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爱莲说重点字词解释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b190f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0.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作者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注释1、甚:很,十分。
2、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3、之:的。
4、可爱:值得怜爱。
5、者:花。
6、甚:很,非常。
7、蕃:多。
8、自:自从。
9、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0、独:只,仅仅。
1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出:长出。
13、淤(yū)泥:污泥。
14、染:沾染(污秽)。
15、濯(zhuó):洗涤。
16、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7、妖:美丽而不端庄。
18、通:贯通;通透。
19、直:挺立的样子。
20、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21、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22、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23、益:更加。
24、清:清芬。
25、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26、亭亭:挺直的样子。
27、植:竖立。
28、可:只能。
29、亵玩:靠近赏玩。
30、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078dd2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a.png)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爱莲说》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__________________;牡丹,_________________;莲,_____________。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
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6、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7、白丁: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
10、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案牍():官府的公文。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1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15、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复习 第4篇 爱莲说
![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复习 第4篇 爱莲说](https://img.taocdn.com/s3/m/2f9ed20371fe910ef02df87d.png)
第4篇爱莲说知识清单一、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1)世人盛.爱牡丹盛:特别(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秽)(3)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4)中通.外直.通:贯通直:挺直(5)不蔓.不枝.蔓:生枝蔓枝:长枝节(6)香远益.清益:更,更加(7)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8)鲜.有闻鲜:少2.古今异义(1)亭亭净植.古义:立今义:种植(2)宜.乎众矣古义:应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义:合适,应当3.一词多义(1)鲜:①陶后鲜有闻少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艳(2)之:①水陆草木之花的,助词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表舒缓语气,不译(3)出:①出淤泥而不染从……长出来②不复出焉出去(4)远:①香远益清远播,形容词作动词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远远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蔓,在文中意思为长枝蔓枝,在文中意思为生枝节(2)形容词作动词香远益清远,在文中意思为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二、成语积累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出淤泥而不染三、名句积累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四、关键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里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我却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只可以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浮地去玩弄它啊。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5.(2014·安徽)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6.(2014·安徽)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原文及注释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原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b65fa26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6.png)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原文及注释
爱莲说
周敦颐〔宋代〕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
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爱莲说素材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爱莲说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7d8a1b9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e.png)
爱莲说中考文言文:《爱莲说》重点字词解释,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重点字词可爱:值得喜欢。
者:……的花。
蕃:多。
独:只。
自:从。
甚:特别,十分。
濯:洗。
清涟:清波。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蔓:生藤蔓。
枝:生枝茎。
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益:更加。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鲜:少。
闻:传闻。
同:和……一样。
宜:应当。
众:很多。
二、重点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三、课文分析1.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2.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3.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初一语文文言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初一语文文言文《爱莲说》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7ed590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c.png)
以下是为⼤家提供的《初⼀语⽂⽂⾔⽂《爱莲说》原⽂及翻译》,供⼤家参考!相关推荐:||《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李唐来,世⼈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说:⼀种议论⽂的⽂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式来阐述事理的⽂体,⼤多是借事物或⼀种现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格,⾏⽂崇尚⾃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般长短不定,跟现代杂⽂颇为相似。
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托物寓意,借物抒情。
2.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称五柳先⽣,世称靖节先⽣,东晋浔阳柴桑(现今江西省九江县)⼈,东晋⼈。
是的隐⼠。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咏菊,如《饮酒》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向来称为名句。
⾃李唐来,世⼈盛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社会上的⼀般⼈。
唐⼈爱牡丹,古书⾥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本(⼀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译⽂ ⽔上和地上各种草⽊的花,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唐朝以来,世⼈⼤多喜爱牡丹。
我则唯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洗涤过,⽽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枝蔓,不长枝节,⾹⽓远播,更显得清幽,笔直地洁净地⽴在那⾥,(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
部编版七下语文《爱莲说》字词批注翻译(最新版)
![部编版七下语文《爱莲说》字词批注翻译(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f72c177cd184254b3535fc.png)
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濯 ( z h u ó ) 清 涟 ( l i á n ) 而 洗 却 水清而有微波, 表 这里指清水 转 折
中 通 外 直 , 不 内 通 外 正 心 达 在 直 蔓 长藤满 名作动 不
②
不 妖 , 妖 媚
枝 , 长枝条 名作动
水中、陆上草本、木本植物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独 只
①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很 从
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们(都)十分喜爱牡丹。
予 ( y ú ) 独 ② 爱 莲 之 ② 出 淤 ( y ū ) 泥 而 ① 不 染 , 我 只 取消句子 却 沾 污 仅仅 独立性的 表转折 染 泥 助词
隐 逸 ( y ì ) 者 也 表 指隐居的人 判 断
①
;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避世隐居之士;
牡丹,花之②富贵者 的 富有有 权势的 人
也
②
;莲,花之
③
表 判 断
君子者 品德 高尚 的人
也
表 判 断
③
。
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噫(yī)!菊之
叹词 欸
④
爱,
助词,宾 语前置的 标志
内心通达而外形笔直,不生枝蔓也不长枝节;
香 远 益 清,亭亭 净 植,可② 远播 更 清 高耸 洁 立 可以 形作动 加 新 的样 净 能够 子
予 谓 菊 , 花 之 我 认 的 为
①
远观 观 赏
而不可亵(xiè)玩焉。 却 亲近而 兼词 转折 不庄重 于之
香气远播,越发显得清纯芳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从远处观赏,却 不可贴近去玩弄啊。
爱莲说PPT字词和译文
![爱莲说PPT字词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e955d0a58da0116c1749d4.png)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仪态 端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
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 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是托物言志向的写法。
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 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 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 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 的人少。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 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 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第二段译文
我认为,菊是 花中的隐士,牡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 好,陶渊明以后就 很少听到了。对于 莲花的爱好,像我 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爱 好,人数当然就很 多了!
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 不妖,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 观而不可亵玩 焉。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 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之爱,宜乎众 矣。”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 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总结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品质,说明 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 世风的鄙弃之情。
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是从生长环境方面来写的 ……而不可亵玩焉。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是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ee562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d.png)
《爱莲说》重点知识一、重要字词1.可爱者【甚】【蕃】甚:很,十分蕃:fán,多2.陶渊明【独】爱菊只3.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4.【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涟:水波妖:过分艳丽5.香远【益】清更加6.【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7.【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8.【予】谓菊…… yú,我9.【隐逸】隐居避世10.【噫】叹词,表示感慨11.陶后【鲜】有闻 xiǎn,少12.【宜】乎众矣应当13.焉(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词(2)必有我师【焉】兼词,=于此(在其中)14.之(1)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2)水陆草木【之】花的(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友人惭,下车【引】之代词,代元方(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代知识二、词类活用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不横生枝蔓,不旁生枝茎三、理解性背诵及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爱的很多。
2.莲的形象具有象征意义:(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
【译】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语句是:濯清涟而不妖。
【译】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3)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语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4)象征君子美好姿态气质的语句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译】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
3.高度总结莲的气质品格的语句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它)(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4.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比较和品评(莲花近于菊,却不像菊那样逃避现实,更不像牡丹,以富贵媚人,从俗从众,莲花出于污浊的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君子)的语句是: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原文及字词翻译
![爱莲说原文及字词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4f2c36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6.png)
爱莲说原文及字词翻译爱莲说原文及字词翻译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莲说原文及字词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及注释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注释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甚:很,十分。
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语文版七下课文全解:爱莲说
![语文版七下课文全解:爱莲说](https://img.taocdn.com/s3/m/5fa90a4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c.png)
语文版七下课文全解:爱莲说语文版七下课文全解:爱莲说语文版七下课文全解:爱莲说【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蕃f n:多。
独:仅,只。
濯zhu :洗涤。
清涟li n: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m n不枝: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亭亭:挺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xi 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隐逸: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鲜xi n:少。
宜:当然。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周敦颐(公元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
历任地方官吏,曾任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通判(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等职。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
因为书堂前有发源于莲花峰的小溪,于是他就用故乡营道濂溪给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
世称之为濂溪先生,卒谥元公。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2、关于背景《爱莲说》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公元1068年)擢为南康(现在江西省星子县)郡守时写下的。
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长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胃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
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后来,人们便把这莲池誉为“爱莲池”),至今,星子县还有它的遗址。
【第二部分: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这是一篇借花喻人的优美小品文。
作者独爱莲花的高洁不俗,来比喻自己道德情操的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同时,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火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莲花所体现的君子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君子,要讲求精神文明。
二、文章脉络文章共两段。
第一段写了莲的形象和品质,说明爱莲的缘由。
作者从泛论入手,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含蓄地说明,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体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知识点考点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知识点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30531c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e.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知识点考点详解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文章。
“说”是一种文体,内容包括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中学课本中还有《马说》《师说》。
第一部分考点详解【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考点】〔之〕结构助词,译为“的”。
〔可〕动词,译为“值得”。
下文的“可远观”的“可”也是动词,意思是“可以,能够”。
〔者〕代词,指代前面说的“草木”,可以译为“的草木”,也可以采用的字结构,把“可爱者”译为“值得喜爱的”。
〔甚〕表示程度的副词,叫做程度副词,意思是“很,非常”。
〔蕃〕读作fán,意思是“多”,与“繁”是同义词,可以组词“繁多”。
有人把“蕃”理解为“同‘繁’”,这是把“蕃”看作是通假字了。
笔者认为:“蕃”与“繁”读音相同,都可解作“多”,还是应该看作同义词。
【原文】晋陶渊明独爱菊。
【译文】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陶渊明〕字元亮,后改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大诗人。
陶渊明喜爱菊花,在宅边种植菊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表达了与世无争、悠然自得心志。
后来,菊花就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的象征。
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诗写道:“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中“陶家”的“陶”就是指陶渊明。
〔独〕副词,意思是“唯独,只”。
【原文】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译文】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考点】〔自〕介词,意思是“从,自从”。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来〕动词,表示趋向,即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可以译为:……(以)来,到现在。
这里译为“以来”。
【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3f0ed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5.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之爱莲说》注释译文赏析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作者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注释1、甚:很,十分。
2、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3、之:的。
4、可爱:值得怜爱。
5、者:花。
6、甚:很,非常。
7、蕃:多。
8、自:自从。
9、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5、濯(zhuó):洗涤。
16、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7、妖:美丽而不端庄。
18、通:贯通;通透。
19、直:挺立的样子。
20、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21、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22、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23、益:更加。
24、清:清芬。
25、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26、亭亭:挺直的样子。
27、植:竖立。
28、可:只能。
29、亵玩:靠近赏玩。
30、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31、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
32、谓:认为。
33、隐逸者: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七年级下册16.爱莲说基础知识梳理
![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七年级下册16.爱莲说基础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73543f60722192e4536f6f1.png)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16.爱莲说基础知识梳理基础积累1.重点词汇释义1)可爱者甚蕃(甚:很;蕃:多)2)自李唐来(自:从)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我;之:用于主谓消独,无实义不译)4)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涟: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
清涟:清水。
)5)中通外直(中通:中间空)6)不蔓不枝(蔓:名词作动词,牵蔓;枝:名词作动词,分枝)7)香远益清(远:形容词作动词,传得远;益:越发,更)8)亭亭净植(亭亭:直立的样子;植:树立)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亵渎,不尊重;亵玩:指近前把玩。
)10)陶后鲜有闻(鲜:少;闻:听,听说)11)宜乎众矣(宜:当然)2.一词多义远①香远.益清(远闻)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处)之①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②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③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3.鲜陶后鲜.有闻(副词,少)芳草鲜.美(形容词,鲜艳)3.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蔓,枝:名词活用作动词,分别是“牵蔓”“分枝”的意思)2)香远益清(远:形容词做动词,可译为“远播”“显得清幽”)3)濯清涟而不妖(妖:名词作动词,美丽但不庄重)4.特殊句式1)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濯”后省略了介词“于”)2)判断句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者也”表判断)3)倒装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菊之爱,即爱菊,对菊的爱;“之”为宾语前置标志)5.名句默写(1)《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6.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中、陆上草本、木本植物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初中语文爱莲说的知识点
![初中语文爱莲说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940284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a.png)
初中语文爱莲说的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初中语文爱莲说的知识点《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爱莲说带拼音全篇逐句翻译
![爱莲说带拼音全篇逐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41224b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6.png)
ài lián shuō爱莲说sòng zhōu dūn yí宋· 周敦颐shuǐlùcǎo mùzhīhuākěài zhěshèn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
fān jìn táo yuān míng dúài jú zìlǐtáng 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自从唐朝以来lái shìrén shènài mǔdān yǔdúài lián zhī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欢莲花,chūyūníér bùrǎn zhuó qīng liánér bùyāo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zhōng 中tōng通wài外zhíbùmàn bùzhī直,不蔓不枝xiāng,香yuǎn远yìqīng tíng tíng jìng zhíkěyuǎn guānér bù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kěxièwán yān可亵玩焉。
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yǔwèi jú huāzhīyǐn yìzhěyě mǔ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dān huāzhīfùguìzhěyělián huāzhījūn 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爱莲说重要字词及考点
![爱莲说重要字词及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427390404431b90d6c85c7be.png)
注释: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罗岩(今江西赣州于都县)时创作的,有诗刻石。
爱莲说:出自《周濂溪集(周元公集)》。
“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死后皇帝所赐的称号)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北宋哲学家。
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
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
是著名的隐士。
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
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盛:特别,十分。
甚:很,十分之:的可:值得。
者:花蕃:多独:只,唯独。
自:自从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妖艳焉:声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芬。
远:遥远,空间距离大,远播,远远的传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植”通“直”,立。
《爱莲说》解词
![《爱莲说》解词](https://img.taocdn.com/s3/m/e40e3e15a76e58fafbb00304.png)
爱莲说[注释](1)选自《周濂溪集》。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哲学家。
"说",也称杂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多。
(3)淤泥:污泥(4)盛.爱:甚,非常(5)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却不妖艳。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8)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
益,更加。
(9)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10)亵(xiè)玩:轻慢而随便地玩弄。
亵,轻慢。
(11)隐逸者:隐居的人。
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判断句。
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16)鲜.(xiǎn)有闻:少。
(17)宜.乎:应当。
一、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分别表现了莲花怎样的品质?①生长环境方面(出淤泥……不妖)——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质朴,不哗众取宠。
②体态香气方面(中通外直……香远益清)——豁达正直,美名远扬③风度气质方面(亭亭净植……亵玩焉)——志洁行廉,严肃庄重,令人不敢轻慢。
二、为何写菊花和牡丹?三种花分别象征哪一类人?用菊正衬,牡丹反衬,突出莲花的君子形象,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菊花象征高洁的隐士,牡丹象征富贵者,莲花象征品德高尚的君子。
三、两个“独爱”表现了谁的什么态度?(1)独爱菊表现陶渊明厌恶封建官场,隐居避世的生活态度。
(2)独爱莲表现周敦颐厌恶追名逐利世风,在污浊世间保持高尚的操守的生活态度。
四、开头写水陆草木之花有什么作用?从所有花写起,做总的一般性的衬托,自然引出要写的花。
五、“菊之爱……宜乎众矣”这三句话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感叹品德高尚的隐士太少了;2感叹知音甚少;3批判追名逐利的世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爱莲说重点字词解释
本文是关于初一语文:爱莲说重点字词解释,感谢您的阅读!
初一语文:爱莲说重点字词解释
【原文】
爱莲说(1)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
晋陶渊明(3)独爱菊。
自李唐(4)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5)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6)清涟(7)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8)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9)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10)众矣!
【注释】
(1)选自《周元公集》。
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
(2)蕃(fán):多。
(3)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
他喜爱菊花,常在诗中咏菊。
(4)李唐: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李唐”。
(5)予:我。
(6)濯(zhuó):洗涤。
(7)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8)亵(xiè):这里指亲近而不庄重。
(9)鲜(xiǎn):少。
(10)宜乎:当然。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