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案例
大学生心理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心理案例及分析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前景等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来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案例一,学业压力过大。
小明是一名大二学生,他在大一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进入大二后,学习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他经常感到焦虑和压力山大,甚至出现了失眠的情况。
分析,小明的情况是典型的学业压力过大所导致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在面对更加复杂的学习内容和更高的学习要求时,往往会感到压力山大,尤其是在期末考试前。
这种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释放,就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解决方法,针对学业压力过大的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整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增加课外活动,适当放松自己的心情,找到适合自己的释压方式,比如运动、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
案例二,人际关系紧张。
小红是一名大三学生,她在大学里并没有交到真正的朋友,总是感到孤独和失落。
她觉得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总是很表面,没有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分析,大学生在校园中生活,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一个人在大学里没有真正的朋友,就会感到孤独和失落,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解决方法,对于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大学生可以主动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多参加学校的一些社交活动,增加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同时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态度。
案例三,就业压力大。
小李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他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但是他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特长和优势,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
分析,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业的压力是非常普遍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没有特长和优势的学生来说,更容易感到迷茫和无助。
解决方法,对于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增加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案例分析在当代社会,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来自学业、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的心理案例,分析大学生在面对不同问题时的心理状态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案例一:学业压力小李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他最近感到非常焦虑,因为他即将面临期末考试。
小李的焦虑主要源于对成绩的过分关注和对未来的担忧。
他担心如果成绩不理想,会影响到自己的奖学金申请和未来的就业机会。
这种压力让他夜不能寐,甚至出现了轻微的厌食症状。
分析: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小李的情况反映出他可能存在完美主义倾向,对成绩的期望过高,导致心理压力增大。
此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是造成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议:小李可以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成绩并非决定未来的唯一因素。
同时,他可以寻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学习一些压力管理的技巧,如时间管理、放松训练等,以减轻焦虑感。
案例二:人际关系困扰小张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她最近在宿舍关系中遇到了问题。
她发现自己与室友之间存在一些矛盾,这让她感到非常孤独和无助。
小张尝试过与室友沟通,但效果并不理想,这让她感到更加沮丧。
分析: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小张的情况可能是由于沟通方式不当或者个性差异导致的。
在面对人际关系问题时,有效的沟通和相互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小张可以尝试采用更为积极的沟通方式,比如主动倾听室友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感受,寻求共同点。
此外,她也可以寻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学习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案例三:未来规划迷茫小王是一名大四的学生,他即将毕业,但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感到非常迷茫。
小王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这种不确定性让他感到焦虑和迷茫。
分析:未来规划迷茫是大学生在毕业前常见的心理问题。
小王的情况反映出他可能缺乏自我认识和职业规划的能力。
大学生心理疾病案例
大学生心理疾病案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案例,以期引起更多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
案例一,焦虑症。
小明是一名大二学生,自从大学入学以来,他就一直感到压力很大。
课业繁重、社交压力、未来就业等问题让他感到焦虑不安。
在一次期末考试前,小明因为焦虑情绪太过严重,导致失眠、食欲不振、头晕等症状,甚至出现了胸闷、心悸的情况。
经过心理医生的诊断,小明被确诊为焦虑症。
案例二,抑郁症。
小红是一名大三学生,她在大学期间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难,但她很少向他人倾诉,总是将自己的情绪压抑在心里。
慢慢地,她变得越来越消极,对生活失去了兴趣,甚至出现了自责、自卑、自杀倾向等症状。
最终,小红被确诊为抑郁症。
案例三,社交恐惧症。
小王是一名大一新生,他平时很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对社交场合感到害怕和不安。
在大学期间,他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导致了严重的社交恐惧症状,甚至影响了他的学业和生活。
以上这些案例只是大学生心理疾病中的冰山一角。
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与社会、家庭、个人等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帮助,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心理韧性,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总之,大学生心理疾病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希望通过对这些案例的了解,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关爱、理解、支持的社会环境。
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大学生心理案例故事
大学生心理案例故事在大学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可能来自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困扰等各个方面。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大学生心理案例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学业压力的。
小明是一名大二学生,他在大学期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业压力。
他觉得自己无法应对课业的繁重和复杂,经常感到焦虑和沮丧。
在和心理辅导老师的交流中,小明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无法有效地管理时间和精力。
通过和老师的沟通和指导,小明逐渐调整了学习方法,学会了有效的时间管理和压力释放技巧,最终成功地度过了学业压力的难关。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人际关系的。
小红是一名大一新生,她在大学里遇到了与室友之间的矛盾。
由于彼此的生活习惯和性格不同,小红和室友经常发生摩擦和矛盾。
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小红学会了有效的沟通和解决矛盾的方法,她学会了换位思考,尊重他人,也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
最终,小红和室友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她也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情感困扰的。
小李是一名大三学生,他在大学期间遇到了感情问题。
由于恋爱关系的纠葛和分分合合,小李陷入了情感困扰之中。
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小李学会了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爱情和感情,也学会了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困扰。
最终,小李走出了情感困扰,重新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和目标。
通过以上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寻求帮助,学会成长,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希望大家都能够珍惜大学时光,正确看待和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健康快乐地度过大学生活。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案例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案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
在这个转变期,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探讨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案例一,适应问题。
小明是一名大一新生,他来自一个小城市,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但进入大学后却感到无所适从。
他面临着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社交圈子,以及来自家庭和自身的压力,导致他情绪低落,失眠严重。
解决办法,针对适应问题,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
同时,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缓解压力。
案例二,焦虑问题。
小红是一名大二学生,她在学业压力下感到焦虑,经常出现心慌、失眠等症状。
她担心自己的成绩、未来的就业,以及与同学的竞争,导致她情绪不稳定。
解决办法,学校可以组织心理健康讲座,让学生了解焦虑症的症状和应对方法。
同时,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
案例三,人际关系问题。
小李是一名大三学生,他在与室友相处中遇到了矛盾,导致他产生了消极情绪,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他觉得自己无法融入集体,孤独感越来越重。
解决办法,学校可以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增进相互理解和沟通。
同时,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互助小组,让学生在困难时有人可以倾诉,获得支持。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成长的阶段。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4篇
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4篇心理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对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式以及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准备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篇1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
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
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
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
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
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
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
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
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篇2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
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优秀6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优秀6篇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报告篇一一、一般资料(一)、人口学资料柳某,男,15岁,汉族,系我校初三学生,个头不高,身体胖瘦适中。
父亲为乡下学区副校长,母亲为县医院护士。
(二)、个人成长史求助者系家中长子,母亲体健,足月顺产、孕育期间未服任何药物、也未有任何不良反应,婴儿时期,一切正常,一岁左右、父母离异,父亲忙于教育工作而疏于照料,求助者由爷爷奶奶抚养照顾,爷爷和奶奶对其娇惯溺爱,从小意志脆弱、性格内向,自尊心极强,3岁时,父亲把求助者接到所在单位念书,那时,父亲升任副校长,业务繁忙,并且染有赌博不良嗜好,对其要求甚为严格,但很少与其沟通交流,小学阶段学习优异,深得师生夸奖,但胆小怕事,与学生交往很少,10岁那年,父亲续弦,继母除生育一妹之外,又带来一妹,继母对其百般呵护,但求助者仍旧感觉不到温暖,两年前,求助者离开乡下父母考取县城这所初中寄宿制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求助者喜欢上了这所环境怡人、书香浓郁的美丽校园,学习劲头有增无减,成绩处于班上中上游,性格比以前稍微开朗些,结交了一些要好。
但做事仍显自信心不足。
(三)、精神状态求助者穿着干净整洁,说话思维清晰、完整,说话过程中流露出紧张焦虑情绪。
(四)、身体状态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精神遗传史,家人身体健康,最近失眠多梦,委屈烦躁、焦虑,情绪低落。
(五)、社会功能惧怕数学老师批评、害怕与数学老师交流,数学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数学成绩有所下降。
(六)、心理测验结果SCL-90:总分为170,其中焦虑为3分、抑郁为2分、个人关系为2分。
其他因子均低于2分。
二、主诉及个人陈述主诉:最近一个月以来,求助者心神不宁、委屈郁闷、紧张焦虑睡眠不佳,数学课上,注意力无法集中、心情难以平静,学习效率下降。
个人陈述:一个月前,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正当求助者伏案疾书认真答卷时,“嗖”一声一个圆纸球不偏不倚落在求助者桌上,原来前桌想试图与求助者侧面的好友核对试卷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1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15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精选篇1)授课课题:个性心理授课时间:第5至7节授课班级:本科生授课类型: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教学目标、要求:目标是教会学生个性心理所包含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这两大模块内容,培养学生了解认识自己的个性心理,以促进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求学生能识记个性心理的定义、特点和包含内容等方面,理解认清正确的价值观,更好的在学习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清正确的价值观,了解自己性格特征,明白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但性格有优劣之别,在认识自己个性心理之后怎样运用知识是自己有所转变,弥补不足,发扬优点,是*的教学难点,为了能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个性心理,本课程教学设置了活动实践,让每位同学在实践中真实体验个性活动的差别,更好的深化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活动体验、讲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挂图、幻灯片、分小组实践教时安排:三个课时参考资料:《个性心理学》、《心理学导论》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一、导入:首先介绍本次课程的框架结构,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对本次课程有一个大体的理解。
导入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专题内容介绍和专题结构介绍。
第一部分:专题内容介绍。
1、定义:个性(personality)或称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个性特征①稳定性:指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经常稳定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
个性的稳定性并不排斥个性的可变性。
②独特性:指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是极端个别化的。
但个性中还存在着共性。
③整体性:个性是由许多心理特征组成的,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
④社会性:指个性的社会属性,包括相应的世界观、价值观、兴趣和性格等,如果只有人的生物属性而脱离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不可能形成人的个性。
3、个性心理结构①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学业、人际关系、情感等方面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因此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从中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案例一,王小明,大一新生,来自农村。
他在大学刚开始适应不良,感到孤独和无助,经常情绪低落,不愿意与同学交流。
他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有很大的差距,对未来充满焦虑和恐惧。
案例分析,王小明的案例反映出一部分农村学生在进入大城市的大学后,由于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出现了心理问题。
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以适应新的环境。
解决方法,学校可以加强对农村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同时,学校可以建立农村学生互助小组,让他们之间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困难。
案例二,李华,大二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最近却出现了学习疲劳和厌学情绪,经常感到精神压力很大,甚至出现了失眠的情况。
案例分析,李华的案例反映出一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可能承受着更大的学业压力,需要更多的心理支持。
解决方法,学校可以加强对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怀,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业压力,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学校可以开展学业压力释放活动,帮助他们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案例三,张三,大三学生,长期以来一直感到自己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经常因为自卑而不愿意参与班级活动和社交活动。
案例分析,张三的案例反映出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自卑心理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原因造成的,需要及时引起重视。
解决方法,学校可以开展自信心培养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同时,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问题,重建自信心。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法,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本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发展相关案例
案例一偏执型人格缺陷案例贾某某,男,大三学生,23岁。
自负清高,冷漠孤僻多疑,不苟言笑,不善交际,执着刻板,与人关系很差。
开始,他本身不愿意求助心理医生,也拒绝承认自己心理方面存在问题,后在同学和老师的耐心说服下来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他自认为自己成绩很好,别人嫉妒自己。
经常为一些小事顶撞班主任,对班集体活动有逆反心理,感觉到班主任的想法经常是错的,但反而被班主任说自己错,觉得不服气就顶撞。
他还说到,他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和同学,甚至自己的父母,都抱着怀疑态度,常常对别人存在戒心,老是猜疑他们对我不怀好意,看不惯就顶牛,发脾气;班上一有同学想入党,他就会情不自禁地阻挠,等等。
案例二自恋型人格缺陷案例王某某,男,研究生一年级。
王某从小学到大学,一切都很顺利。
大学毕业后,又被推荐上了研究生,还期望自己将来拿到博士学位。
前不久,王某写了篇论文,自认为那是篇很有价值的论文,将在文学界产生极大的轰动,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导师和教授们却对该文章很不以为然,阻碍脱稿,他认为这些老教授们是在固步自封,妒贤嫉能,怕他的文章出来后,自己脸上无光。
他表示自己会尽力而为,用行动证明自己能超越他们。
据反映,他那篇被他吹成惊世之作的论文,后来勉强完成了,但他的导师和其他几个教授都认为,那是一篇平庸之作既无新的见解,论述也不够全面。
据同学反映,王某极无涵养,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与人相处时,总是以教训的口气说话,令人难以接受。
而且稍有不如别人的时候,便会妒性大发,或把别人贬得一文不值。
据女友反映,在她以前,他曾结交过几个女孩子,但不知什么缘故,谈的时间不长,一个个都离他而去了。
他们认识的时间也不长,刚开始他似乎对女友很迷恋,但不到两个月,便逐渐冷淡女友。
由此可知,王某的人格特质表现出自夸自负,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幻想自己了不起、有才学(刚念硕士研究生大一就幻想自己将来能拿下博士学位);期待别人的欣赏,总希望有人特别对待自己,不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以极端的眼光看人,很难理解别人的苦处和难处。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张同学是一名大一新生,由于高考失利,他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和焦虑。
他常常失眠、食欲不振,甚至出现了抑郁情绪。
对于这样的案例,我们首先要关注张同学的心理需求。
大学新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结交新的朋友,同时也要面对自己的成长与未来规划。
因此,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阶段。
案例二,李同学是一名大二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他经常感到疲惫和沮丧,甚至出现了焦虑症状。
针对这样的案例,我们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人际交往方式,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咨询服务,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案例三,王同学是一名大三学生,他在面对毕业和就业压力时,出现了情绪低落、自卑等心理问题。
针对这样的案例,我们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心理调适问题。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
总结起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合作,共同关注和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心理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希望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共同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多重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以几个实际案例为例,探讨大学生心理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案例一,学业压力。
小明是一名大二学生,他在高中时成绩优异,但进入大学后,面对更大的学习压力,他感到焦虑和压力很大。
他经常失眠,食欲下降,甚至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小明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缓解学业压力,首先,他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倾诉自己的困扰,获得专业的建议和支持;其次,他可以适当调整学习计划,避免过度压力;最后,他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方式,比如健身、听音乐、与朋友交流等,来缓解压力。
案例二,人际关系问题。
小红是一名大一新生,她在大学里很难融入集体,感到孤独和无助。
她觉得自己和同学之间存在隔阂,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让她感到很沮丧。
对于人际关系问题,小红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改善,首先,她可以主动参加一些校园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结识更多的朋友;其次,她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共同语言;最后,她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态度,更加开放和乐观地面对周围的人和事。
案例三,就业压力问题。
小李即将毕业,他面临着就业压力。
他担心自己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担心自己的未来。
这种担忧和焦虑让他无法好好地享受大学生活。
针对就业压力问题,小李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缓解,首先,他可以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其次,他可以多参加一些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扩大人脉;最后,他可以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总结。
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加以缓解和解决。
首先,要及时寻求帮助,不要独自承受压力;其次,要建立正确的心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最后,要学会放松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缓解压力的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事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例一:某大学大三学生王某,做在教室里看书时,总耽忧会有人坐在身后并扰乱自己,有激烈的不安全感,以致于只好做在角落兴许靠墙而坐,不然没法放心看书;对同卧室一位同学放收音机的行为特殊讨厌,有时几乎难以忍耐,特殊是正午休午觉时总耽忧会有收音机的声音扰乱自己,进而睡不着觉,往往歇息不好。
但又不好心思跟其发生当面矛盾,因为感觉为这样的小事发性情,可能是自己的不对。
很长期不可以挣脱这种心理窘境,很烦恼,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寻常生活和学习。
即将毕业,心中一片茫然,耽忧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时后也懒得去想这个问题,怕增加烦忧。
学习普通,在班上成绩中游,当看到其余同学都在准备考研究生,自己也想考,但是又不可以集中精力学习。
自卑,缺少自信,生活态度比较悲观,认为所有的全部都糟透了。
家在乡村,经济状况普通,认为自己有责任挑发迹庭的重任,但又感觉力所不及。
专家剖析在该事例中,该生实质上其心理窘境主假如由各种压力源造成的。
第一,该生即将面对大学毕业,择业艰难组成其压力源的核心。
择业压力所以致的心理紧张和心理窘境,其实质是由来访者自己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大。
学习成绩普通,对自己缺少信心,但家在乡村,又感觉自己责任重要,一定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并且是日新月异。
其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
行为发生学认为,当人遇到刺激时就会做出某种特定的反响。
来访者面对压力,采用的是悲观对付策略——回避。
固然不去想它,但是问题和压力却仍旧存在,只管无非一种茫然状态;再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的心理变得异样敏感和柔弱,这一点在他的寻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直接表现出来。
哪怕有一点动静,在教室看书兴许在宿舍睡午觉就会遇到扰乱;严重时,即便没有任何扰乱,来访者也会思疑、耽忧和惧怕遇到扰乱;第四,择业压力和敏感的心态极易使来访者面对人际性矛盾问题,这是来访者采用回避和压迫等悲观对付策略的必然结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在这个成长的阶段,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面对人际关系的挑战,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案例一,学业压力。
小明是一名大一新生,来到大学后,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感到非常焦虑。
他觉得自己无法适应高中和大学之间的巨大差距,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作业和复习。
他常常失眠,食欲不振,情绪低落。
他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样的学习压力,感到非常沮丧。
案例二,人际关系问题。
小红是一名大二学生,她在大学里遇到了人际关系的问题。
她觉得自己无法融入新的班集体,与同学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
她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觉得自己被排斥在班集体之外。
这种孤立感让她产生了自卑感和焦虑情绪,影响了她的学习和生活。
案例三,自我认知问题。
小李是一名大三学生,他在大学期间面临了自我认知问题。
他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感到迷茫和焦虑,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他觉得自己缺乏自信和勇气,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这种自我认知问题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以上三个案例反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首先,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和帮助。
其次,大学生本人应该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学会应对压力,建立积极的心态,寻求帮助和支持。
最后,家庭和社会也应该给予大学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关心和支持。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让大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茁壮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共同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1. 案例一:学业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背景该案例涉及大学生小明,一位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他在每个学期都要应对大量的课程和项目,并且为了保持良好的成绩而努力奋斗。
这种持续的压力导致了小明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问题小明开始出现焦虑症状,经常感到紧张、不安和失眠。
他的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注于研究,并且情绪波动较大。
这种状态对他的学业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大学为了帮助小明,提供了以下心理健康教育措施:1. 心理咨询: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小明可以找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寻求帮助和支持。
2. 管理学业压力:大学组织了学业规划和时间管理培训,帮助学生学会合理规划研究时间和任务。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课程和项目的研究指导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研究支持。
3. 心理健康宣传: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倡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并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
效果经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小明逐渐缓解了焦虑症状。
他学会了管理学业压力,更好地安排时间和任务。
小明的研究成绩稳步提高,同时他的心理健康也逐渐恢复。
2. 案例二:社交障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背景该案例涉及大学生小芳,一位内向的学生,面临着社交障碍的问题。
她对于人际交往感到紧张,不善于与人沟通,并且缺乏自信。
问题由于社交障碍,小芳在大学生活中感到孤立和焦虑。
她担心被他人拒绝和嘲笑,很少主动参加社交活动,这限制了她的交友和人脉拓展。
解决方案大学为了帮助小芳,提供了以下心理健康教育措施:1. 社交技巧培训:大学组织了社交技巧培训课程,帮助学生研究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社团活动推广:学校积极推广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通过参加和组织社团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扩展社交圈子,提高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3. 心理支持小组:学校成立了心理支持小组,为有社交障碍的学生提供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平台。
效果经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小芳逐渐克服了社交障碍,并与更多的同学建立了深入的友谊。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诸多的心理问题。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这些压力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
案例一,王同学是一名大一新生,他在高中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进入大学后,他发现自己的成绩开始下滑,课业压力和适应新环境的压力让他感到焦虑和失落。
他开始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现象,对未来也充满了恐惧和迷茫。
案例二,李同学是一名大三学生,他在大学期间一直很努力,但最近他感到自己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差,对未来也感到迷茫。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了自卑情绪,甚至出现了轻微的抑郁症状。
案例三,张同学是一名大四学生,他即将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压力。
他开始担心自己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担心自己的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些担忧让他产生了焦虑和紧张情绪。
针对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失落、自卑、恐惧、迷茫等情绪。
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主要来自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就业等方面的压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呢?首先,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心理问题。
其次,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
再次,学生自身也应该学会自我调节,遇到困难时及时寻求帮助,不要把问题压在心里。
最后,家长和朋友也应该给予大学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困难期。
总之,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共同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大学生心理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
本案例以某高校一名大二学生为例,分析了其心理问题的成因、表现及解决措施,旨在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小王,男,20岁,某高校大二学生。
近期,小王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反映自己近期出现焦虑、失眠、情绪低落等症状。
在与心理咨询师沟通的过程中,小王表示自己自从进入大学以来,就感到压力很大。
在学习上,他担心自己无法跟上课程进度,成绩不理想;在人际关系上,他觉得自己难以融入集体,与同学沟通不畅;在个人成长上,他渴望得到认可,但总是觉得自己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这些压力导致他出现了焦虑、失眠、情绪低落等症状。
三、案例分析1. 心理问题成因(1)学习压力:小王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一般,对学习有着较高的期望。
进入大学后,他发现学习难度加大,竞争激烈,导致他产生焦虑情绪。
(2)人际关系压力:小王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导致他难以融入集体,与同学沟通不畅。
(3)个人成长压力:小王渴望得到认可,但总是觉得自己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种自我否定导致他情绪低落。
2. 心理问题表现(1)焦虑:小王在学习、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等方面都感到焦虑,担心自己无法应对各种挑战。
(2)失眠:由于焦虑情绪,小王出现了失眠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3)情绪低落:小王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甚至产生自我否定心理。
四、解决措施1. 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师对小王进行了心理疏导,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问题,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2. 学习辅导:针对小王的学习压力,心理咨询师为他提供了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技巧,帮助他提高学习效率。
3. 人际交往指导:心理咨询师指导小王如何与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个人成长指导:心理咨询师帮助小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他勇敢面对挑战。
五、案例总结本案例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学习、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多个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近几年案例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近几年案例3篇心理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干部教育培训中运用广泛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在党性教育领域的运用尚处于探索阶段。
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近几年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钱同学,女,大学一年级学生,从小性格内向孤僻,没有伙伴。
考进大学后,虽然内心深处渴望与人交往,但是却缺乏勇气和信心。
她不敢与同学来往,当有同学找她说话时,她会突然地脸红心跳,心慌出汗。
如果有谁在旁边突然说话都会吓她一跳,好长时间都平静不下来。
她不敢去食堂打饭,不敢去浴室洗澡,上课也从不抬头听老师讲课,害怕到人多的场合。
她从不参加任何的集体活动,时常感到不如别人,害怕别人的视线,无法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这一同学主要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如何帮助他解决这一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钱同学是一个性格过于内向的女生。
性格是人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形成和发展。
她这种性格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她内心潜伏的自卑心理,对自我的认识不够全面,另一方面也是缺乏与他人接触的经验而使她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
大学生刚刚开始独立踏入社会,对家人的依赖减少,很多事必须自己学会应对。
然而,钱同学的这种性格过于胆怯唯诺,使她没有足够勇气面对各种问题,又羞于向他人求助,最终导致了她这种孤僻的性格。
针对她的现状,我认为她应该做出以下改变:1. 全面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长处与短处。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某一点不足而全盘否定自己。
对于钱同学,她应该多看到自己优秀的方面,肯定自我,树立自信。
只有自己认可了自己,才会有勇气和信心去赢得别人的支持与肯定。
2. 广泛交友,提高交往技能对于钱同学这类自卑的人,如果与周围人群交往过少,易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
如果她多交朋友,就可以广泛了解他人生活,体会他人情感,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释放自己压抑的心情,提升生活的技能与勇气。
3. 拓展兴趣爱好,乐观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钱同学能够挖掘出自己潜在的兴趣爱好,并且积极地投身其中,那么她的自我价值与认同感就会得以满足。
大学生心理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心理案例及分析在大学生活中,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职业规划等,这些压力有时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大学生心理案例及其分析,旨在帮助理解大学生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案例一:学业压力小明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他最近感到非常焦虑和沮丧。
他发现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经常失眠,成绩也有所下滑。
经过咨询,发现小明的焦虑主要来源于对期末考试的担忧,以及对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
分析: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可以通过时间管理、学习技巧的提高、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同时,学校和家庭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压力管理讲座等方式来帮助学生。
案例二:人际关系困扰小红是一名大一新生,她发现自己在大学中很难融入新的社交环境。
她经常感到孤独和被排斥,这让她非常苦恼。
通过与小红的交谈,了解到她对于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感到困惑。
分析: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像小红这样的学生,建议她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通过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来结识新朋友。
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如倾听、表达和同理心,也能帮助她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案例三:自我认同危机小刚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他最近对自己的专业选择和未来职业方向感到迷茫。
他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现在的专业,也不知道自己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分析:自我认同危机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对于小刚这样的学生,可以通过职业规划咨询、参加实习和兼职工作等方式来探索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倾向。
同时,与导师和职业规划顾问的交流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案例四:情感问题小丽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她最近与男朋友分手了,感到非常伤心和失落。
她发现自己无法从这段感情中走出来,这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分析:情感问题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之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4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4篇心理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社区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篇1:性的迷惑小樊与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
两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双方对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
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篇2:减压无术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
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
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分析: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
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
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
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案例篇3:校园暴力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
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
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分析: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案例
情绪篇
1.焦虑——考试焦虑
小萍是个很秀气的女孩子,可她对考试一直充满恐惧和焦虑。
她这样描述自己在考场上的心情和表现:一进考场就害怕、紧张,心怦怦跳得厉害。
虽然不断的对自己说:“这次一定不要手抖,一定不要紧张,一定要发挥正常”,可是,卷子发下来后,刚写了名字、学号.,手就像筛子一样抖了起来,根本无法控制,于是紧张的不得了,只能慢慢写,字难看极了~大约过了十分钟,手抖的程度才慢慢缓和下来。
当被问到第一次考试手抖得情景时,她描述到:04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人大学以来的第一次正规考试),考第一门的时候,那门真的复习很充分,拿到试卷,发现试题虽然有些难度,但动动脑筋做起来还算是得新应手,便很顺利地答着….但当答到最后一道分析题时,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哇,只有十五分钟了~这是发现旁边的几位同学都答完而来。
他们没有自己学的好,怎么答得更快,自己又为什么答得那么慢,望着留了整一页的答题外,不由得怀疑起来:还能答完吗,得快一点儿~一边想一边写……于是自己的手不听使唤了,开始抖了起来。
极力控制却反而抖得更厉害了。
这时写出的字就不成字了,后来干脆就写不出来字了。
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自己不得不走向讲台跟老师说明情况,想让老师延长几分钟。
可是老师不答应,自己只能继续答。
这时,手却不像刚才抖得那么厉害了。
最后勉强答完了试卷。
她感慨地说,手抖耽误了宝贵的答题时间,打断了原本流畅的思路,使自己没有发挥出原本的正常水平——那可是入学以来的第一场考试呀~而最糟糕的事,自从那次考试过后,每次考试手都抖。
但她的手是不是在整个考试过程中都抖呢,回答却不是,“每次都是后来写着写着,手就逐渐不抖了。
”可既然如此,她还担心什么呢,“我担心自己的手一开
始答卷时都会抖呀~” 问题出来了:每次考试前都会害怕,还不断暗示自己“手千万不要抖”之类的话,可是手还是不可避免的抖了。
第一次手抖是在看表后,发现时间不够用,很着急:而恰恰是在那时,她已经全心贯注地答了1小时15分的试卷,手已经相当疲劳了。
忽然的过度紧张、焦虑就会加重神经的紧张程度,所以手会抖。
至于后来,有了第一次手抖的经历后,害怕、苦恼、忧心忡忡接踵而至,并担心手抖会无限的延续下去。
这种心理体验使注意力更加集中于手抖这一行为及其感受,使手抖得焦虑的心理得到强化。
而这种不良感受更加敏感和固定的结果,则会使注意力反过来更加集中,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从而焦虑和手抖的症状都会更加明显。
除此以外,一句“我是好学生,我要拿奖学金”也成了焦虑和手抖产生的重要原因。
由此,我们总结小萍的问题所在:
1. 不合理信念:必须考得很好——手抖
2. 紧张——对紧张的紧张
3. 一定要比别人学的用功——恐惧
如果吧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仅仅当作爱好就不会陷入困境,因为作为爱好的事情,弹性很大,能做一些妥协。
在合理信念的指导下,得到的事挫折、勤奋的健康感受。
但是小萍却又一种前列倾向,把有些重要的价值观教条化,得出一下结论:“我必须考的很好,我一定要比别人学得用功”。
在这些堂而皇之的完美主义命令指导下,她把那些合理的、通常也能够实现的目标和准则转变成为绝对主义者地“必须”,从而几乎不可避免地使自己焦虑。
而且,当她这样时,便因此不合理地使自己不安。
她强烈而愚蠢地告诉自己“我一定不要紧张”,而不是说“如何使自己不紧张”——因自己紧张而紧张,不清楚地意识到正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导致了这些症状。
所以,消除不合理信念对减轻焦虑意义重大: 不合理信念
一:“我必须考得很好”.
对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世界上没有永远的赢家。
用一个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我会争取考的很好”。
学习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不适合在积极的才最明智,不要让别人的方法乱了自己的阵脚,别眼红别人的复习时间长。
不合理信念二:“我必须比别人学得用功”。
对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不能以别人为参照点,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用一个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我只要按着自己额方式尽力就可以了”。
别把学习看作生活的全部、过于看重学习成绩的高低。
尝试多做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课本知识以外的事物,扩大视野和思维关注点,并在课余时间试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下棋听音乐。
Tips:
1. 正确认识考试成绩,树立自信、轻装上阵:
2. 降低期望值,对自己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一点调整紧张心理的方法,
使心情平静:
3. 考前认真学习,不打无准备之杖:但也要注意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科学地运用大脑,
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2.恐惧
小岳家养了条非常可爱的蝴蝶犬,活泼伶俐,见人就摇头摆尾,深受家人到喜欢。
一天,小岳在与它嬉戏时冷不防被它咬了一口,他大惊失色,怕传染狂犬病,忙上到医院请求治疗。
经检查,被咬处仅有犬齿印并无皮肤损破,为防万一大夫对犬齿印做了消毒并注射了狂犬病疫苗。
大夫告诉小岳,如果是疯狗咬伤又治疗不及
时的话,7天左右可发作狂犬病。
虽然已做了处理,小岳仍旧十分害怕,此后几天一直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渐渐地,看见小狗便有种非常害怕的感觉,甚至平时看上去温柔的小猫,因为从别人那里知道,小猫咬人也会导致狂犬病。
在咨询室,小岳吐露了他的烦恼。
咨询师引导他理清前因后果指出:因为存在了被狗咬就患狂犬病的不正确观念,所以把大夫的告诫自我暗示为可能染上了狂犬病。
但实际上,咬小岳的那条狗是家养而不是野狗,最关键的是狗没有咬破小岳的皮肤,而且他又注射了疫苗,所以染上狂犬病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其实,类似小岳的区段恐惧的躲避行为就像烟瘾一样,需要有较大的毅力才能解除也很需要家人的理解和帮助。
超越无端恐惧,只有在克服逃避心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逃避的结果是使自己永远不愿面对。
无端恐惧的人虽然在表面上愿意与恐惧一刀两断,但当恐惧症状已出现只会以逃避来缓解焦虑和不安,最终以妥协和失败而告终。
实际上他们并不舍得丢弃已经成为自身一部分的习惯,所以超越恐惧必须相信自己担心害怕的东西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任何危险。
只要敢于在恐惧面前说“不”,就能避免退缩和消极。
我们拿小岳的行为作为做例子,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系统脱敏疗法即利用交互抑制原理,采用肌肉放松去抑制有恐惧引起的心率,呼吸,皮肤电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梵音。
放松状态多次与引起恐惧的刺激对象相结合,便可消除原来因该刺激去引发的恐惧。
由于人的肌肉放松状态每次只能抑制一个较低程度的恐惧反应,治疗时便必须从能引起较低程度恐惧的恐惧开始。
一旦这刺激不再引起恐惧,就要转向另一个比以前稍强一些的刺激。
在进行系列脱敏治疗时,自己先列出十个感到十分恐惧的对象,每一个对象再找出从最低恐惧到最感到恐惧的十个情境来。
如对小岳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听人提到一种宠物狗的名字;
2,在电影上看到这种宠物狗;
3,听人说这个地方有很多这种宠物狗;
4,在附近看见这种宠物狗;
5,看见一种宠物狗走进房间;
6,看见宠物狗向自己走来;
7,这只狗很温柔从不咬人,自己也摸了几下;
8,让宠物狗在自己身边走来走去;
9,我抱着宠物狗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10,宠物狗为了表示友好轻轻咬我的手指。
后从最低恐惧的情境开始想象,每想象一个情境便开始放松联系,是肌肉放松与恐惧情境联系起来。
每次训练时间为20分钟左右,每周进行3次。
有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叫漫灌疗法,指强迫自己去直接面对恐惧对象,想象最难以忍受,最不可思议的恐惧,直到自己置身于最可怕的恐惧情境中却发现自己仍然安然无恙,从而使恐惧降低或消除的方法,运用漫灌疗法进行自我治疗,首先要确定自己最感到恐惧的事什么东西或是什么情境。
发现自己最恐惧的是空旷的广场,可以考虑邀请好朋友一起来的广场,几人一起向广场中心走去。
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恐惧,即可停步,然后进行放松训练,同时再暗示自己:“我不怕,我很勇敢~”也可以寻求朋友的鼓励,待心情平静下来之后继续向广场中心走去,直到穿过广场为止。
以后再让朋友保持较远的距离,尽量使自己不依赖朋友而自己独自穿越广场。
如果感到恐惧,也要停下来做放松练习。
这样,随着自己的努力和时间的推移,恐惧将逐渐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