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柳体字的
柳体结体特征

任务
任务
4.端庄稳健 柳字继承颜体端正而不拘谨,庄重而不 板滞的风范,绝大部分字写得端庄稳健。
任务
任务
5.富于变化 讲究变化,是柳字最格外突出的特 点,可以说达到了每点每画必变,竭 尽变化之能事的程度。
任务
任务
6.布白匀称 布白匀称是楷书结构的基本规律,柳体 结构虽奇险多变,但并不乏匀称,这一特征 在笔画较多的字中表现尤为明显。柳体在匀 称中蕴含着微妙的变化,既庄重典雅,又意 味悠长。匀称是结字的整体感觉,它不同于 平正,也不排斥险绝,它是富有包容性的。
任务
新编书法教程
新编书法教程
任务
1.内紧外松 柳体楷书在结构上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内 紧外松,中宫收紧。其字形多呈放射状,点 画向中心聚拢,并尽力向左右伸展。这使得 柳体在结构上有收有放,形成了矛盾的统一 体,在形成松紧对比的同时,紧处不觉局促、 松处不显凌乱。
任务
任务
2.穿插避就 柳体结体极具动感,无平正呆板之嫌。其 结构穿插避就,揖让呼应,耐人寻味。穿插应 根据各字的不同情况,巧妙为之,否则容易失 于凌乱。
柳体千字文楷书全文

柳体千字文楷书全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柳体千字文的概述
2.柳体千字文的历史背景
3.柳体千字文的书法特点
4.柳体千字文的影响和价值
5.柳体千字文的楷书全文概述
正文
1.柳体千字文的概述
柳体千字文,是指以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所创作的《玄秘塔碑》为代表的,以楷书书写的千字文。
它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作品。
2.柳体千字文的历史背景
柳体千字文源于唐代,当时由于科举制度的推行,书法成为了士人的必备技能之一。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被誉为"柳体",他的《玄秘塔碑》是其代表作之一,也是柳体千字文的代表作。
3.柳体千字文的书法特点
柳体千字文的书法特点主要体现在楷书的规范和美观上。
柳公权的楷书,结构严谨,笔画流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他的柳体千字文,更是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和严谨的书法结构,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4.柳体千字文的影响和价值
柳体千字文的影响深远,它不仅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的文化传承和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柳体千字文的价值,
不仅在于它的书法艺术价值,也在于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5.柳体千字文的楷书全文概述
柳体千字文的楷书全文,是柳公权以楷书书写的千字文。
这部作品以其规范的书法结构和美观的书法风格,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柳体字书法字帖

柳体字书法字帖柳公权是晚唐时期善于吸取和善于创造的大书法家.他的楷书,继承了二王和初唐各家的传统,又重点吸取了颜体和欧体的特点,经过创造,写出了新的风貌,其字清劲峻拔,结构谨严,疏朗开阔,清秀方整.柳体传世的代表作主要有《玄秘塔》和《神策军碑》两种。
《玄秘塔》的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之内;而《神策军碑》则结体峻拔,刚柔相济,骨肉停匀,并以斩钉截铁之笔,游刃于颜法雄厚之中,被后人评为“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平生第一妙迹”。
这两本帖都是学习楷书的好范本。
柳公权( 778-865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他书法初学王羲之,以后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
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
柳体楷书间架结构口诀一、整齐平正1、平正:间架布置要平正,笔画长短要参差,要求平正为主。
如正、主、生。
2、中正:中竖要写在正中,上点和下竖应垂直,力求保持平正。
如定、帝、常。
3、横断:左右二横虽中断,但应力求平正安定,不失重心。
如垂。
4、竖断:上下二竖虽中分,但应垂直,以求平正,避免偏侧。
如平、年、辈。
5、让横:横画多者,务求长短各异,宜使中横较长,求其平正。
6、让竖:竖画多者,中间直竖要长,并应垂直勿斜,才能平正。
如寺、奉、喜。
7、偏正:结构正者,横画不宜过平,应稍倾勿侧,所谓正者偏之。
如天、安、其。
8、偏侧:结构斜者,务求斜中取正,勿失中心,所谓偏者正之。
如乃、勿、方。
二、上下平稳1、天复(上广下狭):天复者,要上面盖尽下面,宜上广下狭,求其平稳。
柳体楷书欣赏《大字结构四十八法》

柳体楷书欣赏《大字结构四十八法》摘要:一、柳体楷书简介二、大字结构四十八法概述三、具体解析四十八法1.横平竖直2.左右对称3.上下对齐4.重心稳定5.笔画连贯6.疏密得当7.字形规范8.弧线流畅9.结构紧凑10.角度协调......35.字与字之间的呼应36.字内的疏密关系37.笔画的粗细变化38.空间的分割39.字形的变异40.动态字的处理41.静态字的处理42.字形的简化43.字形的夸张44.笔画的省略45.笔画的替代46.字形的装饰47.字内的重心48.整体的布局四、总结与应用正文:一、柳体楷书简介柳体楷书,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种重要书体,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严谨的规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楷书被誉为“柳体”,其字体刚劲有力,笔画秀美流畅。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柳体楷书中的大字结构四十八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书体。
二、大字结构四十八法概述大字结构四十八法,是柳体楷书中关于字形结构的一种分类方法。
它将楷书的结构规律归纳为48种,涵盖了基本的字形、笔画、比例等方面的内容。
这四十八法不仅是柳体楷书的独特之处,也是其他楷书书法的基础。
通过掌握这四十八法,我们可以在书写楷书时做到横平竖直,结构严谨,字形美观。
三、具体解析四十八法1.横平竖直:横画平稳,竖画正直,是楷书的基本要求。
2.左右对称:字形左右部分要保持对称,平衡美观。
3.上下对齐:字形上下部分要对齐,保持整齐。
4.重心稳定:字形的中心点要稳定,使整体结构牢固。
5.笔画连贯:笔画之间要连贯流畅,体现运笔的节奏感。
6.疏密得当:笔画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疏密得当,使字形美观。
7.字形规范:字形要符合规范,笔画顺序、笔画形状都要正确。
8.弧线流畅:弧线要流畅,体现柳体的婉转之美。
9.结构紧凑:字形结构要紧凑,不散漫。
10.角度协调:字形各部分的角度要协调,保持和谐。
......35.字与字之间的呼应:上下字之间要有呼应,使整体篇章更有韵味。
柳体古诗书法作品

柳体古诗书法作品
柳体古诗书法作品,指的是以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楷书字体书写的古诗作品。
柳公权的楷书字体端庄秀丽,法度严谨,点画精细,骨力劲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一些柳体古诗书法作品的例子:
1.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楷书代表作之一,其字体端正,笔力雄健,结构紧凑,是学习柳体的经典范本。
2. 《神策军碑》也是柳公权的著名作品之一,其字体更加瘦劲,用笔更加严谨,是学习柳体的必临之作。
3. 《送梨帖》是柳公权的小楷作品,其字体秀丽,用笔轻盈,是学习小楷的珍贵资料。
这些作品都是柳体书法的精华之作,既可以欣赏其艺术之美,也可以通过临摹来学习其笔法、结构等方面的技巧。
柳体字书法的特点

柳体字书法的特点柳体字书法的特点1、方笔圆笔并用。
方笔指在起笔收笔和转折之处有棱角,而呈方的形状。
用笔方法是以折为主。
圆笔则是指那些圆浑丰润的笔画。
柳字用笔往往方圆并用。
比如横画起笔方,棱角分明。
收笔圆,含蓄圆润。
垂露竖也是如此。
捺画则起笔圆,捺脚外方。
要注意柳字竖画、撇画起笔之处的方与一般楷书不同的地方,柳字往往二次转锋折笔,因此在起笔之处比一般楷书多一个棱角。
2、柳字的横画有长短区别,短画粗而上昂,长横细而下覆。
横与竖并不象颜体《勤礼碑》那样横轻直重有明确的定式,柳字的横与竖轻重悬殊不太大,有的短横甚至常常比竖画粗重。
3、柳字的撇和捺进行比较,一般撇轻捺重,这一点跟颜字一样。
结构特点:1、两竖相向。
即一个字中左右两边并列的两面三刀竖,在左的向右弯,在右的向左弯,形成一种相向之势,这种写法也出自颜字,不过柳字的竖画比颜字瘦劲,虽然写法一样,但结构的趣味也就有所不同。
2、收放有对致,参差变化。
在一字之内,有的笔画写得比较收敛,有的则很舒展。
比如“言”、“其”、“者”等字中的横画长短是很悬殊的。
如果一个字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那么柳字非常注重这几个部分在宽窄、长短方面的对比,使字有的地方留白多,空间疏朗;有的地方留少,显得格外紧凑。
这一点柳字跟颜字不同,颜字是力求匀整,两面三刀肩齐平,而柳字追参差变化,如“街”、“孰”、“智”、“辫”等字就是典型例子。
3、与上述一点相联系,柳字因为有向外格外舍展的笔画,字内往往注意紧凑,是内紧外疏的字,这是跟颜字的又一大区别。
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大唐文化瑰丽堂皇,书法艺术名家辈出。
初唐有欧、虞、褚、薛;盛唐有张旭、颜真卿、怀素诸人;中晚唐有柳公权、沈传师诸大家。
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登上又一峰巅。
“柳体”与“颜体”齐名,并称“颜筋柳骨”。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柳公权(778~865),字诚悬,陕西耀县人。
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
柳体字书法字帖

柳体字书法字帖
柳公权是晚唐时期善于吸取和善于创造的大书法家.他的楷书,继承了二王和初唐各家的传统,又重点吸取了颜体和欧体的特点,经过创造,写出了新的风貌,其字清劲峻拔,结构谨严,疏朗开阔,清秀方整.
柳体传世的代表作主要有《玄秘塔》和《神策军碑》两种。
《玄秘塔》的书体端正俊丽,用笔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之内;而《神策军碑》则结体峻拔,刚柔相济,骨肉停匀,并以斩钉截铁之笔,游刃于颜法雄厚之中,被后人评为“风神整峻,气度温和,是平生第一妙迹”。
这两本帖都是学习楷书的好范本。
柳公权( 778-865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他书法初学王羲之,以后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
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
柳体楷书字帖最好范本

点,在古代叫做“侧”,因为楷书中的点不同于篆书中的圆点和隶书中的方点,关于书写点的方法,更有古人言:“作点向左,以中指斜顿向右,以大指齐顿,以中指挫锋,须按笔收锋在内,审其势而侧之。
”方点,行笔中锋,有顿有挫,求劲。
圆点,圆而转之,显柔,稍呈长条形,忌如篆点。
点是“字之眉目”,故须点与点,点与其它笔划相呼应。
单点通常不露锋,几点组合时,互相呼应,至少有一点要露锋。
点变方与圆,呼应有藏露。
零壹单独一点,通常左高右低斜置。
两点及以上组合,通常各点同指一心,这个心常为字心。
三点四点排列时,呈弧,各异。
两点三点相重,各具形态,笔断意连,非直中线上的重点亦应指字心。
竖两边各有一点时,右点距竖近,高于左点,且右点较左点稍趋平。
“火点底”四点偃仰向背,各有变化,中点似竖非竖,边点外展,弧度小。
“三合点”弧上凸,势右斜上,末点变为撇点。
点千变万化,但须因字而变,不可千篇一律,牵强而变。
单双多各异,变形须随字。
零贰横,古人称“勒”,是说写横必勒其笔,逆锋起笔,铺毫右行,缓去急回。
柳楷的横多用方笔,即头方似刀切。
长横稍上拱,长而细,腰甚至欲断,但有劲,收笔处作顿,显质。
短横微下凹,短而粗,可圆转收笔。
每一横取势右斜上,但整体协调平稳,不失仪态。
单横通常写成长横,横竖交,常把横竖分成左长右短、上短下长各两部分。
几横相重,因字而定主横,主横应长有力,或盖下、或中挑、或托上,其余各横略短,不等长,不平行。
竖插重横,横宜紧,首横与主横、末横相背。
如“聿”字头,第二横为主横,以下几横逐渐伸长。
头方腰细横,单重主为长。
零叁竖,古人称“努”,即直划必须逆锋落笔,欲下先上,欲竖先横,中锋着纸,尽力下行,有引努两端之势。
竖之笔法是“弩弯环而势曲”。
柳竖多强调方笔,起笔常两次转锋折笔,要比一般字体的竖多一个棱角。
竖分为悬针竖、垂露竖和短竖。
悬针竖上段等力同粗,收笔处稳重,力达笔尖。
垂露竖又分左向垂露(在字之左时)和右向垂露,应圆收,露珠欲滴,忌如骨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楷书柳体字的
美与解析
主讲教师:张进舒
所在院系:美术学院
(一)欲学其书,先解其人。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
,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
柳。
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
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
,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
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
•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有《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
《神策军碑》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
跋》。
(二)纵览全局,胸有成竹。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他
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
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
,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
最为精妙。
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
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
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
颜筋柳骨”的说法。
“书贵瘦硬方通神
”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
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二)二者相比,直观感受
·柳体用笔的最大特点是方
圆兼并,既方峻劲利,又
含厚圆润,在第一画的起
收转折处用笔折锋,能使
人产生一种雄强方峻、爽
利、劲峭之美感。
而在笔
画的收束处柳体则多用圆
笔裹锋,不仅笔毫铺开,
消迹灭棱,运笔不折不顿
,写到尽处一往即收。
显
得格外丰润圆浑,内含而
质朴。
(三)1、风格独特,个性鲜明。
•柳体在笔势的处理上亦迥于前人,风
格独特,个性鲜明。
•与其结体的中宫紧密,四周舒放,辐
射开张相配合,更显爽利流宕,别具
一格,柳体的笔势非常爽,一往无前
,笔画处,笔势犹张,唐代吕总评述
柳体的笔势是“惊鸿避弋,饥鹰下鞴
”(《续书评》)惊鸿避箭,饥鹰捕
猎,气势之迅猛,无一复加。
以此来
形容柳体笔势的凶猛迅疾,应该说比
较适合。
•宋代的朱长文却以为吕总的评述仍“
不足以喻其鸷急云”(《续书断》)
这里要强调的是柳体笔势的迅疾,并
不是一味的快速急促,要放得开,还
要收得住。
•柳公权楷书的结体,短者
较肥、疏者亦丰,形长者
宜瘦,画密者宜均,体态
端庄,均衡平稳、疏密均
匀、肥瘦得体。
•柳公权在处理字形结构有
两个重要的方法:
•一是内紧外松、辐射开张
•二是撇低捺高,险中求隐
•惊鸿避弋·饥鹰捕猎
(四)逐个解析,全面透彻
•1、方圆兼施,刚中寓柔:
柳字端雅、犀利、透骨、
露筋,其笔画以瘦硬取胜
,用笔多用方笔,在起笔
、收笔和转折之处常用折
笔折出棱角而呈方的形状
,以彰显骨力。
同时又能
以方为主,济之以圆,方
起圆结,于刚劲中显出丰
润。
(四)
2、中锋立骨,劲中含润:
中锋是柳体楷书用笔的基本要
求柳书用笔精致,柳书的骨体
追求雄健与秀挺的结合,其骨
力之体现,精心于中锋逆势运
行,细心于护头藏尾,汲汲于
将神力贯注于线条之中,中锋
骨法用笔使点画顾盼间秀气流
露,撇捺挑踢如手足健朗,清
劲挺拔,瘦硬通神。
如“友、
羞、鸿”。
•3、轻重提按,节奏分明:•柳书提按较欧书对比明显,起、收处按笔较重,顿挫有力,轻重对比较强,转折棱角分明。
横之长者瘦挺舒展,横之短者粗壮有力,甚至常常比竖画还粗重;
•柳字的横与竖轻重悬殊不太大,竖画一般比长横略粗壮,以为主笔,求其变化;柳字一般撇轻捺重,其撇长者轻,而短者重,其捺必重,显示矫健力度;其钩、踢、挑必顿后回锋。
如“收、以、发”。
•4、点画借用,灵活变通:•“唐尚法”,唐楷历来以法度谨严著称,但在法度之中仍不
乏灵动之笔,能于规矩中求变
化。
其中尤以点和横、竖、撇
等笔画的置换居多,点画因势
而变,顾盼照应,气脉畅通;•个别笔画偶用行书笔意,既避免重复又破板化活,增强变化。
故学习楷书,也要稳中寓活
,若死守条框,字必神失,流
于俗格。
如“滔、匡、赵”。
(五)经典总结,稳固所学。
•1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
•2惊鸿避弋,饥鹰捕猎
•
•3瘦硬通神,端正刚健
(六)作业
•1复习今天所学知识
•2练习今天课堂上所讲的字一张•3预习新课
謝謝大家觀賞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