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名人故事:哲学家罗素的故事

合集下载

【名人故事】罗素看萧伯纳_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罗素看萧伯纳_名人故事

罗素看萧伯纳_名人故事在伦敦的一个春日午后,阳光懒洋洋地洒在萨维尔街的一间雅致的咖啡馆里。

这家咖啡馆,以其独特的氛围和深邃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无数文人墨客交流思想的圣地。

今天,这里迎来了一场非同寻常的聚会——两位文学界的泰斗,伯特兰·罗素与乔治·萧伯纳,不期而遇。

罗素,一位哲学界的璀璨明星,以其深邃的逻辑思维和对社会公正的执着追求闻名于世;而萧伯纳,则是戏剧界的巨擘,他的作品尖锐讽刺,直指社会弊端,深受民众喜爱。

这两位看似性格迥异的大师,却因对知识的共同热爱,被命运的丝线悄然牵引至此。

咖啡馆内,低沉的爵士乐缓缓流淌,营造出一种微妙的氛围。

罗素坐在窗边,手中轻轻搅动着杯中的拿铁,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思考。

而萧伯纳,则坐在对面的沙发上,手中把玩着一支未点燃的雪茄,眼神锐利如鹰,仿佛能洞察人心。

“罗素先生,久仰大名。

”萧伯纳率先打破了沉默,声音低沉而有力,“我一直很欣赏您的哲学见解,尤其是关于社会公正和道德伦理的部分。

”罗素微微一笑,谦逊地回应:“萧伯纳先生,您的戏剧作品同样令人钦佩。

您以独特的视角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对话的深入,两人逐渐发现彼此在许多问题上有着惊人的共鸣。

然而,当话题转向“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界限时,一场微妙的交锋悄然展开。

“我认为,个人自由应当被放在首位,”罗素坚定地说,“只有保障了个人的自由,社会才能真正进步。

”萧伯纳则摇了摇头,反驳道:“但个人自由不能无限制地扩张,否则将会损害社会的整体利益。

我们必须找到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点。

”两人的声音越来越高,咖啡馆内的其他顾客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但罗素和萧伯纳却浑然不觉,他们完全沉浸在了这场思想的碰撞中。

突然,罗素停下了争论,他深吸一口气,仿佛意识到了什么:“萧伯纳先生,或许我们都在寻找那个完美的答案,但也许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真理。

每个人的观点都是基于自己的经历和认知,而这正是我们交流的意义所在。

人性的欲望:罗素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

人性的欲望:罗素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

人性的欲望:罗素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罗素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人性的欲望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他在被颁奖时的演讲:蟒蛇吃饱了之后就去睡觉,直到需要下一次进食才再醒来。

而人类,绝大部分并不如此。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来演讲是因为当前关于政治和政治理论的讨论往往缺少对心理学的关注。

在朝鲜战争开始之际,要说清南朝鲜有多少人、北朝鲜有多少人没有任何困难。

但是,如果你想知道朝鲜人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各自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他们的不满,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恐惧;你就是把这些书翻遍,也是徒劳。

这些问题往往被那些大人物忽视了,从而错失民心。

如果要让政治变得科学化,我们就必须深入到人类行为的根本出发点。

所有人的行为都被欲望驱动着。

然而有些热心的道德家却以为靠责任和道德原则,就可以对抗欲望。

我之所以说这是异想天开,不是因为从来没有人表现得很有责任,而是因为如果不是一个人渴望表现得有责任心,则责任一词对他毫无意义。

在政治上影响力巨大的欲望可以划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来自于对生活的基本需求,包括食物、住所、衣服。

当这些东西变得稀缺时,为了生存下来,人们会不遗余力地获取它们。

研究早期人类历史的学者表明,在四次不同时期的干旱年代,阿拉伯半岛上的人口大量外流,给周围地区的政治、文化、宗教带来深远影响。

这四次中的最后一次迁徙事件,造就了伊斯兰教的兴起。

但是人们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在于其他欲望。

蟒蛇吃饱了之后就去睡觉,直到需要下一次进食才再醒来。

而人类,绝大部分并不如此。

这些欲望让他们保持积极,尤其包括占有,虚荣以及对权力的热爱。

占有欲——我想它的动机是出于恐惧心理和对必需品渴望心理的交杂。

阿拉伯的酋长在他们柔软光滑的拜占庭会议室,还是不能忘记沙漠,依然储存着实际上不可能花完的财富。

心满意足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虚荣心是威力巨大的动机,任何有过很多和孩子相处经历的人都知道,他们有多么坚持不懈的傻傻的表演,以及说着“看我的”。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人物简介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人物简介

罗素的伦理观念及其对伦理学的发展

提倡伦理相对主义,认为道德观念是相对的
• 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是因人而异
• 这种观点对后来的伦理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强调道德原则的重要性,提倡功利主义
• 认为道德原则是行为的基础,应该遵循
• 提倡功利主义,认为行为应该以实现最大幸福为目标
对现代伦理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产生影响
罗素在国际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对当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 罗素在国际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对当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 对当代哲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罗素在国际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
01
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 在哲学、数学和社会活动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 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02
对现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 逻辑原子论和伦理相对主义等观点对现代哲学产生重要
影响
• 对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03
在国际哲学界享有崇高地位
• 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崇高声誉,受到广泛关注
• 对国际哲学界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05
罗素的作品和遗产
罗素的主要著作及其影响
《数学原理》(与怀特海合作)
• 提出逻辑主义,对现代逻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 对数学基础问题研究产生影响
《哲学问题》
• 阐述逻辑原子论和伦理相对主义等观点
• 对现代哲学产生重要影响
《人类的危险》
• 论述和平主义观点,反对战争和核武器
• 对现代和平运动和核裁军运动产生影响

罗素的故事

罗素的故事
罗素的故事
(名人小故事)
Hale Waihona Puke 罗素*简介 伯特兰.罗素 国 别: 英 国 出生地: 蒙茅斯郡 出卒年月: 1872年-1970年 英国哲学家、数理逻 辑学家,分析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 倡导者和组织者。罗素四岁前已父母双亡。他是 在祖母和家庭教师抚养、教育下长大的。后入剑 桥三一学院并取得数学奖学金,1890年他在 三年级是转学哲学,并于1894年取得学位。 罗素曾四次结婚,三次离婚。
幸福自知★简化版 (罗素的故事)



罗素在1914年来到中国的四川。 当时正值夏天,四川的天气非常闷热,罗素 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竹轿上峨眉山。此情此景 使他没有心情观赏峨眉山的奇观,而是思考起几 位轿夫的心情来。他看到轿夫们坐在一起,拿出 烟斗,有说有笑,讲着很开心的事情,丝毫没有 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意思。他们还饶有趣味地给 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 后来,罗素因此得出了一个著名的人生观点: 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或苦痛是错误 的。
幸福自知 (罗素的故事)
川。 当时正值夏天,四川的天气非常闷热,罗素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那种 两人抬的竹轿上峨眉山。山路非常陡峭险峻,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作为 思想家和文学家的罗素,此情此景使他没有心情观赏峨眉山的奇观,而是思 考起几位轿夫的心情来。他想,轿夫们一定痛恨他们几位坐轿的人,这样热 的天气,还要他们抬着上山,甚至他们或许正思考,为什么自己是抬轿的人 而不是坐轿的人? 罗素正思考着的时候,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陪同的人让轿夫停下来 休息。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观察轿夫的表情,很想去宽慰一下辛苦的轿夫 们。 但是,他看到轿夫们坐在一起,拿出烟斗,有说有笑,讲着很开心的事 情,丝毫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意思。他们还饶有趣味地给罗素讲自己家 乡的笑话,还给这位大哲学家出了一道智力题:“你能用11画,写出两个中 国人的名字吗?”罗素承认不能。轿夫笑呵呵地说出答案:“王一、王二。” 罗素陡然心生一丝惭愧和自责,我凭什么去宽慰他们?我凭什么认为他们不 幸福? 后来,罗素因此得出了一个著名的人生观点: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 人的幸福或苦痛是错误的。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在1914年来到中国的四

天才哲学家罗素

天才哲学家罗素

伟大且行云流水般的著作——《西方哲学史》
• 内容:考察了从古希腊罗马时 期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思潮 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脉络。
• 西方哲学发展史划分:古代哲 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三 个时期
• 论述主题:哲学不是卓越的个 人所做的独立的思考,而是社 会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罗素的哥哥反叛,罗素则压抑自己。罗素的童年是孤独的,在他的 自传里他说:他那时考虑过自杀,是他对数学对知识的强烈热爱支 撑他走了下来。
婚姻情况
65岁与帕特
丽夏结婚生
79岁同伊迪
有一男
丝结婚 22岁与比他年
长五岁的美国
姑娘阿鲁丝结

50岁与多拉·布 莱克结婚生有
一男一女
47岁爱上 柯列蒂·奥尼尔
31岁爱上奥 托琳·摩勒尔
夫人
42岁爱上 一位美国姑

44岁爱上康 斯坦斯·马
勒逊夫人
人生经历
11岁开始学欧几 21岁获得数学学 47岁因撰写一篇 79岁获诺贝尔文 90岁再次入狱。
里德数学 位,之后获得伦 反战文章而被判 学奖和英国嘉行 93岁建立“罗素
18岁考入剑桥大 理科学学位
刑入狱
勋章
和平基金会”
罗素其思
罗素认为“哲学的根本特点便是批判,正是这种特点使得它成为一种和科学不同 的学问”
罗素说:“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 是独特看法”、“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正 是这种批判特性,使得哲学具有一种独特的辨识功用,从而可以对科学上和日常 生活中所使用的原则加以批判的研究,最后找到某种确切性的结果。
著作贡献
1915年,出版《战争恐惧之源》,颇有影响的反战小册子。 1916年,出版《社会重建原则》,该书对婚姻、教育、教会等重大 问题提出了与流行看法相左的观点 1921年,出版《心的分析》 1926年,出版《论教育,尤其是幼儿的教育》 1927年,出版《物的分析》 1940年,出版《意义和真理的探究》对堕胎、离婚和同性恋看法 1945年,出版《西方哲学史》 1948年,出版《人类的知识》

罗素的故事

罗素的故事

罗素的故事
罗素(1872—1970)是英国着名的哲学家与科学家。

1920年,他曾来中国讲学。

但当他刚到上海时,却遭受到一次意外的冷遇。

原来,罗素接到中国的邀请后,非常兴奋,五天内便办好了出国手续,憧憬那崭新的生活。

但当他携同未婚同居的勃拉克小姐抵达上海码头时,却发现冷冷清清的,没有一个人来接他们。

他们人生地不熟,茫然不知所措,觉得自己被戏弄了,正考虑是否应该夹着尾巴往后转,再回老家去。

但又怀疑别人不会无缘无故为他支付来中国的旅费,谁会拿出一大笔钱来开他一个玩笑呢!>两人在码头上狐疑不定,进退失据、莫知所措时,欢迎的人群出现了,原来主人把时间弄错了。

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高中作文经典素材:人物事迹篇:罗素:是谁影响了我的哲学之路

高中作文经典素材:人物事迹篇:罗素:是谁影响了我的哲学之路

【人物名片】罗素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

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罗素:是谁影响了我的哲学之路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回忆录里讲到他很早就抛弃了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那么他的早期思想受益于谁呢?就是他的学生,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当时做学生的维特根斯坦跑来问罗素:“你能不能告诉我,我到底是不是一个大白痴?”罗素告诉他:“亲爱的同学,我真的不知道。

你干吗要问我?”维特根斯坦回答说:“因为如果我真的是个大白痴,就该当一名飞机驾驶员;但如果不是,就应该当一名哲学家。

”罗素让他回去写一篇论文,才能告诉他是不是个大白痴。

论文写完了,罗素看后说:“你绝不能成为一名飞机驾驶员。

”维特根斯坦从此走上了哲学之路。

但是罗素的苦恼也随即而来,因为维特根斯坦总是深更半夜找罗素探讨哲学问题,使罗素不得休息。

就是这样一个人,罗素坦言:“我自己也深受他早期的思想所影响。

”这就是罗素,一个大哲学家能这样坦诚地讲出自己是受学生思想的影响,极真诚地和盘托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来源,这是真正学者的虔诚和率真。

【名师解读】老师教授学生知识与成长,是天经地义的,而著名哲学家罗素却将自己的学术成就归因于学生的影响,这种坦然与真诚是少有的。

打肿脸充胖子者以及欺世盗名者,在罗素这样坦诚率真者面前,恐怕会脸红吧。

【适用话题】率真坦诚影响你的人。

名人的成功心得_罗素的故事

名人的成功心得_罗素的故事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

1872年5月18日出生在英格兰蒙茅斯郡特里莱赫,1901年他发现了著名的“罗素悖论”,引发了20世纪初对数学基础的危机。

他与怀特海合作,于1913年完成了名著《数学原理》。

提出并成为逻辑主义的代表人物。

罗素还是一位蜚声国际的哲学家、政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文字清新流畅,受到各阶层的广泛欢迎,并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罗素悖论一天,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

”于是有人问他:“您的头发由谁理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

因为,如果他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属于自己给自己理发的那类人。

但是,招牌上说明他不给这类人理发,因此他不能自己理。

如果由另外一个人给他理发,他就是不给自己理发的人,而招牌上明明说他要给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理发,因此,他应该自己理。

由此可见,不管怎样的推论,理发师所说的话总是自相矛盾的。

这是一个著名的悖论,称为“罗素悖论”。

这是由英国哲学家罗素提出来的,他把关于集合论的一个著名悖论用故事的形式通俗地表述出来。

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很快渗透到大部分数学分支,成为它们的基础。

到19世纪末,全部数学几乎都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之上。

就在这时,集合论中接连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的结果,特别是1902年罗素提出的理发师故事反映的悖论,它极为简单、明确、通俗。

于是,数学的基础被动摇了,这就是所谓的第三次“数学危机”。

此后,为了克服这些悖论,数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由此产生了大量新成果,也带来了数学观念的革命。

幽深的智慧之泉然而,罗素并不仅仅是一个思维严谨的数学家,他学识渊博,通晓的学科之多大概是20世纪学者中少有的。

而且,他在哲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众多领域里都颇有建树。

他的哲学观点多变,以善于吸取别人见解、勇于指出自己的错误和弱点而著称。

罗素——为公众的良知作辩护的哲学家与数学家

罗素——为公众的良知作辩护的哲学家与数学家

罗素——为公众的良知作辩护的哲学家与数学家哥白尼在天文学,达尔文在生物学、爱因斯坦相对论、凯恩斯的经济学、罗素的心的分析被称为西方世界的巨作。

罗素是对中国学界有着深刻影响的哲学家,1921年,他曾来中国讲学。

以哲学家身份获取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罗素的首创。

早在1927年,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就开了先河。

以不是纯粹意义的文学而获奖的,则更早,诺贝尔文学奖设立的第二年,即1902年,瑞典学院就大胆地颁给了德国历史学家蒙森。

这与诺贝尔对文学的理解并没有冲突。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872年5月18日生于威尔士屈尔莱克的一个贵族之家,祖父约翰·罗素曾两度任英国首相。

幼年即失去了父母和姐姐。

18岁进剑桥大学,先学数学,后学哲学,受到其老师、著名数学家与哲学家怀特海的青睐。

大学毕业即留校工作。

20世纪20年代,罗素研究教育和社会道德。

1926年出版了《论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并创办学校来实践他的教育思想。

1929年和1930 年,出版了两本很有冲击力的书:《婚姻与道德》和《快乐的取得》。

认为以清教徒式的态度对待性的问题是人类的一大不幸,因此受到猛烈攻击。

正是这种思想,连最开放的美国也不能忍受他,所以,1938年他到美国一些大学任教时,以圣公会主教为首的一批人坚决反对。

1944年到1949年,他在三一学院任研究员,后任终身研究员。

罗素是数理逻辑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新实在论和逻辑原子论学说的首创者。

1900年出版《数学基础》,初步阐明“数学与逻辑是同一的”观点,后与怀特海合作,完成巨著《数学原理》,阐明了数学为逻辑的一个分支,数学概念可以用逻辑概念来下定义,数学的规律可以根据逻辑学的前提来推断,数学定理可以被证明为逻辑定理。

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推动了数理逻辑学的发展。

罗素在1918年所作的“逻辑原子论哲学”的系列演讲和1924年出版的《英国现代哲学》第一卷,提出了逻辑原子论哲学的基本观点:从相当于逻辑上原始命题的原始事实为基本元素,构造整个世界。

罗素简介——精选推荐

罗素简介——精选推荐

罗素简介1950年,当罗素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学奖的消息传出时,没有⼈感到吃惊——作为⼀个涉猎众多社会科学领域并取得较⾼研究成果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罗素在诺贝尔⽂学奖设⽴的第50周年荣获该奖是当之⽆愧的。

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eeiam Russel,1872--1970),⽆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的学者。

纵观他的⼀⽣,我们可以这么说,他是当今时代理性主义和⼈道主义的代⾔⼈,是西⽅思想解放与⾔论⾃由的见证⼈,其哲学真正体现了诺贝尔先⽣当初创设诺贝尔⽂学奖的初哀,他使诺贝尔的思想在新的时代得到新的光⼤:他们对⼈⽣持有相似的看法,两⼈都不但是怀疑论者,⽽且都怀有乌托邦主义的⾼尚理想,并且真正由于对现实社会的悲观看法⽽特别强调⼈类⾏为的理性化。

 1872年,罗素出⽣在英国威尔⼠莫⽭斯郡⼀个贵族世家。

幼年时⽗母双亡,是祖母将他抚育成⼈。

1890年他考⼈剑桥⼤学攻读数学,三年后转攻哲学。

1908年成为剑桥⼤学讲师(后任研究员),这⼀年,他与⼈合作开始写作著名的《数学原理》,三年后,《数学原理》发表。

 作为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在于数理逻辑⽅⾯,是逻辑原⼦论和新实在论的主要创始⼈之⼀。

以此为基础的现代分析哲学在西⽅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社会活动家,他⼀⽣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

⼆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了六个⽉的牢,但他仍不改此哀。

罗素作为他⽣活的时代的思想界的泰⽃,⼀直是当时全世界注意与争论的中⼼⼈物,研究。

著述并应付多种挑战成了他⽣活中最重要的责任。

在⼈类知识和数理逻辑这两个领域,他的创获也是空前的。

 在研究的同时,他写下了众多著作,⼏乎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如《哲学问题》(1912)、《社会重建原理》(1916)、《神秘主义与逻辑》(1918)、《⼼的分析》(1921)、《婚姻与道德》(1929)、《教育与社会秩序》(1932)、《权⼒论》(1938)等。

哲学家罗素坦言,在他年轻时,曾经多次想到...

哲学家罗素坦言,在他年轻时,曾经多次想到...

哲学家罗素坦言,在他年轻时,曾经多次想到...
哲学家罗素坦言,在他年轻时,曾经多次想到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忽然有一天,他想通了,他解决的方法便是逃脱自我沉溺~所谓自我沉溺,最重要的一种表达,便是过于珍视自己的羽毛,即过乎关切自己的品质,老是痛恨自己的不完美!
人都是不完美的,当以自己微弱之躯去挑战自然的完美,无疑会一败涂地!
于是罗素改变了心境,他把关注点从审视自己转向了探索社会!他试着去关注战争,关注政治,关注民生,甚至关注邻居路人!
从此他发现,在对周围提出更多合理化建议或帮助后,自己反而在不自觉中轻松的擦拭了自己的羽毛~对此,罗素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比喻,即让自己做一个帮助他人的清道夫,比做一个自我修行的修士更能感到快乐!
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管好你自己”,但其实,关注或帮助他人比管好自己更能让人感到快乐,人生也更有意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种香,和你满身的香水是大不同的!。

罗素 维特根斯坦(人物素材)

罗素 维特根斯坦(人物素材)

伯特兰·罗素罗素4岁时失去双亲,由祖母抚养。

他的祖母在道德方面要求极为严格,精神上无所畏惧,敢于蔑视习俗,曾将“不可随众行恶”(出自圣经旧约·出埃及记)题赠给罗素,这句话成为罗素一生的座右铭。

(榜样的力量,环境/童年的影响)《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向全人类发出的呼吁“记住你们的人性,忘掉其他”,是人类永恒的格言!宣言对核武器带来的危险深表忧虑,并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冲突。

他的最后政治声明是有关中东的,谴责以色列袭击埃及和巴勒斯坦难民营。

这个声明写于他逝世的前两天,这说明罗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

(伟大的学者首先是伟大的人)(对比现今只专注研究的所谓学者/哗众取宠的公知)天才有时候不一定知道自己是天才,但一定知道另一个天才是天才。

例.罗素和维特根斯坦(即使罗素不同意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点,仍给予他经费研究)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幸福之路》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

如果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是愤怒。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着的。

如果有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予。

——《我为何而活》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

父亲们最根本的缺点,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争光。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的一生中都没有放弃对于哲学的思考和研究,短短几十载光阴,维特根斯坦用一生去领悟哲学,体验哲学。

上学、工作、参军、做教授、演讲......这些生活与工作都是他对哲学体验与领悟的重要的历程。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31岁横扫数学界,46蹭监狱,80新婚活99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31岁横扫数学界,46蹭监狱,80新婚活99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31岁横扫数学界,46蹭监狱,80新婚活99“乞丐不能妒忌百万富翁,他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也就是说:“数学家不会妒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他会妒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

这是哪个名人说的?英国人罗素!那个在诺贝尔奖历史上,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罗素。

这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的唯一,空前绝后。

罗素,全名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生于1872年,卒于1970年,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反战斗士。

一、父母双亡,祖母带大1872年5月15日,罗素出生于一个贵族庄园。

1874年,罗素2岁,母亲去世。

1876年,罗素4岁,父亲去世。

祖母监护。

祖母没有让罗素上一般子弟公学,而是让他在家接受保姆和家庭教育的教育。

祖母送罗素一本《圣经》,对他非常严厉。

祖母特别讲究规矩和清教徒的美德,而且不允许怀疑。

二、喜欢数哲,思写并行罗素从小叛逆,对祖母的严厉,产生叛逆,喜欢上数学,因为数学是可以怀疑的,没有伦理内容。

1883年,罗素11岁,从其兄学《几何原本》。

与家庭教师开始宗教问题上的哲学思辨,悄悄写下想法在寄往杂志上发表。

这算是罗素在数学与哲学上的启蒙吧,思考就写作的习惯跟随他一生。

1889年,罗素17岁,遇到阿鲁丝·伯尔萨尔·史密斯,并爱上她,受到祖母阻挠。

1890年,罗素18岁,进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大一至大三专攻数学。

获数学荣誉学位。

1894年,罗素22岁,即大四,参加伦理荣誉学位考试,说明他从没有放弃哲学。

这一年,完成论文《论几何学的基础》,是数学与哲学的结合体。

三、初次婚姻,初入社会1894年,罗素22岁,这一年毕业任英国驻巴黎名誉参赞,这是他第一次走向社会。

同年,与阿鲁丝·史密斯结婚。

这是他第一次走进婚姻家庭。

罗素自始至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对婚姻家庭也是这样,爱则合,不爱则离。

一生有过四次婚姻:22岁与阿鲁丝·史密斯结婚。

英国著名逻辑学家罗素

英国著名逻辑学家罗素

英国著名逻辑学家罗素伯特兰·罗素于1872年5月18日出生在英国一个古老而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祖父在维多利亚时代曾两度出任首相。

罗素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

他是在祖母一手照料和教育下长大成人的。

祖母曾在他12岁生日时赠送给他一本《圣经》,书的扉页上题写着“勿随众人作恶”,这句话成为罗素一生道德上的座右铭。

罗素喜爱数学,少年时代便开始哲学思考,探求数学之完美与宗教之可疑的哲学根据,他还从藏书丰富的家庭图书馆中吸取了历史、文学方面的知识。

18岁那年,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在怀特海指导下攻读数学。

四年级时他的兴趣转向哲学,在其导师麦克塔格的影响下,一度成为新黑格尔主义者。

大学毕业的第二年,罗素获得了三一学院研究员的职位,曾前往柏林考察。

1895年罗素随同英国哲学家摩尔反叛了新黑格尔主义,转向新实在论,提出了外在关系学说。

1900年是罗素哲学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分界。

这一年他受到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的启发,开始用新的逻辑分析技术研究数学的基本概念。

1900至1910年间,他同怀特海合作撰写了《数学原理》。

该书被人们看作是数学和逻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正是这部巨著使罗素赢得了学术上的崇高地位和荣誉。

1949年罗素获得了英国的荣誉勋章。

1950年,因他的哲学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作出了贡献,()罗素又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罗素到了晚年最关心的是人类世界的前途,他不顾年老体弱,积极参加反对核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等社会活动,曾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60年代以后,罗素筹建了“罗素和平基金会”,得到了一些政府首脑和著名人士的支持。

他曾插手调停古巴导弹危机、阿以冲突和中印边界冲突,()反对美国的侵越战争。

这些活动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他也因此获得了世界和平奖。

1970年2月,98岁高龄的罗素与世长辞。

罗素是20世纪影响最大、声望最高的思想家之一,也是一位罕见的博学多产的作家。

他给后人留下了七十多部论著和几千篇论文,涉及哲学、数学、伦理、政治、历史、文学以及教育等诸多领域。

初一写人作文:哲学家罗素的故事

初一写人作文:哲学家罗素的故事

初一写人作文:哲学家罗素的故事罗素,一位享誉全球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无数人。

他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勇气和坚韧,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

一、童年与求学罗素出生于一个英国贵族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对知识的渴望。

他在学校里表现优异,尤其在数学和哲学方面。

然而,他的家庭背景并没有为他提供足够的支持,他不得不依靠奖学金完成学业。

在求学过程中,罗素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如伯特兰·罗素勋爵和摩尔等人。

他们的影响使罗素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二、哲学之路罗素是一位多元哲学思想的倡导者,他主张通过思考和观察来理解世界。

他的哲学思想深受康德、黑格尔和胡塞尔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佛教和印度教的思想。

他的哲学思想涵盖了伦理学、形而上学、知识论等多个领域。

罗素认为,哲学应该是一种探索人类存在意义和目的的方式,而不是一种空洞的理论。

他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类情感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我们应该关注人类的幸福和尊严。

三、战争与和平罗素积极参与反战活动,反对战争和暴力。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多次前往战场前线,为士兵们提供心理援助和安慰。

他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毁灭,而和平才是人类真正的追求。

罗素还积极参与国际和平运动,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做出了贡献。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话和交流,才能解决国际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晚年生活晚年的罗素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热情和对社会的关注。

他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为年轻一代提供指导和支持。

他倡导和平、宽容和尊重多元文化的价值观,为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罗素的故事告诉我们,哲学不仅仅是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更是关乎人类存在和未来的问题。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我们应该学习罗素的精神,关注人类的幸福和尊严,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总之,罗素是一位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哲学家,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去追求真理、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

让我们铭记罗素的精神,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花心哲学家罗素:追逐任何一个穿裙子的女人,且手段恶劣。

花心哲学家罗素:追逐任何一个穿裙子的女人,且手段恶劣。

花心哲学家罗素:追逐任何一个穿裙子的女人,且手段恶劣。

作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罗伯特·罗素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为《婚姻和道德》。

获奖词中,称赞其“为人类的道德文化做出了贡献。

”然而,在婚姻和私生活上,罗素恰恰抛弃了道德,从没有放弃过任何机会染指遇见的任何一个女人。

甚至包括他的学生,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艾略特的妻子……(原题:罗素,不放过每一条裙子)●●●哲学家罗素是一个由闷骚走向放荡的男人,他年轻时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一直勤恳好学,追求上进。

在三十岁以后,有了地位和学识的他开始逐渐放荡起来。

他刚开始只是勾引他身边身份卑微的下人,后来胆子越来越大。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他:罗素,追逐任何一个穿裙子的女人,且手段恶劣。

Thierry Bansro/ 一罗素的第一任妻子艾丽丝很温柔体贴,曾一度让罗素感觉到婚姻的温暖。

但艾丽丝对罗素过于依赖和大度,以至于后来罗素一次和保姆抱在一起调情被艾丽丝看到,她也没有说什么。

妻子的谅解让罗素试探着进一步调戏那个保姆,那个保姆怀孕了。

罗素因为一个叫奥托琳的女人向艾丽丝提出离婚。

因为那个叫奥托琳的女人性欲旺盛,且叫声震撼他的心灵。

那是一九一一年三月十九日,罗素因公事去拜访这位当时有显赫地位的女人,她的男人很有政治地位。

当罗素发现家里只有奥托琳一个人时便开始心猿意马地挑逗奥托琳,他大概把自己的忧伤都表现了出来,让那个女人轻易地就为他心动了。

他试着抚摸奥托琳的手,赞美她是他见过的最完美的女人。

奥托琳哪受得了如此轰炸,眩晕着就和罗素做爱了。

奥托琳平时和丈夫做爱很少,再加上罗素的技术很好,她在高潮中大声尖叫,并痛哭失声,这让罗素极为满意。

以后的时间,罗素几乎忘记了艾丽丝,一味地把自己为数不多的精液奉献给了奥托琳。

罗素当时就向奥托琳求婚,并要求两个都离婚。

可是痴情的艾丽丝一直不答应离婚,奥托琳差点就因为罗素而毁了一生的幸福。

但他们的性爱关系保持了近三十年。

罗素有什么故事

罗素有什么故事

罗素有什么故事罗素是英国近现代著名的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和历史学家,是西方20世纪影响最大的学者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罗素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罗素的故事罗素小的时候是非常孤独的,他没有上过公立学校,都是在家接受的教育,专门请的家庭教师对罗素进行教学,也就是说他很少和外面的小朋友接触,在青少年时期,罗素的哥哥教他学习欧氏几何,从此他便喜欢上了数学,后来他的叔叔又时不时的给他讲了一些科学知识,后来他发现科学和宗教是有一些矛盾存在的,后来他便退出了基督教信仰。

罗素在十八岁的时候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哲学和经济学,他的数学老师看到了他的才华,非常赏识他的才能,并把他介绍给时任剑桥大学哲学讲师麦克塔戈认识,还把他介绍给穆尔认识,后来穆尔还成为了哲学家。

在1894年大学毕业,1895年罗素在剑桥三一学院荣获研究员的职位。

在1894年时,罗素与年长五岁的美国姑娘阿露丝·波尔萨斯·史密斯结婚。

在这前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亦然与阿露丝结为夫妇。

结婚后的第三年,罗素与妻子一同前往柏林,在那里,罗素开始研究经济学和政治学,并与德国工人运动领袖来往,还会参加工人集会。

罗素的贡献罗素生于1872年,于1970年逝世,享年98岁。

罗素生平有许多年重要的代表作,在二十世纪尤为著名,在西方是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为无神论或不可知轮者,在1950年时,罗素还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此为他多种而且重要的代表作,作为表彰。

罗素的代表作品还有《数学原理》、《物的分析》、《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等。

罗素还与怀特海、弗雷格、维特根斯坦一起创建了分析哲学论,其中罗素与怀特海一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集合论、语言学、逻辑学、数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罗素二十世纪的影响力士伟大的,他是影响最大、声望最高的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罕见的博学多才的作家,罗素给后人留下了七十多部论著和几千篇论文,都是涉及到政治、历史、文学、哲学、数学、伦理和教育等诸多领域。

罗素养生之道

罗素养生之道

罗素养生之道罗素养生之道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曾来过中国讲学。

他生于1872年5月18日,死于1970年2月2日晚,活了将近98岁。

他生前写过一篇文章,讲述了自己的养生秘诀,其要诀不外以下几点:多读书延缓衰老他认为,要想保持青春,多读书是最好的办法。

他说,他的曾祖母年过80 岁后,常睡不着觉,就在午夜到凌晨3点读些书。

这样她就没有时间考虑自己是不是日渐衰老。

同时,读书还锻炼了大脑,延缓了衰老。

广泛的兴趣抗衰老要是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爱好,并能参加一些活动,就不会板着指头计算自己已经活了多大岁数,还有几年活头。

充实的生活使你忘记岁月的流逝,衰老自然离你而去。

不要总是担心死克服怕死念头的办法是逐步使自己关心更多的事情,多考虑那些个人以外的事情,把人生看成同河流一样,历程千里,最后归入大海。

罗素把死亡看得很平淡,希望自己在工作中死去。

生活充实,避免空虚罗素认为,如果老人能跳出个人生活的小圈子,有兴趣参加适当的活动和做些有益的工作,他的晚年就会过得很幸福。

由于阅历深,老人还可以有成效地做些工作的。

同时,从自身的经验中还可开发出新的智能,并使之发挥作用。

人物哲学罗素的一生多产而长寿,以巨大的热情关注人类命运和社会问题。

他思想庞杂又著作等身,出版了七十一部书及小册子。

他对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研究,则创立了逻辑原子主义,成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先声;以他命名的“罗素悖论”对二十世纪数学基础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导致了第三次数学革命。

他还是最早推行数理逻辑的哲学家。

他的哲学思想反映在政治上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一二次世界大战中,他都因反战,为和平呐喊被囚禁和关押。

他青年时追求过自由主义,后倾向社会主义;他赞成社会进步,对社会弊病提出尖锐、独到的批评,同时又对该文明的发展感到隐忧。

(《社会改造理论》)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很看重个人利益、自由和幸福,强调身心的和谐与快乐,(《自由之路》)他认为“任何一种对他人不造成危害的快乐都应得到珍视”,因而没有必要过分压制性欲。

凯恩斯的手_名人故事

凯恩斯的手_名人故事

凯恩斯的手1914年8月2日,哲学家罗素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院子里碰到经济学家凯恩斯。

罗素很想谈谈战争万一爆发该怎么应变的问题,可是,凯恩斯急着赶到伦敦英国财政部去,不能跟他多谈。

局势紧张。

人人恐慌,银行一宣布什么特别措施局面会更乱。

凯恩斯希望借到一部摩托车赶到伦敦去。

罗素说,剑桥不是有火车开到伦敦去吗?“赶不及了!”凯恩斯心里着急,掉头跑去找住在附近的一位亲戚。

那位亲戚不但有一部摩托车,还答应马上载他到伦敦去。

摩托车开得很快,这位在剑桥教经济学、主编经济杂志的经济学家不久就到了财政部。

没过几天,战火就蔓延开来。

财政部长看到凯恩斯呈上去的那份硬币支付问题备忘录之后说:“凯恩斯是什么人?”旁边的人告诉他说,凯恩斯在剑桥教书,懂得不少经济学。

部长说:“为什么要找外人来出主意?”可是,财政部长还是细读了那份备忘录,并且吸收了其中不少养分,坚决反对中止硬币支付政策。

英国参战的两三天后,凯恩斯和罗素等几位反战的朋友见面聊天,凯恩斯说:“银行太胆小了,毫无主张,毫无领导魄力。

”他谈到金本位问题的时候说:“黄金的地位应该只能像宪制君主的地位才对,这样才能翻开新的一页历史。

”凯恩斯后来终于正式给延揽到财政部去了。

财政部的工作比教书、编杂志繁重,凯恩斯只好趁周末到娃妮莎的庄园去调剂一下身心。

他通常是星期五晚上到,手上提着一大包财政部文件上楼,一直关在房间里到隔天大家吃中饭才下楼。

这个时候,他房里的字纸篓早就堆满一大堆他处理过的文件。

伦敦郊区午后的阳光分外明媚,凯恩斯最喜欢跑出去清除门前小路上的杂草。

他不像别人那样铲草不除根,他总是跪在一小块草席上,用一把小折刀根除每一叶莠草。

这种做法当然很费时间,可是,凯恩斯每一次来都在做,不久,一两码长的沙砾小路就变得又干净又悦目了。

他是一个最会把理论化为实践的人。

沙砾小路本应该长满杂草是他的理论;用小折刀根除每一叶莠草是实践。

没有杂草的小路的确比长满杂草的小路像样。

当时有一位政府高官说:“凯恩斯是艺术家,加几分天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哲学家名人故事:哲学家罗素的故事
一、报复记者
罗素于1920年曾来过中国。

可到中国后生了一场大病。

病后,他拒绝任何报人的采访,一家对此很不满意的日本报刊谎登了罗素已去世的消息。

后虽交涉,他们仍不愿收回此消息。

在他回国的路上,罗素取道日本,这家报社又设法采访他。

作为报复,罗素让他的秘书给每个记者分发印好的字条,纸上写着:“由于罗素先生已死,他无法接受采访。


二、人生的幸福
有一天,罗素的一位年轻朋友来看他。

走进门后,只见罗素正双眼凝视房屋外边的花园,陷入了沉思。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