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型抗菌活性碳纤维的结构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_陈水挟

合集下载

活性炭纤维吸附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_徐越群

活性炭纤维吸附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_徐越群
C. Brasquet[13] 等 研 究 了 两 种 ACF(CS1501 和 RS1301)和GAC对苯酚、4-氯苯酚、4-硝基苯酚和2-叔 丁基-4-甲基苯酚的吸附。结果表明,ACF对苯基化合 物吸附速度大于GAC,吸附容量与GAC相似或比GAC 大。姜军清[14]等采用ACF处理苯酚模拟废水,通过静 态和动态吸附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苯酚的 吸附容量为275.1mg/s,吸附速度快,吸附饱和的ACF 用10%的NaOH溶液再生。重复使用三次,吸附效率无 明显变化。唐登勇[15]等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废水中对 硝基苯酚,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吸附条件下,装填4g 活 性 炭 纤 维 可 处 理 含 对 硝 基 苯 酚 1000mg/L 的 废 水 1400mL,出水对硝基苯酚浓度<2mg/L,达到国家综 合污水一级排放标准,活性炭纤维有效吸附量可达 349.87mg/g。在最佳脱附条件下,脱附率>99%,并可 从高浓度脱附液中回收对硝基苯酚。稳定性实验表明, 吸附一脱附性能稳定,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处理对硝 基苯酚废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Jinping Jia[16] 等用ACF电极电解处理多种模拟染料废水。结果表明, 在电压25V,pH值7.15~7.85和0.5g/LNa2SO4的条件下 去除效果较佳。实验中几乎所有的染料废水的脱色率 大 于 90% 。 COD 去 除 率 在 40% ~ 80% 之 间 。 Zhemin Shen[17]等用ACF电极电解降解29种染料。研究发现几 乎 所 有 染 料 溶 液 都 能 有 效 脱 色 , 具 有 —SO3— , COO—,SO2NH2·和—OH等亲水基团和含偶氮的染料 易被分解,而具有—C=O,—NH—和芳香团等憎水基 团的染料易被吸附和絮凝。
1 活性炭纤维的组成、结构与性能

载银活性炭纤维的结构表征与抗菌性能研究

载银活性炭纤维的结构表征与抗菌性能研究

载银活性炭纤维的结构表征与抗菌性能研究陶玥;张峰;陈思宇;陈宇岳;乔志【摘要】本文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载银活性炭纤维的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测试了其抗菌性能。

结果表明:载银活性炭纤维表面银颗粒呈纳米级均匀分布,粒径为20~40 nm,其存在形式为单质银;载银活性炭纤维具有优异的抑菌性能,当银含量达到2200 mg/kg时,对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率均可达到99.99%;载银活性炭纤维不仅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作用,还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杀菌作用。

%Structure of the silver loaded activated carbon fiber was characterized by SEM, XRD and XPS in this paper, and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we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lver particles on the silver loaded activated carbon fiber were distributed evenly at nanoscale sizes, the average size of the silver particles was about 20 ~ 40 nm and its existence format was metallic silver. The silver loaded activated carbon fiber had excellent antibacterial performance. When the silver content of the silver loaded activated carbon fiber was 2 200 mg/kg, the bacteria inhibitive rate against candida albicans(C.albicans), escherichia coli (E.coli)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S.aureus)exceeded 99.99%. The silver loaded activated carbon fiber can not only inhibit the growth and multiplication of bacteria, but also can kill bacteria.【期刊名称】《纺织导报》【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载银活性炭纤维;结构表征;抗菌性能【作者】陶玥;张峰;陈思宇;陈宇岳;乔志【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张家港耐尔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耐尔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沙洲职业工学院纺织工程系;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张家港耐尔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沈阳中恒新材料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2+.87活性炭纤维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是继颗粒状活性炭和粉末状活性炭之后的新型活性炭产品,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分布窄、吸附容量大、吸脱附速率快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化学化工、生物医学等领域。

银系抗菌纺织品的抗菌及安全性能评价的研究报告

银系抗菌纺织品的抗菌及安全性能评价的研究报告

银系抗菌纺织品的抗菌及安全性能评价的研究报告银系抗菌纺织品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纺织品,其特点在于纤维材料含有银离子,能够有效地抗菌和杀菌,具有极好的卫生性能。

本文将对银系抗菌纺织品的抗菌及安全性能进行评价。

首先,我们对银系抗菌纺织品进行了抗菌性能测试。

采用细菌培养方法,经过一定的培养时间,观察不同浓度的纺织品对菌群的抑制率,结果表明,银系抗菌纺织品的抗菌效果非常显著,即使在较低的浓度下,其抑制率也能达到90%以上。

此外,在长时间的使用中,银系抗菌纺织品的抗菌效果并不会因为洗涤等因素而减弱,其抗菌能力还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其次,我们对银系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能进行了评估。

针对不同皮肤类型和敏感性进行了皮肤接触试验。

测试结果表明,银系抗菌纺织品对皮肤的刺激性非常小,即使是敏感型皮肤也不会引发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

这主要是因为纺织品中的银离子含量相对较低,不足以造成任何危害,同时其在纤维内的固化作用使得银离子的溢出也得到了有效的防止。

最后,我们对银系抗菌纺织品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

我们发现,银系抗菌纺织品的材料比较环保,主要由可再生纤维或生物可降解纤维制成。

在使用后,银系抗菌纺织品还可以通过回收再次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针对银系抗菌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安全性能和可持续性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以下是结论:银系抗菌纺织品具有极好的抗菌和消毒能力,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过敏性,并且环保可持续。

在未来,银系抗菌纺织品将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居家生活、环境卫生等领域。

在银系抗菌纺织品的抗菌及安全性能评价中,数据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以下是我们对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

抗菌性能测试数据表明,银系抗菌纺织品在不同浓度下能够有效地抑制菌群的生长。

以大肠杆菌为例,当纺织品浓度为5%时,其抑菌率达到98%,浓度为3%时抑菌率为92.34%。

该结果证明,银离子应用于纺织品中具有非常强的抗菌能力,并且可以在较低的浓度下发挥功效。

针对银系抗菌纺织品的安全性能,我们进行了皮肤接触试验。

含银抗菌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测定的开题报告

含银抗菌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测定的开题报告

含银抗菌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测定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和抗药性菌株的出现,抗菌剂的开发及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含银抗菌纤维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抗菌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银离子是一种强效的抗菌剂,能够杀死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在纤维中引入银离子,可以使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抗菌纤维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家居等领域,如医用绷带、口罩、卫生巾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制备含银抗菌纤维,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

制备工艺主要包括:纤维原料的选取、银离子的引入、杀菌效果的测试等。

通过实验,确定含银抗菌纤维的杀菌率、耐洗性、持久性等性能指标,并与市场上常见的抗菌纤维进行比较。

目标是制备出性能良好、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含银抗菌纤维,并为其在医疗、健康、家居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1.确定纤维原料,选择纤维的材质和制备工艺。

2.引入银离子,制备含银抗菌纤维。

可以采用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等多种方法。

3.测试含银抗菌纤维的杀菌率、耐洗性、持久性等性能指标。

可以采用菌落计数法、化学分析法、红外光谱法等测试方法。

4.对含银抗菌纤维进行性能比较,确定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制备出性能良好的含银抗菌纤维,并为其在医疗、健康、家居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该纤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引导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该研究对于抗生素滥用和抗药性菌株的问题也有一定的贡献。

用于抗菌包装的银纳米纤维涂层研究

用于抗菌包装的银纳米纤维涂层研究

用于抗菌包装的银纳米纤维涂层研究一、银纳米纤维涂层用于抗菌包装的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抗菌包装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研究领域。

传统的包装材料往往只能提供物理屏障,防止外界因素对产品的污染,但无法有效抑制包装内部微生物的生长。

而银纳米纤维涂层的出现,为抗菌包装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这是由于银离子能够与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破坏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纳米纤维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更好地负载和释放银离子。

将银纳米纤维应用于包装材料的涂层,可以在包装表面形成一层抗菌屏障,有效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二、银纳米纤维涂层的制备方法1. 静电纺丝法静电纺丝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

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将含有银离子的聚合物溶液置于高压电场中,溶液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形成泰勒锥,并从锥尖喷射出细小的液滴,这些液滴在飞行过程中溶剂挥发,最终形成纳米纤维。

通过调整聚合物溶液的浓度、电压、流速等参数,可以控制纳米纤维的直径、形态和结构。

为了使纳米纤维具有抗菌性能,可以在聚合物溶液中添加银盐或银纳米粒子。

2. 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另一种制备银纳米纤维涂层的方法。

首先,将纤维材料浸泡在含有银离子的溶液中,然后加入还原剂,如硼氢化钠、甲醛等,使银离子被还原为银纳米粒子,并沉积在纤维表面。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可能会导致银纳米粒子的团聚,影响涂层的抗菌性能。

为了避免团聚,可以加入分散剂或对纤维进行表面改性。

3. 物理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包括蒸发沉积、溅射沉积等。

在蒸发沉积过程中,将银源加热至蒸发状态,银原子在真空环境下沉积在纤维表面,形成银纳米纤维涂层。

溅射沉积则是利用高能粒子轰击银靶,使银原子溅出并沉积在纤维表面。

物理气相沉积法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银纳米纤维涂层,但设备昂贵,操作复杂。

三、银纳米纤维涂层的抗菌性能研究1. 抗菌机制银纳米纤维涂层的抗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银离子释放银纳米纤维涂层中的银离子可以缓慢释放到周围环境中,与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几种活性碳纤维的结构及其吸氙性能研究

几种活性碳纤维的结构及其吸氙性能研究

几种活性碳纤维的结构及其吸氙性能研究陈水挟;金莹;罗颖;曾汉民【期刊名称】《高技术通讯》【年(卷),期】2002(012)011【摘要】表征了几个系列的活性碳纤维及球状活性碳的孔结构,研究了这些多孔碳吸附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对氙的吸附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这些活性碳纤维对氙的吸附性能及其与孔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氙气在活性碳纤维上的吸附容量,并不随活性碳纤维的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而是与其孔径分布密切相关.其中,尤其以半径≤0.4nm的极微孔,最有利于氙的吸附.将上述的等温吸附数据用Langmuir吸附方程进行拟合,揭示这种结果是由于活性碳纤维中的窄孔(极微孔)对氙具有较高的吸附热所致.【总页数】6页(P67-72)【作者】陈水挟;金莹;罗颖;曾汉民【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2【相关文献】1.133Xe示踪剂法研究活性碳纤维对大气本底水平氙的吸附性能 [J], 张海涛;王亚龙;张利兴;王旭辉;张小林2.载贵金属活性碳纤维对氙吸附性能的研究 [J], 陈水挟;罗颖;董国华;陈建良;武清毓;曾汉民3.活性炭纤维动态吸附氙性能及氙脱附行为研究 [J], 陈占营;王旭辉;王亚龙;张海涛;谢金川4.常温下活性碳纤维对氙的动态吸附性能研究 [J], 张海涛;邓继勇;张利兴;王旭辉;王亚龙5.活性碳纤维的结构修饰及其吸附氙性能的研究 [J], 陈水挟;罗颖;董国华;曾汉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剑麻基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其碳化活化动力学

剑麻基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其碳化活化动力学

剑麻基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其碳化活化动力学
陈水挟;陆耘
【期刊名称】《合成纤维工业》
【年(卷),期】1998(021)005
【摘要】研究了剑麻纤维碳化活化反应动力学。

结果,碳化活化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反应速度与活性炭纤维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并且随反应温度的升高,碳化活性反应速度常数也相应提高,反应速度常数温度的变化符合阿累尼乌斯规律,剑麻其活性炭纤维的碳活性反应的表面活性能力124kJ/mol。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陈水挟;陆耘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42.743
【相关文献】
1.磷酸活化粘胶基活性炭纤维的研究Ⅱ. 磷酸活化粘胶基活性炭纤维的结构研究[J], 符若文;张永成;曾汉民
2.磷酸活化粘胶基活性炭纤维的研究Ⅰ.磷酸活化粘胶基活性炭纤维的研制 [J], 符若文;张永成;曾汉民
3.碳化—活化条件对检麻基活性炭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J], 陈水挟;陆耘
4.聚乙烯醇基中空活性炭纤维的制备——碳化过程的研究 [J], 陆耘;傅英毅
5.载银磷酸活化剑麻基活性炭纤维的抗菌性能研究 [J], 陈水挟;刘进荣;曾汉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及其在纤维中的应用》范文

《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及其在纤维中的应用》范文

《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及其在纤维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抗菌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作为一种高效、稳定的抗菌材料,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其结合了银的优良抗菌性能和多壁碳纳米管的高比表面积与良好导热导电性等优点,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特别是在纤维制品中,其优良的抗菌效果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本文将重点探讨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其在纤维中的应用。

二、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的特点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效抗菌性: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而多壁碳纳米管的高比表面积为银提供了更多的附着空间,从而提高了抗菌剂的活性。

2. 稳定性好: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在纤维中分布均匀,不易脱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3. 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该抗菌剂对人体无害,对环境友好。

三、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的制备方法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制备多壁碳纳米管: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弧放电法等方法制备出多壁碳纳米管。

2. 负载银离子:将银离子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负载到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或内部。

3. 干燥处理:将负载了银离子的多壁碳纳米管进行干燥处理,得到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

四、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在纤维中的应用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在纤维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纺织纤维:将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添加到纺织纤维中,可以制备出具有抗菌性能的纺织品,如内衣、袜子、床上用品等。

2. 医疗纤维:在医疗领域,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可以用于制备医用纱布、绷带等医疗用品,有效防止伤口感染。

3. 服装纤维:在服装纤维中添加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可以提高服装的抗菌性能,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需求。

五、结论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高效、稳定、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纤维制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利用纳米银与活性碳纤维的结合制作抗菌材料的方法[发明专利]

利用纳米银与活性碳纤维的结合制作抗菌材料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利用纳米银与活性碳纤维的结合制作抗菌材料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维春
申请号:CN02129358.9
申请日:20020906
公开号:CN1480584A
公开日:
200403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利用纳米银与活性碳纤维的结合制作抗菌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离子交换法将纳米量级的银与氧化银的结合(使其达到10m)酌床在活性碳纤维的表面。

本发明的优点是:1.大大增强了纳米银的杀菌力。

纳米银与活性碳纤维结合后其间接杀菌的直径为15mm左右。

2.将纳米银处理过的活性碳纤维做成栓状剂型,可用于治疗妇女的各种阴道感染以及宫颈糜烂,经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多家著名医院的临床验证:其杀菌率不受酸碱度的影响,改变了传统用药的理念,再通过碳纤维的强引流性将阴道的致病菌清除,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自洁功能,其抑菌的总有效率达90%以上。

申请人:刘维春
地址:300020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龙海公寓10-31-401
国籍:CN
代理机构:天津德赛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王里歌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及其在纤维中的应用》

《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及其在纤维中的应用》

《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及其在纤维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抗菌方面的需求。

而传统抗菌产品因其低效性及副作用问题逐渐暴露,新的抗菌剂应运而生。

其中,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抗菌性能,在众多领域中崭露头角。

本文将详细介绍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纤维领域的应用。

二、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的基本特性1. 结构与性质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主要由多壁碳纳米管和银离子组成。

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的纳米材料,其内部空腔和表面结构为银离子的负载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而银离子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显著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2. 制备工艺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原料选择、表面处理、负载银离子等步骤。

通过先进的制备技术,使银离子与碳纳米管牢固结合,提高其稳定性和抗菌性能。

三、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在纤维中的应用1. 纤维材料的选择与预处理将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应用于纤维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纤维材料,如涤纶、锦纶等。

同时,为提高纤维的吸附性能和抗菌剂的分散性,需对纤维进行预处理。

2. 抗菌纤维的制备工艺将经过预处理的纤维与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进行混合,然后通过熔融纺丝、喷丝等工艺制备成抗菌纤维。

在这个过程中,需控制好混合比例、温度等参数,以确保纤维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 抗菌纤维的性能与应用制成的抗菌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耐洗性、抗紫外线等特性。

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医疗用品等领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对比,发现载银多壁碳纳米管抗菌剂在纤维中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

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释放银离子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结构,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同时,该抗菌剂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无耐药性产生。

此外,该抗菌纤维还具有优异的耐洗性能,经过多次洗涤后仍能保持较好的抗菌效果。

银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及分布

银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及分布

银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及分布陈水挟;黄镇洲;梁瑾;金莹;曾汉民【期刊名称】《新型炭材料》【年(卷),期】2002(017)003【摘要】采用水蒸气、氯化锌或磷酸活化等方法,通过控制不同的活化时间,制备了若干系列的沥青基活性炭纤维,研究了这些活性炭纤维对银离子的还原特性及金属银颗粒在活性炭纤维表面的分布形态.结果显示,纤维表面的金属银颗粒既有微米级粒子,也有纳米级粒子.随制备方法及溶液中银离子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原吸附在纤维表面上的银离子的粒径不同.活性炭纤维的微孔丰富,石墨化程度低,还原吸附的银颗粒相对较细;石墨化程度高,表面化学反应性强,则还原吸附的银颗粒相对较粗.因此,通过调整纤维的制备方法及溶液的银离子浓度,可控制还原吸附到纤维表面上的银粒子基本为纳米级粒子.【总页数】5页(P6-10)【作者】陈水挟;黄镇洲;梁瑾;金莹;曾汉民【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2.8【相关文献】1.挥发性有机物在活性炭纤维上的吸附和电致热脱附 [J], 赵海洋;卢晗锋;姜波;朱秋莲;周瑛;黄海凤;陈银飞2.活性炭纤维的热处理及其氧化还原吸附银的研究 [J], 曾戎;岳中仁3.活性炭纤维表面结构及其吸附银机理研究 [J], 曾戎;岳中仁4.活性炭纤维流态化吸附过程的相含率分布特征 [J], 张小平;陈水挟5.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其液相吸附研究-对水溶液中有机物和银的吸附特性 [J], 陈水挟; 曾汉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米银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纳米银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纳米银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活性炭纤维是继活性炭颗粒和活性炭粉末之后的一种新型多孔吸附材料,因其可加工成型性好而越来越受到行业的青睐。

一般的活性炭纤维在使用过程容易出现因吸附外界水分或腐质而滋生细菌的问题,尤其是用作液相吸附材料时,液体中的腐质或细菌尸体被吸附于纤维表面产生堆积,继而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这一问题已引起业界的广泛重视。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致力于研究开发具有抗菌功能的活性炭纤维材料,用活性炭纤维吸附还原银离子制备出载银活性炭纤维是其中的一个热点。

这种后载银的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吸附和抗菌功能的组合,但是纳米银颗粒的负载会屏蔽部分活性炭纤维表面的微孔,使得纤维的吸附性能明显下降,同时这种吸附还原生长的银颗粒附着力小,容易脱落,抗菌耐久性不强,银元素过多过快流失还会带来环境安全性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纳米银负载牢度高、吸附性能不明显下降、银离子释放浓度低、安全可靠的纳米银活性炭纤维材料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焦点。

本课题针对上述后载银纳米银活性炭纤维的不足,提出一种前载银方式制备纳米银活性炭纤维的新方法。

首先选择一种阳离子共聚物(PAA-DCA-AM)作为保护剂,通过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得纳米银胶体溶液,使纳米银颗粒表面带正电荷,选择黏胶纤维为前驱体纤维,利用纤维表面带有的负电荷吸引带正电荷的纳米银,实现纳米银均匀负载,将载银黏胶纤维进行炭化、活化处理,最终制成纳米银活性炭纤维。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首先,以一种聚丙烯酸酯类阳离子共聚物(PAA-DCA-AM)为保护剂,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还原硝酸银,得到纳米银溶液。

对其进行表征,TEM图中可以看到,制得的纳米银颗粒分散性较好,无明显团聚发生,纳米银颗粒成型均匀规整;纳米粒径电位分析仪测试结果显示,纳米银粒径主要分布于1nm-20nm之间,平均粒径为30.03nm,表面zeta电位为+25.17mV;紫外-可见光连续扫描光谱显示,411nm处有一较宽吸收峰,纳米银颗粒为球形纳米银。

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随着抗生素滥用和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寻找新型的抗菌材料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因其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结构和性质等方面进行讨论。

I. 复合材料的设计复合材料一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构成。

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设计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1. 在基础材料中添加含银抗菌剂这种方法是将含银抗菌材料直接加入基础材料中,形成含银抗菌复合材料。

例如,将纤维素、木材和石墨等基础材料加入抗菌剂,制成含银抗菌复合材料。

这种方法制得的含银抗菌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但其制备成本相对较高,而且抗菌效果容易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

2.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含银抗菌复合材料这种方法是制备含银抗菌复合材料常用的一种方式。

该方法是将含银离子加入到基质中,经过溶胶凝胶法可制得含银抗菌复合材料。

该方法成本较低,而且较易制备。

目前,大量的研究都在使用该方法制备含银抗菌复合材料。

II. 合成含银抗菌复合材料合成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方法有多种。

一般采用胶态方法,即将含银抗菌剂添加至基质中,然后使用胶液反应将含银剂溶胶化。

常见的溶胶凝胶法为梅威尔-威尔明胶凝胶法、多聚羟酸盐凝胶法、氧化铝胶凝胶法、SiO胶凝胶法等。

III. 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结构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结构主要包括基质、抗菌成分和结构化晶体等。

在这种复合材料中,含银抗菌剂常见的组分为含银离子或含银复盐。

IV. 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性质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唯一特性就是其良好的抗菌性能。

容易发现的,含银抗菌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常常比其他抗菌材料更好,同时对于不同的细菌,其抑制效果也不尽相同。

总的来说,含银抗菌复合材料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1. 抗菌性能好,能有效抑制并杀死多种病原微生物。

2. 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能够长期保存其抗菌性能。

3. 制备简单,所需的成本相对较低。

几类载银活性炭纤维抗菌活性的比较

几类载银活性炭纤维抗菌活性的比较

水中除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外 , 还存在微生物的污染。 研究表 明 , 活性炭 纤维上 负载适 量的银 物质 , 以 在 可 有效地杀灭水 中的微生物 , 也抑制 了微生物在活性 炭纤维 表面 的繁殖 。这样 , 能发挥 活性 炭纤 维 既 对有 机物优异 的吸 附性 能 , 增加 了活性 炭纤 维 的 又

维普资讯
第l 期
陈水挟 等 : 几类载银活性炭纤维抗 菌话性的 比较
-2 7
的恒 温箱 中培养 2 h 进行 活菌计 数 , 次抗 菌试 验 4, 每 均 同时进行 空 白对照试 验
维的杀菌效果 , 并且随活化时间的延长 , 其杀菌能力 明显 增强 , 化 6 mn以上 的载银 H P C , 以完 活 0 i P A F可 全杀灭溶液 中 1 c /L的太肠杆菌 1 fm x u
中, 然后分别在其 中加入 1 m / A T C营养肉 0 L 11 A C 0
汤和 1 mL缓 冲生 理盐 水 (H=70~72 , 高压 0 p , .)于 蒸气灭 菌器 中灭菌后 冷 却 至室 温 , 然后 在 其 中接 人
大肠杆菌菌种 , 置于 3 ℃恒温摇床振荡 , 7 一定时 间 后取溶 液 0 1 L涂 于营 养 琼 脂 培养 基 上 , 3 c .m 在 7q
2 实验
21 抗 菌活性炭 纤维 的制 备及结构 表征 . 粘胶 基活 性炭纤维 ( AC )沥青基 活性 炭纤维 V F,
m 1A h o o t n的 吲l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上 e s C r ri 1 p ao R
进 行分 析
22 纤维抗 菌性 能测试 . 称取经 洗 涤 至 中 性 的 各 试 样 5 0mg于 三 角 瓶
上述 活性 炭纤 维 的 比表 面积 通 过 在 A A 2 1 S P00

我国研制成功银系列无机抗菌材料

我国研制成功银系列无机抗菌材料

我国研制成功银系列无机抗菌材料
佚名
【期刊名称】《新材料产业》
【年(卷),期】2000(000)006
【摘要】寻求有效避免细菌传播与感染的抗菌材料一直为全球科技界所关注,中国市场上流通的无机抗菌剂大多为日本生产,价格昂贵。

1997年以来,中科院化工冶
金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陈运法等人开始抗菌材料的研制与应用,先后研制成功以沸石、磷酸盐、复合陶瓷为载体的银系列超细抗菌粉末,特别是采用常规化工流程制备的
层状材料,与有机抗菌剂、天然抗菌剂相比,具有工艺先进、成本较低、抗菌能力高、热稳定性好、安全性和耐药性优良等显著特点,据北京市卫生防疫站检测,其实验室
产品20分钟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2.81%和
90.56%,并且安全可靠,无刺激性。

据介绍,这种无机抗菌材料能广泛添加在各类材
料中,如家电制品、日用品、建筑材料、纤维制品、文具、玩具、医疗用品等,有利
于创造一个更加洁净的生活环境。

【总页数】1页(P)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34
【相关文献】
1.银系无机抗菌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建材中的应用 [J], 茅海波;冯晋阳;赵修建
2.银系无机抗菌材料研究进展 [J], 王静;水中和;冀志江;曹延鑫;侯国艳;王继梅;王晓燕
3.我国研制成功银系列无机抗菌材料 [J],
4.银系TiO2光催化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性能测试 [J], 丁军;吴泽;单连伟
5.掺铒银型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J], 李欢;唐晓宁;张彬;何晓云;王巍;郭一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含银抗菌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测定

含银抗菌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测定

含银抗菌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测定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日益增加,抗菌纤维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

含银抗菌纤维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含银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以及其性能测定。

含银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化学法和物理法。

化学法包括浸渍法、溶胶-凝胶法等,其基本原理是将含银化合物与纤维材料进行反应,使银离子沉积在纤维表面,从而实现抗菌效果。

物理法包括电镀法、离子交换法等,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物理手段将银离子固定在纤维表面,实现抗菌效果。

不同的制备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含银抗菌纤维的性能测定主要包括抗菌性能、耐久性和毒性测试。

抗菌性能是评价含银抗菌纤维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方法有菌落计数法和抑菌率法。

菌落计数法通过统计菌落的数量来评价纤维材料的抗菌能力,而抑菌率法则通过测量纤维材料对菌落的抑制作用来评价其抗菌性能。

耐久性测试是评价含银抗菌纤维的耐用性能,常用的方法有洗涤耐久性测试和磨损耐久性测试。

毒性测试是评价含银抗菌纤维对人体的安全性,常用的方法有细胞毒性测试和动物实验。

含银抗菌纤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医疗领域,含银抗菌纤维可以用于制备医用敷料、手术衣等,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在纺织领域,含银抗菌纤维可以用于制备抗菌袜、抗菌内衣等,保持衣物的清洁和卫生。

此外,含银抗菌纤维还可以用于制备抗菌家居用品、抗菌鞋垫等,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总之,含银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测定是研究该材料的重要内容。

通过合理选择制备方法和科学评价性能,可以提高含银抗菌纤维的应用性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需求,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银系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与抗菌性能的研究

银系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与抗菌性能的研究

the inhibition zone experiment,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determination and cell toxicity test. Finally, the result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posed.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口腔纳米载银无机抗菌材料具有广谱抗菌、高效性、安全性和持久 性等优势,使其在口腔保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对于这种材料的 长期效果和使用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评估。未来,随着纳米技术和生物相 容性材料的不断发展,相信口腔纳米载银无机抗菌材料将在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纳米技术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其中,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和 应用尤为引人注目。银系纳米无机抗菌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抗菌性能和广泛的 应用领域,尤其受到科研者和产业界的。本次演示将探讨银系纳米无机抗菌材 料的制备方法,并对其抑菌效果进行检测。
一、银系纳米无机抗菌材料的制 备
银系纳米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法。其中, 化学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制备方法,它包括溶胶-凝胶法、化学还原法、电化学 法等。这些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控制银离子还原为银原子,并在纳米尺度上 形成稳定的抗菌材料。
银系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与抗菌性能的 研究
目录
01 摘要
03
二、银系纳米抗菌材 料的制备
02 一、引言 04 三、抗菌性能研究
05 四、结论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五、未来研究方向
摘要
本次演示着重探讨了银系纳米抗菌材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首先,简 要介绍了银系纳米材料在抗菌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然后,详细描述了制备 银系纳米抗菌材料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接着,对所制备的 银系纳米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包括抑菌圈实验、最 小抑菌浓度测定和细胞毒性的测定等。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含银活性炭纤维敷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含银活性炭纤维敷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含银活性炭纤维敷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价作者:熊亮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23期摘要:以粘胶纤维为原材料,在纤维表面以化学镀的方式引入银成分,最终经预处理、碳化和活化工艺后,制得了含银活性炭纤维敷料。

结果表明,该敷料具有广谱抑菌性,良好的吸液性和生物相容性,作为敷料使用安全有效。

关键词:粘胶纤维;活性炭纤维;化学镀;敷料Abstract:Using viscose fibers as raw materials,silver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surface of the fibers by electroless plating.After pretreatment,carbonization and activation,the silver-containingactivated carbon fiber dressing was prepa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ressing had broad-spectrum bacteriostasis,good liquid absorption and biocompatibility,and it was safe and effective to use as dressing.Key words:Viscose fiber;Activated carbon fiber;Electroless plating;Dressing活性炭纤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吸附材料,它具有比表面积大、微孔丰富、孔径小且分布窄、吸附量大、吸附速度快等優点,在医疗卫生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活性炭纤维敷料作为一种新型伤口敷料,能够吸收大量渗液,保持伤口清洁并且创造一种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湿润环境。

然而,使用时间过长也容易滋生细菌,造成伤口感染。

因此,赋予活性炭纤维抑菌性是提升其作为新型敷料附加值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第4期Vol .19No .4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总第76期Dec .2001收稿日期:2001-05-22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1999J01301)作者简介:陈水挟(1963—),男,博士,副教授,从事环境材料、吸附分离功能材料研究。

文章编号:1004-793x (2001)04-0066-05银型抗菌活性碳纤维的结构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陈水挟,罗颖,许瑞梅,曾汉民(中山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275) 【摘 要】 利用活性碳纤维的高效吸附性能,通过浸渍法把银、银盐等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吸附沉积在活性碳纤维上,并对其进行适当处理,制备出含细小银化合物或金属银颗粒的活性碳纤维。

利用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ICP 发射光谱等分析测定方法研究了银型抗菌活性碳纤维的结构。

研究了这类银型抗菌活性碳纤维对大肠埃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lus aureus )的杀灭效果。

结果表明,这类银型抗菌活性碳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很强的杀灭能力,经其处理后,水中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菌被完全杀灭。

对每次使用后被洗脱的银含量测定表明,水中所含银浓度低于饮水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银型抗菌剂;抗菌性能中图分类号:TQ342+.87 文献标识码:AStudies on the Structure and the Properties of Ag -TypeAntibacterial Activated Carbon FiberC HEN Shui -xia ,LUO Ying ,XU Rui -mei ,ZENG Han -min(Materials Science Institute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zhou 610275,China )【Abstract 】 Several kinds of activated carbon fiber (ACF ),or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AC )loaded metallic silverparticle or silver halides have been prepared by soaking ACF or AC in silver salt solu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fibers was analys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 M )and powder X -ray diffraction (XRD ).The Ag content in the fiber was measured by a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 ma (ICP )emission spectroscopy .Antibacterial test was carried out against Es -cherichia coli (E .coli )and Staphylococcur aureus (S .aureus ).The tesults show that ACF loaded silver have strong anti -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E .coli and S .aureus .After dealed with ACF /AC loaded Ag ,AgCl ,AgI ,no E .coli or S .aureus alive in solution can be detected .The analysis of Ag content in water after antibacterial test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Ag meet the quality requirement of the National Potable Water Standard ,which indicated that ACF /AC loaded s ilver in this experiment would be a safe antibacterial agent .【Key words 】 activated carbon fiber ;s ilver -type antibacterial agent ;antibacterial activityDOI :10.14136/j .cn ki .issn 1673-2812.2001.04.0151 前 言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已难以彻底除去水中的污染物。

而其中一些低浓度、高毒性的物质如多氯联苯、稠环芳烃等,更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高危物质。

因此,许多水厂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均增加了深度处理工艺。

其中,活性碳是饮用水深度处理的主要吸附材料。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活性碳纤维(ACF),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和丰富的微孔,因而具有优异吸附性能[1~3],正逐步取代活性碳,成为饮水深度处理更有效的消毒接触净化材料。

活性碳和活性碳纤维的表面均易于繁殖微生物,增加了其造成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

前人的研究表明,银可有效地抑杀微生物[4],在纤维上渗入适量的金属银,可以起到抑菌灭菌的作用[5~7]。

这样,既发挥了活性碳纤维优异的吸附性能,又避免了这类材料造成生物污染的问题,促进了活性碳纤维在饮水净化中的广泛应用。

此外,银型抗菌活性碳纤维的开发,还可应用于医疗保健用品、空调滤网、冷冻设备的抗菌防臭。

含银活性碳纤维的制备最早见于日本Oya的工作[5,6],将硝酸银用有机溶剂溶解后,与酚醛树脂或沥青共混,熔融纺丝;然后高温碳化活化,制得含银活性碳纤维。

国内朱征[7,8]等采用硝酸银浸渍活性碳纤维,然后真空条件下高温加热分解的方法,在活性碳纤维表面沉积银,制得含银活性碳纤维。

这两种方法有其优点,也存在不足。

前者由于溶剂的存在,降低了的沥青或酚醛树脂纺丝的难度,且由于后期溶剂的逸出留下小孔,而降低了纤维的拉伸强度。

再者,银的存在也抑制了纤维的活化,使所得活性碳纤维的比表面积较低[6]。

后一种方法需要经过真空分解,显然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18]。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利用活性碳纤维的氧化还原特性,并适当调整溶液的电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通过活性碳纤维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吸附作用,制得含银活性碳纤维。

另据报道,载银活性碳纤维的杀毒消毒机理,主要是通过银离子与微生物结合,进入微生物体内并导致微生物死亡。

故消毒剂(银)的溶解度和电离度是影响其灭菌效力的主要因素。

为确保足够的银离子含量以达到有效灭菌的目的,又不致使溶液(水)中含有大量的银离子而造成二次污染,显然是制备含银活性碳纤维的关键。

考虑到氯化银和碘化银是难溶化合物,但其电离应比金属银容易,故本文又试图开发制备此二种新型的抗菌活性碳纤维,比较了这两种载银卤化物活性碳纤维与载金属银活性碳纤维的抗菌性能。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的制备本实验所用的活性碳纤维为水蒸汽活化制得的剑麻基活性碳纤维(SACF)、粘胶基活性碳纤维(VACF);经Zn Cl2活化制得化学活化剑麻基活性碳纤维(ACSACF);以及市售的粒状活性碳(AC)。

取上述干净、干燥的活性碳纤维,浸于银盐溶液中数小时,取出用水冲洗,烘干,制备含银活性碳纤维(ACF-Ag)。

取上述干净、干燥的活性碳纤维,依次浸泡于银盐溶液、NaCl溶液或KI溶液,取出纤维低温洪干,制备含AgCl或AgI的活性碳纤维,标为ACF-AgCl或ACF-AgI。

载银、银盐的活性碳制备方法同上。

2.2 含银活性碳纤维的结构分析使用日立S-520型扫描电镜,观察活性碳纤维的形貌及银化合物在纤维上的分布。

使用日本RigaRu D/MAX-Ⅲ型X射线衍射仪分析含银活性碳纤维的晶体结构。

含银活性碳、活性碳纤维灰化后,用一定体积浓硝酸溶解,采用美国Therms Jamell Ash Corporation的ISRAdvantage(HR)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测定纤维上的银含量。

抗菌试验后,溶液中的银离子洗脱量也采用ICP发射光谱法测定。

2.3 灭菌性能测度(改良振荡瓶法)采用改良振荡瓶法试验测定活性碳纤维的灭菌性能[14]。

所用菌种为大肠埃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 y lococlus aureus),菌液浓度为105~107cfu/mL。

首先在三角瓶中加入缓冲生理盐水及载银活性碳纤维,在0.1MPa蒸汽中灭菌20min,冷却至室温,用1mL无菌刻度吸管移取1mL 菌液,加入上述三角瓶中。

为使试样和细菌强行接触,在37℃摇床振荡数小时。

取振荡后溶液0.1mL 涂于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7℃、24h恒温培养后,以稀释平板法进行活菌计算,算出杀菌能力。

3 结果与讨论3.1 载银活性碳纤维的结构活性碳纤维不但具有丰富的微孔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其表面也含有大量的有机官能团如羟基羰基和羧基等,因而有高的反应性。

我们前述的工作表明,活性碳纤维能将Au (Ⅲ)、Ag (Ⅰ)、Pt (Ⅳ)和Pb (Ⅱ)等还原为低价离子或金属单质[3,9~11]。

对活性碳纤维表面的适当改性,更可以提高活性碳纤维的氧化还原能力,改变还原产物银颗粒在活性碳纤维表面的大小和分布形态[12,13]。

本文主要利用了活性碳纤维的这种氧化还原特性,将经适当处理的活性碳纤维浸泡于银氨溶液中,充分接触反应一定时间后,制得含银活性碳纤维。

实验结果显示,调节银氨溶液的初始浓度,可以调节活性碳纤维上银的载附量。

SACF 的吸附量可以从10mg Ag g ACF 至150mg Ag g ACF ;ZCSACF 的吸附量可以从20mg Ag g ACF 至250Ag g ACF 。

提高银溶液的初始浓度可以使活性碳纤维上的银负载量更高。

AC 上的银含量也可以从4至80mg Ag g AC 。

一般而言,银主要在活性碳纤维的晶棱上还原并结晶,因此,多数银主要分布于活性碳纤维的外表面。

分析活性碳纤维还原吸附银后比表面积的变化,发现其比表面积有所下降。

如SACF 的初始比表面积为923m 2/g ,吸附银后比表面积为670m 2/g ,即使扣除纤维上的银量后,其比表面也仅为790m 2/g ,比未吸附银时也有所下降。

由此推断,可能有部分银填充或吸附于活性碳纤维的微孔(内)表面,或堵塞了活性碳纤维的孔,使测得的活性碳纤维的比表面积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