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的概念

合集下载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方式.doc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方式.doc

物种的概念与形成方式一、物种的概念物种(species)是自然界中实际存在的生物群体单位。

但生物界中物种的划分不是通过条件(特征)集来进行逻辑分类所能完成,而是必须进行综合的分析。

实际上给物种下一个在理论上合乎逻辑性、在实际应用上又方便有效的定义是极其困难的。

对物种概念的定义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早在17世纪,John Ray(1868)就认为物种是一个繁殖单元。

林奈(Linne , C. von,1750)进一步提出,物种是由形态相似的个体组成,同种个体间可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可育后代;而异种个体间则杂交不育。

达尔文提出,种是显著的变种,是性状差异明显的个体类群。

杜布赞斯基(Dobzhansky,Th.)认为,物种是享有一个共同基因库、能进行杂交的个体的最大的生殖群落。

迈尔(Mayr, E. ,1982)给物种下了一个定义:物种是由种群所组成的生殖单元(和其它单元在生殖上隔离着),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地位。

陈世骧(1987)对此定义作了补充:物种在宗谱上代表一定的分支。

尽管很多学者对物种的概念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但都忽视了营无性生殖的低等生物,这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综合各学派的观点,物种的划分应综合考虑如下一个方面的内容:(一)形态学标准主要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方面的差异进行物种的划分。

在分类学上这仍然是常用的标准。

这种分类方法方便易行,但标准难以统一,因而会出现划分结果不一致现象。

(二)遗传学标准理论上是指以群体间的遗传组成方面的差异、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方面的差异以及由遗传原因导致的生理生化方面的差异等作为标准,实际操作上是以能否进行杂交以及杂种后代有否繁殖能力作为标准,也即生殖隔离标准,这是区分不同物种的重要标准。

这方面的标准已经发展到分子水平。

凡能够进行杂交而且产生能生育的后代的个体或类群,就属于同一个物种;凡不能进行杂交,或者能够进行杂交但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的个体或类群,则属于不同的物种。

物种的名词解释

物种的名词解释

物种的名词解释物种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和遗传特性,能够自由繁殖且能产生育种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在整个生物界中,各个物种之间通过繁殖隔离而保持自身的特性和独立。

物种的概念最早由卡尔·林奈提出,并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根据现代生物学的定义,一个物种被认为是能够互相繁殖并在自然状态下产生育种后代的个体群体。

这一概念非常重要,因为它是生命多样性研究和物种分类的基础。

物种的定义和识别主要依靠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形态学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生物个体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来确定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生理学方法着重研究生物个体的生理特点,例如对其生殖系统、代谢和动物行为等进行分析,以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分子生物学方法则通过比较物种之间的基因序列来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而确定其是否属于同一物种。

虽然物种的定义和识别方法有所不同,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物种是由具有相似形态、生理和遗传特性的个体组成的群体,这些个体能够自由繁殖,产生育种后代。

物种概念的建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和进化过程。

物种的概念在生物分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分类学是关于生物组织和分类的科学,通过对生物个体的外观、解剖构造、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等特征进行归类,以便更好地了解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

物种是生物分类学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在构建生物分类系统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物种的形成主要通过进化过程实现。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和改变的基本驱动力,它推动着物种在环境变化中的适应和演化。

物种的形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地理隔离和生态分化等。

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障碍(如山脉、河流等)而使得同一个物种的个体分隔开来,导致不同的亚种逐渐形成。

生态分化则是指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由于不同的生境和资源利用策略,而使得同一个物种的个体在适应环境中产生差异。

物种的存在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基本概念

生物多样性基本概念
爆发式物种形成 (Sudden speciation)
2 物种形成的步骤
地理隔离 生物在原分布区是没有阻止个体间交流的障 碍的。生物有不断扩展其分布区的趋势, 可能在进入新分布区形成地理上的阻隔
独自进化 环境的差异可能导致生物独自进化
生殖隔离 进化所形成的生殖隔离使得新种形成
3 异域性物种形成
止异种交配的有效机制。
兰科植物花多样性
配子不亲和: 配子不亲和导致合子不能形成。 这方面的例子较多,植物界也有类似反应, 主要表现为一些种的花粉粒不能在其它物种的柱 头上萌发。这类现象有时也叫做“生理隔离”。
(2) 合子后隔离机制
合子无生活力 杂种个体不育
马与驴杂交产生的骡子就是其中一例 杂种个体生活力低
物种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的机制是什么?
二 物种形成 (Speciation)
物种形成的含义* 概念:一个物种
内部分异而产生 新种的过程,称
为物种形成。
(一)物种形成机制
1 隔离机制(Isolation)
(1) 隔离机制的提出: “隔离机制”一词首先是由Dobzhansky (1937)
提出的。
• Mayr (1970):“物种就是彼此能相互交配的自 然群体集群,集群间则表现出生殖隔离”
共同点:将生殖隔离作为区分物种的重要标准
生物学物种定义的局限性
没有尺度标准。Βιβλιοθήκη 仅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异交生物。它既不适用 于单纯无性繁殖的生物,也不适用于雌雄同体自 交的生物。
没有区分物种的形态学标准。 对于从事保存标本 和分类工作的古生物学家或分类学家来说,生物 学物种定义没有用。
----无法形成合子
(2)合子后隔离机制 杂种无生活力或过衰弱 杂种不育 杂种衰弱

物种与物种的形成进化生物学

物种与物种的形成进化生物学

3
Evolutionary Biology
(二)物种的标准
1、形态学标准:
2、遗传学标准:根据遗传学理论来认识物种,物种被 定义为互交繁殖的群体,共有一个基因库。“生殖种”、 “生物学种”
遗传学标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应用有局限性
(2)对无性生殖的生物不适用
(3)生殖隔离并非区分物种的决定性指标:形态上差 异很大,完全异地分布的某些群体,尽管它们之间的杂 种完全可育,仍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物种。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volutionary Biology
不同时期、不同学科学者的物种概念
?非时向的物种概念:不考虑时间因素的物种,现存生物分类 ?时向种概念:考虑时间向度,现存+地质历史上生存过的物种
时间时种向:种指一个物种在其生存时间内所包含的所有生物个体。 当一个物种随着时间而进化改变,其后裔表现型进化达到可以 明显区别于祖先时,就可以归属为一个新的时间种
?隐种:又称为姊妹种(sibling species),相互间在外部形 态上极为相似,但相互间又有完善的生殖隔离。
8
Evolutionary Biology
?现代遗传学对物种结构中的各种等级单元,在遗传上距离 进行了定量的测定。
?对昆虫、甲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很多蛋 白质的比较研究发现,当两个个体、两个群体、两个亚种和 两个物种进行比较时,遗传差别增加的尺度是有规律性地逐 渐加大。
?杂种体败育
?子二代或者回交杂种的全部或者部分不能存活或者适 应性低劣,是生殖隔离的最后一道屏障。
各种隔离使各个隔离种群各有较强的遗传稳定性,以 保证在自然选择下各自按着与环境相适应的方向发展
19

生物学之物种形成

生物学之物种形成

26.2 物种形成的方式
11
2、生殖隔离与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条件下,两个群体遗传差异得以累积,但并一 定导致生殖隔离。
自然选择推动产生生殖隔离 两个群体已高度适应不同的生态位,杂交后代可能对哪
一种生态位都不是很适应,为避免浪费配子,自然选择将 淘汰那些两个群体彼此间没有生殖障碍的个体,保留彼此 间有生殖障碍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从而使生殖障碍基因累积,最终形 成完全的生殖隔离机制。
26.1 物种概念
8
三、物种的不连续与连续
空间上的不连续 基因重组增大变异 群体遗传结构保持相对稳定
时间上的连续 每一个类群的物种都有共同的祖先
General Biology
26.2 物种形成的方式
9
一、地理隔离条件下的物种形成
1、物种形成需要隔离 新的环境条件下,迁徙群体的遗传结构、表型性质、生 态位等方面开始出现新的适应性。
26.2 物种形成的方式
几百代或上千代的时间,如果用生物学时间衡量,是 缓慢的过程;如果用地质年代衡量,是非常短暂的过程。 因此,相对于长达数百万年的物种历史,新物种看来是 突然出现的。
多数物种总的历史符合点断平衡模式,但这个模式中也 可能包含了渐进变化的阶段。因此,渐进模式和点断模式 对于解释化石记录都是有用的。
General Biology
26.2 物种形成的方式
点断平衡模式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生 物学现象:物种的进化性变化并非是 匀速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生物进化的历史 上没有渐变的物种形成。
事实上,只要有一定强度且稳定的 选择压力,经过几百代或上千代就可 以完成符合渐进模式的物种形成过程。
19
General Biology

生物水平的物种概念及其案例分析

生物水平的物种概念及其案例分析

生物水平的物种概念及其案例分析在生物学中,物种概念是一个基本概念。

但是,这个概念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和讨论。

不同的学者对物种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从生物水平出发,探讨物种概念和其案例分析。

一、生物水平与物种概念生物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生命。

从微观到宏观,不同的生物水平可以分为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等。

其中,物种是生命体系中最基本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生物水平,很多研究都以物种作为单位进行。

物种概念是对物种进行定义和分类的一个概念。

物种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但是至今仍然没有一个能够被所有学者普遍接受的定义。

从传统的形态学定义到现代的基因型定义,物种概念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然而,基于不同的物种概念,存在很多对同一生物实体进行分类的不同方法,这导致了物种概念的争议。

二、物种概念的种类及其优缺点1. 形态学物种概念形态学物种概念是最古老的物种概念之一。

其定义原则是:物种是一些共同具有形态特征的群体。

这种概念主要在分析植物和有机体中使用。

优缺点: 优点是该概念易于应用和理解,可以基于形态特征对物种进行直接分类。

缺点是该概念过于依赖形态特征,在分子水平上很难区分不同的物种,被认为是钩稽概念。

2. 生态学物种概念生态学物种概念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使用了环境、地理和生态学特征对物种进行定义和分类的概念。

生态学物种学家对于复杂生态系统的描述和认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优缺点: 优点是,该概念提供了更全面的生态信息,能够在生态系统中对物种进行更精确的分类。

缺点是,该概念使用的定义有些模糊,不能准确地制定分类实践。

3. 生殖隔离物种概念生殖隔离物种概念是由生殖隔离现象来定义一个物种。

在自然界中,一些生物种群中的个体因为隔绝原因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而导致生殖隔离现象的出现。

因此,当两个群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时,便可以认定为两个不同的物种。

优缺点: 优点是该概念能够考虑基因交流的重要性,并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生物特征来定义物种。

生物界的亚界分类和物种概念

生物界的亚界分类和物种概念

生物界的亚界分类和物种概念生物界是指所有生命体组成的庞大社区,其中各种生命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在这个社区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种形态各异的生物,它们彼此之间相互竞争、合作或者互利互补。

而在这些生物中,分类和物种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物界。

亚界分类生物界可以分为五个主要的大分类: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古菌界。

而这五个主要的分类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许多亚界。

动物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亚界:- 无脊椎动物亚界:包括有孔动物、腔肠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脊椎动物亚界: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

植物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亚界:- 裸子植物亚界:包括银杏、松树、柏树和云杉等;- 被子植物亚界: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等。

真菌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亚界:- 拟菌亚界:包括棱盘菌、球菌、树霉和耳霉等;- 真菌亚界:包括子囊菌、担子菌、角菌和霉菌等。

原生生物界包括以下几个亚界:- 真核生物亚界:包括缓步动物、小核生物、泛鞭毛虫和滑动鞭毛虫等;- 古菌亚界:包括极端嗜热菌和极端嗜盐菌等。

物种概念物种概念是指对一个生物群体的定义。

在生物学中,物种概念有多个,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生态种概念和生物学种概念。

生态种概念认为,一个物种是由相互独立的生态位形成的群体。

而生物学种概念则认为,一个物种是具有相同基因组和能够相互繁殖的个体集合。

在现代生物学中,物种的定义被广泛认为需要满足以下一些条件:- 个体之间具有足够的相似性;- 这些个体能够相互繁殖;- 繁殖后代之间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这个群体能够在一定环境下生存并繁衍后代。

总结亚界分类和物种概念是生物学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亚界分类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物界,而物种概念则帮助我们界定和理解不同的生物群体。

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

什么是物种?

什么是物种?

什么是物种?作为生命科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物种一直备受关注。

物种是指具有相同形态、生理特征和遗传结构,可以通过繁殖产生后代的群体。

但是,如何定义物种和如何识别物种之间的差异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以下为你科普什么是物种及相关内容。

一、物种定义的历史自然界中的物种繁多,当人们想要系统地研究它们时,就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在分类时,人们第一次定义并使用了物种这个概念。

物种定义的概念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古代的人们通过解剖、比较等方法来识别生物,将它们分类并命名。

在18世纪,瑞典人卡尔·林奈完善了古代分类学的方法,并定义了现代的生物分类方法。

在他的分类体系中,物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元。

二、物种定义的争议17世纪和18世纪时,生物学家们开始对物种定义的概念提出疑问,并开始尝试寻找新的分类方法。

19世纪中叶,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理论,认为物种是不断进化和演变的产物。

他认为,物种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因此,一些生物学家提出了许多更加开放的定义,认为物种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分类单元。

三、物种划分的方法在生物分类学中,物种的划分是一项关键的工作。

人们通过形态、遗传、细胞结构等多种方式来定义物种。

其中,基因居于重要的地位。

生物学家们发现,通过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能够很好地判断它们之间的差异。

此外,形态学也是划分物种的重要依据。

四、物种的维持和保护物种是一个复杂的共生系统,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物种的维持和保护意义重大,它们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环境污染、森林砍伐、过度的开发等原因,许多物种正处于灭绝的边缘。

我们需要意识到,保护物种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行为。

我们应该多关注生物多样性,促进环保理念的传播。

总结物种定义一直是一个争议性的问题,不同分支的科学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定义。

但是,无论如何,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物种是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动。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隔离与物种的形成》课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隔离与物种的形成》课件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A.使种群间的个体互不相识 B.使不同种群各适应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C.使种群间雌雄个体失去交配机会 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
并朝着不同的方向演变
D.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 并朝着不同的方向演变
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
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 )
物种大都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非常感谢您的收看
教学课件
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 )
对象
原因
结果
地理 同种生物 隔离
高山、河流、 使种群间不能
海洋等自然条件
的阻隔
发生基因交流
生殖 隔离
不同种生物
不同物种间 基因库差别很大
不能交配或 交配后不能 产生可育后代
以( 自然选择学说 )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 本观点是( 种群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 化的实质在于种群( 基因频率 )的改变。
( 突变和基因重组 )、( 自然选择 )及( 隔离 ) 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 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 突变和基因重组 )产生生物进化 的原材料,( 自然选择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 )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形成的比较常见的方式: 地理隔离
地理隔离
长期
阻断基因交流
在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作用下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发生改变
种群的基因库出现差异
通过长差期异地进理一隔步离加而大实现生殖隔离, 是否是新物种形成的唯一方式呢?
生殖隔离
新物种形成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生殖隔离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6 物种的形成

26 物种的形成
许多植物的根因与真菌共生而获得更大的表面
积,这种共生体的双方是互惠的,植物供应真菌以光 合产物,真菌帮助植物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这种 共生体称为菌根。
理分布上是连续的。

所谓“分布区相邻” 是指形成不同种的原群体之间
有不完全的地理隔离。

不重叠种形成过程通常是长时间的,不可能自始至
终直接观察到。

这种物种形成方式的提出,多半是根据间接的证据,
例如不完全种(族、亚种或半种)的存在,某些生
物种的地理分布等。

一些大洋中的群岛对于某些陆地生物来说是不重叠

已知普通小麦是由斯卑尔脱小麦通过一系列基因突
变而衍生的,因此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现在栽培小
麦的形成过程。


早就注意到地理因素在种分歧和种形成中的作用。
P.M.哈蒙德1981年将与种形成有关的地理因素
区分为13种情况,并归纳为4种模式
(见表物种形成的4种模式)。

区分种形成方式主要依据群体初始分化和生殖隔离 完成过程中的地理分布情况,至于生殖隔离完成 (种形成过程结束)以后地理分布情况则并不重要。

B、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
s(黑色) 95%

C、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子 D、克隆羊多利
骡子是否能产生后代?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紊
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你知道为什么骡子是不可育的吗?
骡子是一个新物种吗?
26.2.2 彼此独立发生的相似的物种形成
26.1.2 生殖障碍造成物种分离
合子前障碍有四种:
1.不同物种在生殖时间(季节或一天的 时间)上的差异阻止了彼此间的交配。 2.不同物种因为生活在不同的生境中, 不能相互交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7.2.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课件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7.2.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课件1

方向
资料
筛选
认知
高效学习模型-学习的完整过程
消化
固化
模式
拓展
小思考
TIP1:听懂看到≈认知获取; TIP2:什么叫认知获取:知道一些概念、过程、信息、现象、方法,知道它们 大 概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而这些东西过去你都不知道; TIP3:认知获取是学习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为啥总是听懂了, 但不会做,做不好?
什么是学习力-含义
管理知识的能力 (利用现有知识 解决问题)
学习知识的能力 (学习新知识 速度、质量等)
长久坚持的能力 (自律性等)
什么是学习力-常见错误学习方式
案例式 学习
顺序式 学习
冲刺式 学习
什么是学习力-高效学习必备习惯
积极 主动
以终 为始
分清 主次
不断 更新
高效学习模型
高效学习模型-学习的完整过程
好像天天在玩, 上课没事儿还调皮气老师, 笔记有时让人看不懂, 但一考试就挺好…… 小B
目 录/contents
1. 什么是学习力 2. 高效学习模型 3. 超级记忆法 4. 费曼学习法
什么是学习力
什么是学习力-你遇到这些问题了吗
总是 比别人 学得慢
一看就懂 一 做就错
看得懂,但不 会做
总是 比别人学得差 不会举一反三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 定向改变,其结果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但 新物种的形成说明生物进化了。
•2C.o利nt用en所t 学知识 尝试构建本学案 三维知识体系。
返 回
【学习力-学习方法】
优秀同龄人的陪伴 让你的青春少走弯路
小案例—哪个是你
忙忙叨叨,起早贪黑, 上课认真,笔记认真, 小A 就是成绩不咋地……

物种-种

物种-种

种(Species)或称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后一级,在属之下。

较为笼统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不同,并能够交配繁殖的相关的生物群体。

以演化生物学家恩斯特·麦尔(Ernst Mayr)的定义来说,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

”[1]昆虫学家陈世骧(1978)对物种所下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所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2]。

在分类学中,一个物种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双名法名称[3] 。

该名称使用斜体印刷,手写时则加上底线;属名首字母大写,属名之后紧跟一个唯一的形容词,这个词称为种小名或种加词,其首字母不可大写。

只有完整的双名制名称才称为“种名”,而非仅仅是双名制名称的第二个部分。

例如人的种名叫Homo sapiens(智人),而不是sapiens。

物种的定义:常是指一类形态和遗传组成相似的生物群体,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之间在自然状态下能产生正常后代。

以下是其他方式的物种定义:形态学种(morphological species)是一群在外观上不同的生物,例如我们可以分辨出鸡和鸭,因为它们长着不同形状的喙,而且鸭子的足有蹼。

在有记录的历史之前,物种就已经像这样定义了。

尽管受到不少批评,形态学种的概念仍然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物种概念,而且在生物学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植物学中,而且此概念对于无性生殖的生物体也可以适用[4]。

生物学种(biological species)或隔离种(insular species)概念把物种定义为一组能够或潜在能够相互培育的生物。

对于研究现存高等生物,如哺乳类、鱼类和鸟类的科学家来说,这不失为一种简洁的表达方式;但对于不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这个定义是毫无意义的。

它把互相配育在理论上的可能性和种群间基因流动的可能性区分开来。

物种是什么意思

物种是什么意思

物种是什么意思
物种概念普遍存在于生物学和生态学,是用于归类有机体的术语。

物种(species)是一个具有定义明确的生物学类别,它定义两个通常可以生育后代的
群体中的相互交配物种。

它们可能存在大量的交换物种,但它们一般不能够混合。

物种之间常常以彼此之间不允许过度杂糅,又叫做繁殖隔离,以保持它们的遗传特征不受外界影响,尽可能保持稳定性。

从生态角度来看,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们通常代表着一种
具体的生活形式,可以建立在生态系统中的特定层次上,它们能够非常大程度上影响周围的其他生物。

例如,鱼类是在大型水域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重要物种,它们能够把水域环境中的所有元素组合在一起,进而影响其他物种的分布状况。

此外,物种的概念还常常涉及到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保存问题。

近些年来,人类
发展活动对动物物种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包括动物的捕杀、对其环境的破坏、对其生活习性的干扰等等。

因此,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有力的保护措施,包括制定保护动物物种的法律和政策,针对栖居区进行保护和修复,阻止物种滥用等等。

总之,物种是一个有意义的生物学概念,它不仅体现了动物之间不同的细微差别,也暗示了动物对环境的不同影响。

对于现今的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来说,物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保护保留我们珍贵的物种,才能真正做到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和维度稳定之道。

物种的概念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物种的概念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物种的概念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物种的概念进行基本介绍和背景说明。

可以使用一些通用的定义和概念来引导读者对物种的认识,并介绍物种在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写作例子:文章1.1 概述物种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单位,也是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学科中的重要概念。

物种定义的准确性和清晰性对于科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物种的概念定义及其在相关领域中的重要性。

物种的定义涉及到对生物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划分。

根据经典的生物学定义,物种是指具有相同形态特征、能够进行交配繁殖并能够产生具有繁殖能力后代的一组个体。

这个定义强调了生物个体之间的生殖隔离和后代繁殖能力,从而确保了物种的独特性和连续性。

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物种的定义也在不断演化和修订。

现代的物种定义综合考虑了形态、基因组、行为和生殖等特征,旨在更精确地描述和区分不同的物种。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如DNA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为物种识别和分类提供了更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手段。

物种的概念和定义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准确识别和理解物种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至关重要。

物种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们在生态过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同时,物种的灭绝和减少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物种的定义和概念的准确把握,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物种概念的定义要点、物种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及物种的重要性。

通过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物种概念的理解,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总结起来,物种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单位,对于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种的定义和理解对于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管理至关重要。

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步探讨物种的定义要点、其重要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加深对物种概念的认识和认识。

物种的概念——精选推荐

物种的概念——精选推荐

物种的概念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物种(species)的定义是指个体间实际上能相互交配或可能相互交配,而产生可育后代的自然群体。

不同物种的成员在生殖上是彼此隔离的,这是群体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上述定义的本质在于,同一物种的个体享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库,该基因库不与其他物种的个体所共有。

由于生殖隔离(reproductive isolation)不同物种具有互不依赖的、各自独立进化的基因库。

Dobzhansky认为:物种是彼此能进行基因交换的群体类群,在自然界,类群间的基因交流被一种生殖隔离机制或几种生殖隔离机制的组合所阻止。

总之,一个物种是最大的孟德尔群体。

因此,遗传学上以生殖隔离的标准所鉴定的物种,同经典分类学的形态学上种的概念是有所不同的。

物种是进化分歧过程中的一个动态实体,而不是一个静态的单位。

一旦当一个可以或可能进行杂交繁育的孟德尔群体的系列,分成两个或更多个在生殖上隔离的系列时,物种就形成了。

即生殖隔离的发生构成了物种形成过程的重要因素。

生殖隔离机制(reproductive isolation mechanism,RIM)是生物防止杂交的生物学特性。

生殖隔离机制可分为两大类:合子前RIM(prezygotic RIM)阻止不同群体的成员间的杂交,因而阻止了杂种合子的形成;合子后RIM(postzygotic RIM)是一种降低杂种生活力或生殖力的生殖隔离。

这两种生殖隔离最终达到阻止群体间基因交换的目的(表17-25)。

合子后RIM的生殖浪费大于合子前RIM。

合子前RIM中的配子隔离(gametic isolation)也会产生生殖浪费,因为当配子不能形成成活的合子时,配子的浪费就成为必然结果。

行为隔离(behavioral isolation)中的不成功的求爱会带来某些能量的浪费或是在不成功的交配中(一种机械隔离,mechanical isolation)浪费了能量。

但是自然选择能够促进已被合子后RIM的群体发展合子前RIM,只要群体处于同一地区,就有形成杂种合子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种即种(Species),不同专业的生物学家对物种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分类学是依据表型特征识别和区分生物的基本单位。

现代遗传学则把物种定义为: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群体。

生态学家则认为,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不同物种占有不同的生态位。

如果两个物种以相似的方式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它们必定会发生竞争和相互排斥,其中必定有一个获得相对的胜利;如果一个物种的种内发生变异,占据了多个生态位,那么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就意味着新种的生成。

陈世骧认为:种是由种群所组成的生殖单元,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生境,在系谱上代表一定的分支。

这个定义包括种的四个标准:种群组成、生殖隔离、生境地位和系谱分支,是一个广泛接受的较为完善的定义。

对物种问题争论的焦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把种定义为形态结构相似的个体群,把物种分为形态学种和分类学种;二是强调种间生殖隔离的机制。

目前,有20多种物种概念,其中,有4 种物种概念的应用最为广泛,即生物学物种概念、进化物种概念、基于形态分类的物种概念和系统发育物种概念。

生物学物种概念,自然界中能够成功交配并繁殖后代的个体所组成的种群,它们与其它种群之间有生殖隔离。

(在生物学物种概念下,物种之间的广泛杂交是被禁止的;因而该物种概念难以解释研究种间渐渗杂交以及杂交物种的起源)进化物种概念,将物种定义为进化谱系,同一进化谱系的个体有着共同的进化历程,即遗传漂变、迁移和选择影响着同一进化谱系中的所有个体,而不同进化谱系之间有着不同生态位和进化历史。

在进化物种概念下,杂交是被允许的,只要种间杂交不会将不同的进化谱系合并。

通过同倍体杂交或者异源多倍化而产生的杂交物种也是与亲本种不同的进化谱系。

所以,只要亲本种保持完整,杂交物种形成不会与进化物种概念产生矛盾。

基于形态分类的物种概念,形态相似并且具有特异的表观特征的个体所组成的种群。

该物种概念被植物分类学家广泛使用。

但不同的分类学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以及强调不同的特,因而可能对个体表观特征差异不一致的物种的界定存在争议。

种间表观特征差异的不一致可能源于祖先多态性的不完全谱系筛选,可能是由于种间的杂交等。

在基于形态分类的物种概念下,种间杂交与杂交物种形成是被允许的。

以前的研究中,呈现中间表型或者种间过渡形态的种群往往被认为是由于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这些种群可能以杂交带或杂交群形式存在,也可能会进化成为新的杂交物种。

系统发育物种概念,物种被定义为能够使用特征状态(诊断识别的种群(有性)或者谱系(无性的)的最小集合体。

但是,使用这个概念是具有挑战性的,
因为同一个种群内的多态性可能会使得部分个体被诊断为一个独立的物种,比如依据花的不同颜色。

另外,杂交带或者杂交群以及杂交物种可能与不同亲本种有多个共享特征,却难以将其放置到系统发育树上的合适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