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下学期高二语文月考(一)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测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代花鸟画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
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号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
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
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
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花鸟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沈周与文徵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
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
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果实。
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兼擅。
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现了笔墨的特征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泽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洗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以文为诗,就是把古文的章法和句法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但凡古文中能用到的内容和形式均可用于诗歌之中,使诗歌具有散文的容量和气势。
阎琦先生在《韩诗论稿》中说道:“所谓以文为诗,主要指诗多赋体(叙事体)、好直说、以古文章法句法为诗,诗兼有散文体裁。
”阎先生指出用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作诗,会使诗歌中包含散文体裁,也就是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看起来具有“散文化”倾向。
大致说来,韩愈诗歌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盛唐,无论是题材、形式都已经非常完善。
在诗歌创作方面,只有变通,才能继续将诗歌艺术发扬光大。
韩愈等晚辈诗人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创作传统诗歌的同时,他们尝试摆既盛唐诗歌的束缚,在诗歌创作中尝试改变盛唐诗歌整齐、工整的形式,并加入跳跃和闪烁的元素,使诗歌的语言改变整齐划一的局面,以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改变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诗句可长可短。
形成错落之美。
后人在提到韩愈诗歌特点的时候多提到其诗歌的奇崛和怪异,而简短而又近古的诗歌多被忽视,因为在唐代,大多数诗歌在格律和韵律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而周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和传统诗歌创作不符,有悖于主流诗风。
在韩愈诗歌创作尚未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类诗歌难免会被人误解,甚至被人否认,认为不是诗歌而近于文,而这恰恰是韩愈在盛唐诗歌的基础上对诗歌创作的开拓和创新。
正是早期的这种尝试性的创作为其诗风的形成和后期的大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用长短句是尝试着用写文的办法来写诗,那么用散文的谋篇布局来写诗便是对诗歌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韩愈在诗歌创作中,把散文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气势运用得淋漓尽致,把散文描述事物的手法、描绘人物的功能以及栩栩如生的状物的笔法也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
罗联添也说:“韩愈所以多作古诗,少作近体,是因近体篇幅短小,又有格式限制,不易发挥其才力,也较难于表现雄伟奇崛的气势风格。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现代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现代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古籍今译是一项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的工作,近百年来,成果丰硕。
从宏观上讲,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上层建筑,使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从而调节或改变人的现实生存条件,间接地参与对经济基础的巩固或变革;从细节上看,它以其认识功能影响人的意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达到影响社会生活的目的。
这类工作不可能像衣食住行那样来得直接,也不具有强制性,它就像杜甫说的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浸润人们心田,陶冶情操。
它虽不能与国计民生活动并驾齐驱,但从生存发展的意义上讲,社会是受益于它的。
在翻译方式方法的探索上,清末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受到人们的推崇。
我们现在沿用“信、达、雅”三个词,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
“信”是指忠实地反映原作的内容,包括思想、风格、精神等。
“达”是译文要畅达明白,用现代汉语将原作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
“雅”是规范、典雅。
雅是有条件的,原作雅,译文才能雅。
“信、达、雅”之间,信是基础,是第一位的,达与雅是第二位的。
没有信,达与雅就失去了基础。
达是信的翅膀,没有达,信也就失去了凭借。
雅是达的发展,没有达,不可能有雅。
今译的过程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这里存在古今汉语表达形式之间的矛盾,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译者的理解之间的矛盾等。
当译者将原作的内容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忠实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达到了信达雅的统一,上述这些矛盾基本上解决了,今译也就完成了。
翻译界历来有直译和意译之说,有人主张直译,有人主张意译,双方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主张直译的人批评意译随意胡译、乱译。
主张意译的人批评直译逐字呆译、死译。
实践证明,直译、意译都是行之有效的今译方法。
直译与意译具有共同性,亦有差异性。
共同性是都要求忠实于原作。
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方法上,前者强调按原文的结构、语序翻译。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下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下语文月考试卷考试总分:4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I(非选择题)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1.(5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军队首领可以被改变,但男子汉的志气不能改变,用《论语》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在行动上受磨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中写出侦察兵告诉使臣统帅正在前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稀疏白发的描写,表现出诗人伤时、忧国、念家的愁思之深。
(5)韩愈在《马说》中认为,世上如果没有伯乐,那么千里马再有才华,也可能沦落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被称为千里马的悲惨境地。
(6)飞鸟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中国诗文中,是人们表达情感、寄托怀抱的载体。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飞鸟体现明媚春光。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三、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分 )3.(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金缕曲二首(其一)顾贞观寄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高二下册语文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下册语⽂⽉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为了帮助⼤家扎实的复习备战⾼⼆语⽂⽉考考试,做⼀份语⽂⽉考试题巩固⼀下语⽂知识吧。
以下是⼩编给你推荐的⾼⼆下册语⽂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册语⽂⽉考考试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类要求装饰的动机,⼈类学家认为是最原始的。
⼈类学家以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多数原始民族中,有不穿⾐服的民族,⽽没有不装饰的民族。
我们⼈类在年幼的时候,喜欢在颈项上围着草珠,或野花环之类的东西,在帽⼦上插⼀⽚⽻⽑,在⾝上涂些泥⼟或⾊彩。
⼈猿在⾏⾛的时候,带着⼀根绳⼦,⼀块破布,⼀⽚草⽪,或⼀条枝杈。
他们使⽤此种“挂布披荆”的办法,以增加⾃⾝的快乐。
⽆疑的,他们这种举动,与⼈类具有同⼀⽬的——是对于装饰发⽣兴趣的表⽰。
⼈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但在增加⾃⾝的快感,还在扮演⼀个⾓⾊,如同做⼀种游戏般,激动⼀些群众,博得同情。
这种美化⾃⼰,以引起别⼈的赞慕的⾏为,为装饰的主要⽬的。
但是除了满⾜⾃⼰快乐之外,还含有供⼈欣赏,以激起⼈与⼈间之感情交流的作⽤。
这种原始民族和年幼⼉童,⽆意为了名誉⾦钱,⽽获得的愉快之情,是最初的艺术表现。
这个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为⼀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艺术运动。
这种艺术运动,有静的和动的两类,腓赫纳说:“前⼀类的艺术,是经过静态去求快感的,另⼀类的艺术是经过动态或转变的形式去求快感的。
所以在前者,是借着静物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的,⽽后者,是⽤⾝体的运动和时间的变迁,来完成艺术家的⽬的。
”我们现在就是从静的艺术——造型艺术中的装饰艺术,来做⼀番研讨。
⼈既直⽴了,两⼿就可以⽤来抓东西撕东西,同时也就感觉到了东西的质的坚柔,形的⼤⼩的区别,并且可以⽤⼿将东西堆、砌、聚、散。
久⽽久之,就有⼈在坚柔、⼤⼩、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
另外⼀⽅⾯,⼈的两⼿养成了拥抱、推拒、攀援、攻击的能⼒,这些举动⼀有节奏,就能唤起运动的快感。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A卷)答案
高二月考语文试卷(A)答案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1.(3分)【答案】D【解析】A项,“自20世纪60年代起,小说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扩大范围。
由材料一第一段“那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篇小说就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可知,选项将原文的“长篇小说”扩大范围为“小说”。
B项,“拉美文学便终结了之前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曲解文意。
由材料一第四段“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就难以复制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了,但其余波仍久久未平”可知,此时期拉美文学仍有划时代作品。
C项,“学界一致认为……”张冠李戴。
据材料二第二段,这是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的观点。
故选D项。
2.(3分)【答案】A【解析】A项,“成为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特征”错误,“魔幻现实主义”不等于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
见材料一第三段:“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
”故选A项。
3.(3分)【答案】C【解析】由材料一第三段“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可知,“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指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或运用新的结构、新的语言。
A、B、D三项属于“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
C项是传统的小说结构。
故选C项。
4.(4分)【答案】①首先,提出问题,总的指出新时期魔幻写作存在“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的隐忧两方面问题,这促使作家追求魔幻写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
②其次,从“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先分析问题,然后论述如何解决“影响的焦虑”以及“同质化”的问题。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完整版)高二语文月考试题(附答案)
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攫.取(jue)打烊(yang)粮囤(dun) 奄奄一息(yan)B.两靥(ye)挂罥(juan) 庇佑(bi)一哄而散(hong)C.拾掇(duo)掎角(ji) 瘪包(bie)敛声屏气(bin)D.央浼(mei)丛冢(zhong) 乖角(jue) 咄咄逼人(du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砥砺琐碎黄粱梦充耳不闻B、原委精典绵里针歪风斜气C、沧桑希翼亮澄澄惊皇失措D、打烊暴燥破天荒委屈求全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0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B、面对这滚滚麦浪、袅袅炊烟,你能想象五十年前这里哀鸿遍野、万人空巷....的情形吗?C、“两岸之道唯与合”,汪老穷一生心力归纳出来的对两岸关系思考的心血结晶,对于那些心怀人民福祉的政治人物而言,或许是他们的暮鼓晨钟....,提醒他们的思考方向。
D、目前,不少电视台热播的鉴赏类节目吸引了大批观众。
但是,少数鉴宝专家为了鼓动观众,对良莠不齐....的真品、赝品,一味估出高价,严重扰乱了收藏品市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称无论华南虎照真假都不能完全说明野生华南虎在当地生存的状况,国家林业局不会越位进行虎照鉴定。
B.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窗外的世界天天一个样,有着强烈求知欲的中学生们又该如何面对呢?C.我省首个未成年人绿色上网专区于近日成立,意图采取变“堵”为“疏”,对解决未成年人沉溺网络问题进行探索。
D.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的加工厂,每年汽车的生产,不仅能完全满足国内的需求,还大量远销国外。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国务院公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逾期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的用人单位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高二下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语文试卷(附答案)【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选择题请用2B铅笔规范填涂,主观题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
第Ⅰ卷课内文言基础知识一、必修一和必修二课内文言知识考查(36分)(一)文言基础知识(本题共3小题,9分)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其无礼于晋(因为)秦军南(驻军)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就)秦王购之金千斤(收购)C.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沛公安在(在哪里)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秦王还柱而走(跑)1.B (购:重金悬赏。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3分)()A.张良出,要项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而卒惶急无以击轲D.朝济而夕设版焉2.D (A 要———邀;B 倍———背;C 卒———猝)3. 从句式角度考虑,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3分)()A.燕王拜送于庭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C.大王来何操D.以其无礼于晋3.C (宾语前置句,其它三句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二)必修一课内文言(本题共3小题,15分)4.下列选项中属于同一类活用现象的是(3分)()①沛公军霸上②既东封郑③因人之力而敝之④群臣怪之⑤又前而为歌⑥发尽上指冠⑦籍吏民,封府库⑧皆白衣冠以送之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C.①⑤⑦⑧D.②③④⑥4.【C】①沛公军霸上【n-v,驻扎】②既东封郑【名词使动,使……成为疆界】③因人之力而敝之【adj-v,损害】④群臣怪之【意动用法,以……为怪】⑤又前而为歌【n-v,上前】⑥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⑦籍吏民,封府库【n-v,登记】⑧皆白衣冠以送之【n-v,穿衣服戴帽子】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每句1分,共6分)(1)穷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走投无路)②图穷而匕首现(极,尽)(2)诚①诚能得樊将军首(果真)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3)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②顾笑武阳(回头看)6.翻译下列句子。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据后文“此”所“证明”的内容,C项对前文的概括全面、准确)2、D(文中有“若由此看来”一句,据此,D项的“认定三峡无…猿‟”,是作者根据学者研究所作的推断,非学者的观点)3、C(猿的生理现象与啼叫原因,各地是相同的,引述波尔的考察来解谜是可以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C(C项“发”是“引发”的意思。
)5、B(①为递进关系,用连词“且”最恰当;②为偏正关系,用“之”最恰当;③为目的关系,用连词“以”最恰当。
)6、B(详见译文)7、A(B.皇帝没有责骂,杨雍建也未据理力争; C.耿继茂镇守福建不是杨雍建的建议;D.设立营制、禁除官吏私派不是平抑粮价的措施。
)8、【文言翻译】(7分)①杨雍建上疏条陈广东侵扰百姓的八大政事,认为都应该立刻革除。
[3分。
“疏”“亟”各1分,大意1分。
]②等到杨雍建退下,辅臣看着他的背影(对别人)说:“这就是那个在南苑上书劝谏先帝不要打猎的人。
”[4分。
补出“退”的主语1分,“目”1分,判断句式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杨雍建,字自西,是浙江海宁人。
顺治十二年中进士,被授与广东高要知县。
当时正有战事,总督王国光驻军高要县。
军队征集民夫,官吏担心民夫逃跑,把他们绑起来押在官署之中。
在除夕之夜,杨雍建让民夫搬到堂下的廊屋中居住,撤去肴馔祭品送给民夫食用。
军队索要榕树枝制作绳子来点炮,军中的官吏宣读文书征收,言语不逊,雍建鞭打了他。
总督王国光因为这件事称赞杨雍建方正刚直,特意上疏推荐。
杨雍建任官刚刚一年,就被提拔为兵科给事中。
顺治十六年春,清世祖顺治驾临南苑打猎,杨雍建上疏谏言:“前些日子因为皇上身体不适,传旨正月在太庙祭祀,派遣官员致祭,到了那天皇上身体恢复康健,就亲自前去太庙祭祀,这是非常重视祭祖大典的美好情意啊。
但是回宫不久,又驾临南苑打猎,天气还很寒冷,到郊外原野上驰骋,恐怕不是谨慎起居的方式。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唐诗何以成为经典?从数量上来看,据专家估计,唐诗(包含五代诗)存世数量约53000首,作者约3000人。
这组数字,远远超过了从《诗经》以来到隋朝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全部诗歌的总和。
在作者方面,写诗几乎成为当时唐朝全民性的文艺活动,各行各业都有诗作传世,甚至不乏无名氏的精彩诗作留了下来。
因此,从作者的身份、诗作的数量和诗人的数量来看,唐代诗歌都达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程度,堪称中国历史上诗歌的黄金时代。
唐诗之所以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主要是因为它的艺术造诣登峰造极。
那个伟大的时代不仅诞生了李、杜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诗人,而且还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名家,比如初唐四杰、王孟、高岑、晚唐的小李杜等。
不仅如此,唐诗的风格非常多样。
既有像杜甫这样描写现实的伟大诗人,也有像李白这样风格比较浪漫的诗人,同时还有一些深受禅宗思想濡染的诗人。
而且中国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的发展,在唐代都达到一个全盛时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切好诗,到唐代已经被做完。
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的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我搞摩鲁迅先生此话之意,大约是如今的我们如果想写诗抒发胸中之意的时候,不妨直接引用一首唐朝诗人的诗即可,不必亲自操刀了。
唐诗之所以经典,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经典是要经过长时间检验的,而唐诗具有强大的时间穿透性。
经典在流传过程之中,会得到不断的阐释和接受,会融入很多时代因素,成为作者和读者的一个公共空间,作者在写的时候就会留下空白,等着读者去填充。
读者在读一首诗的时候,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忽然之间豁然开朗,领悟到诗歌的真谛,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和作者发生了共鸣,这就是接受文学传播过程中的时间穿越性。
《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片段,黛玉给香菱推荐“诗歌教科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
高二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放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二放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二第二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文后 1-3 题①21 世纪将为信息的流通和储藏以及流传供给亘古未有的手段,所以,它将对教育提出乍看起来近乎矛盾的两重要求。
一方面,教育应大批和有效地教授愈来愈多、不停发展并与认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和技术,因为这是造就将来人材的基础。
同时,教育还应找到并标出判断事物的标准,令人们不会让自己被充满公共和个人场所、多少称得上是瞬间万变的大批信息搞得蒙头转向,令人们不离开个人和集体发展的方向。
能够这么说,教育既应供给一个复杂的、不停改动的世界的地图,又应供给有助于在这个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针。
②依据对将来的这类展望,仅从数目上知足对教育的那种无止境的需求(不停地加重课程负担)既不可以能也不适合。
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累积知识,此后便可无穷期地加以利用,这实质上已经不够了。
他一定有能力在自己的一世中抓住和利用各样机遇,去更新、深入和进一步充分最先获取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停改革的世界。
③为了与其整个使命相适应,教育应环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能够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世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识,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
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别人一道参加人的全部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计,这是前三种学习成就的主要表现形式。
自然,这四种获取知识的门路是一个整体,因为它们之间有很多连结、交错和沟通点。
④可是,在一般状况下,正规教育不过是或主假如针对学会认识,较少针对学会做事。
而此外两种学习常常带有很大的任意性,有时也被看作是前两种学习的一种自但是然的延长。
但是,委员会认为,在任何一种有组织的教育中,这四种“知识支柱”中的每一种应获取相同重视,使教育成为受教育者个人和社会成员在认识和实践方面的一种全面的、平生连续不停的经历。
四川德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德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72分)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缘情说”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产物,表现了天与人、心与物的同情同构。
它不同于重视个人、自我和主体的西方浪漫主义情感理论,也不是西方学者所认为的“抒情说”。
一些西方学者曾以“抒情说”来定义中国诗学传统,这脱离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语境,是在用西方抒情诗的概念和模式来看待中国文学,将中国的诗歌解释为主观的、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自我表白。
存在这样的理论偏失,除了受“以西律中”的思维模式影响之外,还在于对中国诗学的“情”之产生缺乏深入的体认。
对中国古代诗学“情”之产生的体认,可以用魏晋文学家陆机提出的“诗缘情”这一观点来概括。
陆机将诗歌创作的缘起归结为一个“情”字,这在中国诗学史上是第一次。
陆机是在比较诗和赋的不同时提出这一观点的。
“缘情”的“缘”是“起”“因”的意思,说的是诗歌产生的动因在于情,情为诗歌之生命本源,它反映了中国古代诗论家对“情”的认识的高度自觉。
不过,对“缘情说”的认识不能停留于此,更重要的是把握“缘情说”所规定的“情”的内涵。
陆机在《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从他关于“缘情”的描述可见,“缘情”的基本含义是“感物”,是感物兴情,“缘情”的“情”即“物感之情”。
以“感物”和“物感之情”来解释“缘情”并非陆机个人的看法,钟嵘在《诗品序》中也曾提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陆机所说的“物感之情”主要指向自然事物,与个人对时间季节变化和自然事物的体验相关,钟嵘等人所理解的“物感之情”与陆机所说的“物感之情”也有不同,他将其扩展到人伦社会领域,强调诗歌要抒发对社会人生的真情实感。
如钟嵘《诗品序》所说的“物感之情”就蕴含着丰富广阔的社会内容:“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缘情说”在魏晋时期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社会的动荡、儒家经学的衰落、士子文人生命价值的发现等等。
广东省台山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台山市重点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竞速时代,速度浸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不断重塑现代人的感知经验。
个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得更加自由,但越来越难以跟上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焦虑感也愈发强烈。
与此同时,速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主题,甚至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
速度美学关注审美艺术中加速或快速的时间体验,强调审美感知的瞬间性、快节奏。
捕捉新奇、紧跟时尚,成为竞速时代审美艺术的共同追求。
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慢速生活”观念,具有某种反拨意味。
对“慢速生活”的提倡,并非逃避生活,而是通过远离加速生活和撤回内心来实现自我保护。
“慢速生活”理念通过减速来与加速的外在生活保持距离,强调关注内心体验,表现了对主体精神和情感的当下性的关注。
现代人对慢食、慢走、慢旅行和休闲阅读等生活模式的倡导,也是希望通过慢生活实现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的平衡。
在慢速生活的审美体验中,个体从外部物理时间中抽离,更亲近和关注当下,进而实现对竞速生存的审美救赎。
在“慢速生活”中应运而生的“慢速美学”,是对竞速时代的反思。
慢速审美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挖掘“当下性”,进而建构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经验关系。
关注“当下性”,意味着将当下的瞬间固化,将当下视为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实际上是以一种减速的时间模式对抗加速的时间模式。
慢速艺术尝试延长的时间结构,使用了犹豫、延迟和减速的策略,试图让我们暂停下来,体验“当下”短暂的存在。
在中国,对慢速审美的提倡古已有之。
在日常生活美学中,太极、书法、棋艺、茶道、园林等传统文化的审美形式,都提倡在快与慢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保持适当的生活节奏和张力。
无论是对文化记忆的留存和保护,还是对绿色城市的提倡,也都体现了身处竞速时代的人们对于传统生活态度、情感关系、文化精神的追忆和传承。
昆德拉反思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令人出神的速度”,发出“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的追问。
高二下册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册语文月考检测试题及答案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内容零碎,对于即将要参加高二语文月考考试的同学来说,最好就是利用语文月考试题来复习知识。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下册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下册语文月考检测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学术界长期流行一种见解,认为老子、庄子为道家,这是一种误解。
春秋战国时期,只有老子学派、庄子学派。
老子与庄子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
老子与庄子都从未自称为“道家”,只有儒家自称为儒,墨家自称为墨。
儒墨两家各有自己一派的传承关系。
孔子、子思、曾子、子夏、孟子、荀子均有传承关系,墨家有巨子相袭制度。
儒墨两家,系统清楚,号称显学。
汉代司马谈《论大家要旨》第一次提出“道家”名称,反映了汉朝政治统一后,思想界趋向统一的思潮趋势。
汉初道家是吸收儒、墨、阴阳、名、法各家思想而创立的新体系。
老子、庄子是阴阳、名、法出现以前的人。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它形成于东汉末年,方术、巫术是它的前身。
神仙方术信仰由来已久,古代巫、史、祝、卜是与神打交道的专家,他们处在国家的领导层。
民间巫术用符水治病,借卜筮占吉凶。
战国以后,神仙方士宣传吃不死之药可以长生,投合上层贵族要求长期享乐的欲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广大群众缺医少药,方士们用符水治病,驱鬼祭神,在下层群众中也得到推广,还没有系统的理论。
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生困苦,才出现了《太平经》。
此书成书时间约在东汉安帝、顺帝统治时期,此书为集体创作,书成于于吉、宫崇等人之手。
道教建立后,沿着两条路线传播。
上层路线与历代朝廷、官方相配合,可以称为正统的官方道教。
还有在社会下层广大群众中传播的道教,它与民间巫术、符咒结合得比较紧。
农民起义往往利用道教这个组织形式。
黄巾起义就是第一次道教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例子。
宋代的方腊,清末的义和团也属这一类。
理论研究,典籍著作,教义发挥,与佛教之间长期互相争辩,属于官方道教。
高中语文 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高二语文12月月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答案】1.C 解析:A .“只是因为”因果表述过于绝对,“当时的真实已无法还原而只能达成现时的理解”只能视为原因之一。
B .“语言的‘指涉性’使得诗歌文本可以自给自足”错误。
按原文,“语言的‘指涉性’”使“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诗歌文本的自给自足这个结果不是语言的“指涉性”带来的。
D.“必然”过于绝对化,应该是“有可能是以牺牲诗歌的审美性和人的创造性为代价的”。
2.C 解析:C.“文学被降格为历史的附庸,导致批评者只看到了历史赋予的意义”错误,“把文学降格为历史学的附庸,忽略文学的个性存在,只看到历史赋予的意义,而没看到语言技巧与审美经验赋予的意义”“导致”一词强加因果,原文并无此意。
故选C。
3.C 解析:划线句的意思:在诗歌解读的过程中,创作背景即所谓的真实历史的过度介入,会妨碍诗歌欣赏的自由,损害诗歌的审美魅力。
选项ABD中的诗句本身具有跨越时空的审美魅力,用明确的历史事件标定情感指向,反而让这三首诗都成了个人隐私的实录,即“‘美’作为代价偿付了‘真’”。
而C项虽然也涉及对当时背景的暗示,但诗歌本身在写景层面的审美性并没有被消解。
故选C。
4.①第①段——提出问题:诗歌的解读是否一定依赖背景分析?②第②③段——分析问题:诗歌是无需背景支撑便可自给自足的文本,背景的过度介入反而破坏意义理解的可能;诗歌写作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背景分析则将这个活动过程简化,忽略语言技巧和审美经验发挥的作用。
③第④段——得出结论:背景分析可以作为探寻诗歌意义的途径之一,但绝不能独揽意义的解释权。
(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5.①以诗歌本身的语言文本为根基,关注语言技巧等形式层面的欣赏。
②立足自身经验,关注自身审美感悟,以人类共通的情感获得审美共情。
③当诗歌主题与历史背景相关密切时,适度关注诗歌背景以知人论世。
④避免给诗歌“贴标签”或刻板分类,要领会诗歌的整体魅力和丰富意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月考(一)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命题人:钮勤章责任人:刘俊林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寒暄.(xuān)监.(jiàn)生间.(jiàn)或一轮B.形骸.(hái)蹙.(cù)缩不更.(gēng)事C.咀.(jǔ)嚼桌帏.(wéi)辖.(xiá)制D.吸吮.(yǔn)牲醴.(lǐ)讪讪.(shàn)2.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铜墙铁壁日月如梭藕段丝连心慌意乱B.战战兢兢没精打采不成体统神往倾心C.自言自语天涯海角悬崖勒马价廉物美D.闷闷不乐百无聊赖横七竖八轻车熟路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图书市场上部分作品内容、写作手法到包装、宣传都极力媚俗,为文学界乃至许多读者所_________。
②产品销售额一落千丈,形势的__________迫使他必须当机立断,停止生产。
③为了写好这篇学术论文,他费尽心力_________各种有关资料。
④如果人类历史的行程也遵循一条自然而又必然的规律,那么这个问题是可以解答的,是可以__________的。
A.不耻剧变搜集预示B.不耻巨变收集预见C.不齿巨变收集预示D.不齿剧变搜集预见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写稿子常常文不加点....,笔走龙蛇,简直使人无法卒读。
B.我向来好奇,对于素昧平生....的人物,喜欢问问底细。
C.中国代表振振有词....的发言响彻整个会议大厅,赢来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D.信收到了,但信封上的纪念邮票却已不胫而走....。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个学期,他的缺点已改进了不少。
B.贾某除被责成作出深刻检讨外,并受到留用察看半年、没收所受贿赂、扣发当月奖金的处理。
C.东北解放后,广大军民积极支前,参军参战,决心夺取更大的胜利。
D.党的指示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勇气。
6.与下面这段话衔接恰当的一句是()“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
著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做林板,___________。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齐有北郭骚者,结罘[1]罔,捆蒲草,织履,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窃悦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
”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
北郭骚沐浴而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
”北郭骚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
”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焉。
吾闻之,养其亲者,身伉[2]其难。
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
”著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3]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4]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
今去齐国,齐必侵矣,方见国之必侵,不若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
”因谓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
”退而自刎。
其友因奉托而谓复者曰:“此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
”又退而自刎。
景公闻之,大骇,乘[5]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
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之以死自已也,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注释:[1] 罘(fú), 捕兽的网[2]伉,同“抗”,抵御。
[3]笥(sì),一种容器。
[4]复者,负责通报的人[5] (ri),一种车7.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夫子将焉适.。
B.吾说.晏子之义。
C.盛.吾头于笥中。
D.晏子见疑于景公。
出奔.。
8.文中划线的下列句子,表示被动意义的一项是A.过北郭骚之门而辞。
B.造于君庭。
C.齐必侵矣D.请而反之。
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婴之.亡,岂不宜哉。
B.方见.国之必侵。
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已也。
晏子见.疑于景公。
C.吾将以.身死白之。
D.因.谓其友公。
险以.远,则至者少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舍生取义”的一组是①窃悦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
②见疑于齐君,将出奔。
③养其亲者,身伉其难。
④方见国之必侵,不若死。
⑤其友因奉托而谓复者。
⑥请以头托白晏子也。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反映了晏子关心百姓疾苦的胸怀。
B.北郭骚“辞金受粟,”表现了他孝顺母亲但绝不贪心的品格。
C.北郭骚因晏子是国之栋梁,且帮助过自已,决心以死为晏子辩白。
D.晏子两次感叹“不知士”,都反映了对不了解北郭骚之义的愧疚。
三、阅读小说《背景》,完成文后题目。
(12分,每题3分)“记者同志,我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别把录音机对着我,也不要记录……”“当时,我绝对没有想到是为了维护中马两国人民的友谊,真的,确实没有这样想!”“事情再简单不过了。
①。
前天,下夜班路上,我捡到一个皮包,打开一看,里面全都是外国钱。
夜里,我不敢一个人站在街上等失主,就赶紧跑到派出所,民警同志数了数,有1万多美元。
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不瞒你说,当时我心里还有点害怕哩!我想早点回家,可民警同志说,非要我留下姓名,我只好让他们看了看身份证。
今天早晨听说经过民警同志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失主。
我刚刚知道失主是一位马来西亚的商人,我怎么会在前天就想到维护中马两国人民的友谊呢?”②“看来,你非要我说出点什么不可……好吧,我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我可从来没跟人讲过!”“我妈妈是个清洁工,不到20岁就开始扫大街,一扫就扫了40年,直到去年扫不动了才退休。
妈妈40年来扫出的垃圾能堆成山,也扫到了许多行人丢失的钱物。
妈妈单位里有一本拾物交公的表册,妈妈40年来上交的手表就有148快,金项链17条,金戒指36个,钱包266只,至于硬币、钞票什么的,多得无法统计。
”“有一回……妈妈在马路边捡到一个刚出世的女孩,这女孩就是我!”“好了吧?明白了吧?不需要我再说什么了吧?不需要我再说什么了吧?”12.句①中,“简单”是针对什么而言的?下面四种理解,不正确的一种是()A.这件事的经过B.“我”的思想活动C.这件事涉及的人物D.“我”对这件事的评价13.句②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四种理解,较为恰当的一种是()A.对记者牵强附会的分析的不满B.被记者误解后的委屈与不满C.对记者故意夸大其词的不满D.受到记者过分赞扬后的尴尬与不满14.“我”告诉记者“秘密”的用意是什么?下面四种分析,最为恰当的一种是()A.介绍“我”不幸的身世B.赞扬母亲的崇高品质C.解释“我”拾金不昧的思想基础D.表明“我”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15.摘引下列诗句,或旨在评点《背景》的内容,或旨在抒发阅读的感受。
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D.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第Ⅱ卷(共105分)四、(1)课内文言文阅读(3×4=12分)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6.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比一乡,德合.一君合:使……满意。
B.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
C.乘天地之正.正:本所应有。
D.恶.乎待哉恶:厌恶。
17.对“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A.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但他却不劝阻他们;全世界的人都诽谤他,但却不因此而沮丧。
B.世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更加勤勉;世人都非议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沮丧。
C.全世界的人都赞扬他,但他并不因此而骄傲;全世界的人都非议他,但他并不因此而沮丧。
D.世人都赞扬他,他因此更加勤勉;世人都非议他,他因此而沮丧。
18.上文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作者的理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与“无功”、“无名”对比。
B.宋荣子、列子与“无已”对比。
C.前四种人,宋荣子、列子与“至人”、“神人”、“圣人”对比。
D.前四种人与宋荣子、列子对比。
19.这段文章有许多通假字,试指出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A.知――“智”而――“耐”B.辩――“辨”反――“返”C.冥――“溟”恶――“乌”D.有――“又”辩――“变”四、(2)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20-24题。
(3×4+4=16分)依偎那片阳光丁肃清一位穿着病号衫的老人徘徊在医院门前的林阴路上,那么多军功章附在他的胸前,耀眼夺目,丁当脆响。
他向我伸出右手,右手仅剩下两根指头。
他脱下鞋向我展示右脚,右脚掌上凹凸不齐一根脚趾也没有。
然后,他又指指他的左耳,其实他并没有左耳,仅仅剩下一个耳墩。
他说这都是战争留下的纪念。
他讲他曾同敌人拼过七次刺刀,讲弹皮划破小腹,肠子拖出体外,愣是用手塞进腹内爬着靠近敌人碉堡而拉响炸药包。
我蓦地觉得从前书本里读到的历史是那么苍白,眼前的这位老战士从头到脚不就是一部民族解放的生动编年史么!然而如今他也仅仅是一个普通农民。
我惶惑困解。
昔日戎马疆场置枪林弹雨而不顾的他,竟是为了今天向别人炫耀他的那一堆奖章么!以后见到的事情使我更深地陷入惶惑和困解的沼泽而不能自拔。
透过玻璃,我看见那间空旷的病号房里,曾向我炫耀过他的过去的那位老人席地而坐,花白的头深深地伏在胸前,用一根根五彩塑条编篮子。
一次、两次……每次我路过这窗前都忍不住向里望两眼,老人总是那副姿势盘腿席地,埋头弯腰,像一尊塑像。
只有彩条在他的额下欢快地跳。
我和医院办公室的张主任谈论我们合作的那篇报告文学素材时,有人敲门:笃笃、笃笃。
他走了进来,把一只编好的菜篮放在张主任的桌上:“我编的,编得不好,我想你用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