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及解决方法5页word文档

合集下载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2测 量 阻 抗 分 析 .
21 .单相 接地 故 障
P R +j L )a + ( o I PR ( +j) (b +, ) g , +,Ⅳ) o M )IM +尺 (
U N=( 尺U f+j LU )。 o IN+( f+j M U ) f 尺U o f I \ N+IN +Rg f I b 、 c) I
n —i M nM

( o + 尺 +j L )
1 nM

路 MN] 线 到故 障 点F 线路 长 度 占该线 路 总长 度 i 母 的
的百分 比 。

+R (+ g1
7 一

假 设 输 电线 路 完全 换 位 ,即输 电 线路 完 全 对 称 ,则 有 :
流 、母 线 电压 的补 偿算 法 ,实 现 消 除过 渡 电 阻对 单 相接 地和 相 间故障 时测 量 电抗精 度 的影 响 。
点 的 “ 地 回路 ”之 间 的互 电感 、互 电 阻 ;R 为 相 接地 故 障时过 渡 电阻 。
应有 : Ua = R M +j3 M ) n M s f o f IM+ Ls RM m f+j M 、 b ∞M fQ ) M+IM) 、 c +Rg f I
关键 词 :过 渡 电 阻
测 量 阻抗 文 献 标 识 码 :B
K e r s T a st nr ss n e M e s r d i e a c y wo d : r n i o e it c i a au e mp d n e
中 图 分类 号 :T 7 M7 3
1 言 . 前
现 有 的距 离保 护 测 量 电抗 是 基于 单 端 信 号 ,
故 障点 的 “ 相地 回路 ”的 自电感 、 自电阻 ;MM 卜

距离保护_精品文档

距离保护_精品文档

TV
Im
jX P
Zm
ZI se t
U m
2
R
3
M
1
二、阻抗继电器的构成方法
1、全阻抗继电器 2、方向阻抗继电器 3、偏移特性的阻抗继电器
全阻抗继电器
特性:全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是以保护安装点为圆 心、以整定阻抗Zset为半径所作的一个圆。圆内为动 作区,圆外为非动作区,圆周是动作边界。
特点: 动作无方向性; 动作阻抗与整定阻抗相等。
I、II段为主保护,III段为后备保护
第二节 阻抗继电器
测量阻抗 :

Zm
Um

I 动作阻抗:测量阻抗正好位m于动作区边界上,继电
器刚好动作,这个称为继电器的动作阻抗(Zoper)。
整定阻抗(Zset):人为给定的值,也是动作阻抗 的最大值.
一、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
M 1 N 2 TA
P3
(二)消除死区的方法
中心思想就是寻找一个电压来代替原来的
Um起作用,寻找出来的电压我们也管它叫极 化电压(插入电压)。
方法一、采用记忆回路(同KW),主要是 保证方向阻抗继电器在暂态过程中正确动作。
方法二、当稳态情况下,靠引入非故障相电 压(引入第三相电压)消除两相短路的死区。
1、记忆回路: CL
I
m
Z set
|
|
KU
Um
1 2
I
m
Z set
| U0
当m sen l
Z oper.K
Z set
U0 KU Im
当继电器的起动阻抗等于0.9倍的 整定阻抗时所对应的最小测量电流, 称为精确工作电流。
Z operK
Z set 0.9Z se t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摘要】过渡电阻是电路运行过程中电路保护特别重要的部分,对于电路的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其在电路保护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并且它对于电路中的相对距离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需要技术工作人员重视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本文旨在结合过渡电阻距离保护的实际,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过渡电阻对单相接地、相间故障时测量电抗的影响情况,目的是找到消除过渡电阻,保证单相接地、相间故障时测量电抗的精度,为在实践中实现对电路更好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过渡电阻;距离保护;影响1 过渡电阻在距离保护中出现的问题1.1 过渡电阻对故障的影响在实际电力系统铺设过程中,过渡电阻由于受到诸多环境条件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电路出现故障的可能性比较大,例如电路的单相接地出现故障。

由于过渡电阻存在一定距离,尤其是出现更大的过渡电阻时,往往会间接影响到电气系统的保护装置,会造成保护装置误动,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1.2 过渡电阻距离保护的发展延伸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对电力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电路保护逐渐成为电力铺设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过渡电阻的距离保护是随着电力铺设的发展而随之发展的。

20世纪初期,继电器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研究人员普遍认为这个时期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延伸开端。

随着我国电路铺设的发展推广,对电路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电阻距离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

继电器电阻的距离保护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电磁式的装置具有一定的保护性,随后由晶体式的继电保护装置转向到集成综合性的电路继电保护装置,然后再到微机型的继电保护装置,这一过程是具有创新性和颠覆性的。

构成继电保护的装置往往对元件、材料等进行了巨大的革新。

我国在引进过渡电阻时往往是在国内消化,在借鉴先进制造技术基础上,促进过渡电阻的设计制造迈入新的台阶。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继电器电阻的距离保护趋向于完善的阶段,电阻的距离保护已经进入了一个广泛运用的阶段。

对减小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影响的探究

对减小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影响的探究

对减小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影响的探究摘要:在电力系统运行出现短路时,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选择性动作影响较大。

本文对单电源供电线路发生短路时过渡电阻及双侧电源供电线路发生短路时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动作的影响作了分析。

并讨论了几种距离保护装置中避开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测量影响的方法。

关键词:减小;过渡电阻;距离保护;影响Abstract: in the power system operation appears short circuit, transition resistance on the selectivity of distance protection movement influence is bigger. In this paper, the single power supply lines when short-circuited transition resistance and bilateral power supply lines when short-circuited transition resistance to distance protection movement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And discussed several distance protection device of interim resistance to avoid the method of measuring distance protection effect.Keywords: decreased; Transition resistance; Distance protection; influence所谓短路点过渡电阻是指当电力线路发生接地短路或相间短路时,短路点电流经由相导线流入大地流回中性点或由一相流到另一相的路径中所通过的物质电阻。

距离保护(4):影响因素及对策

距离保护(4):影响因素及对策
U B I k Rt , U A I k Rt I k Z AB
Ik UA Z AB Rt e j Ik Ik
• 保护1、2的测量阻抗:
Ik U B Ik Z K .1 Rt Rt e j Ik Ik Ik
2、电力系统振荡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3、振荡闭锁回路 • 振荡时和短路时的区别: (1)振荡时,电流和各点电压的幅值均作 周期性变化,而只有在 180o 时才出现 最严重的现象。而短路时,短路电流和 各点电压不衰减,是不变的。 (2)振荡时,任一点电流电压之间的相位 关系都随 而改变;而短路时,电流电 压相位不变化。
第五节
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及对策
一、短路点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1、短路点过渡电阻的性,接触电阻、 接地电阻等。 • 过渡电阻特征: 在短路初瞬,过渡电阻较小, 几个周期后,急速增大。 因此可通过记忆回路等方法, 减少过渡电阻的影响。
2、单侧电源线路上过渡电阻的影响 R • 总体, t 总是使继电器测量阻抗增加,保护范 围缩短(灵敏性降低);但当保护出口经较 大 Rt 短路时,可能导致无选择性动作。
Z • 保护1: K .1 Rt , 如Rt 较大,可能使Z K .1 Z act .1 , I段不动作; Z • 保护2: K .2 Z AB Rt , Z K .2 影响不大,仍落在保护 2的II段内,
K
IK
IL
• 闭锁思路:利用负序(零序)故障分量 闭锁,可以和振荡闭锁回路共用。 • 为防止闭锁时发生故障,应同时发信号 提醒检修人员。
四*、串联电容补偿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五*、其他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 1、短路电流中暂态分量的影响 2、电流互感器过渡过程的影响 3、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过渡过程的影响 4、输电线路非全相运行的影响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性直线必须下倾防止这种超越。特性直线
界点,切换不同的动作方程以提高耐受过 渡电阻能力。该方法的缺点是在出口处经
的下倾降低了对区内故障时耐受过渡电阻 的能力[9~10]。对单相故障,X 元件采用零
过渡电阻接地短路时,保护将拒动。受电 端在过渡电阻超过出现同向问题的临界过 渡电阻时,会发生区外故障超范围动作而 区内故障时拒动的情况。零序电抗继电器 虽然在理论上具有很强的抗过渡电阻能力, 但还是受系统运行方式及过渡电阻大小的 影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灵活应用。
的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图 1-2 所示为四
边形特性距离继电器。它将距离继电器的
测量距离功能、方向判别功能和躲负荷功
能分别由 3 个独立元件完成。R 元件完成
躲负荷功能,其特性如 R 直线;X 元件完 成测距功能,其特性如 X 特性直线;D 元 件完成方向判别功能,其特性如 D 特性折
圆与四边形特性的复合:在相间短路 时,过渡电阻较小,应用圆特性;在接地
过渡电阻一般为纯电阻。接地故障的 过渡电阻包括电弧电阻和杆塔接地电阻, 对树枝放电时还包括树枝电阻。每个杆塔 的接地电阻,在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区一
般为 10 Ω ;在电阻率较高的地方,可达 30 Ω ,甚至更高一些。接地故障时最大的
过渡电阻发生在导线对树枝放电之时。在 实际电力系统中,过渡电阻受当时故障方 式、地质条件和天气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可能达到比较大的数值,例如单相接地故
在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的方向高频
保护中,应用相电压补偿式方向元件的方
障电流。只要 IF 和 I0 的相位相同,则特性
案,具有方向性强,在系统振荡过程中反 方向经任何过渡电阻短路时不误动、能自 然地适用于两相运行的线路,能切除单相 重合闸过程中的短路等优点,因而 1978 年以来就在我国 220kv、 330kv 和 500kv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110kV线路多采用距离保护作为线路主保护,而短路点过渡电阻的存在使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发生变化,易造成距离保护拒动。

针对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问题,基于PSCAD仿真平台搭建110kV双侧电源输电线路及线路距离保护的仿真模型,分析在不同短路情况下保护的动作特性,并基于此线路对仿真结果进行测试验证。

仿真结果表明,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会产生较大影响,而零序电流保护元件抗过渡电阻干扰的能力较强,作为110kV线路的后备保护,与距离保护配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标签:线路保护;过渡电阻;PSCAD/EMTDC;仿真分析引言短路故障点的过渡电阻是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之一。

当线路发生接地短路时,由于过渡电阻的存在,必将引起测量阻抗的变化,从而对接地距离保护的正确工作带来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单侧电源线路和双侧电源线路出口故障时过渡电阻对不同距离保护工作的影响,比较传统型距离保护、自适应距离保护、神经网络距离保护躲过渡电阻特性的各自优缺点,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距离保护硬件设计和工作原理。

1距离保护的分类、配置与整定1.1距离保护的分类1)阻抗继电器阻抗继电器是反映测量阻抗变化的距离保护,通过判断测量阻抗是否落入其动作区域来判定是否动作:当落入保护动作区域时,保护动作;否则,不动作。

其中,保护安装处的测量阻抗表达式为式中:分别表示保护安装处的电压、电流和零序电流,且φ=A,B,C;K表示零序电流补偿系数;α表示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的距离百分比;Zl表线路阻抗; 分别表示故障点的电压和电流;R表示过渡电阻; 表示过渡电阻引起的故障附加阻抗。

阻抗继电器常见的动作特性有方向圆、四边形、偏移圆和全阻抗等。

2)距离继电器距离继电器是按照故障点的电压边界条件建立动作判据,即利用故障相补偿电压在保护范围临界点存在相位突变180°的特点,来判别区内与区外故障:当判定为区内故障时,保护动作;否则,不动作。

影响距离保护因素

影响距离保护因素

定义总分支系数为
/I K I b k 1 MN
表示 I I 若用 I MN N
Z Z Z NP 2 NP 1 set I I k 1 Z Z NP 1 NP 2
I I MN Z sN Z Z Z sN MN sM
短路点的过渡电阻是指当相间短路或接地短路时短路点的短路电流所通过的物质的电1过渡电阻对接地阻抗继电器的影响设a相在k点经过渡电阻发生了单相接地短路m侧母线上电压为由上式可见只有当过渡电阻等于零时故障相阻抗继电器才能正确测量短路点到保护安装处阻抗
4.8 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
助增、汲出的影响 过渡电阻的影响 1、保护安装处和故障点间分支线的影响 在高压电力网中,在母线上接有电源线 路、负荷或平行线路以及环形线路等,都将 形成分支线。
总分支系数
K K K 2 . 52 0 . 575 1 . 35 b b 汲 b 助
(1)由于助增电源的存在,使测量阻抗 增大;
(2)由于平行线路的汲出作用,使测量 阻抗减小; (3)当助增与汲出同时存在时,可分别计 算助增、汲出系数相乘,即为总分支系数; (4)在进行动作值计算与灵敏度校验时, 分支系数应分别取最小、最大值。
因此,在进行保护的动作值、灵敏度计算 时,应引入分支系数。 为保证保护既不误动,也不拒动,应考虑最 大、最小分支系数可能的数值。
(3)电源分支、汲出同时存在
在相邻线路K点发生短路故障时。M侧母线 电压为
Z U I U k 1 M Z Z Z L m MN 1 k I I MN MN
相间短路故障的过渡电阻主要是弧光电 阻,与接地短路故障相比要小的多,所以附 加测量阻抗的影响也较小。 为了减小过渡电阻对保护的影响,可采 用承受过渡电阻能力强的阻抗继电器。

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及采取的防止措施

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及采取的防止措施

第四节 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及采取的防止措施一、短路点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保护1的测量阻抗为g R ,保护2的测量阻抗为g AB R Z +。

由图(b)可见,当g R 较大时,可能出现1.J Z 已超出保护1第Ⅰ段整定的特性圆范围,而2.J Z 仍位于保护2第Ⅱ段整定的特性圆范围以内。

此时保护1和保护2将同时以第Ⅱ段的时限动作,因而失去了选择性。

结论:保护装置距短路点越近时,受过渡电阻的影响越大,同时保护装置的整定值越小,则相对地受过渡电阻的影响也越大。

对图3—36(a ) 所示的双侧电源的网络,短路点的过渡电阻可能使量阻抗 增大,也可能使测量阻抗减小。

保护1和保护2的测量阻抗分别为αj g d d g d d d BJ e R I I R I I I U Z 1111===αj g d d AB d A J e R I I Z I UZ 112+==A 12B C 1L 2L gR (a )图3-35 过渡电阻对不同安装地点距离保护的影响(a )电网接线图;(b )保护范围图1.j (b)(a )()图3-36 双侧电源通过 短路的接线图及阻抗电流向量图gR (a )系统图;(b )向量图式中 α—d I 超前1d I的角度。

当α为正时,测量阻抗增大,当α为负时,测量阻抗的电抗部分将减小。

在后一种情况下,可能导致保护无选择性的动作。

过渡电阻主要是纯电阻性的电弧电阻R g ,且电弧的长度和电流的大小都随时间而变化,在短路开始瞬间电弧电流很大,电弧的长度很短,R g 很小。

随着电弧电流的衰减和电弧长度的增长,R g 随着增大,大约经0.1~0.15秒后,R g 剧烈增大。

减小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影响的措施 (1)采用瞬时测定装置它通常应用于距离保护第Ⅱ段。

原理接线如图3—37所示。

(2)采用带偏移特性的阻抗继电器 保护2的测量阻抗Zcl2=Zd+Rg当过渡电阻达Rg1时,具有椭圆特性的阻抗继电器开始拒动。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分析及其对策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分析及其对策

以双侧 电源供 电线路 MN上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为例,在保 护安 装
处可测到电压、电流,利用傅 氏算法算出保护安装处的正序 阻抗和 ,反 映了保护安装处到故 障处的距离 ,为过渡电阻,为 M 侧的零序分配系
在双侧 电源供 电的线路 发生短 路故 障时,流过过 渡电阻的 电流 是 由两侧 电源提供的,过度电阻对测量阻抗的影响与对侧 电源提供的短
2 4 改进算法消除过渡 电阻的影响
围缩短 。 当线路始端经的测景阻抗为上级线路阻抗与之和 ,在一定条件 下落八上级距离保护 I I 段的保护范围, 从而使保 护失去选择性。
1 . 2 疋 侧 电源线路上过渡电阻对距 离保护 的影响
电源线路上过渡电阻对距离 保护的影响,介绍 H 种提高距 离保护耐受过渡 电阻能力的方法。
饫j 酗初 过渡电阻;电源线路; 故障类型
1 过渡电阻问题的提出
端短路时保护的灵敏性 ,同时能更好的躲过最小 负荷阻抗 ,建议 角略小 于线路的阻抗角 :为保证保护在发生金属性短 路时能可靠动作 , 建议角
在 没有外汲和助增 的单侧 电源线路上 ,保护安装处和过渡电阻中 溃 同一短 路 ̄/ ) I L ,这时保护安装处的电压 电流关系可表示为 、 = } Z m

I ( + R f , ,过渡电阻的存在使得保护安装的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
源供电系 统 、双侧电源供电系统的送电端 、受电端时 , 其抗过渡电阻能 力有所不同,容易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
通过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利用 电流零序分量相角代替短路电流相角 ,但
变大。
2 克服过渡电阻影响的措施
2 1 采用多边形特性的距 离继电嚣
多边形特性继电器有较好 的耐受过渡 电阻的能力,主要有四边形 、 五边形及类似 的特 性。四i 赵 形特性距离继 电 器如图 1 所示。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由于过渡电阻的存在,会导致距离保护的阻抗继电器无法正确测量保护安装处到故障点的短路阻抗,因此可能造成保护的拒动或误动。

1.过渡电阻的特点短路点的过渡电阻是当相间短路或接地短路时,短路电流从一相流到另一相或从一相流入地的途径中所通过的物质的电阻,这包括电弧电阻与接地电阻等。

相间短路的过渡电阻主要由电弧电阻组成,过渡电阻的大小如下式:接地短路时:500kV线路最大过渡电阻按300Ω考虑,220kV线路则按照100Ω考虑。

过渡电阻基本呈纯电阻性质,在故障初瞬时较小,随着时间加长而逐渐变大。

2.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是由于阻抗继电器的不正确测量造成的。

(1)对阻抗继电器的影响①单侧电源过渡电阻的影响如下列图所示,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ZK为短路阻抗Zk与过渡电阻Rg直接相加,即:测量阻抗的附加阻抗△Z为纯电阻Rg。

由图可见,由于过渡电阻Rg的存在,会造成圆特性方向阻抗继电器(圆1)拒动。

②双侧电源中过渡电阻的影响由上式可见,当M侧为送电侧(超前)时,测量阻抗的附加阻抗△Z为容性阻抗(上图中的△Z’),可能在出口故障时造成阻抗继电器(上图b中圆2)拒动。

当M侧为受电侧(滞后)时,测量阻抗的附加阻抗△Z为感性阻抗(上图中的△Z),可能在保护区末端短路造成误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过渡电阻一样时,越是靠近保护安装处故障,IM越大,IN越小,则测量阻抗的附加阻抗模值越小,测量阻抗轨迹如上图b的虚线5所示。

图示可知,虚线5与R轴夹角小于短路阻抗角。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送电侧保护为了防止阻抗继电器拒动,继电器应该以直线4为动作边界;为了防止阻抗继电器超越,继电器应该以直线6为动作边界。

(2)过渡电阻对保护的影响距离I段无动作延时,此时过渡电阻较小,因此过渡电阻对I段影响小;距离II段有动作延时,此时过渡电阻较大,因此过渡电阻对II段影响大;距离III段有动作延时,但是整定阻抗很大,阻抗继电器抗过渡电阻能力强,因此过渡电阻对III段影响较小。

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及防止方法

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及防止方法

影响距离保护正确工作的因素及防止方法一,短路点过度电阻的影响过度电阻的存在,使得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会使保护范围缩短,有时也会引起保护的超范围动作,或反方向误动作。

例如:①下图中,BC始端经过度电阻Rt短路(图5-48、图5-49)若Rt较大,Zk1会超出保护1的Ⅰ段整定范围,而Zk2仍位于保护2的Ⅱ端段,这时,保护1、保护2的Ⅱ段将同时动作,将B母线切除,扩大了停电范围。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保护装置离保护点越近,受过度电阻影响就越大;保护装置整定值越小,受过度电阻影响就越大。

(所谓手过度电阻影响大是指,一个较小的过度电阻就有可能使测量阻抗超出整定范围。

)②对于不同动作特性的阻抗继电器,过度电阻对其影响也是不同的,如图:(图5-51)当Rt逐渐增大时,测量阻抗依次超出透镜型阻抗继电器、方向性阻抗继电器、全阻抗继电器的整定范围。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在R轴正方向上动作特性所占面积越大,受过度电阻的影响就越小。

针对以上讨论结果,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和手段来防止过度电阻的影响:⑴采用合适的阻抗继电器过度电阻大多是纯电阻,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图5-13c)所示的阻抗继电器,只要电抗值不超出整定范围,阻抗继电器不会拒动。

利用多边形阻抗继电器可以灵活整定的特点,我们可以使继电器不发生拒动(图5-14)(图5-52)a所示动作特性既容许在接近保护范围末端发生短路时有较大的过度电阻,又能防止在正常运行情况下,负荷阻抗较小时阻抗继电器误动作;b所示动作特性既可以满足相间短路时过度电阻较小的情况,又能满足接地短路时过度电阻较大的情况。

⑵利用瞬时测量回路固定阻抗继电器动作所谓固定阻抗继电器动作,即使其动作只反映短路瞬时的过度电阻的影响,对0.1~0.15之后过度电阻变化的影响不做反映。

其实现方法如下图(图5-53)短路瞬间短路电流很大,使继电器1和2同时动作,1动作使4也动作,并计时,2动作使3也动作,3动作使得3有两条回路给它供电,瞬时之后即使2退出,3也可以保持得电,,经过延时,动作与跳闸,这样就无视了瞬时之后过度电阻的影响。

(整理)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整理)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及解决方法张伟导师:刘自发(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电1006班,1102201024)0前言随着电网规模越来越庞大,电压等级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安全、可靠地提高输送能力,是我国电网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继电保护作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一屏障,始终承担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要满足四个要求,即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

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性能的最根本要求。

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

安全性是要求继电保护在不需要它动作时可靠不动作,即不发生误动作。

信赖性是要求继电保护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可靠动作,即不发生拒绝动作。

继电保护的误动作和拒动作都会给电力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然而,由于短路时一般都不是金属性的,而是在短路点存在过渡电阻。

接地短路时过渡电阻的存在,尤其大的过渡电阻,往往会影响到保护装置的性能,造成保护误动、拒动,或者灵敏性不满足要求等。

过渡电阻一般为纯电阻。

接地故障的过渡电阻包括电弧电阻和杆塔接地电阻,对树枝放电时还包括树枝电阻。

每个杆塔的接地电阻,在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区一般为10Ω;在电阻率较高的地方,可达30Ω,甚至更高一些。

接地故障时最大的过渡电阻发生在导线对树枝放电之时。

在实际电力系统中,过渡电阻受当时故障方式、地质条件和天气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可能达到比较大的数值,例如单相接地故障,接地电阻可能达到100Ω(220kv线路)、300Ω(500kv线路)和400Ω(750kv 线路)。

高阻接地故障都是单相故障。

距离保护因其很多优点,在高压输电线路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例如,受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结构变化的影响较小,能瞬间切除输电线85%~90%范围内的各种故障,保护范围较长且较稳定,适合于远距离重负荷的高压线路,具有一定的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等等。

因此距离保护一直是复杂电网中高压输电线路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保护方案之一[1~4]。

一种消除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影响的新算法

一种消除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影响的新算法

为减 小 过渡 电 阻
的 影响 文 献 6 提出 了零 序阻 抗继 电器的 几种 改进 方 案 文献 7 提 出通 过实 时估 测双 电源两 侧故 障电 流的相角差来修正测量电抗的自适应接地距离保 护 这 些方 法虽 然能 增加距 离保 护抗 过渡 电阻 却 不 能 完 全消 除 过渡 电 阻的 影 响 本 文 通过 分 析零 序 网 图 电抗 得到 两 侧零 序 故 障电 流 相 角差 的 准 确表 达 式 解 方 程后 可准 确 得到 故 障 点到 保 护 安装 处 的 正 序
图3
双侧电源系统示意图
为半
而 对于 单相 接地
� � � � � � 3 0 3 ( 0+ 0 (4 � � � � � �
负的 阻抗 角 表 现为 容性 的阻 抗 可 能使 总的 测量 阻 抗变 小 甚� 至造 成距 离保 护的 稳态 超越 反之 若 1 的相 位滞 后
2
径的 圆周 上 如 果 1 的 相位 超 前 2 则 具有 � � � � 1 又 由 系 统零 序 等 值 网 络 图( 如 图 6 按基 尔 霍

1
具有 正的 阻抗 角 表 现为 感
性 的阻 抗 使测 量阻抗 变大 可能引 起 1 号保 护的Ⅱ 段拒动�
图6 系统零序网络
� 夫 电压 定律 列方程 再 变换 得到 � � � � � � � � � � � � � ( 2+ � � � � � � 0 � 0+ 0 0 0+ 0- ( 2 + 0
理 论分 析和 仿真 试验
证明 该算 法能 消除 过渡电 阻对 � 距离 保护 测量 阻抗 的影 响 准确反 映故 障点 到保 护安 装处 的正 序电 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图分 � � � � 类号 � � � � � � � � � � 文 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 � � -

电网距离保护第6讲

电网距离保护第6讲


3.6.1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四)克服过渡电阻影响的措施 选用合适的动作特性 采用高阻接地距离算法 利用电抗分量
3.6.2 线路串补电容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一)串补电容的作用 输电线路最大传输功率:
Pm ax EU X
提高输电线路传输功率的方法: 提高电压等级 降低系统频率,如采用直流输电 通过串联补偿电容减小系统阻抗 • 串补电容的接入破坏了线路测量阻抗和故障距离之间的 线性关系。
3.6.1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二) 单侧电源线路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jX jX C
A KZ I m
G
B Rg
C
Rg B Zm
R
~
Um

R A (a) (b)
图 3-40 单侧电源线路过渡电阻的影 (a)系统示意图; (b) 对不同安装地点的距离保护的 响 影响
保护安装处测量阻抗为

3.6.1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三) 双侧电源线路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U m I k Z k ( I k I k ) Rg Zm Im Ik I k ( Z k Rg ) Rg I
k
保护安装处测量阻抗为
, Ik Rg 具有阻 I 当保护安装于受电端时,k 滞后于 I k I k 抗的性质。从相量图可知,这种情况必然使总的测量 阻抗增大,保护范围减小。所以受电端不会出现稳态 超越问题
k
3.6.1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三) 双侧电源线路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U m I k Z k ( I k I k ) Rg Zm Im Ik I k ( Z k Rg ) Rg I

3.7距离保护特殊问题的分析

3.7距离保护特殊问题的分析

I I
'' k ' k
Rg
1 短路点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② 双侧电源线路:
jX jX
C
Z m Z k Rg
I I
'' k ' k
Rg
B
R
1. A处的测量阻抗可能因过渡 电阻的影响而减小; 2. 稳态超越; 3. 也可能使测量阻抗增大, 使保护拒动。
A
R
1 短路点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③ 克服过渡电阻影响的措施:
jX
B
ZK
Rg 1
Rg 2
Rg 3
A
R
2 线路串联补偿电容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1
Z L1
jX
Z L2
jX
jX
Z L1
Z L2
R
距离保护特殊问题的分析
• 短路点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 线路串联补偿电容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 非工频分量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1 短路点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① 单侧电源线路
A

1
Um

Im
B
2
Rg
C
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的关系:U m I m Z m I m ( Z k Rg )




1 短路点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② 双侧电源线路
A
1
Um

I
' k
B
2
Ik

I
'' k
C
Rg
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的关系:
U m I Zk ( I I ) Rg I ( Zk Rg ) I R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渡电阻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及解决方法张伟导师:刘自发(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电1006班,1102201024)0前言随着电网规模越来越庞大,电压等级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安全、可靠地提高输送能力,是我国电网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继电保护作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一屏障,始终承担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要满足四个要求,即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

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性能的最根本要求。

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

安全性是要求继电保护在不需要它动作时可靠不动作,即不发生误动作。

信赖性是要求继电保护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可靠动作,即不发生拒绝动作。

继电保护的误动作和拒动作都会给电力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然而,由于短路时一般都不是金属性的,而是在短路点存在过渡电阻。

接地短路时过渡电阻的存在,尤其大的过渡电阻,往往会影响到保护装置的性能,造成保护误动、拒动,或者灵敏性不满足要求等。

过渡电阻一般为纯电阻。

接地故障的过渡电阻包括电弧电阻和杆塔接地电阻,对树枝放电时还包括树枝电阻。

每个杆塔的接地电阻,在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区一般为10Ω;在电阻率较高的地方,可达30Ω,甚至更高一些。

接地故障时最大的过渡电阻发生在导线对树枝放电之时。

在实际电力系统中,过渡电阻受当时故障方式、地质条件和天气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可能达到比较大的数值,例如单相接地故障,接地电阻可能达到100Ω(220kv线路)、300Ω(500kv线路)和400Ω(750kv 线路)。

高阻接地故障都是单相故障。

距离保护因其很多优点,在高压输电线路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例如,受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结构变化的影响较小,能瞬间切除输电线85%~90%范围内的各种故障,保护范围较长且较稳定,适合于远距离重负荷的高压线路,具有一定的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等等。

因此距离保护一直是复杂电网中高压输电线路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保护方案之一[1~4]。

接地距离保护反应输电线路接地故障。

距离继电器测量故障阻抗并判定故障位于保护区内或区外。

理想的距离继电器仅对保护安装点和整定点之间的故障动作而对此区外的故障不动作。

距离保护作为主保护通常整定为保护线路全长的80%~90%,并且通常期望阻抗测量误差少于±5%。

对于I段之外的故障,距离保护阶梯时限延时配合的Ⅱ和Ⅲ段,保证了不同线路故障的选择性[5]。

系统重负荷时或过渡电阻较大的区外故障,距离保护不误动,这是最基本的要求[6]。

传统距离继电器假设故障点电压为零,通过电压和电流比值测量故障阻抗。

实际上,除了人为构造的短路,故障点电压几乎不可能为零,从而故障点电压将影响到故障阻抗的测量,尤其对于高阻接地故障和重负荷单相接地故障。

在有负荷的情况下,过渡电阻部分会由于对侧电源的助增作用而转换成为感抗或容抗,导致距离保护超越或者保护范围缩短,大的过渡电阻也会造成距离保护范围缩短。

当经过大的过渡电阻接地,重负荷时故障电流可能小于负荷电流。

测量阻抗实际上由负荷电流和过渡电阻决定。

单相接地故障过渡阻抗达到300Ω时,传统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相对误差可能超过60%。

目前除距离保护外的各种接地保护方案中,除线路差动保护外,几乎都不能够为高阻接地故障提供可靠有效的保护。

但是电流差动保护中制动量随负荷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在重负荷情况下发生经大电阻接地故障时,由于动作电流很小而制动电流很大,动作量有可能小于制动量而拒动。

负荷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差动保护的灵敏度。

在超高压、长线路或电缆线路上,分布电容的等值容抗大大减少,电容电流将使输电线路两端电流的大小和相位都发生严重畸变,降低了差动保护区内故障耐过渡电阻的能力[7]。

为了提高纵联差动保护装置的耐过渡电阻能力,一般都在装置中配有零序差动保护作为辅助保护。

零序差动保护比分相电流差动保护灵敏度高,受电容电流影响少。

但是差动保护不能作为后备保护且需要交换两端信息同步交换。

在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的方向高频保护中,应用相电压补偿式方向元件的方案,具有方向性强,在系统振荡过程中反方向经任何过渡电阻短路时不误动、能自然地适用于两相运行的线路,能切除单相重合闸过程中的短路等优点,因而1978年以来就在我国220kv、330kv和500kv 线路上得到了应用。

但是,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均表明,当过渡电阻达到一定值时,该方向元件可能拒动,尤其是线路末端短路时,容许的过渡电阻更小。

由上可以看出,各原理的保护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高阻接地时保护误动或拒动问题。

保护误动或拒动,会给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带来重大的损失,甚至有可能会威胁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高阻接地的问题在国内外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研究具有较高耐受过渡电阻能力的距离保护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工程研究价值。

1国内外克服过渡电阻的方法国内外为解决重负荷时经过渡电阻接地短路或输电线路末端高阻接地故障,传统距离保护无法正确动作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在零序电抗继电器、多边形特性继电器、复合特性继电器、改进的正序电压极化的接地距离继电器、自适应距离继电器、神经网络距离继电器及其它一些方法。

1.1采用零序电抗继电器克服过渡电阻零序电抗继电器以零序电流I为极化量,其动作判据为:其中:()() '00113,/3,ZD L L L U U Z I kI k Z Z Z ϕϕϕ=-+=-LZ为线路零序阻抗,1LZ为线路正序阻抗,ϕ为线路A、B、C中某一相。

在单相经过渡电阻gR短路接地时,继电器中增加了附加测量阻抗()0/3R g fZ R I I kIϕ=+,FI为短路点故障电流。

只要FI和I的相位相同,则特性直线的下倾角恰好与RZ的相角相同,RZ永远与特性直线平行,gR不影响继电器的动作,具有较强的躲过渡电阻能力,这是理想的电抗特性,如图1-1所示:图中取0δ=。

特性直线下倾δ角是安全裕度,包含了I超前于FI的相角和可能的角度误差。

对于给定的系统,I超前于FI的最大相位差可以估算出来。

接地电阻在测量阻抗中引起的附加分量RZ的相角可被实际的θ角自动跟踪。

但特性直线倾斜角对RZ阻抗角的自适应并不是不受限制的。

在假设0δ=时,θ角必须满足180L Lϕθϕ-<<。

才能保证下确动作。

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特性直线转动的角度太大,区内故障时就会拒动。

当过渡电阻增大到某一临界值时,会出现所谓的“同相”问题,当过渡电阻进一步增大时,θ角就不再满足上述条件了,保护的动作方程将失效,此时应将保护闭锁。

所以零序电抗继电器采用下面两个判据:式(1-1)第一个判据为辅助判据,满足条件即可以使得180L Lϕθϕ-<<。

目前采用相电压和零序电流相位来检测“同相”点,以过渡电阻达到“同相”点为临界点,切换不同的动作方程以提高耐受过渡电阻能力。

该方法的缺点是在出口处经过渡电阻接地短路时,保护将拒动。

受电端在过渡电阻超过出现同向问题的临界过渡电阻时,会发生区外故障超范围动作而区内故障时拒动的情况。

零序电抗继电器虽然在理论上具有很强的抗过渡电阻能力,但还是受系统运行方式及过渡电阻大小的影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灵活应用。

1.2 采用多边形特性距离继电器克服过渡电阻多边形继电器[8]特性包括四边形特性、五边形特性及类似的特性,它们具有较好的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

图1-2所示为四边形特性距离继电器。

它将距离继电器的测量距离功能、方向判别功能和躲负荷功能分别由3个独立元件完成。

R 元件完成躲负荷功能,其特性如R 直线;X 元件完成测距功能,其特性如X 特性直线;D 元件完成方向判别功能,其特性如D 特性折线。

R 整定电阻的选择应兼顾避开负荷状态和提高对过渡电阻的反应能力,可在R 轴方向独立移动以适应不同数值的过渡电阻。

D 元件要保证出口和背后母线经过渡电阻短路时能可靠动作。

由于具有优越的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四边形特性距离继电器在距离保护中获得广泛应用。

在送端区外经过渡电阻故障时,测量阻抗的电抗分量比实际线路电抗小,线路越长,负荷越重,情况越严重。

对这种情况,如果X 元件与R 轴平行,则发生超越的可能性比圆特性方向阻抗继电器还大,这是四边形特性距离继电器的主要弱点。

因此其动作特性直线必须下倾防止这种超越。

特性直线的下倾降低了对区内故障时耐受过渡电阻的能力[9~10]。

对单相故障,X 元件采用零序电抗继电器,零序电抗继电器要求0I 必须落后于U ϕ才能满足180L L ϕθϕ-<<。

,防止在双侧电源的受电侧可能发生的不正确动作。

1.3采用复合特性距离继电器克服过渡电阻圆与四边形特性的复合:在相间短路时,过渡电阻较小,应用圆特性;在接地短路时,过渡电阻较大,此时利用接地短路出现的零序电流在圆特性上迭加一个四边形特性以防止阻抗继电器拒动,如图1-3所示。

方向圆与上抛圆的复合:既能容许在接近保护范围末端短路时有较大的过渡电阻,又能防止在正常运行情况下负荷阻抗较小时阻抗继电器误动作,见图1-4,通过动作特性的复合,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复合特性,适用于复杂电网对保护的特殊要求[11~12]。

1.4采用自适应接地距离继电器克服过渡电阻自适应继电保护是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它可以定义为:能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变化信息,在线计算并修改继电保护的整定值,以获得最佳保护性能的继电保护系统。

自适应继电保护系统在选择性,快速性和灵敏性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继电保护系统,这不仅使现有电力网络能够传送更多的功率,而且还可以改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灵活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实现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关键在于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如何实时、快速、准确地判出系统的运行方式和故障类型。

新判据的多边形阻抗特性用纯电抗线来代替传统的电抗下倾线,不再像传统距离保护那样盲目地缩小动作范围。

在可靠防止距离保护超越误动作的前提下,扩大了距离保护的动作范围。

自适应继电保护系统尚属理论研究阶段,要达到大范围应用于工程实际,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

1.5 采用神经网络距离继电器克服过渡电阻人工神经网络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领域的边缘交叉学科,它是一种并行处理的非线性映射,具有强大的模式识别能力,可以对任何复杂的状态或过程进行分类和识别,有很强的容错性、鲁棒性和冗余度,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和模式分类等方面。

将人工神经网络应用于电力系统是近几年来的热门课题,目前神经网络距离继电器也只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

2 算例分析图2-1 典型500kv 电压等级的系统图图2-1所示为一典型的500kv 电压等级的系统图,TLine1长度为500km ,TLine2长度为200km ,两端连接到2个不同的500kv/100MV A 系统1S ,2S ,线路参数为:10.13783(/)R E m =-Ω,10.26303(/)L X E m =-Ω,故障为C 相接地,接地电阻为200Ω,故障起始时间为0.1s ,持续时间为0.1s ,电源启动时间为0.05s ,下面分别对比了金属性接地和高阻接地的电压电流波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