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简史原理(课堂PPT)
合集下载
推拿基础知识PPT课件
![推拿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9d53d4eff9aef8951e0679.png)
拿手法及客人的体质、部位等不同而变化。
推拿力度: 体重力无限应多用 体内力有限应少用
在推拿力道方面,世界各国着重点不尽相同。日式指压较多应用上半身的 体重;港式除吸收日式指压用力方法外,更着重于用全身的体重来进行压; 泰式推拿则注重调动全身能施术的部位,来节省体力;欧美的推油疗法以油 质减少摩擦力,使推拿力道更容易渗入肌肉之中;中式推拿较多的使用体内 力,手法比较全面。
-
6
二、推拿的原理
(一)推拿的手法原理
(二)推拿的作用原理
1.西医学作用原理 2.中医学作用原理
※(三)保健按摩的作用原理
-
7
三、推拿的适应症
(一)各种疼痛性疾病 (二)各种炎症性疾病 (三)各种慢性疾病 (四)内分泌及功能紊乱疾病 (五)妇儿科疾病 (六)美容、减肥 (七)保健养生、休闲放松、娱乐
第三节 经穴的基本知识
-
14
一、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 总称。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经脉组成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 道。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和走向有一 定的规律,同体内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与“输”相通,有
转输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在历代文献中,腧穴有
“节”“会”“骨孔”“气穴”“穴位”等不同名称。
(一)腧穴的分类
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1.十四经穴
2.奇穴
3.阿是穴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
推拿力度: 体重力无限应多用 体内力有限应少用
在推拿力道方面,世界各国着重点不尽相同。日式指压较多应用上半身的 体重;港式除吸收日式指压用力方法外,更着重于用全身的体重来进行压; 泰式推拿则注重调动全身能施术的部位,来节省体力;欧美的推油疗法以油 质减少摩擦力,使推拿力道更容易渗入肌肉之中;中式推拿较多的使用体内 力,手法比较全面。
-
6
二、推拿的原理
(一)推拿的手法原理
(二)推拿的作用原理
1.西医学作用原理 2.中医学作用原理
※(三)保健按摩的作用原理
-
7
三、推拿的适应症
(一)各种疼痛性疾病 (二)各种炎症性疾病 (三)各种慢性疾病 (四)内分泌及功能紊乱疾病 (五)妇儿科疾病 (六)美容、减肥 (七)保健养生、休闲放松、娱乐
第三节 经穴的基本知识
-
14
一、概述
(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 总称。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1.经脉组成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 道。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和走向有一 定的规律,同体内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与“输”相通,有
转输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在历代文献中,腧穴有
“节”“会”“骨孔”“气穴”“穴位”等不同名称。
(一)腧穴的分类
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1.十四经穴
2.奇穴
3.阿是穴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
推拿的课件ppt课件
![推拿的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0764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a.png)
推拿保健的方法
包括手法操作、穴位推拿、导引等, 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注意事项
推拿时应避免过度用力,以免造成破 坏;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推拿后应 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推拿保健的实践与效果评估
实践建议
初学者可从简单的穴位推拿开始,逐渐掌握技能;保持规律的推拿习惯,如每天早晚进行穴位推拿。
推拿的原理与作用
推拿通过手法推拿和穴位刺激,能够 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和新陈代谢,调整身体机能,增强身 体免疫力。
推拿对于多种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 疗效果,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 盘突出等疼痛性疾病,以及失眠、便 秘等常见病症。
推拿还具有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作 用,能够帮助人们缓解疲劳和紧张情 绪,提高身体和心理的舒适度。
202X
PART 02
推拿手法
REPORTING
推拿手法分类
摩擦类手法
通过摩擦的方式刺激皮 肤,如摩法、推法、擦
法等。
挤压类手法
通过挤压的方式刺激肌 肉,如捏法、拿法、压
法等。
叩击类手法
通过叩击的方式刺激穴 位,如拍法、击法、弹式刺激深 层组织,如抖法、颤法
等。
常用推拿手法介绍
推拿治疗的案例分享
案例一
一位长期从事计算机工作的白领,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颈肩部疼痛难 忍。经过多次推拿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工作和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案例二
一位爱好运动的中年人,因运动不慎导致膝关节扭伤,经过推拿治疗后,膝关节 活动度和疼痛感得到明显改进,重拾运动信心。
202X
PART 04
在线课程平台
如网易云课堂、慕课网等,提供丰富 的推拿相关课程,可选择合适自己的 课程进行学习。
推拿学全套PPT课件
![推拿学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99395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3.png)
推拿学的特点与优势
01 02 03 04
优势
无副作用:推拿学采用自然疗法,非药物疗法,不使用化学药物或其 他有害物质,因此具有无副作用的优势。
适应范围广:推拿学适用于各个年龄段、性别、体质的人群,可用于 治疗多种疾病,同时也可用于预防和保健。
疗效显著:推拿学通过手法操作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具有见效快、 疗效显著的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结词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防 止病情恶化。
详细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表现为腰部疼痛、 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 手法治疗、针灸、拔罐等多种方式,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 能,防止病情恶化。
肩周炎
总结词
推拿治疗肩周炎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肩部活动范围,促进肩周炎的康复。
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表面做轻柔的环形揉动,产生温热感和放 松效果,有助于缓解肌肉疼痛和疲劳。
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表面做平稳的推动,产生轻柔的刺激和舒 适感,有助于舒缓肌肉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推拿技巧与要领
01
02
03
04
力度适中
推拿时力度要适中,不要过于 用力或过于轻柔,以达到有效
的刺激和放松效果为宜。
推拿学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促进血液循环
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 局部血液供应,改善组织营养 状况,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
缓解肌肉紧张
推拿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 ,减轻疼痛和僵硬,改善肌肉 功能。
松解粘连组织
推拿可以松解粘连组织和瘢痕 ,改善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缓 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调整神经系统
推拿可以刺激神经系统,调节 神经功能,缓解疼痛和改善睡
《推拿学简史》PPT课件
![《推拿学简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85d7fa5022aaea998f0f5e.png)
5、建国以后
1956年上海开设推拿训练班, 1958年成立推拿专科门诊,建成 专科学校。 60年代我国建成一支推拿队伍, 推拿麻醉已初见成效。
70年代,推拿学术活动逐渐恢复。 之后,全国中医院校相继成立了推拿 专业、推拿系。 80年代,河南中医学院成立了气功 推拿教研室,90年代在针灸系的基础 上成立针推系,目前又形成了推拿学 科。
1、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时代已将其定为中医的五大 治疗手段之一。 按摩器具:九针中的“圆针”“踶针”即 是当时的按摩工具。
2、魏晋隋唐时期
设有按摩科,有了按摩专科医生。 隋代设有按摩博士。 唐代又将按摩医生分按摩博士、按 摩师、按摩工。自我按摩盛行,膏摩 之法盛行。 小儿推拿已见倪端。
推 拿 学
何谓推拿?
推拿古称按摩,是在中医理 论的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的 体表穴位、部位,或者运动患者肢 体关节,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 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
• 推拿的起源
• 推拿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与自 然环境和疾病作斗争时,体会到 “手法”对机体的有效作用,通 过长期的自身验证,成为当宋金元时期
推拿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庞安时成功运用手法催产,使推拿方法延 展到妇产科。 手法的分析是这个时代的又一趋势。 《儒门事亲》提出汗吐下三法宜对推拿临 床具有重要的作用。
4、明清时期
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小儿推拿体系。 第一部现存最早的推拿学专著《小 儿按摩经》问世。 推拿经验日益积累,理论上也有很 大的提高。
推拿学全套PPT课件
![推拿学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16585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4.png)
02
CATALOGUE
推拿基础理论
经络与穴位
经络系统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经络与穴位是推 拿学的基础,通过刺激穴位可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分类
穴位可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等,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作用。了解 穴位的定位和功能是进行推拿治疗的条件。
推拿学特点
推拿学具有无创、无痛、无副作用的 特点,通过刺激穴位和调整气血来到 达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学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与发展
推拿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 中医理论,经过长期实践 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完全 的学科体系。
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扁鹊、华佗、张仲景等历 代名医都对推拿学的发展 做出了重要奉献。
01
不同年龄段推拿保健的定义
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推拿手法和穴位来到达保健效
果的方法。
02
不同年龄段推拿保健的作用
促进生长发育、缓解儿童常见病、提高青少年身体素养、缓解中老年常
见病等。
03
不同年龄段推拿保健的方法
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推拿手法和穴位,如儿童常用
捏脊、揉腹等手法,中老年常用推拿腰背、拍打四肢等手法。
现代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推 拿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 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 善。
推拿学的应用范围
内科疾病
推拿学对于一些内科疾病如感冒 、咳嗽、哮喘等有一定的治疗效
果。
骨伤科疾病
对于一些骨伤科疾病如颈椎病、腰 椎间盘突出等,推拿学通过手法治 疗和康复训练来缓解症状。
其他疾病
推拿学还可用于治疗一些神经系统 疾病、妇科疾病等,对于一些慢性 病和亚健康状态也有一定的调理作 用。
推拿简史 中医推拿基本知识 教学PPT课件
![推拿简史 中医推拿基本知识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869b6cec3a87c24128c470.png)
压痛的范围、部位、程度如何,可用来 鉴别是伤筋还是伤骨。压痛明显而尖锐者, 多为骨折;压痛较轻,范围广泛者,多为伤 筋。
▪
2.摸肿胀
肿胀较硬,肤色青紫者,为新鲜损伤;损伤日
久,瘀血凝滞不化,亦可肿胀而硬。肿胀较软,青
紫带黄者,为陈旧损伤;新鲜损伤溢于脉外之血,
瘀于皮下或由里及表,亦可肿胀而软。需根据病史
触诊
▪ 触诊又称摸诊,在骨伤科临床上属于重要 的检查方法,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 旨·手法总论》云:“以手扪之,自悉其情。” 浅表病变在摸查时不要过于用力,肌肉深层 必须用中等以上的力量才能找到痛点,骨骼 损伤往往用力较重才能发现。
▪ 1.触痛点
▪体情况, 必须依靠触诊,并要反复触摸,才能了解清 楚。在触诊时应分清主要痛点和次要痛点, 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痛点和次要痛点会相互转 化,应反复触摸,及时把握关键所在,才能 正确地指导临床的治疗。
推拿的定义
中医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 导下,根据病情,在人体体表特定 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以及 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以调节机体 生理、病理状态,从而达到疾病防 治目的的一种方法。
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
推拿是在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 经过数千年的生活和医疗实践积累所产生 的一门临床科学,始终遵循着以中医基础 理论为指导的辨证施治原则。其治疗的作 用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推拿简史
•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案扤等,是中医学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医外治法之一。
“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明代。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小儿推拿秘诀》等著作就把按摩改称为推拿。
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又是一门年轻而 有发展前途的医疗科学。
《黄帝内经》、《黄帝歧伯按摩十卷》这两部书 第一次完整地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确立了按摩 作为一门医疗学科在中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
2.摸肿胀
肿胀较硬,肤色青紫者,为新鲜损伤;损伤日
久,瘀血凝滞不化,亦可肿胀而硬。肿胀较软,青
紫带黄者,为陈旧损伤;新鲜损伤溢于脉外之血,
瘀于皮下或由里及表,亦可肿胀而软。需根据病史
触诊
▪ 触诊又称摸诊,在骨伤科临床上属于重要 的检查方法,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 旨·手法总论》云:“以手扪之,自悉其情。” 浅表病变在摸查时不要过于用力,肌肉深层 必须用中等以上的力量才能找到痛点,骨骼 损伤往往用力较重才能发现。
▪ 1.触痛点
▪体情况, 必须依靠触诊,并要反复触摸,才能了解清 楚。在触诊时应分清主要痛点和次要痛点, 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痛点和次要痛点会相互转 化,应反复触摸,及时把握关键所在,才能 正确地指导临床的治疗。
推拿的定义
中医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 导下,根据病情,在人体体表特定 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以及 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以调节机体 生理、病理状态,从而达到疾病防 治目的的一种方法。
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
推拿是在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 经过数千年的生活和医疗实践积累所产生 的一门临床科学,始终遵循着以中医基础 理论为指导的辨证施治原则。其治疗的作 用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推拿简史
•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案扤等,是中医学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医外治法之一。
“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明代。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小儿推拿秘诀》等著作就把按摩改称为推拿。
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又是一门年轻而 有发展前途的医疗科学。
《黄帝内经》、《黄帝歧伯按摩十卷》这两部书 第一次完整地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确立了按摩 作为一门医疗学科在中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推拿学讲座ppt课件
![推拿学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d26f55f46527d3240ce05a.png)
七 、推拿手法刺激强度
与以下因素有关: 1.刺激强度大小与手法压力成正比; 2.刺激强度大小与手法着力面积成反比; 3.刺激强度大小与作用部位的敏感性、肌肉丰 厚程度有关; 4.刺激强度大小与年龄有关; 5.刺激强度大小与病情急缓有关; 6.刺激强度大小与操作时间长短相关。
八 、推拿常见的意外情况 的预防和处理
五 、推拿适应症
1. 由肌肉、关节或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肌肉酸胀、 疼痛、麻木、萎缩、瘫痪、关节疼痛或运动障碍等 表现的神经系统或骨伤科病证:各种扭挫伤、急、 慢性损伤、半身不遂、各种神经损伤、椎间盘突出、 颈椎病、肩周炎、骨折后遗症以及各种骨质增生性 疾患,如颈、腰椎骨质增生、膝关节骨质增生、跟 骨骨刺等。 2. 以机能障碍为主的一些内、妇科病证:头痛、失眠、 高血压、糖尿病、胃下垂、胃痛、月经不调、产后 耻骨联合分离症、盆腔炎、痛经等。 3.某些五官科疾病:如咽喉痛、暗哑、鼻炎、屈光不 正、声门闭合不全等。 4. 某些外科病证:如乳痈初期、术后粘连等。
三、推拿手法基本要求
(一)松解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1.均匀:节律快慢、力度大小均匀; 2.有力:力度大小能够满足治疗要求; 3.持久:手法持续足够的时间才能产生相应 的疗效; 4.柔和:轻而不浮,重尔不滞,手法不粗暴, 变换动作舒展自然; 5.深透:力度达到病灶,恰到好处。
三、推拿手法基本要求
(二)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1.稳:适应症和手法应用要求稳妥; 2.准:诊断和定位要求准确; 3.巧:使用巧劲; 4.快:疾发疾收,快速完成。
四、成人推拿手法分类
1.摆动类: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 2.摩擦类: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 3.振动类:抖法、振法、颤法; 4.挤压类:按法、压法、点法、捏法、拿法、 捻法、踩跷法、掐法、拨法; 5.叩击类:击法、拍法、叩法; 6.运动关节类:摇法、扳法、拔伸法、背法。 7.其他手法:抓五经、扫散法;
《中医推拿学》PPT课件
![《中医推拿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4fc8c7a26925c52dc5bfaf.png)
1、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 2、改变有关的系统内能 3、信息调整 4、纠正解剖位置与转变系统内能的结合 5、纠正解剖位置异常与改变系统内能、调整信息的结合
推拿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是医者视病情施用手法治疗的一门中医学科。医生通过“手法”所产生的外力, 在患者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作功,这种功是有用的功,从而起到纠正解剖位置异常的作用;这种功也 可转换成各种能,并深透到体内,改变其有关的系统内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这种“能”可作为信息的 载体,向人体某一系统或器官传入信号,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的治疗作用。
推拿学
三亚市中医院 姜成龙
推拿学
一、推拿概述 二、推拿的作用原理 三、推拿疗法的基本内容
一、推拿概述
<一>、推拿的定义 <二>、推拿手法的起源及发展简史
<一>、推拿的定义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等,人们在逐渐认识了按摩作用的基础上,有 目的将按摩用于医疗实践,并不断地加以总结,就逐渐形成了推拿 治疗体系。它既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又是一门年轻而有发展 前途的医疗科学。
5>.清代:不设推拿科,但因疗效好,在民间有较大的发展,并有不少专著问世,如能应雄的《小儿推 拿广意》,骆如龙的《幼科推拿秘书》,钱怀屯的《小儿推拿直录》等。对推拿手法治疗伤科疾病作了 较系统的总结,如《医宗金鉴》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
2、发展简史
6>.解放前,国民党政府废止中医,推拿更是濒于湮灭。但由于有较好的疗效,推拿在民间还是有一定 的发展:如在一指禅推拿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了滚法推拿流派;在练功和武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 形成了平推法推拿或称内功推拿流派。
3、信息调整
通过近代生理学的研究,人们认识到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 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 身的机能平衡。通过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 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这是中医推拿治疗的 依据之一。
推拿属中医外治法范畴,是医者视病情施用手法治疗的一门中医学科。医生通过“手法”所产生的外力, 在患者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作功,这种功是有用的功,从而起到纠正解剖位置异常的作用;这种功也 可转换成各种能,并深透到体内,改变其有关的系统内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这种“能”可作为信息的 载体,向人体某一系统或器官传入信号,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的治疗作用。
推拿学
三亚市中医院 姜成龙
推拿学
一、推拿概述 二、推拿的作用原理 三、推拿疗法的基本内容
一、推拿概述
<一>、推拿的定义 <二>、推拿手法的起源及发展简史
<一>、推拿的定义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等,人们在逐渐认识了按摩作用的基础上,有 目的将按摩用于医疗实践,并不断地加以总结,就逐渐形成了推拿 治疗体系。它既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又是一门年轻而有发展 前途的医疗科学。
5>.清代:不设推拿科,但因疗效好,在民间有较大的发展,并有不少专著问世,如能应雄的《小儿推 拿广意》,骆如龙的《幼科推拿秘书》,钱怀屯的《小儿推拿直录》等。对推拿手法治疗伤科疾病作了 较系统的总结,如《医宗金鉴》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
2、发展简史
6>.解放前,国民党政府废止中医,推拿更是濒于湮灭。但由于有较好的疗效,推拿在民间还是有一定 的发展:如在一指禅推拿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了滚法推拿流派;在练功和武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 形成了平推法推拿或称内功推拿流派。
3、信息调整
通过近代生理学的研究,人们认识到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 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 身的机能平衡。通过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 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这是中医推拿治疗的 依据之一。
中医推拿原理及技巧课件
![中医推拿原理及技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a6e6fb7375a417876f8f63.png)
说一方面是每个手法(除个别手法外)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的时间,不宜频繁更换手法;另一方面是整个手法 施术过程要持续一定的时间,如15分钟至1小时不等,否则难产生预期的效果。
推拿手法要求
• 所谓"有力",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手法有力是手法操 作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力是一种技巧力.根据治疗对象,施术部位,手法性质和病证虚实以及患者的体质而 变化应用.用力的基本原则是既保持治疗效果,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4
推拿的作用原理 推拿的基本作用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达到 1.舒筋通络,解痉剥粘,滑利关节 2.理筋正骨,纠正调曲,整形复位 3.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4.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5
推拿直接放松肌肉的机理
• 1.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加强局部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促进水肿血肿吸收。 • 2.抓住原发性压痛点,提高局部痛阈。 • 3.充分拉长肌肉,解除其紧张痉挛。 • 4.直接剥离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度。 • 5.纠正小关节紊乱及滑膜嵌顿。 • 6.整复关节错缝、错位、脱位。
损伤、岗上肌肌腱炎岗上肌肌腱钙化、肩峰下滑囊炎、背肌筋膜炎、网球肘、急性腰扭伤、慢性腰 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损伤综合征、骶髂关节损伤(或半脱位)、肋软骨炎、胸胁岔气、 软组织急性扭挫伤、骨质增生及骨折后期及脱位等。 外科病症:手术后肠粘连、胆囊炎、乳痈初期、乳腺增生症、褥疮、面部黄褐斑等。
11
推拿的基本治法 • 推拿基本治法可以概括为推拿八法: • 温法:“劳者温之”“损者温之”,适应于虚寒证 • 清法:以清热为主要的作用 • 和法:和解之法 • 汗法:适应于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 • 补法:使用于功能衰弱及体虚者 • 泻法:为攻逐结滞、通泄大便的治法 • 通法:“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适应于痛证或经络不通所引起的病证 • 散法:“结者散之,摩而散之”
推拿手法要求
• 所谓"有力",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手法有力是手法操 作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力是一种技巧力.根据治疗对象,施术部位,手法性质和病证虚实以及患者的体质而 变化应用.用力的基本原则是既保持治疗效果,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4
推拿的作用原理 推拿的基本作用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达到 1.舒筋通络,解痉剥粘,滑利关节 2.理筋正骨,纠正调曲,整形复位 3.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4.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5
推拿直接放松肌肉的机理
• 1.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加强局部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促进水肿血肿吸收。 • 2.抓住原发性压痛点,提高局部痛阈。 • 3.充分拉长肌肉,解除其紧张痉挛。 • 4.直接剥离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度。 • 5.纠正小关节紊乱及滑膜嵌顿。 • 6.整复关节错缝、错位、脱位。
损伤、岗上肌肌腱炎岗上肌肌腱钙化、肩峰下滑囊炎、背肌筋膜炎、网球肘、急性腰扭伤、慢性腰 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损伤综合征、骶髂关节损伤(或半脱位)、肋软骨炎、胸胁岔气、 软组织急性扭挫伤、骨质增生及骨折后期及脱位等。 外科病症:手术后肠粘连、胆囊炎、乳痈初期、乳腺增生症、褥疮、面部黄褐斑等。
11
推拿的基本治法 • 推拿基本治法可以概括为推拿八法: • 温法:“劳者温之”“损者温之”,适应于虚寒证 • 清法:以清热为主要的作用 • 和法:和解之法 • 汗法:适应于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 • 补法:使用于功能衰弱及体虚者 • 泻法:为攻逐结滞、通泄大便的治法 • 通法:“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适应于痛证或经络不通所引起的病证 • 散法:“结者散之,摩而散之”
推拿学课件ppt课件
![推拿学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6f743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d.png)
推拿学课件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推拿学概述 • 推拿手法与技巧 • 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 • 推拿与中医理论的关联 • 推拿实践指导与案例分析 • 推拿学的现代研究与发展趋势
01
推拿学概述
推拿学的定义与发展
推拿学的定义
推拿学是研究推拿理论、手法、临床应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属于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拿手法对于内科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 高血压等也有一定疗效,可以通过调节人体 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妇科疾病
儿科疾病
推拿手法对于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 乳腺增生等也有较好疗效,可以通过调节女 性内分泌系统达到治疗目的。
推拿手法对于儿科疾病如小儿感冒、咳嗽、 腹泻、消化不良等也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无 创伤,易于被儿童接受。
国际教育培训
开展国际教育培训项目,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推拿专业人才,推 动推拿学的全球化传播。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智能化辅助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发 智能化辅助诊断和治疗系统,提高推拿治
疗的精准度和便捷性。
A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 个性化的推拿治疗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观察患者反应
在推拿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推拿 并及时处理。
03
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
颈椎病的推拿治疗
颈椎病的概述 定义、发病原因、症状表现等
推拿治疗颈椎病的原理
通过推拿手法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 部血液循环等
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步骤 患者体位、推拿手法、治疗时间等
功能的调控系统。
பைடு நூலகம்
腧穴的分类与功能
contents
目录
• 推拿学概述 • 推拿手法与技巧 • 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 • 推拿与中医理论的关联 • 推拿实践指导与案例分析 • 推拿学的现代研究与发展趋势
01
推拿学概述
推拿学的定义与发展
推拿学的定义
推拿学是研究推拿理论、手法、临床应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属于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拿手法对于内科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 高血压等也有一定疗效,可以通过调节人体 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妇科疾病
儿科疾病
推拿手法对于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 乳腺增生等也有较好疗效,可以通过调节女 性内分泌系统达到治疗目的。
推拿手法对于儿科疾病如小儿感冒、咳嗽、 腹泻、消化不良等也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无 创伤,易于被儿童接受。
国际教育培训
开展国际教育培训项目,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推拿专业人才,推 动推拿学的全球化传播。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智能化辅助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发 智能化辅助诊断和治疗系统,提高推拿治
疗的精准度和便捷性。
A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 个性化的推拿治疗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观察患者反应
在推拿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推拿 并及时处理。
03
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
颈椎病的推拿治疗
颈椎病的概述 定义、发病原因、症状表现等
推拿治疗颈椎病的原理
通过推拿手法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局 部血液循环等
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步骤 患者体位、推拿手法、治疗时间等
功能的调控系统。
பைடு நூலகம்
腧穴的分类与功能
推拿学全套ppt课件
![推拿学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ddc687804d2b160a4ec0cb.png)
可编辑ppt
14
推拿治疗原则
▪ 治疗原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 本理论指导下,对临床病症制订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 法则,和具体的治疗方法不同。任何具体的治疗方法,总是 由治疗原则所规定,并从属于一定的治疗原则。由于疾病的 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极为复杂,且病情又有轻重缓 急的差别,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个体,其病理变化和 病情转化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 中,抓住病变本质,治病求本;根据邪正斗争的虚实变化, 采取相应的措施扶正祛邪;按照失调的脏腑功能,调整阴阳 ;并针对病变轻重缓急以及病变个体和时间、地点的不同,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⑵ 望体态 《灵枢·寒热病》云:“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 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指出肢体损 伤及受风寒均可导致肢体活动不利,称之为体惰。注意观察体 态,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骨骼及筋脉损伤,或因感受风寒 致痹、致痿,可出现肢体活动丧失及各种保护性体态。如小儿 桡骨小头半脱位呈前臂旋前,肘半屈曲状态;腰椎间盘突出症 可使脊柱代偿性侧弯。望体态是骨伤科诊断疾病不可缺少的一 部分内容,应予重视。
可编辑p肢节,沟通人体内外表里 之间,以行气血,营阴阳。近代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体的 各个脏器都有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 ),当某一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 而该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 衡。推拿通过各种刺激或能量传递的形式将一定的生物信息 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对该部位或穴位的推拿作用, 将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 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
可编辑ppt
8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继承和发扬祖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的按摩疗法,手法种类很少,而且 仅用于少数疾病的治疗,治疗范围很少, 就手法来说,常用的就是按和摩两种, 按,即“按而留之”,亦即单纯的向下 用力,摩法则是在体表做环形摩擦,属 平动范围。
12
背景
按摩这一名称逐渐被推拿这个更为明确 的概念所取代。因此,按摩改称推拿, 标志着推拿发展史上的一个很大飞跃。
39
5.治疗范围: 此时期治疗范围也逐渐扩大,《唐六
典》说按摩可除八疾:“风、寒、暑、 湿、饥、饱、劳、逸” 。
40
6.与国外的交流: 在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 国经济、文化、交通等均有较大发展,对 外文化交流出现繁荣局面,我国医学在这 一时期传入朝鲜、日本、印度等国。
41
宋金元时期:
23
先秦至两汉时期
当时的名医扁鹊指导 徒弟运用按摩,针灸, 成功的抢救了尸厥患 者,
24
2.最早的按摩工具:在 《内经.灵枢》“九针十 二原”记述针灸的针具 中,也描述了最早的推 拿工具。
25
即“九针”中的“圆 针”“鍉针”。这两 针的特点是不刺入皮 下,只在体表揩摩。
26
3.推拿发源地:《素问.异法方异论》: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 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 痿厥寒热,其治以导引按跷,故导引按 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13
三、目前名称的争议(讨论):
赞成用推拿的观点: 1、国家教委认可推拿。 2、百科全书命名为推拿。 3、对外交流不至于引起误解。
赞成用按摩的观点: 任何手法都有按和摩的动作。
14
四、推拿起源:
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 本能的按压、抚摩。
15
四、推拿起源:
人类为了生存,双手在他们充满伤痛的 躯体上,进行过无数次的按压,抚摩, 这些简单的本能的动作,就可视为推拿 的起源。
27
这里地“中央”据考证属河南洛阳一 带,由此可见,按摩最早发源于河南洛 阳附近。
28
4.现存最早的推拿处方:在马 王堆出土的汉代医书《五十 二病方》中记载了最早的推 拿处方,处方曰:“令病者 北火灸之,两人为摩其尻, 癃已。”
29
5.著作:这一时期出现了我 国最早的推拿专著《黄帝歧 伯按摩十卷》,此书已失传。
《推拿学》
主讲:王新军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中医骨伤推拿教研室
1
2
3
4
第一章 概述、推拿简史
推拿:是指在中医基 础理论指导下,医者 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 体表的特定部位进行 治疗的一种方法。
推拿学:是研究中医 推拿起源、发展、治 疗原理和治疗方法的 一门临床学科。
5
中医学与传统文化
中医学是构建在古代 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基 础上,具有丰富的传 统文化底蕴。
32
33
34
魏晋隋唐时期
1.医政设置:在这个时期,推拿医政设置 开始出现,表现在设立了按摩专科,且 有了按摩有按摩博士之称,唐代又设立 了按摩科,还把按摩医生分成按摩博士, 按摩师,按摩工等等级。
36
2.教学活动:此时开始了最早的推拿教学 活动,按摩博士在按摩师、按摩工的辅 助下教按摩生“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 折跌者正之。”
1.治疗范围的扩大:宋金元时期,推拿 的治疗范围更加广泛,除了用于外感、 眼科及急救外,突出表现在开始运用按 摩催产法。据记载宋代庞安时“为人治 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妇孕当产,七日 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 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按摩,孕者觉肠 胃微痛,呻吟接间生一男子”。母子皆 无恙,其家惊喜拜谢,敬之如神。
37
3.自我按摩盛行:在此时期自我按摩盛 行,近代的《抱朴子.内篇.遐览》中提到 有《按摩经导引经十卷》已佚,隋代的 《诸病源侯论》每卷之末都附有导引按 摩之法。自我按摩的广泛开展,说明按 摩疗法不仅重视治疗,也重视预防。
38
4.膏摩进一步发展: 隋唐时期,在人体体表进行按摩时,先涂
上中药制成的膏,这样使得膏摩方法有了 进一步发展。膏摩即可防止病人表皮破损, 又可借手法使药力渗透到体内,膏的种类 很多,如丹参膏,乌头膏,木防己膏等, 可根据病情不同辩证选用不同膏剂。多为 单味中药制成的膏。
16
当时的两部医著《黄帝内 经》和《黄帝歧伯按摩十 卷》,第一次完整地建立了 中医学地理论体系,而且确 立了按摩作为一门科学,在 中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17
人类治疗手段的演变过程
1.最早均属物理性治法,如 按摩,针灸,热敷等;
2.自然药物的治疗作用 3.化学药物 4.生物药物。
18
结论
从物理疗法到自然疗法到化学药物,再到 生物药学标志着医学地进步和发展。但这些药 物又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产生了很多药源性 疾病,使人们认识到药物副作用的危害性,这 样通过反思,医学界对人类传统古老的物理性 质的治疗又逐渐重视起来,因为这些疗法一般 都无副作用,病人无痛苦,且于治疗与预防于 一体,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42
2.重视手法研究: 此时期不仅治疗范围广泛,而且手法也
6
中医学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
7
玉兔捣药
8
二、名称演变:
古称按摩 现称推拿
9
背景
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 明代,明以前又称作按 摩、按跷、案杌等。其 中按摩这一名称沿用至 今。
10
背景
推拿一词的出现,不单纯是名称的改变, 更深一步看,它体现了人们对手法的提 高和这一治疗方法的发展。
11
背景
30
在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 略》中最早出现了“膏 摩”的记载,由此可见, 在先秦两汉时期推拿疗 法已被广泛运用。
31
《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介绍“救自 溢死”的方法: 将自溢者“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 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 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揉胸上,数动之; 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 屈之,井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 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
19
20
第二节:推拿简史
先秦至两汉时期: 魏晋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建国后 近年来
21
先秦至两汉时期
推拿疗法是一种古老的医疗方法,在 先秦和两汉时期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医疗 实践。
22
先秦至两汉时期
1.推拿是当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在 《内经》中记载了推拿可以治疗痹症, 痿症,口眼歪斜和胃脘痛等。
12
背景
按摩这一名称逐渐被推拿这个更为明确 的概念所取代。因此,按摩改称推拿, 标志着推拿发展史上的一个很大飞跃。
39
5.治疗范围: 此时期治疗范围也逐渐扩大,《唐六
典》说按摩可除八疾:“风、寒、暑、 湿、饥、饱、劳、逸” 。
40
6.与国外的交流: 在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 国经济、文化、交通等均有较大发展,对 外文化交流出现繁荣局面,我国医学在这 一时期传入朝鲜、日本、印度等国。
41
宋金元时期:
23
先秦至两汉时期
当时的名医扁鹊指导 徒弟运用按摩,针灸, 成功的抢救了尸厥患 者,
24
2.最早的按摩工具:在 《内经.灵枢》“九针十 二原”记述针灸的针具 中,也描述了最早的推 拿工具。
25
即“九针”中的“圆 针”“鍉针”。这两 针的特点是不刺入皮 下,只在体表揩摩。
26
3.推拿发源地:《素问.异法方异论》: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 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 痿厥寒热,其治以导引按跷,故导引按 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13
三、目前名称的争议(讨论):
赞成用推拿的观点: 1、国家教委认可推拿。 2、百科全书命名为推拿。 3、对外交流不至于引起误解。
赞成用按摩的观点: 任何手法都有按和摩的动作。
14
四、推拿起源:
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 本能的按压、抚摩。
15
四、推拿起源:
人类为了生存,双手在他们充满伤痛的 躯体上,进行过无数次的按压,抚摩, 这些简单的本能的动作,就可视为推拿 的起源。
27
这里地“中央”据考证属河南洛阳一 带,由此可见,按摩最早发源于河南洛 阳附近。
28
4.现存最早的推拿处方:在马 王堆出土的汉代医书《五十 二病方》中记载了最早的推 拿处方,处方曰:“令病者 北火灸之,两人为摩其尻, 癃已。”
29
5.著作:这一时期出现了我 国最早的推拿专著《黄帝歧 伯按摩十卷》,此书已失传。
《推拿学》
主讲:王新军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中医骨伤推拿教研室
1
2
3
4
第一章 概述、推拿简史
推拿:是指在中医基 础理论指导下,医者 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 体表的特定部位进行 治疗的一种方法。
推拿学:是研究中医 推拿起源、发展、治 疗原理和治疗方法的 一门临床学科。
5
中医学与传统文化
中医学是构建在古代 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基 础上,具有丰富的传 统文化底蕴。
32
33
34
魏晋隋唐时期
1.医政设置:在这个时期,推拿医政设置 开始出现,表现在设立了按摩专科,且 有了按摩有按摩博士之称,唐代又设立 了按摩科,还把按摩医生分成按摩博士, 按摩师,按摩工等等级。
36
2.教学活动:此时开始了最早的推拿教学 活动,按摩博士在按摩师、按摩工的辅 助下教按摩生“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 折跌者正之。”
1.治疗范围的扩大:宋金元时期,推拿 的治疗范围更加广泛,除了用于外感、 眼科及急救外,突出表现在开始运用按 摩催产法。据记载宋代庞安时“为人治 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妇孕当产,七日 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 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按摩,孕者觉肠 胃微痛,呻吟接间生一男子”。母子皆 无恙,其家惊喜拜谢,敬之如神。
37
3.自我按摩盛行:在此时期自我按摩盛 行,近代的《抱朴子.内篇.遐览》中提到 有《按摩经导引经十卷》已佚,隋代的 《诸病源侯论》每卷之末都附有导引按 摩之法。自我按摩的广泛开展,说明按 摩疗法不仅重视治疗,也重视预防。
38
4.膏摩进一步发展: 隋唐时期,在人体体表进行按摩时,先涂
上中药制成的膏,这样使得膏摩方法有了 进一步发展。膏摩即可防止病人表皮破损, 又可借手法使药力渗透到体内,膏的种类 很多,如丹参膏,乌头膏,木防己膏等, 可根据病情不同辩证选用不同膏剂。多为 单味中药制成的膏。
16
当时的两部医著《黄帝内 经》和《黄帝歧伯按摩十 卷》,第一次完整地建立了 中医学地理论体系,而且确 立了按摩作为一门科学,在 中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17
人类治疗手段的演变过程
1.最早均属物理性治法,如 按摩,针灸,热敷等;
2.自然药物的治疗作用 3.化学药物 4.生物药物。
18
结论
从物理疗法到自然疗法到化学药物,再到 生物药学标志着医学地进步和发展。但这些药 物又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产生了很多药源性 疾病,使人们认识到药物副作用的危害性,这 样通过反思,医学界对人类传统古老的物理性 质的治疗又逐渐重视起来,因为这些疗法一般 都无副作用,病人无痛苦,且于治疗与预防于 一体,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42
2.重视手法研究: 此时期不仅治疗范围广泛,而且手法也
6
中医学的起源
神农尝百草
7
玉兔捣药
8
二、名称演变:
古称按摩 现称推拿
9
背景
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 明代,明以前又称作按 摩、按跷、案杌等。其 中按摩这一名称沿用至 今。
10
背景
推拿一词的出现,不单纯是名称的改变, 更深一步看,它体现了人们对手法的提 高和这一治疗方法的发展。
11
背景
30
在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 略》中最早出现了“膏 摩”的记载,由此可见, 在先秦两汉时期推拿疗 法已被广泛运用。
31
《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介绍“救自 溢死”的方法: 将自溢者“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 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 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揉胸上,数动之; 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 屈之,井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 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
19
20
第二节:推拿简史
先秦至两汉时期: 魏晋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建国后 近年来
21
先秦至两汉时期
推拿疗法是一种古老的医疗方法,在 先秦和两汉时期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医疗 实践。
22
先秦至两汉时期
1.推拿是当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在 《内经》中记载了推拿可以治疗痹症, 痿症,口眼歪斜和胃脘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