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参考

合集下载

中型:网师园、退思园、个园

中型:网师园、退思园、个园

中外古典园林史23.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各论2中型:网师园、退思园、个园网师园退思园个园网师即渔翁,含有渔隐之意,占地0.4公顷,是一座紧邻于邸宅西侧的中型宅园。

参考: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刘庭风,中国古典园林平面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图/网师园平面图轩之南是一个狭长形的小院落,沿南墙堆叠低平的太湖石若干组,种植桂树几株。

轩之北,临水堆叠体量较大的黄石假山“云岗”,有蹬道洞穴,颇具雄险气势。

参考: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刘庭风,中国古典园林平面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图/网师园景观鸟瞰图轩之西为园主宴居的“蹈和馆”和“琴室”,西北为临水的“濯缨水阁”。

参考: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刘庭风,中国古典园林平面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图/濯缨水阁庭园、书房、画室融为一体,淡朴、简易、雅致。

用建筑、山石、池水、花木巧构佳景,多变、巧借、曲折。

参考: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9.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刘庭风,中国古典园林平面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图/竹外一枝轩退思园是典型的水景园。

图/退思园平面图参考: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刘庭风,中国古典园林平面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曹林娣,园庭信步——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解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占地约250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部分。

苏州园林——网师园

苏州园林——网师园

A
B
C
空间的对比
(1)从北部人园由竹外一枝 轩北部小院通过圆洞门可 窥见园内局部景物.即小 山丛桂轩。路线(A)见图 (虚线为路线)。
空间的对比
(2)穿过圆洞门进人竹外一 枝轩,瞬息之间园内景色 展现于眼底,开阔之感油 然而生.(见图)
空间的对比
(3)由园东, 待进入园内便顿觉开朗。 (见图)
对景
关于对景也可以看到园中水池北岸“看松读画轩”与南岸 “濯缨水阁”遥相呼应构成对景。当然,濯缨水阁、月到 风来亭、竹外一枝轩等均是点景建筑,同时也是驻足观望 的场所。
框景
当景物被嵌于框内或透过适当的空漏处来观赏时,常会显 得更为美好。框景就是使空间景色以简洁幽暗的景框作为 构图前景,使人的视线高度集中于画面的主景上,给人以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植物
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呈狭长 形状。虽植有桂花。海棠, 鸡爪械树,白玉兰,腊梅等 品种的花木共约十二,三株, 但其中桂花占七株,所以还 是以赏桂为主,小山丛桂正 是以此而得名。
植物
网师园景色,从池的这一岸 透过茂密的树丛看对岸的亭 廊,从而使之变得更加含蓄 深远。
建筑
(1)临水小体量建筑如濯缨水阁、射鸭廊、竹外一枝轩 等均低临水面,或突出于水面石矶上,亲水尺度,并 衬托出水面宽阔。 ⑵ 稍大体量建筑的退后与水面相 隔,如小山丛桂轩北侧“云冈”假山阻挡轩中望向水 面的视线,既满足功能又引入假山这一造景要素,使 水面四周景色又添一个层次。此外二层建筑与一层建 筑相称,前景与背景关系拉远空间,使立面层次丰富 分明,整个景区精致而富于变化。 ⑶ 大体量建筑的 粉墙前衬以灵巧的亭或廊、孤植或丛植的花木,既限 定出静态的观景点又把对比的艺术手法运用至极,虚 实之间,粉墙黛瓦,园林意味足矣。

精品点击苏州古典园林系列网师园_彩霞池

精品点击苏州古典园林系列网师园_彩霞池

精品点击苏州古典园林系列文.图/卜复鸣网师园“彩霞池’’苏州古典园林大多以山水为布乐”(《网师园记》)。

然其云影水色局中心,或以山为主,以水为辅;则完全得益于园中的半亩方沼一或以水为主,以山为辅。

而水亦有彩霞池。

聚散之分,一般大园之水,以聚为彩霞池之水,因驳岸低平,黄主,以分为辅,但却能宾主分明,如石层叠而又相互错杂,加之水岸拙政园中部园林。

:J',N2-水,则大多水12、矶石,故能给人一种别致一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小的石拱桥多聚而成池,而且常一水居中,再轻巧而又水体漆漫的感觉。

而水面作遮蔽,并用它作为东面山墙和贯以小桥,环以廊屋,网师园就是上点缀的朵朵睡莲,又给池水凭桥西黄石假山的过渡,显得自然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例(图1)。

清代添了几分静谧安逸的景况(图2)。

而贴切(图3)。

涧水过了小桥以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钱大昕曾评之彩霞池的理水可谓深得中国造园后便是积水成潭,汪洋~片,点出日:“地只数亩,而有纤回不尽之艺术之精髓,其东南一角设有“篥了这个以“网师”而命名的渔隐主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涧”,观其水源,乃发端于“可以题,给人以江湖之思。

空旷的池水栖迟”与“小山丛桂轩”处的灵峰在小涧、小桥的衬托下,更显浩秀石之间,小涧曲折而深奥。

涧中渺。

在水池的西北,则设计了一座还设置了~个小小水闸,旁边的梁式石板曲桥,形成了内湾式的立石上还刻有“待潮”二字,仿佛迂回水尾(图4),池水从曲桥下闸门一开,源于山间的涧水就会穿流而过,直到“看松读画轩”的似潮水般地汹涌而至,这正是造堂前,其水湾驳岸又和堂前的黄园上所说的“山贵有脉,水贵有石假山花台叠为~体,浑白天成。

源”的典型范例。

而涧12则用花岗这样,便把彩霞池的“来龙去脉”岩小桥~引静桥(俗称三步桥)这交谈得一清二楚。

这又不免使人 万方数据14夏末版2007.7想起了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名言,水之所以为美,是因为它具有了与“君子”的品质相类似的特征,如水之“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等等,园林不正是收敛心神、进行心理过滤和净化的清幽之所吗?所以当你饱受人生的挫折或凡尘的纷扰之后,不妨去园林走走,或许它能帮你除尘涤烦,你的思绪真的会“不清以入,鲜洁以出。

网师园

网师园

濯缨水阁
半山亭
月到风来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竹外一枝轩
看松读画轩
植物分析
植物配置与假山花台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由于园小,摈弃了高大的乔木,采用白皮松、枫等为制高树种,以优种枫为该园景观的突出点景 物,间伴之以青桐等树木。 花木的配置,还照顾到四季花开,如“看松读画轩”南为牡丹花坛,“殿春攀”南为芍药一片,“小 山丛桂轩”南为秋桂,庭前堂后有冬日腊梅、夏暑芭蕉、四季翠竹、早春玉兰、中春桃李等。 在临池四周黄石驳岸的石隙间,植以花灌木,有黄馨(惜春)、紫藤等藤本植物,使驳岸具有悬崖 野趣。 同时,在植物搭配上与建筑主题相一致。
网师园分析
历史介绍
南宋绍兴年间,侍郎史正志罢官退居姑苏时筑园,藏书万 卷,故名“万卷堂”,对门造花圃,名为渔隐,植牡丹五百 株。 清乾隆时长洲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重治别业,作归老计(一 说为奉母养亲之所),初名“网师小筑”,后名“网师 园”,内有十二景。 乾隆末年富商瞿远村,瞿增建亭宇,叠石种树,半易网师 旧观,有梅花铁石山房、小山丛桂轩、月到风来亭、竹外一 枝轩、云冈诸胜。 由于瞿远春的巧为运思,使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纡回 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园仍旧名,人 又称瞿园、蘧园,园布局即奠定于此时,至今尚总体保持着 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
网师园分析
网师园一层平面图
网师园分析
网师园总平面图
总体空间介绍
网师园是苏州唯一一座住宅与花园完整保留的园林。占地约4720平方米,其面积是 狮子林的1/2,留园的1/4,拙政园的1/8。 其中有围护结构的建筑面积约2218平方米,有屋盖但无墙体的廊、亭等构筑物面积 458. 5平方米;庭院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其中中间水体庭院占地662平方米,其他 庭院占地838平方米。 容积率(廊、亭减半)0. 52,建筑密度42. 38%。这些数据说明网师园的占地面积相对较 小,容积率却很高。 但身在其中,却丝毫感觉不到建筑物的威压和空间的局促,反而空间的趣味使人感 觉到它的尺度比实际上的要大很多。 网师园的紧凑精致在苏州园林中可谓无与伦比。

第四章 中国园林赏析专题(网师园)

第四章  中国园林赏析专题(网师园)

15集虚斋:取《庄子·人间世》“惟道集虚,虚 集虚斋: 集虚斋 者,心斋也。”意即清除思想上的杂念,让 心头澄澈明朗,为修身养性之所,是园主之 读书处。
16竹外一枝轩:为园中春景景点,取宋代苏轼 竹外一枝轩: 竹外一枝轩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诗意 而名。
18五峰书屋:该屋前后均有庭院,叠以峰峦。 五峰书屋: 五峰书屋 门前庭院山有峰,为庐山五老峰之写意。亦 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在。
10月到风来亭:亭在园内彩霞池西,六角攒尖型,三 月到风来亭: 月到风来亭 面环水,亭心直径3.5米,高5米余,戗角高翘,黛 瓦覆盖,青砖宝顶,线条流畅。取宋人邵雍诗句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之意,故名。内设 “鹅颈靠”,供人坐憩,是临风赏月之佳处
13殿春簃 :“殿春”,即春末。楼阁边小屋称簃,旧 殿春簃 殿春” 即春末。楼阁边小屋称簃, 为书斋庭院。此处为春末景点,庭中遍植芍药, 为书斋庭院。此处为春末景点,庭中遍植芍药,故 座落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 名。座落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明轩” 即以此为蓝本而建。 即以此为蓝本而建。
19梯云室:梯云之意,取自唐张读《宣室志》中载 梯云室: 梯云室
周生八月中秋以绳为梯,云中取月的故事。此屋前 庭院假山,均用云头皴手法堆叠而成。主峰在五峰 书屋东山头,倚楼叠成楼房山,可攀登山道而进入 楼中。
6云岗:黄石叠砌的云岗,环山有石径,后山 云岗: 云岗 有蹬道可供登高,山上有青枫、玉兰。
7琴室: 琴室: 琴室
为主人操琴之 所,是一处全 封闭空间。庭 中南面墙壁是 气势峥嵘的嵌 壁山,相传为 清代著名叠山 家戈裕良之手 笔。室为歇山 式半亭,面对 青峰,焚一炉 香,弹一曲 “高山流水”, 实为操琴之佳 处。

网师园

网师园

古典园林四大要素
目录
山水、建筑、树木花草、书画墨迹,堪称造园的四大要素。 Add Your Title Add Your Title 这四大要素并非各自孤立地存在于园林空间,而是融合成为一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文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文 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体,彼此照应,彼此依托,相辅相成地构成一种完美的古典园林艺 术空间。而同时,又由于它们都是造园要素,各自又有独特的个性 Add Your Title Add Your Title 和作用,各有存在方式和外部特征,则又可以作为单独的欣赏对象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文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文 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由于造园家们在具体运用造园要素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法,于是 也就出现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Add Your Title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文 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第四章节
造园手法 小组分工
WPS演示助您快速创建极具感染力的演示文 稿,打造令人震撼的影院效果。
第五章节
网师园
园地仅8亩余、面积很小,星丁字形平面。建筑密度却高达30%,但其组景手法 灵活多样,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环绕建筑及游览路线,布局紧凑,简洁自然,池 周亭阁错落,借、对、虚、实;迂回曲折,步移景易,古树、花卉与建筑、山、池 相映成景,正所谓“绕池行可细观游鱼,可亭中待月迎风”。 东部为住宅区,西部为园林观景区。园林观景区以湖面为主,亭廊轩榭环水而建 ,其中主要有南部的集会活动厅“小山丛桂轩”,临湖北岸是园主读书、家居的集 中区域,依次有“殿春移”园中园,“看书读画轩”、“集虚斋”楼阁、“五峰书屋”等,“ 集虚斋”南侧是低矮的“竹外一枝轩”与湖面相接;东岸是住宅区的主体建筑“撷秀楼” 、“万卷堂”,通过临水的 ‘射鸭廊’ 与景观区形成贯通”。

描写《网师园》的800字作文

描写《网师园》的800字作文

《网师园》网师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阔家头巷11 号,是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

网师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淳熙年间,当时的吏部侍郎史正志在这里建了一座名为“万卷堂”的花园。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网师园被光禄寺少卿宋宗元买下,并进行了扩建和改造,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网师园的面积不大,但布局紧凑,错落有致,以小巧玲珑、精致典雅而著称。

园中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江南园林为主,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苏州地方特色,给人一种古朴典雅、清新秀丽的感觉。

网师园的中心是一个水池,水池周围环绕着亭台楼阁、回廊曲径、假山花木等景观,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水池中有一座小岛,岛上有一座亭子,名为“月到风来亭”。

亭子的四周种满了荷花,每当夏季来临,荷花盛开,香气四溢,给人一种清凉舒适的感觉。

网师园的建筑也非常有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万卷堂”。

这是一座两层的楼阁式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极具江南园林的特色。

堂内陈列着许多古代书籍和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网师园的假山也是一大亮点。

园中的假山造型各异,错落有致,给人一种自然而又生动的感觉。

假山上种满了花木,四季常青,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网师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座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博物馆。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反映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苏州,一定要来网师园走一走,感受一下这座古老园林的美丽和魅力。

总之,网师园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园林,它以其独特的布局、精美的建筑和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苏州,一定不要错过网师园,相信它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网师园案例分析

网师园案例分析
网师园中心游览区路线视线
网师园中心景区
中心景区主要建筑景观
S4
S5 S3
S2 S1
网师园中心景区游览路线
S1
S1:小山丛桂轩 是从网师小筑门洞进入中部景区后的第一个单体建筑,三面回廊卷棚歇山,面阔三间,宽约7.9m,
进深约5.8m,檐口高约3.2m。小山丛桂轩坐北朝南,东、西、南面被檐廊环抱,真正具有停留功能的S1空间位于东、西、 南金柱与北侧檐柱所围合的区域,通过滥窗、粉墙与外界隔幵。东、西两面的滥窗自离地面0.75m处起,至檐口高度以上 止,以下为墙体;南、北侧两稍间边界为滥窗,做法同东、西两面;南侧明间边界为四扇隔扇,北侧明见边界为一面粉墙,正中 为一扇正方形花窗,边长1.8m,距地面高度1.15m。小山丛桂轩北侧距离云刚又].2m,东、南侧距离高食的院墙均不过 6m左右,如同被高山包围的谷地,空间氛围十分幽静。
网师园
东,北,西三侧视线较为封 闭,而南侧视线开阔,景面 宽敞。
网师园中心景区
山石 水体 植物 在园林中的作用以及分析
网师园中部景区山石分布图
山石是网师园中部景区中使用较多的空间要
素,在外部环境中对空间的限定作用非常明显。 网师园中部景区中的山石以黄石为主,分为驳岸、 花池和假山等三种主要用途,总面积约为330m2。 驳岸和花池的高度一般不超过Im,对视线不会起 明显的遮挡作用,其主要作用是限定人的活动区 域而保持视野的通畅,同时对建筑基部过于刚性 的轮廓线进行缓和过渡,并最终转化为具有自然 特色的空间形态。而假山除了能限定人的活动 区域以外,当高度大于人的视线时还能划分视域, 形成特定的视线,或是将视线完全隔绝。同时,山 石丰富的肌理与光影效果配合植物还能营造出 具有山林特色的景观,形成视觉焦点。在网师园 中部景区,由于建筑基础标高差异较小,且缺少塔、 楼这样的多层建筑,所以云闻假山还有一个显著 的作用是丰富游人在园中的竖向观景体验,其顶 部的平台使得游人可以从高处俯瞰彩霞池及对 面的景物的全貌,同时近处的小山丛桂轩和濯缓 水阁也因为观赏点的不同而展现出迥异的风貌, 这是网师园中部景区自然要素对建筑要素的功 能提供补充的典型范例。在图中,浅棕色的区域 主要为低于视线高度的黄石驳岸、花池区域,也 包括云同假山中低于视线的部分;深棕色的区域 为高于视线高度的黄石假山,以H作为编号,并且 具有共同功能的几块山石被编为一组。

小园极则,以少胜多的典范——网师园

小园极则,以少胜多的典范——网师园

小园极则,以少胜多的典范——网师园欢迎投稿留言交流小园极则,以少胜多的典范——网师园小园极则“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

”优秀的园林如绝句小令,以精妙见长,方寸之间营造出了山水浩渺的意境。

网师园便是如此佳作。

网师园前身为万卷堂,南宋侍郎史正志归老苏州时所建。

后经几番兴废。

至清乾隆时,以“网师”自号的宋宗元购得该宅园后,加以营建,并题园名为“网师小筑”,且“网师”音近王思巷的谐音,网师园由此得名。

富商瞿兆骙得此园后又增筑了数处建筑,基本形成了今日网师园的规格。

网师园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市区东南部,带城桥南阔家头巷11号,南邻南园,北通十全街。

网师园的整体为东宅西园的不对称格局,东部为住宅区,西部为园子。

园子的西南角是个苗圃,在历位主人的营造下曾遍植牡丹、芍药等花卉。

网师园的建筑多以比例恰当、布置精妙著称,尤其是环池的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和竹外一枝轩,相对低小,与山水景致相互映衬,显得园内山水相依,绵延不尽。

濯缨水阁濯缨水阁位于池南,坐南朝北正对水景,水阁临水亲水,基部全用石梁柱架空在水面上,结合阁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渔父之叹,倒真似园主也发出了处世之问。

月到风来亭月到风来亭于花园中部水池西伸出,三面环水,基部石墩与廊分开,颇有凌空之意。

若在此迎风赏月,便正是亭名“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寄情山水的意境了。

竹外一枝轩竹外一枝轩的布置更是精心。

轩位于水池东北部,北为三开间的楼堂集虚斋,尺度较大,南为主园水池,讲求“咫尺千里,小中见大”,尺度较小。

中间的竹外一枝轩便通过轩前盘曲的松、竹、梅岁寒三友的掩映,圆洞门框竹景来增加层次,拉远距离,完美过渡了这其中的难以协调之处。

撷秀楼撷秀楼位于大厅北部,楼下为女眷宴集之所,楼上则为园主夫妇居室。

在楼下对内可赏园内山水,在楼上可远观天平、灵岩,揽远方山水于案头间,似是触手可及,远山如黛、秀色可撷,似乎超脱世外,远离尘世营营,“撷秀楼”由此得名。

小园极则与造景典范:网师园

小园极则与造景典范:网师园

周导讲园许多研究传统园林的学者都有一种「 抑清扬明 」的倾向。

他们认为清代园林过于繁复,为了承载更多的功能而增加建筑数量与体量,假山堆叠与室内外陈设也日趋复杂,失去了简洁疏朗的环境氛围,尤其是失去了唐宋以来的文人雅趣和自然的风格。

所以在苏州园林里,像拙政园、艺圃这一类保留了明代格局与格调的园林,往往受到更多的重视与推崇。

而其他在清代时期建造或重新改造的园林,则往往被认为在 艺术水准上有所下降。

但在苏州名园里,有一座非常典型的 清代小园——网师园,却受到了众多专家的一致褒扬。

童寯教授在《江南园林志》里认为这座园林是「 园宅兼具,典雅古洁,别具一格」。

陈从周教授在《说园》里说它「小而精,以少胜多,在全国现存的园林里,都属上选 」。

网师园面积只有8亩(约5300平方米),中部是水池,周边分布了十几处建筑,还有大量假山堆叠、多处院落划分,又被高大的住宅紧贴,几乎没有开敞的场所和造景余地。

那么这座造于 清代中后期、人工要素比重很大的园林为什么会受到专家的推崇呢?它如何平衡自然与人工的关系以实现「 小中见大」?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座隐蔽在苏州古城街巷内,精致玲珑、小巧典雅的园林。

01首先来介绍网师园的历史。

网师园虽然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宅园,但是它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南宋时期 。

南宋时期繁荣的 平江城孕育了网师园,也奠定了网师园的气质。

苏州早在春秋时期就成为 吴国的都城 。

唐代安史之乱之后,随着整个中国的经济重心转向南方,苏州的地位也快速上升,经过 五代 的开拓、 北宋的积淀,苏州城市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但是它在 南宋初期的建炎四年(1130年),曾经被金兵南下攻破,遭到很大的破坏。

之后经过 100年的恢复又重现辉煌,愈加繁华,城市的建设规模、结构、功能都达到更高的水准。

▲ (南宋)李嵩 · 货郎图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当时的平江知府李寿鹏主持刻绘了著名的「 平江图碑」。

这块碑今天还在,被称为我国 现存最古老也是最完整的城市地图石碑(石碑高2.79米,宽1.38米,碑本身就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网师园园林介绍》PPT课件

《网师园园林介绍》PPT课件

2021/3/26
4
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
部分共四进,自轿厅、大客厅、撷秀楼、五 峰书屋,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 屋宇高敞,装饰雅致。
2021/3/26
5
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 部分占地约8亩余(约5400平方米)。内花园 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方米。总面积还不 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
32
2021/3/26
云岗
黄石叠砌的云岗, 环山有石径,后 山有蹬道可供登 高,山上有青枫、 玉兰。
33
2021/3/26
引静桥
小桥在彩霞池东南水湾处, 呈弓形,石栏、石级、拱洞 一应俱全。体态小巧,长 2.4米,宽不足1米,三步而 逾,故又称之为“三步桥”。 桥顶刻有圆形牡丹浮雕,桥 身藤萝缠身,是一座地道的 袖珍小桥。
17
2021/3/26
18
2021/3/26
19
2021/3/26
20
2021/3/26
21
2021/3/26
22
2021/3/26
23
2021/3/26
24
2021/3/26
25
主要景点介绍
2021/3/26
26
2021/3/26
琴室
27
为主人操琴之所, 是一处全封闭空间。 庭中南面墙壁是气 势峥嵘的嵌壁山, 相传为清代著名叠 山家戈裕良之手笔。 室为歇山式半亭, 面对青峰,焚一炉 香,弹一曲"高山 流水",实为操琴 之佳处。
主要建筑有:万卷堂、撷秀楼和梯云室。
2021/3/26
8
中部以水池为中心,面积约半亩的水面聚而 不分,四周配以花木、山石,并佐以各种建 筑物。这里池水清澈,游鱼戏水,花木争妍。 环池廊、轩、亭翼然,夹岸有叠石、曲桥, 疏密有致,相得益彰

苏州网师园园林布局与建筑赏析

苏州网师园园林布局与建筑赏析

木结构建筑欣赏学号:********xxx姓名:***班级:14级园林3班指导老师:***苏州网师园园林布局与建筑赏析一、沿革概况网师园在苏州城东南阔家头巷,其前身传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当时称“鱼隐”,后荒废。

今园中尚存的八百年树龄古柏,池南又有“槃涧”二字石刻,传是宋时旧物。

而今园中布局样貌的相关营造,则是从清中期开始的。

乾隆年间,官至光禄少钦的宋宗元在此地建构别业,取旧时鱼隐之意,又去园北王思巷的谐音,取名此园为“网师园”,宋宗元去世后,家世落败,网师园也衰落了。

乾隆五十九年,富商瞿远村购得此园,在旧园的基础上加以整治,成为苏州数一数二的名园。

仍以网师园为名,俗称“瞿园”。

园中有八景,除主堂“梅花铁石山房”外均存留至今。

太平天国战争之后,此园幸存。

光绪二年,园归江苏按察使李鸿裔,以园位于苏舜钦沧浪亭东邻而改园名为“苏邻园”,后有名“蘧园”以同“瞿园”谐音,李鸿裔对此园有一个重要的改动,试讲原先东部水面及周围建筑(如主堂“梅花铁石山房”等)毁去,代之以新盖的一片三进院落高楼豪宅:此外水门亦封,西侧水面改为庭院。

之前园中水面为东西长向,经此变动,池面大卫缩减。

此后网师园虽又屡屡移主,而园林主景基本没变。

今天的网师园呈东宅西园格局,共约九亩,其中园林部分约五亩。

见图1二、布局与建筑赏析1、主池景区网师园以主池一区为主要园景,水景为主,表达网师、鱼隐的主题。

“彩霞池”面积约半亩,略呈方形,水面聚而不分,仅东南和西北两角伸出水湾。

池中不种植莲花,而是倒映天光湖色、廊屋树影,是园景空间呈出空阔。

黄石池岸,多呈滩、矶曲折。

廊屋树石以水面为核心而进退环绕。

现在的主池景区,因为旧时的“梅花铁石山房”主堂不存,没有了其他园林中常见的明确主景序列;又以区域小而亭榭多,旷池之上的视线可错而通达,从而造成各个角度方向的各种自由丰富的赏景点和画面。

因旧时临水主堂的缺失,今日池东北方的“看松读画轩”成为香水主要的厅堂,但不临水,屋与水之间有黄石牡丹花坛,并有松柏苍翠劲秀,略成疏朗山林;其前又有石矶贴水、曲桥跨湾,可近赏水面。

网师园案例分析课件

网师园案例分析课件

法,模拟自然山石的形态和纹理,增加园林的自然感和层次感。
03
建筑
网师园的建筑也是其景观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内有亭、台、楼、阁
等建筑,通过与自然景色的融合,形成具有人文气息的景观节点。
03 网师园的文化内涵
CHAPTER
网师园的园林文化
总结词:融合自然
详细描述:网师园充分融合了自然元素,通过山石、水景、植物等元素的巧妙组 合,营造出一种宛若天成的园林景观。园中的山水、花木、建筑等元素相互呼应 ,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网师园的地理位置
网师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具体位于姑苏区阔家头巷。 周边环境幽静,紧邻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等著名景点。
交通便利,距离市中心较近。
网师园的建筑风格
网师园采用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 风格,以水景为主,布局紧凑。
园内建筑古朴典雅,雕刻精美, 注重细节处理。
网师园的建筑风格深受文人墨客 喜爱,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代
保护与利用关系
在保护网师园的同时,也注重合 理利用其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传
承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旅游开发
将网师园作为旅游景点进行开发, 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提高其知 名度和影响力。
文化创意产业
利用网师园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 创意产业,如园林设计、艺术品创 作等,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 有机结合。
表之一。
02 网师园的规划设计
CHAPTER
网师园的规划理念
尊重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网师园的规划理念强调与自然环境的 和谐共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植被 等资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网师园的规划理念强调人与自然之间 的互动与交流,通过景观设计营造一 个舒适、宜人的休闲空间,让人们在 其中感受自然之美。

网师园

网师园

琴室

绝大多数琴室是 封闭式结构以增聚音 响。网师园的琴室却 是一座别致的小院, 庭前小块湖石一块, 矮竹几枝。傍筑半亭, 亭内高悬一匾,曰 “琴室”。
月到风来亭
月到风来亭为 网师园中部著名 景点,亭名取宋 人邵雍诗句:月 到天心处,风来 水面时。中间一 面大镜,将水面, 射鸭廊、空亭等 映入镜中,中秋 赏月,可看到五 个月亮。

总的来说,网师园作为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无论 从空间布局、要素处理上无疑是江南园林的佳例
游览路径分析
路线1: 大门→轿厅→万卷堂→ 撷秀楼→五峰书屋→梯 云室→集虚斋→看松读 画轩→殿春簃→涵碧泉 →露华馆→蹈和馆→濯 缨水阁→月到风来亭→ 小山丛桂轩

路线2: 大门→轿厅→琴室→蹈 和馆→濯缨水阁→小山 丛桂轩→射鸭廊→竹外 一枝轩→月到风来亭→ 殿春簃→看松读画轩→ 集虚斋→五峰书屋→梯 云室→撷秀楼→万卷堂
园林设计分析
园林的平面略成 丁字形,它的主体部 分居中,以一个水 池为中心,建筑物 和游览路线沿着水 池四周安排。黄石 假山“云岗”,形 成主景区与小山丛 桂轩之间的一道屏 障,把后者部分的 隐藏起来。
网师园采用主辅景 区对比的手法,以水池 为中心的主景区,周围 环绕一些较小的辅景区, 产生空间的对比,同时 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
.
网师园的规划设计在尺度 处理上也颇有独到之处。 匠师们在这些楼房前面建置一 组高低参差、错落有致的建筑 群,前面的单层建筑不但造型 轻快活泼、尺度亲切近人,而 且形成中景,增加了景物的层 次。
在水体周边构筑物的布 局上,将较大体量建筑退离 水面,并对其淡化虚掩,以 减小体量感;将小体量的建 筑皆贴水而建,反衬水面之 辽阔。

路线1沿途建筑

网师园简介

网师园简介
• 网师园在现代改造过程中,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充分挖掘园林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 • 网师园的现代改造注重差异化竞争,突出其独特的园林景观和历史文化特色 • 网师园的现代改造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形成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03
网师园的地位与影响
网师园在中国园林史上的地位
网师园在中国园林史上的地位
网师园的现代改造与维护
网师园的维护
• 网师园的维护工作非常重要,需要定期对园林进行清理、修缮和维护,确保园林的完好和美观 • 网师园的维护工作需要加强文物保护,防止文物被盗和损坏,保护园林的历史文化价值 • 网师园的维护工作需要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保护和开发机制,提高保护水平
网师园的现代改造
• 网师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 网师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展现了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内涵 • 网师园的历史悠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苏州历史的见证
网师园对中国园林史的影响
• 网师园的建筑风格和园林布局对中国园林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瑰 宝 • 网师园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对中国园林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国园林文 化的传承和发展 • 网师园的保护与开发经验对中国园林史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网师园的旅游开发措施
• 保护和维护园林景观:网师园的维护工作非常重要,需要定期对园林进行清理、修缮和维 护,确保园林的完好和美观 • 加强文物保护:网师园的维护工作需要加强文物保护,防止文物被盗和损坏,保护园林的 历史文化价值 •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网师园应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游览体验和服务, 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网师园的建筑风格与技艺
网师园的建筑风格

网师园园林介绍汇编

网师园园林介绍汇编

植物配置
层次分明
01
网师园在植物配置上注重高低错落,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如乔
木、灌木、地被植物的搭配。
四季有景
02
园内种植四季花卉,确保每个季节都有花开,使园林始终保持
生机勃勃的景象。
烘托主题
03
植物配置与园林主题相呼应,如山水园中的松柏类植物,寓意
山景;而建筑周围的植物则起到衬托作用。
植物寓意
松柏
请游客遵守园内规定,不要在禁止吸烟的区域内 吸烟,不要乱扔垃圾。
请游客注意安全,不要攀爬假山、触摸水景等危 险物品,确保自身安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象征坚韧不拔、长寿。
竹子
代表高雅、清廉。
牡丹
寓意富贵。
兰花
象征高洁。
04
网师园的文化内涵
园林诗词
总结词
网师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 口的诗词。
详细描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网师园的美丽景致激发了众多文人的创作灵感,他们在这里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优美 的诗篇。这些诗词不仅赞美了网师园的美丽景致,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庐山谣》,诗中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人文景
网师园的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 用传统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结构, 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屋顶形式多样
网师园的屋顶形式多样,包括歇 山、悬山、硬山等,屋顶上的瓦 当、滴水等构件造型各异,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值。
建筑材料考究
网师园的建筑材料考究,主要采 用传统的木材、石材、砖瓦等材 料,这些材料经过精心的加工和 处理,具有很高的耐久性和稳定
园林传说

苏州园林之——网师园(结课论文)

苏州园林之——网师园(结课论文)

《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园林2012级网师园姓名:***学号:**********院系:农学院班级:12园林教师:***日期:2015年3月一、简介项目名称:网师园地点:地处苏州旧城东南隅葑门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十全街,地方志记载为带城桥阔家头巷11号。

建成时间:网师园始建于公元1174年(宋淳熙初年),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

造价:150万规模: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部分占地约8亩余(另两资料:约5333平方米、约5400平方米)。

内花园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方米。

建造者简介:史正志: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宋宗元:宋宗元,字少光,清江苏元和(今苏州)人。

清高宗乾隆三年(1738)中举。

历直隶成安、良乡知县。

二十三年再任天津道。

三十六年,运河涨溢,天津城西芥园堤溃,洪水泛滥南乡,复逆行围城。

宗元闻舆人言,城东南中堂洼有土?,掘之则水可泄于海。

乃谴营弁孙成玉夜往掘?,遂使洪水迅速消退。

因报告直隶总督,请自芥园挑挖减水河一道,由中堂洼达海,以备排泄洪水;更请分挑岔河至盐山,以利商贾往来贩运。

惜其议未得付诸施行,迁光禄寺少卿。

后辞官归家。

总述:总面积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

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

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

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陈从周誉为“苏州园林小园极则,在全国园林中亦属上选,是以少胜多的典范”。

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评价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行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

柳子厚所谓‘奥如旷如’者,殆兼得之矣。

”网师园分三部分,境界各异。

东部为住宅,中部为主园。

网师园按石质分区使用,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他庭用湖石,不相混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老师:刘彦鹏 PPT制作: 肖智慧 学号:201000650183

历史背景


功能分析
人文景 观 山水造景手法赏析

历史背景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网师园 始建于公元1174年(宋淳熙初年),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1765年(清乾隆 三十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 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
射鸭廊
人文景一 支斜 更好 ” 。 “暗 ”意 枝 叶 茂密 ,“ 一 枝”,是指梅花。轩柱挂竹对一副: 护研小屏山缥缈; 摇风团扇月婵娟。
竹外一支轩
山水造景手法赏析
网师园分为宅第和园林两部分,是一座典型
的江南住宅园林。作为古代苏州世家宅园相连布 局的典型,网师园东宅西园,有序结合。以池水 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 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 全园布局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 各异。园中部山水景物区,突出以水为中心的主 题。
觉 上 使 人 感 到 “ 无 尽 ” ,
想 的 核 心 。 要 在 空 间 视
是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艺 术 思
空 间 无 尽
, 可 以 说
案例分析要求:
1.收集某一古典园林资料文字和图片资料,要求临摹其平面图。 2.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平面功能布局/手绘稿A3一张 .空间分析 .造景手法(包括山、水、植物、建筑、铺地等) .诗词意境 .手绘分析材料等
位是十分重要的。造园者巧妙地在堆叠时即使山 体高峻集中以体现其凝重浑朴的气质,又在局部 增其曲折凹凸,令其拙中有巧,凝而不滞。沿池 布置石矶、假山、花木和亭榭,黄石假山“云岗” 体量不大,但位置和造型得体。
山水造景手法赏析
亭阁错落,借,对,虚,实;古树,名花,
以古,奇,雅,色,香,姿见著,并与建筑,山, 池相映成景,游者宜坐宜留,静观为主。绕池环 行,可槛前细数游鱼,可亭中待月迎风。轩外花 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所以并不觉其园 小,是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3.图文并茂组织分析材料,完成ppt作业下周五上交。
山水造景手法赏析
水面聚而不分,池西北石板曲桥,低矮
贴水,东南引静桥微微拱露。环池一周叠筑黄 石假山高下参差,曲折多变,使池面有水广波 延和源头不尽之意。园内建筑以造型秀丽,精 致小巧见长,尤其是池周的亭阁,有小、低、 透的特点,内部家具装饰也精美多致。
山水造景手法赏析
堆山叠石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所占的地
轿 厅
人文景

到面宽五间 ( 三明两暗)大厅, 有“万卷堂”额。柱挂甲子新秋八二叟 吴进贤书报对一副: 南宋溯风流,万卷堂前渔歌写韵; 葑谷增旖旎,网师园里游侣如云。 这里是园主会见宾客和办事之地。装修 陈设华丽。
万卷 堂
人文景

穿过庭院,就是小轩“梯云室”,据 《宣示志》:“唐太和中,周生有道术,能梯云 取月”。轩外庭前西墙,有峰洞楼梯假山,上通 书楼,山前配置白皮松老树一颗。
梯云 室
人文景

据《楚辞 . 小山招隐》:“桂树丛生山之 阿”和庾信《枯树赋》:“小山则丛桂留人”句意, 因轩对小山,上植丛桂,故名。轩是四面厅结构, 体量不大,单檐卷棚歇山,环以檐廊,造型舒展飘 逸,四周门窗开朗,装饰工艺精良。
小山丛桂 轩
人文景

轩北侧池南之“云岗”摩拟崖岗 山景,矗立池畔,云雾缭绕,刻意表现其 崇峻之资。静观,云岗山崖景峻,池面碧 波荡漾,景深倍增。尤有“水低白云近, 天高青山远”之意趣。
殿春
看松读画轩
竹外一支轩 集须宅 射 鸭 五峰 廊 书屋 梯云室
大 门
轿 大厅 撷 厅 (万卷堂) 秀 楼
后 门
功能分

蹈和馆 琴室
月到风来 亭
看松读画轩
交通路线 图
小山丛桂轩
竹外一支轩
后 门
功能分

手绘平面 图
人文景

进园门,是中轴对称的住宅部分,进入穿 廊轿厅,有“清能早达”额,“清能”是封建王朝标 榜官吏品德;“早达”是早年发达之意。两边有栏凳, 以供坐憩,北侧左右有两个方形天井,俗称“蟹眼天 井”。厅后顶部,有砖砌“家堂”,供奉祖先牌位, 砖雕已有七百年历史。 厅东有避弄导之内厅。厅西有“网师小 筑”砖额小门(即山水园入口)。
云 岗
人文
景观
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竹外一只轩
人文景

取屈原《楚辞渔夫》:“沧浪之水 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 浊兮,可以濯 我足”句意命名。因阁面水临崖,幽静凉爽, 确有沧浪水清之意。“云岗”浑厚,水阁轻 巧,富有对比。阁面宽一间,坐南朝北,精 致小巧,基部用石梁柱架空,水流阁下,宛 若浮于水上。
濯缨水阁
人文景

“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 亭建于水涯高处,锯势优胜,突出池中。 有何绍基书竹对一副: “园林到日酒初醒;庭户开时月正圆”。
月到风来 亭
人文景

彩霞池东岸有短小仅一间的射鸭廊,“射鸭” 为古代宫廷中仕女喜爱的游戏,在花园水池中放养 水禽,宫女以藤圈投套,形成生动有趣的情景。临 水而建的射鸭廊由此得名,廊北通竹外一枝轩,南 连敞亭,其临水面为卷棚歇山屋顶,发戗有翘角, 与射鸭廊形成高低变化的构图。
历史背景
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三进,自大门至轿厅、万卷堂、 撷秀楼,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网师园是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功能分

西部
此园分东、中、西三部 分。东部为住宅区,前后三 进,主要建筑有:万卷堂、 撷绣楼和梯云室。中部为主 园,以水池为中心,面积约 半亩的水面聚而不分,四周 配以花木、山石,并佐以各 种建筑物。中部花园名曰 “网师小筑”,全园以彩霞 池为中心,沿池堆叠黄石假 山。西部为内园,庭院精巧 古雅,盛植芍药。
小 结
成 视 觉 通 廊 。 , 达 到 空 间
的 无 限 深 远
成 系 列 景 观 点 , 动 观 形
水 为 中 心 , 通 过 静 观 形
素 的 关 系 。 网 师 园 中 以
妙 处 理 建 筑 与 各 自 然 要
伸 , 植 物 的 掩 映 等 来 巧
建 筑 的 引 退 , 水 流 的 延
在 狭 小 的 空 间 内 , 利 用
中部
东部
功能分

涵 冷 碧 泉 泉 厅 月到风来亭 蹈和馆 琴室 濯缨水阁 云 冈 小山丛桂轩
11. 涵碧泉 1. 大门 12. 冷泉厅 2. 轿厅 13. 殿春 3. 大厅(万卷堂) 14. 看松读画轩 4. 撷秀楼 15. 集须宅 5.小山丛桂轩 16. 竹外一支轩 6. 云冈 17. 射鸭廊 7. 琴室 18. 五峰书屋 8. 蹈和馆 19. 梯云室 9. 濯缨水阁 10. 月到风来亭 20. 后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