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教案
1.领悟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2.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韵律、修辞手法,学会品味诗词意境,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独立创作诗词,展现个性,培养审美创造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掌握诗词的格律、韵脚、对仗等基本知识,理解诗歌手法及表达技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格律、韵脚、对仗等。这些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欣赏诗词的关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将分析《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春望》这三首诗。这些案例展示了古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表达,以及他们如何运用诗词来记录自己的感受。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展示。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学会欣赏古人的智慧,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诗词鉴赏中表现积极,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我将在下次教学中增加实验操作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诗词鉴赏方法。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增强自信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基本格律和意境创造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词的用词和构造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对于古诗词的诵读表现得非常积极,但在表达自己观点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为了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他们一些鼓励和赞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另外,我也注意到学生们在课外阅读古诗词方面做得不够。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阅读任务,并定期检查他们的阅读笔记,以此激发他们在课外主动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课外古诗词诵读》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诵读、分析、讨论等环节,他们能够逐渐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古诗词的韵律美,虽然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把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关注这部分学生,采用更为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如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期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收获满满。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与同事们多交流,吸取他们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课外古诗词诵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被一首诗或一句话深深打动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词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诵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这篇课文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旨在让学生通过诵读这些诗词,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一些古代诗词有所接触,但大部分学生对这些诗词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层次,难以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此外,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哲理,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代诗词,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古代诗词,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古代文化的价值,培养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代诗词。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哲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哲理。

2.比较法:教师通过比较不同的古代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3.实践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写作,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包括古代诗词的文本、注释和翻译。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些古代诗词的名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所学的古代诗词,让学生初步感知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意境。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哲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泊秦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在夜晚欣赏美景的经历?”(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泊秦淮》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描绘夜景的奥秘。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他们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都进行得非常积极。但我发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依赖同伴,自己的思考不够独立。为此,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对他们的成果进行了点评,并及时给予了鼓励和指导。但我意识到,在点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烟笼”、“月笼沙”)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泊秦淮》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现代语言描绘类似的夜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诗词背景:介绍《泊秦淮》的作者杜牧,以及创作背景。
2.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泊秦淮》,注意停顿、重音、语调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尝试仿写《泊秦淮》,运用所学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包含了五首古诗词,分别是《春晓》、《江南逢李龟年》、《逢入京使》、《回乡偶书》和《望洞庭》。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之作,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也有表达思乡之情的,还有反映人生哲理的。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提高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难点: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体会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表达,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不同诗词的主题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五首古诗词的文本和注释,以及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呈现五首古诗词,让学生初步感知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设计
[明确]“近”是靠近,但没有进去。所以才能听见隔江的商女唱的歌。有距离感,有美感。“进”就是走进了,秦淮酒家何其热闹,进去了外面的就什么也听不见了。无法引出下面的所闻所感。
(几位同学竟读该诗。)
三读:细嚼慢品,比较阅读
[屏显]
《赤壁》
唐 •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总结:
杜牧七绝两种题材:一咏史(如另学过的:《江南春》等),二即景抒情(如另学过的《山行》等)
无论写史还是抒情,多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本诗即景抒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彼此交融。
意境幽美,意味深长。
四读:知人论世,读出意蕴
1.关于作者
[屏显]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他是唐朝一个很有名的学者杜佑的孙子,而且他们家是唐朝的首都长安附近的人。而他弱冠年纪——不过20岁左右就进士及第了,而且进士及第以后不久通过了制科的考试。就是说考中了进士不久又中了制科的考试,可以说是少年得意的。
[屏显]
1、整体概读,读准音节
2、局部细读,大胆质疑
3、细嚼慢品,比较阅读
4、知人论世,读出意蕴
二、研读课文,读中悟。
一读:整体概读, 读准音节
首先我们来看笼的读音:笼(lóng lǒng),从前读lóng:笼罩的意思。依据:唐诗七绝头两句的格律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作为第二字和倒数第二字的“笼”应该读二声,平音。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唐 •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共同点:
都是七绝
都是由事或景生发议论。
都借女子来表达情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设计《贾生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设计《贾生 》

《贾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了解本诗的托古讽今的艺术手法4、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二、教学设想《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诗是一首课外古诗词诵读的篇目,但是古代诗词鉴赏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所以,本诗的教学设计应在理解背诵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体悟,让学生开阔视野,培养诗词鉴赏的兴趣,掌握“晓诗意、品诗言、悟诗情、识诗人”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了解本诗的托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本诗的托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方法教法和学法:1、诵读法2、比较体悟法3、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微课的结合运用,更形象、更直观,适时介入,为教学提供了方便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以诗入诗诗句填空:何当共剪西窗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

此情可待成追忆,。

夕阳无限好,。

身无彩凤双飞翼,。

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些都是李商隐的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题目是《贾生》。

(二)朗读诗歌,明了诗意1、展示学习目标2、听示范朗读、全班齐读、要求朗读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如果学生读不出韵味,先不作过高要求,因为读出韵味需要学习品味之后才可以实现)3、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意思(三)比较体悟,赏读诗歌1.改写比较:(将原七言绝句在不改变诗意的前提下修改为五言绝句诗,品味原诗在炼字方面的艺术性。

)贾生宣室求贤臣,贾生更无伦。

夜半虚前席,只求问鬼神。

问题:和原诗比较,文字上有哪些区别,进一步思考:(1)一“求”一“访”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什么是“逐臣”?贾谊在什么方面有过人之处?(2)原诗中“可怜”二字表达了什么情感?能否换成“可悲”或者“可叹”。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包含了《竹里馆》、《春晓》、《逢入京使》、《晚春》等诗句。

这些诗句都是经典的中国古诗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诗句,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存在困难,同时对诗句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引导学生感受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诗词。

2.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字面意思,对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有一定的理解。

3.能够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的解释和理解。

2.诗句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字面意思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2.示范法:通过示范朗读和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词。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古诗词全文、生僻字词解释、意境解析等内容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古诗词阅读材料,以便在拓展环节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词,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呈现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词,让学生初步朗读,感受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3.操练(20分钟)讲解生僻字词和古文语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

然后,示范朗读和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词。

4.巩固(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诗句意境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分发相关的古诗词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阅读,拓展自己的阅读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新人教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

2.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领会诗歌主旨。

2课时第1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泊秦淮》和《贾生》。

2.结合相关背景,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泊秦淮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抢答游戏,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可以举手抢答。

(1)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2)这个朝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后人合称他们为什么?(3)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4)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这条河是在哪个省?在古代它是个怎样的地方?(5)《后庭花》是一首怎样的诗?(题目依次出示)预设(1)唐朝。

(2)李白和杜甫,后人把他们合称为“大李杜”。

(3)“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

(4)江苏省。

秦淮河穿南京城而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5)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玉树后庭花》也就成了亡国之音。

师: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

(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从了解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学常识和典故导入,用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已有知识,渗透新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1.朗读全诗,感受节奏、韵律。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划出节奏并自由朗读。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从节奏、情感、感情基调等角度指导学生。

(3)学生齐声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2.默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结合课本旁边的注释和工具书,以及每首诗下面的解说,尝试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预设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沙滩,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统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统编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2.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新课★秋词(其一)任务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1.作者名片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白”。

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

有《刘梦得文集》40卷。

2.背景资料本诗选自《刘禹锡集》卷二十六(中华书局1990年版)。

此题下共有两首诗,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刘禹锡因参加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改革运动,受牵连被贬为朗州司马,谪居九年。

他在遭受严重打击后,虽然苦闷,但并没有消沉。

《秋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

任务二:初读诗文、练习朗诵1.课件播放朗诵录音并展示: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liáo),我言/秋日/胜/春朝(zhāo)。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xi āo )2.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①读音准确 ②停连恰当 ③富有节奏 ④读出情感(师生共同完成译读诗文)课件展示:译文: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秋天就都悲叹冷清萧条,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推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被它带到了蓝天。

1.品读全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第一、二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先指出自古以来文人悲秋的传统,然后直抒胸臆,热情地赞美秋天,态度鲜明地否定了悲秋的论调,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课外古诗词诵读》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选编了5首古诗词,分别是《春晓》、《宿建德江》、《登鹳雀楼》、《望洞庭》和《浪淘沙》。

这些诗词都是经典的古诗作品,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节奏、韵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和作者的写作技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感悟诗词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5首古诗词,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词的意境,感悟诗词的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感悟诗词的美,把握作者的写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学的古诗词,了解诗词的背景,分析诗词的意境和写作技巧。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所学的古诗词,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试读诗词,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谈话,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提问:“你们对古诗词有什么印象?喜欢古诗词吗?为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包含了两首古诗词,分别是《泊船瓜洲》和《游园不值》。

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两首诗,理解诗词的意境,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并能够背诵和默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理解能力和朗读技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技巧,同时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泊船瓜洲》和《游园不值》两首诗的意境。

2.能够正确朗读、背诵两首诗。

3.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

4.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两首诗的意境,正确朗读和背诵。

2.难点: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熟练掌握诗的朗读技巧。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的图片、音乐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首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两首诗,学生跟读。

教师对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

教师进行点评。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朗读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背诵两首诗,并写下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师有情感范读诗歌,要求学生体会朗读节奏
(2)学生诵读,在初步理解所写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学生诵读后,相互交流自己对本诗的看法。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质疑探究鉴赏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引到,鼓励学生谈自己的体验。
(1)这首诗歌的首句看似平常,却极富包孕性,请阐述其中的含义.
【解析】包含上山过程所历艰辛,因此把下岭看得容易、轻松;②“下岭便无难”的判断是错误的;③“莫言”二字是自诫也是诫人,表达了对那种认定下岭容易的普遍心理的否定
1、简介作者和Βιβλιοθήκη 作背景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3.基本解读:
1)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正面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一“求”一“访”,把文帝求贤意愿之殷切和诚恳表现出来,特别还是对一位被贬的臣子,真可谓贤明的君主了。这是诗人欲抑先扬之处。
2)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是对贾谊的赞扬,着眼于其才华高超、议论风发和神采照人,无与伦比。
3)第三句“可怜夜半虚前席”是全诗承、转的关键。“可怜”,可叹,诗人笔触一转,文帝虚心倾听的细节成了诗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着一“虚”字,举重若轻,把文帝前面求贤的举动从根本上让人产生疑问,留下悬念,诗情就显得跌宕起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并当堂背诵。
2、领悟诗句含义,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分析
对诗歌所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由学生在小学学过的杨万里的诗歌《小池》,导入《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教师可引导学生背诵。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板书:
借题发挥
商女 豪门贵族
主题: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五、齐读并背诵全诗。要求:读出忧伤、悲愤。
六、积累:
1、《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5写作特点:欲抑先扬(先扬后抑)。诗人先赞扬,实际上是为了后面的讽刺。
6艺术手法: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
四、小结李商隐诗的特点:往往在言情写物的小小题旨中渗入家国身世的感伤,形成兴寄遥深、意旨朦胧、体式华美的风格。咏史――借古讽今,寄寓怀才不遇的身世感伤;咏物――托物传达身世感伤;无题-意旨隐秘,呈现委婉深曲的朦胧美。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yin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yin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贾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李商隐的生平,诗歌感叹身世忧时悯乱,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
体味李商隐无题诗、政治诗的艺术特点。
2感悟作品意境、了解有关表现方法。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二、李商隐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潦倒终身。是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其骈文属对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间,气韵自然。他的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简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三、学习课文:
学习《贾生》
1齐读,整体感知――写贾谊与汉文帝君臣遇合的片段史实,托古讽今,抒发自己的感慨
2背景简介:贾谊贬长沙,成了历代文人抒写怀才不遇时常用的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别有新意。《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①此诗是绍熙三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②赚:骗。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泊秦淮》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