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必考经典题型
中考数学必考题型
中考数学必考题型中考数学必考题型中考数学是中考必考科目之一,在中考数学考试中,有一些必考题型。
本文主要介绍中考数学必考题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数学。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中考数学考试中占比较大的一种题型。
选择题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选择题的答案应该简洁、明确,并且应该与其他选项明显区别开来。
选择题的优点是能够快速检查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提升分数。
二、填空题填空题是中考数学考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
填空题要求考生在空缺的位置填入正确的答案,通常是数字、符号、单词等。
填空题的要求是正确无误地填写每个空格,同时还要注重书写规范和格式。
三、计算题计算题是中考数学考试中重点考查的题型之一。
计算题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计算题目中的数据并得出正确答案。
计算题是考察学生计算能力、数学思维和解题方法的重要手段。
在做计算题时,要注重计算细节,注意数据的单位和数量级,同时还要注意答案的书写规范,避免失分。
四、应用题应用题是中考数学考试中难度较高的一种题型。
应用题通常会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考生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做应用题时,要注重理解问题,分析数据,找到解题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答案的书写格式,以便让阅卷老师更容易理解。
五、证明题证明题是中考数学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题型。
证明题要求考生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证明一个数学定理或者问题。
证明题是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考察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做证明题时,要注重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规范,尽可能地使答案更明确、更准确。
总之,以上五种题型是中考数学考试中必考的题型,希望大家在备考中认真复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为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数学十大必考题型
中考数学十大必考题型有许多,这里列举一些常见的题型:
1. 方程问题:这是中考必考题型,主要考察方程的解法、方程组的解法以及应用题等。
2. 函数图像问题:主要考察函数图像的画法、图像的变化以及根据图像求函数解析式等。
3. 圆的相关问题:中考数学中,圆是必考内容之一,包括圆的性质、圆的有关定理、定理的应用等。
4. 三角形的问题:中考数学中,三角形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包括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讨论、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等。
5. 最值问题:中考数学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最值问题,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最值、三角函数的最值、几何图形的最值等。
6. 统计与概率问题:中考数学中,统计与概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分析、概率的求法等。
7. 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可以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中考数学的一个热点。
8. 跨学科问题:如与物理、化学、生物等结合在一起的应用题,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 阅读理解题:中考数学也常涉及到一些阅读理解题,需要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并理解题目的意思。
10. 方案设计题:这类题目需要学生设计出符合题意的方案,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中考数学试题千变万化,除了以上十大必考题型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题目,例如难题、新题等。
考生需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并多做练习,才能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
以上是中考数学十大必考题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总之,考生在备考中考数学时,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练习,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式分解中考经典题型
因式分解中考经典题型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中考数学中经常出现的题型之一。
在中考数学中,因式分解通常分为三类:公因式提取、完全平方公式、差平方公式。
下面我们将分别讲解一下这三类题型。
一、公因式提取公因式指的是多项式中所有单项式所能共有的“因子”,如2x+4y中的2是这两项的公因式,a^2 b + ab^2是ab的公因式。
公因式提取就是将多项式中的公因式提取出来,从而达到简化多项式的目的。
举例:1、将4a^3 + 8a^2 + 12a分解因式。
解:首先将这三项提取公因式,得4a(a^2 + 2a + 3),然后再将a^2 + 2a + 3分解成(a + 1)^2 + 2,因此4a^3 + 8a^2 + 12a = 4a(a + 1)^2 + 8a。
二、完全平方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是指某一二次式(如a^2+2ab+b^2)可以化为某个线性式(如a+b)的平方。
在解题时,只需要将二次式进行因式分解,然后再利用平方根的性质就可以得到答案。
举例:2、将x^2 + 6x + 9分解因式。
解:x^2 + 6x + 9是一个完全平方的二次式,因为( x + 3 )^2 = x^2 + 6x+ 9 ,所以x^2 + 6x + 9可以化为( x + 3 )^2 。
三、差平方公式差平方公式是指某一二次式(如a^2-b^2)可以化为某个线性式(如a+b)和另一个线性式(如a-b)的乘积。
在解题时,只需要利用差平方公式将二次式进行因式分解,就可以得到答案。
举例:3、将x^2 - 4分解因式。
解:x^2 - 4可以用差平方公式变形为(x + 2)(x - 2),因此,x^2 - 4的因式分解为(x + 2)(x - 2)。
综上所述,因式分解是中考数学中的重要一环,涉及到公因式提取、完全平方公式和差平方公式三类题型,需要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掌握和练习。
初三数学经典总结题型
初三数学经典总结题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包括线段长度的计算、角的度数计算、线段与角的综合问题等。
2. 函数问题: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涉及到函数的性质、图像、最值等问题。
3. 方程与不等式问题: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法及实际应用等。
4. 三角形问题:包括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涉及到三角形的边长、角度、面积等问题。
5. 四边形问题: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涉及到四边形的性质、判定条件及面积计算等。
6. 圆的问题:包括圆的性质、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涉及到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问题。
7. 统计与概率问题: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概率初步知识与事件的概率等,涉及到数据的分析、预测及概率的计算等。
8. 综合题:包括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如函数与三角形、四边形、圆的综合应用等,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中考数学试题经典大题
中考数学经典大题1.已知在△ABC中,∠ABC=90°,AB=6,BC=8.点Q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Q作AC的垂线交线段AB(如图1)或线段AB的延长线(如图2)于点P.(1)当点P在线段AB上时,求证:△APQ△ACB;(2)当△PQB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P的长.2.如图,对称轴为的抛物线与轴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3,0).(1)求点B的坐标;(2)已知,C为抛物线与轴的交点.①若点P是抛物线上第三象限的点,是否存在点P,使得S△POC=4S△BOC,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设点Q是线段AC上的动点,作QD轴交抛物线于点D,求线段QD长度的最大值.③若M是轴上方抛物线上的点,过点M作MN轴于点N,若△MNO与△OBC相似,求M点的坐标.3.如图,已知在△ABP中,C是BP边上一点,∠PAC=∠PBA,⊙O是△ABC的外接圆,AD是⊙O的直径,且交BP于点E.(1)求证:PA是⊙O的切线;(2)过点C作CF AD,垂足为点F,延长CF交AB于点G,若AG·AB=12,求AC的长;(3)在满足(2)的条件下,若AF:FD=1:2,GF=1,求⊙O的半径.4.如图,已知函数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D、B三点,顶点为C.(1)求△BAD的面积;(2)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S△ABP=S△ABC?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DOQ与△ABC相似,如果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是以AB为直径的⊙M的接四边形,点A、B在轴上,△M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过点M作直线与轴垂直,交⊙M于点E,垂足为点M,且点D平分.(1)求过A、B、E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证:四边形AMCD是菱形;(3)请问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ABP的面积等于定值5?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如图1,直角△ABC中,∠ABC=90°,AB是⊙O的直径,⊙O交AC于点D,取CB的中点E,DE的延长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P.(1)求证:PD是⊙O的切线;(2)若OB=BP,AD=6,求BC的长;(3)如图2,连接OD,AE相交于点F,若,求的值.7.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3,2),B(0,1)和点C(-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若抛物线的顶点为P,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为M,过M的直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N(N在对称轴右边),交对称轴于F,若S△PFN=4S△PFM,求点F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在轴上是否存在点G,使△BMA与△MBG相似?若存在,求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如图,PB切⊙O于B点,直线PO交⊙O于点E、F,过点B作PO的垂线BA,垂足为点D,交⊙O于点A,延长AO交⊙O于点C,连结BC,AF.(1)直线PA是否为⊙O的切线,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BC=16,⊙O的半径的长为17,求的值;(3)若OD:DP=1:3,且OA=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9.将抛物线C1:平移后的抛物线C2与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与轴负半轴交于C点,已知A(-1,0),.(1)求抛物线C2的解析式;(2)若点P是抛物线C2上的一点,连接PB,PC.求S△BPC=S△CAB时点P的坐标;(3)D为抛物线C2的顶点,Q是线段BD上一动点,连接CQ,点B,D到直线CQ的距离记为d1,d2,试求出d1+d2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Q点坐标.10.如图1,AB为⊙O的直径,TA为⊙O的切线,BT交⊙O于点D,TO交⊙O于点C、E.(1)若BD=TD,求证:AB=AT;(2)在(1)的条件下,求的值;(3)如图2,若,且⊙O的半径r=,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1.如图,过A(1,0),B(3,0)作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于C、D两点.抛物线经过O、C、D三点.(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M为直线OD上的一个动点,过M作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N,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以A、C、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此时点M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P为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PD,PC.求S△PCD=S△CDB时点P的坐标.(4)若△AOC沿CD方向平移(点C在线段CD上,且不与点D重合),在平移的过程中△AOC与△OBD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S,试求S的最大值.12.如图,点C在以AB为直径的⊙O上,AD与过点C的切线垂直,垂足为点D,AD交⊙O于点E.(1)求证:AC平分∠DAB;(2)连接BE交AC于点F,若=,求的值.13.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B边的中点,沿EC对折矩形ABCD,使B点落在点P处,折痕为EC,连结AP并延长交CD于F点.(1)求证: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2)若△AEP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P,求证:△APB△EPC;(3)若矩形ABCD的边AB=6,BC=4,求△CPF的面积.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经过点A的直线l:与轴负半轴交于点C,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且CD=4AC.(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出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其中k、b用含的式子表示);(2)点E是直线l上方的抛物线上的动点,若△AC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求的值;(3)设P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点,点Q在抛物线上,以点A、D、P、Q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成为矩形?若能,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5.如图,已知AB为⊙O的直径,PA与⊙O相切于点A,线段OP与弦AC垂直并相交于点D,OP与弧AC相交于点E,连接BC.(1)求证:PA·BC=AB·CD.(2)若PA=10,=,求PE的长.16.已知:点P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C重合),分别过点A、C向直线BP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点O为AC的中点.(1)当点P与点O重合时如图1,求证:OE=OF;(2)直线BP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当∠OFE=30°时.①若转到如图2的位置,线段CF、AE、OE之间有一个不变的相等关系式,请写出这个关系式.(不用证明)②若转到图3的位置,猜想线段CF、AE、OE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予以证明.17.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分别为坐标轴上的三个点,且OA=1,OB=2,OC=4.(1)求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以点A、B、C、P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M为该抛物线上一动点,在(2)的条件下,请求出当|PM-AM|为最大值时,点M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PM-AM|的最大值.18.如图,在Rt△ABC中,∠C=90°,BD平分∠ABC,DE BD交AB于E,⊙O是△BDE的外接圆,交BC于点F.(1)求证:AC是⊙O的切线;(2)连接EF,若BC=9,CA=12,求的值.19.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5,P是BC边上任意一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P,作PF AP,使PF=PA,连接CF、AF,AF交CD边于点G,连接PG.(1)求证:∠GCF=∠FCE;(2)判断线段PG,PB与D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BP=2,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四边形DMPF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BM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已知抛物线与轴交于点C,与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4,0),B(1,0).(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P在抛物线上,连接PC,PB,若△PBC是以B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点P 的坐标;(3)已知点E在轴上,点F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以A,C,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如图1,直角△ABC中,∠ABC=90°,AB是⊙O的直径,⊙O交AC于点D,取CB的中点E,DE的延长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P.(1)求证:PD是⊙O的切线;(2)如图2,连接OD,AE相交于点F,若=2,求的值.22.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4,∠ABC=60°,∠EAF的两边分别与射线CB,DC相交于点E,F,且∠EAF=60°.(1)如图1,当点E是线段CB的中点时,直接写出线段AE,EF,AF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点E是线段CB上任意一点时(点E不与B、C重合),求证:BE=CF;(3)如图3,当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EAB=15°时,求点F到BC的距离.23.如图,抛物线的开口向下,与轴交于点A(-3,0)和点B(1,0).与轴交于点C,顶点为D.(1)求顶点D的坐标(用含的代数式表示);(2)若△ACD的面积为3.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将抛物线向右平移,使得平移后的抛物线与原抛物线交于点P,且∠PAB=∠DAC,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
中考数学复习《几何探究型问题》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几何探究型问题》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题型解读1.考查类型:①动点探究题;②平移、旋转、折叠探究题;③图形形状变化探究题.2.考查内容:①多与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相似的判定和性质有关;②涉及平移、旋转或折叠的相关性质;③多与二次函数的性质有关.3.备考指导:在做此类题型时,要观察题中已知条件,并结合题设,联系相关的知识解题,对结果猜想题根据前面问题大胆猜想,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类型一动点探究题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5 cm,∠BAC=60°,动点M从点B出发,在BA边上以每秒2 cm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C出发,在CB边上以每秒3 cm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t≤5),连接MN.(1)若BM=BN,求t的值;(2)若△MBN与△ABC相似,求t的值;(3)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CNM的面积最小?并求出最小值.2.如图①,菱形ABCD中,已知∠BAD=120°,∠EGF=60°,∠EGF的顶点G在菱形对角线AC上运动,角的两边分别交边BC、CD于点E、F.(1)如图②,当顶点G运动到与点A重合时,求证:EC+CF=BC;(2)知识探究:①如图③,当顶点G运动到AC中点时,探究线段EC、CF与BC的数量关系;②在顶点G 的运动过程中,若ACCG =t ,请直接写出线段EC 、CF 与BC 的数量关系(不需要写出证明过程);(3)问题解决:如图④,已知菱形边长为8,BG =7,CF =65,当t >2时,求EC 的长度.图①3.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 cm ,BC =8 cm .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点P 从点A 出发,沿AD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 cm /s ;同时,点Q 从点D 出发,沿DC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 cm /s ;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连接PO 并延长,交BC 于点E ,过点Q 作QF∥AC,交BD 于点F.设运动时间为t(s )(0<t<6),解答下列问题: (1)当t 为何值时,△AOP 是等腰三角形?(2)设五边形OECQF 的面积为S(cm 2),试确定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3)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S 五边形OECQF ∶S △ACD =9∶16?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OD 平分∠COP?若存在,求出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某数学兴趣小组在数学课外活动中,研究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性质时,做了如下探究:在△ABC 中,∠BAC =90°,AB =AC ,点D 为直线BC 上一动点(点D 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边在AD 右侧作正方形ADEF ,连接CF. (1)观察猜想如图①,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①BC 与CF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 ②BC ,CD ,CF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将结论直接写在横线上). (2)数学思考如图②,当点D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你写出正确结论再给予证明. (3)拓展延伸如图③,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延长BA 交CF 于点G ,连接GE.若已知AB =22,CD =14BC ,请求出GE 的长.类型二 平移、旋转、折叠探究题5.如图①,△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AB =AC ,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点B 、C 分别在边AD、AF上,此时BD=CF,BD⊥CF成立.(1)当△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θ(0°<θ<90°)时,如图②,BD=CF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45°时,如图③,延长DB交CF于点H.①求证:BD⊥CF;②当AB=2,AD=32时,求线段DH的长.图①图②图③6.在△ABC中,AB=6,AC=BC=5,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DE,旋转角为α(0°<α<180°),点B的对应点为点D,点C的对应点为点E,连接BD,BE.(1)如图,当α=60°时,延长BE交AD于点F.①求证:△ABD是等边三角形;②求证:BF⊥AD,AF=DF;③请直接..写出BE的长;(2)在旋转过程中,过点D作DG垂直于直线AB,垂足为点G,连接CE,当∠DAG=∠ACB,且线段DG与线段AE无公共点时,请直接..写出BE+CE的值.温馨提示:考生可以根据题意,在备用图中补充图形,以便作答.7.已知矩形ABCD中AD=8,将矩形ABCD折叠,使得顶点B落在CD边上的P点处.(1)如图①,已知折痕与边BC交于点O,连接AP、OP、OA,若△OCP与△PDA的面积比为1∶ 4,求边CD 的长;(2)如图②,在(1)的条件下擦去AO、OP,连接BP,动点M在线段AP上(点M不与点P、A重合),动点N 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BN=PM,连接MN交PB于点F,作ME⊥BP于点E,试问当点M、N在移动过程中,线段EF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变化规律,若不变,求出线段EF的长度.图①图②8.问题情境在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菱形纸片的剪拼”为主题开展数学活动.如图①,将一张菱形纸片ABCD(∠BAD>90°)沿对角线AC剪开,得到△ABC和△ACD.操作发现(1)将图①中的△ACD以A为旋转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使α=∠BAC,得到如图②所示的△AC′D,分别延长BC和DC′交于点E,则四边形ACEC′的形状是________;(2)创新小组将图①中的△ACD以A为旋转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使α=2∠BAC,得到如图③所示的△AC′D,连接DB、C′C,得到四边形BCC′D,发现它是矩形.请你证明这个结论;实践探究(3)缜密小组在创新小组发现结论的基础上,量得图③中BC=13 cm,AC=10 cm,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将△AC′D沿着射线DB方向平移a cm,得到△A′C″D′,连接BD′,CC″,使四边形BCC″D′恰好为正方形,求a的值.请你解答此问题;(4)请你参照以上操作,将图①中的△ACD在同一平面内进行一次平移,得到△A′C′D,在图④中画出平移后构造出的新图形,标明字母,说明平移及构图方法,写出你发现的结论,不必证明.9.如图,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ACB,其中∠ACB=90°,AC=4,BC=3,E、F分别是AC、AB边上的点,连接EF.(1)如图①,若将纸片ACB的一角沿EF折叠,折叠后点A落在AB边上的点D处,且使S四边形ECBF=3S△EDF,求AE的长;(2)如图②,若将纸片ACB的一角沿EF折叠,折叠后点A落在BC边上的点M处,且使MF∥CA.①试判断四边形AEM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②求EF的长;(3)如图③,若FE 的延长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N ,CN =1,CE =47,求AFBF的值.10.如图①,矩形ABCD 中,AB =2,BC =5,BP =1,∠MPN =90°,将∠MPN 绕点P 从PB 处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PM 交边AB(或AD)于点E ,PN 交边AD(或CD)于点F ,当PN 旋转至PC 处时,∠MPN 的旋转随即停止.(1)特殊情形:如图②,发现当PM 过点A 时,PN 也恰好过点D , 此时,△ABP________△PCD(填“≌”或“∽”);(2)类比探究:如图③,在旋转过程中,PEPF 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设AE =t ,△EPF 的面积为S ,试确定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当S =4.2时,求所对应的t 值.11.如图①,在△ABC中,∠ACB=90°,∠B=30°,AC=1,D为AB的中点,EF为△ACD的中位线,四边形EFGH为△ACD的内接矩形(矩形的四个顶点均在△ACD的边上).(1)计算矩形EFGH的面积;(2)将矩形EFGH沿AB向右平移,F落在BC上时停止移动.在平移过程中,当矩形与△CB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316时,求矩形平移的距离;(3)如图③,将(2)中矩形平移停止时所得的矩形记为矩形E1F1G1H1,将矩形E1F1G1H1绕G1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H1落在CD上时停止转动,旋转后的矩形记为矩形E2F2G1H2,设旋转角为α,求cosα的值.类型三图形形状变化探究题12.如图①,②,③分别以△ABC的AB和AC为边向△ABC外作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四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BE和CD相交于点O.(1)在图①中,求证:△ABE≌△ADC.图①(2)由(1)证得△ABE≌△ADC,由此可推得在图①中∠BOC=120°,请你探索在图②中∠BOC的度数,并说明理由或写出证明过程.图②(3)填空:在上述(1)(2)的基础上可得在图③中∠BOC=________(填写度数).图③图④(4)由此推广到一般情形(如图④),分别以△ABC的AB和AC为边向△ABC外作正n边形,BE和CD仍相交于点O,猜想∠BOC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n的式子表示).13.阅读理解: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容易变形.如图①,一个矩形发生变形后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设这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个内角中较小的一个内角为α,我们把1sinα的值叫做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变形度.(1)若矩形发生形变后的平行四边形有一个内角是120°,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变形度是________;猜想证明:(2)设矩形的面积为S1,其变形后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为S2,试猜想S1,S2,1sinα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拓展探究:(3)如图②,在矩形ABCD中,E是AD边上的一点,且AB2=AE·AD,这个矩形发生变形后为平行四边形A1B1C1D1,E1为E的对应点,连接B1E1,B1D1,若矩形ABCD的面积为4m(m>0),平行四边形A1B1C1D1的面积为2m(m>0),试求∠A1E1B1+∠A1D1B1的度数.14.已知AC ,EC 分别为四边形ABCD 和EFCG 的对角线,点E 在△ABC 内,∠CAE +∠CBE=90°. (1)如图①,当四边形ABCD 和EFCG 均为正方形时,连接BF. ①求证:△CAE∽△CBF; ②若BE =1,AE =2,求CE 的长;(2)如图②,当四边形ABCD 和EFCG 均为矩形,且AB BC =EFFC =k 时,若BE =1,AE =2,CE =3,求k 的值;(3)如图③,当四边形ABCD 和EFCG 均为菱形,且∠DAB =∠GEF=45°时,设BE =m ,AE =n ,CE =p ,试探究m ,n ,p 三者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解答过程).15.已知点O 是△ABC 内任意一点,连接OA 并延长到E ,使得AE =OA ,以OB ,OC 为邻边作▱OBFC ,连接OF ,与BC 交于点H ,再连接EF.(1)如图①,若△ABC 为等边三角形,求证:①EF⊥BC; ②EF =3BC ;(2)如图②,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 为斜边),猜想(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直接写出结论即可;若不成立,请你直接写出你的猜想结果;(3)如图③,若△ABC 是等腰三角形,且AB =AC =kBC ,请你直接写出EF 与BC 之间的数量关系.类型一 动点探究题1. 解:(1)根据题意BM =2t ,BN =BC -3t ,而BC =5×tan 60°=5 3.∴当BM =BN 时,2t =53-3t ,解得t =103-15. (2)分类讨论:①当∠BMN =∠ACB =90°时,如解图①, △NBM ∽△ABC ,cos B =cos 30°=BM BN ,∴2t 53-3t =32,解得t =157.②当∠BNM =∠ACB =90°时,如解图②, △MBN ∽△ABC ,cos B =cos 30°=BNBM, ∴53-3t 2t =32,解得t =52. 因此当运动时间是157秒或52秒时,△MBN 与△ABC 相似.第1题解图(3)由于△ABC 面积是定值,∴当四边形ACNM 面积最小时,△MBN 面积最大, 而△MBN 的面积是S =12BM ×BN ×sin B=12×2t ×(53-3t)×12=-32t 2+532t , 由于a =-32<0, ∴当t =-5322×(-32)=52时,△MBN 面积最大,最大值是-32×(52)2+532×52=2538, 因此四边形ACNM 面积最小值是12×5×53-2538=7538.2. (1)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BAD =120°,∴∠BAC =60°,∠B =∠ACF =60°,AB =BC , ∴AB =AC ,∵∠BAE +∠EAC =∠EAC +∠CAF =60°, ∴∠BAE =∠CAF , 在△BAE 和△CAF 中, ⎩⎪⎨⎪⎧∠BAE =∠CAF AB =AC ∠B =∠ACF, ∴△BAE ≌△CAF(ASA ), ∴BE =CF ,∴EC +CF =EC +BE =BC ,即EC +CF =BC ;(2)解:①线段EC ,CF 与BC 的数量关系为: EC +CF =12BC.理由如下:如解图①,过点A 作AE′∥EG ,AF ′∥GF ,分别交BC 、CD 于E′、F′.第2题解图①类比(1)可得:E′C +CF′=BC , ∵G 为AC 中点,AE ′∥EG , ∴CE CE′=CG AC =12, ∴CE =12CE′,同理可得:CF =12CF′,∴CE +CF =12CE′+12CF′=12(CE′+CF′)=12BC ,即CE +CF =12BC ;②CE +CF =1tBC ;【解法提示】类比(1)可得:E′C +CF′=BC , ∵AE ′∥EG ,ACCG =t ,∴CE CE′=CG AC =1t,∴CE =1tCE′,同理可得:CF =1tCF′,∴CE +CF =1t CE′+1t CF′=1t (CE′+CF′)=1t BC ,即CE +CF =1tBC.(3)解:如解图②,连接BD 与AC 交于点H.第2题解图②在Rt △ABH 中,∵AB =8,∠BAC =60°, ∴BH =AB·sin 60°=8×32=43, AH =CH =AB·cos 60°=8×12=4,∴GH =BG 2-BH 2=72-(43)2=1, ∴CG =4-1=3, ∴CG AC =38, ∴t =83(t >2),由(2)②得:CE +CF =1t BC ,∴CE =1t BC -CF =38×8-65=95.∴EC 的长度为95.3. 解:(1)分三种情况: ①若AP =AO ,在矩形ABCD 中,∵AB =6,BC =8, ∴AC =10,第3题解图①∴AO =CO =5,∴AP =5, ∴t =5,②若AP =PO =t , 在矩形ABCD 中, ∵AD ∥BC ,∴∠PAO =∠OCE ,∠APO =∠OEC , 又∵OA =OC ,∴△APO ≌△CEO ,∴PO =OE =t.如解图①,作AG ∥PE 交BC 于点G ,则四边形APEG 是平行四边形, ∴AG =PE =2t ,GE =AP =t. 又∵EC =AP =t ,∴BG =8-2t.在Rt △ABG 中,根据勾股定理知62+(8-2t)2=(2t)2, 解得t =258.第3题解图②③若OP =AO =5,则t =0或t =8,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可知,当t =5或t =258时,△AOP 是等腰三角形.(2)如解图②,作OM ⊥BC ,垂足是M ,作ON ⊥CD ,垂足是N. 则OM =12AB =3,ON =12BC =4,∴S △OEC =12·CE·OM =12·t·3=32t ,S △OCD =12·CD·ON =12·6·4=12.∵QF ∥AC ,∴△DFQ ∽△DOC , ∴S △DFQ S △DOC =(DQ DC)2,即S △DFQ 12=(t 6)2,∴S △DFQ =13t 2,∴S 四边形OFQC =12-13t 2,∴S 五边形OECQF =S 四边形OFQC +S △OEC =12-13t 2+32t ,即S =-13t 2+32t +12(0<t <6).(3)存在.理由如下:要使S 五边形OECQF :S △ACD =9∶16,即(-13t 2+32t +12)∶(12×6×8)=9∶16,解得t 1=3,t 2=1.5,两个解都符合题意,∴存在两个t 值,使S 五边形OECQF ∶S △ACD =9∶16,此时t 1=3,t 2=1.5; (4)存在.理由如下:如解图③,作DI ⊥OP ,垂足是I ,DJ ⊥OC ,垂足是J ,第3题解图③作AG ∥PE 交BC 于点G.∵S △OCD =12·OC·DJ =12·5·DJ ,且由(2)知,S △OCD =12,∴DJ =245.∵OD 平分∠POC ,DI ⊥OP ,DJ ⊥OC , ∴DI =DJ =245=4.8.∵AG ∥PE ,∴∠DPI =∠DAG .∵AD ∥BC ,∴∠DAG =∠AGB ,∴∠DPI =∠AGB , ∴Rt △ABG ∽Rt △DIP.由(1)知,在Rt △ABG 中,BG =8-2t , ∴AB DI =BG IP ,∴64.8=8-2t IP, ∴IP =45(8-2t).在Rt △DPI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245)2+[45(8-2t)]2=(8-t)2, 解得t =11239.(t =0不合题意,舍去)4. (1)解:①BC ⊥CF ;②BC =CD +CF. 【解法提示】①∵∠BAC =∠DAF =90°, ∴∠BAD =∠CAF , 又∵AB =AC ,AD =AF , ∴△ABD ≌△ACF , ∴∠ACF =∠ABC =45°, ∵∠ACB =45°,∴∠BCF =90°,即BC ⊥CF ; ②∵△ABD ≌△ACF , ∴BD =CF , ∵BC =CD +BD , ∴BC =CD +CF.(2)解:结论①仍然成立,②不成立. ①证明:∵∠BAC =∠DAF =90°, ∴∠BAD =∠CAF ,又∵AB =AC ,AD =AF , ∴△ABD ≌△ACF ,∴∠ACF =∠ABD =180°-45°=135°, ∵∠ACB =45°, ∴∠BCF =90°,即BC ⊥CF ; ②结论为:BC =CD -CF. 证明:∵△ABD ≌△ACF , ∴BD =CF ,∵BC =CD -BD ,∴BC =CD -CF.(3)解:如解图,过点E 作EM ⊥CF 于M ,作EN ⊥BD 于点N ,过点A 作AH ⊥BD 于点H. ∵AB =AC =22,第4题解图∴BC =4,AH =12BC =2,∵CD =14BC ,∴CD =1,∵∠BAC =∠DAF =90°, ∴∠BAD =∠CAF ,又∵AB =AC ,AD =AF , ∴△ABD ≌△ACF , ∴∠ACF =∠ABC =45°, ∵∠ACB =45°, ∴∠BCF =90°,∴CN =ME ,CM =EN , ∴∠AGC =∠ABC =45°, ∴CG =BC =4,∵∠ADE =90°,∴∠ADH +∠EDN =∠EDN +∠DEN =90°, ∴∠ADH =∠DEN ,又∵∠AHC =∠DNE =90°,AD =DE , ∴△AHD ≌△DNE ,∴DN =AH =2,EN =DH =3, ∴CM =EN =3,ME =CN =3, 则GM =CG -CM =4-3=1, ∴EG =EM 2+GM 2=10.类型二 平移、旋转、折叠探究题5. (1)解:BD =CF 成立.理由如下:∵AC =AB ,∠CAF =∠BAD =θ,AF =AD , ∴△ACF ≌△ABD ,∴CF =BD.(2)①证明:由(1)得,△ACF ≌△ABD , ∴∠HFN =∠ADN , 在△HFN 与△ADN 中,∵∠HFN =∠ADN ,∠HNF =∠AND , ∴∠NHF =∠NAD =90°,第5题解图∴HD ⊥HF ,即BD ⊥CF.②解:如解图,连接DF ,延长AB ,与DF 交于点M , 在△MAD 中,∵∠MAD =∠MDA =45°, ∴∠BMD =90°.在Rt △BMD 与Rt △FHD 中, ∵∠MDB =∠HDF ,∴△BMD ∽△FHD.∵AB =2,AD =32,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 ∴MA =MD =322=3,∴MB =MA -AB =3-2=1,BD =MB 2+MD 2=12+32=10, 又∵MD HD =BD FD ,即3HD =106,∴DH =9105.6. (1)①证明:∵△ABC 绕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DE , ∴AB =AD ,∠BAD =60°, ∴△ABD 是等边三角形;②证明:由①得△ABD 是等边三角形, ∴AB =BD ,∵△ABC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DE,∴AC=AE,BC=DE,又∵AC=BC,∴EA=ED,∴点B,E在AD的中垂线上,∴BE是AD的中垂线,∵点F在BE的延长线上,∴BF⊥AD,AF=DF;③解:BE的长为33-4;【解法提示】由②知AF=12AD=12AB=3,AE=AC=5,BF⊥AD,由勾股定理得EF=AE2-AF2=4.在等边△ABD中,AB=6,BF⊥AD,∴BF=32AB=33,∴BE=33-4.(2)解:BE+CE的值为13;第6题解图【解法提示】如解图,∵∠DAG=∠ACB,∴∠DAB=2∠CAB.∵∠DAE=∠CAB,∴∠BAE=∠CAB,∴∠BAE=∠CBA,∴AE∥BC,∵AE=AC=BC,∴四边形ACBE是菱形,∴CE 垂直平分AB ,BE =AC =5.设CE 交AB 于M ,则CM ⊥AB ,CM =EM ,AM =BM , ∴在Rt △ACM 中,AC =5,AM =3, 由勾股定理得CM =4, ∴CE =8, ∴CE +BE =13.7. 解:(1)由矩形性质与折叠可知,∠APO =∠B =∠C =∠D =90°, ∴∠CPO +∠DPA =∠DPA +∠DAP =90°, ∴∠DAP =∠CPO , ∴△OCP ∽△PDA , ∴S △OCP S △PDA =(CP DA)2,即14=(CP8)2,∴CP =4,设CD =x ,则DP =x -4,AP =AB =CD =x , ∵AP 2-DP 2=AD 2, ∴x 2-(x -4)2=82, 解得x =10, 故CD =10. (2)第7题解图线段EF 的长度始终不发生变化,为2 5.证明:如解图,过点N 作NG ⊥PB ,与P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 , ∵AB =AP ,∴∠APB =∠ABP =∠GBN , 在△PME 和△BNG 中, ⎩⎪⎨⎪⎧∠MEP =∠NGB =90°∠MPE =∠NBG MP =NB, ∴△PME ≌△BNG(AAS ), ∴ME =NG ,PE =BG , 在△FME 和△FNG 中, ⎩⎪⎨⎪⎧∠MEF =∠NGF ∠MFE =∠NFG ME =NG,∴△FME ≌△FNG(AAS ), ∴EF =GF , ∴EF =12EG ,∵BP =BE +EP =BE +GB =EG , ∴EF =12BP ,∵BP =BC 2+CP 2=82+42=45, ∴EF =12BP =2 5.8. (1)解:菱形.(2)证明:如解图①,作AE ⊥CC′于点E , 由旋转得AC′=AC ,∴∠CAE =∠C′AE =12α=∠BAC ,第8题解图①∵四边形ABCD 是菱形, ∴BA =BC ,BC =DC′, ∴∠BCA =∠BAC , ∴∠CAE =∠BCA , ∴AE ∥BC , 同理AE ∥DC′, ∴BC ∥DC ′,∴四边形BCC′D 是平行四边形, 又∵AE ∥BC ,∠CEA =90°, ∴∠BCC ′=180°-∠CEA =90°,∴四边形BCC′D 是矩形.(3)解:如解图①,过点B 作BF ⊥AC 于点F , ∵BA =BC ,∴CF =AF =12AC =12×10=5.在Rt △BCF 中,BF =BC 2-CF 2=132-52=12. 在△ACE 和△CBF 中,∵∠CAE =∠BCF ,∠CEA =∠BFC =90°, ∴△ACE ∽△CBF , ∴CE BF =AC BC ,即CE 12=1013, 解得CE =12013.∵AC =AC′,AE ⊥CC ′, ∴CC ′=2CE =2×12013=24013.当四边形BCC″D′恰好为正方形时,分两种情况: ①点C″在边CC′上,a =CC′-13=24013-13=7113,②点C″在边C′C 的延长线上,a =CC′+13=24013+13=40913.综上所述,a 的值为7113或40913.第8题解图②(4)解:答案不唯一,例:画出正确图形如解图②所示.平移及构图方法:将△ACD 沿着射线CA 方向平移,平移距离为12AC 的长度,得到△A ′C ′D ,连接A′B ,DC.结论: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9. 解:(1)∵折叠后点A 落在AB 边上的点D 处, ∴EF ⊥AB ,△AEF ≌△DEF , ∴S △AEF =S △DEF .∵S 四边形ECBF =3S △EDF ,∴S 四边形ECBF =3S △AEF .∵S △ACB =S △AEF +S 四边形ECBF ,∴S △ACB =S △AEF +3S △AEF =4S △AEF , ∴S △AEF S △ACB =14. ∵∠EAF =∠BAC ,∠AFE =∠ACB =90°, ∴△AEF ∽△ABC , ∴S △AEF S △ABC =(AE AB )2, ∴(AE AB )2=14. 在Rt △ACB 中,∵∠ACB =90°,AC =4,BC =3, ∴AB =42+32=5, ∴(AE 5)2=14,∴AE =52.(2)第9题解图①①四边形AEMF 是菱形.证明:如解图①,∵折叠后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M 处, ∴∠CAB =∠EMF ,AE =ME , 又∵MF ∥CA ,∴∠CEM =∠EMF , ∴∠CAB =∠CEM , ∴EM ∥AF ,∴四边形AEMF 是平行四边形. 又∵AE =ME ,∴四边形AEMF 是菱形.②如解图①,连接AM ,AM 与EF 交于点O ,设AE =x ,则ME =AE =x ,EC =4-x. ∵∠CEM =∠CAB ,∠ECM =∠ACB =90°, ∴△ECM ∽△ACB. ∴EC AC =EMAB , ∵AB =5,AC =4, ∴4-x 4=x5, 解得x =209,∴AE =ME =209,EC =169.在Rt △ECM 中,∵∠ECM =90°,∴CM 2=EM 2-EC 2, 即CM =EM 2-EC 2=(209)2-(169)2=43. ∵四边形AEMF 是菱形,∴OE =OF ,OA =OM ,AM ⊥EF , ∴S 菱形AEMF =4S △AOE =2OE·AO. 在Rt △AOE 和Rt △ACM 中, ∵tan ∠EAO =tan ∠MAC , ∴OE AO =CM AC. ∵CM =43,AC =4,∴AO =3OE ,∴S 菱形AEMF =6OE 2. 又∵S 菱形AEMF =AE·CM ,∴6OE 2=209×43,∴OE =2109,∴EF =4109. (3)如解图②,第9题解图②过点F 作FH ⊥CB 于点H ,在Rt △NCE 和Rt △NHF 中, ∵tan ∠ENC =tan ∠FNH , ∴EC NC =FH NH, ∵NC =1,EC =47,∴FH NH =47, 设FH =x ,则NH =74x ,∴CH =NH -NC =74x -1.∵BC =3,∴BH =BC -CH =3-(74x -1)=4-74x.在Rt △BHF 和Rt △BCA 中,∵tan ∠FBH =tan ∠ABC , ∴HF BH =CA BC , ∴x4-74x =43, 解得x =85,∴HF =85.∵∠B =∠B ,∠BHF =∠BCA =90°, ∴△BHF ∽△BCA , ∴HF CA =BFBA,即HF·BA =CA·BF , ∴85×5=4BF ,∴BF =2,∴AF =AB -BF =3, ∴AF BF =32. 10. 解:(1)△ABP ∽△PCD. 【解法提示】∵∠MPN =90°, ∴∠APB +∠DPC =90°, ∵∠B =90°,∴∠APB +∠BAP =90°, ∴∠DPC =∠BAP , 又∵∠B =∠C =90°, ∴△ABP ∽△PCD.(2)在旋转过程中,PEPF 的值为定值.如解图,过点F 作FG ⊥BC ,垂足为G.第10题解图类比(1)可得:△EBP ∽△PGF , ∴EP PF =PB FG, ∵∠A =∠B =∠FGB =90°, ∴四边形ABGF 是矩形, ∴FG =AB =2, ∵BP =1, ∴PE PF =12, 即在旋转过程中,PE PF 的值为定值12.(3)由(2)知△EBP ∽△PGF , ∴EB PG =BP GF =12, 又∵AE =t , ∴BE =2-t ,∴PG =2(2-t)=4-2t ,∴AF =BG =BP +PG =1+(4-2t)=5-2t ,∴S =S 矩形ABGF -S △AEF -S △BEP -S △PFG=2(5-2t)-12t(5-2t)-12×1×(2-t)-12×2×(4-2t)=t 2-4t +5,即S =t 2-4t +5(0≤t ≤2), 当S =4.2时,4.2=t 2-4t +5,解得:t 1=2-455,t 2=2+455(不合题意,舍去).∴t 的值是2-455.11. 解:(1)如解图①,在△ABC 中, ∵∠ACB =90°,∠B =30°,AC =1, ∴AB =2,又∵D 是AB 的中点,第11题解图①∴AD =1,CD =12AB =1,又∵EF 是△ACD 的中位线,∴EF =DF =12,在△ACD 中,AD =CD ,∠A =60°,∴△ACD 为等边三角形, ∴∠ADC =60°, 在△FGD 中,GF =DF·sin 60°=34, ∴矩形EFGH 的面积S =EF·GF =12×34=38.(2)如解图②,设矩形移动的距离为x ,则0<x ≤12,①当矩形与△CBD 重叠部分为三角形时,则0<x ≤14,重叠部分的面积S =12x·3x =316,第11题解图②∴x =24>14(舍去), ②当矩形与△CBD 重叠部分为直角梯形时,则14<x ≤12,重叠部分的面积S =34x -12×14×34=316, ∴x =38,即矩形移动的距离为38时,矩形与△CBD 重叠部分的面积是316.第11题解图③(3)如解图③,作H 2Q ⊥AB 于Q , 设DQ =m ,则H 2Q =3m , 又DG 1=14,H 2G 1=12,在Rt △H 2QG 1中, (3m)2+(m +14)2=(12)2,解得m 1=-1+1316,m 2=-1-1316<0(舍去),∴cos α=QG 1F 1G 1=-1+1316+1412=3+138.类型三 图形形状变化探究题12. (1)证明:∵△ABD 、△ACE 是等边三角形, ∴AB =AD ,AC =AE ,∠CAE =∠DAB =60°,∴∠CAE +∠BAC =∠DAB +∠BAC ,即∠BAE =∠DAC , 在△ABE 和△ADC 中, ⎩⎪⎨⎪⎧AB =AD ∠BAE =∠DAC AE =AC, ∴△ABE ≌△ADC(SAS ). (2)解:∠BOC =90°.理由如下: 由(1)得△ABE ≌△ADC ,∴∠EBA =∠CDA.∵∠FBA +∠FDA =180°,∴∠FBA -∠EBA +∠FDA +∠CDA =180°, 即∠FBO +∠FDO =180°.在四边形FBOD 中,∠F =90°, ∴∠DOB =360°-∠F -(∠FBO +∠FDO)=90°, ∴∠BOC =90°. (3)解:72°.【解法提示】∠BOC =180°-108°=72°.(4)解:180°-180°·(n -2)n.【解法提示】由(3)可知,∠BOC 度数应为180°减去正多边形内角度数. 13. 解:(1)233.【解法提示】sin 120°=32,故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变形度是233. (2)1sin α=S 1S 2,理由如下: 如解图,设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a ,b ,其变形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为h ,第13题解图则S 1=ab ,S 2=ah ,sin α=hb ,∴S 1S 2=ab ah =b h , 又∵1sin α=b h ,∴1sin α=S 1S 2. (3)由AB 2=AE·AD ,可得A 1B 21=A 1E 1·A 1D 1,即A 1B 1A 1D 1=A 1E 1A 1B 1. 又∵∠B 1A 1E 1=∠D 1A 1B 1, ∴△B 1A 1E 1∽△D 1A 1B 1, ∴∠A 1B 1E 1=∠A 1D 1B 1, ∵A 1D 1∥B 1C 1,∴∠A 1E 1B 1=∠C 1B 1E 1,∴∠A 1E 1B 1+∠A 1D 1B 1=∠C 1B 1E 1+∠A 1B 1E 1=∠A 1B 1C 1. 由(2)结论1sin α=S 1S 2,可得1sin ∠A 1B 1C 1=4m2m =2,∴sin ∠A 1B 1C 1=12,∴∠A 1B 1C 1=30°,∴∠A 1E 1B 1+∠A 1D 1B 1=30°. 14. (1)①证明:如解图①, ∵∠ACE +∠ECB =45°,∠BCF +∠ECB =45°,第14题解图①∴∠ACE =∠BCF ,又∵四边形ABCD 和EFCG 是正方形, ∴AC BC =CECF=2, ∴△CAE ∽△CBF.②解:∵AE BF =ACBC =2,AE =2,∴BF =AE2=2, 由△CAE ∽△CBF 可得∠CAE =∠CBF , 又∵∠CAE +∠CBE =90°, ∴∠CBF +∠CBE =90°,即∠EBF =90°,第14题解图②由CE 2=2EF 2=2(BE 2+BF 2)=6, 解得CE = 6.(2)解:连接BF ,如解图②,同(1)证△CAE ∽△CBF ,可得∠EBF =90°,AC BC =AE BF, 由AB BC =EFFC=k ,可得BC ∶AB ∶AC =1∶k ∶k 2+1, CF ∶EF ∶EC =1∶k ∶k 2+1,∴CE EF =ACAB =k 2+1k ,AE BF =AC BC=k 2+1, ∴EF =kCE k 2+1,EF 2=k 2CE 2k 2+1,BF =AE k 2+1,BF 2=AE 2k 2+1,∴CE 2=k 2+1k 2×EF 2=k 2+1k2(BE 2+BF 2), ∴32=k 2+1k 2(12+22k 2+1), 解得k =104. (3)解:p 2-n 2=(2+2)m 2.【解法提示】如解图③,连接BF ,同(1)证△CAE ∽△CBF ,可得∠EBF =90°, 过点C 作CH ⊥AB 交AB 延长线于点H , 类比第(2)问得AB 2∶BC 2∶AC 2=1∶1∶(2+2),第14题解图③EF 2∶FC 2∶EC 2=1∶1∶(2+2), ∴p 2=(2+2)EF 2=(2+2)(BE 2+BF 2)=(2+2)(m 2+n 22+2)=(2+2)m 2+n 2,∴p 2-n 2=(2+2)m 2.15. 证明:(1)①连接AH ,如解图①. 第15题解图①∵四边形OBFC 是平行四边形, ∴BH =HC =12BC ,OH =HF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 =BC ,AH ⊥BC ,在Rt △ABH 中,AH 2=AB 2-BH 2, ∴AH =BC 2-(12BC )2=32BC ,∵OA =AE ,OH =HF ,∴AH 是△OEF 的中位线, ∴AH =12EF ,AH ∥EF ,∴EF ⊥BC.②由①得AH =32BC ,∵AH =12EF∴32BC =12EF ,∴EF =3BC.(2)EF ⊥AB 仍然成立,EF =BC.第15题解图②【解法提示】如解图②,连接AH,∵四边形OBFC是平行四边形,∴BH=HC=12BC,OH=HF,∵△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H⊥BC,在Rt△ABH中,AH2=AB2-BH2=(2BH)2-BH2=BH2,∴AH=BH=12BC,∵OA=AE,OH=HF,∴AH是△OEF的中位线,∴AH=12EF,AH∥EF,∴EF⊥BC,EF=2AH=BC.第15题解图③(3)EF=4k2-1 BC.【解法提示】如解图③,连接AH,∵四边形OBFC是平行四边形,∴BH=HC=12BC,OH=HF,∵△ABC是等腰三角形,AB=kBC,∴AH⊥BC,在Rt△ABH中,AH2=AB2-BH2=(kBC)2-(12=(k2-14)BC2,2BC)∴AH=12-1 BC,24k∵OA=AE,OH=HF,∴AH是△OEF的中位线,∴AH=12EF,AH∥EF,∴EF⊥BC,12-1 BC=12EF,24k∴EF=4k2-1 BC.。
初三数学常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常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1,0)和点B(3,0),且函数的开口向上,则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
A. x = 0B. x = 1C. x = 2D. x = -1答案:B解析: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其顶点的x坐标,由于函数图像经过点A(-1,0)和点B(3,0),且开口向上,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对称轴是这两点x坐标的平均值,即x = (-1 + 3) / 2 = 1。
2. 下列哪个选项是不等式2x - 3 > 0的解集?A. x > 3/2B. x < 3/2C. x > 3D. x < 3答案:A解析:将不等式2x - 3 > 0移项得到2x > 3,再除以2得到x > 3/2,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二、填空题3. 计算绝对值:|-7| = _______。
答案:7解析:绝对值表示一个数距离0的距离,因此|-7|表示-7距离0的距离,即7。
4. 计算平方根:√9 = _______。
答案:±3解析:平方根是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给定数的那个数,9的平方根是3,因为3的平方是9。
同时,-3的平方也是9,所以9的平方根是±3。
三、解答题5.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求斜边的长度。
答案:5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等于两直角边长度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即斜边长度= √(3² + 4²) = √(9 + 16) = √25 = 5。
6. 某工厂生产一种零件,每件成本为10元,售价为15元,若该工厂希望获得的利润不低于1000元,问至少需要生产多少件零件?答案:100件解析:设需要生产的零件数量为x件,则总利润为(15 - 10)x = 5x元。
根据题意,5x ≥ 1000,解得x ≥ 200。
因此,至少需要生产200件零件。
四、证明题7. 证明: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存在的。
初中数学题经典题型
初中数学题经典题型一、代数式求值代数式求值是初中数学的基本题型之一,也是中考数学必考题型。
这类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对基本公式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代数式求值题目:1. 求代数式(2x+3)/(x+1)的值,其中x=4。
2. 求代数式(2x+1)/(x+3)的值,其中x=2。
3. 求代数式(x^2-1)/(x+1)的值,其中x=3。
二、方程求解方程求解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也是中考数学必考题型。
这类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对方程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方程求解题目:1. 求方程2x+3=7的解。
2. 求方程3x-2=5的解。
3. 求方程4x+2=7的解。
三、不等式求解不等式求解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数学必考题型。
这类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对不等式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不等式求解题目:1. 求不等式5x+3>7的解集。
2. 求不等式2x-1<9的解集。
3. 求不等式4x-5>=0的解集。
四、函数与图像函数与图像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也是中考数学必考题型。
这类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和对函数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函数与图像题目:1. 已知函数y=2x-1,求当x=3时y的值。
2. 已知函数y=-x+4,求当y=3时x的值。
3. 已知函数y=x^2,求当y=4时x的值。
五、三角形与四边形三角形与四边形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也是中考数学必考题型。
这类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对几何图形的掌握程度。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三角形与四边形题目:1. 求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10厘米时,其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2. 一个矩形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求其对角线的长度是多少?。
初中数学中考必考题型
初中数学中考必考题型
题型一
运用同三角函数关系、诱导公式、和、差、倍、半等公式进行化简求
值类。
题型二
运用三角函数性质解题,通常考查正弦、余弦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最值、对称轴及对称中心。
题型三
解三角函数问题、判断三角形形状、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题型四
数列的通向公式得求法。
题型五
数列的前n项求和的求法。
题型六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最值。
题型七
利用导数几何意义求切线方程。
题型八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
题型九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图像。
题型十
求参数取值范围、恒成立及存在性问题。
题型十一
数形结合确定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题型十二
焦点三角函数、焦半径、焦点弦问题。
题型十三
动点轨迹方程问题。
2024年中考数学重难点《几何最值问题》题型及答案解析
重难点几何最值问题中考数学中《几何最值问题》部分主要考向分为五类:一、将军饮马类最值二、动点辅助圆类最值三、四点共圆类最值四、瓜豆原理类最值五、胡不归类最值几何最值问题虽然在中考数学中经常考察的是将军饮马类和辅助圆类,剩余几种虽然不经常考察,但是考到的时候难度都比较大,所以也需要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的几何最值问题的处理办法,这样到考到的时候才能有捷径应对。
考向一:将军饮马类最值一动”“两定异侧普通一动”“两定同侧普通动”两定“一动”两定“两两动”“两定同侧两动”“两定异侧满分技巧将军饮马:。
1.(2023•绥化)如图,△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点E为高BD上的动点.连接CE,将CE绕点C 顺时针旋转60°得到CF.连接AF,EF,DF,则△CDF周长的最小值是3+3.【分析】分析已知,可证明△BCE≌△ACF,得∠CAF=∠CBE=30°,可知点F在△ABC外,使∠CAF =30°的射线AF上,根据将军饮马型,求得DF+CF的最小值便可求得本题结果.【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C=BC=6,∠ABC=∠BCA=60°,∵∠ECF=60°,∴∠BCE=60°﹣∠ECA=∠ACF,∵CE=CF,∴△BCE≌△ACF(SAS),∴∠CAF=∠CBE,∵△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高,∴∠CBE=∠ABC=30°,CD=AC=3,过C点作CG⊥AF,交AF的延长线于点G,延长CG到H,使得GH=CG,连接AH,DH,DH与AG 交于点I,连接CI,FH,则∠ACG=60°,CG=GH=AC=3,∴CH=AC=6,∴△ACH为等边三角形,∴DH=CD•tan60°=,AG垂直平分CH,∴CI=HI,CF=FH,∴CI+DI=HI+DI=DH=3,CF+DF=HF+DF≥DH,∴当F与I重合时,即D、F、H三点共线时,CF+DF的值最小为:CF+DF=DH=3,∴△CDF的周长的最小值为3+3.故答案为:3+3.2.(2023•德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90°,AD∥BC,AB=3,BC=4,点E在AB上,且AE=1.F,G为边AD上的两个动点,且FG=1.当四边形CGFE的周长最小时,CG的长为.【分析】先确定FG和EC的长为确定的值,得到四边形CGFE的周长最小时,即为CG+EF最小时,平移CG到C'F,作点E关于AD对称点E',连接E'C'交AD于点G',得到CG+EF最小时,点G与G'重合,再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求出C'G'长即可.【解答】解:∵∠A=90°,AD∥BC,∴∠B=90°,∵AB=3,BC=4,AE=1,∴BE=AB﹣AE=3﹣1=2,在Rt△EBC中,由勾股定理,得EC===,∵FG=1,∴四边形CGFE的周长=CG+FG+EF+EC=CG+EF+1+,∴四边形CGFE的周长最小时,只要CG+EF最小即可.过点F作FC'∥GC交BC于点C',延长BA到E',使AE'=AE=1,连接E'F,E'C',E'C'交AD于点G',可得AD垂直平分E'E,∴E'F=EF,∵AD∥BC,∴C'F=CG,CC'=FG=1,∴CG+EF=C'F+E'F≥E'C',即CG+EF最小时,CG=C'G',∵E'B=AB+AE'=3+1=4,BC'=BC﹣CC'=4﹣1=3,由勾股定理,得E'C'===5,∵AG'∥BC',∴=,即=,解得C'G'=,即四边形CGFE的周长最小时,CG的长为.故答案为:.考向二:动点辅助圆类最值满分技巧动点运动轨迹为辅助圆的三种类型:一.定义法——若一动点到定点的距离恒等于固定长,则该点的运动轨迹为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或圆弧)二.定边对直角模型原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思路构造:若一条定边所对的“动角”始终为直角,则直角顶点运动轨迹是以该定边为直径的圆(或圆弧)三.定边对定角模型原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思路构造:若一条定边所对的“动角”始终为定角,则该定角顶点运动轨迹是以该定角为圆周角,该定边为弦的圆(或圆弧)1.(2023•徐州)如图,在Rt△ABC中,∠C=90°,CA=CB=3,点D在边BC上.将△ACD沿AD折叠,使点C落在点C′处,连接BC′,则BC′的最小值为.【分析】由折叠性质可知AC=AC'=3,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可进行求解.【解答】解:∵∠C=90°,CA=CB=3,∴,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C=AC'=3,∵BC'≥AB﹣AC',∴当A、C′、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时,BC'取最小值,最小值即为,故答案为.2.(2023•黑龙江)如图,在Rt△ACB中,∠BAC=30°,CB=2,点E是斜边AB的中点,把Rt△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得Rt△AFD,点C,点B旋转后的对应点分别是点D,点F,连接CF,EF,CE,在旋转的过程中,△CEF面积的最大值是4+.【分析】线段CE为定值,点F到CE距离最大时,△CEF的面积最大,画出图形,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线段CE为定值,∴点F到CE的距离最大时,△CEF的面积有最大值.在Rt△ACB中,∠BAC=30°,E是AB的中点,∴AB=2BC=4,CE=AE=AB=2,AC=AB•cos30°=2,∴∠ECA=∠BAC=30°,过点A作AG⊥CE交CE的延长线于点G,∴AG=AC=,∵点F在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上,∴AF=AB=4,∴点F到CE的距离最大值为4+,∴,故答案为:.3.(2023•大庆模拟)如图,AB是⊙O的直径,AB=4,C为的三等分点(更靠近A点),点P是⊙O上个动点,取弦AP的中点D,则线段CD的最大值为()A.2B.C.D.【分析】如图,连接OD,OC,首先证明点D的运动轨迹为以AO为直径的⊙K,连接CK,当点D在CK的延长线上时,CD的值最大,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K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连接OD,OC,∵AD=DP,∴OD⊥P A,∴∠ADO=90°,∴点D的运动轨迹为以AO为直径的⊙K,连接CK,AC,当点D在CK的延长线上时,CD的值最大,∵C为的三等分点,∴∠AOC=60°,∴△AOC是等边三角形,∴CK⊥OA,在Rt△OCK中,∵∠COA=60°,OC=2,OK=1,∴CK==,∵DK=OA=1,∴CD=+1,∴CD的最大值为+1,故选:D.考向三:四点共圆类最值满分技巧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必有四点共圆,即辅助圆产生模型原理: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FD=,在四边形ACBF中,∠ACB=∠AFB=90°,∴A、C、B、F四点共圆,∴∠ACF=∠ABF=45°,∠CAB=∠CFB,∵∠PCD=45°∴∠ACP=∠FCD,又∵△ABE∽△FBD,∴∠BAE=∠BFD,∴∠CAP=∠CFD,∴△CAP∽△CFD,∴,在四边形ACBF中,由对角互补模型得AC+CB=,∴CF=∴,∴AP=1,∴PE=2,故答案为:2考向四:瓜豆原理类最值满分技巧瓜豆原理的特征和结论:∴AB=CD=6,∠B=∠BCD=90°,∵∠BET=∠FEG=45°,∴∠BEF=∠TEG,∵EB=ET,EF=EG,∴△EBF≌△ETG(SAS),∴∠B=∠ETG=90°,∴点G在射线TG上运动,∴当CG⊥TG时,CG的值最小,∵BC=,BE=,CD=6,∴CE=CD=6,∴∠CED=∠BET=45°,∴∠TEJ=90°=∠ETG=∠JGT=90°,∴四边形ETGJ是矩形,∴DE∥GT,GJ=TE=BE=,∴CJ⊥DE,∴JE=JD,∴CJ=DE=3,∴CG=CJ+GJ=+3,∴CG的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3.2.(2023•宿城区二模)如图,矩形ABCD中,AD=6,DC=8,点E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BE⊥BF,,BG⊥EF于点G,连接CG,当CG最小时,CE的长为.【分析】过点B作BP⊥AC于点P,连接PG,则可得△ABE∽△PBG,进而可知∠BPG为定值,因此CG⊥PG时,CG最小,通过设元利用三角函数和相似比可表示出PG、CP,即可求出结果.【解答】解:如图,过点B作BP⊥AC于点P,连接PG,∵,∠ABC=∠EBF,∴△ABC∽△EBF,∴∠CAB=∠FEB,∵∠APB=∠EGB=90°,∴△ABP∽△EBG,∴=,∠ABP=∠EBG,∴∠ABE=∠PBG,∴△ABE∽△PBG,∴∠BPG=∠BAE,即在点E的运动过程中,∠BPG的大小不变且等于∠BAC,∴当CG⊥PG时,CG最小,设此时AE=x,∵,∴PG=,∵CG⊥PG,∴∠PCG=∠BPG=∠BAC,∴,代入PG=,解得CP=x,∵CP=BC•sin∠CBP=BC•sin∠BAC=,∴x=,∴AE=∴CE=,故答案为:.考向五:胡不归类最值满分技巧胡不归模型解决步骤:模型具体化:如图,已知两定点A、B,在定直线BC上找一点P,使从B走道P,再从P走到A的总时间最小解决步骤:由系数k·PB确定分割线为PBPA在分割线一侧,在分割线PB另一侧依定点B构α角,使sinα=k,α角另一边为BD过点P作PQ⊥BD,转化kPB=PQ过定点A作AH⊥BD,转化(PA+k·PB)min=AH,再依“勾股法”求AH的长即可。
中考数学复习《函数压轴题》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函数压轴题》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阅读与理解函数压轴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动点函数图象问题;二是与动点、存在点、相似等有关的二次函数综合题.解答动点函数图象问题,要把问题拆分,分清动点在不同位置运动或不同时间段运动时对应的函数关系式,进而确定函数图象;解答二次函数综合题,要把大题拆分,做到大题小做,逐步分析求解,最后汇总成最终答案.类型一 动点函数图象问题此类问题一般是通过分析动点在几何图形边上的运动情况,确定出有关动点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分析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动点在哪条边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引起了哪个量的变化,然后求出在运动过程中对应的函数关系式,最后根据函数关系式判断图象的变化.例1 (2016·济南)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B =90°,AB =AD =5,BC =4,M 、N 、E 分别是A B 、AD 、CB 上的点,AM =CE =1,AN =3,点P 从点M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MB -BE 向点E 运动,同时点Q 从点N ,以相同的速度沿折线ND -DC -CE 向点E 运动,设△APQ 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秒,则S 与t 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为( )【分析】 由点Q 从点N 出发,沿折线NDDCCE 向点E 运动,确定出点Q 分别在ND ,DC ,CE 运动时对应的t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t 所在的取值范围分别求出其对应的函数关系式,最后根据函数关系式确定对应的函数图象.【自主解答】过点D 作DF ⊥AB 于点F (如图1),则DF =BC =4.第15题图 A BCDM N Q∵AD =5,DF =4,∴AF =3.∴sin ∠A=DF AD =45,MF =3-1=2,BF =AB -AF =5-3=2,DC =BF =2.∵AD =5,AN =3,∴ND =5-3=2.(1)当0≤t ≤2时,点P 在MF 上,点Q 在ND 上(如图2),此时AP =AM +MP =1+t ,AQ =AN +NQ =3+t .∴S =12AP •AQ •sin ∠A =12(1+t )(3+t )×45=25(t +2)2―25.当0≤t ≤2时,S随t 的增大而增大,且当t =2时,S =6.由此可知A 、B 选项都不对.(2)当t =5时,点P 在MF 上,点Q 在ND 上(如图3),此时BP =1,PE =BC -BP -CE =4-1-1=2.∴S =12AB •PE =12×5×2=5.∵6>5,∴选项D 正确.变式训练1.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 =90°,AC =BC ,AB =4,D 为AB 上的动点,DP ⊥AB 交折线A -C -B 于点P.设AD =x ,△ADP 的面积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图象正确的是( )2.(2016·烟台)如图,⊙O 的半径为1,AD ,BC 是⊙O 的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图1 DC B A E M N QP F 图2 A B C D E M N Q P F 图3 A B C D E (Q )M N F P点P从点O出发(P点与O点不重合),沿OCD的路线运动.设AP=x,sin∠APB =y,那么y与x之间的关系图象大致是()类型二二次函数的实际问题解答此类问题时,首先要构建合理的坐标系,并写出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并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后续的问题.一般来说,选择的坐标系不同,得出的解析式必然不同,因此解答此类问题时,选择最恰当的坐标系往往显得尤为重要.例2 (2017·金华) 甲、乙两人进行羽毛球比赛,羽毛球飞行的路线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甲在O点正上方1m的P处发出一球,羽毛球飞行的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之间满足函数表达式y=a(x﹣4)2+h,已知点O与球网的水平距离为5m,球网的高度为1.55m.(1)当a=﹣时,①求h的值;②通过计算判断此球能否过网.(2)若甲发球过网后,羽毛球飞行到点O的水平距离为7m,离地面的高度为m的Q处时,乙扣球成功,求a的值.【分析】(1)①将点P(0,1)代入y=﹣(x﹣4)2+h即可求得h;②求出x=5时,y的值,与1.55比较即可得出判断;(2)将(0,1)、(7,)代入y=a(x﹣4)2+h代入即可求得a、h.【自主解答】解:(1)①当a=﹣时,y=﹣(x﹣4)2+h,将点P(0,1)代入,得:﹣×16+h=1,解得:h=;②把x=5代入y=﹣(x﹣4)2+,得:y=﹣×(5﹣4)2+=1.625,∵1.625>1.55,∴此球能过网;(2)把(0,1)、(7,)代入y=a(x﹣4)2+h,得:,解得:,∴a=﹣.变式训练3.(2017·沈阳)某商场购进一批单价为20元的日用商品,如果以单价30元销售,那么半月内可销售出400件,根据销售经验,提高销售单价会导致销售量的减少,即销售单价每提高1元,销售量相应减少20件,当销售单价是_____元时,才能在半月内获得最大利润.4、(2017•青岛)青岛市某大酒店豪华间实行淡季、旺季两种价格标准,旺季每间价格比淡季上涨.下表是去年该酒店豪华间某两天的相关记录:淡季旺季未入住房间数100日总收入(元)2400040000(1)该酒店豪华间有多少间?旺季每间价格为多少元?(2)今年旺季来临,豪华间的间数不变.经市场调查发现,如果豪华间仍旧实行去年旺季价格,那么每天都客满;如果价格继续上涨,那么每增加25元,每天未入住房间数增加1间.不考虑其他因素,该酒店将豪华间的价格上涨多少元时,豪华间的日总收入最高?最高日总收入是多少元?【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相应的方程组,进而求得该酒店豪华间的间数和旺季每间的价格;(2)根据题意可以求得总收入和上涨价格之间的函数解析式,然后化为顶点式即可解答本题.【自主解答】解:(1)设淡季每间的价格为x元,酒店豪华间有y间,,解得,,∴x+x=600+=800,答:该酒店豪华间有50间,旺季每间价格为800元;(2)设该酒店豪华间的价格上涨x元,日总收入为y元,y=(800+x)(50﹣)=42025,∴当x=225时,y取得最大值,此时y=42025,答:该酒店将豪华间的价格上涨225元时,豪华间的日总收入最高,最高日总收入是42025元.类型三二次函数的综合题二次函数作为整套试卷的压轴题,往往会命制三个小问题,其中第一问求解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此问题往往利用待定系数法便可解决;第二、三问往往涉及动点问题及存在点问题,此问题需要利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知识综合解答,计算量很大,且题目较为综合.例3 (2017·泰安) )如图,是将抛物线y=﹣x2平移后得到的抛物线,其对称轴为直线x=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1,0),另一个交点为B,与y轴的交点为C.(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点N为抛物线上一点,且BC⊥NC,求点N的坐标;(3)点P是抛物线上一点,点Q是一次函数y=x+的图象上一点,若四边形OAPQ为平行四边形,这样的点P、Q是否存在?若存在,分别求出点P,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1)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因而可以设出顶点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2)首先求得B和C的坐标,易证△O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过点N作NH⊥y 轴,垂足是H,设点N纵坐标是(a,﹣a2+2a+3),根据CH=NH即可列方程求解;(3)四边形OAPQ是平行四边形,则PQ=OA=1,且PQ∥OA,设P(t,﹣t2+2t+3),代入y=x+,即可求解.【自主解答】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1)2+k.把(﹣1,0)代入得0=﹣(﹣1﹣1)2+k,解得k=4,则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1)2+4,即y=﹣x2+2x+3;(2)在y=﹣x2+2x+3中令x=0,则y=3,即C的坐标是(0,3),OC=3.∵B的坐标是(3,0),∴OB=3,∴OC=OB,则△O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CB=45°,过点N作NH⊥y轴,垂足是H.∵∠NCB=90°,∴∠NCH=45°,∴NH=CH,∴HO=OC+CH=3+CH=3+NH,设点N纵坐标是(a,﹣a2+2a+3).∴a+3=﹣a2+2a+3,解得a=0(舍去)或a=1,∴N的坐标是(1,4);(3)∵四边形OAPQ是平行四边形,则PQ=OA=1,且PQ∥OA,设P(t,﹣t2+2t+3),代入y=x+,则﹣t2+2t+3=(t+1)+,整理,得2t2﹣t=0,解得t=0或.∴﹣t2+2t+3的值为3或.∴P、Q的坐标是(0,3),(1,3)或(,)、(,).变式训练5.(2016·襄阳) 如图,已知点A的坐标为(﹣2,0),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和点C,连接AC,顶点为D的抛物线y=ax2+bx+c过A、B、C三点.(1)请直接写出B、C两点的坐标,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2)设抛物线的对称轴DE交线段BC于点E,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线段BC于点F,若四边形DEFP 为平行四边形,求点P的坐标;(3)设点M是线段BC上的一动点,过点M作MN∥AB,交AC 于点N,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BA 向点A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当t(秒)为何值时,存在△Q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解:(1)令x=0代入y=﹣x+3∴y=3,∴C(0,3),令y=0代入y=﹣x+3∴x=4,∴B(4,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2)(x﹣4),把C(0,3)代入y=a(x+2)(x﹣4),∴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4)=﹣x2+x+3,∴顶点D的坐标为(1,);(2)当DP∥BC时,此时四边形DEFP是平行四边形,设直线DP的解析式为y=mx+n,∵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m=﹣,∴y=﹣x+n,把D(1,)代入y=﹣x+n,∴n=,∴直线DP的解析式为y=﹣x+,∴联立,解得:x=3或x=1(舍去),∴把x=3代入y=﹣x+,y=,∴P的坐标为(3,);(3)由题意可知:0≤t≤6,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m1x+n1,把A(﹣2,0)和C(0,3)代入y=m1x+n1,得:,∴解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3,由题意知:QB=t,如图1,当∠NMQ=90°,∴OQ=4﹣t,令x=4﹣t代入y=﹣x+3,∴y=t,∴M(4﹣t,t),∵MN∥x轴,∴N的纵坐标为t,把y=t代入y=x+3,∴x=t﹣2,∴N(t﹣2,t),∴MN=(4﹣t)﹣(﹣2)=6﹣t,∵MQ∥OC,∴△BQM∽△BOC,∴,∴MQ=t,当MN=MQ时,∴6﹣t=t,∴t=,此时QB=,符合题意,如图2,当∠QNM=90°时,∵QB=t,∴点Q的坐标为(4﹣t,0)∴令x=4﹣t代入y=x+3,∴y=9﹣t,∴N(4﹣t,9﹣t),∵MN∥x轴,∴点M的纵坐标为9﹣t,∴令y=9﹣t代入y=﹣x+3,∴x=2t﹣8,∴M(2t﹣8,9﹣t),∴MN=(2t﹣8)﹣(4﹣t)=3t﹣12,∵NQ∥OC,∴△AQN∽△AOC,∴=,∴NQ=9﹣t,当NQ=MN时,∴9﹣t=3t﹣12,∴t=,∴此时QB=,符合题意如图3,当∠NQM=90°,过点Q作QE⊥MN于点E,过点M作MF⊥x轴于点F,设QE=a,令y=a代入y=﹣x+3,∴x=4﹣,∴M(4﹣a,a),令y=a代入y=x+3,∴x=﹣2,∴N(﹣2,0),∴MN=(4﹣a)﹣(a﹣2)=6﹣2a,当MN=2QE时,∴6﹣2a=2a,∴a=,∴MF=QE=,∵MF∥OC,∴△BMF∽△BCO,∴=,∴BF=2,∴QB=QF+BF=+2=,∴t=,此情况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当△Q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此时t=或或6.(2017·潍坊) 如图1,抛物线y=ax2+bx+c经过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0,3)、B(﹣1,0)、D(2,3),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E.经过点E的直线l将平行四边形ABCD分割为面积相等两部分,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F.点P在直线l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设点P的横坐标为t(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t何值时,△PFE的面积最大?并求最大值的立方根;(3)是否存在点P使△PAE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由题意可得,解得,∴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2)∵A(0,3),D(2,3),∴BC=AD=2,∵B(﹣1,0),∴C(1,0),∴线段AC的中点为(,),∵直线l将平行四边形ABCD分割为面积相等两部分,∴直线l过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A、D关于对称轴对称,∴抛物线对称轴为x=1,∴E(3,0),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m,把E点和对称中心坐标代入可得,解得,∴直线l的解析式为y=﹣x+,联立直线l和抛物线解析式可得,解得或,∴F(﹣,),如图1,作PH⊥x轴,交l于点M,作FN⊥PH,∵P点横坐标为t,∴P(t,﹣t2+2t+3),M(t,﹣t+),∴PM=﹣t2+2t+3﹣(﹣t+)=﹣t2+t+,∴S△PEF =S△PFM+S△PEM=PM•FN+PM•EH=PM•(FN+EH)=(﹣t2+t+)(3+)=﹣(t﹣)+×,∴当t=时,△PEF的面积最大,其最大值为×,∴最大值的立方根为=;(3)由图可知∠PEA≠90°,∴只能有∠PAE=90°或∠APE=90°,①当∠PAE=90°时,如图2,作PG⊥y轴,∵OA=OE,∴∠OAE=∠OEA=45°,∴∠PAG=∠APG=45°,∴PG=AG,∴t=﹣t2+2t+3﹣3,即﹣t2+t=0,解得t=1或t=0(舍去),②当∠APE=90°时,如图3,作PK⊥x轴,AQ⊥PK,则PK=﹣t2+2t+3,AQ=t,KE=3﹣t,PQ=﹣t2+2t+3﹣3=﹣t2+2t,∵∠APQ+∠KPE=∠APQ+∠PAQ=90°,∴∠PAQ=∠KPE,且∠PKE=∠PQA,∴△PKE∽△AQP,∴=,即=,即t2﹣t﹣1=0,解得t=或t=<﹣(舍去),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t的值为1或.。
中考数学复习《角、相交线与平行线》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角、相交线与平行线》经典题型及测试题(含答案)命题点分类集训命题点1 线段【命题规律】主要考查: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两个基本事实.【命题预测】与图形的变换中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结合,求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另外也会与对称性结合,考查两线段和的最小值.1. 如图,田亮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要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 )A. 垂线段最短B. 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C. 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D.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 D第1题图第2题图2. 如图,AB⊥AC,AD⊥BC,垂足分别为A,D.则图中能表示点到直线距离的线段共有( )A. 2条B. 3条C. 4条D. 5条2. D【解析】AD是点A到直线BC的距离;BA是点B到直线AC的距离;BD是点B到直线AD的距离;CA是点C到直线AB的距离;CD是点C到直线AD的距离,共5条,故答案为D.命题点2 角、余角、补角及角平分线【命题规律】主要考查:①角度的计算(度分秒之间的互化);②余角、补角的计算;③角平分线的性质.【命题预测】角、余角、补角及角平分线等基本概念是图形认识的基础,应给予重视.3. 下列各图中,∠1与∠2互为余角的是( )3. B4. 如图,OP为∠AOB的平分线,PC⊥OB于点C,且PC=3,点P到OA的距离为________.4. 3【解析】如解图,过点P作PD⊥OA于点D,∵OP为∠AOB的平分线,PC⊥OB于点C,∴PD=PC,∵PC=3,∴PD=3,即点P到点OA的距离为3.5. 1.45°=________′.5. 87【解析】∵1°=60′,∴0.45°=27′,∴1.45°=87′.6. 已知∠A=100°,那么∠A的补角为________度.6. 80【解析】用180度减去已知角,就得这个角的补角.即∠A的补角为:180°-100°=80°.命题点3 相交线与平行线【命题规律】考查形式:①三线八角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或计算,有时综合对顶角、邻补角求角度;②综合角平分线、垂线求角度;③综合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求角度;④根据角的关系判断两直线的关系.【命题预测】平行线性质是认识图形的基础知识,也是全国命题的潮流和方向.7. 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1与∠2的位置关系是( )A. 同位角B. 内错角C. 同旁内角D. 对顶角7. B【解析】根据相交线的性质及角的定义可知∠1与∠2的位置关系为内错角,故选B.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8. 如图,已知a、b、c、d四条直线,a∥b,c∥d,∠1=110°,则∠2等于( )A. 50°B. 70°C. 90°D. 110°8. B【解析】如解图,∵a∥b,∴∠3+∠4=180°,∵c∥d,∴∠2=∠4,∵∠1=∠3,∴∠2=180°-∠1=70°,故本题选B.9. 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线a与b平行的是( )A. ∠1=∠2B. ∠2=∠3C. ∠3=∠5D. ∠3+∠4=180°9. C【解析】逐项分析如下:选项逐项分析正误A∵∠1=∠2,即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 √B∵∠2=∠3,即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 √∵∠3、∠5既不是a与b被第三直线所截的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C∴∠3=∠5,不能够判定a与b平行D∵∠3+∠4=180°,即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b √10. 如图,将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50°,那么∠2的度数是( )A. 30°B. 40°C. 50°D. 60°10. B 【解析】如解图,∠1+∠3=90°,∴∠3=90°-∠1=90°-50°=40°,由平行线性质得∠2=∠3=40°.11. 如图所示,AB ∥CD ,EF ⊥BD ,垂足为E ,∠1=50°,则∠2的度数为( )A . 50°B . 40°C . 45°D . 25°11. B 【解析】∵EF ⊥BD ,∠1=50°,∴∠D =90°-50°=40°,∵AB ∥CD ,∴∠2=∠D =40°.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12. 如图,AB ∥CD ,直线EF 与AB ,CD 分别交于点M ,N ,过点N 的直线GH 与AB 交于点P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 ∠EMB =∠END B . ∠BMN =∠MNC C . ∠CNH =∠BPGD . ∠DNG =∠AME12. D 【解析】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EMB =∠END ;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MN =∠MNC ;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CNH =∠APH ,又∠BPG =∠APH ,∴∠CNH =∠BPG ;D.∠DNG 和∠AME 无法推导数量关系,故不一定相等,答案为D.13. 如图,直线a∥b,∠1=45°,∠2=30°,则∠P=________°.13. 75 【解析】如解图,过点P 作PH ∥a ∥b ,∴∠FPH =∠1,∠EPH =∠2,又∵∠1=45°,∠2=30°,∴∠EPF =∠EPH +∠HPF =30°+45°=75°.命题点4 命 题【命题概况】命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一般几个知识点结合考查,考查形式有:①下面说法错误(正确)的是;②写出命题…的逆命题;③能说明…是假命题的反例.【命题趋势】命题为新课标新增内容,考查知识比较综合,是全国命题点之一.14. (2016宁波)能说明命题“对于任何实数a ,|a|>-a”是假命题的一个反例可以是( )A . a =-2B . a =13C . a =1D . a = 214. A 【解析】由于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它的相反数是一个负数,所以当a =13,1,2时,|a |>-a 总是成立,当a =-2时,|-2|=2=-(-2),此时|a |=-a ,故本题选A.15. 写出命题“如果a =b ,那么3a =3b”的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如果3a =3b ,那么a =b 【解析】命题由条件和结论构成,则其逆命题只需将原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即可,即将结论作为条件,将条件作为结论. ∵命题“如果a =b ,那么3a =3b ,”中条件为“如果a =b ”,结论为“那么3a =3b ”,∴其逆命题为“如果3a =3b ,那么a =b ”.中考冲刺集训一、选择题1. 如图,AB∥CD,DA⊥AC,垂足为A,若∠ADC=35°,则∠1的度数为( )A. 65°B. 55°C. 45°D. 35°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2. 如图,AB∥CD,AE平分∠CAB交CD于点E.若∠C=50°,则∠AED=( )A. 65°B. 115°C. 125°D. 130°3. 如图,∠AOB的一边OA为平面镜,∠AOB=37°36′,在OB上有一点E,从E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一点D反射,反射光线DC恰好与OB平行,则∠DEB的度数是( )A.75°36′B.75°12′C.74°36′D.74°12′二、填空题4. 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1=50°,则∠A=________.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5. 如图,直线CD∥EF,直线AB与CD、EF分别相交于点M、N,若∠1=30°,则∠2=________.6. 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M,N两点,将一个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若∠EMB=75°,则∠PNM等于________度.7. 如图,直线AB∥CD,BC平分∠ABD.若∠1=54°,则∠2=________°.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8. 如图,AB∥CD∥EF,若∠A=30°,∠AFC=15°,则∠C=________.9.如图,OP平分∠AOB,∠AOP=15°,PC∥OA,PD⊥OA于点D,PC=4,则PD=________.答案与解析:1. B【解析】∵DA⊥AC,∠ADC=35°,∴∠ACD=90°-∠ADC=90°-35°=55°,∵AB∥CD,∴∠1=∠ACD=55°,故选B.2. B【解析】∵AB∥CD,∴∠C+∠CAB=180°,∵∠C=50°,∴∠CAB=130°,∵AE平分∠CAB,∴∠EAB=12∠CAB=65°.又∵AB∥CD,∴∠AED+∠EAB=180°,∴∠AED=180°-∠EAB=180°-65°=115°.3. B【解析】根据平面镜反射原理可知,∠ADC=∠ODE,∵DC∥OB,∴∠ADC=∠AOE,∴∠ODE=∠AOE=37°36′,∴∠DEB=∠ODE+∠AOE=37°36′+37°36′=75°12′,故选B.4. 50°5. 30°6. 307. 72【解析】∵CD∥AB,∴∠CBA=∠1=54°,∠ABD+∠CDB=180°,∵CB平分∠ABD,∴∠DBC=∠CBA=54°,∴∠CDB=180°-54°-54°=72°,∴∠2=∠CDB=72°.8. 15°【解析】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AFE=30°,∠C=∠CFE,由∠AFC=15°,可得∠CFE=∠C=∠AFE-∠AFC=15°.第9题解图9. 2【解析】如解图,过点P作PE⊥OB于点E,∵OP平分∠AOB,∴PD=PE,∠AOB=2∠AOP=30°,∵PC∥OA,∴∠ECP=∠AOB=30°,∴PE=12PC=2,∴PD=PE=2.。
中考数学九种题型及解题策略
中考数学九种题型及解题策略九种题型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
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
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
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线段与角的计算和证明,一般来说难度不会很大,只要找到关键“题眼”,后面的路子自己就“通”了。
2、图形位置关系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3、动态几何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
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
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察。
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
4、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
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
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
但是在后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
5、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
这类题目本身并不会太难,很少作为压轴题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道中档次题目来考察考生对于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掌握。
中考数学复习《概率》考点及经典题型
中考数学复习《概率》考点及经典题型知识点一:概率 1. 概率及公式(1)定义: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 (2)概率公式:P (A )=mn(m 表示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表示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的次数). 2、事件和概率的表示方法一般地,事件用英文大写字母A ,B ,C ,…,表示事件A 的概率p ,可记为P (A )=P变式练习1:一个不透明的布袋里装有7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其中3个红球,4个白球,从布袋中随机摸出1个球,摸出的球是红球的概率为( ) A. 47 B. 37 C. 34 D. 13【解析】B 因为布袋里有3个红球和4个白球,共7个球,所以从中任取一个,摸出的球是红球的概率是37.变式练习2:设有12只型号相同的杯子,其中一等品7只,二等品3只,三等品2只,则从中任意取出一只是二等品的概率是14.2. 用频率可以估计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频率 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 附近,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p =m n. 变式练习1:一个不透明的布袋里装有7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其中3个红球,4个白球,从布袋中随机摸出1个球,摸出的球是红球的概率为( ) A. 47 B. 37 C. 34 D. 13【解析】B 因为布袋里有3个红球和4个白球,共7个球,所以从中任取一个,摸出的球是红球的概率是37.注意:(1)在同样条件下,做大量的重复试验,利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可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2)在统计学中,常用较为简单的试验方法代替实际操作中复杂的试验来完成概率估计,这样的试验称为模拟实验。
变式练习2: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若干个只有颜色不同的小球,如果袋中有红球5个,黄球4个,其余为白球,从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摸出黄球”的概率为13,则袋中白球的个数为( )A. 2B. 3C. 4D. 12【解析】B 由已知得4个黄球占总球的13,所以共有12个球,则白球的个数为12-5-4=3(个).变式练习3: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黄、白两种颜色的球,除颜色外其他都相同,小红通过多次摸球试验后发现,摸到黄球的频率稳定在0.3左右,则摸到白球的概率为0.7.3. 事件的类型及其概率 1)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1)确定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时,在每次试验中必然会发生的事件。
中考数学必考经典题型
中考数学必考经典题型图2简解:延长AD 交BC 延长线于E ,作DH ⊥BC 于H 。
在Rt △DCH 中,∠DCH=45°,DC=8,所以DH=HC=8sin45°24=在Rt △DHE 中,∠E=30°64332430tan DHHE ==︒=所以BE=BC+CH+HE452.35796.9656.520642420=++=++=在Rt △ABE 中,)(2033452.3530tan 米≈⨯=︒⋅=BC AB 。
答:旗杆的高度约为20米。
点拨:解本题的关键在于作出适当的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灵活地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题型四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命题趋势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近几年来几乎每年都会考到,基本上是在19题或者20题的位置出现,难度中等,问题主要为;求函数的解析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不等式的解集以及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知识的综合考查。
例 已知)2,(m A 是直线l 与双曲线x y 3=的交点。
(1)求m 的值;(2)若直线l 分别与x 轴、y 轴相交于E ,F 两点,并且Rt △OEF(O 是坐标原点)的外心为点A ,试确定直线l 的解析式;(3)在双曲线xy 3=上另取一点B 作x BK ⊥轴于K ;将(2)中的直线l 绕点A 旋转后所得的直线记为l ′,若l ′与y 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C ,且OF OC 41=,试问在y 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BOK PCA S S ∆∆= 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直线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为,,(1)y A(m 2)l 3x∴=,即=.332m 2m∴点坐标为,.A (322)(2)作AM ⊥x 轴于M .∵A 点是Rt △OEF 的外心,∴EA =FA .由AM ∥y 轴有OM =ME .∴OF =2OM .∵MA =2,∴OF =4.∴F 点的坐标为(0,4).设l :y =kx +b ,则有3243k b 2b 4k b 4+=,=.∴=-,=.⎧⎨⎪⎩⎪⎧⎨⎪⎩⎪∴直线的解析式为=-+.l y x 443(3)OC OF OC 1∵=,∴=.14∴C 点坐标为(0,1).设B 点坐标为(x 1,y 1,),则x 1y 1=3.∴=·=.△S |x ||y |BOK 111232设P 点坐标为(0,y),满足S △PCA =S △BOK .①当点P 在C 点上方时,y >1,有S (y 1)(y 1)PCA △=-×=-=.12323432∴y =3.②当点P 在C 点下方时,y <1,有S (1y)PCA △=-=.1232∴y =-2.综上知,在y 轴存在点P(0,3)与(0,-2),使得S △PAC =S △BOK 总结:直线与双曲线的综合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种图象的交点,这是惟一能沟通它们的要素,应用交点时应注意:(1)交点既在直线上也在双曲线上,交点坐标既满足直线的解析式也满足双曲线的解析式.(2)要求交点坐标时,应将两种图象对应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3)判断两种图象有无交点时,可用判别式确定,也可以画出草图直观地确定.题型五 实际应用题命题趋势中考考查的实际应用题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及其相关方案的设计问题,此类问题近几年每年必考,且分值相对稳定。
中考数学经典习题(50题)
中考数学经典大题1.已知在△ABC中,∠ABC=90°,AB=6,BC=8.点Q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过点Q作AC的垂线交线段AB(如图1)或线段AB的延长线(如图2)于点P.(1)当点P在线段AB上时,求证:△APQ~△ACB;(2)当△PQB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P的长.2.如图,对称轴为x=−1的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3,0).(1)求点B的坐标;(2)已知a=1,C为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①若点P是抛物线上第三象限内的点,是否存在点P,使得S△POC=4S△BOC,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设点Q是线段AC上的动点,作QD⊥x轴交抛物线于点D,求线段QD长度的最大值.③若M是x轴上方抛物线上的点,过点M作MN⊥x轴于点N,若△MNO与△OBC相似,求M点的坐标.3.如图,已知在△ABP中,C是BP边上一点,∠PAC=∠PBA,⊙O是△ABC的外接圆,AD是⊙O的直径,且交BP于点E.(1)求证:PA是⊙O的切线;(2)过点C作CF⊥AD,垂足为点F,延长CF交AB于点G,若AG·AB=12,求AC的长;(3)在满足(2)的条件下,若AF:FD=1:2,GF=1,求⊙O的半径.4. 如图,已知函数y =−x 2+2x +3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D 、B 三点,顶点为C.(1)求△BAD 的面积;(2)点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P ,使S △ABP =12S △ABC ?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轴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DOQ 与△ABC 相似,如果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 是以AB 为直径的⊙M 的内接四边形,点A 、B在x 轴上,△M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过点M 作直线ι与x 轴垂直,交⊙M 于点E ,垂足为点M ,且点D 平分AĈ. (1)求过A 、B 、E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证:四边形AMCD 是菱形;(3)请问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ABP 的面积等于定值5?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 如图1,直角△ABC 中,∠ABC=90°,AB 是⊙O 的直径,⊙O 交AC 于点D ,取CB 的中点E ,D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线交于点P .(1)求证:PD 是⊙O 的切线;(2)若OB=BP ,AD=6,求BC 的长;(3)如图2,连接OD ,AE 相交于点F ,若tan ∠C =2,求AF FE 的值.7. 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点A (3,2),B (0,1)和点C (-1,−2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若抛物线的顶点为P ,点A 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为M ,过M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N (N 在对称轴右边),交对称轴于F ,若S △PFN =4S △PFM ,求点F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在轴上是否存在点G ,使△BMA 与△MBG 相似?若存在,求点G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 如图,PB 切⊙O 于B 点,直线PO 交⊙O 于点E 、F ,过点B 作PO 的垂线BA ,垂足为点D ,交⊙O 于点A ,延长AO 交⊙O 于点C ,连结BC ,AF.(1)直线PA 是否为⊙O 的切线,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BC=16,⊙O 的半径的长为17,求tan ∠AFD 的值;(3)若OD :DP=1:3,且OA=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9. 将抛物线C 1:y =x 2平移后的抛物线C 2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边)与y 轴负半轴交于C 点,已知A (-1,0),tan ∠CAB =3.(1)求抛物线C 2的解析式;(2)若点P 是抛物线C 2上的一点,连接PB ,PC.求S △BPC =34S △CAB 时点P 的坐标; (3)D 为抛物线C 2的顶点,Q 是线段BD 上一动点,连接CQ ,点B ,D 到直线CQ 的距离记为d 1,d 2,试求出d 1+d 2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Q 点坐标.10. 如图1,AB 为⊙O 的直径,TA 为⊙O 的切线,BT 交⊙O 于点D ,TO 交⊙O 于点C 、E.(1)若BD=TD ,求证:AB=AT ;(2)在(1)的条件下,求tan ∠BDE 的值;(3)如图2,若BD TD =43,且⊙O 的半径r=√7,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1. 如图,过A (1,0),B (3,0)作x 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y =4−x 于C 、D 两点.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O 、C 、D 三点.(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M 为直线OD 上的一个动点,过M 作x 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N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使得以A 、C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此时点M 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P 为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PD ,PC. 求S △PCD =13S △CDB 时点P 的坐标.(4)若△AOC 沿CD 方向平移(点C 在线段CD 上,且不与点D 重合),在平移的过程中 △AOC 与△OBD 重叠部分的面积记为S ,试求S 的最大值.12. 如图,点C 在以AB 为直径的⊙O 上,AD 与过点C 的切线垂直,垂足为点D ,AD 交⊙O 于点E.(1)求证:AC 平分∠DAB ;(2)连接BE 交AC 于点F ,若cos ∠CAD =45,求AF FC 的值.13. 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是AB 边的中点,沿EC 对折矩形ABCD ,使B 点落在点P 处,折痕为EC ,连结AP 并延长交CD 于F 点.(1)求证:四边形AECF 为平行四边形;(2)若△AEP 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P ,求证:△APB ≅△EPC ;(3)若矩形ABCD 的边AB=6,BC=4,求△CPF 的面积.1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 =ax 2−2ax −3a (a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经过点A 的直线l :y =kx +b 与y 轴负半轴交于点C ,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 ,且CD=4AC.(1)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并求出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其中k 、b 用含a 的式子表示);(2)点E 是直线l 上方的抛物线上的动点,若△ACE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54,求a 的值; (3)设P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点,点Q 在抛物线上,以点A 、D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成为矩形?若能,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15. 如图,已知AB 为⊙O 的直径,PA 与⊙O 相切于点A ,线段OP 与弦AC 垂直并相交于点D ,OP 与弧AC 相交于点E ,连接BC.(1)求证:PA ·BC=AB ·CD.(2)若PA=10,sin P =35,求PE 的长.16. 已知:点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 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不与点A 、C 重合),分别过点A 、C 向直线BP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 、F ,点O 为AC 的中点.(1)当点P 与点O 重合时如图1,求证:OE=OF ;(2)直线BP 绕点B 逆时针方向旋转,当∠OFE=30°时.①若转到如图2的位置,线段CF 、AE 、OE 之间有一个不变的相等关系式,请写出这个关系式.(不用证明)②若转到图3的位置,猜想线段CF 、AE 、O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予以证明.17. 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B 、C 分别为坐标轴上的三个点,且OA=1,OB=2,OC=4.(1)求经过A 、B 、C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以点A 、B 、C 、P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M 为该抛物线上一动点,在(2)的条件下,请求出当|PM -AM|为最大值时,点M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PM -AM|的最大值.18. 如图,在Rt △ABC 中,∠C=90°,BD 平分∠ABC ,DE ⊥BD 交AB 于E ,⊙O 是△BDE 的外接圆,交BC 于点F.(1)求证:AC 是⊙O 的切线;(2)连接EF ,若BC=9,CA=12,求EF AC 的值.19.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5,P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E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P ,作PF ⊥AP ,使PF=PA ,连接CF 、AF ,AF 交CD 边于点G ,连接PG.(1)求证:∠GCF=∠FCE ;(2)判断线段PG ,PB 与DG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BP=2,在直线AB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四边形DMPF 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BM 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 已知抛物线y =−12x 2+bx +c 与y 轴交于点C ,与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 (-4,0),B (1,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点P 在抛物线上,连接PC ,PB ,若△PBC 是以BC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点P 的坐标;(3)已知点E 在x 轴上,点F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以A ,C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 如图1,直角△ABC 中,∠ABC=90°,AB 是⊙O 的直径,⊙O 交AC 于点D ,取CB 的中点E ,D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线交于点P.(1)求证:PD 是⊙O 的切线;(2)如图2,连接OD ,AE 相交于点F ,若tan ∠C =2,求AF FE 的值.22.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4,∠ABC=60°,∠EAF的两边分别与射线CB,DC相交于点E,F,且∠EAF=60°.(1)如图1,当点E是线段CB的中点时,直接写出线段AE,EF,AF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点E是线段CB上任意一点时(点E不与B、C重合),求证:BE=CF;(3)如图3,当点E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EAB=15°时,求点F到BC的距离.23.如图,抛物线y=ax2+bx+c的开口向下,与x轴交于点A(-3,0)和点B(1,0).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D.(1)求顶点D的坐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2)若△ACD的面积为3.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将抛物线向右平移,使得平移后的抛物线与原抛物线交于点P,且∠PAB=∠DAC,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24.如图1,△ABC中,AB=AC,AE平分∠BAC,BM平分∠ABC交AE于点M,经过点B,M两点的⊙O交BC于点G,交AB于点F,FB恰好为⊙O的直径.(1)求证:AE是⊙O的切线;(2)若AC=6,CE=4,EN⊥AB于点N,求BN的长;(3)如图2,若CBAB =23,求tan∠MBA的值.25. 如图,抛物线y =−12x 2+bx +c 与x 轴分别相交于点A (-2,0)、B (4,0),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为点P.(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动点M 、N 从点O 同时出发,都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在线段OB 、OC 上向点B 、C 方向运动,过点M 作x 轴的垂线交BC 于点F ,交抛物线于点H.①当四边形OMHN 为矩形时,求点H 的坐标;②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PFB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6. 已知:如图,⊙O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过点C 的切线与直径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连结PD.(1)求证:PD 是⊙O 的切线;(2)求证:PD 2=PB ·PA ;(3)若PD=4,tan ∠CDB =12,求直径AB 的长.27. 已知抛物线y =a (x +3)(x −1)(a ≠0),与x 轴从左至右依次相交于A 、B 两点,与y 轴相交于点C ,经过点A 的直线y =−√3x +b 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1)若点D 的横坐标为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在第三象限内的抛物线上有点P ,是以A 、B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求点P 的坐标;(3)在(1)的条件下,设点E 是线段AD 上的一点(不含端点),连接BE.一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E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E ,再沿线段ED 以每秒2√3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D 后停止,问当点E 的坐标是多少时,点Q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时间最少?28.如图,已知在△ABP中,C是BP边上一点,∠PAC=∠PBA,⊙O是△ABC的外接圆,AD是⊙O的直径,且交BP于点E.(1)求证:PA是⊙O的切线;(2)过点C作CF⊥AD,垂足为点F,延长CF交AB于点G,若AG·AB=12,求AC的长;(3)在满足(2)的条件下,若AF:FD=1:2,GF=1,求⊙O的半径及sin∠ACE的值.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经过B、C 2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3两点的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A(-1,0).(1)求B、C两点的坐标及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P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过点P作直线L//y轴,交抛物线于点E,交x轴于点F,设P点的横坐标是m,△BCE的面积为S.①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m的取值范围;②在①的基础上试说明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S的最大值,并判断△OBE的形状;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③Q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C重合),且PQ//x轴,试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R,使△PQR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R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0.我们给出如下定义:顺次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中点.求证:中点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点P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满足PA=PB,PC=PD,∠APB=∠CPD,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中点,猜想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猜想;(3)若改变(2)中的条件,使∠APB=∠CPD=90°,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不必证明).31. 如图,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与x 轴交于A (-1,0)、B 两点(点A 在点B 左侧),其顶点为M (1,4),MA 交y 轴于点N ,连接OM.(1)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P 为(1)中抛物线上一点,当S △OAM =S △PAM 时,求P 点的坐标;(3)将(1)中的抛物线沿y 轴折叠,使点A 落在点D 处,连接MD ,Q 为(1)中的抛物线上的一点,直线NQ 交x 轴于点G ,当Q 点在抛物线上运动时,是否存在点Q ,使△ANG 与△ADM 相似?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Q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2. 如图1,△ABC 内接于⊙O ,∠BAC 的平分线交⊙O 于点D ,交BC 于点E (BE >EC ),且BD=2√3.求过点D 作DF//BC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DF 为⊙O 的切线;(2)若∠BAC=60°,DE=√7,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3)若AB AC =43,DF+BF=8,如图2,求BF 的长.3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 =x 2+bx +c 过A 、B 、C 三点,点A 的坐标是(3,0),点C 的坐标是(0,-3),动点P 在抛物线上.(1)求b ,c 的值,B 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2)是否存在点P ,使得△ACP 是以AC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过动点P 作PE ⊥y 轴于点E ,交直线AC 于点D ,过点D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F ,连接EF ,当线段EF 的长度最短时,求出点P 的坐标.34.如图,经过的三个顶点A、C、D作⊙O,交BC边于点H,AB切⊙O于点A,延长半径AO交CD于E,交⊙O于F,P是射线AF上一点,且∠PCD=2∠DAF(1)求证:AB=AH;(2)求证:PC是⊙O的切线;(3)若AB=2,AD=√17,求⊙O的半径.35.如图,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经过点A(-1,0)、B(3,0)、C(0,3),D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D的坐标;(2)点C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点E,连接BC,BE,求tan∠CBE的值;(3)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若△DMB与△BCE相似,求点M的坐标.36.如图,在⊙O中,直径AB垂直弦CD于E,过点A作∠DAF=∠DAB,过点D作AF的垂线,垂足为F,交AB的延长线于点P,连接CO并延长交⊙O于点G,连接EG,已知DE=4,AE=8.(1)求证:DF是⊙O的切线;(2)求证:OC2=OE·OP;(3)求线段EG的长.37.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B点坐标为(3,0),与y轴交于点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在抛物线位于第四象限的部分上运动,当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和四边形ABPC的最大面积;(3)直线l经过A、C两点,点Q在抛物线位于y轴左侧的部分上运动,直线m经过点B和点Q,是否存在直线m,使得直线l、m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l、m与y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直线m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8.在矩形ABCD中,AD=2AB=4,E是AD的中点,一块足够大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点E重合,将三角板绕点E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AB、B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1)观察图1,直接写出∠AEM与∠BNE的关系为:▲▲▲;(不用证明)(2)如图1,当M、N都分别在AB、BC上时,可探究出BN与AM的关系为:▲▲▲;(不用证明)(3)如图2,当M、N都分别在AB、BC的延长线上时,(2)中BN与AM的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写出你认为成立的结论,并说明理由.x+c经过B、C 39.如图,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ax2+12两点,点E是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请求出点E和点M (2)过点E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BC于点M,交x轴于点F,当S△BEC=32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当E点的横坐标为1时,在EM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CMN和△CBE 相似?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0.如图,AB是⊙O的直径,AD是⊙O的弦,点F是DA延长线的一点,AC平分∠FAB交⊙O于点C,过点C作CE⊥DF,垂足为点E.(1)求证:CE是⊙O的切线;(2)若AE=1,CE=2,求⊙O的半径.41.在△ABC中,∠BAC=90°,AB=AC,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在AD右侧作正方形ADEF,连接CF.(1)观察猜想: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①BC与CF的位置关系为:②BC,CD,CF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将结论直接写在横线上)(2)数学思考:如图2,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予以证明;若不成立,请你写出正确结论再给予证明;(3)拓展延伸:如图3,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延长BA交CF于点G,连接GE.已知AB=2√2,CD=1BC,请求出CF的长.44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ax2+bx−8与x轴交于点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直线l经过坐标原点O,与抛物线的一个交点为D,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连接CE,已知点A、D的坐标分别为(-2,0),(6,-8).(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分别求出点B和点E的坐标;(2)探究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FOE≅△FCE?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P是y轴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设其坐标为(0,m),直线PB与直线l交于点Q,试探究,当M为何值时,△OPQ为等腰三角形.43.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交AC于点G,过点D作EF⊥AC于点E,交AB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EF是⊙O的切线;(2)当AB=5,BC=6时,求tan∠BAC的值.44.已知,在△ABC中,∠BAC=90°,∠ABC=45°,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点B,C重合).以AD为边做正方形ADEF,连接CF.(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求证:CF+CD=BC;(2)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CF,BC,CD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3)如图3,当点D在线段B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且点A,F分别在直线BC的两侧,其他条件不变:①请直接写出CF,BC,CD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②若正方形ADEF的边长为2√2,对角线AE,DF相交于点O,连接OC.求OC的长度.x2+bx+c与x轴分别相交于点A(-2,0),B(4,0),与y轴交于点45.如图,抛物线y=−12C,顶点为点P.(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动点M、N从点O同时出发,都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分别在线段OB、OC上向点B、C方向运动,过点M作x轴的垂线交BC于点F,交抛物线于点H.①当四边形OMHN为矩形时,求点H的坐标;②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使△PFB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6.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C为直径,弦BD=BA,BE⊥DC交DC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1=∠BAD;(2)求证:BE是⊙O的切线.47.我们定义:有一组邻角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邻角四边形”.(1)概念理解:请你根据上述定义举一个等邻角四边形的例子:▲▲▲;(2)问题探究:如图1,在等邻角四边形ABCD中,∠DAB=∠ABC,AD,BC的中垂线恰好交于AB边上一点P,连结AC,BD,试探究AC与B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应用拓展:如图2,在Rt△ABC与Rt△ABD中,∠C=∠D=90°,BC=BD=3,AB=5,将Rt △ABD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α(0°<∠α<∠BAC)得到Rt△AB,D,(如图3),当凸四边形AD,BC为等邻角四边形时,求出它的面积.48.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经过A(-3,0),B(5,0),C(0,5)三点,O为坐标原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个单位长度,再向右平移n(n>0)(2)若把抛物线y=ax2+bx+c(a≠0)向下平移133个单位长度得到新抛物线,若新抛物线的顶点M在△ABC内,求n的取值范围;(3)设点P在y轴上,且满足∠OPA+∠OCA=∠CBA,求CP的长.49. 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P 是对角线BD 上的一点,点E 在AD 的延长线上,且PA=PE.(1)判断△PCE 的形状;(不必说明理由)(2)如图2,若点P 是BD 延长线上一点,其他条件不变,则(1)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把“正方形ABCD ”改成“菱形ABCD ”,其他条件不变,当∠ABC=120°时,连接CE ,试探究线段AP 与线段C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50. 如图,在△ABC 中,∠ABC=∠ACB ,以AC 为直径的⊙O 分别交AB ,BC 于点M ,N ,点P 在AB的延长线上,且∠CAB=2∠BCP.(1)求证:直线CP 是⊙O 的切线;(2)若BC=2√5,sin ∠BCP =√55,求点B 到AC 的距离;(3)在(2)的条件下,求△ACP 的周长.51. 如图,抛物线y =−x 2+bx +c 与直线y =12x +2交于C ,D 两点,其中点C 在y 轴上,点D 的坐标为(3,72),点P 是y 轴右侧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 ,交CD 于点F.(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 的横坐标为m ,当m 为何值时,以O ,C ,P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说明理由;(3)若存在点P ,使∠PCF=45°,请直接写出相似的点P 的坐标.。
中考数学经典压轴题专题
专题 1 :抛物线中的等腰三角形基此题型: AB ,抛物线y ax 2bx c a 0 ,点P在抛物线上〔或坐标轴上,或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假设ABP为等腰三角形,求点P 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谈论:〔1 〕AB为底时〔即PA PB 〕:点 P 在 AB 的垂直均分线上。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 AB 的中点 M ;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k AB,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进而求出 AB的垂直均分线的斜率 k ;利用中点 M 与斜率 k 求出 AB的垂直均分线的剖析式;将 AB 的垂直均分线的剖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剖析式联马上可求出点 P 坐标。
(2〕AB为腰时,分两类谈论:①以 A 为顶角时〔即AP AB 〕:点 P 在以A为圆心以 AB 为半径的圆上。
②以 B 为顶角时〔即BP BA〕:点 P 在以B为圆心以 AB 为半径的圆上。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 e A (或 e B )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剖析式联马上可求出点P 坐标。
专题 2 :抛物线中的直角三角形基此题型: AB,抛物线y ax2bx c a 0 ,点P在抛物线上〔或坐标轴上,或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假设ABP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 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谈论:〔1 〕AB为斜边时〔即PA PB〕:点 P 在以 AB为直径的圆周上。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 AB 的中点 M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 e M 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剖析式联马上可求出点P 坐标。
〔 2〕AB为直角边时,分两类谈论:①以 A 为直角时〔即AP AB 〕:②以 B 为直角时〔即BP BA〕: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 k AB,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进而求出PA1〔或 PB 〕的斜率k;进而求出PA〔或 PB 〕的剖析式;将 PA〔或PB〕的剖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剖析式联马上可求出点 P 坐标。
中考数学经典习题(50题)
中考数学经典习题(50题)1. 已知一边长为6cm的正三角形ABC,点D、E分别位于线段AB、AC上,使得AD = DE = EC,求三角形ADE的面积。
2. 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H分别位于线段AB、BC、CD、DA上,使得AE = BF = CG = DH = 4cm,求四边形EFGH的面积。
3. 已知直边三角形ABC,点D、E分别分别位于BC、AC 上,使得BD = DE = EC,连接CF,若$ \angleACF=45^{\circ} $,求$ \angle ABD $ 的度数。
4. 已知正方形ABCD,点E、F分别位于线段AB、CD上,且AE = CF = 4cm,求三角形DEF的面积。
5. 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 = BC = 4cm,AB = 8cm,点E、F分别位于线段AB、DC上,且$ \angle AED=45^{\circ} $,求$ \angle CFB $ 的度数。
6. 已知正方形ABCD,点E、F、G分别位于线段AB、BC、AC上,且AE = BF = CG = 3cm,连接DE、EF、FG,求四边形DEFG的面积。
7. 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分别位于线段AB、BC、CD上,且AE = BF = CG = 2cm,求三角形EFG的面积。
8. 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 = BC = 6cm,AB = 14cm,点E、F分别位于线段AB、CD上,使得EF平行于AB,且$ \angle ADE=60^{\circ} $,求三角形DEF的面积。
9. 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0cm,点E、F分别位于线段AB、CD上,使得AE = DF = 4cm,连接CE、EB、AF,求四边形CEFB的面积。
10. 在正方形ABCD中,点E、F、G分别位于线段AB、BC、CD上,使得AE = BF = CG,连接AG、BF,若$ \angleAGB=90^{\circ} $,求AE的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必考经典题型题型一 先化简再求值命题趋势由河南近几年的中考题型可知,分式的化简求值就是每年的考查重点,几乎都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其中以除法与减法形式为主,要求对分式化简的运算法则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
例:先化简,再求值:,12)1111(22+--÷-++x x x x x x 其中.12-=x 分析: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将x 的值带入计算即可求值。
题型二 阴影部分面积的相关计算命题趋势近年来的中考有关阴影面积的题目几乎每年都会考查到,而且不断翻新,精彩纷呈.这类问题往往与变换、函数、相似等知识结合,涉及到转化、整体等数学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例 如图17,记抛物线y =-x 2+1的图象与x 正半轴的交点为A,将线段O A分成n 等份、设分点分别为P1,P2,…,P n -1,过每个分点作x 轴的垂线,分别与抛物线交于点Q 1,Q 2,…,Q n -1,再记直角三角形O P1Q1,P 1P 2Q 2,…的面积分别为S 1,S 2,…,这样就有S 1=2312n n -,S 2=2342n n -…;记W=S1+S 2+…+S n -1,当n 越来越大时,您猜想W 最接近的常数就是( )(A)23(B)12(C)13 (D)14分析 如图17,抛物线y =-x 2+1的图象与x 正半轴的交点为A(1,0),与y 轴的交点为8(0,1)、设抛物线与y 轴及x正半轴所围成的面积为S,M(x,y )在图示 抛物线上,则222OM x y =+ ()21y y =-+=21324y ⎛⎫-+ ⎪⎝⎭、由0≤y ≤1,得34≤OM 2≤1、 这段图象在图示半径为32、1的两个14圆所夹的圆环内,所以S 在图示两个圆14面积之间,即从而316π<S<14π.显然,当n 的值越大时,W 的值就越来越接近抛物线与y 轴与x正半轴所围成的面积的一半,所以332π<W<18π. 与其最接近的值就是,故本题应选C、题型三 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命题趋势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就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它通常以实际生活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直角三角形知识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就是运用“遇斜化直”的数学思想,即通过作辅助线(斜三角形的高线)把它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然后根据已知条件与未知元素之间的关系,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列出方程来求解。
例 如图2,学校旗杆附近有一斜坡。
小明准备测量旗杆AB 的高度,她发现当斜坡正对着太阳时,旗杆AB 的影子恰好落在水平地面与斜坡的坡面上,此时小明测得水平地面上的影长BC=20米,斜坡坡面上的影长CD=8米,太阳光线AD 与水平地面BC 成30°角,斜坡CD与水平地面BC 成45°的角,求旗杆AB 的高度。
(449.26414.12732.13===,,精确到1米)。
图2简解:延长AD 交BC 延长线于E,作DH ⊥BC于H 。
在Rt △DCH 中,∠DC H=45°,DC=8, 所以DH =HC=8sin45°24= 在Rt △D HE 中,∠E=30°64332430tan DH HE ==︒=所以BE=B C+CH+HE452.35796.9656.520642420=++=++=在Rt △ABE 中,)(2033452.3530tan 米≈⨯=︒⋅=BC AB 。
答:旗杆的高度约为20米。
点拨:解本题的关键在于作出适当的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灵活地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题型四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命题趋势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题近几年来几乎每年都会考到,基本上就是在19题或者20题的位置出现,难度中等,问题主要为;求函数的解析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不等式的解集以及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知识的综合考查。
例 已知)2,(m A 就是直线l 与双曲线x y 3=的交点。
(1)求m 的值;(2)若直线l分别与x轴、y 轴相交于E,F 两点,并且R t△OEF(O 就是坐标原点)的外心为点A,试确定直线l 的解析式;(3)在双曲线xy 3=上另取一点B 作x BK ⊥轴于K;将(2)中的直线l 绕点A旋转后所得的直线记为l′,若l ′与y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C,且OFOC 41=,试问在y 轴上就是否存在点p,使得BOK PCA S S ∆∆=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直线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为,,(1)y A(m 2)l 3x∴=,即=.332m 2m ∴点坐标为,.A (322)(2)作A M⊥x 轴于M.∵A 点就是Rt △OEF 的外心, ∴EA=FA 、由AM ∥y轴有O M=ME. ∴OF=2OM. ∵MA=2,∴OF =4、 ∴F 点的坐标为(0,4). 设l:y=k x+b,则有3243k b 2b 4k b 4+=,=.∴=-,=.⎧⎨⎪⎩⎪⎧⎨⎪⎩⎪ ∴直线的解析式为=-+.l y x 443(3)OC OF OC 1∵=,∴=.14∴C 点坐标为(0,1).设B点坐标为(x 1,y 1,),则 x1y 1=3.∴=·=.△S |x ||y |BOK 111232设P点坐标为(0,y),满足S△PCA =S △BOK .①当点P 在C 点上方时,y>1,有S (y 1)(y 1)PCA △=-×=-=.12323432∴y =3.②当点P在C 点下方时,y<1,有S (1y)PCA △=-=.1232∴y =-2、综上知,在y 轴存在点P(0,3)与(0,-2),使得S △PA C=S △BO K 总结:直线与双曲线的综合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两种图象的交点,这就是惟一能沟通它们的要素,应用交点时应注意:(1)交点既在直线上也在双曲线上,交点坐标既满足直线的解析式也满足双曲线的解析式.(2)要求交点坐标时,应将两种图象对应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出交点坐标、(3)判断两种图象有无交点时,可用判别式确定,也可以画出草图直观地确定、题型五 实际应用题命题趋势中考考查的实际应用题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及其相关方案的设计问题,此类问题近几年每年必考,且分值相对稳定。
例 某学校为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计划拿出不超过3000元的资金购买一批篮球、羽毛球拍与乒乓球拍,已知篮球、羽毛球拍与乒乓球拍的单价比为8︰3︰2,且其单价与为130元、⑴请问篮球、羽毛球拍与乒乓球拍的单价分别就是多少元? ⑵若要求购买篮球、羽毛球拍与乒乓球拍的总数量就是80个(副),羽毛球拍的数量就是篮球数量的4倍,且购买乒乓球拍的数量不超过15副,请问有几种购买方案?解题方法指导: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弄清题意。
即全面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2)根据题目需要设合适的未知量;(3)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4)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检验并作答,对方称的解进行检验,瞧就是否符合题意,针对问题做出答案。
题型六 函数动态变化问题命题趋势函数动态变化问题最近几年每年必考,该类问题综合性强,题目难度较大,题型,题序及分值都很稳定,每年均在23题以解答题的形式命题。
一般为3问,第一问常常考查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第二问结合三角形周长,面积及线段长等问题考查二次函数解析式及最值问题;第三问多就是几何图形的探究问题。
例 已知:在矩形AOBC 中,4OB =,3OA =.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与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就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ky k x =>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1)求证:AOE △与BOF △的面积相等;(2)记OEF ECF S S S =-△△,求当k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3)请探索:就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分析本题瞧似几何问题,但就是实际上△AOE 与△F OB 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底边与高恰好就就是E,F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而这个乘积恰好就就是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
所以直接设点即可轻松证出结果。
第二问有些同学可能依然纠结这个△EOF 的面积该怎么算,事实上从第一问的结果就可以发现这个矩形中的三个RT △面积都就是异常好求的。
于就是利用矩形面积减去三个小RT △面积即可,经过一系列化简即可求得表达式,利用对称轴求出最大值。
第三问的思路就就是假设这个点存在,瞧瞧能不能证明出来。
因为就是翻折问题,翻折之后大量相等的角与边,所以自然去利用三角形相似去求解,于就是变成一道比较典型的几何题目,做垂线就可以了、方法指导针对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的题目,首先要考虑代数与几何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找出其内在的联系,然后设出要求的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对于涉及存在探究性问题,首先假设条件的存在,然后再通过证明推理及计算,探究所假设的结果就是否与已知,推理过程相矛盾,若矛盾则假设不成立,否则假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