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中有真意
古诗词中十大人生境界
古诗词中十大人生境界1、脱俗境界:心远地自偏饮酒·结庐在人境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许多人会联想到写《瓦尔登湖》的美国人亨利·梭罗。
陶渊明比梭罗早一千四百多年,而且陶渊明生活在农耕时代,梭罗却生活在后工业时代,但两人的生活态度确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抵拒物质享受的引诱,并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
但是陶渊明的境界更高一层。
梭罗独自跑到瓦尔登湖边去隐居,那儿寂寥无人,只有草木虫鱼为邻,《瓦尔登湖》中的一章就题为《寂寞》。
陶渊明追求的却是“心远”。
在陶渊明看来,要想远离喧嚣的红尘世俗,不必躲进深山老林,只要保持清静、安宁的心态就可以了。
不妨说,梭罗是在空间距离的意义上追求远离红尘,陶渊明却是在心理距离的意义上作同样的追求。
所以梭罗的行为事实上是无法仿效的,如今的地球如此拥挤,我们能到哪里去寻找一个瓦尔登湖呢?陶渊明的行为则具有典范的意义,因为只要你超脱外在的诱惑,“心远”是随时随地都能付诸实施的。
哪怕你身居熙熙攘攘的现代都市,哪怕你把家安在水泥森林中的一间公寓,你同样可以实现心境的宁静。
2、苍茫境界:独立天地间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其中是一种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陈子昂踽踽登上高高的幽州台,环顾空旷的四野,原本豪侠的他,竟悲怆地哭了。
历史上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到哪里去了?那些各领风骚的历代帝王们到哪里去了?在这举目无亲的夜,陈子昂就这样幽幽地坐着,让生命的利齿,一点一点咬啮自己孤寂的身躯。
“念天地之悠悠”,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如此巨大、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的茫然性。
而茫然绝对不是悲哀,其中既有狂喜又有悲哀。
狂喜与悲哀同样大,征服的狂喜之后是茫然,因为不知道下面还要往哪里去,面对着一个大空白。
赞美菊花的古诗词
赞美菊花的古诗词赞美菊花的古诗词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赞美菊花的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赞美菊花的古诗词1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赞美菊花的古诗词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陶渊明《和郭主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陶渊明《过故人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红楼梦》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此中有真意 字字皆有味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案
此中有真意字字皆有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学习目标】1.探究解析方法。
2.规范答题格式。
3.提升品味能力。
【教学过程】一、得法课内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请分析“聪明”的含义和作用。
指出下面答案是否正确,为什么?“聪明”指天资高,表现我当时的自豪之情。
讨论概括:原则: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联系中心和上下文去品味讨论概括:步骤:(1)运用了什么方法(2)写出了什么内容(本义+语境义)(3)表现了什么效果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高尔基《海燕》)对“胆怯”一词进行赏析。
“胆怯”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企鹅害怕暴风雨到来的畏缩样子。
衬托海燕的勇敢乐观。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朱自清《春》)请分析“卖弄”的含义和作用。
“卖弄”贬词褒用,原指炫耀,这里指鸟儿的活泼,展现出春日的生机勃勃。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鲁迅《孔乙己》)请分析“排”的含义和作用。
“排”运用动作描写,意思是一个挨一个的按着次序摆,表现出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显阔气的样子。
二、方法归纳品味词语的常见角度: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感情色彩、人物描写三、真题演练(2019扬州)瘸叔出行曾立力①瘸叔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
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
②本来瘸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年前,石头来送年货,鼓励他说:“瘸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
若打空转身,我封个大红包赔你!”石头说这话时紧盯着瘸叔,一双眼睛闪闪发亮。
灶台上那封满地红的万字鞭,正在烘着去潮气,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
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鞭炮一定要炸响,万万不可炸哑。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摘要:诗歌艺术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艺术主要体现于语言的凝练,意象的丰富,主题的含蓄,形式的独特,等等。
在诗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时要充分考虑到诗歌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期真正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课堂目的。
关键词:诗歌教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某种程度上讲,诗歌教学凝聚了所有语文教学中的精华内容,集形式之美、内涵之美、语言之美等众多美育因素于一体;某种程度上讲,我们语文诗歌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能够让学生领会这种诗歌之美,并将这种诗歌之美运用到自己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当中。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教师要积极提升自己的诗歌素养,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理念,让学生喜爱诗歌,主动探究诗歌特征,在学生自己的不断探索中追寻诗歌学习的最高境界。
一、吟咏诗歌是开启理解诗歌大门的金钥匙某些古诗的主题理解起来比较晦涩,而现代诗的理解则相对容易得多,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的诗,不管是主题明晰还是主题晦涩的诗,诸多教育工作者都主张将吟咏诗歌作为理解诗歌魅力的第一步。
但在具体的诗歌教学过程中,笔者发觉其中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譬如有的教师一上来就让学生背诵、默写,进而反复背诵,反复默写,将诗歌本身的魅力消磨殆尽,极度扼杀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笔者主张在吟咏诗歌的时候,首先要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用心领悟诗歌的特色与内涵,即使是不易理解的诗歌,我们也要尽量在班级教学中创设一定的吻合诗歌主题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对诗歌的本质有一个质的把握。
二、深入了解作者性情与时代特征诗词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下抒发自己情感的工具,那么必然有着其鲜明的主体性和时代性。
因而,在诗词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诗词内容,必然要去研究作者、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
这方面很多教学者都论述过,故而这里不再详细论证。
对于学生来讲,对著名的作者生平经历,常见的历史时期如六朝、南宋等要有一定的认识。
诗词中的境界艺术
诗词中的境界艺术原文:《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衍生注释:1. “结庐”:构筑房屋。
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 “人境”:人世间。
3. “尔”:如此、这样。
4. “山气”:山间的云气。
5. “日夕”:傍晚。
6. “相与还”:结伴而归。
二、赏析:这首诗中,陶渊明描绘了自己虽然身处尘世,却能远离世俗喧嚣的状态。
开头说自己住在人间,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这是一种心境的体现,心远离尘世,即使在人群中也如同处于偏僻之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名句,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时,不经意间抬头就看到了南山,这一画面充满了闲适和自然之美。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进一步描写了傍晚山间的景色和归鸟,暗示着自然万物的和谐。
最后诗人说这里面蕴含着真正的意趣,想要分辨却忘了怎么表达,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
三、作者介绍: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诗人、辞赋家。
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职,但他厌倦了官场的黑暗与虚伪,最终归隐田园。
他的诗歌大多描写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自己对人生的感悟,风格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的田园诗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去乡下的奶奶家,那是一个宁静的小村落。
当我坐在院子里,周围是一片菜地和几株果树,突然就想起了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虽然这里偶尔也有邻居的走动声,但那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就像陶渊明诗中的境界一样。
我仿佛能体会到他那种心远地自偏的心境,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我看着远处的青山,就像诗人看到南山一样,内心充满了宁静和惬意。
哎呀,真的是很奇妙的感觉呢!我想这就是田园生活的魅力吧,能让人心静如水,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烦恼。
原文:《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八年级上古诗词默写训练(填空)
总分1.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3.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4.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5.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馨香盈怀袖,。
(《庭中有奇树》)7.,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8.冰霜正惨凄,。
(刘桢《赠从弟》)9.,寄身于草野。
(曹植《梁甫行》)10.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八年级上古诗词默写训练(二)总分1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12.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颢《黄鹤楼》)13.萧关逢候骑,。
(王维《使至塞上》)14.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15.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6.,绿叶发华滋。
(《庭中有奇树》)17.,犹有竟时;(曹操《龟虽寿》)18.风声一何盛,。
(刘桢《赠从弟》)19.八方各异气,。
(曹植《梁甫行》)20.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总分21.牧人驱犊返,。
(王绩《野望》)22.昔人已乘黄鹤去,。
(崔颢《黄鹤楼》)23.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24.仍怜故乡水,。
(李白《渡荆门送别》)25.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6.攀条折其荣,。
(《庭中有奇树》)27.幸甚至哉,。
(曹操《龟虽寿》)28.,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29.柴门何萧条,。
(曹植《梁甫行》)30.,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八年级上古诗词默写训练(四)总分31.,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32.,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33.单车欲问边,。
(王维《使至塞上》)34.,来从楚国游。
(李白《渡荆门送别》)35.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6.此物何足贵,。
(《庭中有奇树》)37.,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38.亭亭山上松,。
(刘桢《赠从弟》)39.,行止依林阻。
(曹植《梁甫行》)40.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总分41.,徙倚欲何依。
个签简短有深意的诗句
个签简短有深意的诗句
1. 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2.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3.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阮阅《诗话总龟前集》
4.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6.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断句》
7.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8.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9.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10.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悠然”见“真意”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悠然”见“真意”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悠然真意陶渊明《饮酒》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在恬淡闲适的心境中采菊东篱,不经意间抬头,南山的美景悠然呈现于眼前,诗人由此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意。
其实,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也应该努力追求“悠然”见“真意”的境界,让学生在“悠然”恬淡的心绪中,走近作者,领略诗词中优美隽永的意象和意境,品味诗词精练生动的语言,倾听诗词作者的情感心灵,学习揣摩诗词之中的“真意”。
一、走近作者,了解背景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人生经历与思想感情的外现。
因此,欣赏诗词,必须首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
例如,教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安史之乱未定,关中地区又闹饥荒,民不聊生。
这年秋天,诗人弃官带领全家辗转西行,历尽险阻,备尝艰辛,先后写出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这类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史诗”。
诗人一路颠沛流离,最后抵达成都。
在亲友的帮助下,诗人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总算有了一个立脚安身之处。
哪知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秋天,一场狂风暴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一夜暴雨淋湿了室内的衣被,茫茫黑夜,诗人百感交集。
他由自己的遭遇,联想到千千万万广大人民的疾苦,不禁产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悲悯情怀,于是写下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样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就已经了解到写作这首诗时杜甫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艰难悲凉的个人际遇,为学生在课堂上很快地进入诗歌的情境做了很好的铺垫。
所以学习古诗词前,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诗词的大意,同时也丰富了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的认识和了解,成为自身的知识积累,为以后学习该作者的其他作品及同时期其他作者的作品打开了方便之门。
有词意的四字成语
有词意的四字成语观者如云挥金如土铁证如山爱财如命稳如泰山门庭若市骨瘦如柴冷若冰霜如雷贯耳守口如瓶浩如烟海高手如林春深似海呆似木鸡繁花似锦归心似箭光阴似箭侯门似海何其相似乃尔好语似珠皎阳似火口似悬河流年似水貌似强大面似靴皮情深似海日长似岁如痴似醉如花似朵如花似锦如花似玉如花似月如饥似渴如胶似漆如狼似虎如龙似虎如鱼似水似曾相识似懂非懂三分似人,七分似鬼三分像人,七分似鬼似箭在弦似漆如胶似是而非似水流年似水如鱼似笑非笑似有如无似醉如痴文似其人疑似之间震耳欲聋,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惊天动地,天翻地覆,摩肩接踵,无孔不入,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地动山摇,只手遮天,气吞山河,山穷水尽,十万火急,浩气长存,万古长青,天衣无缝,度日如年,永垂不朽,永无休止,死去活来,千里迢迢,尘土飞扬\翻江倒海、蚍蜉撼树、一落千丈、一手遮天、一掷千金、刀山火海、大海捞针、气吞山河,一目十行一手遮天寿比南山翻天覆地顶天立地一步登天晴天霹雳壮志凌云一毛不拔垂涎三尺怒发冲冠气吞山河地动山摇皓月当空日理万机日月如梭三头六臂怒发冲冠一日千里一字千金百发百中胆大包天寸步难行一步登天。
带意的成语详尽醉翁之意:之:的;意:意趣。
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动静深邃:深邃:模糊不清。
形容双眼模糊不清的样子意犹未尽:犹:还。
指还没有尽兴详细意中人:心意相守的友人,后多指心中所留恋的人善解人意:善:善于;解:理解。
善于理解别人的意图疏忽大意:经常不分散注意力,贪玩详尽毫不经意:毫:丝毫。
指丝毫不往心里去毫不在意: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详尽假情假意:虚假的情意,不是真心实意详细率性任意:率为:随顺。
随顺其本性,放任其心意。
T5670着自己的本性做去而不作约束随意一瞥:乘其不意:乘坐:趁着,因;意:悖论,意料。
利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机动手拿定主意: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铁心铁意:下了决意,非常始终如一故意刁难:指有意为难别人蚀本营生:赔本的交易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说话的人不是有心的,听话的人却认真计较丢心落意:安心各如其意:各:各自;如:如愿。
《饮酒·结庐在人境》原文赏析
《饮酒·结庐在人境》原文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原文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原文赏析1饮酒·结庐在人境晋朝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结庐在人境》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饮酒·结庐在人境》注释结庐:建造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相与还:结伴而归。
《饮酒·结庐在人境》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
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论黄爱华诗词的艺术特色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论黄爱华诗词的艺术特色
伍益中
【期刊名称】《艺海》
【年(卷),期】2016(0)12
【摘要】黄爱黄在古典诗词创作上颇有成就,他的诗词情真意切,质朴清新,用充满诗意的语言传达出对诗意栖居的追寻.
【总页数】3页(P154-156)
【作者】伍益中
【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略谈格律诗词的阅读 [J], 李文忠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民法典》人工智能相关规定的意义与局限 [J], 朱体正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民法典》人工智能相关规定的意义与局限 [J], 朱体正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记王府井集团副总裁高国良 [J], 姚咏梅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记王府井集团副总裁高国良 [J], 姚咏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摘要:从现实的角度看,“应试”仅仅是一个中性词,但“应试教育”与“应试”不能混同,“应试教育”并不是因为教育中存在着“应试”的“事实”,而是因为有其特定的“价值”,故“应试教育”在根本上是一个价值判断而不是一个事实判断。
同理,对与之对应的“轻负高效”的概念亦当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把握。
对“轻负高效”与“应试教育”概念的把握方式以及怎样理解“对立”的内涵,是认识两种教育是否具有对立性的关键。
关键词:应试教育; 内涵轻负高效对立关于应试教育和轻负高效的讨论不绝于耳,其基本倾向还是对应试教育进行批判,认为应试教育“非但不是一种可取的教育方式,简直就是一种犯罪”,应试教育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加重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频繁的标准试题的练习,会使学生的思维线化,扼杀了人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其后续发展受到局限等,但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应试教育。
本人以为,从古代的科举到今天的各种考试,人类社会还没有找到一种比考试更好的选拔人才的方法。
有考试必然要有应试教育,应试教育至少是在目前历史阶段无法取消也取消不了的。
轻负高效,顾名思义是指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轻负高效,由“教得活”,到“学得活”,使学生学得好同时不至于负担过重,也就是说,让孩子们作业少,学习质量高。
“负担轻”解放了孩子,使他们得到个性发展的空间。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多年来,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带着破解这一难题的愿望,最近几年,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若有所思,有点想法,真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应试教育路漫漫考试作为检验学习成果和遴选人才的一种手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我国从唐代一直到清末,一直把科举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
如今我国公务员的招聘,联合国工作人员的选拔也都沿用考试的方法。
在学校教育方面,考试既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规范,也是激励教学的一种手段。
从学生本身来看,要进入上一级学校,或者考上某一种工作岗位,必然要认真准备某些应考的学科,必然要按照考试的范围重点复习准备,也必然熟悉了解各种试题类型;从教育者的教师看,衡量其工作绩效的可以量化的标准也主要是考试成绩,因此也必然要围绕考试组织教学。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24.诗词五首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史平公造像书体写诗词
史平公造像书体写诗词《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衍生注释:1. “结庐”:构筑房屋。
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 “人境”:人世间。
3. “尔”:如此、这样。
4. “心远”:思想远离尘世。
5. “日夕”:傍晚。
6. “相与还”:结伴而归。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在田园生活中悠然自得的心境。
开头两句说自己虽然居住在人来人往的世间,却感受不到车马的喧闹,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境界。
接着诗人自问自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远离尘世的喧嚣,即使身处闹市,也如同在偏远之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名句,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时,不经意间抬头就看到了南山,那种悠然闲适的状态跃然纸上。
傍晚时分,山中的景色更加美妙,飞鸟结伴而归,诗人似乎从这自然景象中领悟到了某种真谛,但又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
整首诗充满了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
三、作者介绍: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的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去乡下的爷爷家,那是一个很宁静的小村子。
村子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大家都过着慢悠悠的生活。
我在爷爷家的小院里,就像陶渊明在他的田园里一样。
我坐在小板凳上,看着院子里的花花草草,突然就理解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心境。
那种宁静、闲适,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
哎,城市里的人整天忙忙碌碌的,哪里能体会到这种惬意呢?难道我们不应该偶尔也像陶渊明一样,找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的心静一静吗?《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词中国观后感
诗词中国观后感《观诗词中国有感·其一:《饮酒·其五》》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衍生注释:1. “结庐”:构筑房屋。
这里指居住。
2. “人境”:人世间。
3. “尔”:如此、这样。
4. “山气”:山中的气象。
5. “日夕”:傍晚。
二、赏析:这首诗中,诗人虽然住在有人群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这是因为他的心远离了世俗的纷扰,所以感觉自己所处之地很偏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非常有名的诗句,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不经意间抬头就看到了南山,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跃然纸上。
傍晚时分山中的景色很美,飞鸟结伴而归,这一切看似平常的景象中蕴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真意。
诗人通过描写田园生活的宁静美好,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远离尘世喧嚣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三、作者介绍: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归隐田园。
他的诗歌多描写田园生活,风格平淡自然,却又韵味深长,对后世的田园诗派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运用片段:我有一个朋友,他在城市里工作,每天都要面对繁重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感觉压力特别大。
有一次我们聊天,我就跟他说起了陶渊明的这首《饮酒·其五》。
我对他说:“你看陶渊明,他住在人多的地方,都能不被车马的喧嚣打扰。
你就像在一个嘈杂的大集市里,被各种烦恼围着。
你也学学陶渊明呗,让自己的心远离那些烦恼事儿,说不定你也能像他采菊东篱下那样悠然自得呢。
”朋友听了之后,若有所思。
我觉得这首诗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人们心中那扇向往宁静的门。
《观诗词中国有感·其二:《行路难·其一》》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古人诗词里面的自我排解
古人诗词里面的自我排解《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衍生注释:1. “结庐”:构筑房屋。
这里指居住。
2. “人境”:人世间。
3. “尔”:如此、这样。
4. “山气”:山间的云气。
5. “日夕”:傍晚。
6. “相与还”:结伴而归。
二、赏析:这首诗写诗人虽然身处喧嚣的尘世,却能在自己的内心营造出一片宁静的天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就像一种神奇的魔法,诗人住在人群之中,却不受外界的干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自问自答,告诉我们只要内心远离世俗的纷扰,即使身处闹市也如同在偏远之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多么美妙的画面啊,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不经意间就看到了南山,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的山气是那么美好,鸟儿结伴归巢,这一切都显得和谐自然。
最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感受到了其中的真谛,却又难以用言语表达,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三、作者介绍: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归隐田园。
他的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表达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田园诗派影响深远。
四、运用片段:我最近感觉生活压力好大啊,周围都是各种吵闹的声音,就像置身于一个嘈杂的市场。
这时我就想到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我想我也得像陶渊明一样,让自己的心远离那些烦恼的事,这样即使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我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角落,就像他在田园里采菊看山那样惬意。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词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什么意思
诗词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什么意思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什么意思?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
然而,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
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
陶渊明真得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这首诗正刻画了诗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
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
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
心静,境自静。
心无杂念,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
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
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飞鸟相与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南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乍闻只觉得清净,悠闲,细思方感作者之愁情,一个人久居僻静之所,则向往喧闹的声音,人之常情。
一个“无”字尽显作者之遗憾。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看则没问,实则扣心自问,敲打警钟,终于蓦然回首,否极泰来,再看眼前之青山绿水,自然风光,心旷神怡,想起日常之生活往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洒脱,飘逸的情景,一个“见”字,令人忘俗,浮想联翩。
酒是很妙的东西,忘却暂时的烦恼,使一切朦胧、模糊,达到美的极致,景中生情,这是体验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中有真意》林南仓镇中苑爱芹一、众里寻她千百度接到聊书的任务,回首岁月,才发现自己的阅读竟然是由偷看“言情小说”开始的。
“女看琼瑶男看金庸”,作为七零后,我感同身受。
琼瑶阿姨的小说陪伴我走过了中学时代,它被改头换面或混在课本里或藏在枕头下,那种躲在被窝儿里打着手电看书的经历想必大家也曾经有过吧?如今小说的情节早已淡忘,只有书名还记得清晰,因为它们大多取自中国古典诗词,充满了诗意和凄美,让人过目不忘。
如《庭院深深》出自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一廉幽梦》出自秦观的《八六子》无端天与娉婷。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心有千千结》选自张先的《千秋岁》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不胜枚举……正是琼瑶的作品使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也养成了去追溯词句来源的习惯,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却“移情别恋”了,抛下了言情小说,爱上了古典诗词,尤其是词,它令我柔情百转浮想联翩,它令我幽居扉闷,贫贱易安。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聊书的话题是《词中有真意》说起喜爱词的理由我觉得有两点:一是爱它的美,二是爱它的真。
1、词之美美是词的特色,是它的招牌,也是它追求的目的。
我认为词才是真正的唯美主义者,从形式到内容处处都体现着美学的特质,说它美轮美奂一点也不夸张。
词有词牌也叫调名,规定了词的句式、字数、以及韵味。
词牌种类繁多,依词牌填写的词也就多姿多彩了。
就字数而言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精致长调抒怀。
如大家最熟悉的李清照《如梦令》还有更为短小的词如毛主席的《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十六个字写出了山的高峻壮美。
字数多的词可达一、二百字,如柳永的《雨霖铃》这就为词人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尽情书写山川河流之美,四季之美、人物内心之美。
其实,词牌本身就充满了诗情画意。
给读者以美的想象。
如“一剪梅”出自周邦彦的“一剪梅花万样娇”;“钗头凤”来自陆游的“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蝶恋花”取自梁简文帝词句“翻阶峡蝶恋花情”;“青玉案”取自东汉张衡的《回愁词》“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西江月”取自李白《苏台览古》“至今未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词在古代是配合乐曲演唱的文本,为配合乐曲的节拍,句子多数长短不齐,因而读起来错落有致,跌宕起伏,富有节奏感;又因为它是韵文,也就是句末要用押韵的字,所以朗朗上口,富有诗意。
尽管词的曲调早已失传,但只要配上适合的乐曲,它依然会焕发出生机,带给我们美的感受,下面请大家欣赏几个旧词配新曲的片段(杨洪基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这就是词的韵律美。
词的美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蕴含在内容里。
优秀的作品字字句句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正如王国维大师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唯有真,才更美。
2、词之真词人有着丰富的情感,敏锐的观察,喷涌的才思,细腻旳笔触,能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与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明月斜阳等自然景观结合起来,做到情景交融。
不管是咏春悲秋,还是离愁别恨,读起来都是那么的富有感染力,使人一唱三叹,唏嘘不已!读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景画面:深秋的天空,是一片的湛蓝,偶尔飘过天际的流云也被染成了黛色。
金黄的落叶铺垫在萧瑟的大地上,一直把这纯粹的秋色铺进湖里的清波。
而湖水在青天的映衬下显得愈加的清冷,湖面仿佛青翠的轻烟,夕阳西下,把微弱的一抹余晖射向山尖,而山峰在夕阳的映照下越发显得青黑。
浩淼的湖水就这样无边的蔓延,一直漫向那遥远的天边。
我想那无情的芳草,一定是追随那斜阳而去了吧!这样优美的词句,这般优雅的意境让我如何不爱它?词之真还体现在作品能直抒胸意,既能表现儿女情长又能抒发爱国壮志。
读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千载以后岳飞的铮铮誓言仍然荡气回肠,淋漓出一身忠义满腔热血!这些发自肺腑的词句至情至性,掷地有声,怎能不引起读者强烈共鸣呢?二、做个词人真绝代因为喜爱词句,我自然对写词的人心生仰慕。
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书籍,在文字中去结识这些才华横溢的词人,即使跨越千年,仍能领略他们绝世的风采。
透过词人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也对当时的社会有所了解,这对于一个本是物理专业毕业却要讲授历史课的我来说真是大有裨益。
在众多词人中,我最欣赏的是以下两位风华绝代却又命运多舛的男子。
1、问君能有几多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读《五代十国风云录》才知道这阙《虞美人》竟是一代词帝李煜的绝命词。
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激怒了“阴贼险狠”的宋太宗赵光义。
于是在他42岁生日(农历七夕)那天,被赐毒酒而死。
也便有了“生于七夕,死于七夕”的悲怆。
性格决定命运。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天生有一颗多愁善感的心,然而在那个战乱纷飞的时代,作为帝王,需要的是杀伐决断的能力,驰骋疆场的勇气,开疆辟土的壮志豪情。
他适合做一个承平天子,却不是一个能力挽狂澜的强者。
他不明白帝王之心的霸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由帝王到囚徒,一切荣华仿佛过眼云烟,被幽禁在一个冷清清院落的李煜却在文学创作上达到了顶峰,“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附李煜代表词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一)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二)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2、千古风流人物说道千古风流人物,我认为苏轼完全当得,因为他有才气,懂幽默,会生活。
东坡年纪轻轻就已经名满天下:刚满十岁,他就写出了传世名篇《黠鼠赋》,21岁时参加殿试,文坛盟主欧阳修看了东坡的考卷,“竟喜极汗下”,说“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
”欧阳修是何等人物,此话一出,满京都立即家喻户晓。
六一居士果然没有看错,苏轼的才气令人折服:于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于诗,他站到了宋诗的最高点;于书法,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北宋四大家;于绘画,他最早提出文人画概念;于词,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流派……东坡虽然才气纵横,但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他应对苦难和迫害的心灵源于儒家固穷的坚毅、老庄的超越和禅宗的平常心。
说得再通俗些就是他具有幽默豁达的胸襟。
他一生广博而多彩,曾自云: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其人既有仙风道骨之气,又有凡夫俗子之情,所以“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林语堂语)。
下面就来看两则关于他的故事,从中可以领略大文豪的小幽默。
(1)众狗不悦苏轼被贬到惠州后,买不起羊肉,便买没人要的羊脊骨,熬汤或烧烤,倒也吃得津津有味。
他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风趣地写道:“吃羊骨头就像吃螃蟹吃鼋鱼,很补身子,不过这样说狗听了可能会不高兴(如食蟹鳌……甚觉有补……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在惠州,一个贬官,买不起羊肉,只能买脊骨,这种境况,还能自嘲“与狗争骨”,非东坡不能也。
(2)苏轼被贬岭南为官,有一天外出遇一小寺,寺前一个小和尚跪在门前哭泣,苏轼好生奇怪,便前来问究竟。
小和尚哭诉,因他不小心打碎了灯盏,老和尚不依不饶打骂不说,还罚他跪在寺庙前三天,让其长长记性。
苏轼十分气愤,走进寺内见老和尚,老和尚闻东坡先生到来十分惊喜,热情款待。
最后要求苏轼留一墨宝。
苏轼答应但得让小和尚研磨、展纸。
老和尚欣然答应。
苏轼提笔写下:“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几”。
时隔不久,佛印和尚云游路过此地,见到此联捧腹大笑,老和尚不明就里,奇怪的问佛印和尚:“何故大笑?”。
佛印问:“你不知道这副对联的意思吗?”,老和尚茫然。
佛印要过纸墨,挥笔写下两字拂袖而去。
老和尚端详着那副对联,看看佛印留下的两字气得直挠秃瓢,原来那(一夕匕,八千几),正是骂他“死秃”吔!一生坎坷却永远保留着一份赤子之心,对于爱自己不爱自己的人都宽容相待,在任何环境下都能随遇而安,有滋有味的品味生活中任何一点在旁人看来可怜的幸福。
在劣境中,他仍能游览风物,探奇揽胜,忘情于山水之间。
这样的豁达,对于生活这样的热爱,几个人能有?没有肉就津津有味的吃蔬菜,没有酒就自己动手酿,还美其名曰“罗浮春”,多么美丽的名字,没有良好的心态怎么会有这份心思为自己酿的酒取好听的名字?他还提倡养生,制作食谱,撰写药方……苏轼最令我欣赏的是他富有魅力的才华,乐观豁达的胸襟,热爱生活的本性。
居庙堂之高,则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处江湖之远,又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闲情。
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真名士,自风流!三、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是文人中的“情种”,他们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惊人眼目的词句,引来家家争唱,成为后世美谈。
在词的传播过程中除了作者、读者外,还有一类人功不可没,那就是讲评词的人。
他们是诗词的接引者,文化的传灯人。
接下来和大家聊聊讲评词的人以及他们的著作。
1、国学泰斗著就《人间词话》王国维,这位民国时期还拖着一条小辫子的最负盛名的学者,可谓学贯中西,著作等身。
他的《人间词话》也是诗词爱好者必读的经典书籍,集中展现了他在美学、文学上的成就。
他在书中开创性的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歌,自有名句。
”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如此之美。
其中最被大家熟悉的是他用形象的比喻提出了治学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同叔《蝶恋花》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永叔《蝶恋花》此第二阶级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辛幼安《青玉案》)此第三阶级也。
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论断不仅仅限于治学,在爱情、事业中也是成立的。
他引领了一代文学批评的脉搏,引导人们如何去审美,如何在词中品味,感悟,获得美的熏陶。
一首词从怎样的角度去鉴赏。
因为我学识有限,在这里就不班门弄斧了。
关于王国维的死,学术界也有争论,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中写道:我赞成陈寅恪先生的说法,王国维先生并不死于政治斗争、人事纠葛,或仅仅为清廷尽忠,而是死于一种文化……一个能为民族的文化而生,也能为文化而死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