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调研报告(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1.能源现状

2.太阳能电池概述

3.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4.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及应用

1.能源现状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然而地球储藏的化石能源有限,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同时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图1:中国和世界的能源结构

能源枯竭石油:42年,天然气:67年,煤:200年。

环境污染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达210万吨,并呈上升趋势,造成

全球气候变暖;空气中大量二氧化碳,粉尘含量己严重

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可再生能源:

风能;水能;地热;潮汐;太阳能等

为此,各个国家积极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多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其中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无污染,是最具开发和应用前景的清洁能源之一,优越性非常突出。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太阳能的良好途径之一,近些年来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使得其成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

太阳能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研制太阳能电池

2.太阳能电池概述

1)太阳能电池定义

太阳能电池,又称光伏器件,是一种利用光生伏特效应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器件。它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础和核心。

2)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世界太阳能电池发展的主要节点

1954 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为6%

1955 第一个光伏航标灯问世,美国RCA发明Ga As太阳能电池

1958 太阳能电池首次装备于美国先锋1号卫星,转换效率为8%。

1959 第一个单晶硅太阳能电池问世。

1960 太阳能电池首次实现并网运行。

1974 突破反射绒面技术,硅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18%。

1975 非晶硅及带硅太阳能电池问世

1978 美国建成100KW光伏电站

1980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20%多晶硅为14.5%,Ga As为22.5%

1986 美国建成6.5KW光伏电站

1990 德国提出“2000光伏屋顶计划”

1995 高效聚光Ga As太阳能电池问世,效率达32%。

1997 美国提出“克林顿总统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日本提出“新阳光计划”

1998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24.7%,荷兰提出“百万光伏屋顶计划”

2000 世界太阳能电池总产量达287MW,欧洲计划2010年生产60亿瓦光伏电池3)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家庭屋顶并网发电系统

路灯

发电站

3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1)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硅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它的核心结构是N型硅/P型硅构成的活性层。

通过特殊工艺向硅晶体中掺入少量的三价硼就可以构成P(positive)型硅。未掺杂的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通过共价键与周围4个硅原子相连。掺入少量硼后,硼原子取代某些硅原子的位置,并且在这些硅原子的位置上也与周围4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因为硼原子只有3个价电子,与周围4个硅原子成键时缺少1个电子,它需要从硅晶体中获取1个电子才能形成稳定结构。结果,硼原子变成负离子,硅晶体中形成空穴(空穴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如果向硅晶体中掺入少量五价磷或者砷就构成了N(negative)型硅,例如掺入磷。掺入的磷原子同样取代硅原子的位置,并与周围的4个硅原子形成共价键。因为磷原子有5个价电子,成键后剩下1个价电子,这个电子受到的束缚力比共价键上的电子小得多,很容易脱离磷原子,成为自由电子,结果该磷原子成为正离子。需要说明的是,P型和N型硅都是电中性的。

2)PN结形成过程

当把P型硅与N型硅通过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时,发生如图所示的P N结形成过程。

在N区(N型硅一侧)与P区(P型硅一侧)的交界面附近,N区的自由电子较多空穴较少,P区则是空穴较多自由电子较少,这样在P区和N区之间出现空穴和自由电子的浓度差。浓度差导致空穴从P区向N区扩散,自由电子从N区向P区扩散,二者在界面附近复合。P区界面附近带正电荷的空穴离开后,留下带负电荷的硼,因此形成1个负电荷区。

同理,在N区界面附近出现1个正电荷区。

通常把交界面附近的这种正、负电荷区域叫做空间电荷区。空间电荷区中的正、负电荷产生1个由N区指向P区的内建电场。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空穴和电子发生漂移,方向与它们各自的扩散方向相反,即电子从P区漂移到N区,空穴从N区漂移到P区。显然,内建电场同时又起着阻碍电子和空穴继续扩散的作用。随着扩散的进行,空间电荷逐渐增多,内建电场逐渐增强,空穴和电子的漂移也逐渐增强,但空穴和电子的扩散却逐渐变弱。无外界影响时,空穴和电子的扩散和漂移最终达到动态平衡。此时,空间电荷的数量一定,空间电荷区不再扩展,内建电场的大小就确定下来。

3)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

当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入射到P N结表面时,光子在硅表面及体内激发产生大量的电子-空穴对。由于入射光的强度因材料的吸收而不断衰减,因而沿着光照方向,材料内部电子-空穴对的浓度逐渐降低,这导致电子–空穴对向内部扩散。当电子-空穴对扩散到P N结边界时,在内建电场的作用下,空穴、电子被分别拉向P区和N区,电子-空穴对被分离。空穴在P区积累,电子在N区积累,结果产生一个与内建电场方向相反的光生电场,在P区和N区之间形成与P N结电势反向的光生电势,这就是著名的光生伏特效应。

电荷运动的势垒:p-n结区内形成的内建电场。阻碍电子从n区向p区运动,空穴从p区向n区运动。光子入射:造成跃迁产生空穴-电子对。

光电池:空穴、电子通过外电路复合,在电路中产生电流。

半导体中可以利用各种势垒如pn结、肖特基势垒、异质结等形成光伏效应。

当太阳能电池受到阳光照射时,光与半导体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光生载流子,所产生的电子-空穴对靠半导体内形成的势垒分开到两极,正负电荷分别被上下电极收集。由电荷聚集所形成的电流通过金属导线流向电负载。

该效应使P N结内部形成自N区向P区的光生电流,当P N结与外电路接通,只要光照不停止,就会有电流源源不断地通过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