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学家的小故事
富含哲理的名人故事
![富含哲理的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7af5fa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1.png)
富含哲理的名人故事富含哲理的名人故事为了帮孩子树立理想,家长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下面整理了一些富含哲理的名人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富含哲理的名人故事1王羲之大约5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
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
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
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富含哲理的名人故事2林尚沃是19世纪朝鲜最著名的商人。
他眼光独到,极富传奇色彩。
一天,有三个人不约而同来向他借钱,都说是要去做生意。
林尚沃答应了,不过先只给他们各一两银子,要看5天后能赚多少钱再作决定。
第一个人用银子买草绳做草鞋,挣了5分银子;第二个人买来材料做风筝,正赶上春节,好卖,挣了1两银子;而第三个人则说,1两银子能干什么呢?他拿了钱就去喝酒,喝到只剩1分,就买了张纸托人给林尚沃捎了一封信:我要去寺庙里读书,请提供些开销。
哲学家的故事
![哲学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ba2754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2.png)
哲学家的故事哲学家的故事(通用15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故事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你知道什么样的故事才有哲学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哲学家的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哲学家的故事篇1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哲学家的故事篇2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也叫孟子。
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
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
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
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
苏格拉底的哲理小故事及感悟(通用8篇)
![苏格拉底的哲理小故事及感悟(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0ec0b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1.png)
苏格拉底的哲理小故事及感悟(通用8篇)苏格拉底的哲理小故事及感悟篇一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漫步,一边走,一边聊天。
忽然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冲了出来,对苏格拉底打了一棍子,就逃去了。
他的朋友立刻回头要去找那个家伙算账。
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了他,不准他去报复。
朋友说:“你怕那个人吗?”不,我绝不是怕他。
”人家打了你,你都不还手吗?”苏格拉底笑笑说:“老朋友,你别生气。
难道一头驴子踢你一脚,你也要还它一脚吗?”心底无私天地宽,有博大的胸怀,方能吞吐日月,收放自如!太计较得失、荣辱,人生之路也便越走越窄了!一天,一位熟知苏格拉底生活节俭的人突然在集市上发现他全神贯注打量几件俗气的陶器,颇觉惊讶,便上前问道:“苏格拉底先生,您今儿哪来的雅兴?”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向来有兴趣的是,看看市场上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
”不要买自己想买的东西,而要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即使只花一分钱,也是昂贵的。
有一回,苏格拉底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
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
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
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
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关于哲学家的故事
![关于哲学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009e4c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16.png)
关于哲学家的故事在著名的科技融合体模型中,哲学处于该模型的顶端,汇聚并指导了具体科学,与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哲学家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关于哲学家的故事篇1有一天,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正好楚威王派来两位大臣,要请庄子到他的朝中,做楚国的宰相。
庄子一点也不动心,仍旧握着钓竿,反问那两位大臣:我听说贵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一直将它供奉在庙堂上;你想那只神龟,是愿意死了被供奉起来,还是宁愿活在地上到处爬?两位大臣都说:宁愿活着在地上爬。
庄子说:是啦!你们请回吧!我也宁愿在地上自由自在的走。
启示:庄子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学者,他一生不求名利,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所以当楚国的国君要请他去当宰相,他立刻拒绝了。
自由,是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争取的;法国人为了自由而革命,美国人也为争自由而革命。
现在我们生活在宝岛台湾,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相反的,要是我们被关在铁幕里,一点自由也没有,非常可怜。
在铁笼子里的动物也还是千方百计设法逃出铁笼子,争取自由,这就证明了自由的可贵。
关于哲学家的故事篇2郑板桥(1693-1765)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
他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儿子小宝留在兴化乡下的郑墨弟弟家。
小宝6岁时上学了。
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
”他的"道"是什么呢?他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郑板桥自己是个读书人,他并不是看不起读书人,他看不起的是: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郑板桥自己最重视的还是儿子的品德。
他对弟弟说:“我不在家,儿便是由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
”他主张,他的孩子和仆人的儿女应平等对待。
他说:“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别人。
凡鱼餐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跳跃。
关于哲学的故事
![关于哲学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82a27b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6.png)
关于哲学的故事
故事一,苏格拉底的智慧。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以探索人生真理而闻名。
有一天,有人对他说,“你知道你是多么聪明吗?”苏格拉底回答说,“我知道自己的无知。
”这句话成为了后世思考的经典之一。
苏格拉底的智慧在于他知道自己的无知,而这种无知促使他不断地去探索和学习,最终成为了古希腊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故事二,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思想。
有一次,有人问孔子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圣人,孔子回答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人际关系和政治治理的理念,他认为一个圣人应该能够与人和睦相处,但并不是盲从他人,而是在不同意见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立场。
故事三,柏拉图的洞穴寓言。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理想国和真理的理论。
他的洞穴
寓言讲述了一群人被囚禁在一个洞穴里,他们只能看到洞穴内的影子,而不知道外面的真实世界。
直到有人逃离了洞穴,看到了外面的真实世界,才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所看到的只是影子。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人们往往被自己的局限性所限制,只有不断地去探索和思考,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这些故事都是关于哲学思想的探索和启发,它们不仅在当时引领着人们的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哲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科,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和变化,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思考方式却是永恒的。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不断地探索和思考,找到自己对人生、世界和宇宙的理解,成为更有智慧的人。
经典古代哲理故事
![经典古代哲理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4f5a19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2.png)
经典古代哲理故事在古代,哲理故事是人们传承智慧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之一。
这些经典故事饱含着深刻的思考、教益和启发,不仅给人们以欣赏和娱乐,更让人们从中汲取智慧。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经典的古代哲理故事。
1. 《管窥井蛙》古代中国哲学家庄子的《管窥井蛙》是一则寓言故事,它讲述了一只井蛙对于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对于井口外的广阔天地抱有怀疑和偏见。
然而,当井蛙被人类捉到并带到田野时,它才看到了质疑之前所不能见到的草原、湖泊和其他井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视野狭窄会导致偏见和无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天地,但我们应该打破局限,开阔思维,才能真正认识世界,拥抱多样性。
2. 《一叶障目忽如一夜春风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的一首诗,诗句“一叶障目,忽如一夜春风来”意味着一片树叶挡住了视野,但转瞬之间风吹走了树叶,重新恢复了视野。
这个故事提示我们,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和谦逊的人生态度,不要因为困境或挫折而看不到一切美好。
面对逆境,坚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充满希望与善意,就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出口。
3. 《小插曲破锣沉船》清代作家纪昀的《康熙大帝真容》中有一则小故事,故事中描述了一个母亲听到孩子在船上演奏破锣的声音后慌张地跑去救孩子,结果导致船翻,母子俩因此丧生。
而事实上,孩子只是一个人闹着玩而已,并没有真的发生危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判断和行动不能轻率。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盲从或误解而做出错误的决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只有理性思考、谨慎行动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
4. 《楚王好问》《楚王好问》是《庄子·外篇·秋水》中的一则故事,里面描绘了楚王经常提出一些难题和问题来考验身边的朝臣和文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探索知识、追求真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楚王不断提出问题,鞭策朝臣和文士不断研究和思考,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
我们应该学习楚王的好问精神,鼓励自己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
【名人故事】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
![【名人故事】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3d8950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1.png)
【名人故事】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一、点灯找人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约公元前404—前323年)常常在大白天也点着灯走路。
每当人们诧异地问他时,他便回答说:“我正在找人。
”这是在讽刺当时社会上没有一个真正配得上“人”这一称呼的有德行的人。
亚历山大大帝走进科林特市时,造访了这位哲学家,并且对他说道:“你存有什么期望尽管谈,我可以满足用户你的一切建议。
”第欧根尼爬进自己住所的酒桶,一边晒太阳,一边说道:“只期望你使至一边,因为你盖住了照射到我身上的阳光。
”二、智救故乡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公元前588—前525年)长大随其亚历山大远征波斯,军队攻占莱普沙克斯时,他急于想挽救他的故乡,并使它免受兵燹。
一天,他为此进谒国王。
可亚历山大早就知道了他的来意,未等他开口便说:“我对天发誓,决不同意你的请求。
”“陛下,我命令您命令烧掉莱普沙克斯!”哲学家大声提问说道。
莱普沙克斯终因他的智慧幸免于难。
三、机会均等古希腊时期催生了许许多多的智者和名人,其中非常大的一部分就是雄辩家和演说家。
狄摩西斯(公元前384—前322)就是一颗灿烂星辰,和他匹敌的另一个雅典人是福西昂将军。
他俩不仅才气相当,辩力相若,而且所持论点总是相左。
因此,他们的遭遇总能给人带来智慧的享受。
一次,两人赢取不可开交,狄摩西斯抨击福西蒙说道:“无论何时,只要当雅典人怒火中烧时就可以杀死你。
”福西昂则说:“可一旦他们头脑冷静时,就会对你绝不客气。
”四、更大的荣耀戴奥珍尼斯是古希腊有名的讽刺哲学家。
有一天,他来到柏拉图家中。
他从不穿鞋,两脚很脏,就这样在柏拉图的地毯上来回走动,并说:“我在践踏柏拉图引以为荣耀的东西。
”柏拉图说道:“这倒是真的,可是我的至了更大的荣耀。
”五、大圆圈和小圆圈一次,古希腊哲学家捷诺的学生反问他:“老师,您的科学知识比我们多许多倍,您提问的问题又十分恰当,可是您为什么对自己的答疑总是存有疑点呢?”捷诺用手在桌上画了大小两个圆圈,并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
历史经典哲理小故事
![历史经典哲理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fef634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3.png)
历史经典哲理小故事在漫长的历史之中,有许多经典的哲理小故事,它们虽然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智慧。
本文将介绍一些历史上的经典故事,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故事一:报恩的木兰花相传公元396年,南朝宋亡于北魏后,南朝宋皇帝刘裕的后裔刘义恭成为河南尹。
当时,河南人民为了报恩刘义恭的恩德,每年在木兰花开的时候,都要送去木兰花庙献花。
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南北朝已经过去,但是这一传统却一直保留下来,人们心中依然怀念着历史上刘义恭的恩德。
故事二:卧冰求鲤公元208年,蜀国丞相诸葛亮想要借用刘备的书籍以扩充知识库,于是决定前往刘备的营地。
为了得到刘备的书籍,诸葛亮冒着严寒的冰天雪地,步行多日才到达刘备的营地。
最终,他得到了书籍,为以后的统一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怕艰辛、不怕困难,才能够成功。
故事三:纸上谈兵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曹操站在模型图前演示战术,他领兵问道:“这样布阵如何?”十数名将官纷纷表示不能战胜,曹操十分气愤。
曹操说:“我看你们连把建构阵形的板模都不会搭什么军事本事,纸谈兵时决不可能克敌胜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经验总结,才能学以致用。
故事四:卧轨救人故事发生在1904年的美国。
有一次,一名聋哑人在火车轨道上赫然发现了一名小女孩被困在火车的轨道下,火车来势汹汹,小女孩身陷危险,无法脱身。
这位聋哑人毫不犹豫地跳下轨道,竭尽全力将小女孩推出。
火车经过的一瞬间,他被火车碾成了碎片。
故事广为流传,称之为“卧轨救人”的英勇行为。
故事五:庄子的梦庄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他常常用梦境来表达哲理。
有一天,庄子梦见他变成了一只蝴蝶,翩翩起舞。
当他醒来后,他疑惑地问自己:“难道我是庄子,还是蝴蝶在梦中做梦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梦境和现实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有时候我们很难分辨梦境和现实。
故事六: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时期,刘备想要借箭以对抗敌人,但是箭矢枯竭。
中国名人哲学故事
![中国名人哲学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ba7f35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6.png)
中国名人哲学故事
以下是3则中国名人关于哲学的故事:
1. 庄子与鱼
庄子和惠子在桥上看到水中的鱼游来游去。
庄子说:“这些鱼在水中很快乐。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回答:“你也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个故事展示了庄子的相对主义和对于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方式。
2. 孔子与颜渊
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颜渊又问:“何为礼?”孔子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以礼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以及克己复礼的道德规范。
3. 老子与道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是对道的特性的描述。
他还说:“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表明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过多的干预和控制。
老子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名人的哲理小故事
![古代名人的哲理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6bfdc0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f.png)
古代名人的哲理小故事古代名人留下了许多智慧启迪人心的哲理,这些哲理往往以小故事的形式传承下来。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人生、道德与智慧的真理。
本文将从古代名人的角度,介绍一些哲理小故事。
一、孔子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哲理深刻而广泛。
有一次,孔子过一座桥时发现桥的几根木板松动,孔子立即下船修复。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劲去修复一座不起眼的桥,孔子回答道:“修桥者也,修德也。
”他的意思是说修桥不仅仅是修理建筑物,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修德立身。
二、墨子的故事墨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科学家,他注重爱与和平。
有一天,他看到一只小鸟被捕获并关在笼子里,小鸟非常不自由。
墨子便买下了这只小鸟并放飞了它。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墨子回答道:“小鸟在笼子里是不自由的,我希望它可以享受到自由的快乐。
”他通过这个小故事传达了爱与和平的理念。
三、庄子的故事庄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善于用寓言和幽默的方式表达哲学思想。
有一次,一个鱼儿游到岸边,庄子看到后就笑了。
有人问他为什么笑,庄子回答道:“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舞在花丛中。
现在,我不知道我是庄子做梦,还是蝴蝶做梦?”通过这个故事,庄子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怀疑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四、荀子的故事荀子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他关注人性和道德。
有一次,荀子英俊地走进宫殿,一个宫女看到他之后,不小心跌倒了。
荀子发现后没有责备她,而是主动上前扶起她。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荀子回答道:“如果我是做不到以身作则的人,我又怎么能教育别人呢?”他通过这个小故事传达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五、孟子的故事孟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强调仁爱和天命。
有一次,孟子到郊外散步,看到数百只鸟群在空中飞翔。
孟子对他的学生说:“天上的鸟都有天空为家,大地的鸟都有林木为家。
只有人没有一处安身之处,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的职责和天命。
”通过这个小故事,孟子告诫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10个经典哲理小故事
![10个经典哲理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91881e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7.png)
10个经典哲理小故事1. 孔子的智慧。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智慧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人。
在孔子的《论语》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什么是最重要的,孔子回答说,“吃饭。
”子贡不解地问,“吃饭有什么重要的?”孔子回答说,“吃饭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没有吃饭就没有力气做其他事情,所以吃饭是最重要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满足基本的需求,只有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2. 苏格拉底的启示。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苏格拉底式质疑”方法,通过提问来引导对方思考。
有一则关于苏格拉底的小故事,有人问苏格拉底,“你为什么这么聪明?”苏格拉底回答说,“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无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能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3. 庄子的悟道。
庄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提出了“逍遥游”的思想,主张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脱。
有一则关于庄子的小故事,庄子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来飞去,自由自在。
醒来后,庄子感悟到人生如梦,一切都是虚幻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超脱,不被世俗所困扰,追求内心的自由。
4. 亚里士多德的道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提出了“幸福至上”的道德观念。
有一则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小故事,亚里士多德在教学时,有学生问他,“幸福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回答说,“幸福就是追求德行和美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德行和美德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5. 孟子的人性。
孟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性善论”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有一则关于孟子的小故事,孟子的学生问他,“为什么人们总是互相帮助?”孟子回答说,“因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们天生就有善良的本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相信人性的善良,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人。
6. 哥白尼的勇气。
哥白尼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家,他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颠覆了地心说的传统观念。
关于哲学的小故事
![关于哲学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0f03e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4.png)
关于哲学的小故事故事一,孔子的三个学生。
孔子有三个学生,分别是子路、子贡和子言。
有一天,孔子问他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仁吗?”子路说,“仁就是爱人。
”子贡说,“仁就是尊重他人。
”子言说,“仁就是不伤害他人。
”孔子听了他们的回答,摇了摇头说,“你们都说对了,但也都不完全对。
”他告诉他们,仁是一种内心的修养,是一种对待他人的态度,是一种对待自己的态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仁并不是简单的爱、尊重或者不伤害他人,而是一种内心的修养和态度。
故事二,苏格拉底的智慧。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他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有一天,有人对苏格拉底说,“你真是个聪明人!”苏格拉底却摇了摇头说,“我并不聪明,我只是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告诉人们,人应该谦虚地面对自己的知识,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而不是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很聪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谦逊和不断学习是智慧的真正体现。
故事三,庄子的梦。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有一篇《庄子·逍遥游》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讲述了他做了一个梦。
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感到非常快乐。
当他醒来后,他开始思考,“我是庄子做了一个梦,还是蝴蝶做了一个梦呢?”他觉得自己无法分辨梦境和现实,于是得出了“人生如梦”的结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真实和虚幻往往是难以分辨的,我们应该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
以上三个小故事,都是关于哲学的思考和探索。
它们告诉我们,哲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学科,而是贴近生活的智慧。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找到属于自己的哲学观。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人生、世界和价值,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哲学小故事关于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小故事关于中国哲学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998175a3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d.png)
中国哲学小故事关于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是一门悠久而复杂的学科,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孔子的儒家思想到老子的道家学说,再到庄子的自由观念和墨子的兼爱主义,每个哲学家都通过他们的思想和故事为中国文化贡献了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介绍几个与中国哲学相关的小故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哲学的简史。
1. 孔子与学生的对话在春秋时期,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一次,孔子的一位学生问他:“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孔子回答说:“人生的目的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个故事展示了儒家思想中关注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核心观点。
2. 老子与道德经老子是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道德经》被认为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
在一次旅行途中,老子被关卡官员拦下,要求他写下他的思想。
老子于是草草写下了《道德经》。
在这本书中,老子强调了道的内在智慧和生活的无为而治。
这个故事展示了道家思想中返璞归真和无为而治的核心概念。
3. 庄子的蝴蝶之梦庄子是道教哲学家,他通过寓言和比喻来探讨人类的存在和真实性质。
在他的一篇作品《庄子·逍遥游》中,庄子写道:“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这个故事揭示了庄子对个体与宇宙的关系和现实与梦幻之间模糊边界的思考。
4. 墨子和兼爱主义墨子是中国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倡兼爱主义,认为人们应该彼此关怀和平等对待。
据说墨子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里用灯光照亮了整个村庄,以宣传兼爱主义的理念。
墨子强调人道主义和公正的重要性,他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以上故事只是中国哲学历史中的一小部分,它们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无论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或者墨子的兼爱主义,这些思想在中国社会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总结而言,中国哲学的简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孔子、老子、庄子和墨子等伟大哲学家。
他们的思想和故事帮助我们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和价值观念。
庄子的智慧小故事
![庄子的智慧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710ede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5.png)
庄子的智慧小故事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智慧小故事以寓言形式呈现,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巧妙的比喻传达深刻的哲理。
下面是一些著名的庄子智慧小故事:1.蝴蝶梦:庄子曾写道:“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这个故事表达了庄子对于人生和存在的思考,他认为现实世界和梦境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人们应怀疑自己所见所闻,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真实。
2.剑者无敌:庄子的剑者无敌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剑客和庄子的对话。
剑客以剑为荣,认为剑是至高无上的武器,而庄子则告诉他剑并非是万能的,因为剑在特定环境下才有用处,而非常态。
这个故事寓意着人们不应盲目依赖某种方法或工具,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3.齐物论:庄子提出了齐物论的思想,他用“大植木”来比喻人与自然的关系。
庄子说:“彼其言也,亦且大矣哉!植其根固,蒂其纯粹,落其叶花,实其果,而无所倚,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
”这个故事表达了庄子认为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的道。
4.马蹄疾呼:庄子的马蹄疾呼的故事描绘了一个疾驰的马,它全身心地投入奔跑,一刻也不停息,但却没有明确的目标。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也要反思自己的选择,懂得适时停下来思考。
5. 1. 刻舟求剑:有人划船过河,将剑置于船边,船行至中途时,他看到自己的剑落水了。
他却不顾一切地划船返回去捞剑,因为他仍然认为剑在那里。
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有时会固守旧观念,不愿意放下,导致无谓的努力和牵绊。
6.逍遥游:庄子曾说:“胡为乎逍遥?”逍遥即心灵自由、无拘束。
他通过逍遥游的比喻,表达了超越世俗束缚、追求心灵自由与安宁的态度。
7.忘形而治性:庄子提倡"忘形",指的是人们应当超越身份、角色等外在的限制,活出真实的自我。
他认为人们应该本着本性而行,而不要被社会和他人的期待所束缚。
8.朝三暮四:庄子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个管家给主人报告养鸡场的情况。
每天早上,他说有三只鸡,晚上则说有四只。
古代哲学家的小故事
![古代哲学家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9b5a66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2.png)
古代哲学家的小故事古代的哲学家大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自成一家,在中华思想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夺目的星辉。
他们不光在学术上令人佩服,就是在做人方面也是楷模。
近来读<中国哲学智慧>一书,从先秦诸子哲学到明清实学,从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宋明理学周敦颐朱熹、心学陆九渊王守仁、东林学顾宪成黄羲之等哲学家都有涉猎,既有关于他们的学术思想,也有他们如何解惑弟子的精辟故事,表现出了哲学家们在神坛下平易近人的一面,以下几个故事。
就是对于现今也有着教化的作用.春服舞雩和吟风弄月春服舞雩典出〈论语.先进>: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经常同他的弟子讨论问题。
有一天,子路、曾点、冉有、公孙华四人陪孔子坐着,孔子就向弟子提了问题:“如果有人任用你们,你们想干些什么呢”?子路急忙回答到:“一个拥有1000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受别国军队的侵略,加上内部又有饥荒。
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遵守礼仪。
孔子听了,讥讽地微笑着。
冉有说:“一个六七十里的小国家,让我去治理,只要3年时间,百姓就可以丰衣足食,至于空虚国家的礼乐,只有等君子来实行了。
公孙华说:“在宗庙的祭祀工作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于是问曾点。
曾点放慢弹瑟的速度说:“暮春时节,天气转暖,穿上春天的衣服,邀五六个朋友,去沂河里洗洗藻,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赞许说:这正是我所向往的啊!吟风弄月一典出自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两兄弟,早年求学于周敦颐门下的故事:二程少年的时候(1047年)左右,奉父命投学于周门,周子教二程寻求“孔颜乐处”,并求“所乐何事”?程颐后来又见周敦颐,感慨地说:“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
关于哲学的故事
![关于哲学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e58d59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5.png)
关于哲学的故事故事一,苏格拉底的智慧。
在古希腊,有一位哲学家苏格拉底,他以探索人生和智慧而闻名。
有一天,有人对他说,“苏格拉底,你是最聪明的人,你知道一切。
”苏格拉底深思片刻后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这句话成为了苏格拉底的名言,也启发了后人对智慧和知识的思考。
苏格拉底并不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而是谦逊地承认自己的无知,这也正是哲学精神的体现。
故事二,柏拉图的洞穴寓言。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创立了柏拉图学派,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
他的《理想国》中有一则著名的洞穴寓言。
在这个寓言中,柏拉图通过描述一群囚徒被困在洞穴中,只能看到墙上的影子,来比喻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局限。
他告诉我们,真理并不总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我们需要不断地超越表象,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真相。
故事三,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对幸福的观念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
他认为,幸福不在于财富和权力,而在于人类的精神和道德修养。
他提出了“中庸之道”的思想,主张在道德和行为上寻求平衡和中庸。
这种对幸福的理解,对后世哲学家和人们的生活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哲学故事,虽然发生在古希腊,但它们所包含的智慧和启示却是永恒的。
它们教导我们要谦逊和谨慎地对待知识和智慧,要超越表面的现象,去探索深层次的真理,要在道德和行为上追求平衡和中庸。
这些思想和观念,对我们当代人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被物质和功利所左右,追求名利和权力,而忽略了精神和道德的修养。
我们需要从古希腊哲学家们的智慧中汲取力量,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只有在精神和道德的修养上下功夫,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哲学故事,不仅是古代哲学家们的智慧结晶,也是对当代人生活的启示和警示。
让我们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去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让哲学的光芒照亮我们的内心世界。
愿我们都能成为有智慧、有修养的人,活出真正的幸福和意义。
哲学家小故事加感悟
![哲学家小故事加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8503cf4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9.png)
哲学家小故事加感悟
哲学家小故事:苏格拉底的苹果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总是喜欢带着他的弟子们在城市中游荡,寻找真理的线索。
一天,他们来到一个热闹的市集,苏格拉底突然停在一个水果摊前,拿起一个苹果,对弟子们说:“你们谁能告诉我,这个苹果是酸的还是甜的?”
弟子们纷纷回答,有的说“甜”,有的说“酸”,还有的回答“不知道”。
苏格拉底微笑着摇摇头,表示都不对。
最后,他把手中的苹果递给一个弟子,说:“你尝一尝。
”弟子尝了一口,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然后告诉苏格拉底:“老师,它是酸的。
”
苏格拉底点点头,对弟子们说:“你们看,只有亲自体验,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
我们不能只依赖别人的经验和知识,而应该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世界。
”
感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各种经验和理论,但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需要我们亲自去体验和实践。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我们才能获得真实而深刻的认识。
同时,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和接受新事物,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哲学家小故事
![哲学家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769335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a4.png)
哲学家小故事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可他的老婆却是出了名的悍妇。
有一天,苏格拉底正在和他的学生们讨论哲学问题呢,正说得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的时候,他老婆突然冲了进来。
这老婆一看苏格拉底在那高谈阔论,心里就来气,可能是觉得他不干正事儿,光顾着耍嘴皮子了。
二话不说,就开始破口大骂。
苏格拉底呢,就跟没事儿人似的,继续讲他的哲学。
他老婆见他没反应,那更是火冒三丈啊,直接端起一盆水就朝着苏格拉底泼了过去。
这时候,苏格拉底就幽默地说:“我就知道,打雷之后肯定会下雨的。
”你看,他被泼成了落汤鸡,还能这么淡定地开玩笑,他的学生们都惊呆了。
不过呢,也正是因为他老婆这么泼辣,苏格拉底在这种看似糟糕的家庭环境里,还能保持自己对哲学的热爱和思考,这也从侧面说明他的境界不一般啊。
第欧根尼是个很奇特的哲学家,他过着一种极简的生活。
他住在一个大木桶里,啥财产都没有,就几件破衣服。
有一天,亚历山大大帝听说了第欧根尼的事情,就想来看看这个与众不同的人。
亚历山大大帝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拥有大片的土地和数不清的财富。
他来到第欧根尼住的地方,看到第欧根尼正躺在木桶里晒太阳呢。
亚历山大大帝很有礼貌地问第欧根尼:“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第欧根尼眼皮都没抬,就说:“你能做的就是别挡住我的阳光。
”这可把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啊,这可是亚历山大大帝,他居然敢这么说话。
但是亚历山大大帝并没有生气,反而很感慨地说:“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是第欧根尼。
”你看,第欧根尼虽然一无所有,但是他那种对自由、对简单生活的追求,连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都为之钦佩呢。
庄子是咱们中国古代的大哲学家。
有一回啊,庄子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没米下锅啊。
他就想着去找他的好朋友监河侯借点粮食。
庄子到了监河侯那儿,就把自己的难处说了。
监河侯呢,是个有点小气又有点爱显摆的人。
他听了庄子的话后,就假惺惺地说:“行啊,庄子。
等我收了封邑里的赋税,到时候我借给你三百金,你看怎么样?”这明显就是在敷衍庄子嘛,庄子心里也明白。
作文《一位古代哲学家的故事》
![作文《一位古代哲学家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bee3ab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02.png)
一位古代哲学家的故事篇一一位古代哲学家的故事话说这古代有个哲学家,叫老张,不是张三李四那种大名鼎鼎的,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老张。
这老张呢,别的本事没有,就爱琢磨事儿。
有一天,他正坐在自家院子里晒太阳,享受难得的悠闲时光。
他家院子不大,就那么点地儿,种了几棵歪七扭八的果树,还养了只肥头大耳的懒猫,名叫“二胖”。
这二胖啊,懒得名不虚传,一天到晚就睡,醒了就吃,吃了就睡。
这天,老张正眯着眼晒太阳,二胖不知从哪窜出来,一屁股坐他腿上,差点没把他压个跟头。
老张揉了揉被压疼的腿,仔细打量了一下二胖,发现它毛色有点黯淡无光,而且看上去比前几天瘦了一圈。
老张心想,这猫咋回事,是不是生病了?篇二一位古代哲学家的故事老张开始认真观察二胖。
他发现二胖平时最爱吃的是他家隔壁王婆做的鱼,那王婆的手艺那是相当不错,鱼做的鲜香扑鼻,方圆几里都闻名。
这几天王婆家好像没做鱼,二胖自然吃不上。
老张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二胖瘦了是因为没吃到它最爱的鱼。
他心里琢磨,这猫啊,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喜好,也有自己的欲望,这欲望满足了,它就活蹦乱跳,欲望没满足,它就蔫儿了。
这不正应了那句话“民以食为天”嘛,连猫都懂这个道理。
于是,老张决定亲自下厨,给二胖做顿鱼大餐。
他花了半天时间,参考了邻居王婆做鱼的方法,又加了自己的一些创意,终于做出一锅色香味俱佳的鱼。
二胖闻着味儿就来了,大快朵颐,吃的那叫一个香。
篇三一位古代哲学家的故事看着二胖吃得津津有味,老张心里也美滋滋的。
他摸着下巴,继续琢磨。
他想起自己以前钻研那些高深的哲学问题,往往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答案,反而因为过度思考而头疼脑胀。
可现在,他只是简单地观察了一只猫,就明白了许多道理,这让他不禁莞尔一笑。
这或许就是哲学吧,它并不高深莫测,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存在于每一只猫的喜怒哀乐之中。
他觉得,那些枯燥的理论,远不如给一只饿猫做顿鱼来得有意义。
老张从此以后,依然继续做他的哲学,不过,他会经常抽空看看二胖,有时候还给它做点好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哲学家的小故事
古代的哲学家大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自成一家,在中华思想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夺目的星辉。
他们不光在学术上令人佩服,就是在做人方面也是楷模。
近来读<中国哲学智慧>一书,从先秦诸子哲学到明清实学,从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宋明理学周敦颐朱熹、心学陆九渊王守仁、东林学顾宪成黄羲之等哲学家都有涉猎,既有关于他们的学术思想,也有他们如何解惑弟子的精辟故事,表现出了哲学家们在神坛下平易近人的一面,以下几个故事。
就是对于现今也有着教化的作用.
春服舞雩和吟风弄月
春服舞雩典出〈论语.先进>: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经常同他的弟子讨论问题。
有一天,子路、曾点、冉有、公孙华四人陪孔子坐着,孔子就向弟子提了问题:“如果有人任用你们,你们想干些什么呢”?
子路急忙回答到:“一个拥有1000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受别国军队的侵略,加上内部又有饥荒。
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遵守礼仪。
孔子听了,讥讽地微笑着。
冉有说:“一个六七十里的小国家,让我去治理,只要3年时间,百姓就可以丰衣足食,至于空虚国家的礼乐,只有等君子来实行了。
公孙华说:“在宗庙的祭祀工作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于是问曾点。
曾点放慢弹瑟的速度说:“暮春时节,天气转暖,穿上春天的衣服,邀五六个朋友,去沂河里洗洗藻,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赞许说:这正是我所向往的啊!
吟风弄月一典出自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两兄弟,早年求学于周敦颐门下的故事:二程少年的时候(1047年)左右,奉父命投学于周门,周子教二程寻求“孔颜乐处”,并求“所乐何事”?程颐后来又见周敦颐,感慨地说:“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
在周敦颐看来,孔子的弟子颜回便是学习的榜样和典型。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
夫富贵,人所爱也。
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
这便是理学家们津津乐道的“寻孔颜乐处”。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山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实,湖南道县人。
因其建濂溪书堂于庐山之麓,故后人称其为濂溪先生,是宋明理学开山祖,第三圣人。
孔子与周子都是一代宗师,开一代先河,可是也向往清净无为的生活,不为尘世所累啊!
镜中观花和岩中花树
镜中观花典出〈语录上>:仲诚处槐堂一月。
一日陆九渊问之云:“仲诚思得〈孟子>如何?”仲诚答曰:“如镜中观花”。
答云:“见得仲诚也是如此”。
顾左右曰:“仲诚真善自述者”因说与云:”此事不在他求,只在仲诚身上”.既又微笑而言曰:”已是分明说了也”.少间,仲诚因问<中庸>以何为要语?答曰:“我与汝说内,汝只管说外”。
陆九渊的学生徐仲诚在问及学习<孟子>的体会时,回答是”镜中观花”,意思是说自己还不十分清楚。
可是陆九渊却对“镜中观花”一语别有妙解,故对仲诚大加赞赏,但最终还是批评徐仲诚只知外不知内。
陆九渊的意思是:“镜与花的关系,正如心与万物。
万物对人的意义不能够独立于心而自在,它是由心发育扩散出来的,正所谓“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传习录下>记载:“先生<王守仁>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在友人看来,岩中花树属于心外之物,它的存在不依赖于我们的心灵的。
王守仁却解释说,当我们没有来看此花时,此花与心各归于寂静,无所感知,这就是心外之物。
而一旦花进入我们的视野,此花便在心头显现出来,这也就是物不在心外。
陆九渊与王守仁都是心学代表。
陆九渊(1139---1193)是心学的创始人,字子静,江西抚州金溪人。
因其讲学于象山,人称象山先生。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
因曾筑室于会嵇阳明洞,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心学集大成者。
这四个故事,看似在说理,其实对于人们来说也有着现实的意义。
人们总是感到带着面具活的很累,不知何时才可以回归自我,那么放下心外之物,不去要求太多,象哲学家们一样去寻找内心的平静,过一种淡泊的生活,感受云淡风清的惬意,活在当下,就可以简单,就可以平等,就可以安心。
一位哲学家雇了一艘小船游江,坐在船上与船夫聊天:
“小伙子,你懂哲学吗?”
“先生,我不懂。
”
“小伙子,你会数学吗?”
“先生,我不会。
”
“小伙子,你都到过哪些地方啊?”
“除了这条江,我从来没去过别的地方。
”
哲学家听后摇摇头说:“小伙子,你不懂哲学,人生的意义已失去了50%;不会数学,人生的意义失去了20%;哪儿都不去,没见过世面,人生的意义又失去了20%。
啊呀,你的人生现在总共失去了90%啊……”
说到这儿,天空忽然飘来大片乌云,随后吹来强风,暴风雨说来就来。
船夫紧张地问哲学家:“先生,你会游泳吗?”
哲学家愣了,答道:“不会,我没学过。
”
正说着,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哲学家和船夫都掉到了水里。
当船夫费力地将在水中挣扎着的哲学家救上岸时,哲学家气喘吁吁地说:
“谢谢你小伙子,要不是你,我的人生就会失去百分之百。
”
哲学家用自己的标准判断对错,衡量别人,并因此而小看平凡普通的船夫,事实上,在巨浪面前,他的理论没有一点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