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网组网原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微课版)(第6版)-PPT课件第 4 章 局域网

工作站
工作站是网络各用户的工作场所,用户通过它可以与网络交换 信息,共享网络资源。工作站通过网卡、传输介质以及通信设备 连接到网络服务器,且仅对操作该工作站的用户提供服务。
3. 总线型(Bus)
所有的结点都通过网络适配器直接连接到一条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的 总线上,总线可以是同轴电缆、双绞线,也可以是光纤。如图4-7所 示:
图4-7 总线型网络结构示意图
总线型网络采用广播通信方式,即任何一个结点发送的信号都可以 沿着介质传播,而且能被网络上其他所有结点所接收,但在同一时间 内,只允许一个结点发送数据。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本章首页
4.4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IEEE 802标准
4.4.1 局域网参考模型
IEEE 802标准遵循ISO/OSI参考模型的原则,主要解决最低两层 (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以及与网络层的接口服务。 IEEE802参考模型中不再设立网络层,它与ISO/OSI参考模型的对应 关系如图4-8所示:
4.3.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 什么是介质访问控制
介质访问控制,是指控制网上各工作站在适当的情况下发送数据, 并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出现问题后妥善处理问 题的一整套管理方法。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的优劣将对局域网的总体 性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 常用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CSMA/CD(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Token Ring(令牌环) Token Bus(令牌总线)
无线局域网是什么意思

无线局域网是什么意思无线局域网是一种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简称为Wi-Fi(Wireless Fidelity)。
它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数据信号,实现局域网内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和通信。
一、无线局域网基本原理无线局域网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无线电频谱进行通信。
无线局域网使用无线电波作为载体,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无线信号,并在无线信号的基础上进行传输和接收。
二、无线局域网的组成无线局域网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1. 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负责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同时还能够提供网络连接和管理功能。
2. 无线网络适配器(Wireless Network Adapter):是连接到电脑或其他设备上的硬件设备,用于接收无线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脑可识别的数据。
3. 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用于管理和控制无线局域网内的各种设备,同时提供连接互联网的功能。
三、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无线接入点向周围发送无线信号。
2. 无线网络适配器接收无线信号。
3. 无线网络适配器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
4. 无线网络适配器将转换后的数字数据传输到电脑或其他设备上。
5. 电脑或其他设备接收并解码数字数据。
6. 电脑或其他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操作。
四、无线局域网的优势无线局域网相比有线局域网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方便快捷:无线局域网不需要通过有线连接,用户可以在任何有信号覆盖的地方进行网络访问。
2. 灵活性强:无线局域网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网络覆盖范围的调整,容易实现扩展和增加新设备。
3. 节省成本:无线局域网不需要布置大量的网线和设备,可以减少网络布线和维护成本。
4. 移动性强:无线局域网可以为移动设备提供网络连接,方便用户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网络访问。
五、应用领域无线局域网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 家庭和小型办公室网络:无线局域网可以方便地实现家庭和小型办公室内多个设备的联网。
计算机局域网组网原理

2.总线拓扑结构的应用特点
⑪优点: 结构简单灵活 可靠性较高 在低负荷时,网络响应速度较快 硬件设备量和电缆量少,造价低 易于安装、配置,使用和维护方便 共享能力强,适合一点发送,多点接收的场合
返回本节
⑫缺点 故障诊断困难 网络扩充不便 信号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总线的带宽成为网络的瓶颈 由于单个网段的距离长度受到严格 的限制
特殊地址
主机地址全0表示为一个网络地址。 主机地址全1表示为对应网络的广播地址。 全0的IP地址:0.0.0.0,表示本机地址,只在启动过程时有效。 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表示本地广播(有的软件不支持)。 私有地址: 10.0.0.0 - 10.255.255.255 172.16.0.0 - 172.31.255.255 192.168.0.0 - 192.168.255.255 127.0.0.0网络是回环网络loopback,用于本机测试。例如: ping 127.0.0.1 是测试本机网卡是否工作正常。
组建一个实用的局域网通常有以下四 项基本的网络技术: 网络拓扑结构 传输介质 通信协议 布线技术
返回本节
4.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拓扑结构概述 4.2.1 总线拓扑 4.2.2 环型拓扑 4.2.3 星型拓扑 4.2.4 树型拓扑
局域网拓扑结构概述
定义:局域网络拓扑结构通常是指局域网的通信链路(传输介 质)和工作节点(网络上的任何节点,例:路由器、交换机、 服务器、工作站),在物理上连接在一起的布线结构,即指它 的物理结构。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通常分为两类: 逻辑拓扑结构:用来描述网络中各节点间的信息流动形式,即 由网络中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决定的拓扑结构。 物理拓扑结构:用来描述网络硬件的布局,即网络各部件的物 理连接形状。局域网中广泛使用的物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环 型拓扑、星形拓扑、树型拓扑。
局域网组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局域网组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是指位于相对较小地理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通常是指企业、学校、办公场所等内部网络。
局域网的组建需要依靠一定的原理和技术来实现。
本文将介绍局域网组建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一、局域网基本原理1.1 物理连接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和设备之间通常通过物理连接来进行数据传输。
常用的物理连接方式有以太网(Ethernet)、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光纤等。
以太网是较为常见和广泛应用的一种物理连接方式,通过以太网协议传输数据。
1.2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指的是计算机和设备相互连接的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有星型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等。
星型拓扑是局域网部署最常见的拓扑结构,其中每台计算机都与一个中央设备(如交换机)相连。
1.3 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为了实现局域网内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每台计算机都需要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
在一个局域网中,IP地址通常有相同的网络号,但主机号不同。
子网掩码用于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
二、局域网组建的技术2.1 交换机交换机是局域网组建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它用于将局域网中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并实现数据的交换和转发。
交换机可以根据MAC地址学习和存储计算机的地址信息,从而有效地将数据传输到目标设备。
2.2 路由器路由器是用于连接不同局域网之间的设备,实现跨网络通信。
它能够根据IP地址和路由表等信息,选择合适的路径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网络。
通过路由器的连接,不同局域网之间可以进行互联和通信。
2.3 网络协议局域网组建还需要依赖于一系列网络协议。
其中包括以太网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络协议(TCP/I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域名系统(DNS)等。
这些协议为局域网内的计算机提供了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基础。
2.4 网络安全技术在局域网组建过程中,网络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了保护局域网中的数据和信息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虚拟专用网络(VPN)等。
无线局域网(WiFi)技术解析

无线局域网(WiFi)技术解析无线局域网(WiFi)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领域。
它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无线上网体验,使得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连接到网络并获取所需信息。
本文将对无线局域网技术进行详细的解析,包括其工作原理、使用范围、安全性等方面。
一、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无线局域网技术是基于无线电波的传输方式。
它通过无线设备(如无线路由器)将有线网络信号转化为无线信号,然后通过无线信号进行传输和接收。
具体来说,无线局域网的工作流程如下:1. 信号传输:无线路由器接收到有线网络信号后,将其转化为无线信号,并通过天线发送出去。
无线设备(如手机、电脑等)通过接收器接收到无线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终端设备。
2. 数据处理:终端设备接收到电信号后,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交给操作系统进行处理。
操作系统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和处理,然后将数据呈现给用户。
3. 数据传输: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发送数据请求,终端设备将数据请求转化为电信号并传输给无线路由器。
无线路由器将电信号转化为无线信号发送出去,最终传输给有线网络进行数据交换。
二、无线局域网的使用范围无线局域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为家庭、办公室和公共场所。
1. 家庭:在家庭环境中,我们通常使用无线局域网技术来连接各种智能设备,如手机、电脑、智能电视等。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
2. 办公室:在办公室环境中,无线局域网技术可以方便员工之间的远程协作和文件共享。
同时,它还能提供稳定的网络连接,满足办公室对高速网络的需求。
3. 公共场所:很多公共场所,如咖啡厅、酒店、机场等,都提供无线局域网服务供用户连接。
这使得用户可以随时使用网络,满足其上网和信息获取的需求。
三、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无线局域网技术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
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一种在小范围内建立
的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网络。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拓扑结构: 局域网可以采用不同的拓扑结构,如总线型、环形、星型等。
拓扑结构定义了局域网中各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决定了数据传输的路径和流向。
2. 网络协议: 局域网通过网络协议进行通信。
常见的网络协议
包括以太网协议、令牌环协议、无线局域网协议等。
这些协议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编码规则和传输速率等。
3. 网络设备: 局域网由各种网络设备组成,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网桥、网关等。
这些设备用于连接不同的节点,并进行数据的转发和管理。
4. IP地址和子网掩码: 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中唯一标识一台设备
的地址,子网掩码用于划分局域网内部的子网络。
每个设备都需要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以实现正确的数据传输和地址
解析。
5. 数据传输: 设备在局域网内部通过数据链路层发送和接收数
据帧。
数据帧经过物理层的转发,通过链路层设备进行处理和转发,最终到达目标设备。
6. 网络安全: 局域网中的数据传输需要保证安全性。
常见的网
络安全技术包括访问控制列表、防火墙、虚拟专用网络(VPN)等,用于保护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攻击。
通过以上的工作原理,局域网可以实现在小范围内的设备互联,方便共享资源和信息传输。
它适用于家庭、办公室、学校等小规模的网络环境。
组网的原理及应用

组网的原理及应用1. 简介组网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多台计算机或设备连接在一起,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过程。
组网可以是局域网(LAN)、广域网(WAN)或者互联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组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组网原理组网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
2.1.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或设备之间的物理或逻辑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型、混合型等。
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具体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来决定。
2.2.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组网的重要基础,它定义了计算机或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遵循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HTTP、FTP等。
TCP/IP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能够在多个网络之间实现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
2.3. IP地址分配在组网过程中,每个设备都需要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以便在网络中准确标识和定位。
IP地址分配可以手动配置或者使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自动分配。
同时,还需要考虑子网掩码和网关的设置,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2.4. 网络设备组网需要使用各种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路由器负责网络之间的互联和数据包的转发,交换机负责内部网络的数据传输,防火墙用于保护网络安全。
合理选择和配置这些网络设备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3. 组网应用组网技术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
3.1. 公司内部网络在公司内部,组网可以实现多个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
员工可以通过局域网连接到共享的文件服务器,共享打印机等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合作能力。
3.2. 学校网络学校内部的组网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在线教育、资源共享和学习管理。
学校可以建立校园网,提供无线网络覆盖,方便学生和教师在任何地方进行学习和交流。
3.3. 电子商务组网技术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基础设施。
通过互联网组网,商家可以与客户建立即时的交流和交易渠道,实现在线支付、订单处理和物流管理等功能。
组网相关知识点总结图

组网相关知识点总结图一、组网基础知识1.1 组网概念组网是指将多个设备或系统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进行联接,从而实现设备之间的互相通信、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在各种通信和网络领域中,都需要通过组网技术来构建通信系统和网络架构,以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
1.2 组网的分类根据组网的不同特点和应用场景,可以将组网技术分为有线组网和无线组网两大类。
有线组网是指通过物理线缆连接设备和系统,主要包括以太网、局域网、广域网等;无线组网是指通过无线信号进行设备之间的通信和连接,主要包括蜂窝网络、Wi-Fi、蓝牙等。
1.3 组网的基本原理组网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将多个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网络结构,在这个网络结构中,设备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在组网过程中,需要考虑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通信协议等因素。
1.4 组网的应用场景组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和网络系统中,包括企业网络、数据中心、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
通过组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通信效率和数据传输速度,满足各种通信需求。
二、有线组网技术2.1 以太网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有线组网技术,是一种基于CSMA/CD协议的局域网通信技术。
以太网采用双绞线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广泛应用于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等场景。
2.2 局域网局域网是指将位于同一地理区域内的多台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通信服务。
局域网可以采用以太网、令牌环、FDDI等不同的组网技术,是企业内部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
2.3 广域网广域网是指连接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多台计算机设备,通过远距离通信线路进行联接,实现远程通信和数据传输。
广域网可以采用X.25、帧中继、ATM等不同的组网技术,是不同地域之间通信和数据交换的重要手段。
2.4 有线组网的特点和优势有线组网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适用于对传输速度要求较高的场景,如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等。
局域网组网技术ppt精选课件

子网掩码计算方法和实例演示
子网1
192.168.1.0 - 192.168.1.63
子网2
192.168.1.64 - 192.168.1.127
子网3
192.168.1.128 - 192.168.1.191
子网4
192.168.1.192 - 192.168.1.255
CIDR表示法及其应用场景
05
CATALOGUE
路由协议原理及其在局域网中应用探讨
静态路由配置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 条目
确定目标网络和下一跳地 址或出口接口
配置步骤
01
03 02
静态路由配置步骤和注意事项
测试和验证路由配置 注意事项 确保网络拓扑清晰,避免路由环路
静态路由配置步骤和注意事项
合理规划子网掩码和下一跳地址 考虑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
IP地址分类及私有地址范围
IP地址分类
A、B、C、D、E五类,其中A、 B、C类为常用IP地址,D类为组
播地址,E类为保留地址。
A类
10.0.0.0 - 10.255.255.255
B类
172.16.0.0 - 172.31.255.255
C类
192.168.0.0 192.168.255.255
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以太网(Ethernet)到现在的 高速局域网技术,如千兆以太网 (Gigabit Ethernet)和万兆以太网 (10 Gigabit Ethernet)。
局域网拓扑结构类型
星型拓扑
以中央节点为中心,其他节点通过点到点链路与中央节点相 连。优点是易于扩展和管理,缺点是中央节点故障会导致整 个网络瘫痪。
局域网组建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局域网组建的基本原理及步骤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地理范围内,由若干台计算机和其它网络设备组成的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的组建可以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等功能,为企业、学校和家庭等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连接。
本文将介绍局域网组建的基本原理及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操作。
一、基本原理局域网组建的基本原理涉及以下几个要点:1. 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实际需要和使用环境,局域网可以采用不同的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等。
其中,星型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其特点是所有设备都通过一个集线器或交换机连接在一起。
2. 网络通信协议:局域网中的设备通常使用统一的网络通信协议,如以太网(Ethernet)协议。
以太网协议是一种常见的有线局域网通信协议,它定义了数据传输和设备地址分配等规则,保证了各设备之间的正常通信。
3. 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为了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和数据传输,每个设备都需要具备唯一的IP地址。
同时,为了区分设备所在的子网,还需要设置相应的子网掩码。
IP地址和子网掩码是局域网中设备之间正确通信的基础。
二、组建步骤局域网的组建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确定网络需求:首先需要明确网络的使用需求,包括网络规模、数据传输速率、设备连接数等。
根据需求确定一个合适的拓扑结构,并评估所需设备和网络设施的数量。
2. 设备选购与准备:根据网络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和网络设施,如集线器、交换机、网线等。
及时检查所购买的设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做好设备的预配置工作,如设置设备管理员账号、IP地址等。
3. 网络布线与连接:根据拓扑结构,进行网络布线工作,确保网络设施的互连和设备的连接。
在进行布线时,应避免过长的线缆长度和过多的连接点,以减少信号衰减和故障点。
4. IP地址和子网掩码设置:为每个设备分配唯一的IP地址,并设置相应的子网掩码。
确保设备在同一子网中,以便实现互联和数据传输。
网络分几个区域使用的原理

网络分几个区域使用的原理
网络根据其使用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和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三个区域。
1.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部部署的网络,如家庭、办公室或者学校内的网络。
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路由器、交换机和以太网电缆组成。
局域网的原理是利用本地物理传输介质(如以太网)和协议(如TCP/IP),使连接在同一网络中的设备能够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
2.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指跨越较大地理范围,连接多个局域网的网络。
例如,将多个城市或者国家的局域网通过专用线路或者互联网连接在一起。
广域网的原理是利用不同的物理传输介质(如光纤、电话线路等)和传输协议(如ATM、Frame Relay等),实现数据在不同地点之间的传输和互联。
3. 城域网(MAN):城域网是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一个概念。
它覆盖了一个城市或者大型地理区域,连接多个局域网和广域网。
城域网的原理是利用光纤、无线电链路等传输介质,通过高速设备(如路由器、光纤交换机等)将不同局域网连接起来,提供快速的数据传输和共享资源的能力。
这些网络区域的使用原理主要包括对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传输介质的选择和网络协议的配置。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配置,可以实现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之间
的互联互通,满足不同范围和需求下的网络通信和资源共享。
无线局域网原理

无线局域网原理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缩写为WLA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用于在有限范围内建立局域网连接。
它基于无线电波传输数据,通过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缩写为AP)将有线网络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无线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连接到局域网中。
无线局域网采用的主要技术包括无线电频率的利用、调制解调技术和多址接入技术。
1. 无线电频率利用:无线局域网利用无线电频率进行通信,常用的频率包括2.4GHz和5GHz。
无线设备通过无线接入点连接到网络,然后通过调制解调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频率的使用有不同的规定和限制。
2. 调制解调技术:调制解调技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
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和快速频率切换(Fast Frequency Hopping,FFH)等。
3. 多址接入技术:多址接入技术是用于实现多个用户同时访问网络的技术。
常用的多址接入技术包括载波监听多址接入(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SMA)、频分多址接入(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时分多址接入(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和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等。
在无线局域网中,用户可以通过无线设备与无线接入点建立连接,并通过接入点访问有线网络。
无线接入点是数据的中继器,将无线信号转换为有线信号,并与有线网络中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用户可以通过无线接入点提供的安全认证机制,如密码验证或认证证书,实现对网络的访问控制和数据的安全传输。
局域网原理

20 2013-9-23
2.3.1 IEEE802.3标准
10BASE-T 种类 RG11同轴粗缆 RG58同轴细缆 无屏蔽双绞线 UTP CSMA/CD CSMA/CD CSMA/CD 访问方式 10Mbps 10Mbps 10Mbps 传输速度 传输方式 基本频带 基本频带 基本频带 拓扑结构 总线型 总线型 星形 2.5m 0.5m ----最小结点距离 500m 185m 100m 最大分段长度 ----最多结点数 100台 30台 备注 终端连接器 收发器 终端连接器 T形头 集线器(HUB) RT45接头
1972年,Bell(布尔)公司提出了两种环型局域网技术。 1973年,Bob Metcalfe 和David Boggs又发明了以太网。 1979年,Bob Metcalfe开始了以太网标准化的研究工作。 1980年,DEC、Intel 和Xerox(DIX)共同制定了10M以太网的物 理层和链路层标准规范,即Ethernet V1.0以太网规范。
2013-9-23
局域网概述(局域网的特点)
局域网是一个通信网络,它仅提供通信功能。 从ISO/RM看,它仅包含了低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 路层)的功能,所以连到局域网的数据通信设备必 须加上高层协议和网络软件才能组成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连接的是数据通信设备,包括:微型计算机、 高档工作站、服务器等大、中小型计算机、终端设 备和各种计算机外围设备。网传输距离有限,网络 覆盖的范围小。主要特点: 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比较小。 数据传输速率高。 传输延时小。 出错率低。 局域网属单一组织拥有。
组网原理及应用

组网原理及应用组网原理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将多台计算机、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的过程。
组网应用是指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利用不同的组网方案和网络协议来搭建网络环境。
1. 局域网(LAN)是一种组网方式,通过在同一个物理地区内连接多台计算机或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
常见的局域网组网原理是利用以太网技术,将计算机通过交换机或集线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局域网。
局域网应用广泛,如企业内部网络、学校内部网络等。
2. 广域网(WAN)是将多个局域网通过广域网络连接在一起的组网方式。
广域网组网原理是利用路由器通过公共或专用通信线路将不同的局域网连接起来,实现远程通信和资源共享。
广域网应用于跨地区或跨国家的网络环境,如互联网。
3. 无线局域网(WLAN)是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将多台计算机或设备连接在一起的组网方式。
无线局域网组网原理是通过无线接入点(AP)和无线网卡实现无线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形成一个无线网络环境。
无线局域网应用广泛,如家庭无线网络、公共场所的无线网络等。
4.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将不同的局域网划分成多个虚拟网段的组网方式。
虚拟局域网组网原理是利用交换机或路由器的VLAN功能,将不同的端口或设备划分到不同的虚拟网段中,实现逻辑隔离和管理灵活性。
虚拟局域网可以提高网络安全性,减少广播风暴,提高网络性能。
5. 数据中心网络是用于连接和管理大规模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网络环境。
数据中心网络组网原理是利用高性能交换机和路由器以及数据中心专用网络协议如VXLAN、TRILL等,实现大规模服务器之间的快速通信和资源共享。
数据中心网络应用于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
总之,组网原理和应用是网络技术的基础,不同的组网方案和网络协议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可以构建出覆盖范围广泛、性能可靠的网络环境。
组网的原理

组网的原理
组网的原理是通过配置网络设备,将多个计算机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通信网络。
组网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硬件设备连接:在组网过程中,需要通过物理线缆或无线连接将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相互连接起来。
常见的连接方式包括采用以太网电缆连接计算机与交换机、路由器,还可以使用蓝牙或Wi-Fi等无线方式连接。
2. IP地址分配:每个计算机或网络设备在网络中需要具有唯一的IP地址,以便进行互相通信。
通过在网络中设立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可以自动为连接到网络的设备分配IP地址。
3. 网络协议配置:网络中的设备需要遵守一定的通信规则,也就是网络协议。
常用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套件,通过配置各个设备的网络协议参数,确保设备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4. 路由器配置:在大规模网络中,常常使用路由器作为网络的中心节点,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
路由器需要配置路由表,以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确保数据能够正确传输。
5. 网络安全配置:为了保障网络的安全性,组网时需要配置相应的安全策略和防火墙。
防火墙能够过滤网络流量,阻止不明来源或有风险的数据包进入网络。
通过以上原理的配置和设置,就能够完成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通信,从而形成一个正常运行的网络。
组网的原理可根据具体的网络规模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扩展。
南开14春《局域网组网原理》在线作业答案

南开14春学期《局域网组网原理》在线作业答案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一、单选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
)1. 在Windows系统中,显示缓存区的ARP表项可以使用的命令为()。
A. arp -aB. arp -bC. arp -cD. arp -d-----------------选择:A2. 在IP互联网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隐藏了物理网的实现细节B. 能在物理网络之间转发数据C. 主机使用统一的地址表示法D. 规定了物理网络之间的连接拓扑结构-----------------选择:D3. 在使用winsock进行面向连接的编程时,接收到对方发送的数据信息后,winsock会产生以下哪个事件?A. ConnectionRequestB. SendDataC. DataArrivalD. GetData-----------------选择:C4. 计算机网络由3大部件组成,它们是()。
A. 主机、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B. 主机、PC机和通信介质C. 主机、通信设备和路由器D. 主机、通信介质和通信信道-----------------选择:A5. 在使用winsock编程时,如果源主机希望与目的主机202.113.16.5进行通信,那么源主机应将winsock的哪个属性设置为202.113.16.5?A. RemoteHostB. RemotePortC. LocalHostD. LocalPort-----------------选择:A6. 有一台NAT设备,其外部的合法IP地址为202.113.16.10。
如果其内部主机192.168.1.56向互联网中的139.25.37.6发送数据报,那么目的主机收到数据报的源IP地址为()。
A. 202.113.16.10B. 192.168.1.56C. 139.25.37.6。
了解电脑网络理解局域网无线网络和互联网的工作原理

了解电脑网络理解局域网无线网络和互联网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脑网络:理解局域网、无线网络和互联网的工作原理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了解电脑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对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管理网络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局域网、无线网络和互联网的工作原理,帮助读者对电脑网络有更全面的理解。
一、局域网(LAN)的工作原理局域网是连接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网络。
它通常用于家庭、学校、办公室等小范围的网络环境。
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如下:1. 设备连接:局域网由多台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组成,这些设备通过以太网、Wi-Fi等方式进行连接。
2. 通信协议:局域网中的设备使用相同的通信协议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例如,常见的以太网局域网使用的是以太网协议。
3. IP地址:每台设备在局域网中都会被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以便进行网络通信。
IP地址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通过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动态获取。
4. 路由器:在局域网中使用路由器可以连接不同的子网,并实现与其他网络的通信。
路由器负责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选择。
二、无线网络(WLAN)的工作原理无线网络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的计算机网络。
无线网络的工作原理如下:1. 信号传输:无线网络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号传输,使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通信。
常见的无线通信标准包括Wi-Fi、蓝牙和Zigbee等。
2. 热点连接:无线网络中的设备可以通过连接到热点来实现网络访问。
一个热点通常由一个无线接入点(AP)提供,这个接入点通过连接到有线网络来提供无线信号。
3. 加密安全:无线网络中的数据可以使用加密协议来保证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4. 无线频段:无线网络使用的频段通常是指定的,如2.4GHz和5GHz频段。
不同的频段具有不同的传输速率和覆盖范围。
三、互联网的工作原理互联网是全球范围内连接着数以亿计设备的庞大网络。
局域网与互联网原理及应用

局域网与互联网原理及应用局域网和互联网是计算机网络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原理和应用。
一、局域网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区域内的一组计算机相互连接而成的网络。
局域网通常涵盖的范围是一个建筑物或者一个校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在该区域内计算机之间的文件共享、打印机共享、数据传输等功能。
局域网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 小范围性:局域网的传输范围相对较小,一般在几十到几千米之间。
2. 高速性:局域网的传输速率一般较快,可以达到几十Mbps乃至上百Mbps。
3. 低成本:相比于互联网,局域网的建设成本较低,因为其范围相对较小。
4. 局域性:局域网通常是由一个组织或者个人所拥有和管理,对外部网络隔离。
局域网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共享:局域网可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文件共享,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访问和编辑同一份文件。
2. 打印机共享: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可以共享同一个打印机,可以通过网络将文件发送到打印机进行打印。
3. 资源共享:局域网可以共享其他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如传感器、服务器等。
4. 数据传输:局域网可以实现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可以用于实时传输大量数据的需求,例如视频会议、监控等。
5. 网络游戏:局域网可以提供低延迟和高带宽的网络环境,适合进行多人在线游戏。
二、互联网互联网(Internet)是由全球上百万个互连的局域网和广域网组成的巨大网络系统。
它是一个全球化的网络,可以使得世界上任何连接到互联网的计算机之间互相通信和交换数据。
互联网的特点包括:1. 全球范围:互联网覆盖全球,连接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2. 开放性: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任何人都可以接入并共享网络资源。
3. 路由与转发:互联网利用路由器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递到目的地址。
4. 互联互通:互联网可以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全球各地的信息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域网组网原理》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第三节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第四节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第五节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第六节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第七节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第二章局域网基础第一节局域网概述第二节局域网的参考模型与标准第三节以太网第四节局域网硬件第五节传统以太网的组建第三章IP协议第一节IP地址第二节IP协议第三节IPv6第四节ARP与RARP第五节IGMP协议第四章路由器概述第一节路由器基本用途第二节路由器的分类、选购第三节路由器接口和连接方式配置第四节CLI命令行配置路由器第五章直连路由和静态路由第一节IP路由第二节直连路由第三节路由配置第六章路由协议第一节路由协议概述第二节路由信息协议RIP配置第三节IGRP和OSPF第四节有类别和无类别路由协议第五节路由汇总第六节访问控制列表第七节NAT第七章交换机第一节交换机概述第二节交换机性能参数、分类以及选购原则第三节交换机指示灯第四节交换机的级联与堆叠第五节交换机的配置第六节生成树协议第八章虚拟局域网第一节VLAN概述第二节VLAN的分类第三节VLAN配置第四节跨越交换机的VLAN第五节单臂路由第六节虚拟专用网第七节三层交换第九章无线局域网第一节无线局域网概述第二节无线局域网的传输标准第三节WLAN组网元素第四节WLAN组网结构第五节组建对等无线网第六节家庭无线局域网配置第七节家庭无线网络的维护第十章网络工程第一节网络工程概述第二节网络规划与设计第三节Windows常见服务器的搭建第四节磁盘管理第十一章综合实例第一节校园网组建第二节企业网组建案例《局域网组网原理》复习资料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一)、单选题(1)计算机网络由3大部件组成,它们是(A)。
A)主机、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B)主机、PC机和通信介质C)主机、通信设备和路由器D)主机、通信介质和通信信道★考核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主机是信息资源和网络服务的载体,是对终端处理设备的统称。
通信设备接收源主机或其他通信设备传入的数据,在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后转发给下一通信设备或目的主机。
主机和通信设备之间,通信设备和通信设备之间通过传输介质互联。
(2)OSI将计算机网络分成7层,它们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C)、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A)控制层B)协调层C)网络层D)调制层★考核知识点: ISO/OSI参考模型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在OSI参考模型中,主机之间传送信息的问题被分为七个较小且更容易管理和解决的小问题。
每一个小问题都由模型中的一层来解决。
这七层从低到高叫做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关于共享式以太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C)。
A)逻辑结构分为总线型和星型两种B)数据传输采用全双工方式C)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CSMA/CD D)覆盖的地理范围与网络速度无关★考核知识点: 共享式以太网的原理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共享式以太网的物理拓扑分为总线型和星型两种,不是逻辑结构;其传输方式为半双工,而不是双工;覆盖的地理范围与网络速度有关,而不是无关。
(4)100BASE-TX使用的传输介质为(A)。
A)非屏蔽双绞线B)屏蔽双绞线C)光纤D)同轴电缆★考核知识点: 100Mbps以太网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在100BASE-TX中使用非屏蔽双绞线是标准规定的。
(5)在以太网卡中,发送数据通常使用的线号为(A)。
A)1和2 B)3和4 C)5和6 D)7和8★考核知识点: 10/100Mbps以太网中的非屏蔽双绞线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在10/100Mbps以太网卡中,1、2线做发送线,3、6线做接收线。
(6)以太网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式分为3种,它们是存储转发交换、直接交换和(C)。
A)间接交换B)递进交换C)碎片隔离交换D)碎片保护交换★考核知识点: 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式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存储转发:完整地接收并缓存数据帧,然后转发;直接交换:边接收边检测,检测到目的地址后立即转发;碎片隔离:检查是否为冲突碎片,如果是则丢弃。
(7)802.11g规定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C)。
A)2Mbps B)11Mbps C)54Mbps D)600Mbps★考核知识点: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标准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802.11g标准规定的最高速率为54Mbps。
(8)在互联解决方案中,有一种方案要求路由器对转发的每一个数据包独立进行选路。
这种方案是面向(B)的解决方案。
A)连接B)非连接C)物理D)逻辑★考核知识点: 面向非连接互联网解决方案附1.1.8(考核知识点解释):面向非连接的解决方案是目前多数互联网使用的方案,它独立对待每个信息单元,这些信息单元经过一系列的网络和路由器,最终到达目的结点。
(9)在IP数据报的报头中有两个表示长度的域,其中(C)。
A)报头长度和总长度都以32位双字为计数单位B)报头长度和总长度都以8位字节为计数单位C)报头长度以32位双字为计数单位,总长度以8位字节为计数单位D)报头长度以8位字节为计数单位,总长度以32位双字为计数单位★考核知识点: IP数据报的格式附1.1.9(考核知识点解释):报头长度以32位双字为单位,指出该报头区的长度;总长度以8位字节为单位,表示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
(10)当路由器发现一个IP数据报的TTL域小于0后,它需要抛弃该数据报并发送(B)。
A)目的地不可达报告B)超时报告C)参数出错报告D)时间戳报告★考核知识点: ICMP差错控制附1.1.10(考核知识点解释):生存周期用于防治数据报在网络中无休止地流动。
当TTL域小于0后,在删除报文的同时发送ICMP超时报告,以通知源主机。
(11)UDP的端口号使用多少个8位组表示?(B)A)1 B)2 C)4 D)8★考核知识点: UDP的端口号附1.1.11(考核知识点解释):UDP的端口号为16位,即2个8位组。
(12)有一种NAT技术需要网络管理员首先为其分配一个IP地址池,NAT设备在转发数据包前选择地址池中的空闲IP地址并进行映射,其端口保持与源数据包相同。
这种NAT技术形式叫做(B)。
BA)静态NAT B)动态NATC)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 D)多IP地址NAT★考核知识点: NAT的技术类型附1.1.12(考核知识点解释):NAT的主要技术类型有3种,它们是静态NAT、动态NAT和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
其中,动态NAT需要网络管理员首先为其分配一个IP地址池,NAT设备在转发数据包前选择地址池中的空闲IP地址并进行映射,其端口保持与源数据包相同。
(13)域名解析的两种方式为(D)。
A)递归解析和服务器解析B)服务器解析和客户机解析C)客户机解析和反复解析D)反复解析和递归解析★考核知识点: 域名解析附1.1.13(考核知识点解释):域名解析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递归解析,另一种叫反复解析。
使用递归解析方式的解析器希望其请求的域名服务器能够给出域名与IP地址对应关系的最终答案,一次性完成全部名字-地址变换过程;采用反复解析方式的解析器每次请求一个域名服务器,如果该域名服务器给不出最终的答案,那么解析器再向其他的域名服务器发出请求(14)在DNS资源记录中,类型“MX”表示(B)。
A)主机地址B)邮件交换机C)域名服务器D)别名★考核知识点: 资源记录附1.1.14(考核知识点解释):在DNS资源记录中,类型“MX”表示邮件交换机或邮件服务器。
(15)在命令“nslookup 192.168.1.25”中,192.168.1.25指的是(D)。
A)本机的IP地址B)本机默认路由的IP地址C)主机的IP地址D)域名服务器的IP地址★考核知识点: 测试配置的DNS服务器附1.1.15(考核知识点解释):Nslookup命令的形式为“nslookup host server”,其中host需要查找IP 地址的主机名,server指查找使用的域名服务器。
(16)在Web浏览器中,负责接收用户鼠标和键盘数据的是(A)。
A)控制单元B)客户单元C)解释单元D)服务单元★考核知识点: Web浏览器附1.1.16(考核知识点解释):浏览器由一个控制单元和一系列的客户单元、解释单元组成。
控制单元接收用户的键盘或鼠标输入,并调用其他单元完成用户的指令。
(17)在HTTP响应报文中,状态“200”表示(A)。
A)请求成功B)重定向C)客户方出错D)服务器方出错★考核知识点: HTTP响应报文附1.1.17(考核知识点解释):在HTTP响应报文中,“2xx”状态码表示成功。
(18)在电子邮件系统中,客户机通常(C)。
A)发送和接收邮件都使用SMTP B)发送和接收邮件都使用POPC)发送邮件使用SMTP,接收邮件使用POP D)发送邮件使用POP,接收邮件使用SMTP ★考核知识点: 电子邮件的传递过程附1.1.18(考核知识点解释):在TCP/IP互联网中,邮件服务器之间使用SMTP相互传递电子邮件。
而电子邮件应用程序使用SMTP协议向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使用POP或IMAP协议从邮件服务器的邮箱中读取邮件。
(19)在使用SSL协议访问Web站点时,需要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C)。
A) B)httpa://C)https:// D)httpt://★考核知识点: 访问安全的Web站点附1.1.19(考核知识点解释):利用SSL访问安全的Web站点需要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以“https://”开始的网站地址。
(20)HFC技术的发展是和一个网络的普及分不开的,这个网络是(A)。
A)有线电视网B)无线局域网C)有线电话网D)无线电话网★考核知识点: HFC接入方式附1.1.20(考核知识点解释):HFC是在有线电视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充分利用了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广、带宽宽的优越性。
(21)发送方通过ping命令发送ICMP请求报文,即使接收方能够正确应答,也不能说明(C)。
A)对方可达B)发送方的ICMP软件运行正常C)发送方和接收方使用相同的网卡D)接收方的ICMP软件运行正常★考核知识点: ICMP请求/应答报文附1.1.21(考核知识点解释):使用ping命令发送的请求报文接收方能够正确应答,可以说明:接收方可达;发送方和接收方的ICMP软件和IP 软件工作正常;ICMP报文经过的中间路由器的路由选择功能正常。
(22)以下IP地址中,属于B类IP地址的是(C)。
A)12.8.6.103 B)99.87.65.4 C)128.22.56.1 D)202.113.16.10 ★考核知识点: IP地址的分类附1.1.22(考核知识点解释):IP地址由32位组成,其中A类地址最高位为“0”,B类地址的最高2位为“10”,C类地址的最高3位为“110”,D类地址的最高4位为“1110”,E类地址的最高5位为“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