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类化合物

O
Cl H2O
O
OH
在浓硫酸中生成的洋盐常表现特殊的颜色,可 用于鉴别。 黄酮、黄酮醇——黄~橙色,并有荧光
二氢黄酮——橙红〔冷〕、紫红〔热〕 查耳酮——橙红~洋红
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四、显色反响 (一)复原反响
1. 盐酸-镁粉〔盐酸-锌粉〕反响——鉴定 黄酮、黄酮醇及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OH
H OH
O 邻羟基查耳酮
第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O
O 二氢黄酮
HO
OH
HO glc O O
OH
红花苷
HO
OH
OH
glc O O
梨根苷
第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6.异黄酮类与二氢异黄酮类
结构特点
➢母核为3-苯基色原酮的结构,即B环连接在C环的3位上
➢异黄酮的2、3位被氢化 O 2
8
7
A
6
5
1
第五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二〕结构类型
根据B环连接位置〔2位或3位〕
C环氧化程度〔包括2,3位是否存在双键;4位
有无-C=O〕
C环是否成环〔1,2位是否开环〕
将黄酮类化合物分为以下七大类。
1 黄酮和黄酮醇
2 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
3 异黄酮和二氢异黄酮醇
4 查耳酮和二氢查耳酮
5 橙酮类
8
6 花色素和黄烷醇类 7 其他
11.双苯吡酮类
根本母核由苯环与色原酮的2,3位骈合而成
O OH
8
HO 7
1 2
HO 6 5
O 4 3 OH glc
异 芒 果 素 (isomengiferin)
石韦中的异芒果素具有止咳祛痰的成效。
第二节黄酮类成分分析

中药的甲醇或乙醇粗提取物常显酱 红色,在进行盐酸-镁粉反应时,可观 察加盐酸后升起的泡沫颜色,如果泡 沫是红色则为正反应。
例: 清喉咽合剂 处方:黄芩、连翘、地黄、麦冬、玄参
【鉴别】 取本品5mL,加醋酸乙酯5mL,振 摇提取,分取醋酸乙酯液,置水浴上蒸干, 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加镁粉少量及盐酸 3~4滴,即显红色。(黄芩苷)
2. 与金属盐的配位反应
C3-OH、C4=O,C5-OH、C4=O,邻二-OH可与金属 离子络合显色。
常用下列试剂的醇溶液 硝酸铝 三氯化铝 二氯氧锆
Al3+、Zr4+能与大多数黄酮类药物产生黄绿 色荧光。
O
O O Zr O
Cl H2OO OOAl来自:银黄口服液 处方:金银花、黄芩
【鉴别】(1)取本品1mL,加5%硝酸钠溶液和10% 硝酸铝溶液各0.3mL,生成黄色沉淀;再加5%氢氧 化钠溶液使成碱性,沉淀即溶解,溶液显棕红色。 (黄酮类) (2)取本品0.1mL,加水10mL,摇匀,取溶液2mL, 加5%二氯氧化锆溶液1~2滴,溶液显黄色,再加盐 酸1~2滴,黄色不褪。(黄酮类) 表示B环无邻二-OH
OH O HO
葛根素
OH O OO
CH3 CH2CH C CH3
O
O
OH O CH3
淫羊藿苷
O
2
O OH
O
1
(2)极弱碱性 1-O
可与强酸成盐而显特殊颜色
H2SO4或HCl
·· · ·O
烊盐
O
4. 显色反应
(1)盐酸-镁粉反应
个别显 紫 ~ 蓝
黄酮类
二氢黄酮类 黄酮醇类
HCl
Mg(Zn)
红
~ 紫红
08 黄酮类化合物

酚羟基数目及位置对酸性影响:
7、4’-二OH > 7或4’-OH > 一般Ar-OH > 5-OH > 3-OH
5%NaHCO3
+
5%Na2CO3
+
0.2%NaOH
O
5%NaOH
O
+
O
O_
O
_
O _
应用于提取、分离及鉴定工作中。
HO
O OH O 1
OH
O OH O 2
HO
O
OH
HO
O
OH
O
3
4
O
酸性:3>1>4>2
锆-枸橼酸反应 加入枸橼酸(柠檬酸),5-OH络合物解离 3-OH络合物比5-OH络合物稳定
样品加入2%ZrOCl2甲醇 液,呈黄色;再加入2%枸 橼酸甲醇溶液,观察颜色 变化: 褪色: 含5-OH 不褪色:含3-OH
镁盐:醋酸镁甲醇溶液
二氢黄酮(醇)类:显天蓝色,具有5-酚羟基 色 泽更明显
对游离黄酮,主要是吸附作用, 吸附程度取决于游离酚羟基 的数目, Ar--OH多的化合物极性强,吸附力强,难洗脱。 对黄酮苷,主要是分子筛原理, 洗脱时按分子量由大到小先 后洗脱下来。 糖数量多,分子量大,分子筛时,先洗脱下来。 常用洗脱剂: Sephadex G:碱性水溶液,盐水; Sephadex LH-20:醇及含水醇,或含水丙酮、甲醇-氯仿 (凝胶会膨胀, 体积变大)。
目的:使要得到的化合物溶 解,而使蛋白质、黏液质等 大极性成分形成沉淀除去
从柠檬果皮中分离降血压有效成分
溶剂萃取法 铅盐沉淀法
有 溶 萃 机 剂 取 Hexane提 物 取 (3.6g) 铅 沉 法 盐 淀 滤 液 依 用 次 Hexane, n-BuOH 提 取 水 性 分 溶 部 n-BuOH提 物 取 (134.47g) (38.55g) 溶 1500ml水 , 220gP b(OH)Ac饱 水 液 于 中 加 和 溶 黄 铅 沉 色 盐 淀 加 20g NaHCO 饱 水 液 拌 和 溶 ,搅 1hr,静 ,过 置 滤 3 生 PbCO3 成 滤 液 6mol/LHCl调 pH 5.3 n-BuOH提 (500ml× 取 5) n-BuOH提 物 取 (4.26g, 粗 酮 ) 黄 类 水 层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O
2 3 OH
4
黄烷醇
(+)—儿茶素
抗氧化、除臭、抗衰老
9.橙酮类
O CH
O CH
OH OH
O
O
橙酮
硫磺菊素
护肝作用
常见取代基
(1) -OH A环:5,7-OH,形成间三酚结构 B环:3’,4’-OH 形成邻苯二酚结构 C环:C3-OH (2) 异戊二烯基: 主要在羟基邻位取代 A环: 6 , 8 B环:2’ , 5’
水溶液 分别以不同极性溶剂萃取 (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
石油醚层 (小极性)
氯仿层 乙酸乙酯层 (苷元) (大极性苷元 及单糖苷)
水层 正丁醇层 (黄酮苷) (多糖等)
(二)碱提取酸沉淀法 ——适合酸性成分 ——具有Ar-OH的黄酮
药材 OH碱水液
H+
3.二氢黄酮类(flavanones)
O
二氢黄酮
O
无色
橙皮苷
降低毛细管的脆性,保护毛细血管,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的作用 。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
4.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s)
2 3 OH O
OH O OH OH HO O OH
O
二氢黄酮醇
二氢槲皮素
OH O OCH3 HO O OH OH O O CH2OH
H O 2
3
O
R
R=H,二氢黄酮 R=OH,二氢黄酮醇
半椅式结构、非平面性分子,故分 子与分子间排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降 低,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溶解度稍大。
③ 花色苷元(花青素)类——水溶度较大
+ O
X 或HO
-
-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

5、氯化锶(SrCl2): 氯化锶( 在氨性甲醇溶液中, 在氨性甲醇溶液中 , 可与分子中具 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 生成绿色~棕色乃至黑色沉淀。 生成绿色~棕色乃至黑色沉淀。
6、三氯化铁反应: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含有游 离酚羟基, 离酚羟基 , 与三氯化铁水溶液或醇 溶液可产生阳性反应, 溶液可产生阳性反应 , 呈现颜色; 当含有氢键缔合的酚羟基时, 当含有氢键缔合的酚羟基时 , 颜色 更明显。 更明显。
花色苷元( 花青素) 类以离子形式存在, 花色苷元 ( 花青素 ) 类以离子形式存在 , 水中溶解度较大。 水中溶解度较大 。 黄酮类苷元分子中羟 基数越多,水中的溶解度越大。 基数越多,水中的溶解度越大。
H O R O H 二氢 酮 黄 花 素 青 O X或 OH
-
黄酮苷类, 因为引入糖, 黄酮苷类 , 因为引入糖 , 水溶性比相应 苷元为大; 糖链越长, 则水溶度越大, 苷元为大 ; 糖链越长 , 则水溶度越大 , 一般易溶于水、 甲醇、 一般易溶于水 、 甲醇 、 乙醇等强极性溶 剂中, 但难溶或不溶于苯、 剂中 , 但难溶或不溶于苯 、 氯仿等有机 溶剂中。 溶剂中。
二、溶解性 一般来说, 游离苷元难溶或不溶于 一般来说 , 游离苷元 难溶或不溶于 水 , 易溶于甲醇、 乙醇、 醋酸乙酯、 易溶于甲醇 、 乙醇 、 醋酸乙酯 、 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液中。 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液中。 黄酮、 黄酮醇、 黄酮 、 黄酮醇 、 查耳酮等平面性强 的分子,难溶于水; 的分子,难溶于水;而二氢黄酮及二 氢黄酮醇等非平面分子, 氢黄酮醇等非平面分子 , 分子间排 列不紧密, 分子间引力较低 , 列不紧密 , 分子间引力较低, 有利 于水分子进入,易溶于水。 于水分子进入,易溶于水。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

O HCl
Cl O
H2O
O
OH
黄酮类化合物溶于浓硫酸生成的盐,常有特殊的 颜色,可用于鉴别。
四.显色反应
黄酮化合物的颜色反应多与其分子中的羟 基及γ-吡喃酮环有关
还原性试验的显色反应 金属离子络合的颜色反应 碱性条件下的显色反应
盐酸-镁粉反应
鉴定黄酮常用的颜色反应。 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显橙
分子中有下列结构单元:
O
OH
OH O
OH O
OH
可与Al3+、Pd2+、Mg2+、Sr2+、Fe3+反应生成有 色络合物,而呈现颜色。
与金属离子络合
锆盐-枸橼酸反应:3-OH和5-OH的黄酮可生 成黄色锆络合物。再加入2%枸橼酸甲醇溶 液3-OH黄酮黄色不褪,5-OH黄酮颜色消失。
HO
O
OH OH
例:从槐米中分离芦丁
3 大孔树脂吸附法:
将植物的水或稀醇提 取液,加入到大孔吸 附树脂柱上,依次用 水洗去杂质,用不同 浓度的醇洗下所需的 黄酮类,最后用浓醇 或丙酮洗脱完全。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
分离依据:
依据化合物的极性大小不同:各种吸附色谱或分 配色谱。
根据分子大小不同:葡聚糖凝胶色谱 根据其酸性强弱:梯度pH萃取法 根据官能团不同进行分离:邻二酚羟基-硼酸络
O OH HO
O
OH
HO
CH2
HO
O
OH
OH OH
OH OH O
蓬子菜中的新双黄酮
OH
HO
O
O OCH3 HO
O CH2OH
NCH3 O
OH OH O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颜色反应

3. 锆盐: 2%氯氧化锆甲醇液
3-OH, 4=O 5-OH, 4=O 锆盐 2%枸橼酸 黄色不褪 黄色褪去
黄色锆络合物
样品0.5-1mg 10ml甲醇溶 2%枸橼酸甲醇液 观察颜色
1ml2% ZrOCl2
黄色
OH
HO
O OH O OH O H2O Zr O Cl
4. 镁盐
醋酸镁甲醇液作显色剂,可在纸上进行。
方法:样品5-10mg溶于5ml无水CCl4中,加1ml 2%的五氯化锑的CCl4溶液。
反应必须无水,否则生成沉淀不稳定。
(六)Gibbs反应
检查5-OH对位未被取代的黄酮。
将样品溶于吡啶中,加入Gibbs试剂显蓝或蓝绿色。 Gibbs试剂: 甲液:0.5%2, 6-二氯苯醌-4氯亚胺的乙醇溶液。 乙液:硼酸-氯化钾-氢氧化钾缓冲液(pH9.4)
1. 1%AlCl3或Al(NO3)3: 生成络合物为黄色(max=415nm),并有荧光。
OH O OH
OH OH O
2. 铅盐
1%PbAc2 或碱式醋酸铅水液。生成黄 - 红色沉 淀。
醋 酸 铅 可 沉 淀 具 有 邻 二 酚 羟 基 或 兼 有 3-OH, 4=O或5-OH, 4=O者。
碱式醋酸铅可沉淀具有一般酚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颜色反应
一、物理性质
1. 多为结晶性固体,少为(如黄酮苷类)无定形 粉末。 2. 旋光性:游离苷元中,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 醇、黄烷、黄烷醇及双黄酮有旋光外,其余无旋 光性。 苷类由于结构中引入糖的分子,均有旋光性, 且多为左旋。
3. 颜色:与①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
②助色团的数目
(三)硼酸显色反应
条件:
天然产物化学全套 -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

B
6' 5'
OR'
~ 7.10, d, J ≈ 8.5 Hz ~ 7.90, d, J ≈ 2.5 Hz ~ 7.90, d, J ≈ 8.5, 2.5 Hz
25
第四节 分析:
检识与结构鉴定
二、紫外光谱
OH HO O OH
黄酮或3-O-苷 I=410-359=51nm,4'-OH
O-Glycosyl OH O
II=271-259=12nm,7-OH
I=387-359=28nm,B环有邻二OH AlCl3/HCl与AlCl3相比, I=402-433= -31nm, B环有邻二OH AlCl3/HCl与MeOH相比,
(但不包括5, 6-位)
O
注:与其在甲醇溶液中的光谱进行比较
19
第四节
检识与结构鉴定
二、紫外光谱
4、三氯化铝及三氯化铝/盐酸(AlCl3及AlCl3/HCl)
AlCl3可与下列结构系统络合,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O O
OH
OH OH O O
OH
生成的铝络合物的相对稳定性顺序: 黄酮醇3-OH > 黄酮5-OH > 二氢黄酮5-OH > 邻二酚OH > 二氢黄酮醇3-OH
3
处理、喷2%AlCl3甲醇溶液(UV下检查)等
第四节
检识与结构鉴定
一、色谱法
(一)双向纸色谱法
第一向展开 —— 分配作用
展开剂:醇性溶剂,
如 n-BuOH-HOAc-H2O(BAW, 4:1:5上层)
Rf值:苷元>单糖苷>双糖苷, 一般苷元 > 0.7,苷 < 0.7
4
黄酮类化合物课件

2020/10/8
(一)含义
经典:2-苯基色原酮; 广义: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
OH
O
HO
OH
白杨素
2020/10/8
OH
O
木樨草素
黄酮醇类 Flavonol
8 7
A
6 5
槲皮素
1
2'
3'
O2
B
4'
C
1'
4
3
6' OH
5'
O
3-OH
O HO
OH OH
OH
O
芦丁
Oglc 6 1 rha
2020/10/8
二氢黄酮类 Flavanones 二氢黄酮醇类 Flavanonols
8 7
R1 O
OH
OH
R2
OH OH
无色矢车菊素 R1=OH R2=H 无色飞燕草素 R1=R2=OH 无色天竺葵素 R1=R2=H
小结:
黄酮类 Flavones
黄酮醇类 Flavonol
8
7
A
6 5
1
2'
3'
O2
B
4'
C
1'
3 6'
5'
4
O
8
7
A
6 5
1
2'
3'
O2
黄酮类化合物

本章内容
概述 结构与分类 理化性质 显色反应
第一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
一、概述
经典定义,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 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
8
7
1
O2
6 5
3 4
O
色原酮
8
7
1
2'
O2
1'
3' 4'
6 5
3
6'
5'
4
O
2-苯基色原酮
8
7
1
2'
O2
1'
3' 4'
一、概述
现在定义: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通过
中央三碳链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8 7
A
6
5
1
2` 3`
O 2 1` B
4`
C
3 6` 5`
4
基本母核:C6-C3-C6
一、概述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被子植物中, 如芸香科,豆科,伞形科,唇形科,菊科, 银杏科等。数量大,截止到1993年,总数超 过4000个,1/4植物中含有黄酮。
小结2 ——理化性质
一、性状: 颜色:多黄色
影响颜色深浅的主要因素:交叉共轭体系 助色团及其位置。
物态:多结晶、无定型粉末 二、溶解性:苷与苷元的区别
影响苷元水溶性的因素: 三、酸性:来源
影响因素及规律:7,4' > 7/4'> 一般 > 5 四、碱性:1-O孤对电子
小结3 ——显色反应
HO
O
OH O
空气
呈黄色
棕色
第五章-黄酮类(天然药物化学)

5. 解痉作用 异甘草素、大豆素等解除平滑肌痉挛; 大豆苷、葛根黄素等葛根黄酮类可缓解高
血压患者的头痛等症状;
杜鹃素、川陈皮素、槲皮素、山柰酚、芫 花素、羟基芫花素等还具有止咳祛痰的作 用。
6. 雌性激素样作用
大豆素(daidzein)等异黄酮具有雌性激素样作 用,可能是因为它们与己烯雌酚结构类似。
除氧苷外,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中还发现有 C-键苷,如:葛根黄素木糖苷。和葛根素 共同构成了中药葛根扩张冠状动脉的有效 成分。
葛根黄素木糖苷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Vp样作用:芦丁、橙皮苷等有Vp样作用,能降 低血管脆性及异常通透性,可用作防治高血压 及动脉硬化的辅助治疗剂。
从水飞蓟种子中得到的水飞蓟素等黄酮类化合 物具有保肝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 硬化及多种中毒性肝损伤。
(+)-儿茶素(Catergen)也具有抗肝脏毒作用, 可治疗脂肪肝及因半乳糖胺或四氯化碳等引 起的中毒性肝损伤。
3. 抗炎
芦丁及其衍生物羟乙基芦丁、二氢槲皮素 等具抗炎作用。
4.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如木樨草素、黄芩苷、黄芩素。
三糖类:
龙胆三糖(glc 1→6 glc 1→2 fru)、槐 三糖(glc 1→2 glc 1→2 glc)等。
酰化糖类:
2- 乙 酰 葡 萄 糖 、 咖 啡 酰 基 葡 萄 糖 (caffeoylglucose)等。
黄酮苷中糖的连接位置与苷元的结构类型 有关。
如黄酮醇类常形成3-, 7-, 3’-, 4‘-单糖 苷,或3,7-, 3,4’-及7,4’-双糖链苷等。
(三)二氢黄酮类 二氢黄酮类结构可看作是黄酮基本母核的
2、3位双键被氢化而成。
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一、引言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由于其结构中含有芳香环和羟基等官能团,因此可以通过显色反应来检测其存在。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原理黄酮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分子内亲核加成反应,生成稳定的芳香环离子。
这种芳香环离子具有较强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域(UV-Vis)呈现出特征性的吸收峰。
因此,通过测量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光谱,可以检测其存在。
三、常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显色反应试剂1. 氧化铝试剂氧化铝试剂是一种常用于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试剂。
该试剂是由氧化铝和钠氢碳酸组成的混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会与黄酮类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并使其显色。
2. 硼钵试剂硼钵试剂是一种常用于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试剂。
该试剂是由硼酸和苯甲醛组成的混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会与黄酮类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并使其显色。
3. 铝砖红试剂铝砖红试剂是一种常用于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试剂。
该试剂是由铝砖红和氢氧化钠组成的混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会与黄酮类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并使其显色。
四、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显色反应实验步骤1. 取少量待检样品,加入适量的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
2. 加入适量的显色反应试剂,如氧化铝试剂、硼钵试剂或铝砖红试剂。
3. 在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是否出现颜色变化。
4. 如果出现颜色变化,则将反应液转移到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吸收光谱,在特征性吸收峰处测量吸光度值。
5. 根据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计算待检样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五、注意事项1. 实验前应先进行试剂的准备和标准曲线的制备。
2. 实验中应注意保持反应液的碱性,以促进显色反应的进行。
3. 实验中应严格控制反应时间和温度,避免过长或过短时间、过高或过低温度对结果产生影响。
4. 实验中应注意避免与其他有机溶剂接触,以免干扰显色反应的进行。
六、结论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天然产物化学全套---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天然药化教研室 主讲教师:宋少江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第四节 检识与结构鉴定 第五节 结构研究实例
2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与粗分
苷元:用氯仿、乙醚、乙酸乙酯等回流提取。 苷及极性大的苷元:用丙酮、乙酸乙酯、乙醇、 甲醇、醇-水加热提取。 提取黄酮苷类成分时,应避免发生水解,可按一般 苷的提取方法先破坏酶的活性。
A> B > C > D D>B>C>A
17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三)根据分子中某些特定官能团进行分离
如:醋酸铅沉淀法(目前已不使用) ➢ 具有邻二酚羟基,可被醋酸铅沉淀 ➢ 不具有邻二酚羟基,可被碱式醋酸铅沉淀
二、分离
18
12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在Sephadex LH-20(甲醇)上的Ve/V0
黄酮类化合物 芹菜素
木樨草素 槲皮素 杨梅素
山奈酚-3-半乳鼠李糖-7-鼠李糖苷 槲皮素-3-芸香糖苷 槲皮素-3-鼠李糖苷
取代图式 5,7,4'-三羟基 5,7,3',4'-四羟基 3,5,7,3',4'-五羟基 3,5,7,3',4',5'-六羟基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
(一)柱色谱法
1、硅胶柱色谱 主要用于分离弱极性和中等极性的化合物,应用最为广泛。 吸附规律:极性大的物质易于被吸附 一般洗脱顺序:苷元>单糖苷>双糖苷>多糖苷
9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二、分离
5.2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显色反应

第二节一、性状:1.形态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形粉末。
2.旋光性苷元: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手性碳,具旋光性,其余无旋光性。
苷类:结构中引入糖分子,均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
颜色(2)各类黄酮类化合物颜色:黄酮、黄酮醇:灰黄~黄色查耳酮:黄~橙黄色异黄酮:微黄色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不显色花色苷及苷元的颜色随pH不同而改变pH 7红色pH=8.5紫色pH 8.5蓝色7二、溶解性:花色苷元(花青素)类虽系平面型分子,但2.黄酮苷: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难溶或不溶于苯、氯仿等非极性溶剂中。
多糖苷>单糖苷3-OH苷>7-OH苷三、酸碱性: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顺序:7,4’-二OH 7-或4’-OH 一般酚-OH 5-OH5%NaHCO35%Na2CO30.2%NaOH4%NaOH可用于提取、分离及鉴定2.碱性四、显色反应1.盐酸-镁粉反应:黄酮(醇)、二氢黄酮(醇):显红~紫红色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不显色浓盐酸显色样品醇溶液+ Mg 粉微热注意:花色素及部分橙酮、查尔酮等在单纯浓盐酸酸性下也会发生颜色变化。
★2.四氢硼钠反应:(专属性)二氢黄酮(醇):显红~紫红色其他黄酮化合物:不显色or 浓硫酸浓盐酸显色二氢黄酮甲醇液+2%NaBH 4甲醇液附:二氢黄酮类可与磷钼酸试剂反应呈棕褐色。
★3.铝盐:4.锆盐:试剂:2%二氯氧化锆甲醇溶液。
用途:鉴别黄酮3-OH 、5-OH 存在与否。
黄色,示有3-OH 、5-OH样品液+ 2%ZrOCl 2甲醇液2%枸橼酸甲醇液黄色不褪:示有3-OH 黄色褪去:示有5-OHOH加热干燥5.镁盐:试剂:1%醋酸镁甲醇溶液。
用途:区别二氢黄酮类化合物。
二氢黄酮(醇):天蓝色荧光黄酮(醇)、异黄酮:黄~橙黄~褐色荧光紫外灯下观察纸上滴加供试液+醋酸镁甲醇液氯化锶7.铅盐:例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溶解性 一般来说,游离苷元难溶或不溶于
水,易溶于甲醇、乙醇、醋酸乙酯、 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液中。 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平面性强 的分子,难溶于水;而二氢黄酮及二 氢黄酮醇等非平面分子,分子间排 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较低,有利 于水分子进入,易溶于水。
花色苷元(花青素)类以离子形式存在, 水中溶解度较大。黄酮类苷元分子中羟 基数越多,水中的溶解度越大。
在草酸存在下,显黄色并带绿色荧光。 在枸橼酸丙酮存在条件下,只显黄色而 无荧光。
(四)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在日光及紫外光下,通过纸斑反应,观 察样品用氨蒸气和其他碱性试剂处理后 的颜色变化的情况。 二氢黄酮类可转变为查耳酮类化合物, 显橙~黄色。
O OH H O O OH
黄酮醇类在碱液中先呈黄色,通入空气 后变为棕色。 当分子中有邻二酚羟基取代或3,4’-二羟 基取代时,在碱液中很快氧化,最后生 成棕绿色沉淀。
O
O OH
O
O
二氢黄酮类 (Flavanones)
O
二氢黄酮醇类 (Flavanonols)
OH OH
黄烷-3,4-二醇类 (Flavan-3,4-diols)
HO
O OH
H OH
H OH H
O H OH
OH (β ) OH(α )
黄烷三醇类 (Flavan-3-ols)
D(+) 葡 糖 萄
OH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 显色反应
一、性状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状固体,少数(如 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 旋光性:苷元中,二氢黄酮、二氢黄酮 醇、黄烷及黄烷醇具有手性碳,具旋光 性,其余黄酮类无旋光性。苷类结构中 含糖,故均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
PE管材 PE管价格 PE管材管件 编辑整理 HDPE管材 编辑整理
2、 铅盐:
常用1%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水溶液,
可生成黄~红色沉淀。 醋酸铅可沉淀 具有邻二酚羟基或兼有3-OH, 4=O或 5-OH, 4=O的化合物。碱式醋酸铅对 一般酚类化合物均可沉淀。
3、锆盐:
多用2%二氯氧化锆(ZrOCl2 )甲醇
溶液。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游离 的3-或5-OH存在时,均可反应生成 黄色的锆络合物。
花色素及部分查耳酮、橙酮等在单
纯浓盐酸酸性条件下颜色也会发生
变化,故须先做空白对照。
2、四氢硼钠(钾)反应:
NaBH4 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
性较高的一种还原剂。与二氢黄酮 类化合物产生红~紫色。其它黄酮类 化合物均不显色。
(二)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O OH O
OH OH
OH
O
1、铝盐: 生 成 的 络 合 物 多 为 黄 色 ( max=415nm),并有荧光,可用 于定性及定量分析。常用试剂为1% 三氯化铝或硝酸铝溶液。
(六)Gibbs反应
检查5-OH对位未被取代的黄酮。 将样品溶于吡啶中,加入Gibbs试剂显蓝 或蓝绿色。 Gibbs试剂: 甲液:0.5%2,6-二氯苯醌-4氯亚胺的乙醇 溶液。 乙液:硼酸-氯化钾-氢氧化钾缓冲液 (pH9.4)
3-OH, 4=O 5-OH, 4=O
锆盐
黄色锆络合物
2%枸橼酸
黄色不褪 黄色褪去
样品0.5-1mg 10ml甲醇溶 2%枸橼酸甲醇液 观察颜色
1ml2% ZrOCl2
黄色
4、镁盐: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与醋酸镁
的甲醇溶液,加热可显天蓝色荧光, 若具有C5-OH,色泽更为明显。而 黄酮、黄酮醇及异黄酮类等则显黄~ 橙黄~褐色。
H O R O H 二氢黄酮 花青,水溶性比相应 苷元为大;糖链越长,则水溶度越大, 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 剂中,但难溶或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 溶剂中。
三、酸碱性
酸性
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含有游离酚羟 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溶液中。酸 性强弱顺序依次为:7,4’-二OH 7-或 4’-OH 一般酚OH 5-OH 。此性质可用 于提取、分离及鉴定工作。
HO
O O芸 糖 香 OH O 芦 丁
颜色:
黄酮的色原酮部分无色,在2-位上引入 苯环后,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使共轭 链延长,因而呈现出颜色。黄酮、黄酮 醇及其苷类多显灰黄~黄色,查耳酮为黄 ~橙黄色,异黄酮类显微黄色,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不显色。
在上述黄酮、黄酮醇分子中,尤其在7位及4’-位引入—OH及—OCH3等供电基 (助色团)后,通过电子转移、重排使 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但在其它位置引 入—OH、—OCH3等供电基影响较小。 花色素及其苷元的颜色随pH不同而改变, 一般显红色( pH 7 )、紫色( pH8.5 )、蓝 色( pH8.5 )等颜色。
5、氯化锶(SrCl2):
在氨性甲醇溶液中,可与分子中具
有邻二酚羟基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 生成绿色~棕色乃至黑色沉淀。
6、三氯化铁反应: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含有游
离酚羟基,与三氯化铁水溶液或醇 溶液可产生阳性反应,呈现颜色; 当含有氢键缔合的酚羟基时,颜色 更明显。
(三)硼酸显色反应 在无机酸或有机酸存在条件下,5-羟基 黄酮及2’-羟基查耳酮可与硼酸反应,呈 亮黄色。
碱性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吡喃酮环上的1-位 氧原子,因有未共用的电子对,故表现 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酸,如浓硫酸、 盐酸等生成(金羊)盐,但生成的(金 羊)盐不稳定,加水可分解。
O HCl H2O O OH O Cl
四、显色反应 (一)还原反应 1、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
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 酮醇类化合物显橙红~紫红色,少数显紫 ~蓝色,B环有-OH或OCH3取代时,颜色 随之加深。查耳酮、橙酮、儿茶素类不 显色。异黄酮类一般不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