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长恨歌》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长恨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长恨歌》的背景及作者王昌龄;
(2)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恨歌》;
(3)能够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长恨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爱情与婚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熟读并背诵《长恨歌》;
(2)理解《长恨歌》的主题和情感;
(3)掌握《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2. 教学难点:
(1)诗句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简介《长恨歌》的背景及作者王昌龄;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 合作探讨:
(1)分组讨论,分析《长恨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
(1)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2)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5. 情感教育:
(1)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爱情与婚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
(1)学生的参与程度;
(2)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
(1)《长恨歌》的背诵情况;
(2)对诗歌内容、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3. 单元测试:
(1)对《长恨歌》的鉴赏能力;
(2)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新编古代文学史》;
2. 参考资料:相关研究《长恨歌》的学术论文;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源。

六、教学内容
1. 诗歌结构分析:
分析《长恨歌》的篇章结构,包括起承转合的特点。

讲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解释每句诗句的意义和作用。

2. 人物形象解读:
探讨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杨贵妃和唐明皇的性格特点。

分析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及其对主题的贡献。

七、教学方法
1. 互动教学:
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诗中的情感和场景。

2. 案例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其他古代诗歌,加深对《长恨歌》的理解。

选取典型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进行案例分析。

八、教学实践
1. 创作练习:
鼓励学生模仿《长恨歌》的风格,创作自己的诗歌。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2. 表演展示:
学生可以选择《长恨歌》中的某个片段,进行表演展示。

评价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九、教学延伸
1. 文化背景探究:
深入了解唐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长恨歌》的时代意义。

探讨《长恨歌》在后世的影响力及其文化价值。

2. 比较研究:
将《长恨歌》与其他描写爱情的长篇诗歌进行比较。

分析不同作品在主题、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十、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评估:
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

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改进空间。

2. 教学内容调整: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后续的教学内容。

确保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十一、教学拓展
1. 相关文学作品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与《长恨歌》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讨论这些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2. 艺术作品欣赏:
展示与《长恨歌》相关的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多维度魅力。

分析艺术作品是如何诠释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的。

十二、课程总结
1. 主题回顾:
总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强调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诗中的价值观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2. 学习收获:
让学生分享学习《长恨歌》的收获和感受。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古典文学,提高个人素养。

十三、作业布置
1. 写作练习:
引导学生从文学、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2. 预习任务:
为下一节课布置预习任务,如了解另一位唐代诗人的生平和作品。

提前告知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重点和目标。

十四、课后反思
1. 教学回顾:
回顾课堂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反馈: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十五、教学计划
1. 下一节课计划:
规划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确保教学计划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2. 长期教学规划:
制定整个学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

规划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深入理解和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
重点:
1. 《长恨歌》的背景知识及作者王昌龄。

2.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诗句的意义。

3. 人物形象的分析,包括杨贵妃和唐明皇的性格特点。

4. 诗歌结构的理解,包括起承转合的特点。

5.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6. 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与讨论。

7. 学生对《长恨歌》的背诵和理解。

难点:
1. 诗句意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

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应用。

3.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案例研究。

4. 学生创作练习和表演展示的技巧提升。

5. 唐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对诗歌意义的影响。

6. 将诗歌主题和情感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7. 学生对相关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