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就是把选择权还给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就是把选择权还给他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个母女对话的视频,对话内容是这样的:5岁时,妈妈问女儿:去动物园先看猴子还是先看老虎?女儿:猴子。妈妈:还是先看老虎吧,猴山太远了。
8岁时,妈妈问女儿:喝苹果汁还是橙汁?女儿:橙汁。妈妈:还是苹果汁吧,橙汁太酸了。
14岁时,妈妈带女儿买衣服,问女儿喜欢哪件。女儿说:绿色的好看。妈妈说:好丑啊,还是选妈妈手里这件吧。18岁时,妈妈带女儿出去吃饭,问她想吃什么。女儿答:什么都行。问女儿要去哪里逛逛,女儿说:随便。
妈妈却很生气地说:你怎么那么没有主见?其实并不是孩子没有主见,而是家长一直在替她做决定,家长的干预剥夺了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
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被否定,最后她就忘记了自己原本想要的,习惯了顺从父母。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尊重孩子,爱孩子,就请先把选择权还给他。
凡事替孩子做决定
会让孩子丢失自我教育家蒙台梭利有一个“独立成长论”,她认为独立是所有生物自然发展的内聚力量。做父母的应该明白,事事帮孩子拿主意,虽然为孩子提供了比较优越、舒服的环境,却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性。
要知道,依赖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改掉。曾经听过一个这样的故事:班里老师让每个人报名一项自己喜欢的乐器,参加课外特长班,老师告诉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第二天学生们都兴高采烈地报名了自己喜欢的乐器,只有一个小男孩有些闷闷不乐。
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就让妈妈帮自己选了小提琴,老师问:“那你喜欢小提琴吗”,男孩说:“我真的不知道,我是听我妈妈的话才选的”。后来,老师发现这个孩子确实不喜欢学小提琴,而且也并不适合。
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案例,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好孩子根据父母的喜好做出的决定,结果却并不理想。
如果这是让孩子选择大学专业、选择自己的工作领域呢?是否考虑过,如果孩子没有一点自主决定权,她的生活会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又或者说这样的生活是否是她想要的呢?
大部分父母都会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一昧地替孩子做决定,既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也容易让孩子过分依赖父母。武志红一语道破关键:你对孩子的爱,可能是最大的伤害。
你替孩子走的路,未来必然会成为孩子未来路上的阻碍。
让孩子多做决定便是选择做他自己李中莹对做父母的说:让孩子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你自己。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要尊重孩子做决定的权利。让孩子多做决定,便是选择做他自己。
电影《三傻大闹好莱坞》中,“三个白痴”之一的法尔汉非常热爱摄影,渴望成为一个野生动物摄影师。但父亲强硬地要求他做一名机械工程师。
他只好“听爸爸的话”,苦苦地活在爸妈的期盼里,一点也不快乐、毫无成就感,工程学的专业学得很费劲,还考了倒数第二。
最后,法尔汉鼓起勇气,跪在父亲面前哽咽着说:“爸,我做一名摄影家又会怎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就让我听从我的心吧!”
父亲终被撼动,开口支持他说:“儿子,一台专业的照相机要多少钱,这台笔记本够换一架吗?如果你缺钱只管开口,去过你想要的生活吧,我的孩子!”
第一次得到父亲的认同,法尔汉热泪盈眶,激动地抱住了父亲,这一幕让无数观众泪崩。其实,最好的爱和教育,不是操纵孩子像个木偶一样,按照你的“过来人”框架行走,而是让孩子“做自己”,让他遵循他的本心,奔赴自己的梦想,那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父母有大格局,孩子才能走得长远。无论对错,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便是给孩子未来更多的可能。
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选择让孩子为自己做主教育学博士陈美龄,在谈及对儿子的养育时,曾说:千万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真的对孩子好,应该将孩子视作独立的个体,允许他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地做出选择。
正如冰心所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尊重孩子的天性和选择。
第一,生活中的小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在一些和孩子有关的简单事务中,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今天穿什么鞋子、喜欢看什么故事书、想吃什么水果等等,都要鼓励孩子说出理由,尝试让他自己下决定。
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或危险的事情,父母都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而且要多创造
机会,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第二,做选择的前提,是确保孩子的选择权。
有时候,不是孩子不会选择,不能选择,而是没得选。因此,让孩子做选择的前提是,家长要确保孩子具有选择权,即使孩子年龄很小,也不可剥夺他们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