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火灾人员疏散特点相关应急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火灾人员疏散特点与相关应急措施摘要:结合实例资料归纳了地铁火灾的诱因与特点,通过社会调查分析了地铁火灾发生时的人员心理特征与行为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铁火灾防火措施与疏散措施,以及相关应急处理机制。

关键词:地铁火灾;疏散特点;应急措施

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来说,地铁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地铁处于地下,环境封闭,结构复杂,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损失严重。回顾历史,重大地铁火灾事故屡见不鲜,为了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分析地铁火灾发生的原因与特点,总结火灾中人员的行为特性,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地铁火灾预案,建立合理人员疏散逃生机制,非常重要。

1 地铁火灾发生的原因

地铁火灾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分析以往火灾事故,可将其原因归纳如下:

(1)电气设备线路引发的火灾。地铁使用电能,电气设备功能不同,分布复杂,而线路的老化与常年的超负荷运转,是极大火灾隐患。1975年7月,美国波士顿地铁电源短路引发火灾,造成34人死亡。

(2)机械碰撞摩擦引发的火灾。大部分地铁内的座椅材料与装饰材料都是易燃的,当列车间发生碰撞,极易引发火灾。1991年4月,

瑞士苏黎世,两辆地铁列车相撞引发大火,58人重伤。

(3)乘客吸烟或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引发的火灾。由于地铁乘客人员构成复杂,吸烟者、携带易燃易爆品者难以禁绝。1987年11月,英国伦敦地铁车站一名乘客丢弃未熄灭的火柴梗,引燃自动扶梯下杂物,引发大火,导致32人死亡80人受伤。

(4)人为恶性袭击引发的火灾。地铁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一环,逐渐成为恐怖分子与行为偏激者危害社会的首选。2003年2月韩国大邱地铁纵火案,造成近200人死亡。

(5)自然因素。地震、雷击、滑坡等自然自然灾害,会成为地铁火灾事故的诱因之一。

2 地铁火灾的特点

2.1 烟气、高温危害性大

(1)毒性。地铁火灾发生时,通风不畅,氧气不足,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多种有毒气体,达到一定浓度使人窒息死亡。国际卫生组织认定,co为0.15%~0.20%,c02为5%~6.7%,此浓度范围内最长可逗留时间为:30~60分钟,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2)高温和热辐射。地铁车站相对密闭,烟气无法立刻排放出来,火灾产生的温度和热辐射积聚扩散,内部温度上升,灼伤人体。一般标准中,单一温度人的忍受时间为140℃下5min,115℃下20min,70℃下60min。

(3)减光性。烟气中的小微粒对光有衰减作用,极大地影响疏散与营救工作。要能看清疏散标志,能见度必须达到15m:要使人能

平稳行走能见度必须在7m以上;所以为了保障安全疏散和消防作业,最低能见度必须在7~15m之间。[1]

2.2 人员疏散难度大

(1)客流量大。据统计,目前上海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超210万人次,而地铁的乘客覆盖面广,每一个体在突发性事件中的应变与逃生能力不尽相同。因此一旦发生火灾,要组织数目巨大的乘客有序地进行疏散,难度极大。

(2)逃生途径少。地铁于地下运营的特殊性,使其提供的地面逃生路径较为单一。而地铁火灾发生时,平时的出入口在排烟效果不甚理想的情况下,将成为喷烟口,烟气扩散的方向与人员逃生的方向重叠,使逃生的效率大大降低。

(3)逃生距离长。某些大的换乘站,疏散通道分布不合理,距离过长,增加了危险。以上海人民广场站为例,共12个出入口,5个直通地面,7个连通地下商场。其中有10条逃生距离在l00m以上,最长达260m,易出现疏散混乱的情况。

(4)障碍物多。地铁车厢与车站内的坐椅、广告灯箱、临时商铺、检票闸机等都会对人员疏散造成阻碍,降低疏散速度。

2.3 灭火救援难度大

地铁相对封闭的空间构造,对灭火救援工作极其不利。火灾中产生的浓烟使人们难以迅速确定起火点;高温和熟辐射使救援人员难以接近,延长扑救时间:撤离线路少,使救援人员之间难以配合;效果良好、但会产生一定的有毒气体的灭火剂,不宜在地下空间火

灾中使用,这都增加了灭火难度。

3 地铁火灾人员的行为特征

3.1 心理行为

经过对647位不同年龄段、教育水平、工作岗位的上海市民以及地铁工作人员的调查分析,发现个体对地铁火灾的心理行为反应虽各有异同,但总体可总结为:认识、确定、评估、抉择。

(1)认识。个体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感觉或相互交流等方式认识到火灾发生的事实,因此具有滞后性。人们易产生回避心理,在心理上否认自己处于不利环境。

(2)确定。个体试图将有关火灾觉察和各种前后有关的变化信息联系起来的过程。在线索模糊时,个体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

(3)评估。个体通过对火灾环境、他人的行为反应、自身处境、疏散通道和灭火设施等综合考虑,评估火灾对于个人安全的危险程度,并设计灭火或逃离方式。人员对环境的熟悉程度、群体行为的示范作用,在该过程中对个体起到很大的影响。

(4)抉择。这是对评估过程的总结和开展下一步行为的契机。这种决策行为的结果如果被证明是成功的,则个体的紧张情绪会有所减轻;若失败,则个体立即进行另一个重新评估与抉择过程。而新的抉择过程中,个体选择余地变小,心理压力加大,同时连续的失败会增加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成功的概率更为渺茫。

3.2 物理行为

通过问卷的统计与分析,地铁火灾中,个体的物理行为一般遵

循“尝试—失误一再尝试”的模式。而个体的立场、认知能力、决策能力、行动能力、忍耐力等是影响人员物理行为的主要因素。虽然行为策略因人而异,但在共同面对外界火灾威胁情况下,存一定的共性。

3.2.1 工作人员

(1)灭火。发现有火灾警报或火灾情况时第一时间采取灭火行动。这种行为能在火灾初期,有效地控制火灾发展,若确认火势无法控制,则应及时报警通知地铁信息中心,组织人员疏散。

(2)助人。在火灾发生时,能各尽其职,引导、帮助乘客进行疏散,或通过车站广播、直接喊话等方式安抚乘客紧张情绪。因为,地铁工作人员对车站布局相当熟悉,这种行为能极大提高疏散效率,防止挤压踩踏现象发生。

(3)逃离。全然不顾其他人生命安全,只顾自己逃离,没有职业责任感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往往造成后续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如韩国大邱地铁火灾[2]中第二辆列车司机弃全车人不顾,拨掉控制钥匙逃离现场,致使车门无法打开,乘客困于车内,死伤严重。

3.2.2 乘客

(1)拥挤。危急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将不会有协调与礼让,在得不到正确及时的引导情况下,会在楼梯口、出口等“疏散瓶颈”处发生踩踏危险。

(2)从众。身处某个大空间,当烟气等火灾产物将使人们难以判断正确的疏散方向时,人们往往产生盲目的从众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