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卡岩矿床.
矽卡岩型矿床总结
![矽卡岩型矿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d632408bcd126fff6050b13.png)
矽卡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本章介绍了矽卡岩型矿床的概念与特征,阐述了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条件、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并按矿种分类,例举了矽卡岩型Fe、Cu、W、Mo、Pb、Zn等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典型矿例。
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中酸性侵入体和碳酸盐类等岩石的接触带及其附近,由含矿热液交代作用而形成的热液矿床称为接触交代矿床。
在接触交代矿床中一般都具有典型的矽卡岩矿物组合,而且矿床在成因和空间上都与矽卡岩存在密切的关系。
因此,这类矿床又称矽卡岩型矿床。
矽卡岩是一套蚀变岩组合、具有粗粒结构、主要由多种硅酸盐矿物和部分氧化物矿物组成的岩石,按成分可把矽卡岩分成钙矽卡岩和镁矽卡岩两类:钙矽卡岩是指热液在接触带交代石灰岩时主要形成石榴子石(钙铝榴石-钙铁榴石)、辉石(主要为透辉石-钙铁辉石),有时还有相当数量的符山石、硅灰石、方柱石以及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等。
钙矽卡岩是最常见的一类矽卡岩。
镁矽卡岩是指热液在接触带交代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时,由于白云质岩石中不仅含CaO,而且还富含MgO,因此常形成镁橄榄石、透辉石、尖晶石、硅镁石以及金云母、蛇纹石等矿物。
镁矽卡岩在自然界分布不如钙矽卡岩广泛。
由于白云质灰岩中同时富含钙和镁,所以镁矽卡岩往往和钙矽卡岩伴生产出,实际上单纯的镁矽卡岩是很少见的。
无论是钙矽卡岩还是镁矽卡岩,按其矿物组合,又可进一步分为简单矽卡岩和复杂矽卡岩两种类型。
简单矽卡岩是指只有石榴子石、辉石等无水硅酸盐矿物组成的矽卡岩,它是矽卡岩化早期高温气水阶段的产物。
复杂矽卡岩是在简单矽卡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形成的石榴子石和透辉石等矿物,经晚期热液交代形成了阳起石、透闪石、绿帘石和绿泥石等含水的硅酸盐矿物。
这种有晚期矿物叠加的矽卡岩,称为复杂矽卡岩。
镁矽卡岩也可有简单和复杂之分。
简单的镁矽卡岩主要由镁橄榄石、透辉石、硅镁石和尖晶石组成,为早期的产物。
复杂的镁矽卡岩是在上述矿物组合的基础上,叠加有晚期产生的蛇纹石、金云母等矿物而成的。
论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的类型
![论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8a446e0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6.png)
论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的类型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是中国的一处重要矿产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
金矽卡岩矿床是指含有金、硅、卡长石等成分的矿床,主要形成于岩浆活动和热液作用的过程中。
本文将对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的类型进行详细介绍。
一、矿床地质特征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位于皖南地区,地处太行山东段与长江三角洲之间的过渡带,地处皖南地区南段地质构造单元的西南边界,该地区地层岩性复杂,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繁。
矿区内主要岩性包括片麻岩、红色砂岩、花岗岩以及流纹岩等。
在地质构造上,矿床位于太行山北坡褶曲系中,构造为北西走向,褶皱发育,断裂多,石炭系以麻粒纲-海潮粉砂岩为主。
该地区燕山运动造成的褶皱断裂活动频繁,强烈的构造作用为金矽卡岩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二、矿床类型1. 金矽卡岩型矿床金矽卡岩型矿床是一种主要含金石英矿化的矽岩。
金矽卡岩型矿床主要形成于岩浆热液作用和岩浆-热液共同作用的结果。
矿床成因主要与花岗质岩浆岩、石英脉和岩浆热液作用有关。
金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流程主要包括岩浆作用产生金石英矿化、流体对岩浆矿化进行改造和富集、岩浆热液作用等过程。
2. 热液蚀变型矿床热液蚀变型矿床是指在热液作用下,原岩矿物发生蚀变溶解,再沉淀成矿物的一种矿床类型。
该类型矿床的成因主要与地热活动、地下水作用有关。
在热液蚀变型矿床中,热液通过地热活动或地下水作用,溶解原岩中的矿物,然后再在适当的条件下,沉淀成矿物。
花岗岩型矿床是指由成岩流体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沉淀而形成的矿床。
花岗岩型矿床主要产于花岗岩体周围和内部的混合带中。
在成岩流体的作用下,沿着岩石的微裂隙、断裂和岩浆气泡中的介质,沉淀出含金矿物。
三、矿床成因安徽铜陵包村金矽卡岩矿床的成因主要与岩浆活动和热液作用有关。
在该地区,石英脉、蚀变岩和脉石主要发育于断裂带中,原因是断裂是岩石变形和物质迁移的通道,能够提供较好的成矿条件。
该地区地壳运动频繁,构造活动强烈,为金矽卡岩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矽卡岩矿床
![矽卡岩矿床](https://img.taocdn.com/s3/m/10cc43d5b9f3f90f76c61bc8.png)
矽卡岩矿床Skarn Deposits1、定义:有使用“skarn”一词的许多定义。
矽卡岩可以形成于区域的或接触变质作用影响,也可以由各种交代作用形成,包括岩浆的、变质的、流星的或许有海洋成因的热液交代。
它们出现于深成岩体(pluton)邻近,沿断层和主要的剪切带(shear zones)内,在浅地热体系中,在海床(seafloor)底部,在深埋变质域的地壳深部。
连结近些不同环境和定义一种岩石为矽卡岩的是矿物学。
该矿物学上,包含钙质硅酸盐的广泛变种和伴生矿物,然而通常是石榴石(garnet)和辉石(pyroxene)佔优势。
根据若干标准矽卡岩可以细分。
外矽卡岩(exoskarn)和内矽卡岩(endoskarn)是用来特指沉积的或火成原岩(igneous- protolith)的术语。
镁质的和钙质的矽卡岩(magnesian and calcic skarn)可以用来描述原岩及其导致的矽卡岩矿物的主要成分。
这些术语可以结合使用,如在由白云岩形成橄榄石-透辉石(forsterite-diopside)矽卡岩时可以使用镁质外矽卡岩。
钙硅酸盐质角页岩(calc-silicate hornfels)是经常用于描述相关细粒钙硅酸盐的术语,这些岩石是不纯碳酸岩单元,像泥质(silty)灰岩和钙质页岩变质的结果。
反应矽卡岩(reaction skarn)可以由页岩和碳酸盐岩稀疏交互地层的等化学变质(isochernical metamorphism)。
在那里,邻近岩性间,成分的交代转移可能在小规模(也许几公分)尺度上发生。
类矽卡岩(skarnoid)是用于描述相对细粒贫铁的钙质硅酸盐岩石的术语,它起码是局部受原岩成分控制的反映。
类矽卡岩是纯变质角页岩与纯交代的粗粒矽卡岩间的过渡体。
对于所有先前这些术语来说,原岩的成分和结构趋向于控制形成矽卡岩的成分和结构。
比较而言,多数有经济价值的重要矽卡岩矿床是大规模交代迁移的结果。
矽卡岩矿床
![矽卡岩矿床](https://img.taocdn.com/s3/m/f87e3ac8aa00b52acfc7cac4.png)
矽卡岩矿床综述摘要:矽卡岩矿床是铁、铜、钨、锡、铅、锌和金以及一些非金属矿产的重要来源之一。
我国矽卡岩矿床分布十分广泛。
近年来的研究在成矿地质环境、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矿物包裹体、同位素、实验模拟以及矿物相平衡方面有较大的发展。
矽卡岩矿床是所有矿床类型中数量最多和变化性最大的床,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成因特征。
本文对矽卡岩的矿床地质特征、矿床主要类型和矿床地球化学方面做一些总结。
关键词:矽卡岩矿床;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地球化学矽卡岩一词最早源于瑞典,后来广泛应用于中酸性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形成的一套蚀变硅酸盐矿物组合。
矽卡岩矿床是在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类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由于含矿气水溶液进行交代作用而形成的[1]。
目前,除贵州省和台湾省外二十七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均有矽卡岩矿床分布[2]。
矽卡岩矿床是金属矿床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是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对象[3]。
接触交代带流体存在两个系统,它们代表不同来源,一种是岩浆来源,一种是天水循环来源,还存在地层水(建造水)加入的可能性。
环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巨型矽卡岩矿床成矿带,不仅矿床数量多、品位富、类型复杂,而且许多矽卡岩矿床的储量在世界金属矿床总量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4]。
一、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常成群成带分布,主要产于地台活化区和摺皱带的拗陷区,成矿时代以燕山期为主[5]。
矽卡岩矿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常成群成带沿一定大地构造单元的有利构造岩浆活动带(区)产出。
关于矽卡岩矿床成矿带(区)的划分,欧阳自远(1958)曾作过研究[6]。
矿体分布在侵入岩及其周围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
以产于外接触带的蚀变碳酸盐岩中为多,少数产于内接触带的蚀变侵入体中。
由于矿床形成明显受岩浆分异冷凝、围岩性质、接触带构造以及交代作用强度的影响,所以矿体的产状、形状均比较复杂,矿体连续性也差,常呈似层状、凸镜状。
矿床常具有分带性,一般靠近岩浆岩一侧形成的内矽卡岩,称为内带,主要由较高温的矿物组成,如磁铁矿、赤铁矿、石榴子石、辉石等,靠近围岩一侧形成外矽卡岩,称为外带,主要由高-中温矿物组成,如石榴石、辉石、角闪石、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等。
矽卡岩矿床
![矽卡岩矿床](https://img.taocdn.com/s3/m/6430d62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6f.png)
铜矿床
矿床主要与大陆边缘造山带的钙碱性花岗闪长岩到石英二长岩、石英闪长岩等有关。少数矽卡岩铜矿与大洋 岛弧环境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有关。当围岩为石灰岩时形成钙矽卡岩型铜矿床,为白云岩时则形成镁矽卡 岩型铜矿床。主要的矿石矿物是黄铜矿,有时有少量斑铜矿。矿石中含铜量可达2%~8%。
钨矿床
矽卡岩钨矿床以产在大陆边缘造山带为特征。主要产在石灰岩和花岗岩以及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岩基和 岩株的接触带上。侵入岩的矿物颗粒较粗,且伴有伟晶岩、细晶岩等,是在较高的温度和较深的环境中形成的。 当不纯石灰岩与页岩等呈互层时,对成矿最为有利。矿体常呈层状、扁豆状,规模以大型居多。组成矽卡岩的矿 物以含铁少为特点。
钼矿床
与矽卡岩铁矿、铜矿、钨矿比较,与矽卡岩钼矿床有关的侵入岩分异演化得更为充分。矿床常产于花岗岩、 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等岩体与石灰岩的接触带及其附近的围岩中。矽卡岩矿物以钙铝榴石、透辉 石为主,金属矿物以辉钼矿为主,有时可和黄铜矿、白钨矿伴生形成铜钼或钨钼矿床。伴生金属矿物有黄铁矿、 磁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等。
金矿床
与金矿成矿有关的侵入体主要为中新生代的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和流纹斑岩 岩株或岩墙。围岩时代从前寒武纪、古生代到新生代均有。围岩岩性有白云岩、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火山岩。 因此,含矿矽卡岩既可以是镁矽卡岩,也可以是钙矽卡岩,但以钙矽卡岩居多。矿体多呈透镜状、似层状、囊状、 筒状或其他不规则状,产于接触带矽卡岩或其邻近的大理岩及其他交代岩中。矿石的金属硫化物矿化和金矿化主 要为细脉状、脉状和浸染状,局部为块状。金主要以自然金和银金矿的形式存在,部分矿床还见有金(银)的碲 化物,包括针碲金矿、针碲金银矿、碲金银矿、碲金矿等。金矿化一般与晚期的热液交代作用有关,即在矽卡岩 之上常叠加较强烈的热液蚀变矿化作用,如绿帘石化、阳起(透闪)石化、绿泥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 化或蛇纹石化等。
矽卡岩矿床
![矽卡岩矿床](https://img.taocdn.com/s3/m/70f34618650e52ea551898bf.png)
1、矽卡岩型铁矿床此类矿床规模大小不一,可构成中、大型矿床,一般多为富矿,而且常伴生Co、Ni、Au、Cu、Pb、Zn→Cu、Pb、Zn、Mo、Bi、W、Sn等多种有用金属组分,并且常与矿浆贯入型铁矿、矽卡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锡等矿床共生。
重要的矿床如(河北)中关、(湖北)铁山、(新疆)磁海、(菲)Parap、(美)Eagle Mountain、(墨)Fierro。
(1)地质构造背景有利成矿的大地构造位置是不同地质时期的大陆边缘弧及岛弧、大陆边缘隆起中的凹陷带和与之相邻的坳陷带及裂谷。
矿床形成于中、浅成侵入体与碳酸盐岩、钙质凝灰岩及钙质页岩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
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可为辉长岩及辉绿岩、闪长岩及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及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一般富碱质(多富Na2O)或偏碱性,规模多属中、小型。
成矿深度一般在1-4.5km,蚀变及矿化的温度一般在800-200ºC,主要矿化温度在500-400ºC。
(2)矿床特征矿体呈似层状、凸镜状、囊状、不规则状产于接触带的矽卡岩中,主要受接触带、断裂及层间破碎带、捕虏体等构造控制,与围岩多呈渐变关系。
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可见赤铁矿、菱铁矿、镜铁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锡石、闪锌矿、方铅矿等。
脉石矿物为矽卡岩矿物组合,如石榴石、透辉石及钙铁辉石、方柱石、钠长石、阳起石、符山石、绿泥石、方解石、金云母、蛇纹石、白云石、石英等,因矿床和矽卡岩类型而异。
矿石具交代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它形-半自形粒状结构,浸染状、条带状、斑杂状、角砾状、致密块状等构造。
围岩矽卡岩化普遍,且常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分带情况因矿床而异、蚀变最强烈的部位多在正接触带。
近矿围岩多见金云母化、阳起石化、透闪石化、绿泥石化。
(3)成矿作用模式(见图7-8)虽不排除部分矿床的铁来自岩体的围岩,但大多数矿床的铁质是岩浆热液带入的,岩体富钠及钠化蚀变作用有利于铁质进入热液。
第七章 矽卡岩型矿床
![第七章 矽卡岩型矿床](https://img.taocdn.com/s3/m/2d2a90c4b14e852459fb570c.png)
3.镁夕卡岩和钙夕卡岩形成机理的差异
1)镁夕卡岩形成过程中,Ca为惰性组分,Mg为活性组分; 2)镁夕卡岩是岩浆岩与白云岩或基性岩接触交代的产物;
3 )镁夕卡岩形成自高温开始,并可延续到岩浆期后阶段; Ca夕卡岩的形成仅在岩浆期后条件下。故镁 SK常被后期
Ca-SK置换;反之不发生。
成矿阶段
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波娃将夕卡岩矿床的形成分为两期五 个阶段:
第七章
接触交代矿床 (矽卡岩矿 床)
Contact Metasomatic Ore Deposits Skarn Ore Deposits
1.矽卡岩(Skarn):
指产于岩浆岩与围岩(主要是碳酸盐类岩石)的 接触带及其附近,由气水热液交代作用而形成的,具 典型矽卡岩矿物组合(钙铝―钙铁榴石系列;透辉石 ―钙铁辉石系列)的一种交代岩。
1.同时矿化型; 2.伴随矿化型; 3.叠加矿化型。
(二)按形成夕卡岩的原岩成分分类
1.钙夕卡岩型:交代石灰岩形成。 2.镁夕卡岩型:交代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形成。 3.硅夕卡岩型:交代火山岩。
(三)按矿床的多成因及矿化叠加的分类
1 .层控 ―夕卡岩矿床:矿床受地层控制明显。如 长江中下游地区。 2 .云英岩―夕卡岩型矿床:与花岗岩类杂岩体有 关的复合矿床。如柿竹园。 3 .斑岩 ―夕卡岩型复合矿床:与具斑状结构的岩 株(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有关。
(四)按矿种的分类
夕卡岩型铁、铜、钨、锡、铅、锌、铍及硼等。
思考题
1、矽卡岩和矽卡岩矿床(接触交代矿床)的概念,矽卡岩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
特征。
2、接触交代矿床多形成于何种大地构造环境?矿体的空间分布有何规律? 3、与接触交代矿床有关的岩体多具哪些特征?多形成于何种构造部位? 4、哪种围岩有利于矽卡岩及接触交代矿床的形成?围岩成分对形成的矽卡岩类 型及矿种有影响? 5.矽卡岩矿床成因的主要观点及各观点存在的主要问题。 6、矽卡岩矿床常可分为哪些矿化期和矿化阶段?各有何代表性的矿物组合? 7、在接触交代矿床种控制矿体分布的构造有哪些? 8.论述接触交代矿床的形成条件。
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3e2dce8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01.png)
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哎呀,说起矽卡岩型矿床,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玩意儿。
它就像一块神秘的宝藏地图,藏着无数的秘密和机遇。
咱们得好好研究一下,才能找到那宝藏,对吧?首先说说矽卡岩型矿床的特点吧。
矽卡岩是由碳酸盐矿物(主要是方解石、白云石)和硅酸盐矿物(如石英、长石等)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
这种特殊的矿物组合让它们变得坚硬无比,而且富含金属元素,比如铜、金、银、铁等等。
想象一下,要是能挖到这样的矿,那可得发大财了!但是,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比如地壳运动、温度压力等等。
这些条件往往都是难以预测的,所以找矽卡岩型矿床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过别灰心,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总会找到那片宝藏土地的。
接下来说说找矽卡岩型矿床的方法吧。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纹理、结构等等来猜测它的成分和形成环境。
有时候,还需要用到一些高科技的手段,比如地震探测、地球物理勘探等等。
这些方法虽然复杂,但效果还是不错的。
除了找矽卡岩型矿床,我们还得研究它们的成矿规律呢。
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通常需要经历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个过程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地质事件。
科学家们通过对大量的地质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一套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规律。
这些规律对于我们寻找新的矿床、评价矿床的价值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说说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模式吧。
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过程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可能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板块俯冲、碰撞,有的是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热液作用。
不同的成矿模式决定了矽卡岩型矿床的分布和特点。
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矽卡岩型矿床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几种主要的成矿模式。
这些模式对于我们理解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机制、预测未来的矿产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矽卡岩型矿床的研究是一项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它不仅让我们对地球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为我们找到了更多的财富之源。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继续探索这个神秘的世界,找到更多的宝藏。
矽卡岩矿床
![矽卡岩矿床](https://img.taocdn.com/s3/m/9de5f8c55022aaea998f0f6b.png)
矽卡岩矿床矽卡岩矿床(接触交代矿床)主要是在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类与碳酸盐类岩石(或其他钙镁质岩石)的接触带及附近,由于含矿气水溶液进行交代作用形成的,矿床在空间及时间上与矽卡岩有一定的联系,故通常称为矽卡岩矿床。
形成原因目前地学界公认的夕卡岩定义为:产于火成侵入岩体接触带及附近,由岩浆热及各类流体与碳酸质岩石交代变质而形成的蚀变岩,属于接触变质交代岩(Contact Metasomatic Rock)。
夕卡岩由各类钙-镁-铁-锰-铝硅酸盐矿物所组成,以石榴子石与辉石(透辉石)为主,次为硅灰石、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电气石、方柱石、符山石、金云母等。
主要特点1、矽卡岩型矿床大多产于中酸性岩浆岩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且产于外接触带的居多,一般距接触面100~200m范围内。
矿体的产状、形状均比较复杂,矿体连续性也差。
常呈似层状、透镜状、巢状、柱状、脉状等。
2、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榴石、辉石及其它钙、镁,铁,铝的硅酸盐矿物(如镁橄榄石、硅镁石、符山石,方柱石、蛇纹石、透闪石、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金云母等)。
金属矿物以氧化物和硫化物为主,如磁铁矿、赤铁矿、锡石、白钨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毒砂等;硼及铍矿物次之,如硼镁铁矿、硼镁石.硅钙硼石、日光榴石、香花石、硅铍石等。
3、矽卡岩型矿床常具分带性,尤其是矽卡岩的矿物种类繁多,往往呈不同的矿物组合产出,在空间上常具带状分布,特别是在侵入接触带附近,这种分带现象尤为明显。
中国银矿床的主要类型综合考虑银矿床的产出的地质环境、含矿岩系和成矿特征等因素,可将我国的银矿床划分为六种类型:一是矽卡岩型银矿床和产于碳酸盐岩中的热液型银矿床。
两类矿床的主岩都是碳酸盐,矽卡岩型接触变质深,碳酸盐岩型接触变质弱。
典型矿床如四平山门银矿、高家堡子、凤凰山等。
储量占银产的36.62%。
二是赋存于变质岩和碎屑岩中的热液型银矿床。
变质岩中热液型银矿床多呈脉状,物质来源有于陆相火山热液有关的(浙江银坑山),有与斑岩热液有关的,有与岩浆热液、构造热液双重有关的(庞西洞)。
矽卡岩型矿床
![矽卡岩型矿床](https://img.taocdn.com/s3/m/2c145245cf84b9d528ea7a1e.png)
矽卡岩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skarns
主要成矿元素 - Fe, Cu, Pb-Zn, Au, W, Sn, Mo Magnetite is abundant in many types: 大量磁铁矿存在于多种矽卡岩中 - Cu, Au, Sn … Pb-Zn skarns mostly polymetallic (e.g., with Ag) 铅锌矿多含多种金属(+ 银 等)
+
+
在上述5类构造中,接触带构造最为重要,它有 时可以起到矿质的运移搬迁的通道作用,又充当了 矿质沉淀富集的合适场所,因此在找矿过程中接触
带构造应当尤为重要。
4. 热力学条件
温度范围: 矽卡岩矿物:800300 ℃; 金属氧化物 600-400 ℃; 金属硫化物: 500200 ℃; 深度: 1—5公里; 压力: 3×107 - 3×108 Pa;
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辉长
闪长岩、辉长岩等,有时碱性系列的花岗正长岩、正长 岩和石英二长岩、二长岩等。 侵 入 岩 的 侵 位 深 度 5—15km , 岩 体 直 径 不 大 于 50km2,且岩浆岩富钾、钠、硅质,贫钙、镁、锰等。
矽卡岩矿床的成矿专属性,显示了岩浆岩类型与成矿关系:
方解石 + 二氧化硅(溶液) = 硅灰石 + 二氧化碳(气体)
灰质粉砂岩
黑云母角岩
断裂 Courtesy of Larry Meinert
C + O2 = CO2
W: 硅灰石; P: 辉石; G: 石榴石
3.构造条件:
作为一类气水热液矿床,既要有有利的通道为其含
矿热液的流动提供运输迁移条件,也要有合适的空间与 场所为其矿质的沉淀堆积准备储存条件,因此区域上的 以及矿区的构造条件则是最重要的地质因素: ⑴ 区域性:
矽卡岩矿床的类型和特征
![矽卡岩矿床的类型和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11aafd0d15abe23482f4da7.png)
矽卡岩矿床的类型和特征矽卡岩型矿床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分类标准。
有按矿化与矽卡岩的关系进行分类,分为同时矿化型、伴随矿化型、叠加矿化型;有按形成矽卡岩的原岩成分进行分类,分为钙矽卡岩型和镁矽卡岩型;有按矿床的多成因及矿化叠加情况进行分类,分为层控-矽卡岩型、云英岩-矽卡岩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
为了应用方便,也有按矿种进行分类,分为矽卡岩型铁、铜、钨、锡、钼、铅、锌、铍、硼矿床等,本书采用此分类,并选取几种主要的类型加以分析。
(一)矽卡岩型铁矿床矽卡岩型铁矿床就世界范围来说大多产于大洋岛弧地带,多与中-浅成的闪长岩-辉长岩类有关,有少量与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有关,常有同源的安山岩-玄武岩层。
侵入岩普遍具钠化现象(钠长石化、方柱石化)。
矿石成分简单,以铁的氧化物为主,硫化物较少,常伴有铜、钴、锌和金。
其次为产在大陆边缘造山带中的镁矽卡岩型铁矿,与中到浅成的长英质侵入岩(石英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等)有关,围岩主要为白云岩,这类矿床经常是与矽卡岩型铜矿的过渡产物,成分复杂,常伴有锌、锡等。
此外在大陆边缘裂谷带中的辉长岩体接触带上,也常伴有矽卡岩型铁矿。
矽卡岩型铁矿床是铁矿床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在我国铁矿生产中占有特殊地位。
这类铁矿的规模大小不等,以中型规模居多,部分储量可达1亿吨以上。
由于多数为富矿,所以储量小于百万吨的小型矿床常常也有工业价值。
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囊状以及豆荚状、楔状和其他不规则状。
矽卡岩成分比较简单,以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为主;矿石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假象赤铁矿,有少量的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为透辉石、钙铁辉石、钙铁榴石,其次有方柱石、阳起石、绿帘石等。
矿石构造以致密块状为主,也有浸染状、条带状等。
矿石品位较富,含铁一般为40%~50%,常可综合利用Co、Cu等元素。
河北邯邢矽卡岩型铁矿床河北邯邢地区广泛分布矽卡岩型铁矿床,共有大小矿床数十个,构成一个规模巨大的成矿区。
矽卡岩型矿床
![矽卡岩型矿床](https://img.taocdn.com/s3/m/b72a026a561252d380eb6ec6.png)
(一)物理化学条件 1. 形成温度 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温度范围由 900~200℃左右,为气化至热液阶段的产物,是一类特殊的热
液矿床。据实验所知:典型的矽卡岩矿物组合形成温度在 900~500℃之间,金属氧化物的形成温度 一般在 600~350℃之间,而金属硫化物的形成温度大致在 450~200℃之间。
沿走向长200~500m。除有的钨、钼、锡、铁、铜等类矿床可达大型外,多数矿床为中小型。
(二)矿石特征
矿石物质成分复杂,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榴石、辉石及其它钙、镁,铁,铝的硅酸盐矿物(如 镁橄榄石、硅镁石、符山石,方柱石、蛇纹石、透闪石、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金云母等)。此 外,还有石英、萤石、黄玉及含镁、铁的碳酸盐矿物。金属矿物以氧化物和硫化物为主,如磁铁矿、 赤铁矿、锡石、白钨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毒砂等;硼及铍矿物次之,如硼镁铁 矿、硼镁石.硅钙硼石、日光榴石、香花石、硅铍石等。
矽卡岩型矿床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从世界范围看,这类矿床是世界钨的最主要来源(超过 70% 的世界钨产量来自该类矿床),是铜、铁、钼、锌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也是钴、金、银、铅、铋、 锡、铍、稀土、硼等相对次要的来源。这类矿床在我国也占有特殊地位,如矽卡岩型铜矿占我国铜 矿储量的第三位(16.4%),占富铜矿储量的第二位,铁矿占富矿储量的第一位(38.0%)。矽卡岩型 矿床中经常伴生镍、铋、硒、碲、金、银等稀有、分散和贵金属元素,有的含量较高,可综合回收 利用。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出现矽卡岩的矿床都与侵入体有关,由于不存在侵入体接触 带构造,且热液矿化和围岩蚀变(矽卡岩)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因此这些矿床并不能称为 矽卡岩型矿床。如青海东昆仑的肯德可克钴铋金铜矿床,其矿体产在富硅的热水沉积硅质岩和富钙 的含碳钙质板岩两种地层界限附近的断裂带中,矿区地表范围内和所施工的大量钻孔中都未见到与 矽卡岩有关系的侵入体的存在,因此这类矿床与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存在本质的区别,受断裂构造 控制明显,应属于热液脉型矿床,因此这种矿床的勘查应沿断裂构造带展开,而非侵入体的接触带 及其附近。再如,西澳大利亚产在高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变质岩中的深成热液金矿床,其围岩蚀变 组合也类似于矽卡岩,但受剪切构造带而非侵入体接触带控制,该类金矿属于典型的热液脉状金矿, 目前还没有研究者把其称为矽卡岩型金矿。
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3b0a2e7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3.png)
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1. 矽卡岩的基本概念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矽卡岩。
这家伙其实是个矿床,但可别小看它!矽卡岩,听起来很高大上的样子,其实就是一种富含硅和钙的岩石。
你可能会问,啥是矽卡岩?它其实是火成岩和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亲密接触”后,变成的一种矿床。
想象一下,就像两种食材在锅里炖煮,最后变成一锅美味的炖菜,这就是矽卡岩的诞生过程。
它们主要在一些特定的地质环境下形成,尤其是在地壳深处,经过漫长的岁月,才慢慢地显露出它的真面目。
那么,为什么大家对它这么感兴趣呢?因为矽卡岩里面藏着不少宝贝,比如说铝土矿、石灰石等矿物,这些都是工业上大显身手的“明星”。
就像你去超市逛,发现架子上摆满了各类零食,眼花缭乱,你一定会想,哇,这可是个宝藏地啊!2. 矽卡岩的成矿规律2.1 地质条件说到成矿规律,这里面可大有文章。
首先,矽卡岩的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就像做饭前得先准备好食材。
这里的“食材”就是温度、压力和化学成分。
当地壳深处的岩浆活动频繁时,热量和压力就会促使矿物质的变化,形成矽卡岩。
简单说,就是热和压力相当于厨师的火候,把食材慢慢炖熟。
2.2 成矿过程再来聊聊成矿过程。
矽卡岩的成矿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像一场精心排练的舞蹈。
首先是岩浆侵入,产生了高温。
接下来,矿物质在高压下相互反应,就像不同的舞者在台上碰撞出火花。
最终,在漫长的时间里,这些矿物质逐渐沉淀、聚集,形成了现在的矽卡岩。
哎,真是一个神奇的过程,仿佛在大自然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场壮观的剧目。
3. 成矿模式3.1 物理化学作用咱们接下来聊聊成矿模式,这里有几个重要的因素。
首先,物理化学作用就像是一位隐形的导演,默默地影响着整个过程。
不同的矿物在不同的温度、压力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
有的矿物喜欢高温,有的则更偏爱低温,真是各有千秋。
这些矿物的互动,直接决定了矽卡岩的最终组成。
3.2 生物作用还有生物作用,这就像是大自然的调味品。
某些微生物在成矿过程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帮助矿物的沉淀与聚集。
矽卡岩矿床
![矽卡岩矿床](https://img.taocdn.com/s3/m/58adf93967ec102de2bd89fb.png)
Partly skeletonal, but euhedral, galena crystal (about 4 by 2 by 2cm) on a bed of red-brown garnet from the San Juan chimney in the El Mochito mine, Honduras. The red-brown garnets are the latest/most proximal garnets in a zoned sequence from yellow-green to green to green-brown to brown to red-brown. Photo by Larry Meinert of a sample rescued from black market oblivion by the executive intervention of Scott Parks and Bob Byrd.
Below is a sample from the Continental Mine in New Mexico, USA which illustrates intense retrograde envelopes on veins cutting through prograde garnet (red-brown color) and pyroxene (light tan color) skarn. In more widespread retrograde alteration, the vein envelopes would coalesce and completely obliterate the prograde garnet and pyroxene.
矽卡岩矿床及研究
![矽卡岩矿床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682cb00f12d2af90242e68e.png)
1、测定地质体年龄中的应用 2、矿物鉴定中的应用 3、系列矿物研究中的应用 4、溶体分离矿物研究中的应用 5、矿物环带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6、蚀变矿物晕研究中的应用 7、构造分析中的应用
矽卡岩研究方法
遥感解译法
地球物理勘探法 野外地质填图
矿物相平衡研究 稳定同位素法 流体包裹体研究
矽卡岩岩相学与矿物学研究
稳定同位素方法
• 研究矽卡岩时常用稳定同位素O、H、c和S等来 确定体系流体的来源。研究表明,大多数大型矽 卡岩系统存在多来源的流体,其中岩浆流体和大 气水流体最为重要。
• 矽卡岩中石榴石、辉石及有关的石英的δ180值都 在+4至+9范围,与岩浆起源的水相比,明显高于 同矿床中沉积方解石、石英和大气水的δ180值。 不同矽卡岩矿床的含水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和 绿帘石的δ180值和舳值范围在δ18D一δD关系曲线 图上显示出从岩浆水到本地沉积水和大气降水之 间的混合,或者显示多源流体混合。
矿物相平衡研究 稳定同位素法 流体包裹体研究
矽卡岩岩相学与矿物学研究
矿物相平衡研究
• 矿物相平衡研究可以确定矽卡岩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和 矿物反应关系。使用相平衡模拟计算方法研究矿物相平衡 关系则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所计算的相图包括: • P—T投影图,描述了所选定的模式体系中在P—T—X(即 压力一温度一成分)空间内所有可能的矿物间的变质反应 关系; • 矿物共生图解,描述了特定PI.条件下体系矿物组合、固 溶体成分与全岩成分之间的关系; • P—T视剖面图,是对某一特定全岩成分在P—T—x空间内 所做的剖面、表达了具体成分岩石变质矿物组合、矿物成 分的相平衡关系;还有P—x、T—x视剖面图,则表示在固 定T或P时矿物组合、成分在P—x或T—x空间内的相平衡 关系。
第05章矽卡岩型矿床(共52张PPT)
![第05章矽卡岩型矿床(共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44374e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a.png)
共五十二页
矽卡岩型矿床
3.成矿作用与矿床分类
晚期(wǎnqī)矽卡岩化阶段
—交代早期矽卡岩阶段的矿物(kuàngwù),以形成复杂链状的含
水硅酸盐类矿物(kuàngwù)(阳起石、透闪石、角闪石、绿帘 石-黝帘石、硅镁石等)为特征,也称湿矽卡岩阶段
2CaO3 + 5MgCO3 + 8SiO2 H2O = Ca2Mg5Si8O22(OH)2 (透闪石) + 7CO2↑
矽卡岩矿床的工业意义
是一种具重要(zhòngyào)工业意义的矿床类型
—主要矿产(kuàngchǎn)有:铁、铜、铅、锌、钨、锡、钼、 钴、金、石墨、刚玉、砷、铍、硼、石棉、压电石 英、金云母和石榴石等
—矽卡岩矿床在世界矿产储量中所占的比重:
✓ 富铁矿:25% ✓ 钨 矿:50% ✓ 铅锌矿:25%
共五十二页
矽卡岩型矿床
1. 概念、特点(tèdiǎn)及工业 意义
矿石结构(jiégòu)和构造
—矿石结构:多为粗粒结构 —矿石构造:块状、浸染状、条带状、晶洞状、团块状等
矿床的分带性
—矿床常具分带性,由侵入体内向外依次出现:蚀变 岩体→内矽卡岩→外矽卡岩→蚀变灰岩→灰岩
共五十二页
矽卡岩型矿床
1. 概念、特点及工业意义
早期矽卡岩阶段
晚期矽卡岩阶段
氧化物阶段
石英−硫化物期
早期硫化物阶段
晚期硫化物阶段
共五十二页
矽卡岩型矿床
3.成矿作用与矿床分类
❖ 矽卡岩期
早期(zǎoqī)矽卡岩阶段
-以形成高温、岛状和链状的无水硅酸盐矿物(硅灰石、
透辉石、钙铁辉石、钙铝榴石、钙铁榴石、方柱石等) 为特征(tèzhēng),因而也称干矽卡岩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氧化物阶段:形成温度约在400º C左右, 以过渡性矿物组合为特征,常见长石、云 母、石英、绿帘石、铍的硅酸盐、赤(磁) 铁矿、锡石、白钨矿、磁黄铁矿、辉钼矿、 毒砂等。
• (二)石英-硫化物期:温度在400º C以下, H2S大量溶解并且电离,以石英和硫化物等 热液矿物的大量形成为特征。 • 1、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以中高温热液 矿物组合为特征,如磁黄铁矿、辉钼矿、 毒砂、辉铋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又 称铁铜硫化物阶段) • 2、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以中低温热液 矿物组合为特征,如方铅矿、闪锌矿、黄 铁矿、黄铜矿、碳酸盐等。(又称铅锌硫 化物阶段)
矽卡岩矿床
1 概念及工业意义
• (一)概念 • 1、接触交代作用:指岩浆期后热液在岩体与围 岩接触带及其附近发生的交代作用。 • 发生接触交代作用的热液主要是来源于侵入岩浆 冷凝结晶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岩浆热液,但是也不 排除在岩浆热能作用下参与对流循环的地下水热 液。 • 接触交代作用方式可分为接触扩散交代作用(双 交代作用)和接触渗滤交代作用。前者是在接触 带热液作用下内外接触带的物质相互扩散而发生 的交代作用,如外接触带中的CaO、MgO向内接 触带扩散交代形成斜长石、方柱石、辉石等矿物 (见图1);内接触带的FeO、Al2O3、SiO2向外 接触带扩散交代形成石榴石、透辉石、硅灰石等 矿物。后者是热液携带的组分在接触带及其附近 发生的渗滤交代作用。(见图2)
图7 某地铁矿地质剖面图 (示:断裂破坏的接触带构造) 1— 表土;2—灰岩;3—闪长岩;4—矽卡岩化闪长岩
5 重要的矿床类型
• 1、矽卡岩型铁矿床 • 此类矿床规模大小不一,可构成中、大型矿床, 一般多为富矿,而且常伴生Co、Ni、Au、Cu、 Pb、Zn→Cu、Pb、Zn、Mo、Bi、W、Sn等多种 有用金属组分,并且常与矿浆贯入型铁矿、矽卡 岩型铜矿、矽卡岩型锡等矿床共生。重要的矿床 如(河北)中关、(湖北)铁山、(新疆)磁海、 (菲)Parap、(美)Eagle Mountain、(墨) Fie触面流动时的双交代作用图解 1—石灰岩;2—石灰岩中之砂岩层;3—花岗岩;4—矽卡岩带;5—矽卡岩带中原来 的接触面;6—各区的界线;7—溶液流动方向;8—发生反应之惰性组份扩散方向 Ⅰ、Ⅱ—系双交代作用为主;Ⅲ—接触渗滤交代作用占优势
图2 沿裂隙而发生的接触渗滤式交代作用而形成矽卡岩 裂隙穿过石灰岩及硅酸盐质岩石(白色部分)
• (三)构造条件 • 1、大地构造环境:有利与接触交代矿床成矿的大地构造 单元是大陆边缘弧、岛弧及断裂凹陷带,这些构造环境中 酸性 岩浆活动强烈。 • 2、控制岩体的构造:经常是大断裂、不同方向的断裂交 汇部位、大型褶皱的转折端及倾伏端。原因 是上述构造 部位常构成岩浆上升的通道。 • 3、控制矿体的构造 • a、接触带构造:接触代构造是控制矿体分布及形态的主 要构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a)平盖型接触带多形成规则的矿体(见图4) 。 • (b)超覆型接触带多形成富而不规则状及透镜状矿体(见图 5) • (c)岩体凹部有利于成矿,多形成不规则矿体。这是由于该 部位的围岩断裂裂隙发育,与岩体接触面积大,有利于发 生接触交代作用(见图6) 。 • (d)层理面倾向接触面的接触带有利于成矿。原因是层理面 常构成热液向上、向外运移的通道。
• (2)矿床特征 • 矿体呈似层状、凸镜状、囊状、不规则状产于接触带 的矽卡岩中,主要受接触带、断裂及层间破碎带、捕 虏体等构造控制,与围岩多呈渐变关系。 • 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可见赤铁矿、菱铁矿、镜铁 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锡石、闪锌矿、方 铅矿等。脉石矿物为矽卡岩矿物组合,如石榴石、透 辉石及钙铁辉石、方柱石、钠长石、阳起石、符山石、 绿泥石、方解石、金云母、蛇纹石、白云石、石英等, 因矿床和矽卡岩类型而异。 • 矿石具交代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它形-半自形粒状 结构,浸染状、条带状、斑杂状、角砾状、致密块状 等构造。 • 围岩矽卡岩化普遍,且常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分带情 况因矿床而异、蚀变最强烈的部位多在正接触带。近 矿围岩多见金云母化、阳起石化、透闪石化、绿泥石 化。
• (1)地质构造背景 • 有利成矿的大地构造位置是不同地质时期的大陆 边缘弧及岛弧、大陆边缘隆起中的凹陷带和与之 相邻的坳陷带及裂谷。矿床形成于中、浅成侵入 体与碳酸盐岩、钙质凝灰岩及钙质页岩等化学性 质活泼的围岩接触带及其附近。与成矿有关的岩 体可为辉长岩及辉绿岩、闪长岩及二长岩、石英 闪长岩及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一 般富碱质(多富Na2O)或偏碱性,规模多属中、 小型。成矿深度一般在1-4.5km,蚀变及矿化的温 度一般在800-200º C,主要矿化温度在500-400º C。
图4 平盖接剖面图 1—灰岩;2—岩浆岩;3—矿体;4—钻孔
图5 超覆接触剖面图 1—闪长岩;2—石榴石—透辉石—柱石矽卡岩;3—蚀变闪长岩;4—大理岩; 5—透辉石矽卡岩; 6—闪长玢岩岩墙;7—矿体;8—含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
图6 某地锡石—硫化物矿床地质图 1—上三叠系泥质灰岩、灰岩互层(T2K21);2—下三叠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互层 (T2K12); 3—上三叠系灰岩(T2K21);4—变辉绿岩;5—含斑黑云母花岗岩 及其过渡带;6—矽卡岩;7—矿体(Cu、Zn、Pb、Be);8—断层
• 3、接触交代矿床(矽卡岩矿床):产于侵 入体接触带附近与矽卡岩有成因联系的矿 床。 • (二)工业意义: • 接触交代矿床中常见金属矿种有Fe、Cu、 PbZn、W、Sn、Mo、Be等。常见非金属 矿种有硼矿、石棉、硅灰石、(透辉石) 等。
2 成矿过程
•
• •
• • • • • •
卡尔波娃认为矽卡岩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分为两个矿化期、 五个矿化阶段。 (一)矽卡岩期:以钙镁铝硅酸盐矿物组合为特征 1、早期(干)矽卡岩阶段:形成于早期高温(800500º C)条件下,以不含水矽卡岩矿物组合为特征。 a、干矽卡岩阶段形成的钙矽卡岩常见矿物组合:石榴石、 透辉石-钙铁辉石、硅灰石、方柱石、(白钨矿)等。 b、干矽卡岩阶段形成的镁矽卡岩常见矿物组合:橄榄石、 顽辉石、紫苏辉石、尖晶石、透辉石、(硼镁铁矿)等。 2、晚期(湿)矽卡岩阶段:温度降低(600-400º C), 以含水矽卡岩矿物组合为特征。 a、钙矽卡岩:角闪石、符山石、绿帘石、阳起石等。 b、镁矽卡岩:蛇纹石、透闪石、韭角闪石、硅镁石等。 此阶段是磁铁矿形成的重要阶段。(又称磁铁矿阶段)
• • • • •
•
2、富含成矿物质的围岩有利于形成相应的层控矽卡岩矿 床。例如: a、硅质(条带、结核)的钙碳酸盐岩利于形成层控硅灰 石矿床。硅灰石围绕硅质团块生长的现象说明形成硅灰石 的硅和钙主要来自围岩。 b、硅质(条带、结核)的镁质碳酸盐岩有利于形成层控 石棉矿床。矿床中也可见蛇纹石及石棉围绕硅质团块的现 象。 c、含菱铁矿、黄铁矿的碳酸盐岩有利于铁矿的形成。这 是因为地层提供了成矿物质和矿化剂,如铜官山石炭系黄 龙组。 d、含膏盐的碳酸盐岩层有利于铁矿的形成。原因是氯化 钠溶于热液有利于铁的活化迁移;溶解崩塌所形成的盐 (膏)溶角砾岩渗透性强为含矿热液提供了良好的流动通 道和成矿场所。 3、裂隙发育,渗透性强的围岩有利于矽卡岩及矿床的形 成。如薄层及与不同强度的岩层互层的碳酸盐岩比厚层及 岩性单一的同类岩石易于蚀变和成矿。
4 成矿地质条件
• (一)岩浆岩条件 • 1、岩性:与接触交代矿床有关的侵入体以中、酸性岩为 主,显示一定程度的成矿专属性: • a、铁矿床多与基性-中性(特别是富钠碱,全碱 (K2O+Na2O)>8%的)岩体有关,这是由于此类岩石富 铁而且富钠热液有利于铁的活化迁移。 • b、铜矿多与中酸性(特别是富钾碱,(全碱=7-8%的) 岩体有关,可能与富钾热液有利于铜的活化迁移有关。 • c、铅锌矿多与花岗岩岩体有关, 主要为花岗闪长岩类侵 入体。 • d、钼矿多与高硅富碱的I型(地壳同熔型)花岗岩有关。 • e、钨、锡矿多与高硅富碱的S型(陆壳改造型)花岗岩 有关。
• 但是,在一个具体的矿床中可能会出现如 下两种情况: • a、上述五个阶段不一定全部显示。 • b、岩体的多次侵位可能有多期多阶段的 叠加。
3 接触交代矿床的特征
• 1、矿体: • a、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化学性质活泼的 围岩 (碳酸盐岩等)接触带附近,一般分布在距 正接触带200m之内。 • b、与矽卡岩密切共生。虽然矽卡岩全岩矿化 (即矽卡岩与矿体的形成与 分布一致)的情况可 能存在,然而一般矿体多产于矽卡岩内,但是在 接触交代矿床形成的较晚阶段(即矽卡岩形成之 后的有用矿物形成阶段)构造、岩性条件有利的 情况下矿体也可以穿越矽卡岩直至大理岩中。 (见图3) • c、形态不规则,与围岩呈渐变关系。
• (二)围岩条件: • 与接触交代矿床有关的侵入体围岩均属化学性质 活泼的围岩,主要是碳酸盐岩。围岩的物理、化 学性质与成矿的关系可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1、围岩的岩石类型影响矽卡岩的类型及成矿 • a、钙质碳酸盐岩:经接触交代作用形成钙矽卡 岩,有利于硅灰石、白钨矿形成。原因是围岩为 有用矿物的形成提供了钙,钙是钨的沉淀剂。 • b、镁质碳酸盐岩:经接触交代作用形成镁矽卡 岩、有利于石棉、硼酸盐的形成。原因是围岩为 有用矿物的形成提供了镁,镁是硼和铁的沉淀剂。
• 2、深度与规模:与接触交代矿床有关的侵入体多 为中-浅成中小型岩体,成矿岩体一般出露面积多 在2-10km2或更小,大于50km2的成矿岩体较为少 见。中、浅成岩体有利于成矿的原因是接触交代 形成矽卡岩的化学反应多伴随二氧化碳气体的形 成,中、浅成环境因围岩压力较低二氧化碳易于 释放因而有利于进行交代反应。成矿的中、小型 岩体则可能是大岩体峰顶部位的小岩株,由于剥 蚀较浅面积较小,但是 与深部岩体相连。因此, 深部岩浆上升的热液有利于在其顶部小岩株中得 到富集与交代成矿。相反,出露面积大的岩体说 明剥蚀较深,顶部有利成矿部位已被剥蚀,因而 往往不见矿化。
• (3)成矿作用模式(见图8) • 虽不排除部分矿床的铁来自岩体的围岩,但大多 数矿床的铁质是岩浆热液带入的,岩体富钠及钠 化蚀变作用有利于铁质进入热液。当岩体侵位于 中、浅部位的碳酸岩盐等有利围岩冷凝结晶时, 岩浆中的挥发组分开始向岩体的顶部及边部集中, 在早期高温阶段(超临界状态)流体通过双交代 或渗滤交代作用形成干矽卡岩;其后因温度降低 沿接触带上升的接近临界状态的富铁流体与围岩 (包括干矽卡岩)交代形成湿矽卡岩矿物组合及 磁铁矿,即铁矿的主要形成阶段;在更晚阶段则 形成伴生的赤铁矿、锡石等氧化物及铜、铅、锌 的硫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