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体育的发展历史

中国体育的发展历史

中国体育的发展历史
中国体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古代中国
的文献记载了许多关于体育的内容,如《礼记•乐记》即有“射、御、弈、泛、棋、诗、书、礼”八种体育项目的介绍。

到了20世纪,中国体育逐渐发展壮大。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中国体育开始进行全面的改革。

在改革过程中,国家开始
大力支持各种体育项目的发展,并建立了全国性的体育组织机构,如
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场馆管理中心等。

在中国的体育发展历程中,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
等项目的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至于在国际大赛上不断取得佳绩。

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荣获了51枚金牌、
21枚银牌和28枚铜牌,成为当时夺牌数量最多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体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政府和社会各界
加大了对体育的支持和投入,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同时,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中国体
育已经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轨道,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的体育与奥运运动发展史

中国的体育与奥运运动发展史

中国的体育与奥运运动发展史中国的体育与奥运运动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的体育和奥运运动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革。

本文将从早期的体育发展、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中国的奥运佳绩以及体育改革等方面,探讨中国体育与奥运运动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体育发展中国的体育发展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

那时,体育只是在一些军事学院和学堂中普及,用于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

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的体育才真正开始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的体育团体开始成立,并推动了体育运动在学校和社区的普及。

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

当时,中国代表团由一位游泳选手和一位田径选手组成。

虽然他们没有获得奖牌,但这标志着中国体育的国际化进程的开始。

此后的几届奥运会,中国的参赛规模不断扩大,并且获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中国的奥运佳绩中国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逐渐突出。

在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中国体操队获得了6枚金牌,成为中国奥运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此后,中国队在奥运会上多次夺取金牌,并在一些项目上成为世界强队,如乒乓球、羽毛球和跳水等。

特别是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获得了51枚金牌,成为该届奥运会奖牌榜首位。

体育改革与新挑战中国在体育改革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根据国家发展规划,中国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培养优秀运动员,并提高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

体育在学校和社区中被更多地普及,人民的健康意识和参与体育的热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然而,中国的体育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方面,人们对体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仍然不够高,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运动员的职业素养和竞技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因此,中国的体育改革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努力和持续推进。

综上所述,中国的体育与奥运运动发展史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革,从早期的发展到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再到中国的奥运佳绩和体育改革等。

我国体育历史发展历程

我国体育历史发展历程

我国体育历史发展历程当然可以,以下是一份简要的关于我国体育历史发展历程的2000字文章,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国体育历史发展历程我国体育历史可谓悠久源远,自古以来就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以田径、武术、球类运动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近百年来,我国体育事业也经历了极为丰富多彩的发展历程,这其中包括着辉煌与沧桑、改革与创新。

20世纪初,我国体育处于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过渡的时期,传统体育活动仍然是主体。

但在这一时期的庚子赔款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了自身软弱的局面。

于是,以体育为主要手段的国体运动开始开展。

当时从日本引入的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逐渐兴起,而这些运动也为我国发展体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开展全国性的体育运动会。

这一时期,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尤为迅速。

1934年,我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融入国际体育界。

这段时期的体育事业受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整体发展并不稳定。

解放战争胜利后,我国进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期,这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巨大的推动作用。

建国初期,新中国政府开始重视体育建设,并通过推行全民健身政策,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1952年,我国在赫尔辛基举办了首届奥运会,仅仅一年后,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新中国的体育事业正式启动。

在全民体育意识的转变下,当时的我国体育事业成绩丰硕。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开始打破国际体育赛场上的一些荣誉纪录。

20世纪70年代,中国女子排球队在国际赛场上获得了辉煌的成绩。

如何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展现我国良好的体育形象,成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目标。

而作为一种全民性体育运动,群众体育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全民体育运动,以及现代健身运动也得到了普及,给国人的健康生活带来了极为积极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也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成绩蒸蒸日上,81块、22块、37块、44块……这些奖牌数字耳熟能详,每一个奖牌的背后都是中国体育人不懈的努力。

新中国体育发展史

新中国体育发展史

新中国体育发展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也为中国体育发展开创了崭新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体育事业处于一片废墟之中,面临着重建和发展的巨大挑战。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的体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本文将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大事记和主要发展阶段入手,探讨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体育重建1949年中国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战乱残局,体育设施几乎被摧毁殆尽。

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重建体育基础设施。

首先成立了体育总局,统筹全国体育事务的发展。

其次,投资大量资金修复和新建一批体育场馆、体育场所,为广大人民提供良好的锻炼和比赛场地。

此外,新中国还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休闲教育,普及体育知识,提高全民的体育文化素养。

二、办学体制改革与全民健身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全民的体育水平,改革了体育办学体制。

1950年,中国开始推行全民健身运动,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

全国成立了一大批学校和俱乐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展示和发展体育才能的平台。

此举不仅提高了全民的体质素质,也为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人才打下了基础。

三、国际体育交流与比赛荣誉新中国不仅在国内大力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还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交流与比赛。

1952年,中国体育代表队首次参加了奥运会,取得了第15名的好成绩。

此后,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舞台上屡创佳绩,取得了一系列荣誉。

中国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不断涌现,体育事业的发展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四、体育改革与体育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体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体育改革的方针是将体育产业化、市场化,推动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

中国政府将体育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体育设施建设,提升体育产业链的发展水平。

同时,在中国举办了一系列的国际体育赛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体育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学校体育发展史(全套完整课件)课件

学校体育发展史(全套完整课件)课件

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与改善
除了传统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田径等,还引入了新兴的体育项目,如攀岩、滑板、街舞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体育活动的丰富
定期举办校内、校际间的体育赛事,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和国内的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交流能力。
体育赛事的举办与参与
鼓励学校开展创新性的体育活动和项目,如校园健身挑战赛、亲子运动会等,以促进学校体育的多元化发展。
古代中国学校教育注重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和御与体育相关,体现了对身心健康的重视。
古代希腊的体育活动
古希腊的学校教育重视体育训练,通过跑步、跳跃、游泳等运动项目来锻炼身体和意志。
古代学校的体育活动
中世纪欧洲的骑士教育以培养武艺高强的骑士为目标,体育课程包括骑马、剑术、射箭等,旨在培养骑士的战斗技能。
体育与德育、美育的结合
未来的学校体育将更加注重与德育、美育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体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05
CHAPTER
结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体育课程逐渐在各个教育阶段得到普及,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课程普及
学校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运动条件和环境,促进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通过分析学校体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和问题,可以发现学校体育的不足之处,为推动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
丰富体育学科知识体系
学校体育发展史是体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学校体育发展史有助于完善体育学科知识体系,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和影响力。
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
研究方法

新中国体育发展史

新中国体育发展史

新中国体育发展史一、开天辟地的伟大历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体育发展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从1949年开始,中国体育经历了磨难与跌宕起伏的历程,不断探索着适应当时国情的发展模式。

1949年以前,中国体育的发展受到了战争和民族危机的严重阻碍。

但是,中国人民对体育的热爱从未停止,各地的民间体育活动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种热情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塑国家形象的体育外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将体育外交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体育交流来改善国家形象,增强国际影响力。

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出访成为了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

体育赛事的举办和参与,使中国逐渐走出了国际孤立的困境,展示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和团结的精神。

三、大国崛起的奥运征程中国体育的崛起与中国在奥运会上的辉煌表现密不可分。

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的成绩不断提升,一次次刷新着历史。

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中国代表团连续多届奥运会都能排名前列,成为世界体坛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的奥运征程不仅仅是金牌榜上的荣誉,更是中国人民对体育事业的持续投入和坚定信念。

中国的体育发展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这种全民健身的风潮让中国体育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体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武术等,以及中国特色体育文化活动如龙舟赛、踢毽子等,都成为了中国体育的独特之处。

同时,中国也积极引进和创新国际体育项目,开展各类赛事和培训活动,为全民健身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五、人民的体育梦想新中国体育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人民的体育梦想。

无论是奥运会的金牌,还是足球场上的胜利,都凝聚着中国人民对体育的热爱和追求。

中国人民对体育的梦想不仅仅是为了荣誉和成就,更是为了身心健康和幸福生活。

中国体育发展史是一部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史诗。

中国体育发展史ppt课件

中国体育发展史ppt课件

国家强体育强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步向前,中国体育也融入了改革开放的精神和气质,加快了走向世界 的步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书写着体育强国梦的全新篇章。 1979年,体育界率先喊出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各行各业引起巨大反响。两年 后的日本大阪,五年磨一剑的袁伟民和张蓉芳、郎平等女排姑娘以全胜战绩夺得世界杯冠军,开启了女排 五连冠伟业;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射落中国奥运首金,重回奥运大家庭的中国圆了百年奥运冠军 梦;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短道速滑选手杨扬为中国代表团拿到了历史上首枚冬奥会金牌;2008年北京 奥运会成功举办,中国军团登顶金牌榜,那届赛事也成为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杨扬回忆说:“我看到中国女排拿下五连冠,看到李宁夺六金,看到许海峰的第一枪。我那时很小,但是 我说长大以后要像他们一样走向世界。虽然那时候不知道这世界有多大,路有多长。”
体育强国 功在千秋
如今,全民健康要从“医已病”向“医未病”转变的思路已经深入 人心,如何“医未病”?除了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卫 生和饮食习惯等原则外,加强体育锻炼,强健国民体魄已成共识。 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走上球场,让孩子学会一两 项体育技能,进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坚定抉择。 国运盛,体育兴;体育兴,国民强;国民强,国运盛。 这是一个完美的闭环逻辑,这一切正在发生。
国家强体育强
2015年7月,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将成为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 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同是举办奥运,对中国来说意义却大不相同。当年,中国还没有举办如此大赛 的经验,北京更多是在学习、借鉴、摸索,最终用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告诉世界,我们有能力举办一届高水平的奥运会。 但这一次,中国要成为引领者,要树立办奥模式的新标杆。 三年前在吉隆坡最终打动国际奥委会委员们,让他们为北京投出一票的,正是 北京申冬奥代表团提出的“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 念。而在筹备过程中,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成了“头号粉丝”,在不同时间不 同场合点赞中国筹备冬奥会展现出来的可持续性、可行性.

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史的五个阶段

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史的五个阶段

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史的五个阶段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史的五个阶段一、开国初期的恢复与重建(1949-1954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迎来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而体育事业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重视和恢复。

在这个阶段,重点是恢复并发展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和运动方式,以保持民族传统和体育文化的独特性。

政府制定并推行一系列体育政策,包括普及体育教育、合理安排课间体育活动、鼓励大众体育运动等。

国家还提倡群众性体育运动,以全民健身为目标。

这一阶段,体育事业开始逐渐恢复,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二、探索与实践的时期(1955-1978年)从1955年到1978年,新中国的社会体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探索和实践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体育事业逐渐开始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

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加强体育教育的普及和体育设施的建设。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参与亚洲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赛事,为中国体育的国际交流与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这个阶段,中国体育事业开始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三、中国体育改革与开放的阶段(1979-2008年)从1979年到2008年,是中国体育改革与开放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中国体育也随之发展。

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提高体育设施的建设水平,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

中国还加强了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鼓励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绩。

在这个阶段,中国体育开始崭露头角,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四、体育产业化和大众化的阶段(2009-2019年)从2009年到2019年,中国社会体育发展进入了一个体育产业化和大众化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体育产业逐渐形成并蓬勃发展,涵盖了体育赛事、体育器材、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多个领域。

与此大众体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形式的健身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中国的体育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人就开始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如射箭、赛跑、踢毽子等。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后,武术、拳术等也在中国逐渐发展壮大。

民族意识觉醒时期,中国的体育开始摆脱外来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体育文化。

清朝时期,皇家马术、皇家射箭等活动备受推崇。

同时,拔河、跳绳、扔沙包等民间体育活动也开始流行。

此时的中国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体育文化和体育制度,但仍局限于皇室、贵族的范围。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正式启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这一时期,西方的体育文化开始影响中国,足球、篮球、田径等项目也开始被引入。

同时,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体育制度开始逐步建立,此后中国的体育事业也迅速发展。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运动员、教练员开始被培养,全国性的体育比赛也开始举办。

1952年首届全国运动会是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各地体育组织开始发展壮大,运动员和教练员开始趋向专业化。

此后,中国开始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崭露头角,1956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奥运会,1959年亚洲区运动会中国代表团获得了第一次的团体冠军。

1960年代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高峰期,1964年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以8金、6银、5铜的优异成绩首次闯入奥运会前10名。

一系列全国性体育比赛相继展开,如全国民间运动会、全国运动会、全国冬季运动会等,初步构建了中国的体育体系。

1980年代是中国体育事业的转折期,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大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事业,推出了“全民健身”计划。

与此同时,中国的体育赛事也开始向市场化方向转变,许多赛事开始首次引进商业模式。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以15金8银9铜的成绩,首次超过前苏联代表团,排名全球第三。

1990年代是中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成绩斐然,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16枚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14枚金牌。

中国的体育史

中国的体育史

中国的体育史中国的体育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代至今,中国的体育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

本文将从古代体育、近代体育、现代体育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的体育史。

古代体育是中国体育史的起源,最早的体育活动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在古代,体育活动主要包括射箭、马术、赛龙舟等。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体育活动逐渐多样化,出现了蹴鞠、举重、跳高等项目。

这些活动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壮大国家力量的手段之一。

近代体育是中国体育史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引进西方体育运动,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国内体育组织。

1895年,成立了中国最早的体育组织——体育会,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此后,中国开始参加国际体育赛事,如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和1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

然而,中国的体育事业在近代体育阶段受到了一系列的困扰和挑战。

由于社会和政治的动荡,中国的体育事业长期停滞不前,无法与西方国家相媲美。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体育事业才迎来了重大发展。

现代体育是中国体育史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至今仍在继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体育事业的繁荣。

1959年,中国成立了国家体委,统一管理全国的体育事务。

此后,中国开始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中国的体育事业在现代体育阶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比赛中取得了许多优异成绩。

中国运动员在各类体育项目中屡屡斩获金牌,并且在一些项目上取得了世界纪录。

中国的体育事业也逐渐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

近年来,中国政府继续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支持力度,提出了“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战略目标。

中国举办了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体育赛事,如北京奥运会、亚洲杯足球赛等,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

体育的发展史

体育的发展史

体育的发展史体育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形式,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起源。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也在不断演变和壮大。

本文将从古代体育的起源、现代体育的发展以及体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三个方面,探讨体育的发展史。

古代体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狩猎和战争中,例如奔跑、跳跃、投掷等动作都是人们在狩猎和战斗中所必需的技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注重体育的娱乐性和竞技性,各种形式的体育竞技活动逐渐出现。

古代希腊是体育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古希腊时期,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最重要的体育盛会,在全希腊地区举办,吸引了来自各个城邦的运动员参加。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项目包括赛跑、跳远、铁饼投掷等,这些项目至今仍然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一部分。

古代中国的体育也有着辉煌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武术和太极拳等传统武术形式,在古代就已经开始流传。

这些武术形式不仅是战斗技能的集大成者,更是一种身心锻炼和修养的方式。

此外,古代中国还有一些球类运动,如蹴鞠、毽球等,这些活动在古代的宫廷和民间都非常流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体育开始崭露头角。

19世纪末,奥林匹克运动会被重新恢复,成为现代体育运动的标志。

现代体育运动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或某一文化,而是全球范围内的竞技活动。

各种新的体育项目也随之涌现,如足球、篮球、网球、游泳等,这些项目不仅在竞技层面上有所突破,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体育可以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

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往往缺乏运动。

体育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其次,体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团体运动中,人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达到目标,这种合作精神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体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意志品质和毅力,让人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

体育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社会的必需技能到现代社会的全球竞技活动的演变。

中外学校体育发展史的比较研究

中外学校体育发展史的比较研究

中外学校体育发展史的比较研究学校体育作为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外学校体育发展史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以期为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外国学校体育发展史1.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体育教育被视作青年的必修课程。

古希腊有着闻名于世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了当时世界体育运动的代表,这种强调体育锻炼的理念影响了后世的体育教育理念。

希腊和罗马人倡导健康的体魄和强壮的体魄,他们认为体育锻炼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2.近代欧洲近代欧洲,尤其是英国、德国和瑞典等国家,是体育教育的发源地。

在这些国家,体育教育成为了学生的必修课程,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不同的是,英国更加注重体育运动与生活的结合,提倡体育锻炼的常态化和日常化,而德国则更加注重体育技能的培养和竞技体育的发展。

3.美国美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就开始实行全面的学校体育教育,建立了严格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美国的大学体育运动也是非常有名的,大学体育比赛在美国有着广泛的参与和关注度,成为了美国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古代中国古代中国是体育大国,古代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包括射箭、射石、跑步、跳高、跳远、击剑、投枪、竞渡、摔跤等一系列活动。

古代中国的体育活动注重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爆发力和协调性。

近代以来,中国的学校体育也经历了不少变革。

在清朝时期,体育教育比较薄弱,只有一些武术、巡游、击鼓等体育项目。

20世纪初,近代体育教育逐渐兴起,逐渐成为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程。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教育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展和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推动了学校体育的普及和发展。

3.当前中国当前,中国学校体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体育强国”战略的推动下,学校体育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运动技能、竞技精神和合作意识,推动学校体育的常态化和多样化。

体育的发展演变

体育的发展演变

由以上可知,健美操在中 国的发展逐渐呈现多样化、 明朗化、国际化趋势,使 我们了解到国际健美操发 展的动向和技术发展趋势, 加深了我们对国际规则和 健美操技术的理解,相信 今后随着我们国际交流的 逐步正规化,必将极大地 促进我国健美操运动的发 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体育的发展演变
——田径、健美操运动的发展
一、体育史的发展阶段
• 1、中国古代体育史:时间为史前至1840年,内 容涉及中国史前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 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和清 前期等历史时期,为中国古代体育产生、发展、 演变的重要历史时期 • 2、中国近代体育史:时间从1840-1949年,包括 晚清时期的体育,明国初年和北京政府时期的体 育、抗战前时期的体育和抗战后以及中国共产党 导下的根据地体育是几千年来中国体育发生最 大变化的历史阶段 • 3、中国当代体育史,时间从1949-2005年,主要 叙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4年间中国体育 的发展过程与概况,同时也是一部探索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体育的历史。
三 、 我 国 健 美 操 运 动 的 发 展
世界性的健美操热传 到我国,是在80年代 初。那时,随着我国 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 深入,“美育”教育 逐渐在学校教育中占 有一席之地,因此, 健美操的引进与兴起 为我国美育教育提供 了一个重要手段
• 1981年至1983年,在健美操传入我国的初期,从此,追求人体健与 美的“健美操”一词迅速被广大体育工作者所采用。 • 1984年,北京体育学院成立了健美操研究组,此后,许多高校将健 美操内容列入教学大纲,成为一项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各种健美 操教材也陆续出版,促进了健美操的理论研究。 • 1987年我国第一家健美操健身中心“利生健康城”面向社会开放, 首次把健美操这项新的体育运动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其新颖的锻 炼方式、良好的健身效果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吸引了大批的健身爱 好者。 • 1992年,中国健美操协会。中国健美操 • 协会是中国奥委会承认的全国性运动协 • 会,协会的成立,使我国健美操运动进 • 入一个有组织、有计划发展的新时期。 • 1997年初中国健美操协会由社会体育中 • 心并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

中国现代体育发展史

中国现代体育发展史

中国现代体育发展史近代以来,中国的体育事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蓬勃发展的历程。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现代体育的发展历史。

一、体育起步阶段(1840年-1949年)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接触西方体育运动。

当时,西方体育运动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外国传教士和学校进行的。

传教士们将各种体育项目引入中国,如足球、篮球、网球等。

这些体育项目的引入开启了中国现代体育的起步阶段。

20世纪初,中国开始出现体育组织的兴起,如中国体育协会、中国田径协会等。

这些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体育事业的正式组织化。

同时,一些体育赛事也开始出现,如全国运动会、全国篮球锦标赛等。

二、体育发展阶段(1949年-1978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体育事业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毛泽东主席曾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这为中国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阶段,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体育运动普及工作。

体育项目的普及程度得到了大幅提高,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此外,中国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他们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如乒乓球选手邓亚萍、羽毛球选手李宗伟等。

三、体育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至今)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体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体育理念和管理模式。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交流与合作,举办了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体育赛事,如北京奥运会、亚洲运动会等。

在这一阶段,中国体育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体育俱乐部、健身中心等体育场馆纷纷涌现。

此外,中国的体育产业链也越发完善,从体育用品制造到体育赛事组织,都逐渐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体系。

随着中国现代体育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不仅是身体健康,还有团队合作、竞争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总结起来,中国现代体育发展历经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改革开放阶段。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3篇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3篇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第一篇: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那时学校体育还处于萌芽状态。

在传统的文化氛围下,体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体育教育也只是朝令夕改,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直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兴起,学校体育逐渐显现出起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体育逐步得到了政府支持和重视。

1951年,全国开展了首次大规模的校园体育活动——“达标活动”,规定了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健康指标,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依据。

此后,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学校体育的法条和政策,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体育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1980年,全国“少儿体育活动周”首次展开,这标志着学校体育在国家层面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

1986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学生每周体育课时数,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

1995年,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小学体育工作指导纲要》,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指南,提出了“身心发展、全面素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赋予了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和创新空间。

此后,学校体育在各个层面都得到了持续的改进和升级,不断提升了其教育和社会功能,成为了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篇:中国学校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教学条件的限制。

在80年代以前,学校体育设施简陋,器材不全,很多学校还没有室内运动场和游泳池,这对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其次是学校师资的不足。

在以前,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是文化课教师兼职担任,缺乏专业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无法为学生提供科学、全面的体育教育。

再有就是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这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然而,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体育逐渐跨越了这些阻碍,实现了较快的发展。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古代体育是中国体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该时期的体育活动主要包括射箭、马术、篮球等。

这些体育项目早在商代时期就已经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体育项目逐渐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古代中国的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健身,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体育活动也被当做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射箭和马术等项目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封建体育是中国体育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该时期的体育活动主要是为了宴会和娱乐而进行。

这个时期的贵族们喜欢参与一些高贵的体育项目,比如赛马和赛龟。

这些体育活动是封建社会中贵族的特权,普通人民无法参与。

而且,封建统治者也利用这些体育活动来加强自己的统治,使人民保持被统治的状态。

近现代体育是中国体育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该时期的体育活动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引进了一些西方的体育项目。

这个时期的中国开始出现足球、篮球、排球等新的体育项目,并在国内推广和普及。

同时,中国体育运动员开始参加国际比赛,为国家争光。

近现代体育的发展为中国体育进一步提高了水平,也为中国技术和管理的提升提供了契机。

现代体育是中国体育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该时期中国体育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

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等国际比赛中频频夺冠,中国球队在世界杯等体育赛事中取得了突破。

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加大了对体育的投资和支持。

同时,中国体育产业也得到了发展,体育赛事、体育用品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总的来说,中国的体育发展经历了古代体育、封建体育、近现代体育和现代体育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贡献,都为中国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身意识的提高,相信中国体育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中国体育的发展史

中国体育的发展史

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 奥运健儿们展现了他们的年轻、美丽与昂 扬的激情,永远向前,不断挑战自我,不 断创造新记录,愿所有人同奥运健儿一起 呐喊、加油、奋斗,祝中国奥运健儿在第 16届亚运会上取得辉煌成绩!1000金不是终 点,而是另一个起点!
中国健儿






刘子歌
杜丽
郭晶晶
张娟娟
王励勤、王皓、马林
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1956年6月7日,上海陕西南路体育馆,中苏 举重友谊比赛中,20岁的广东小伙子陈镜开, 以133公斤的挺举,创造了中国体育史上第 一个世界纪录。中国从此开始了向着世界体 育顶峰的迈进
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1959年4月5日,从 香港回到祖国大陆、 年仅21岁的运动员容 国团,在前联邦德国 多特蒙德举行的第25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中,一路过关斩将, 奋力夺得了男子单打 冠军,这是中国体育 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 军。
• 1984年,许海峰进入 国家射击队,任训练 中心射击队助理教练 兼运动员。同年7月29 日,在美国洛杉矶第 23届奥运会射击赛场, 27岁的许海峰夺得首 项冠军,也是中国人 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 一块金牌,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我 们卷土重来,获得15枚金牌,
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 1981年11月16日,已经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赛 上6战6胜的中国队,迎来了最后的对手日本队。 大贩体育馆里日本观众的助威声震耳欲聋,中 国队沉着应战,终于以不败的战绩,赢得了中 国三大球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从此后,中国 女排屡战屡胜,创造了“五连冠”的奇迹
新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中国健儿
仲满
张 琳 中国男篮
鲍 春 来
林丹
国际赛事的发展见证了中国体 育事业的成长,中国体育健儿 在国际大赛上争金夺银已成平 常之事,我相信中国体育强国 的地位不久将会建立。

中国体育的发展史

中国体育的发展史

中国体育的发展史在古代,中国体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

这个时期的体育主要以射箭、马术、赛龟等为主,它们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体育逐渐成为了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体育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当时,骑射和步兵操练成为了各个国家重要的军事训练项目。

同时,各国纷纷开展新的体育活动,比如楚国的楚州跳舞、齐国的齐州比武等。

这些体育活动既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又提高了国家的战斗力。

在明清时期,体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体育逐渐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成为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时期,民间的一些传统体育项目,比如踢毽子、跳大绳等,开始在广大人民中流行起来。

此外,中国武术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了中国独特的体育项目。

到了近代时期,中国体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外敌入侵和政治变革,中国体育几乎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直到20世纪初,中国开始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开始了一系列的体育和发展。

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风起云涌。

这次运动也激发了对体育的热情。

运动员和青年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比赛和组建了各种体育组织。

1922年,中国首个体育组织“中国体育协会”成立。

1928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正式承认了中国体育协会。

这样,中国体育终于进入了国际体育界。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共产党也高度重视体育发展。

1950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成立,负责国家体育事务的筹划和管理。

中国从此进入了计划和管理体制下的体育时代,国家开始提供资金和资源来支持和发展体育运动。

此后的几十年里,中国体育在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等国际高水平赛事上获得了众多的金牌和奖项,展现了中国体育的强大实力。

随着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体育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的体育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体育的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体育教育的普及率。

中国体育的发展史

中国体育的发展史

中国体育的发展史(1)中国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

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当人类的社会活动还只能勉强区分为求食(采集、渔猎)和攻防(对野兽和对其他人群的进攻和防卫),就发展了走、跑、跳、投、浮水等基本的技能。

甚至在四万年前,中国的人类就用上了“飞石索”,在二万八千年前弓弦箭的发明,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那时,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开始以教育(从手段和内容上)或雏形娱乐的面孔登上了人类历史的大舞台。

社会藉此开始有了萌芽状态的体育。

(2)在我国夏、商、周、春秋时代,历时一千六百年的奴隶社会中,由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和频繁的战争,刺激了军事武艺的发展和对军队身体训练的重视。

春秋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教育理论和体育实践,对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孙武不朽的军事经典《孙子兵法》,其中就有不少有关身体技能和训练的内容。

孔子除在他兴办的私学中进行六艺教育外,还主张学生进行郊游和游水。

他本身也爱好射箭、打猎、钓鱼和登山等体育活动,并注意卫生保健,因而身体强健。

(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代体育。

由于汉代政策宽简,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出现了政治巩固、经济文化发展的文景之治。

加之为了击退外来的侵扰,需要加强军备,使人民强身祛病。

这些社会需要,促使汉代体育在先秦体育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大发展。

由于汉代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得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名目繁多。

其中有关体育的项目有角抵(包括角力、摔交)、舞蹈(蹋鞠舞等)以及秋千、舞龙、耍狮、高践等活动。

有的活动在后世发展成为竞技运动项目,有的至今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身体娱乐活动。

(4)两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混乱、分裂的局面。

在体育活动方面,汉代那些能促使人民强身祛病的活动项目,如赋鞠等逐渐被废弃。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倒也促进了娱乐性体育和导引养生的发展。

如统治者提倡的奔棋、歌舞、百戏等。

(5)封建社会的中期,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唐朝,由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当权时的“开元盛世”共百余年,全国统一,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都达到了鼎盛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

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当人类的社会活动还只能勉强区分为求食(采集、渔猎)和攻防(对野兽和对其他人群的进攻和防卫),就发展了走、跑、跳、投、浮水等基本的技能。

甚至在四万年前,中国的人类就用上了“飞石索”,在二万八千年前弓弦箭的发明,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那时,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开始以教育(从手段和内容上)或雏形娱乐的面孔登上了人类历史的大舞台。

社会藉此开始有了萌芽状态的体育。

(2)在我国夏、商、周、春秋时代,历时一千六百年的奴隶社会中,由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和频繁的战争,刺激了军事武艺的发展和对军队身体训练的重视。

春秋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教育理论和体育实践,对这一时期的体育活动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孙武不朽的军事经典《孙子兵法》,其中就有不少有关身体技能和训练的内容。

孔子除在他兴办的私学中进行六艺教育外,还主张学生进行郊游和游水。

他本身也爱好射箭、打猎、钓鱼和登山等体育活动,并注意卫生保健,因而身体强健。

(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代体育。

由于汉代政策宽简,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出现了政治巩固、经济文化发展的文景之治。

加之为了击退外来的侵扰,需要加强军备,使人民强身祛病。

这些社会需要,促使汉代体育在先秦体育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大发展。

由于汉代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得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名目繁多。

其中有关体育的项目有角抵(包括角力、摔交)、舞蹈(蹋鞠舞等)以及秋千、舞龙、耍狮、高践等活动。

有的活动在后世发展成为竞技运动项目,有的至今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身体娱乐活动。

(4)两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混乱、分裂的局面。

在体育活动方面,汉代那些能促使人民强身祛病的活动项目,如赋鞠等逐渐被废弃。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倒也促进了娱乐性体育和导引养生的发展。

如统治者提倡的奔棋、歌舞、百戏等。

(5)封建社会的中期,隋、唐、五代时期,特别是唐朝,由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时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当权时的“开元盛世”共百余年,全国统一,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都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这种社会条件下,隋唐体育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隋唐体育活动的特点是范围广,规模大,上起宫廷王纪,下至文官武将和平民百姓。

再者,隋唐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改进,如唐代就出现了充气的足球和球门,用油料浇筑球场。

(6)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宋、元、明、清时代,体育又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发展。

例如,北宋时由于沿袭了武举制,又加上王安石变法,提倡富国强兵,对体育的发展起了刺激作用;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体育图书资料的出版,对体育养生资料的挖掘、整理、研究和著述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清初为了抵御沙俄入侵,执行了讲武绥远、御敌防疆的政策。

在康、乾盛世,经济上采取了一些促进生产的措施,在考试制度上沿袭了武举制,甚至文科考试也先考骑射,不合格者不准参加笔试。

练兵制度也比较完整,因而不仅军队精良,民间也涌现出了许多武艺高强的名人壮士。

因而在此时期,中国武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

但是,在乾隆之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特别是清中叶以后,大量鸦片的输入,毒害了广大人民的身体;加上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禁民习武”,致使民族体质日衰,“国力弱,武风不振”,被外人辱为“东亚病夫”,体育也由此一濒不振。

一、中国当代女子体育的发展阶段(一)开创阶段(1949-1957年)全国解放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民不聊生,从根本上丧失了参加体育锻炼的权利。

在天灾、人祸、战争重重折磨下的中国人民,体质虚弱,形容憔悴,被人辱为“东亚病夫”,运动技术水平极为低下,同当时的国际水平差距很大,奥运奖牌榜上始终是“零”的记录。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明文规定:“提倡国民体育”。

同年10月,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1950年7月1日,毛泽东同志为《新体育》杂志亲笔提写刊名。

1954年,党中央转批了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党组《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并批示: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增强人民体质,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指明了新中国体育的性质、任务和发展方向,极大地鼓舞了体育工作者的斗志,也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必然带动女子体育运动进一步发展,很快便使解放前的所有项目的最高记录得到了刷新。

此时,女子体育竞技运动也有了新的突破:田径运动员郑凤荣,打破了女子跳高世界纪录,被称为“报春的燕子”。

标志着中国女子竞技体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波浪式发展阶段(1958-1976年)1958年到1976年,是我国各种政治运动最为活跃的时期。

由于全国性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以及“文化大革命”,使得体育事业跌宕起伏,遭受严重摧残。

女子体育也随着全国体育的发展呈现波浪起伏之势。

在1959年到1976年间,虽然遇到挫折,但仍然有所收获。

在我国运动员获得的22项世界冠军中,女子占7项,达总数的31.8%;在获得的43个世界冠军人数中,女子有13人,占总数的30.2%。

其中,女子定点跳伞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射击也屡破世界纪录。

在1961年第26届世乒赛上,邱钟惠获得女子单打冠军;潘多与队友同登珠穆朗玛峰,激励了全国人民;继而,女运动员在第27届、28届世乒赛和1965年的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上的超凡表现更令人惊喜(三)跃迁阶段(1977-2003年)体育事业经过拨乱反正,迅速恢复,蓬勃发展。

在1979-1983年,国家体委对体育体制改革进行了调研和试点,使体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特别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我国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举世瞩目。

在1984-1992年体育改革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形成了国家和社会共同办体育的新格局。

1992年以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指引下,我国体育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

中国女运动员在继女排获得世界冠军之后,相继在第23、24届奥运会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1984年以后,女子多数项目在世界体坛上具有了一定的优势。

综上所述,建国以来,我国女子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呈现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56-1983年为第一阶段,此阶段男运动员优势明显高于女子。

这一阶段,我国运动员共打破108项世界纪录。

其中男运动员为73项,女运动员为35项,女运动员占32.4%;共获得83个世界冠军,其中男运动员53人,女运动员为30人,女运动员占36.1%。

第二阶段是1984年以后。

女子项目的优势逐渐赶上和超过男子,近二、三年表现得更为突出。

从男、女运动员创世界纪录情况来看,1985、1987年两年男子占有一定的优势(主要项目为举重和航模等非奥运项目),而1987年以后,女运动员创世界纪录的数量明显多于男子。

从1979年开始的“全国十佳运动员”评比活动,是促进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手段之一,也是对运动员训练水平和竞赛成绩的一次大检阅。

从1985年以后评比活动的结果显示,男女运动员荣登光荣榜数量也有一定差异:除1987年男子比例大于女子外,其他几年均少于女子,可见女子运动员的表现更为突出。

不仅如此,在国际综合赛事设奖较多的田径与游泳的十佳评选中,女子运动员也占绝大多数席位,展现出了我国女子田径和女子游泳项目良好的发展水平。

二、促进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发展因素的分析通过对中国现代女子竞技体育状况的了解,可以看到中国女子体育崛起的一条清晰的轨迹。

中国现代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尽管西方国家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展得比较早,但和我国所进行的妇女解放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只是强调对男性的批判,是一种独立的女性革命运动,没有注重对社会现实非合理因素的革命,忘却了对它的经济基础的改造;而中国女性解放运动是一种社会革命运动。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为中国女性进一步解放提供了最重要的条件———理想的经济基础。

中国女子与男子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也是彻底的、真实可见的。

这些因素使得在制定女子体育发展战略上得到了与男子同等的待遇,这使得中国女子竞技体育在起步初期便具有扎实的政治基础。

这是中国女子体育得以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世界女子竞技体育运动的促进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妇女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女权主义运动。

其针对对象是体育运动中男女不平等现象和女性研究被忽视的问题。

这些寻求妇女利益最终平等都是从女子争取参与奥运会开始的。

从50年代到70年代,随着东欧一些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女子在奥运会上的地位显著提高。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20岁的东道主田径女选手克塔·巴西利奥点燃了奥运圣火,标志着奥运会中女子与男子有着同等的地位。

1960年,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苏联的女代表首次要求国际奥委会接纳女性。

体育的平等竞赛的原则给寻求男女平等做出典范,这是世界上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

随着世界女权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70年代末,女子体育运动继续朝纵深方向发展,无论从参赛项目、人数、成绩,还是对女子运动的认识都有所突破。

从23届洛杉矶奥运会起,女子项目大量增加,成为有史以来女子项目最多的一届奥运会。

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作为世界女子体育的一部分,与之息息相关。

总的来说,世界女子竞技体育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崛起;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又促进了世界女子竞技体育的腾飞。

(三)不可忽视的身体优势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全国性体质调查资料看,中国女性具有某些身体优势。

从身体发育水平、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分析结果看,与美洲青少年相比,中国女青少年在体格发育上较男青少年体现出明显的相对优势;从项目特点看,女子体育发展在中国女子竞技优势项目五个项群(即技能类同场对抗、技能类隔网对抗、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体能类速度力量项群、技能类耐力项群)中,中国女子运动员在各项生理指标中明显高于同项国外女运动员(均比男运动员差别显著)这种显著的优势,为竞技体育的“阴盛”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女子体育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中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发展相对男子来说,具有明显的跃迁现象,女子竞技运动水平相对来说也高于男子。

中国女子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展望未来,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体育事业的不断前进,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会更加欣欣向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