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辨析

合集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摘要】本文旨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进行深入解析。

在文章概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础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立统一规律以及发展是一切的根本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结论部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并为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基本方法、基础理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真理、对立统一规律、发展、总结、展望1. 引言1.1 引言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揭示客观规律、解释现象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对立统一规律和发展是一切的根本原则。

在当今世界,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和探讨哲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内涵。

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重要原则,从而引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和方法论观。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还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和发展是一切的根本这两个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基础理论有着深远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一系列的基本方法。

这些基本方法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之一,它强调对事物的辩证认识和把握。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矛盾是事物内部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对抗和统一来实现的。

辩证法的观点是:事物的发展不是偶然的、平稳的、直线的,而是通过对立、矛盾、斗争、统一和飞跃来实现的。

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方法论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还包括批判与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对社会现实和人类思维的批判性认识和改造性实践。

这种批判与革命的方法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具体条件和实际状况的批判来揭示其内在矛盾和问题,以及通过革命性的实践来改造社会现实和人类思维。

这种批判与革命的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社会现实是历史的产物,人类思维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思维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实践的发展来实现的。

实践论强调人类思维的特点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实践是认识的根据和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论的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还包括统一科学与实践、理论与实践、静态与动态的辩证法。

这些方法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性、科学和实践的统一性、静态和动态的辩证统一性,以及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这些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大学期末考试辨析题整理

马克思大学期末考试辨析题整理

辨析: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错误。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意识是人脑的产物,它的内容与形式都是主观的。

错误。

单靠大脑人不能产生意识,意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3.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社会规律应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规律。

错误。

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但社会规律一旦形成同样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

如果社会规律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统一的规律,则说明规律能为人的主观意识而转移。

4.辩证法对现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着对它否定的理解正确。

其一:辩证法认为现存事物既包含肯定因素,也包含否定因素;其二:现存的事物都是要灭亡的,相对于更高的条件而言,现存的事物必然要失掉存在的合理性。

5.社会发展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在社会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错误。

社会规律是人的活动规律,它一旦形成后制约人的活动,这就是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但人可认识.利用.驾驭规律为实现主体的目的服务。

6.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直接地改造客观世错误。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指导人的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思想不可能直接创造什么东西。

7.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错误。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8.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错误。

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于”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思维方式,它旨在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包含许多基本方法,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方法进行解析。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它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普遍性。

辩证唯物主义关注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和斗争,并通过矛盾的解决实现事物的发展。

在分析问题时,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要求我们将问题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带有矛盾的整体,从全面、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社会变革是由经济基础变化引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要求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了解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原因,并通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实践论的方法。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论的方法要求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修正理论。

在研究问题时,实践论的方法要求我们积极参与实践,通过深入实践来获得更深刻和准确的认识。

第五,整体论的方法。

整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事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方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整体论的方法要求我们从整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研究事物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分析问题时,整体论的方法要求我们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并寻找整体中的矛盾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实践论的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方法和整体论的方法等基本方法。

这些方法在分析问题、揭示规律、推动事物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点和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关命题辨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关命题辨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关命题辨析.2011-1-17 汪信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首先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

为此,有必要对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中出现的关涉到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对命题作深入辨析和正确区分。

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并不断发展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则是一个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貌合而神离的命题。

当然,一般而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也可涵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多种可能的境遇,而其中之一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也正因如此,有些人使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提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其所指的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但专门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命题的人并不属于此列,他们明确主张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题来代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程,不过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及中国人宣传、学习和讨论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即使是像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那样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也不过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系统传播”的标志。

因此,在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命题的人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纯粹是子虚乌有的事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全是一个虚假的命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命题的提出者们不仅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性,而且也完全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他们认为,按照毛泽东关于“‘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的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从形式到内容完全变成中国的东西,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从形式到内容都完全变成中国的东西的马克思主义也就不再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被化为乌有。

马克思原理的概念及内容的界定

马克思原理的概念及内容的界定

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界定分为从内向外定义和从整体上定义。

从内向外定义又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分层次界定,另一种是从整体界定。

通过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进一步阐述其四大基本部分,即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于这四部分产生的四大观点,即生产实践劳动的观点、矛盾运动的观点、阶级的观点和人民群众的观点,论述根据社会根本矛盾得出的一般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相适应的客观规律,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相适应的客观规律。

总结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两种基本方法,分别是整体研究法和理论结合实践研究法。

学术界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问题的讨论,概括为三个角度:一是从理论本身出发理解作为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从学科专业设置的角度理解作为一门专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是从高校思想政治必修课理解作为一门课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国内的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不胜其数,本文侧重于讨论、解释作为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界定1、马克思主义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定义中,恩格斯虽然使用过“马克思主义”这个词及其包含的概念,但他并没有明确地对此作出具体界定。

恩格斯使用“马克思主义”来命名他们的理论,是因为马克思较他而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列宁、斯大林分别对“马克思主义”有过阐述。

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斯大林说:“所谓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涉及到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能够指导被压迫、被剥削群众的革命,同时使社会主义在所有国度都能取得胜利,还能够指导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除列宁、斯大林外,毛泽东、邓小平等也曾解释过何为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有三部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其中最基础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4、发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大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大基本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大基本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辩证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大基本理论。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物质世界是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任何事物都始终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共同作用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这段话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

人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能够揭示物质世界中的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人类是物质世界中的一分子,人类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群体。

当人类的智慧发展到能用物质资料去支配物质的时候,人类就有了意识形态。

有了意识形态的人类社会,就逐渐形成了智慧文明的生态。

人的意识形态反映出人的历史、阶级和本质;阶级的意识形态,反映出社会各阶层的生存斗争状态。

追求物质是人生存的本质,人的思想意识、行为、意志,是人生存固有的本能,是以物质为基础为目的的;追求物质,使人丰富了思想意识和认识了世界并改造世界。

这段话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

人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能够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变化发展的规律。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运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事物的存在形式;变化是事物性质的体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条件,事物的外部矛盾通过事物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因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这段话是唯物辩证法的概念。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客观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事物的内部矛盾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共同作用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事物,新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新的事物,于是事物就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于是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也就有了它矛盾对立统一的运行轨迹与规律,也就有了它环环相扣的、相互依存的、相互佐证的、逻辑清晰的关系全谱。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及现实意义作者:胡婷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07期摘要: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就是19世纪40年代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就是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所创立的唯一科学的方法论。

它是在概括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引出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方法论。

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觉地运用客观世界发展的辩证规律,严格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都有具有伟大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方法论;意义;实践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是在概括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不仅是理论认识的工具,而且是革命实践的工具。

它是理论认识方法和革命实践方法统一的、完整的、科学的方法论,它在社会实践中和精神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迄今最科学,最全面,最进步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概括和总结当今的时代精神,赋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鲜活的时代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首要的重大课题。

作为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自然也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

它的四大基本命题,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涵本身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必然是“自己时代的精华”。

首先,马克思认为物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上发展变化,因此,他提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为方法论就是唯物辩证法,其根本要求就是“考察的客观性”这就是说,客观真实的情况不能靠举例来说明,也不能靠罗列现象,而必须把握事实的总和,必须把辩证法作为认识论。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方法体系。

它借鉴了古代哲学和现代科学的成就,旨在揭示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规律,为革命实践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基本方法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它关注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的进程,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的冲突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只有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分析,才能揭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为革命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一个矛盾统一的整体,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

它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原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事物必须从整体和发展的角度来把握,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和问题,要善于揭示事物内部矛盾的矛盾性和发展的可能性。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在实践中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理解,不断得到新的认识和发展。

实践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也是对主观认识的反馈。

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实践和认识是相互嵌套的两个方面,只有把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以上所述的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科学方法论。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理论研究,也适用于实践活动。

它们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为革命实践和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马克思简答论述辨析题

马克思简答论述辨析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答:〔1〕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第一,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块整钢”。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主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

3、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和方法论。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称其为“科学中的最大成果”。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理想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从宇宙的发展和各种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中认识事物和现象的哲学方法。

它是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基本原理,以辩证发展的观点为基本态度而自负的哲学学说。

下面将从整体到个别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包括辩证法和唯物主义。

辩证法是指对事物矛盾的认识方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从矛盾运动的观点出发来认识和理解事物和现象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观。

矛盾观是辩证法的根本原则和核心概念,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矛盾观是辩证法的理论的基础,是理解和认识矛盾运动的重要工具。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矛盾观为基础,总结了发展的规律和方式。

例如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把矛盾运动分为对立统一和斗争性,这是辩证法对矛盾运动的分析和认识。

辩证法的基本方法是从矛盾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事物和现象。

辩证法的基本方法是把矛盾的观点作为认识和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工具。

辨证法的基本方法是对事物和现象进行矛盾和矛盾抒写的分析和认识。

例如辩证法运用矛盾观来分析和认识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矛盾的感性。

唯物主义是指对事物和现象的唯物分析和认识方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是对事物和现象的唯物分析和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唯物主义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哲学。

唯物主义是从宇宙和事物的物质运动和变化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哲学方法。

唯物主义把唯物的角度作为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的思维工具。

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回溯和肯定事物和现象的物质的本质和发展。

例如唯物主义运用唯物观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物质运动和变化。

唯物主义以唯物主义为基础,总结了对事物和现象的物质和发展的认识和理解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四大基本命题辨析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四大基本命题辨析

那么怎么才能把握事实的总和,或者说,怎样才能从整体和联系中把握事实呢?最根本的是抓作为矛盾聚焦点的事实,抓住了这些事实,就抓住了事实的总和,因此列宁称对立统一为辩证法的核心。马克思把作为矛盾聚焦点的事实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所谓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的事实,此类事实能够反映某一社会的基本属性和根本矛盾。诚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萌芽)。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总和中、从这个社会的开始到终结--的发展(既是生长又是运动)。”[7]《资本论》之所以能够从商品分析开始,成功地展开对于资本主义的逻辑和历史再现,就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由“商品堆积”起来的社会,它构成了该社会的基本特征,即“细胞”。
马克思看好工人阶级有四个理由,一是现代无产阶级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实际承担者,是现代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因此,它的本质特征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如同考茨基所说的)“现代社会的养活者”。二是现代无产阶级又一本质特点,就是它是唯一与生产资料没有直接的联系的阶级,因而其解放不能通过个人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的方式,而必须通过“联合起来的个人”重新拥有生产资料,这就决定了它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代表了社会化占有的生产关系发展的趋势。毫无疑义,历史上所有的剥削阶级都直接占有生产资料,而被剥削阶级也不同程度地与生产资料有直接的联系。奴隶作为“会说话的工具”而与其它劳动工具直接结合;农民阶级也因拥有少量生产资料而与生产资料有着直接的联系。其它阶级的阶级意识(如果有的话)都是巩固和扩大本阶级的利益,而只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消灭阶级”,马克思也因而称无产阶级为“非市民社会 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11]。不与生产资料发生直接联系而又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实际承担者的无产阶级的大量出现,表明了社会化占有的生产关系发展的趋势,更表明了“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解体”。三现代无产阶级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化的被剥削阶级,也是唯一可能形成阶级意识的被剥削阶级,因而是唯一可能成为革命阶级并上升为统治阶级的劳动者阶级。加上自觉的知识分子转向无产阶级革命立场以及一些破产的资产阶级分子的不断加入都给工人阶级的队伍注入了文化的血液,使得作为劳动阶级代表的无产阶级终于打破了剥削阶级对于文化的垄断。四是现代无产阶级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那样具有严密分工、严格纪律、严酷生活的训练,成为一支可以被组织的政治力量,这就是说,现代无产阶级虽然是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的自由人,但它并没有农民阶级的散漫性和奴隶阶级的依附性。这正是工人阶级可能成为革命领导阶级的重要依据。马克思正是通过这种在矛盾分析具体化上的事实分类,发现并抓住了上述三类事实,从而把握住了资本主义的“事实总和”或者“事实整体”,从而解决了如何认识资本主义这个的最大的“实际”问题。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之基本方法的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理论工具和方法体系,其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

这一方法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丰富,同时也不断应用于实际的社会实践中。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思维工具。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认为,存在着一种客观的、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客观的存在,这种存在是客观存在的,是独立于意志的存在。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认为,存在着一个客观的存在的规律,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规律的。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规律的表达,是客观存在规律的认识。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认为,真理不是人们的意志创造的,真理是客观存在规律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还认为,客观存在规律是精神活动的规律,这种规律是意志的规律,是实践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辩证法的方法。

辩证法是指辩证思维的方法,是指辩证思维的规律。

辩证法的方法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势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探讨的方法,是根据事物的矛盾和变化对事物进行研究和理解的方法。

辩证法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

辩证法的方法认为,事物是由矛盾推动的,事物是由矛盾运动的,事物是由矛盾发展的。

因而,辩证法的方法认为,事物是由内因推动的,事物是由内因运动的,事物是由内因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批判的方法。

批判的方法是指对理论进行评价和检验的方法,是指对理论进行阐释和辨析的方法。

批判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

批判的方法认为,理论是在实践中检验的,理论是在社会实践中证明的,理论是在社会实践中检验的。

因而,批判的方法认为,不同的理论有所谓的优劣之分,不同的理论有所谓的真假之别,不同的理论有所谓的好坏之辨。

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基本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基本原理与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基本原理与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得本原就是物质(世界得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得本质就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瞧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得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就是物质得,它得产生、存在与发展就是客观得。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得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与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得客观性就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得基本前提。

3、规律得普遍性与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它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得惩罚。

②规律就是客观得、普遍得,但就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就是无能无力得,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与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与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就是物质得,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得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得发展,错误得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得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得能动作用,树立正确得意识,克服错误得意识。

5、人得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得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得、本质得、必然得、稳定得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规律得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就是不可违抗得;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就是无能为力得,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与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

绪论一、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坚持与时俱进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3.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这一真正科学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是分不开的。

4.从阶级性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学。

5.既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理论,因此,我们中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用马克思的所有论断和结论。

6.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已经超越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

7.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阶级性,所以不是科学。

8.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9.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所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

[参考答案要点:]1.答案要点:错误。

即使马克思主义学得很好,按照它办事,也不能保证永远不犯错误。

马克思主义所反映的是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是最大的道理。

各个具体事物还有各自的特殊规律,有自己的小道理。

按照正确的世界观办事也有可能发生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的情况,造成错误和失败。

但是,正确世界观的指导首先可以避免许多错误,其次可以使人们在犯错时及时地改正错误。

2.答案要点:正确。

坚持与时俱进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目的,与时俱进是关键。

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有本质上的统一性,它们所强调的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 答案要点:正确。

马克思恩格斯成为真正科学理论的创立者,与他们个人的主观条件即与他们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是分不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辨析侯 惠 勤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于许多人而言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

说 熟悉!,是因为人们多少都知道一些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的观点,至少承认其对于工作和学术研究的指导意义;说 陌生!,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其根本立场、基本原理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其实就是其思想体系和思想路线。

因此,对这一概念的把握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认识。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就其内部的理解而言,在整体认识上主要有两种偏向:一种偏向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如同自然科学般精确的知识体系。

这种偏向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确定性、完整性,但忽略了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开放性、变动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僵化认识。

第二国际的 正统派!马克思主义是此种偏向的代表。

另一种偏向是,认为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种顺势应变的方法,没有确定的思想体系。

这种偏向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灵活变动和开放,但忽略了其立场和基本观点的确定、公开及不可违背,从而导致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严重偏离。

第二国际后出现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笔者看来,马克思主义是方法论和世界观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方法本身便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体现,也是其基本原理的表达;它集中体现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

邓小平指出: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3页)因此,从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统一上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是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

一切从实际出发!、 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历史和逻辑相一致!、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

然而正是在这些众所周知的重大命题上,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甚至是习以为常的错误认识,需要加以辨析和澄清。

一、关于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的首要的基本命题。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唯物主义者的根本立场。

!(∀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44页)邓小平甚至把这一命题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等同于党的思想路线。

他指出: 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8页)那么,什么是 实际!?在毛泽东看来,所谓的 实际!就是 客观存在的事实!。

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

∃∃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53页)这样,如何 从实际出3发!的难题就变成了如何 把握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一难题。

毫无疑义,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仅丰富多样、相互冲突,而且无穷无尽。

这就提出了能否及如何把握客观事实的问题。

那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怎样解决如何 把握客观存在的事实!的问题的呢?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为方法论就是唯物辩证法,其根本要求就是 考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枝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列宁选集#第3卷,第411页)。

这就是说,客观真实的情况不能靠举例来说明,也不能靠罗列现象,而必须把握事实的总和,必须把辩证法作为认识论。

列宁强调, 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

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

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

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

!(∀列宁全集#第28卷,第364页)孤立的、随意的事例没有意义,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具有无可辩驳的事实是从其整体上、从其全部联系中把握的事实。

因此,事实的总和不是无数零碎事实的简单叠加。

怎么才能把握事实的总和呢?或者说,怎样才能从整体和联系中把握事实呢?最根本的是抓作为矛盾聚焦点的事实:抓住了这些事实,就抓住了事实的总和,因此列宁称对立统一为辩证法的核心。

马克思把作为矛盾聚焦点的事实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所谓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的事实,此类事实能够反映某一社会的基本属性和根本矛盾。

(参见∀列宁选集#第2卷,第558页)∀资本论#之所以能够从商品分析开始,成功地展开对于资本主义的逻辑和历史再现,就因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由 商品堆积!起来的社会,商品构成了该社会的基本特征即 细胞!。

二是所谓最反常、最病态、最不尽情理和最不可理喻的事实,此类事实反映了某一社会的矛盾尖锐化和对抗程度,是其病根所在、问题所在。

在马克思看来,在工人身上就集中了这类事实: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劳动生产的不仅是商品,它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

∃∃这一事实无非是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41页)马克思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他以私有制的基本矛盾为研究对象,因而一下子就抓住了工人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反常关系,即 异化劳动!这一事实。

一般说来,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间有着某种天然的亲近感,因为劳动产品是对劳动者的主体性地位的确证。

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和劳动产品之间却有着一种天然的疏离感,两者的关系是陌生的乃至于对抗的。

这一事实的典型性还在于它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而并非私有制社会的普遍现象,也就是说,异化劳动的产生并非简单的是由于剥削。

封建时代的农民同样受到剥削,但是他不存在同劳动产品的异化关系,农民的劳动成果被剥夺并没有使农民作为劳动创造者的地位被否定。

虽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还未能真正揭示出异化劳动的根源,但抓住这一重大事实无疑促成了他的科学研究。

后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科学地解释了这一反常事实:工人和劳动产品之间之所以会有这种对抗性的反常关系,就在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力成为了商品,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自此,劳动者和商品的关系就不再是创造者和被创造者那种 人和物!的关系,而是变成了商品和商品之间的关系,表现出相互排斥、相互疏离的倾向。

这样,马克思就通过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最反常、最病态、最不尽情理和最不可理喻的事实,打开了揭示资本主义全部奥秘的大门。

4 ∀哲学研究#2010年第10期三是所谓大量出现、且不断增长并具有普遍化趋势的事实,此类事实预示着社会矛盾的发展趋势,是旧社会中孕育着的新社会的萌芽。

这便是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断出现的事实,这就是现代无产阶级的产生。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261-262页)马克思关注工人阶级是其世界观的转折点,自此,马克思的世界观随着其对无产阶级的科学认识而成为科学。

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看成是人类解放的实际承担者,这就必须超越世俗的眼界,即不能把现代无产阶级仅仅看作 一无所有!的受苦人,更不能将其视为只顾眼前利益的芸芸众生。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回答对于现代无产阶级的质疑时说: 问题不在于某个无产者或者甚至整个无产阶级暂时提出什么样的目标,问题在于无产阶级究竟是什么,无产阶级由于其身为无产阶级而不得不在历史上有什么作为。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262页)马克思看好工人阶级有四个理由:一是现代无产阶级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实际承担者,是现代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因此,它的本质特征不是 一无所有!,而是 现代社会的养活者!(考茨基语)。

二是现代无产阶级有一本质特点,即它是唯一与生产资料没有直接联系的阶级,因而其解放不能通过个人直接占有生产资料的方式,而是必须通过 联合起来的个人!重新拥有生产资料。

这就决定了它是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代表了社会化占有的生产关系发展的趋势。

毫无疑义,历史上所有的剥削阶级都直接占有生产资料,而被剥削阶级也不同程度地与生产资料有直接的联系。

奴隶作为 会说话的工具!而与其它劳动工具直接结合;农民阶级也因拥有少量生产资料而与生产资料有着直接的联系。

其它阶级的阶级意识(如果有的话)都是巩固和扩大本阶级的利益,只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 消灭阶级!,马克思也因而称无产阶级为 一个并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4-15页)。

不与生产资料发生直接联系而又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实际承担者的无产阶级的大量出现,表明了社会化占有的生产关系发展的趋势,更表明了 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解体!。

三是现代无产阶级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化的被剥削阶级,也是唯一可能形成阶级意识的被剥削阶级,因而是唯一可能成为革命阶级并上升为统治阶级的劳动者阶级。

加上自觉的知识分子转向无产阶级革命立场,以及一些破产的资产阶级分子的不断加入,给工人阶级的队伍注入了文化的血液,使得作为劳动阶级代表的无产阶级终于打破了剥削阶级对于文化的垄断。

四是现代无产阶级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那样具有严密分工、严格纪律、严酷生活的训练,成为一支可以被组织的政治力量。

这就是说,现代无产阶级虽然是可以 自由!出卖劳动力的自由人,但它并没有农民阶级的散漫性和奴隶阶级的依附性。

这正是工人阶级可能成为革命领导阶级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正是通过这种在矛盾分析具体化上的事实分类,发现并抓住了上述三类事实,从而把握住了资本主义的 事实总和!或者 事实整体!,解决了如何认识资本主义这个最大的 实际!问题。

可见,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际运用,其精神实质是善于抓住作为具体矛盾聚焦点的典型事实,以此展开对于矛盾的具体分析,因而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简明表述。

二、关于 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的又一基本命题,列宁称其为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列宁选集#第4卷,第213页)。

在这一方面的主要偏差,就是把这一原则视为无党性的口号,似乎 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是任何阶级、任何政党或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一种处事技巧,或一种灵活变通的原则,而不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特有的思想路线。

实际上,这个命题不仅有严格的党性立场,而且有明确的针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