我院引进主要以中医药为主的技术人员,现有进修学习人员主要安排到上级中医医院进修学习,争取在规划内使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大于60%,中药技术人员比例大于60%,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50学时。 2、定期组织医、护、药人员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

技能培训,并熟练掌握各种技能。 3、现有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中医药知识,参加中医药管理培训,医院主要负责人,业务管理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教学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经过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对参加中医药学历提高学习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助和奖励。 三、鼓励中医药项目的开展 1、制定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2、积极鼓励开展医技项目、中医诊疗技术项目,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理疗等,提高其中的绩效分配比例,中药处方、饮片、成药、绩效工资比例与西药处方提高5%。 四、抓好重点科室建设 1、制定并实施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确定2个以上重点病种的专科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重视专科学术经验继承,加强专科人员培养、教育、使用。 2、制定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对中医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中医治疗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 3、加强我院重点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历届领导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历届领导 2018.03局长王国强副局长、党组成员于文明(副局长)马建中王志勇闫树江人事动态·闫树江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不再担任·王志勇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图/简历)曾任领导吴刚李大宁局领导介绍编辑局长:王国强。副局长:吴刚、于文明、李大宁、马建中、王志勇。王国强,男,汉族,籍贯安徽,1955年3月出生于上海。197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2000年获吉林大学人口学专业法学硕士学位。先后在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工作,1983年调到国家计生委,历任秘书处副处长、处长、办公厅副主任、主任、政策法规司司长、计划财务司司长。曾在日本厚生省国立公共卫生学院留学做客座研究员,到河南省焦作市挂职担任市委副书记。2000年12月任国家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2003年3月任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2003年9月任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兼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机关党校校长,2002年6月起兼任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2007年1月任卫生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刚,男,汉族,1953年6月生,山西灵石人,中共党员。1976年12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后,到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工作。1985年7月,调任到卫生部中医司,后到国家中

医管理局工作。1989年5月起,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干部处副处长、处长。1994年9月,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劳动与政策法规司副司长,1998年2月任司长。2002年7月起,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2002年10月,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2004年4月起,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分管医政工作。于文明,男,汉族,1963年6月生,山东单县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随后入天津中医学院研究生部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1988年6月,任中国中医药报社记者、编辑、部门主任。1997年12月,任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主任。2004年4月起,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分管中医药科研工作。李大宁,男,汉族,1953年1月生,吉林永吉人,中共党员。1982年12月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后,到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工作。1986年,任黑龙江中医研究院副院长。1987年7月,调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作,历任科技司交流处副处长、办公室副主任、计划财务司副司长、计划财务司司长、办公室主任、人事与政策法规司司长等。2000年10月起,任局党组成员。2001年11月到2003年10月,被选派至四川省人民政府挂职,任省政府副秘书长。2005年3月起,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分管国际合

医院中医药特色指标定期考核分析模板

中医医院 中医药特色指标考核分析及改进措施 (20 年度) 按照三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要求,医院针对中医药工作的核心指标进行了考核分析,包括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情况、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情况、中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情况、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情况等方面。针对考核分析发现的不足,制定相应改进措施,现对 ? 年度考核分析情况如下: 一、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情况 (一)考核结果 截止 ? 年底,全院执业医师总数 人,其中中医执业医师(含中西医结合类别)人员 人,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 。其中 ? 年公开招聘医师人员 人,其中中医执业医师人员 人,占公开招聘总人数的 。 (二)问题分析 根据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中队伍建设部分“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要求,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人员总数比例需≥ ??,如比例 ???,临床科室(口腔科麻醉科除外)不得招聘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当前我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数为 ,不符合标准。 (三)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

针对科室中医人员比例不达标问题医院采取相应措施,一是继续通过公开招聘,及时补充中医、中西医结合类别的专业人员,招聘中医院校毕业的中医护理人员。二是对新招聘的西医人员,继续加强对其进行中医药及相关知识的培训。三是在省中医药管理局和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支持下,举办或参与各类中医专业培训班。四是鼓励学员拜国医大师及全省的名老中医专家为师,跟师学习,争取在三至五年内为医院培养出一批高级中西医结合人才,使我院拥有一批省级中医药领军人才,为医院今后的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二、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情况 (一)考核结果 截止 ? 年底,全院药学人员总数 人,其中中药人员 人,占药师总数的比例达到 。 ? 年未公开招聘药学及中药学人员。 (二)问题分析 根据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中队伍建设部分“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要求,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总数比例需≥ ??,当前我院中药人员比例数为 ,符合标准,基本满足临床中药学专业需求。 (三)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 随着医院中药特色优势的发挥和中医临床疗效的进一步凸显,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注重应用中医药开展诊疗服务,当前医院中药人员配备数量和比例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师承的认定和新规定范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师承的认定和新规定222.54.177.* 1楼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题新闻发布会实录 蒋健:各位媒体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诸位能够参加今天由卫生部新闻办公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共同举办的有关医政工作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的议题主要系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中医师资格准入管理方面、中医诊疗设备调查工作。主要是围绕这三个议题来进行发布。 蒋健:为此,今天我们请来了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张宗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我们请他们两位给大家介绍和通报有关情况,并且回答各位记者的问题。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蒋健。 现在,发布会正式开始。首先,我们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介绍今天三个议题的有关内容。 许志仁: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先介绍一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关于开展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工作的情况。 许志仁:为了充分发挥中医坐堂医的作用,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日前发布通知,决定开展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工作。试点地区为:河北省石家庄市、辽宁省沈阳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福建省漳平市、江西省南昌市、河南省洛阳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深圳市、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凤翔县。 许志仁:通知明确了试点内容:一是试点地区县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医坐堂医诊所管理办法》《中医坐堂医诊所基本标准》对药品零售企业申请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进行审批。在试点工作期间,中医坐堂医诊所作为医疗机构类别第六部分进行注册。二是对审批合格后设置的中医坐堂医诊所的执业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许志仁:试点工作重点解决下面三个重要问题:一是通过试点对申请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的药品零售企业条件进行探索。申办的药品零售企业中药饮片数量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必须有独立的中药饮片营业区,饮片区面积不得少于50平方米,饮片数量不得少于400种;必须设有独立隔开的诊室,诊室数量最多不超过2个,每个诊所建筑面积不得少于15平方米;聘请中医从业人员必须是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连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年以上。 许志仁:二是中医坐堂医诊所所提供的中医药服务的范围和执业手段,只能开中药饮片,不许开成药、西药、保健品。三是如何加强对中医坐堂医诊所执业行为的监管。由县级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中医坐堂医诊所实施日常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实行信息公示制度。发现有出于经济利益驱动的“大处方”和误导、诱骗就诊者购买药品等现象的,一经查实,将情节向社会公示,并按照规定给予罚款。情节恶劣或经警告仍未改正的,吊销其中医坐堂医诊所许可证。

鼓励使用中医药考核及奖励制度

关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 鼓励和考核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卫生院中医药内涵建设,坚持以中医药并重的办院方向,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把我院建设成功能完善、中医中药特色突出的中西医结合卫生院,我院依照卫生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及中医馆评价标准及评估细则和实施方案,特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 一、确定我院以中医中药并重的发展方向,创建中医中药和谐发展环境 (一)制订发展规划要以中医中药特色发展方向,明确以中医中药发展目标。今后年度工作计划要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西医结合优势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二)今后医院管理体系中必须建立有发挥中医中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中将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西医结台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二、加强中医中药人才培养,有计划配备的中医中药人才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国中医药函[2009]148 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一)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按计划配备充足的中医药人员。今后我院引进主要以中医、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卫生技术人员,现有进修学习人员主要安排到上级中医医院进修学习,争取在今后使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大于20% (二)定期组织医、护、药人员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并熟练掌握各种技能。要求我院全体护理、药学人员系统学习中医中药理论基础知识,提高中医护理工作技能。 (三)根据我院实际,积极争取参加“西学中”培训项目,并要求现有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中医知识,参加中医管理培训教材。医院主要负责人、业务管理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主要负科室责人积极参加中医

中医院中医药特色指标考核分析及改进措(可编辑修改版).

XX中医院 中医药特色指标考核分析及改进措施 (XXXX年) XXXX年,医院针对中医药工作的相关薄弱环节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些成效,也使相关中医药特色指标有了明显提高,达到了相关标准要求,使医院的中西医结合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 一、医院推进中西医结合工作采取的措施 1、医院公开招聘了13名硕士研究生,其中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人员6人;为引进的肛肠科、皮肤科、肾病科、脑病科、药剂科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办理了正式调入手续,并作为专家聘为所在科室的负责人。 2、针对全院西医人员,在XX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承办了全省“三部六病”和“西学中”培训班,加强了西医人员(尤其是近来招聘的西医人员)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工作;建立了X个国家级“名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室”,开始了“师带徒”的工作,开创了医院中医药临床人才培养工作的先河。 3、开设了多个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病门诊”;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的“中医临床路径”,结合本科特色,制定了医院各专业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并在临床工作中实施;鼓励中医药科研的立项。 4、加强对中西医结合工作的考核,将中药饮片使用情况纳入了医疗质量考核内容中,提高了全院医师对使用中药饮片的重视程度。

5、各科制定了本专科优势病种的“经验方”,医生基本掌握开“经验方”的要求,基本能够正确使用“经验方”。 6、继续补充中药品种,增加了中药颗粒剂和小包装饮片,使患者有更多的选择,服药也更加方便。 如此这般,经过一年的努力,我院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较去年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相关指标也有了明显提高,全部达标。 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1、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占医师总数的比例 截止2011年底,全院执业医师总数308人,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269人,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87.33%。但是医院的中医药领军人才比较缺乏,没有“中医药大家”,需要培养医院的中医药领军人才队伍,增强医院的发展后劲。 2、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的比例 全院药学人员为42人,其中中药人员17人,占药学人员总数的比例为40.47%。2011年公开招聘药学人员(西药)1人,占公开招聘总人数的7.14%。 3、指标分析 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占医师总数的比例、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的比例较前继续提高,中医药专业毕业的人员数量继续增加,“西学中”人员中西医结合临床能力有所提高,这些对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4、下一步需采取的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8年国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8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国卫基层发[2018]18号 【发布部门】60321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8.06.13 【实施日期】2018.06.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8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项目工作的通知 (国卫基层发〔2018〕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财政厅局、中医药管理局: 现就做好2018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抓好工作落实 (一)明确工作任务目标。2018年,各地要继续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12类项目(以下简称12类

项目),在完成2017年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着力提高工作质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弄虚作假,合理确定农村地区乡村两级任务分工,把各项任务抓实抓好。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和健康素养促进两个项目具体工作部署另行通知。 (二)做好年度重点工作。 1.稳妥推进基层高血压医防融合试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经在贵州、云南2省开展基层高血压医防融合试点,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培训。今年将选取积极性高、工作基础好的省份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各地要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培训,遴选工作基础好、信息化水平高的1-2个县(市、区)开展基层高血压医防融合试点工作,重点在医防融合服务模式、激励机制、健康教育方式、信息化应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请各地于6月30日前将本省(区、市)确定的试点县(市、区)名单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备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组织人员加强对试点地区的指导,并在年末遴选一批创新举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积极开展基层糖尿病医防融合管理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经组织人员研究制订《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于近期印发,请各地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指南》的重

中医药特色指标考核

河津市中医医院 2019 年中医药特色指标考核分析 能更好地促进我院永葆“中医”本色,让中医药更好地占一方阵地,更好地为广大群众健康服务。我院把中医药服务数量和质量放在了考核的突出位置。每半年进行考核,要求中药处方占处方 总数 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30%,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10%。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 业医师总数比例≧60%,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60%。 指标考核: 一、截止 2019 年 12 月全院执业医师总数 30人,其中中医 类别 23 人,占全院执业医师比例76.6%,达标,比去年增长8%。 二、截止 2019 年 12 月全院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6 人,其中中药专业技术人员5 人,占全院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83.3%, 达标。 三、截止 2019 年 12 月,我院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 中成药)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为 85 %, 达标,比去年增长8%。 四、截止 2019 年 12 月,我院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处方 占门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为 17. 49%, 未达标,比去年增长 6%。 五、截止 2019 年 12 月,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 30. 65%,达标,比去年增长 7. 6%. 分析改进: 一、人才队伍改进措施:

1、中医执业医师比例增长,中药学人员比例达标,但还是 继续引进中医药类别的人才为主, 2020 年计划引进有中医药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 2-3 名,进一步优化中医药人员结构。 2、全院临床科室西医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和西医学中医学习中 医药知识,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中医培训的学习,医院在学费上给予报销。 3、鼓励已获得中医大专以上文凭的西医执业医师申报中西医 结合类别专业职称,医院在申报职称上予大力支持,在聘任上优先。 二、中医药特色体现改进措施: 1、中药饮片处方占门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为 17. 49%, 未达标,但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了 6%。 2、其它的体现中医药特色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但仍制定改 进措施。 鼓励和考核措施 1、中药饮片处方数小于 30%的中医师个人,按每降低 1%处罚 10 元。 2、年终绩效考核中对科室开展中医特色项目及中医适宜技术 进行加分。 3、外出进修、学习同等条件优先选派中医类别从业人员。 4、年终对中药饮片使用率较高的科室及个人给予表彰。 5、医师每开一张中药饮片处方按 1 元/人次给予奖励。 6、所有医务人员每新开展一项非药物诊疗技术年终奖励200 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名单

附件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名单序号单位项目名称类别专科/病 1、江苏省中医院肾病科中医专科 2、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中医专科 3、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中医专科 4、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中医专科 5、南京市中医院多发性脑梗死中医专科 6、苏州市中医院骨伤科中医专科 7、扬州市中医院肿瘤科中医专科 8、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外结核病中西专病 医结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 重点专科(专病)入选建设项目名单 序号单位名称申报项目名称申报类别专科/病 1 江苏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中医药专科 2 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中医药专科 3 江苏省中医院眼科中医药专科 4 江苏省中医院外科(疮疡)中医药专科 5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中西医结合专科 6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中西医结合专科 7 常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中医药专科 8 常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药专科 9 无锡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中医药专科 10 无锡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中医药专科 11 徐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中医药专科 12 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烧伤科中西医结合专科 13 南京市中医院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专病 14 连云港市中医院脑血管科中西医结合专科 15 南通市中医院风湿专科中西医结合专科 16 苏州市中医医院脾胃专科中医药专科 17 盐城市中医院肿瘤科中医药专科 18 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中医药专科 19 南通市中医院蛇伤科中医药专科 江苏省中医重点临床专科(第一、二、三批)

1、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男科、心内科、妇科、眼科、推拿科、 针灸科、普外科、呼吸科、血液科 2、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心内科、妇产科 3、南京市中医院:骨伤科、针灸科、脑血管病专科、妇科 4、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疠科 5、无锡市中医院:肿瘤科、骨伤科、心脏科 6、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科、烧伤科 7、江阴市中医院:皮肤科 8、江阴市中医肝胆病外治医院:中医肝病 9、徐州市中医院:肛肠科、针灸科、心内科 10、常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骨伤科、肿瘤科 11、常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耳鼻咽喉科 12、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 13、苏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消化科 14、昆山市中医院:消化内科 15、南通市中医院:消化科 16、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 17、泰州市中医院:眼科 18、姜堰市中医院:骨伤科 19、盐城市中医院:儿科、消化内科 20、连云港市中医院:脑血管科 江苏省中医重点临床专科(第四批)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鼓励和考核制度 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现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如下: 一、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的措施 1、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目标。 2、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3、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中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二、人员配备 1、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配备充足的中医药人员。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和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及技能岗位培训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的比例不低于60%。原则上临床科室执业医师中至少有60%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手术室除外)。对取得中医中药本科学历及考取中级职称以上者,医院给予300—500元奖励。 2、按照省、市对医院管理年整改意见的安排,全院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领导班子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要求不低于60%。医院主要负责人、业务管理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科室的主要负责人要经过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管理人

员培训中医药人员比例应占60%以上。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或系统接受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比例应达到60%以上。医院调整科室负责人,使之符合相关规定。没有完成中医药基础知识培训课程者,扣发当月奖金。 三、临床科室建设 不断完善中医诊疗科室,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医教股定期组织全院对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临床常见中医优势病种的培训学习,并制定改进措施。不达标者,扣发个人10%绩效奖金。 四、重点专科建设 制定并实施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确定2个以上重点病种的专科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重视专科学术经验继承,加强专科人员培养、教育、使用。 五、中药药事管理 中药房按照《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逐步规范鼓励,严格执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积极推广小包装中药饮片,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六、中医药文化建设 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文件要求,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医院宗旨等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在建筑风格、内部装饰、医院标识等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体现中医药文化,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体质辨识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出台 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制订工作2006年6月正式启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编制完成。标准共分为范围、术语和定义、中医体质9种基本分类和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附录(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表)5个部分。中医体质学者根据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人体体质进行了分类,制订出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应用了中医体质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心理测量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体质专家、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多次讨论论证而建立,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可行性.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平和质 (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 (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 (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 (D型)

中医考核指标实施细则

中医药工作考核指标实施细则 为大力推动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优势作用,推动我县中医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考核工作,制定本细则。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政策保障的原则,遵循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体制机制。强化中医药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为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和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通过考评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县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加强中医队伍建设,突出中医特色和服务能力,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二、考核范围及周期 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考评工作1年作为一个周期,分为每月、每季度、半年作为周期内阶段性考评,年终考核为一个周期的最终评价。 三、考核内容 1、医疗机构中长期发展规划能够体现以中医药服务和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考核县中医医院)。 2、医疗机构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并落实到位(考核各医疗单位、村卫生室)。 3、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医院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为重要指标(考核各医疗单位)。 4、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根据机构的等级和规模合理配备中医药人员(考核各医疗单位)。 5、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中医科和中医药房,命名符

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考核各医疗卫生单位)。 6、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考核县中医医院)。 7、积极推广使用省市县公布的院内中药制剂(考核各医疗单位、村卫生室)。 8、医院宗旨等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考核各医疗单位、村卫生室)。 9、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和文化范围(考核各医疗单位、村卫生室)。10、重视本专科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开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加强专科学术继承人培养(考核各医疗单位、村卫生室)。 11、加强人员中医药知识学习,积极实施“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的活动(考核各医疗单位)。 12、积极创建申报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并通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 (国中医药发〔2008〕12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加强中医医院管理,现就规范中医医院名称和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名称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中医医院名称 (一)中医医院命名应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 1.中医医院名称由通用名和识别名组成. 2.通用名一般应在"医院"前加注"中医"等字样.如识别名中含有"中医"等字样,或举办单位是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研究机构, 或含有中医专属名词的,通用名前可不再加注"中医"等字样.例如,"××医院"是"××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医院"即可用"医院"作为其通用名称. 3.识别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体现地域或举办人, 内容可包含行政区划名称(或地名),举办单位名称(或规范简称),举办人姓名,与设置人有关联的其他名词;第二部分体现医院具体性质,内容为中医学专业(学科,专科)名称,诊疗科目名称,诊疗技术名称,或中医专属名词.识别名中,第二部分-1- 可以省略,如"××省××市中医医院".识别名中如含有第二部分, 应符合中医药理论和专科专病命名原则, 如"××省××市整骨医院", 原则上不得采用西医专属名词. (二)中医医院名称出现下列情况的,须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准: 1.中医医院识别名称中使用"中心"字样的,或以具体的疾病名称作为识别名称的. 2.中医医院以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命名,或加挂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临床实习医院名称的. (三)中医医院不得同时使用中西医结合医院名称. (四)中医医院名称中不得使用含有"疑难病","专治","专家","名医""祖传"或者同类含义文字的名称以及其他宣传或者暗示诊疗效果的名称. (五) 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进行所有权改造后, 不再属"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原名称中的行政区划名称需进行相应变更. 二,关于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名称 (一)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名称应体现中医特点,首选中医专业名词命名.临床科室名称应规范,采用疾病名称或证候名称作为科室名称时,应按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和相关规范命名. (二)临床科室命名可采用以下方式: 1.以《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中医专业命名,如内科, -2- 外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肿瘤科,骨伤科,肛肠科,老年病科,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 急诊科,预防保健科等. 临床专业科室名称不受《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限制,可使用习惯名称和跨学科科室名称等. 2.以中医脏腑名称命名,如心病科,肝病科,脾胃病科,肺病科,肾病科,脑病科等. 3.以疾病,症状名称命名,如中风病科,哮喘病科,糖尿病科,血液病科,风湿病科,烧伤科,疮疡科,创伤科,咳嗽科等. 4.以民族医学名称命名,如藏医学科,蒙医学科,维吾尔医学科,傣医学科,壮医学科,朝医学科,彝医学科,瑶医学科, 苗医学科等. 5.门诊治疗室原则上应以治疗技术或仪器设备功能命名, 如导引治疗室,穴位敷贴治疗室等. (三)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名称不得含有"中医", "中西医结合", "西医"字样,不得使用含有"疑难病","专治","专家","名医""祖传"或者同类含义文字的名称以及其他宣传或者暗示诊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